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晚渡江津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遇韵
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
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
索索风叶下,离离早鸿度。
丘壑列夕阴,葭菼凝寒雾。
日落亭皋远,独此怀归慕(一作暮)
汉高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东韵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一作闰馀)终。
飞名膺帝箓,沈(一作汎)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
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一作上祀),谒帝动深衷。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寒径,枌社落霜丛。
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叶县故城谒沈诸梁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质韵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烟霞共掩映,林野俱萧瑟。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
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
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
赋礼记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庚韵
玉帛资王会,郊丘叶圣情。
重广(一作典)开环堵,至道轶金籯。
盘薄依厚地,遥裔腾太清。
方悦升中礼,足以慰馀生。
笙歌 其二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为相雍门叹,当思执烛游
不惜妾身难再得,方期君寿度千秋(见中华书局影印本《文苑英华》卷七一李百药《笙赋》。)
隋故益州总管府司马裴君碑铭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
粤惟上德。希世挺生。存则道照于人伦。没则名飞于史策。宜其计功伐。镂钟鼎。永贻长世。昭示后昆。君讳镜民。字君倩河东闻喜人也。唐虞之盛。伯益控其遥原。殷周以还。仲衍膺其馀庆。徽则擅美当涂。宪则流芳中夏旧业。远谢声尘。江汉英灵。多惭光价。祖靖虑。银青光禄大夫汾州刺史。银章青绶。登高能赋。扬波流恶。政以镇成。父□汉周革路大夫仪同三司晋州刺史。雅道儒风。声动当世。班条布政。恩结去思。君上表云气。远膺星像。虚牝贞固同归。爱景共严凝一致。悬河若讷。每括智囊。止水澄神。日开灵鉴。及择师请益。游方问道。性与稽古。心照神文。佩游夏之芳尘。为潘张之益友。立人之道。仁义靡遗。事亲之德。爱敬同尽。迹屈衡门。声驰上国。莫府交辟。公车致礼。晋荡公受博陆之图。处阿衡之寄。为其诸子精选府寮。辟为谭公大将军记□府中为其语曰。令德日新裴镜民。昔马越为其世子王安期。取其仪形之美。蒋济崇其府望辟阮嗣宗。重其文学之誉。我贻羔雁。兼而□之。寻以内艰去职。幡车方驾。金革在辰。丧礼未宏。多从权夺。朝廷以君羸瘵过甚。特诏终哀。感动风俗。皆此类也。建德初。