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祖宗配郊位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臣伏闻禘郊祖宗配食之文。其来有秩
以远祖而配者。则始封之君是也。
若皇唐奉太祖景皇帝冬至圜丘夏至配方丘。法周人郊后稷之义也。
以近祖而配者。受命之君是也。
高祖神尧皇帝孟春配祈谷。法周人祖文王之义也。
太宗文皇帝孟夏配雩祀。法周宗武王之义也。
国家宪章三代。专配郊丘。
得礼之正也。自开元中不用太祖景皇帝配天地。
高祖神尧皇帝配天地。谓高祖受命之君。
有天下不因于景皇帝至永泰元年
太常博士独孤及议云。太祖景皇帝柱国之任。
翼周弼魏。肇启皇业。
逮封于唐。高祖因之。
以有天下之号。天之所命也。
亦犹后稷始封之祖。若废配天地。
太祖之庙毁也。二年。
礼仪使杜鸿渐独孤及议同。自是相承复依武德贞观故事。
不用开元礼文。我烈祖再造区宇。
建七世之庙。奉高祖居昭穆之上。
景皇帝不在太祖之位。故以高祖配天地。
太宗配雩祀。所以配雩祀者。
盖兴复以来。未暇祈谷之祭故也。
窃以高皇帝烈祖。功格上元
居百世以不迁。继中兴而垂统。
礼合跻升之义。位崇昭配之文。
修撰高远所奏。未协旧章。
然则国朝大祀。岁只有三。
若上迁太宗文皇帝配皇地祗。是祖宗皇帝之功有差。
父子之伦不叙。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人所以郊祀后稷
宗祀文王。以后为天地之主。
文王避祖之位。今或依奏。
以太祖配皇地祗。则于礼无谓。
未若建孟春祗谷一祭。以太宗从下佐食。
然可奉烈祖高皇帝孟夏配雩祀。使尊祖之礼得申。
免齐圣之食有黩。考古沿酌。
庶协执中。伏请更下尚书省众官定议。
卫匡适男入学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枢密院刺问。寿州都院官卫匡适男乞入国子监修习。
奉御批。如此之人得否。
礼院检上。按乐经。
国学以教世子及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子。谓之国学。
俾有道德者而教焉。道德者。
今之国子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国公孙从三品已上曾孙为国子监生者。太学博士教文武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太学生者。
四门博士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为四门学生及庶人子升俊士为之也。国子监太学也。
四门小学也。今太学四门学算学
国子监领焉。四门俊士
礼记王制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于学曰俊士
及按周礼。司徒地官卿也。
其属有乡大夫。知乡人之贤能德行道艺以宾敬之。
三年大比考。与之行乡饮酒礼。
升诸司徒司徒以贤能之书贡于王。
即今随贡吏上于尚书。擢于礼部。
乃可入官也。其有未登者。
入四门为俊士也。司徒地官卿。
户部尚书也。准长寿年敕。
诸府贡举人户部引进。其卫匡适男既无品荫。
即合应乡举拔其秀异。或未登礼部试。
即入四门学。准皇唐令。
尚书省补。别载学令条例。
大傩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某日磔鸡于宫门。
及国东南西北城四门。
每门用雄鸡一只磔悬。
又于国门西方设牲用少牢。
