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赋得吴都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尤韵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
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
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
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赋得慎罚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引用典故:嘉石 幪巾 刑措 于张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此以下诗皆在隋时所作)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引用典故:徐陈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
薄雾销轻縠,鲜云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搢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萧韵
重轮依紫极,前耀奉丹霄。
天经恋宸扆,帝命扈仙镳。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银书晓色,金辂转晨飙。
雾澈轩营近,尘暗苑城遥。
莲花分秀萼,竹箭下惊潮。
抚己惭龙干,承恩集凤条。
瑶山盛风乐,抽简荐徒谣。
奉和至寿春应令(一作《奉和长春宫应令》)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引用典故:三休
瑶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如何事巡抚,民瘼谅斯求。
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
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
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
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
后车喧凤吹,前旌映䌽旒。
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
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
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
奉和幸江都应诏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四部
引用典故:散樗 来苏
南国行周化,稽山夏图
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
安流进玉轴(一作画舸)戒道金吾
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
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
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
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
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
鸿私浃幽远,厚泽凋枯
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
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 其一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引用典故:龙城 上谷兵
涂山烽候惊(一作警)弭节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其二
 押微韵
引用典故:金微
(一作爟)火发金微(一作徽),连营出武威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一作正飞)
方知万里相,侯服见(一作有)光辉。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一作拟饮马长城窟)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押寒韵
引用典故:锦车使
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
前逢锦车使都护楼兰
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温池下绝涧,栈道接危峦。
拓地勋未赏,亡城律讵(集作岂)宽。
有月关犹暗,经春陇尚寒。
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
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