以君为宋王侍读。寻授记室参军。迁司录宣政。一年授吏部上士。摄少吏部。研几汲引之方。游刃铨衡之地。能官在□咸事无遗。大吏部竟陵公。即有随之滕王也。亮拔不偫。英姿秀发。重君才行。深见褒奖。每□裴楷清通之望。复见斯人。开皇受禅。其日除尚书外兵郎。寻改为兵部侍郎魏晋以还。台郎显要。官方始革。扬历是膺。是非器重望□无以宏斯礼秩。华阳地险。控御遐长。蜀王秀以□子之尊。拥旄作镇。寮属望重。妙简时贤。以君为西南道行台兵部侍郎。及行台废。除□州总管府掾。寻改益州总管府司马蜀王年止胜衣。童心未改。文武佐吏。多非正人。君言必尽忠。行惟直道。省府之内。莫不敬而惮之。□台民部尚书陈茂。情恃惟旧。志多慢下。虽处行乖方。莫敢违异。惟君□理抗直。未尝顺旨。兵部尚书京兆杜杲每谓人曰。不值盘根错节。不表利器。裴君匪躬遑盬。可谓美矣。开皇十六年。西南夷□□从搆乱。君总率士卒。应机致讨。后军不系。战危丧律。以三月癸丑朔十九日辛未。陷于贼庭。季路结缨。志无苟免。温序衔须。义不生辱。永怀斯道。盖君之平生风烈焉。惟君灵府浚彻。神□开敏。英略外明。沈几内断。培风自远。背丹穴以来仪。□气不偫。望青霄而孤竦。许劭月旦之论。韫义生风。黄童日下之声。乘虚效响。弹冠莫府。掌记文房。媚韶景以闿华。啸清风而振藻。珥笔南宫。垂缨西蜀。戎事之重。必司善政。蒐狩于是得时。风霜以之顺序。比明月于东曹。又典午于南正。眷熊掌□重义。安马革以轻生。神迈□□□峰□搆农夫辍□而野祭。机妇捐珠而巷歌。西蜀父老。至于今思之。君第五子太仆少卿洛州都督□长充上柱国翼城县开国公绩。□雅道于□□搆丕基于鸿绪。感四序之递变。睹万物而永言。思宏遗范。式昭贞石。其铭曰。
灵河远派,大畤流光。
美哉地德,郁矣□芳。
高门钟鼎,世□旗常。
鹓鸿接翼,金玉其相。
惟君载挺,道符人俊。
灼灼外明,温温内润。
瞻之忽后,仰之□峻。
抱朴澄清,含风□韵。
□□资□,公府驰名。
永怀丧制,易俗申情。
掌书记,俄属铨衡
清通之誉,远嗣家声。
开皇在辰,万象咸镜
灵开尺□,典属军政。
列宿上膺,中和俯咏。
永怀神道,斯人斯命。
层梁毁构,靖树□风。
彫戈纪□,鼐鼎铭功。
柏庭永閟,泉路斯穷。
九京不作,万古书忠。
明□重世,分茅锡社。
仰嗣丕基,式宏良冶。
绝云使翼。
追风颒赭。
以□□□□胸(下阙)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东韵
今日持团扇,非是为秋风(《赋得班去赵姬升》。见《诗式》)
杂曲歌辞 妾薄命(一作妾薄命)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庚韵
引用典故:不斋醉如泥 横陈 刘伶带酲
团扇秋风起,长门夜月明。
羞闻拊背人,恨说舞腰轻。
太常(集作先)已醉,刘君恒带酲。
横陈每虚设,吉梦竟何成。
少年行(一作词)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萧韵
引用典故:弄玉箫 文君酒 千金笑
少年飞翠盖,上路勒(一作动)金镳(《纪事》、《文粹》无此二句)
始酌文君,新吹弄玉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此二句,一作少年子,欢乐尽今朝)
千金笑里面,一搦(一作抱)中腰。
挂缨(一作冠)岂惮宿,落珥(一作迎拜)不胜娇。
寄语(一本无此二字)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杂曲歌辞 其一 火凤辞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庚韵
歌声扇后(一作里)出,妆影镜(一作扇)中轻。
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障声。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