告祭太阴神曰。
维年月日。
嗣天子遣太祝臣某。
昭告于太阴之神。
元冬已谢。
青阳驭节。
惟神屏除凶疠。
无有后艰。
谨以清酌敬荐于神。
尚飨。
祭毕。
黄门小童年十二岁十三岁以下一百二十人。
杂画衣假熊罴等面。
执鞭仗火炬等。
分为六队。
队师二员执仗鼓。
四员持钲。
用桃皮筚篥笛一部。
队师一员。
黄金四目。
元衣朱裳。
戈执戟
押侲童立于前殿
队师指呼十二神名毕。
鼓噪入诸宫室。
遍逐疫。
从西门出。
以火授骑士。
传炬疾驰。
投火于西门外水次而还。
司设桃梗郁垒。
礼毕。
致雍谨按周礼。
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
元衣朱裳。
执戈扬盾。
帅百隶而时傩。
以索室驱疫。
傩却也。
却逐疫疠凶恶。
夫阴阳之气。
不即时退。
疠鬼随而为人作祸。
月令。
季春命国傩。
谓阴气至不止。
害将及人。
故傩阴气。
仲秋天子乃傩。
阳气不衰。
亦将害人。
故傩阳气。
阳君也。
臣无傩君之道。
故称天子。
此二傩。
皆为阴阳气不退。
故国家以礼傩之。
季冬命有司大傩。
强阴用事。
疠鬼随出害人。
故作逐疠之方相。
犹仿想也。
仿想畏怕之貌也。
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云。
腊一日大傩。
谓之逐疫。
中黄门年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
赤幡皂裳。
方相氏引逐禁中。
帝御前殿
黄门侲子唱和呼十二神。
鼓噪炬火。
逐疫出端门。
五营骑士传火。
洛水中。
设桃梗郁垒。
出土牛于丑地。
以送寒气。
隋志云。
北齐季冬日逐疫。
禁中鼓噪出。
分六道出郭门。
今礼皆从而行之。
执事十二执鞭何。
鸣鞭所以警怛疫疠。
使之去也。
十二者。
从天之大数。
谓之侲子何。
西京赋云。
侲童程材。
薛综注云。
侲善也。
选其锐捷之善者。
故云侲子。
太卜太巫师何。
傩者扶阳遣阴。
太卜主阴阳之事故也。
周礼。
男巫掌冬堂赠。
无方无算。
郑云
逐疫赠送不祥。
巫与神通言。
送使东西远近。
无常节也。
月令。
季春命国傩。
九门磔禳。
以毕春气。
磔犬于九门
犬属金。
所以抑金扶水。
毕成春功。
东门盛德所在。
无所禳也。
季冬命有司大傩旁磔。
谓遍十二门也。
亦是扶阳抑金助木也。
隋志。
春季磔牲宫门及四城门。
冬季大傩亦如之。
其牲每门用羝羊及雄鸡一。
今礼不用。
但磔鸡。
鸡属酉。
为舍磔之。
所以助杀阴也。
九门是何门。
九门谓皋库雉应路是五也。
国门六也。
近郊门七也。
远郊门八也。
关门九也。
磔谓取白犬磔破其腹。
磔犹张也。
谓披张其犬于九门也。
禳告四方之神。
止其灾疠。
犬属金。
金剋木。
所以抑金扶木。
毕成春功。
东方三门不磔者。
春位不杀。
且盛德所在。
无所禳也。
祃牙祭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枢密院牒。
去年遣李金全统军太常寺
定有祃牙之祭。
今遣亲王出征。
祃牙之祭。
仪式如何。
右。
检历代遣将出征。
汉高祖为王时。
设坛韩信大将军
东出陈仓
收略秦地。
魏遣将军授钺。
北齐遣将告庙。
将军鼓旗。
帝亲付钺。
后周遣将。
太祝以羊告所过名山川。
明帝大司马贺兰详讨吐谷浑
帝告太庙付钺。
北齐礼。
皇太子亲征及遣大将军
以豭豚鼓皆告太庙。
及宜于社。
二十年。
又遣晋王北伐突厥
次兵河上。
祃祭轩辕皇帝。
以太牢制币陈甲兵。
行三献礼。
迨及皇唐之制。
天子车驾行幸及亲征。
遣有司类宜造祃。
如开元之礼。
今检开元礼。