相和歌辞 门有车马客行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引用典故:谷名愚
财雄(集作陈遵重交结,戚里擅豪华。
曲台临上路,高门(集作轩)抵狭斜。
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
白鹤随飞盖,朱鹭入鸣笳。
夏莲开剑水,春桃发露(集作绶)花。
轻裙染回雪,浮蚁泛流霞(集无此二句)
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
逢恩借羽翼(集作出毛羽),失路委泥沙。
暧暧风烟晚,路长归骑远。
日斜青琐第,尘飞金谷苑。
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
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一作结客少年场行)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引用典故:博望侯 击筑 乞食吴门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集作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友(集作交)一言重,相思(集作期)千里至。
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重(集作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燄燄霜戈(集作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行(集作门)秋。
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
白鹿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押虞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惟皇王之盛烈。表帝德之休符。
有金方之瑞兽。乃曜质于名都。
既驯洽于郊甸。亦腾倚于山隅。
素毳呈彩。霜毫应图。
宴嘉宾于雅什。偶仙客于天衢。
故能著美祥瑞。流名典谟。
秋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观四时之代序。
对三秋之爽节。
云既净而天高。
潦将收而水洁。
凝珠露之凄冷。
镜青山之滉澈。
燕违幕而巢空。
雁惊偫而行绝。
于斯时也。
登绮阁。
临飞观。
开雾縠之疏幌。
褰轻绡之碧幔。
映金波之皎洁。
明玉绳之灿烂。
看夜鹊之绕枝。
望牵牛之隔汉。
莲尚香于江浦。
草犹青于河畔。
狮子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惟皇王之御历。
乃承天而则大。
洽至道于区中。
被仁风于海外。
通凤穴以文轨。
袭龙庭以冠带。
舍夷言于稿街。
陈万物于王会。
渺渺地角
悠悠嶂表。
有绝域之神兽。
因重译而来扰。
其所居也。
岩磴深阻。
盘纡绝峻。
翠岭万重。
琼崖千仞。
马顿辔而莫升。
车摧轮而不进。
聚方服之君长。
召积风而奉进。
尔乃发乌弋。
过白狼。
踰绝巘。
跨飞梁。
越流沙而遥集。
超积石而高骧。
其为状也。
则筋骨纠缠。
殊姿异制。
阔臆修尾。
劲毫柔毳。
钩爪锯牙。
藏锋蓄锐。
弭耳宛足。
伺閒借势。
暨乎奋鬣舐唇。
倏来忽往。
瞋目电曜。
发声雷响。
拉虎吞貔。
裂犀分象。
碎遒兕于龈腭。
屈巴蛇于指掌。
践藉则林麓摧残。
哮吼则江河振荡。
是以名将假其容。
高人图其质。
罄其威以淩厉。
美其风而赞述。
鉴倚伏以荣身。
乃有识之高轨。
彼白猿之骋妙。
终取毙于弧矢。
虽元豹之幽栖。
亦捐躯于岩趾。
并同亡而异术。
岂行藏之足纪。
何兹兽之明智。
独出处以殊伦。
虽奋武以驯挚。
乃知机而屈伸。
去金方之僻远。
仰元风之至淳。
服猜心与猛气。
遂感德以依仁。
同百兽之率舞。
共六扰而来驯。
斯则物无定性。
从化如神。
譬鳞羽变质于淮海。
金锡成器于陶钧。
当是时也。
兆庶欣瞻。
百僚嘉叹。
悦声教之遐宣。
属光华之在旦。
臣载笔以叨幸。
得寓目于奇玩。
顺文德以呈祥。
乃编之于东观。
琵琶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若夫巢木为金门之始。转蓬乃玉辂之先。
斯盖前古之朴略。而后代之精研。
是以鼍鼓质而罕听。苇籥轻而莫传。
笛不为于商律。瑟见毁于繁弦。
此皆白圭。玷以成疾。
嗟近者之莫言。叹知音之不述。
惟皇御极。书轨大同。
铄矣文教。康哉武功。
既象舞之载设。亦夷歌之远通。
乃定八音。论六乐。
成均弦诵之艺。制氏铿锵之学。
辨新声于变徵。研奇操于清角。
镛管咸奏。丝桐毕陈。
有琵琶之妙曲。乃越众而超伦。
器便时而适用。节每段而逾新。
谧四座以倾耳。叹和声之入神。
爰诏百辟。备序厥因。
于是大司乐进而称曰。臣以末学。
闻诸前志。寻斯乐之所始。
乃弦鼗之遗事。强秦创其滥觞。
盛汉尽其深致。爰有达人。
演兹奇器。参古今而定质。
拟神明而摅思。慰远嫁之羁情。
宽绝域之归志。既而班尔运能。
钩绳相设。求嘉木于五岭
取殊材于九折。析文梓而纵分。
剖香檀而横列。木瓜贞柘
盘根错节。或锦散而花开。
或丝萦而绮结。徒观其为状也。
则象形斗极。殊姿巧制。
随良朴之修短。任规模之巨细。
既异材而合体。亦刓方而就锐。
惟适道以从宜。故无取乎凝滞。
若乃琢玉范金之巧。雕文镂采之奇。
上覆手以悬映。下承弦而仰施。
帖则西域神兽。南山瑞枝。
屈盘犀岭。回旋凤池。
开宝拨以更运。带文绶而旁垂。
声备角商。韵包宫羽。
横却月于天汉。写回风于洛浦
始闻弦之既调。乃长弄而徐抚。
应缓步之疏节。随轻身之妙舞。
悲紫塞之昭君。泣乌孙公主
季伦欢金谷之宴。仲容竹林之聚。
至如七德昭备。六军凯旋。
谐戎麾而威远。合金奏而功宣。
燕山之巳勒。美瀚海之方镌。