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
其二 火凤辞(羽调曲,又有《真火凤》。)
 押阳韵
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房
影入(集作出)含风扇,声飞照日梁。
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自有横陈分(集作会),应怜秋夜长。
赞道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下臣侧闻先圣之格言。常览载籍之遗则。
伊天地之元造。洎皇王之建国。
曰人纪与人纲。资立言与立德。
履之则率性成道。违之则罔念作忒。
望兴废如从钧。视吉凶于纠纆。
至乃受图膺箓。握镜君临。
因万物之思化。以百姓而为心。
太仪之潜运。阅往古以来今。
尽为善于乙夜。惜勤劳于寸阴
故能释增冰于瀚海。变寒谷于蹛林。
总人灵以胥悦。极穹壤而怀音。
赫矣圣唐。大哉灵命。
时维太始。运钟上圣。
天纵皇储。固本居正。
机悟宏远。神姿凝映。
顾三善而必宏。祇四德而为行。
每趋庭而为礼。常问寝而资敬。
奉圣训以周旋。諟天文之明命。
迈观桥而望梓。即元龟与明镜。
自大道云革。礼教斯起。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君臣之礼。父子之亲。
尽情义以兼极。谅宏道之在人。
夏启周诵。亦丹朱商均
既雕且琢。温故知新。
惟忠与敬。曰孝与仁。
则可以下光四海。上烛三辰。
昔三王之教子。兼四时以齿学。
将交发于中外。乃先之以礼乐。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非有悦于钟鼓。将宣志以和神。
宁有怀于玉帛。将克已而庇身。
生于深宫之中。处于偫后之上。
未深思于王业。不自珍于匕鬯。
谓富贵之自然。恃崇高以矜尚。
必恣骄很。动愆礼让。
轻师傅而慢礼义。狎奸谄而纵淫放。
前星之耀遽隐。少阳之道斯失。
虽天下之为家。蹈夷险之非一。
或以才而见升。或见谗而受黜。
足可以省厥休咎。观其得失。
请粗略而陈之。觊披文而相质。
在宗周之积德。乃执契而膺期。
赖昌发而作贰。启七百之鸿基。
扶苏之副秦。非有亏于闻望。
以长嫡之隆重。监偏师于亭障。
始祸则金以寒离。厥妖则火不炎上。
既树置之违道。见宗祧之遄丧。
伊汉氏之长世。固明两之递作。
高惑戚而宠赵。以天下而为谑。
惠结皓而因良。致羽翼于寥廓。
景有惭于邓子。成纵理之淫虐。
终生患于强吴。由发怒于争博。
彻居储两。时犹幼冲。
防衰年之绝义。识亚夫之矜功。
故能恢宏祖业。绍三代之遗风。
据开博望。其明未融。
哀时命之奇舛。遇谗贼于江充
虽借兵以诛乱。竟背义而●FDC6终。
宣嗣好儒。大猷行阐。
嗟被尤于德教。美发言于忠謇。
始闻道于韦匡。终获戾于
太孙杂艺。虽异定陶
驰道不绝。抑惟小善。
犹见重于通人。尚传芳于前典。
中兴上嗣。明章济济。
俱达时政。咸通经礼。
极至情于敬爱。敦友于于兄弟。
是以固东海之遗堂。因西周之继体。
五官在魏。无闻德音。
或受讥于妲己。且自悦于从禽。
虽才高而学富。竟取累于荒淫。
暨诒厥于明皇。构崇基于三世。
得秦帝之奢侈。亚汉武之才艺。
遂驱役于偫臣。亦无救于彫弊。
中抚爱。相表多奇。
重桃符而致感。纳钜鹿之明规。
竟能扫江表之氛秽。举要荒而见羁。
惠处东朝。察其遗迹。
在圣德其如初。实御床之可惜。
悼悯怀之云废。遇烈风之吹沙。
尽性灵之神艺。亦自败于凶邪。
安能奉其粢盛。保此邦家。
惟圣上之慈爱。训义方于至道。
同论政于汉幄。修致戒于京鄗。
韩子之所赐。重经术而为宝。
咨政理之美恶。亦文身之黼藻。
庶有择于愚夫。惭乞言于遗老。
致庶绩于咸宁。先得人而为盛。
帝尧以前哲垂裕。文王以多士兴咏。
取之以正人。鉴之于灵镜。
量其器能。审其检行。