亲王出征祃祭之仪。
沿革历代。
皇唐所遵法者。
以开元礼令式为定。
数内李筌太白阴经虽载将军祃牙。
实非典故。
又礼记王制云。
天子将出征。
类乎上帝。
宜乎社。
造乎祢。
祃于所征之地。
谓师祭。
于其地而祭之。
本其经义。
实天子祃祭。
告于上帝。
轩辕皇帝配。
诸侯无祭天帝之文。
若行祃祭。
即合祝文称天子告于上帝。
今阃外之事。
将军专行。
天无二统。
祃祭但所过山川。
统军元帅祭文。
奏郊丘从祀五方帝献官不合拜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窃见圜丘方泽大祭五方从祀。
献官已下奠献皆拜。
况五帝者。
是昊天之佐。
为尊所厌。
不合兼尊于昊天。
坛陛虽有降等。
而拜敬不踰于上。
在昔先儒亦曾议定。
伏乞宣下。
许依开元礼施行。
正大姑小姑山神像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准祠部牒。据彭泽镇申。
大姑小姑。乞改神仪者。
大孤山。释山云。
独山曰蜀。蜀孤也。
今下民讹言。穿凿浮伪。
作为淫祠。何所尚哉。
必也正名。于义安取。
且山川之神。博施于民。
有功则祀之。其或名山大川
能兴云雨。水旱雩禜
于斯不替。其可废哉。
彭泽镇所申改正。甚为允当。
中所安排神仪部伍。典式不载。
但依常式去妇人位。立山神庙貌。
乞宣所司制造绣袍櫜鞬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右。臣准开元礼。
凡遇正至大朝及临轩册大臣。皇帝衮冕服。
文武常参官服。金吾右将军随仗入奉乎安。
合具戎服。被辟邪绣文袍。
绛帕櫜鞬。况百僚具服。
八音在庭。羽卫盛陈。
礼容异备。独有金吾将军
只以常服依望入阁班列。于礼未安。
伏乞宣下所司。指挥制造绣袍櫜鞬二副。
逼立大仗日依仪施行。伏听进旨。
駮郊祀五人帝不合用匏爵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右。
窃见圜丘配帝从祀。
相承酌献只用匏爵。
且五人帝者。
人鬼之神。
昊天帝者。
天神之神。
先王所以立法示民。
礼有异数。
匏太各用。
文质有伦。
礼云。
器用陶匏。
天地之性也。
岂以匏爵贡献人鬼。
又用之饮福。
甚相亵渎。
深所未安。
臣今欲止开元礼施行。
临轩册封楚王不合执镇圭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臣今月日早临轩发册仪注。先朝廷相承。
皇帝临轩衮冕服。皆殿中监进镇圭。
盖是误行。曾未沿革。
伏以执圭者所以尊事上帝。严敬祖宗。
若大朝会及临轩册封公王。惟端拱凝旒而已。
臣遍稽往籍。无临轩执圭之文。
其有不可削去者。先王旧典明矣。
已指挥所司。准议施行。
定虞祭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右。
臣闻古之诸侯。
五月而葬。
同盟至故也。
七月卒哭。
自葬反哭。
及虞祔成事。
礼用七祭。
其间相去一十二日始毕。
今检开元礼引旧仪。
自汉以降。
王侯同用士礼
踰月而葬。
三月而卒哭。
祭用三虞。
其来久矣。
今之诸侯。
地非专统。
礼无同盟。
毕数之文。
已革前载。
今月十三日庆王葬及虞。
合用三祭。
伏请准皇唐开元礼施行。
谨具奏闻。
婚礼婿见外舅姑仪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准礼部牒。议皇子储君太保见外舅姑饷物。
按开元礼。婿若不亲迎女氏。
婿往见。主人于内门之外拜迎。
必见之。谓婿姻礼成。
敬之道也。内门之外。
