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湖南观双柘枝舞赋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潇湘二姬。桃花玉姿。
献柘枝之妙舞。佐清宴于良时。
始其金罍欲陈。象筵宿设。
考清音于弦管之部。选丽质于绮罗之列。
何彼姝之婉娈。媚戎服之豪侠。
司乐以鱼符发咏。侍儿以兰膏荐洁。
华灯张。翠被彻。
听铜壸之刻漏。瞻银汉之明灭。
伫新词以潜习。隐含具而才阅。
恐急节之将差。抚柔荑而不绝。
及夫阳乌浴彩。寒鸡早晨。
登妆台而鸾凤比翼。对宝镜而菡萏争春。
袿裳馥以彩翠。玉指皓以嶙峋。
互饰铅华。畏浓澹之殊态。
共听金管。恐高低之不均。
须臾饔正奉羞。司尊举酌。
左肴兮右胾。兕觥兮玉爵。
朱题赩以垂虹。素幕翩以腾鹤。
罗异果之芬芳。映雕盘之错落。
时也偫工合奏。弦悲管清。
升歌阕。宾礼成。
于是乎𢹮鼍鼓。啾凤笙。
云骈四座。花芬两楹。
舞师巧诲于蹈厉。谐优饰辨以纵横。
且曰不巾不栉。匪铎匪舌。
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
因清角之繁奏。见韶华之并荣。
佳人乃整金蝉。收玉燕。
袭舞衫。突舞弁。
珠彩荧煌。钤光炫转。
外宝带以连玉。中丹裾而叠茜。
则有鞶鉴逶迤。琼瑰四垂。
靴瑞锦以云匝。袍蹙金而雁欹。
将翱将翔。惟鸳惟鸯。
稍随缓节。步出东厢。
始再拜以离立。俄侧身而相望。
思东南之美兮清风甚长。凝情顷刻兮静对铿锵。
再抚华裾。巧襞修袂。
将匀玉颜。若抗琼珶。
怀要妙以盈心。望深思而满背。
彼工也以初奏迎。我舞也以次旅呈。
乍折旋以赴节。复宛约而含情。
突如其来。翼尔而进。
每当节而必改。乍惨舒而复振。
惊顾兮若严。进退兮若慎。
或迎兮如流。即避兮如吝。
傍睨兮如慵。俛视兮如引。
风袅兮弱柳。烟羃兮春松。
缥缈兮翔凤。婉转兮游龙。
相迩兮如借。相远兮如谢。
忽抗足而相跐。复和容而若射。
势虽窘于趋走。态终守乎閒暇。
飞飙忽旋。鸾鹤联翩。
撼帝子之瑶佩。触仙池之玉莲。
拥惊波与急雪。捲祥云及瑞烟。
词方重陈。鼓亦再歇。
俄举袂以容曳。忽吐音而清越。
一曲曲兮春恨深。一声声兮边思发。
伤心兮陇首秋云。断肠兮戍楼孤月。
歌扇兮才敛。鸣鼙兮更催。
将腾跃之激电。赴迅疾之惊雷。
忽如厌乎挥霍。戢馀势以徘徊。
屹而立。若双鸾之窥石镜
专而望。似孤云之驻蓬莱。
轻攒翠蛾。稍拂香汗。
暂尔安逸。复骋陵乱。
抽轧轧于蕙心。耀纤纤之玉腕。
踌躇旷望。若恋虞以南驰。
俯偻回旋。非为刘而左袒。
拾华衽以双举。露轻裾之一半。
花灼灼。鼓逢逢。
帽莹随蛇。熠熠芝兰之露。
裾翻庄蝶。翩翩猎蕙之风。
来复来兮飞燕。去复去兮惊鸿。
善睐睢盱。偃师之招周伎。
轻躯动荡。蔡姬之詟齐公。
则有拂菻妖姿。西河别部。
自与乎金石丝竹之声。成文乎云韶咸夏之数。
然后能使燕赵惭妍。威嫱掩嫭。
我之服也。非妹喜之牝鸡。
我之容也。非木兰之雄兔。
既多妙以多能。亦再羞而再顾。
鼓绝而曲既终。倏云朝而雨暮。
鸲鹆舞(以屈伸俯仰傍若无人为韵)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谢尚以小节不拘。曲艺可俯。
愿狎鸳鸯之侣。因为鸲鹆之舞。
于是褫貂裘。岸章甫。
在容止可观之际。方见翼如。
当管弦互奏之时。俄逞退旅。
伊昔王导。延为上宾。
谒者让登之处。遇偫贤式燕之辰。
俎豆在列。尊卑且伦。
始服膺于末席。方酬赏于主人。
导曰。久慕德音。
众皆倾想。愿睹傞傞之态。
用答嘤嘤之响。非敢玩人以丧德。