必宜度机而分职。不可违方以从政
若其惑于听受。暗于知人。
则有道者咸屈。无用者必伸。
謟谀竞进以求媚。玩好不召而自臻。
直言正谏。以忠信而获罪。
卖官鬻狱。以货贿而见亲。
于是亏我王度。斁我彝伦。
九鼎遇奸回而远逝。万姓望抚我而归仁
盖造化之至育。惟人灵之为贵。
狱讼不理。有生死之异途。
冤结不伸。乖阴阳之和气。
士之通塞。属之以深文。
命之修短。悬之于酷吏。
是故帝尧画象。陈恤隐之言。
夏禹泣辜。尽哀矜之志。
因取象于大壮。乃峻宇而雕墙。
将瑶台以琼室。岂画栋以虹梁。
或凌云以遐观。或通天而纳凉。
极醉饱而形人力。命痿蹙而身受殃。
是故言惜十家之产。汉帝以昭俭而垂裕。
虽成百里之囿。周文以子来而克昌。
嘉会而通礼。重旨酒之为德。
至醉归而受祉。在齐圣而温克。
若其酗醟以致昏。沈湎而成惑。
痛殷受与灌夫。亦亡家而丧国。
是故伊尹以酣歌而作戒。周公以乱邦而贻则。
咨幽閒之令淑。实好逑于君子。
辞玉辇而割爱。固班姬之所耻。
脱簪珥而思愆。亦宣姜之为美。
乃有祸晋之骊姬。亡周之褒姒
尽妖妍于图画。极凶悖于人理。
倾城倾国。思昭示于后王。
丽质冶容。宜永监于前史。
复有蒐狩之礼。驰射之场。
不节之以正义。必自致于禽荒。
匪外形之疲极。亦中心而发狂。
夫高深不惧。胥靡之徒。
韝緤为娱。小竖之事。
以宗祏之崇重。持先王之名器。
与鹰犬而并驱。陵艰险而逸辔。
马有衔橛之理。兽骇不存之地。
犹有腼于获多。独无情而内愧。
以小臣之愚鄙。忝不赀之恩荣。
擢无庸于草泽。齿陋质于簪缨。
遇大道行而两仪泰。喜元良会而万国贞。
以监抚之多暇。每讲论而肃成。
仰惟神之敏速。叹将圣之聪明。
礼贤于秋实。足归道于春卿
芳年淑景。时和气清。
华殿邃兮帘帷静。灌木森兮风云轻。
花飘香兮动笑。莺娇啭兮相鸣。
以物华之繁靡。尚绝思于将迎。
犹允蹈而不倦。极耽玩以研精。
命庸才以载笔。谢摛藻于天庭。
异洞箫之娱侍。殊飞盖之缘情。
阙雅言以赞德。思报恩以轻生。
敢下拜而稽首。愿永树于风声。
奉皇灵之遐寿。冠振古之鸿名。
鹦鹉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嘉灵禽之擢秀。资品物以呈祥。
含金精于兑域。体耀质于炎方。
风海而作贡。备黼黻以成章。
绣领绮翼。红衿翠裳。
饰以朱紫。间以元黄。
碧鸡仰而寝色。金鹅对以韬光。
亘万里之重阻。随四夷而来王。
既逾岭以自致。亦凌江而溯翔。
开神情之聪辨。发枢机而抑扬。
粤惟上圣。先天成命。
在万物而毕睹。举四海而咸镜
仁沾草木。信暨翔泳。
咨此鸟之来仪。亦摄生而遂性。
辨方物于图象。具灵表于言咏。
酬对清敏。发吐祥正。
实靡靡而可悦。虽喋喋而无竞。
徘徊阿阁。容与堂皇。
背风云之遐路。承日月之休光。
听箫韶之逸响。味椒掖之馀芳。
更无叹于罗罻。终怀恩于稻粱。
齐鹏鴳于一指。属鹓雏而两忘。
翠融孔质。鸿鶱鹗跱。
应舞节以鸾回。慕知来而鹊起。
先假道于朱咮。方徐行于绀趾。
配六象以表德。参四灵而效祉。
庭开雾夕。景净霞空。
乍褰珠网。始出金笼。
游万年于木末。玩四照于花丛。
仙盘而饮露。登井干以承风。
怀故乡之远思。恋羁雌之旧侣。
望天衢以寄声。托归飞而延伫。
不假物以自卫。必任真于出处。
以薄伎而见知。亦无忧于鼎俎。
不违道以饰智。故忘情于所语。
岂止往来丹陛。周旋玉除。
悦芝英之𧆑靡。爱蓂荚之扶疏。
将以整六翮而遐逝。望一举而冲虚。
希九成之兆吉。觊七日以传书。
时光华而始旦。岁蹉跎而遽晚。
彼候雁与宾鸿。违风霜而未返。
嗟衔芦以避缴。恨日暮而途远。
羡嘤嘤之好音。独迁乔于上苑。
仰上林之爽垲。袭昆阆之重规
实神秘之栖息。萃偫飞之羽仪。
翔灵囿。游天池。
翳丛薄。汎涟漪。
况能言之擅美。冠同类以称奇。
奉皇恩之亭育。将谢生而莫施。
惟一人之有庆。愿千载其若斯。
笙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马南郡天才艳发。
含章挺生。
既研精于旧史。
亦流悦于新声。