亲统于内也。若外舅外姑既□女家因婿妇告庙。
以荣得礼也。其上先灵银器衣段。
典礼无文。事须具回牒。
丧冠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礼云。
丧冠不緌。
练冠亦不緌。
去冠之饰。
不全吉也。
虽练冠亦用练。
白布为缟冠。
卫文公大布之冠。
今大祥踰月。
吉祭之冠。
冠武亦用细布。
左辟积而厌。
辟积类梁之上也。
博士高远奏改颜子祝文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右。
窃以祝嘏之说。
已著开元礼中。
升降两义不同。
大祝云敢昭告。
小祝云昭告。
谅其损益。
尽在往典。
高博士请改前经。
未敢为允。
既尊其为师。
待以不臣。
岂可抑以祀典。
援其公爵者。
商容吕迎逸免也。
武王式闾。
师尚父
当一时君臣。
亦不北面为礼。
况颜子德冠师门。
道光亚圣。
千古景行。
一人而已。
开元礼太宗纂之。
高宗述之。
元宗定之。
垂为永则
岂合改作。
谨议。
再改正颜子兖国公祝文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右。
臣先据太常博士高远奏。
文宣王配座颜子兖国公祝文昭告字。
援小祀例为致祭
高远意者为与武王祝称不等。
欲不敢御署。
盖迂至尊降屈行拜敬之礼。
殊不知中祀云昭告。
亦进御署。
署讫皇帝不拜。
今既升文宣王为大祀。
兖国公即便是中祀。
而况颜子德冠孔门。
徇齐圣智。
佐食则绝席居前。
侑酳乃服衮在上。
既礼容以相称。
何贬拂而太悬。
武成王祝文。
开元天宝中亦云昭告。
进署不拜。
至正元年
兵部员外郎李纾奏节文云。
太公述作止于六韬。
勋业形于一代。
岂可拟文宣王之盛哉。
遂改损昭告字云致祭
不进御署。
今者国朝以其拯民靖乱。
崇德报功。
再奉严禋。
重搆庙宇。
光灵显被。
圣泽优褒。
圣典既修。
旧章宜正。
臣却请升武成王祝文。
仍旧归昭告字。
国公则不合更贬
仍准礼大祝进御署拜。
御署不拜。
夫礼者。
别尊卑。
名轻重
奉常沿。
酌折衷。
后亦何必矫饰閒辞。
芜秽简牍。
穿凿往事。
紊乱彝章。
视兹二途。
指归一揆。
谨具奏闻。
皇太弟鲁国太妃丧仪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皇太弟继统储宫
不得申其丧纪。
只服缌麻三月
三日公除。
按丧服传曰。
何以缌也。
与尊者为体。
不敢私其亲。
今据礼经。
则是子承父之礼。
主鬯宗庙。
承名器之重。
不敢申私亲之服。
若服则是废尊者之祭。
谓于死于宫中者。
三月不举祭是也。
又云。
君之所不服。
子亦不敢服。
开元礼引丧服。
比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缠缘。
既葬而除。
练冠则白练布为素冠。
麻衣缠缘。
今之白练布为衣裳。
缠缘其裳也。
近代庶俗。
多用白布襕衫。
非先王丧纪之法服。
准令文。
三日成服。
朝晡五哭止。
具成居处饮食。
哭位则从其心丧。
至葬期反服。
既葬除服。
礼也。
改正太庙迁祔神主议 其一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臣闻王者之孝。
莫大乎尊祖。
有国之仪。
必先于崇祀。
采质文之损益。
正宗庙之祧迁。
载在前经。
垂为重事
国家中兴土运。
再造皇猷。
虽殷荐之礼孔昭
而正名之典未举。
王良臣因崇清庙。
遂上封章。
臣备位明庭。
摄官礼寺。
祗承末议。
思尽寡闻。
谨具条奏如后。