庶使栖迟而偃仰。徒欲见长觜利距之能。
岂比乎弋林钓渚之赏。公乃正色洋洋。
若欲飞翔。避席俯伛。
抠衣颉颃。宛修襟而乍疑雌伏。
赴繁节而忽若鹰扬。由是见多能之妙。
出万舞之傍。若乃三叹未终。
五音铿作。颔若燕而蹙频。
德如毛而矍铄。众客振衣而跂望。
满堂击节而称乐。且喤喤之奏未终。
而泄泄之容自若。于是愧饮啄。
尽欢娱。听式歌而调兼吐凤。
观屡起而势若将雏。以乐慆忧。
既醉者于焉巳矣。手舞足蹈。
冁然者岂得而无。是知因此名闻。
那辞迹屈。同渔阳之慷慨。
五原之噎郁。将美其率尔不矫。
怡然任真。自动容于知巳。
非受侮以求伸。况乃意绰步蹲。
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天河赋(以天空色际宁见浮槎为韵)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惟天有河。是生水德。
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
所以正辰极。奠南北。
其清莫挹。濯星斗以滋上元
其恶可流。荡云霓以临下国。
赫赫融融。自西自东。
沿大象而其源不竭。横中古而其运无穷。
磅礡九霄。浸润岂沾于土宇。
轻清一气。波澜宁动于天风。
匪汤汤而就下。但耿耿而浮空。
处昼则潜。由昏则见。
俟良夜之延瞩。故高明而自擅。
光连月窟。何惭媚以怀珠。
影照天津。岂愧净而如练。
至若白榆风劲。析木烟秋。
吹玉叶而将落。泛金波而共流。
皎晶无际。阑干自浮。
渡蟾魄之孤轮。不闻濡轨。
涨鹊桥之远岸。讵见操舟。
莫议高深。孰能揭厉。
演漾必滋于若木。氛氲更袭于丹桂
苍山而渐出。想积石于河源。
拂远树以将低。误一苇于天际。
遥思濯手。远忆乘槎。
流合璧之辉。几疑沉玉。
映散金之气。或类披沙。
辨牛岂见其津涘。闻鸡遽隐于云霞。
是宜以河之名。居天之大。
阁道蛇横于曲渚。骊珠蚌剖乎浅濑。
源流自远。清无可羡之鱼。
分野甚明。皎若誓封之带。
凿自太古。疏于圆灵。
奔注肯随于川渎。高明自贯于日星。
夫其济黄道。决青冥。
荫地轴。洒天经。
悠矣久矣。配吾君之永宁。
王仆射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天不自明。垂之以日月。
圣人不自理。付之以公卿。
日月所以成天之文者。无私照故也。
公卿所以成人之文者。无私心故也。
为天之明。行帝之德。
是公卿与日月同体者也。然日月未尝私。
昼夜以序。明晦以时。
人生而戴之。固无惊懪耳目延颈企踵而望之也。
硕人重德。恢宏纲于将绝。
时人莫不拭眦假听傒其声明矣。如是。
则又虽与日月同体与。人望之心过之也。
伏以文物之势。嶪乎将颓。
圣上一旦惕然思高祖太宗经天纬地之勤。基美于千万世。
其术祇在乎人文之中。人文之中。
则不踰择士之贤否也。故度天下之德。
莫重于仆射。计天下之学。
莫深于仆射。观天下文章。
莫富于仆射。兼是三美。
然后询于庙堂之上。使咨于仆射
俯而莅之。其实不啻若移太山之重以镇之也。
夫如是。则预于贡士者。
何敢造次而进哉。某本孤浅。
生江湖间。自知书巳来。
窃有微尚。窥奥索幽。
久而不疲。垂二十年。
以穷苦自励。伏念当太平之辰。
不预兵役。农商之伍。
得尽其志。则将欲发其身。
大其家。尽心于明时。
以竟其岁也。乃志望士林之中。
及来辇下。再试皆黜。
观望于时而揆于事。至于得之者未必尽贤。
失之者未必尽愚。意谓随天下贡士
且进且退。可以无咎。
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