佩银章于东洛
分竹使于南荆
芬盛德于兰茝。
猎香风于杜蘅。
纵调文于雅笛
留神思于和笙
客有遇于郢都者。
闻结风之妙曲。
预高堂之欢宴。
拂长袖而善留。
绝飞缨以增眄。
重凤翼之次羽。
爱鸾音之清转。
请体物而味言。
寄风流于藻绚。
君曰。
悬匏出自西河
奇簳生于南国。
山川载挺之异。
班倕摅思之德。
固常人之所知。
无假言于翰墨。
至于曲引繁会之美。
才人妖丽之则。
实有动于余衷。
庶陈辞而祛惑。
传芳于风雅。
将永代于刊勒。
客曰唯唯。
惟八音之递作。
总六律而相旋。
徐疾短长之攸济。
寒暑风雷之所宣。
清庙象功。
则韶武播于金石。
良辰欢宴。
则郑卫流于管弦。
岂无求于变俗。
将区分而在焉。
于是元英变吕。
青阳戒律。
云捲蕙楼。
风生兰室。
佩翠而辞寒。
含香而受日。
始觉华树莺啼早。
不悟雕梁燕来疾。
纵胜气之逍遥。
眷春光而怡逸。
郊驿以迎宾。
烂华茵而促膝。
玉馔厉而不爽。
金罍湛而将溢。
佳丽新妆。
徐步长廊。
风摇裙佩。
日照钗梁。
惯同雕辇。
乍出闲房。
时顾步而疑进。
或轻临而欲翔。
耀千金之重价。
婉二八而成行。
发繁弦于流徵。
动浮磬于清商。
舒披莲于舞席。
散垂藻于歌床。
独仙吹之容裔。
将凌云而抑扬。
见秦赵之音劣。
识巴渝之调下。
掩众技而夺气。
谅声高而和寡
歌狂会于楚谣。
咏承筐于周雅。
既骇听于吴札。
亦留神于晋野。
婉婉鸿惊。
喈喈凤鸣。
或万殊而竞响。
乍孤啭而飞声。
清则混之而不浊。
浊则澄之而不清。
实当无而应有。
固虚受而徐盈。
舄奕多绪。
纷纶难状。
抑之则徘徊绵密。
申之则散朗寥亮。
始掩敛以夷靡。
终优游以怊怅。
随流睇而煦愉。
应微嚬而悽怆。
挫玉箫之清管。
息琼篁之虚唱。
落遗啭于梁间。
坠纤腰于掌上。
既而重门半掩。
高宴将终。
飘馀音于霄汉。
娇韵于房栊。
远而听之。
若游鸳翔鹤。
嘹唳飞空。
近而察之。
琼枝玉树
响亮从风。
信绝俗之神解。
何变态之无穷。
尔乃绮帐垂。
妓行散。
巫云敛。
楚叹。
独婉娈于瑶笙。
尚缠绵于皓腕。
苏合薰兮龙烛华。
连理解兮鸳枕粲。
既藉宠而横陈。
恣深心之秘玩。
惧管声之易歇。
恐君爱之难终。
起长歌于清夜。
寄微意于春风。
歌曰。
新声虽自知。
旧宠会应移。
无令枣下吹。
变作一枯枝。
重歌曰。
为想雍门叹。
当思执烛游
不惜妾身难再得。
方期君寿度千秋。
皇德颂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含吐阴阳之气。弹压山川之精。
叶吹万以亭育。总得一而为贞。
我所以诞膺明命。大宝鸿名。
□惟皇唐之独运。冠风声之往初。
练五气于圆盖。张四极于方舆。
定偫雄之逐鹿。拯方割之为鱼。
在炎灵之交丧。属皇舆之败德。
降荐瘥于上元。恣咆哮于中国。
无小无大。图帝图王。
匹夫匹妇。为蟊为贼。
举率土而咸弃。虽同舟而作慝。
彼独夫之肆志。何汨典而乱常。
固违道而灭德。实罔念而作狂。
始结怨于庶黎。终自绝于彼苍。
八荒九有。山溃川竭。
天轴且回。地维将绝。
文章咸荡。风雅咸缺。
在忠良而必焚。罄冠冕而同裂。
或滔天而嫁祸。或触山而作孽。
极殷区以陆沈。尽汉涂而喋血。
天纵神武。景属上皇。
白水而龙跃。肇参墟而凤翔。
在中涂而听诵。将再驾而剪商
惟神机之独运。乃抚翼而高骧。
苍兕而临河曲。杀黑龙而济冀方。
指牧野而大誓。师鸣条而悔亡。
惟圣德之怀远。敷彝伦于绝漠。
在穷发而毕冠。伊左衽而俱削。
戎亭虚警。守大荒之外。
地险悉平。夷中国之轶。
合綦会而作贡。极遐方而献琛。
荐环裘而委质。候风海而归心。
周八荒而率俾。重九译而相寻。
效狻猊于昧谷。维神屏于邓林。
应咸池而率舞。游上苑而怀音。
竭宝用而咸竞。罄虚心而毕举。
乍鸣观阁。时游林籞。
文表仁义。声谐律吕。
下神雀于帝台。道甘泉于神渚。
龟书龙匣。河洛将游。
东鲽西鹣。云亭载伫。
其馀藏山秘泽之珍。摭实排虚之侣。
俱叶契于图牒。差无得而称序。
昔天灵之八万千岁。姬周之三十六王。