亦有飞梁邸。游楚馆。
闻促柱之再调。听鸣弦之疏弹。
叶高文而自远。飞羽觞之无算。
又如长河草绿。高楼月下。
入小苑而看花。游上兰而藉野。
泛澄波而转鹢。息长松而系马。
临清流而挥弦。与殊方而俱写。
其奇趣则抑扬嘈囋。联绵断续。
纡馀双鹤之唫。清壮三秦之曲。
南山之遥翠。见西江之始绿。
少年有长命之词。倡女有可怜之调。
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逮乎嘉客既醉。高宴将阑。
浮觞剧饮。披襟极欢。
乃摧弦而急调。交酬献之无端。
若以河而注海。亦柸来而始弹。
盖感物动神。和心悦耳。
岂振木之为辈。奚绕梁之足拟。
夫道以易为尊。物以精微为贵。
嗟四弦之巳约。乃包含于元气。
叶笙镛之律吕。参钟石之经纬。
于是凤箫辍吹。龙笛韬吟
元云掩影。白雪藏音。
故以畅皇风之威武。悦大雅之神心者也。
上山陵封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显珍宝。
具物以厚其亲。然审而言之。
高坟厚陇。珍物毕备。
此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
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
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
以定之耳。昔汉成帝延昌二陵。
制度甚厚。功费甚多。
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
皆合事理。其略曰。
孝文霸陵。悽怆悲怀。
顾谓偫臣曰。嗟乎。
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閒。
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
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
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
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
而国家有废兴。释之所言。
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
遂以薄葬。又汉氏之法。
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
以一分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
比葬。陵中不复容物。
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
其后至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
茂陵取物。犹不能尽。
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
甚无谓也。魏文帝首阳东为寿陵。
作终制。其略曰。
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
无封无树。无立寝殿园邑。
为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衾足以朽肉。
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
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
一以瓦器。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
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
骸骨并尽。岂不重痛哉。
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
死而重死。不忠不孝。
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以为永制。藏之宗庙。
魏文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巳。
不敢有言。伏见圣德高远。
尧舜犹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
同为奢泰。舍尧舜殷周之节俭。
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邱陇如此。
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
万代之后。人但见高坟大冢。
岂谓无金玉也。臣之愚计。
以为汉之霸陵。既因山势。
虽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之所卜。地势即平。
不可不起。宜依白武通所陈周制。
为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
事事减少。事竟之日。
刻石于陵侧。明邱封大小高下之式。
明器所须。皆以瓦木。
合于礼文。一不得用金银铜铁。
使后代子孙。并皆遵奉。
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
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巳依霸陵
今为坟陇。又以长陵为法。
恐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