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摄息。
人之自咎。若抱罪戾。
其在王门公族。少读文学
尚为忧惕。启仆射之德。
振于文机。其必得天下苦心之人而进之。
然后优游盛明。为皋为伊。
以茂生植者也。不然。
岂至于是。逾二十载。
复匡之乎。是知天启德于仆射
在此时也。某于此时。
若不得循墙以窥。则是终身无窃望之分也。
敢布愚拙。伏惟特以文之光明而俯烛之。
幸甚幸甚。并献拙赋一首。
尘冒尊严。无任悸慄之至。
海潮赋后序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夫以璿枢显视。
周四七而成文。
玉琯潜聆。
载十二而分统。
有凭翼。
生乎象先
虽迷放属之源。
终识踆躔之数。
是以迎推洞乎三合。
分至贞乎四禽。
既测洪荒。
瞭分清浊。
于是九围所沓。
必揆于灵台。
万古无差。
可徵于幽赞。
且彤车白马。
先命羲和
紫极黄龙。
次分甘石。
虽东流不溢。
天问犹疑。
而北户承阳
地维何隐。
稽乎儒氏之业也。
莫不咸思蚁转。
尽愧鸡如。
安可命曰三灵。
或至迷其二大。
愚以始闻方数。
侧揆元黄。
亦尝以大窦酬嘲。
敢云早慧。
既不用蛉胶习戏。
自鄙童心。
及窃誉里中。
拘尘长者。
执经堂奥。
避席严师。
自悟牖间。
愧非胡广
频依庑下。
虚感伯通
而日月居诸。
屡改。
管窥之心妄切。
瞽史之学难修。
而又烂额焦头
方思马褐。
捉襟见肘。
久困牛衣。
飒垂领以若惊。
顾生髀而增叹。
信天人之际。
难可究思。
考经纬之文。
固有宗旨。
窃以海潮之事。
代或迷之。
今于赋中。
尽抉疑滞。
辄依洛下闳张平子何承天等以浑天为法。
水与地居其半。
日月绕乎其下。
以證夫激而成潮之理。
并纳华夷郡国。
环以二十八宿。
黄道所交及。
立北极为上规。
南极为下规。
以正乎日月之所由升降。
其理昭然可辨。
谓之潮图。
施诸粉缋。
庶将无阙。
缅萤囊之已久。
抚鱼网而多惭。
敢避识者之讥。
固受不知之罪云耳。
日至海成潮入图法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八月之望。日在翼轸之间。
此时潮最大。今立此望之夕。
日入初于时在戌。见潮初生之候。
浑天载地及水法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地浮于水。天在水外。
天道右转。七政左旋。
日入则晚潮激于左。日出则早潮激于右。
潮之小大。则随于月。
月近则小。月远则大。
右。此赋中具论之矣。
新定海潮集解浑天古今正法图。自古说天有六。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一曰浑天张衡所述)
二曰盖天(周髀以为法)
三曰宣夜(无师法)
四曰安天虞喜作)
五曰昕天姚信作)
六曰穹天虞耸作自盖天以下并好奇徇异之说非至说也先儒亦不重其术也)
右。
经撰赋及图。
定取浑天为法。
其增立浑天之术。
张平子始言天地状如鸡子。
天包于地。
周旋无端。
其形浑浑。
故曰浑天也。
浑天法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晋葛洪谓天形如鸡子。
地如鸡子之黄。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半覆地上。
半绕地下。
二十八宿半隐半见。
宋何承天云。
乃观浑仪。
研求天意。
乃悟天形正圆。
水居其半。
中高外卑。
水周其下。
梁祖晅云。
浑天之形。
内圆如弹丸。