其二 太祖之庙及不迁之主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礼云。
天子始受命。
诸侯始受封。
太祖之庙。
国初以景皇帝封唐公
庆延奕叶。
高祖虽拨乱以定天下。
其实因唐以为有国之号。
改尊景皇帝太祖
然前代诸儒。
亦议者非一。
愚臣窃以谓高祖神尧皇帝顷在隋季。
民实坠涂。
而濡足救人。
乘时启运。
天命允集。
历数在躬。
丰功厚德。
比崇三代。
洎奸凶僭逆。
皇祚中微。
九有之民。
犹思唐德。
本枝百世。
贻厥孙谋。
烈祖高皇帝再造丕基。
光宅大宝
升元初高祖有克定之业。
实受命之君。
尊居太祖之位。
是为不易之典。
酌中考古。
允得其宜。
太宗文武皇帝定策济时。
戡难立极。
惠周四海。
道冠百王。
烈祖高皇帝仗义中兴。
应期继统。
功逾嗣
化洽重熙。
以二圣有大造于人。
故两室居不迁之地。
自馀亲亲之庙。
存者四焉。
其三 四亲及义祖神主合出太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夫承祧继统。则降其私亲。
尊祖敬宗。则存其大义。
历代已降。何莫由斯。
是以先晋元之中兴。而南顿琅琊恭王不祔太庙。
于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而薨者。
尚不祔太庙。又神龙中
义宗孝敬皇帝以储后追尊。入祔太庙。
寻从舆论。亦别创严祠。
而况四亲位匪君临。地非正统。
高皇帝既承太宗之后。所谓以义断恩。
叙之昭穆。未合典故。
伏见保大初给事中朱巩著作郎徐铉奏引秦汉故事。请定宗孝静皇帝成宗孝平惠宗孝安王庆宗孝德皇帝宜准例于潜龙故地别创新祠。
以四时而祭。既协尊祖之义。
别为祭祢之宗。其太庙昭穆。
请自昭宗已上未祧迁神主祔。并及请迁义祖神主于祠堂。
就饰庙庭。别建嘉号。
如德明兴圣二庙之比者。准其年十二月敕文。
我国家务存孝敬。理在不祧。
偫官但据典经。故礼当迭毁。
予不敢违先皇之命。不敢忘义祖之恩。
是降敕书。期同□□劳于寤寐。
诚亦未安。何者。
先皇御札尚新。言犹在耳。
儒者已微典实。议论纷纭。
苟岁月既徂。德音渐远。
毕朕之世。虽云厥心不回。
后代之人。且忧其意可夺。
如是则隳先皇之孝敬。岂无时焉。
义祖之神灵。信有日矣。
谁当执咎。予用悔然。
欲其求万世之永安。未若割一朝之罔极。
奉于不祧之地。冀绝亲尽之言。
严恭无亏。告享于旧。
上匪违于先旨。下何伤于孝心。
咨尔宗亲。当体朕意。
宜委所司于祠堂别建后殿。安置塑像。
前殿奉迁祖主以居。其寝庭制度祭享之礼。
一如旧仪。永为不祧之庙者。
所为因时适变。以公灭私。
载考圣谋。实符命议。
义祖之庙。已正于典礼。
而四亲之主。合同于汉晋。
是为师古。人何间言。
其四亲庙。臣请依朱巩等原奏施行。
或以潜龙故地稍远。恐亏严敬。
只依京都建祀。于礼无愆。
义祖建。请准元敕处分。
其四 懿宗已下合祔太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伏以懿宗僖宗昭宗三室。地未当迁。
礼宜祔庙。请依昭穆。
以奉烝尝。五时享焉。
其五 高祖已下祧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伏以高宗宣宗十四室。虽亲尽当毁。
而禘祫之祭。合叙昭穆。
今请各造神主。居于夹室。
右。臣致雍文惭学礼。
业昧通经。忝在奉常
承议问。须陈管见。
敢副宸衷。然而宗庙居尊。
祀事为大。必资时彦。
共启询谋。伏请更于通班。
各徵议状。然后酌臣可否。
系在睿明。谨具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