为长久之虑。臣之赤心。
唯愿万岁之后。神道常安
陛下之孝名。扬于无穷耳。
论山陵疏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汉家即位之初。
便营陵墓。
近者十馀岁。
远者五十年。
方始成就。
今以数月之閒。
而造数十年之事。
其于人力。
亦巳劳矣。
又汉家大郡都五十万户。
即曰人众未及往时。
而工役与之一等。
此臣所以致疑也。
谏猎疏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
射隼从禽。备乎前诰。
伏惟陛下因听览之馀辰。顺天道以杀伐。
将欲躬摧班掌。亲御皮轩。
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于林薮。
夷凶剪暴。以卫黎元。
收革擢羽。用充军器
旌旗较猎。式遵古典。
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
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系心。
清道而行。犹戒衔橛。
斯盖慎重防微。为社稷计也。
是以马卿直言于前。张昭变色于后。
臣诚微贱。敢忘斯义。
且天弧星罼。所殪巳多。
颁禽赐获。皇恩亦溥。
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
不拒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
袒裼徒搏。任之偫下。
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
破邪论序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若夫神妙无方。
非筹算能测。
至理凝邈。
岂绳准所知。
实乃常道无言。
有著斯绝。
安可凭诸天纵。
窥其窅冥者乎。
至如五门六度之源。
半字一乘之教。
九流百氏之目。
三洞四检之文。
苟可以经纬阐其图。
讵可以心力到其境者。
英猷茂实。
代有人焉。
法师俗姓陈
颍川人
司空偫之后也。
自梁及陈。
世传缨冕。
爰祖及伯。
累叶儒宗。
法师少学三论。
名闻朝野。
长该众典。
声振殊俗。
威仪肃穆。
介节淹通。
留连清翰。
发摘微隐。
比地方春。
藏用显仁之量。
如愚若讷。
外闇内明之功。
固能智周测海。
道亚弥天。
岂止掺类山涛
神侔庾亮而巳。
尔其文情。
乃典而不野。
丽而有则。
犹八音之并奏。
等五色以相宣。
道行则纳正见于三空。
拯偫迷于八苦。
学博而心下。
亦守卑而调高。
释种之梁栋。
生人之羽仪者矣。
加以赈乏扶危。
先人后巳。
重风光之拂照林牖。
爱山水之负带烟霞。
愿力是融。
晦迹肥遁。
隋开皇之末
隐于青溪山之鬼峪洞焉。
迥构岩崖。
则蔽亏日月。
空飞户牖。
则吐纳风云。
其閒采五芝而偃仰。
游八禅而寝息。
饵松术于溪涧。
薜荔于山阿。
皆合掌归依。
摩顶问道。
经行恬静。
十有馀年。
然其叠嶂危岑。
长松巨壑。
野老之所栖盘。
古贤之所游践。
莫不身至目睹。
攀穴指归。
仍撰青溪山记一卷。
见行于世。
太史令傅奕
学业肤浅。
识虑非长。
乃穿凿短篇。
凭陵正觉。
将恐震兹布鼓。
窃比雷门。
中庸之人。
颇成阻惑。
法师悯彼后昆。
又撰破邪论一卷。
虽知虞卫同奏。
表异者九成。
蝇骥并驱。
见奇者千里。
终须朱紫各色。
清浊分流。
诃以凡测圣之舋。
责以俗校真之咎。
引文證理。
非道则儒。
曲致深情。
指的周密
莫不辙乱旗靡
瓦解冰销。
入室有操矛之图。
厥角无容头之地。
于是传写不穷。
流布长世。
若披云而见日。
同迷踪而得道。
法师著述之性。
速而且理。
凡厥勒成。
多所遗逸。
今散采所得诗赋碑志赞颂箴诫记传启论。
及三教系谱释老宗源等。
合成三十馀卷。
法师与仆。
情敦淡水。
义等金兰
虽服制异仪。
而风期是笃。
辄以绠。
联彼圭璋。
编为次第。
其词云尔。
书旨述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客有通元先生。好求古迹。
为余知书启之发源。审以臧否。
曰予不敏。何足以知之。
今率以闻见。随纪年代。
考究兴亡。其可为元龟者。
举而叙之。古者画卦立象。
造字设教。爰寘形象。
肇乎仓史。仰观俯察。
鸟迹垂文。至于唐虞。
焕乎文章。畅于夏殷。
备乎秦汉。洎周宣王史籀
循科斗之书。采仓颉古文。
综其遗美。别署新意
号曰籀文。或谓大篆。
秦丞相李斯。改省籀文。
适时要。号曰小篆
善而行之。其仓颉象形。
传诸典策。世绝其迹。
无得而称。其籀文小篆。
自周秦以来。犹或参用。
未之废黜。或刻于符玺。
或铭于鼎钟。或书之旌钺。
往往人閒。时有见者。
夫言篆者传也。书者如也。
述事契誓者也。字者孳也。
孳乳寖多者也。而根之所由。
其来远矣。先生曰。
古文籀篆。曲尽而知之。
愧无隐焉。隶草攸止。
今则未闻。愿以发明。
用袪昏惑。曰。
至若程邈隶体。因之罪隶。
以名其书。朴略微奥。
而历祀增损。迄以湮沦。
而淳喜之流。亦称传习
首变其法。巧拙相沿。
未之超绝。史游制于急就。
创立草稿。而不之能。
崔杜㭊理。虽则丰妍。
润色之中。失于约。
伯英重以省繁。饰之铦利。
加之奋逸。时言草圣。
首出常伦。钟太傅师资德升
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
真楷独得精妍。而前辈数贤。
递相矛盾。事则恭守。
无舍仪则。尚有瑕疵。
失之断割。逮乎王廙王洽
逸少子敬。剖㭊前古。
无所不工。八体六文。
必揆其理。俯拾众美。
会兹易。制成今体。
乃穷奥旨。先生曰。
于戏。三才审位。
日月烛明。固资异人。
一敷而化。不然者。
何以臻妙。无相夺伦。
父子联镳。轨范后昆。
先生曰。书法元微。
其难品绘。今之优劣。
神用无方。小学疑迷。
惕然将寤。而旨述之义。
其可闻乎。曰。
无让繁词。敢以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