其半出地上。
半隐地下。
右。
今撰图正用此法。
但诸家能言天形。
而未知日之激水而成潮也。
又按周易。
离为日。
坤为地。
日出地上。
于卦在晋。
日入地下。
卦为明夷。
乾为天。
坎为水。
天右旋入水为夕。
则天在水下。
于卦为需。
天左旋升出为潮。
于卦在讼。
又离为日。
坎为水。
日出水上。
卦为未济。
济之言涉也。
日东出而未西涉水。
此其象也。
日入水下。
卦为既济。
言日右随天入。
已涉于海。
则周易之象。
其事较然。
右。
今撰潮图。
探于周易。
合乎浑天。
推于爻象。
故赋指复姤二卦。
以定阴阳。
言不及浑天而乖诞者凡五家。
庄子(逍遥篇)元中记王仲任论衡(言日不入地)山经释氏言四天乙巳占具解讫)
右。
并无證验。
不可究寻。
王仲任徒肆谈天。
失之极远。
桓君山攻之已破。
此不复云。
庄生则假物为喻。
以论真宗
而学者多误。
故列之为难信之首。
元中山经。
一无可取。
释氏俱舍。
乃自立心法。
非可以表测而度量也。
又按吴王蕃法云。
余因周礼郑众郑元之言。
用勾股之术。
以求天之里数。
夏至之日
以八尺之表。
求晷于阳城
表南得影一尺五寸。
南至日南
下无影。
则日南去阳城一万五千里。
立八十而旁十五。
则日高八万里。
日南邪去。
以勾股法得八万一千二百九十四里有奇。
盖天顶至地之数也。
倍之得十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里有奇。
即天径之数也。
以周径之法乘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有奇。
即周天之数也。
右。
肇始学浑天法于度支推官监察御史太原王轩。
轩以王蕃之术授焉。
自后因演而成图。
既知夫天地之薄厚。
则日月之行。
寒暑之候。
皆由自得之。
遂用覃思巨溟稽万流之升降。
果见潮生之候。
由是博考偫言。
以證遇晦。
而自得之旨。
无所疑焉。
浑仪之制。
浑仪法。
肇得自虞舜以琁玑玉衡以齐七政。
郑康成云。
其转运者为玑。
其止息者为衡。
皆玉为之。
七政者。
日月五星也。
则浑仪之本法。
侍中刘智云。
颛顼造浑仪。
黄帝为盖天。
则此二器。
皆古圣王之制作也。
但学者失其用耳。
说者乃云。
始自张衡
今考其事。
张乃巧述其法而揆之。
非始造者也。
虞喜又云。
洛下闳汉武帝于地中转浑天定时。
修太初历。
又知此术在张平子前也。
后汉左中郎将贾逵永元十五年造黄道浑仪。
张衡延熹七年更造铜仪。
以四分为度。
于密室中。
以漏水转之。
令伺者闭户而唱。
以告司天者云。
琁玑所加。
某星已中。
某星今没。
皆如合符契。
其后吴王蕃修之。
陆绩后魏太史令晁崇河间刘焯
皆修浑仪之法。
李淳风因为游仪。
盖与灵宪同也。
右。
以物象天。
谓之浑仪。
则日月四海。
在浑仪之内。
日月盈缩之度可察。
而独迷潮水生来之候。
岂古人未之思乎。
肇秪于此术。
究而得之。
不为怪诞无据之说。
犹恐时之学者。
尚有所疑。
故以著之。
阅城君庙记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吁。
天地之至赜。
天地之元精。
升降变化。
因时而发者。
惟圣人焉。
惟神物焉。
圣人理乎阳。
神物理乎阴。
故能灵浃乎寰区。
功济乎动植。
君大道而不屈。
运元德于无穷者。
天之为也。
夫能知天之为者。
必探乎坤舆之涯。
必有司宰。
当夫万物不振。
百姓不亲。
虎豹虺蝮。
搏齧腾触。
骨月冰泮。
害毒草靡。
于斯时也。
天地既否。
云电将屯。
则有轩毓乎绕枢。
商生乎元乙。
姜嫄履歆而后稷诞。