盖历数之小。曾不足以揄扬。
惟圣朝之期运。符上帝之会昌
臣下拜而稽首。献福寿之无疆。
资卜年与卜历。共地久天长
劝封禅表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
六宗五帝。禋祀惟永。
名山大川。飨礼无辍。
而告成方岳。独异师古。
自朝及野。驰心荡虑。
伏愿御六气之辨。顺四序之和。
升彼岱宗。具斯盛礼。
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
请放宫人封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自陛下受命已来。
诏示天下。
薄赋轻徭。
恤刑慎狱。
躬行节俭。
减损服御。
德音。
无以过此。
然阴气郁积。
亦恐是旱之咎徵。
往年虽出宫人
未为尽善。
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
无用官人。
动有数万。
衣食之费。
固自倍多。
幽闭之冤。
足感和气。
亢阳为害。
亦或由兹。
安置突厥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突厥虽云一国。
然其种类区分。
各有酋帅。
今宜因其离散。
各即本部署为君长。
使不相臣属。
纵欲存立阿史那氏。
惟可使存其本族而巳。
国分则弱而易制。
埶敌则难相吞灭。
各自保全。
必不能抗衡中国矣。
仍请于定襄都护府
为其节度
此安边之长策也。
大乘庄严经论序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
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
是则圣人执契。元化潜通。
至诚所感。冥功斯应。
皇情西顾。法海东流。
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
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
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
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
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
空有兼谢。生灭俱忘。
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
然随缘利见。应迹生知。
震大地而萃人天。放神光而掩日月。
百亿须弥。俱沾声教。
三千世界。尽入提封。
悯三毒之缰锁。矜五阴之缠盖。
惜飞电于浮生。叹悬逝水
八关云辟。开慧识于幽途。
三乘方轨。运慈心于朽宅。
龙兴雾集。神动天随。
大道为心。望法云而遐举。
闻声悟道。渐初地而依仁。
迁柰苑之乔枝。入祇园之奥室。
酌智水之馀润。承慧日之末光。
既而税驾连河。归真双树。
圣灵逾远。像教浸微。
大义或乖。斯文将坠。
穿凿异端。分析多绪。
是末非古。殊涂别派。
天亲初学之辈。尚致西河之疑。
龙树究竟之俦。弥深东鲁之叹。
仰惟法宝。尽谛无为。
故经文云。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佛依法住。
岂止研几尽性。妙物穷神。
出入无间。包含元气而已。
若夫惟天为大。寒暑运其功。
谓地盖厚。山泽通其气。
是以姬文以大圣之姿。幽赞易道。
邱明怀同耻之德。祖述微言。
诸经著论。俯同斯旨。
大乘庄严论者。无著菩萨篹焉。
菩萨以如来灭度之后。含章秀发。
三十二相。具体而微。
八千亿结。承风俱解。
宏通正法。庄饰经
真如功德之宗。显大士位行之地。
破小乘执著。成大乘纲纪。
其菩提一品。最为微妙。
