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西江月 其一 十二首 宋 · 张伯端
 押尤韵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源自性佛齐修。
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
迷则万劫沦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
灭尽恒沙罪垢。
其二 十二首
 押词韵第六部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
今朝磨莹照乾坤。
万象超然难隐。
其三 十二首
 押先韵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
说甚短长深浅。
其四 十二首
 押东韵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
静喧语默本来同。
梦里何曾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
还如果熟自然红。
莫问如何修种。
其五 十二首
 押侵韵
善恶一时妄念,荣枯都不关心。
晦明隐显任浮沈。
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
一池秋水碧仍深。
风动鱼惊尽任。
其六 十二首
 押齐韵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其七 十二首
 押词韵第三部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
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
生死谁能碍你。
其八 十二首
 押词韵第六部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證无生法忍。
其九 十二首
 押词韵第三部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
渡河筏子上天梯
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虽然四句属无为。
此等何须脱离。
其一 十二首
 押词韵第三部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只接群迷。
寻常邪见及提携。
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
圆光一颗好摩尼。
利物兼能自利。
其十一 十二首
 押词韵第三部
我见时人说性,只誇口急酬机。
及逢境界转痴迷。
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言行无亏。
能将慧剑斩魔魑。
此号如来正智。
其十二 十二首
 押侵韵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人我拾遗注:又名齐物。) 宋 · 张伯端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
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
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
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无心颂 宋 · 张伯端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
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拾遗作利)己。
不持戒律,不徇拾遗作拘)忌讳。
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拾遗作问)所能,百无一会。
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
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拾遗作虑),何忧何喜。
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拾遗作死)生荣辱,逆旅而已。
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趣拾遗作处)静室,不远闹市拾遗下有逢肉也餐,遇酒也醉八字)
不说人非,不誇己是。
不厚尊崇拾遗作荣),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拾遗作观),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刀拾遗作刃),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原作兮,据拾遗改),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问所宗,此而已矣拾遗作如斯而已)
按:以上《修真十书·悟真篇》卷三○
性地颂 其六 宋 · 张伯端
六言诗 押屑韵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无罪福 宋 · 张伯端
六言诗 押个韵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
修善不成功德,造恶元无罪过。
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做。
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三界惟心 宋 · 张伯端
六言诗 押纸韵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
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心经颂 宋 · 张伯端
六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
禅定指迷歌 宋 · 张伯端
六言诗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證,不道全在见性。
性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拾遗句下有非亲二字)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拾遗作须)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拾遗作俱)先。
断常拾遗作倘若)纤尘有染,却于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拾遗作在)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拾遗作学)亦从中證。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
誇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于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图论上天廷表 宋 · 张伯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
不避雷钺之诛,辄伸卑渎念。
臣处世多虞,无有所为,为必颠踬。
年迈三旬,独于大道有缘焉。
回思穹苍,昔日使我无成者,正佑今日之有成也。
感恩至重,铭心戴德
今者切见嘉尔下民,孰无道器,奔劳尘境,戕伐真元,愈降愈下,弃人就物,就物思人,则不可得而返之矣。
物不能脩,终乎异类,哀哉!
臣之身自弗能度,反怜及此,固无异泥中蛙而哂篱上鸡也。
唯某昨传受青华真人《玉清金笥长生度世金宝内鍊丹诀》,简而易行,详而不杂,身里分阴阳之主,壶中立四象之枢。
三中常守以为机,一定不离而作用。
用中无用,静里长存,哲人秀士,一览无遗,造化在掌中矣。
今欲斋沐精思,著为图论,毫发无隐,直泄至真之奥旨,择其可传者而传之,得接续心灯,流传万世,顾美事也。
然始传之际,誓语至严,蒙师至嘱,轻泄犯刑,数欲作而踟蹰,勿记其几矣。
伏惟太上好生,度人为重,是用俯伏尘埃,冥心上界,欲望天慈鉴臣之意,若不允而立彰玄谴,如或谅容,俾臣安静,庶几敢践斯言。
复陈天陛,臣无任诚惶诚恐,顿首百拜,怀恩之至。
臣迩者表奏天廷,欲将青华真人《玉清金笥长生度世金宝内鍊丹》秘旨,画图立论,传诸缘士,俯伏茅庐,恭伺天罚,逾三旬焉。
今不至,始敢斋沐焚香,精思著述,三日而成,秘诸法笥,以待贤者。
谨录上奏,伏望天慈,俯垂赦宥。
伏冀人人依此鍊成金宝,超出尘埃,世世相传,无有泄慢。
臣无任诚惶诚恐,顿首百拜以闻。
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卷上,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