庆都梦龙而伊祁兴。
五精在天。
迭降于代。
是三才不理。
乃生圣人也。
圣人既生。
品物既盛。
德刑政事。
克传克修。
其或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道隐乎功。
德隐乎奢。
贪败生灾。
风雨不若。
于斯时也。
草木失滋。
胎卵殈殰。
则有至精下降。
乃生神物。
既坼既堛。
光明蜿蟺。
则温姥之毓龙。
义斯在矣。
昔者秦毒天下。
神鬼乏主。
英精怪质。
潜跃失次。
故龙遁乎涨海之涯。
托乎嫠姥之室。
圆苞不阵。
霞锦相光。
鳞鬣未生。
风雨如晦
姥既耽之在手。
覆之以衣。
一夕。
威灵欲震。
雷电皆至。
龙遂育焉。
厥后姥以母。
龙以子。
提护萦绕。
如乳如嬉。
或游于泉。
或跃于浒。
姥方朝膳。
必荐鲜鳞。
他年。
姥斮鳞于溪。
龙游于刃下。
而尾触铦锋。
姥骇视之。
则堕数尺矣。
因泳去。
于是盘天乘风。
出幽入冥。
惚恍变化。
乎乾。
战乎坤。
不知其往矣。
姥恨其误伤。
竟不复至。
而姥亦逾乎鲐鲵。
克慎厥化。
姥无姻戚。
阅城人葬之水涯。
惟龙乃寓形于人。
衰杖如瘵。
洟苫涕块。
哀呼浃日。
谓人曰。
藏我母卑矣。
他日潮水齧之。
非葬之所也。
其将假尔牛马为役。
以迁于显爽。
一夕。
风雷大至。
明日视之。
则姥之封若覆夏屋矣。
在于山巅。
里之中牛马皆殆不饮龁。
齐衰者亦亡所在。
阅城人立姥及龙之像。
以礼祠之。
既而龙降于祠堂。
形类虺。
徙日而不见。
其趾尾端之蘖。
突而圆焉。
其大小长短。
视无常质。
人或诚礼之。
则饮卮酒。
循衣绕躯。
玩狎如喜。
其能司人祸福。
若有权衡度量焉。
自秦至于圣唐。
千六百馀岁。
其灵不泯。
今乃有龙伯龙叔龙季焉。
伯则旧也。
叔季不知何代相踵而来也。
今皆在阅城。
元和中
宜春县卢府君尝游宦南越。
乞灵于龙。
契乎其旨。
尝梦龙伯谓之曰。
君将宰邑江西
其致我焉。
许之。
太和五年
岁在壬子
府君来宜
遂立祠于邑昌山津右。
府君讳㟧
举孝廉。
三迁为宜春
始至。
遇邑大饥。
令豪族以陈积周赋贫民。
故得不佻不病。
不横不流。
民从其化矣。
夫神物莅乎阴。
府君之美政。
微龙之辅乎。
予于府君为宗侄。
予为儿而府君多之曰。
乃异日其闻乎。
故予始终龙姥之事。
及载府君置祠之旨焉。
姥温姓
阅城人也。
阅城为秦南越邑。
代谓之曰龙母。
龙母古矣。
其言甚质。
吾思以文之。
追书姥为阅城君焉。
刻铭于祠之闑西云。
天地何宝。
圣人之道。
天有五精。
惟圣迭生。
圣道未弭。
百灵奉祉。
惟周之湮。
稔毒于秦。
龙迷所奉。
栖于越人
伊姥何慈。
惟龙克孝。
如持天纲。
示越人教。
涕洟封树。
有礼有容。
岂惟神物。
是谓孝龙。
孝龙之灵。
宜崇宜荐。
岩岩此祠。
子攸建。
有云在山。
有水在川。
龙德永永。
为民有年。
斯丛。
惟芷斯茂。
龙德馥馥。
作为民祐。
鸣鸠之飞。
在于灌木。
彼哺者鸟。
亦欢其族。
龙有孝思。
俾民敦睦。
瓜绍惟瓞。
麦秀其歧。
龙锡民福。
孙嗣之。
逐逐蹄轮。
汔汔樯楫。
龙灵可依。
且不尔惬。
惟龙之祠。
涖于此津。
千万其祀。
福于袁人。
海潮赋状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右。臣闻神农立极。
先定乾坤。轩后统天。
始宏历象。盖以大圣有作。
而大法乃明。必自臣子之所为。
克成君父之至德。只如陈韶奏夏。
允谐圣帝之音。而伐鼓铿钟。
元在工人之手。业虽成于微贱。
事乃表于皇王。臣今所陈。
窃用此道。伏惟睿文明圣孝德皇帝陛下德迈伊妫。
道包覆载。垂衣而九有无外。