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
详诸经论。所未曾有。
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圣上受飞行之宝命。总步骤于前王。
屈天师之尊。智周万物。
应人皇之运。道照三明。
慈慧外宣。神机内湛。
端扆而役百灵。垂拱而朝万国。
弥纶造化之初。含吐阴阳之际。
功成作乐。既章韶舞。
治定制礼。言动翠华。
金轮所王。封疆之固惟远。
芥城虽满。龟鼎之祚无穷。
光阐大猷。开导偫品。
凡诸内典。尽令翻译。
摩伽陀国三藏法师波罗颇伽罗蜜多罗。唐言明友。
即中天竺刹利王之种姓也。以得大唐贞观元年十二月入京。
法师戒行精勤。才识明敏。
至德邻于初果。多能亚夫将圣。
继澄什之清尘。来仪上国。
摽生远之逸气。高步宏门。
帝心简在。皇储礼敬。
其博闻强记。探幽洞微。
京城大德。莫不推许。
粤以贞观四年。恭承明诏。
又敕尚书左仆射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诠定义学。法师慧乘慧朗法常智解昙藏智首道岳僧辨僧珍法琳灵佳慧赜慧净元谟僧伽等于胜光寺共成胜业。
又敕太府卿兰陵萧璟监掌修缉。三藏法师云。
外国凡大小学。悉以此论为本。
若于此不通。未可宏法。
是以覃思专精。特加研究。
慧净法师聪敏博识。受旨缀元。
元谟法师善达方言。又兼义解。
至心译语。一无纰缪。
七年献春之始。撰定斯毕。
勒成十有三卷二十四品。敕太子右庶子安平李百药序之云尔。
封建论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
臣闻经国庇民。
王者之常制。
尊主安上
人情之本方。
思阐理定之规。
以宏长代之业者。
万古不易。
百虑同归。
然命历有赊促之殊。
邦家有理乱之异。
遐观载籍。
论之详矣。
咸云周过其数。
秦不及期。
存亡之理。
在于郡国。
周氏以鉴夏殷之长久。
遵黄唐之并建。
维城磐石。
深根固本。
虽王纲弛废。
而枝干相持。
故使逆节不生。
宗祀不绝。
秦氏背师古之训。
弃先王之道。
践华恃险。
罢侯置守。
子弟无尺土之邑。
兆庶罕共理之忧。
故一夫号呼。
七庙隳圯。
臣以为自古皇王。
君临宇内。
莫不受命上元
飞名帝箓。
缔搆遇兴王之运。
殷忧属启圣之期。
魏武携养之资。
汉高徒役之贱。
非止意有觊觎。
推之亦不能去也。
若其狱讼不归。
菁华已竭。
帝尧之光被四表。
大舜之上齐七政。
非止情存揖让。
守之亦不可固焉。
放勋重华之德。
尚不能克昌厥后。
是知祚之长短。
必在天时。
政或盛衰。
有关人事。
宗周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
虽沦胥之道斯极。
而文武之器犹存。
斯则龟鼎之祚。
已悬定于杳冥也。
至使南征不返。
东迁避逼。
禋祀如线。
郊畿不守。
此乃陵夷之渐。
有累于封建焉。
暴秦运短闰馀。
数钟百六
受命之主。
德异
继世之君。
才非启诵。
借使李斯王绾之辈。
咸开四履。
将闾子婴之徒。
俱启千乘。
岂能逆帝子之勃兴。
抗龙颜之基命者也。
然则得失成败。
各有由焉。
而著述之家。
多守常辙。
莫不情忘今古。
理蔽浇淳。
欲以百王之季。
行三代之法。
天下五服之内。
尽封诸侯。
王畿千乘之间。
俱为采地。
是则以结绳之化。
行虞夏之朝。
用象刑之典。
治刘曹之末。
纪纲弛紊。
断可知焉。
锲船求剑。
未见其可。
胶柱求音。
弥所多惑。
知问鼎请隧
有惧勤王之师。
白马素车
无复藩篱之援。
不悟望夷之衅。
未甚羿浞之灾。
既罹高贵之殃。
宁异申缯之酷。
此乃钦明昏乱。
自革安危。
固非守宰公侯。
以成兴废。
且数世之后。
王室浸微。
始自藩屏。
化为仇敌。
家殊俗。
国异政。
强淩弱。
众暴寡。
疆埸彼此。
干戈日寻。
狐骀之役。
女子尽髽。
崤陵之师。
只轮不返。
盖略举一隅。
其馀不可胜数。
陆士衡方规规然云。
嗣王委其九鼎。
凶族据其大邑
天下晏然。
以治待乱。
言之谬也。
而设官分职。
任贤使能。
以循良之才。
膺共治之寄。
刺郡分竹。
何代无人。
至使地或呈祥。
天不爱宝。
民称父母。
政比神明。
曹元首方区区然称。
与人共其乐者。
人必忧其忧。
与人同其安者。
人必拯其危。
岂容委以侯伯。
则同其安危。
任之牧宰。
则殊其忧乐。
言之妄也。
封君列国
藉庆门资。
忘其先业之艰难。
轻其自然之崇贵。
莫不世增淫虐
代益骄侈。
自离宫别馆。
切汉淩云。
或形人力而将尽。
或召诸侯而共落。
陈灵则君臣悖礼。
共侮徵舒。
卫宣则父子聚麀。
终诛寿朔。
乃云为已思治
岂若是乎。
内外偫官。
选自朝廷。
擢士庶以任之。
澄水镜以鉴之。
年劳优其阶品
考绩明其黜陟。
进取事切。
砥砺情深。
或俸禄不入私门。
妻子不之官舍。
颁条之贵。
食不举火。
剖符之重。
衣惟补
南郡太守
敝布裹身。
莱芜县
尘生甑
专云为利图物。
何其爽欤。
总而言之。
爵非世及。
用贤之路广。
民无定主。
附下之情不固。
此乃愚智所辩。
安可惑哉。
至如灭国杀君。
乱常干纪。
春秋二百年间。
略无宁岁。
次睢咸秩。
遂用玉帛之君。
鲁道有荡。
每等衣裳之会。
纵使西汉哀平之际。
东洛桓灵之时。
下吏淫暴。
必不至此。
为政之道。
可一言以蔽之。
伏惟陛下握纪御天。
膺期启圣。
救亿兆之焚溺。
扫氛祲于寰宇。
创业垂统。
配二仪以立德。
发号施令。
妙万物以为言。
独照宸衷。
永怀前古。
将复五等而修旧制。
建万国以亲诸侯。
窃以汉魏以还。
馀风之弊未尽。
勋华既往。
至公之道革。
况晋氏失驭。
宇县崩离。
后魏乘时。
华夷杂处。
重之以关河分阻。
吴楚悬隔。
习文学者。
尚长短纵横之术。
习武艺者。
尽干戈战争之心。
毕为狙诈之阶。
弥长浇浮之俗。
开皇在运。
因籍外家。
驱御偫英。
任雄猜之数。
坐移时运。
非克定之功。
年踰二纪。
民不见德。
及大业嗣文。
世道交丧。
先王人物。
扫地将尽。
虽天纵神武
削平寇虐。
兵威不息。
劳止未康。
自陛下仰顺圣慈。
嗣膺宝历。
情深致理。
综覈前王。
虽至道难名。
言象所绝。
略陈梗槩。
实所庶几。
爱敬蒸蒸。
劳而不倦。
大舜之孝也。
访安内竖。
亲尝御膳。
文王之德也。
宪司谳罪。
尚书奏狱。
大小必察。
枉直咸举。
以断趾之法。
易大辟之刑。
情必隐恻。
贯彻幽显。
大禹之泣辜也。
正色直言。
虚心受纳。
不简鄙陋。
无弃刍荛。
帝尧之求谏也。
宏奖名教。
敦劝学徒。
既擢明经于青紫。
将升硕儒于卿相。
圣人之善诱也。
偫臣以宫中暑湿。
寝膳或违。
请徙御高明。
营一小阁。
遂惜十家之产。
竟抑子来之愿。
不阴阳之感。
以安卑陋之居。
去岁凶俭。
普天饥馑。
丧乱甫尔。
仓廪虚空。
圣情矜悯。
勤加赈恤。
竟无一人。
流离道路。
犹且食啖藜藿。
乐彻簨簴。
言必悽动。
貌成臞瘠。
公旦喜于重译。
文命矜其即序。
陛下每见四夷款附。
万里归仁
必退思进省。
凝神动虑。
恐妄劳中国。
以求远方。
不籍万古之英声。
以存一时之茂实。
心切忧劳。
迹绝游幸。
视朝。
听受无倦。
智周于万物。
道济于天下。
罢朝之后。
引进名臣。
讨论是非。
备尽肝膈。
惟及政事。
更无异辞。
才及日昃
必命才学之士。
赐以清闲。
高谈典籍。
杂以文咏。
间以元言。
一夜忘疲。
中宵不寐。
此之四道。
独迈往初。
斯实生民以来。
一人而已。
宏兹风化。
昭示四方。
信可以期月之间。
弥纶天壤。
而淳朴尚阻。
浮诡未移。
此由习之已久。
难以卒变。
请待琢雕成朴。
以质代文。
刑措之教一行。
登封之礼云毕。
然后定疆理之制。
议山河之赏。
未为晚焉。
易称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况于人乎。
美哉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