执契而万国来庭。日月贞明。
天地交泰。珍图瑞物。
允膺得一之符。伯益皋繇。
共佐千年之圣。臣实陋贱。
亦忝方州。而微臣始自知书。
志在稽古。或观天地之道。
得于经史之间。既察置圭。
亦闻测管。究黄钟于玉律。
窥碧落于璿枢。伏念司马迁则书载天官
张平子则仪钧地动。臣仰遵前哲。
辄揆圆虚。偶识海潮
深符易象。理皆摭实。
事尽揣摩。既当凤纪之朝。
愿陈蠡测之见。臣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又闻天垂象而六合成。道生一而三才具。
皆由日月运乎阴阳。是谓神明分乎昼夜。
伏知此道。尽在陛下睿鉴之中。
故不俟微臣因此别白。然自古以来。
莫不以地厚难测。日既入而人不见其行。
海大无涯。潮潜生而人不知其候。
上古圣人则之于八卦。学者演之成六家。
而有讲论未明。根本不图。
天垂大法。假乎微臣。
获在圣朝。彰此愚见。
臣门地衰薄。生长江湖。
志在为儒。弱不好弄。
研求近代寒苦。莫甚于斯。
臣伏念为业之初。家空四壁。
夜无脂烛。则爇薪苏。
晓恨顽冥。亦尝悬剌。
在名场则最为孤立。于多士则时负独知。
累窃皇恩。遽变白屋。
臣于会昌三年进士举。故山南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起擢臣为进士状头。
筮仕之初。故鄂岳节度使卢商中书出镇。
辟臣为从事。自后故江陵节度使赠太尉裴休
太原节度使左仆射卢简求。皆将相重臣。
知臣苦心。谓臣有立。
全无亲党。不能吹嘘。
悉赏微才。奏署门吏。
臣前年二月。蒙恩自潼关防禦判官秘书省著作郎
其年八月。又蒙恩。
仓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去年五月
又蒙恩除歙州剌史。臣谨行陛下法令。
常惧𠌤违。理郡周星。
未有政绩。潜被百姓诣阙。
以臣粗能缉理。求欲留臣。
七月二十二日敕。又蒙圣恩赐臣金紫。
臣素无强近之援。不异草泽之人。
宠光。及此叨忝。
臣不以平生志业。上奏于宸慈。
实惧犬马之微。忽先于沟壑。
则臣积年无所阐扬。非唯自负片心。
实亦上辜圣代。是敢窃以所撰前件潮赋并图进上。
臣为此赋以二十馀年。前后详参。
实符象数。愿潢污之水。
辄赴溟渤之流。而雕虫所为。
刻鹄难肖。尘冒天听。
罪当鼎镬。今差军事押衙卢师。
洎随状奉进。上渎宸严。
敢期睿览。臣肇无任惶惧战越屏营之至。
谨录奏以闻。伏俟诛责。
震山岩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宜春郡东五里有山。望之正若冠冕。
同麓而异峰。四首相属。
两仰成形。况在东方。
如画震卦。郡人名之曰呼岗。
意者亦谓其若长幼相呼。同在一处。
其义不显。予无取焉。
其西北有石室。临游溪之涘。
邑人彭先生尝钓此岩下。先生讳搆云
善黄老言。宝应中
诏以玉帛召先生不至。时太守命其乡曰徵君乡。
岩曰徵君钓台咸通七年
予罢新安守。以俸钱易负郭二顷。
在震山之西。又得枫树之林于溪南。
日与郡守高公游其下。公名厚。
衣缨之茂士也。为政严简。
民悉安之。咸瞻仰之。
而以震山易呼冈之名白公。公喜。
命刊其事于岩下。予既得西林。
而罗鸟罝兔。挟弹走马于其间。
亦请命其林曰卢氏弋林。以对其东彭氏钓渚也。
因谓高公。使郡人无得樵渔于是。
林之檀栾杉桧。不日丰茂。
以冠于郡。主帅高公因戒吏以丹书贻卢氏。
使西畴之人世世掌之。时郡民相率言曰。
二剌史俱好事者。吾侪幸寓目焉。
遂以刊之。是岁景戌十一月二十三日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