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路随等上宪宗实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卿学贯六经。究春秋之微旨。业精五典。得册之精华。编年纪述于皇猷。记事备陈于王业。垂尧言而可法。彰禹绩而有光。极思尽诚。宣我祖德。阅览之际。虔感弥深。赐监修国史路随及见在史官司封郎中苏景允起居舍人陈夷行屯田员外郎李汉右拾遗蒋系各锦䌽银器有差。
崇俭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盖俭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经。斯为理本。朕自临四海。悯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兴疚怀。躬绝文绣之饰。尚愧茅茨之俭。亦喻卿士。形于诏条。如闻积习流弊。馀风未革。车服第室。相高以华靡之制。资用货宝。固启于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是朕之教导未敷。使兆庶昧于耻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于至理欤。永念惭叹。迨兹申敕。自今内外班列职位之士。其各务朴素。宏兹国风。有僭差尤甚者。御史列上。主者宣示中外。知朕意焉。
令御史疏决系囚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时稼甚滋。人心望岁。近者时雨稍乏。忧怀载深。虑有留狱。致伤和气。应京城诸司见禁囚徒。宜令御史台选清强御史二人。各就司疏决处分。具轻重以闻。
禁弋猎伤田苗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春夏之交。稼穑方茂。永念东作。其勤如伤。况时属阳和。令禁麛卵。所以保兹怀生。仁遂物性。如闻京畿之内。及关辅近地。或有豪家。特务弋猎。放纵鹰犬。颇伤田苗。宜令长吏。切加禁察。有敢违令者。捕系以闻。
纠举滞狱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御史台大理寺京兆府及诸县囚徒。近日讯鞫。例多停滞。自今巳后。宜令所司速详决处分。其诸司应推狱。有稽缓稍甚。与夺或乖者。仍委尚书左右丞及分察御史纠举以闻。
加裴度司徒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昔汉以孔光。降置几之诏。晋以郑冲。申奉册之命。虽优隆耆德。显重元臣。而议政不及于咨询。用礼止在于安逸。朕勤求至理。所宝惟贤。顾諟旧劳。敢不加敬。繇是委宰制于大政。释参决于繁务。时因听断。诚望弼谐。迁秩上公。式是殊宠。特进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裴度。禀河岳之英灵。受乾坤之閒气。圭璋特达。城府洞开。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桢。故能祗事累朝。宣融景化。在宪宗时。扫涤区宇。尔则有出军殄寇之勋。在穆宗时。混同文轨。尔则有参戎入辅之绩。在敬宗时。阜康兆庶。尔则有活国庇人之勤。迨弼朕躬。总齐方夏。尔则有吊伐厎宁之力。皆不遗庙算。布在编。功利及人。不可悉数。而朝论益重。我心实知。方用皋陶之谟。适值留侯之疾。沥恳牢让。备列于奏章。塞诏上言。动形于言色。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不有优崇之命。孰彰宠待之恩。宜其协赞机衡。宏敷教典。论道而仪刑卿士。宣德而镇抚华夷。啬养精神。保绥福履。为国元老。毗予一人。可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待疾损日。每三日五日一度入中书。散官勋封实封如故。
答裴度奏辞册礼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裴度上献表章。固辞册礼。冲谦之志。发自恳诚。嘉叹良深。用依来请。其册礼宜权停。
令神策军与府县协捕寇贼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近日京城。频有寇贼。府县所繇至少。防制实难。须假军司。共为捕察。宜令左右神策。各差人与府县计会。如有盗贼。同力追擒。仍具所差人数姓名。并所配防界。牒报京兆府。应捕获贼。并先送府县推问。如有诸军诸使勘验知情状。如实是杀人及强盗。罪迹分明。不计赃之多少。闻奏讫牒报本司。便付京兆府决杀。其馀即各牒送本司。令准百姓例之罪科决。待府司添补所繇。人力稍足。即别条流。其外县有军镇处。亦准此处分。
敕礼部侍郎高锴试宗正寺解送人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夫宗子维城。本枝百代。封爵便宜。无令废绝。常年宗正寺解送人。恐有浮薄。以忝科名。在卿精拣艺能。勿妨贤路。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令节度等使朝觐先行奏闻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方面大臣。皆吾股肱心膂。思与相见。无时暂忘。想其恋阙之心。愿奉修觐之礼。其于忠恳。悉亦可知。但缘兵革初停。务先安辑。或地邻戎寇。须有防虞。或镇重军雄。切于绥抚。临机处分。要合便宜。自今巳后。诸道节度团练防禦经略等使有朝觐者。但先献表章。得诏旨允许。即任进发。使行止之际。临时不失事机。故此宣示。想各知悉。
借粟河东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河东兵戈之后。亢旱踰年。仓廪空虚。黎元困乏。若无救恤。恐至流亡。宜借便粟十万石。
令御史疏理冤结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方春用事。寒气稍侵。京城见禁囚徒。虑有冤结。宜令御史两人。各就本司疏理以闻。
赦宋申锡馀党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以菲德。奉兹丕构。虽虔恭修己。不敢暇逸。而诚亮格物。未能宏敷。遂使奸凶怀非觊之端。藩戚陷无君之责。外诖宰臣。傍连禁吏。怵惕自咎。中宵靡宁。亲临鞫讯。改寘刑典。顾为大义。实愧御家。犹虑憸狡之徒。忿怨相冒。遂至诬引。或连非辜。载怀腼惭。宜谕深旨。应缘漳王及宋申锡等被论告事。除今月六日巳前准敕旨处分。并捕捉王师文一人外。馀并一切不问。宣示中外。用体朕怀。
委中书门下丞撰录时政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史官记事。用戒时常。先朝旧制。并得随仗。其后宰臣撰时政记。因循斯久。废坠实多。自今后。宰臣奏事。有关献替。及临时处分。稍涉政刑者。委中书门下丞一人。随时撰录。每季送史馆。庶警朕阙。且复官常。
计应修陵寝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所修陵寝。事至严重。计崇饰。须得精实。宜令度支郎中卢商将作少监韦长同往诸陵。子细计。具合修与不合处闻奏。
禁与蕃客交关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如闻顷来京城内衣冠子弟及诸军使并商人百姓等。多有举诸蕃客本钱。岁月稍深。徵索不得。致蕃客停滞市易。不获及时。方务抚安。须除旧弊。免令受屈。要与改更。自今巳后。应诸色人。宜除准敕互市外。并不得辄与蕃客钱物交关。委御史台及京兆府切加捉搦。仍即作条件闻奏。其今日巳前所欠负。委府县速与徵理处分。
量放駮选人滥行陈诉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南曹勘。废置详断。选人倘有屈事。足以往覆辨明。近年巳来。不问有理无理。多经中书门下接诉。致令有司失职。莫知所守。选人踰分。惟望哀矜。若无条约。恐更滋甚。起今巳后。其被駮选人。若巳依期限经废置详断不成。自谓有屈。任经中书门下陈状。状到吏部后。铨曹及废置之吏。更为详断。审其事理。可收即收。如数至三人巳上。废置郎官请牒都省罚直。如至十人己上。具事状申中书门下取处分。如未经废置详断。公然越诉。或有巳经详断不错。辄更有投论者。选人量殿两选。当具格文榜示。冀无冤滥。亦免倖求。
答萧俛乞致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新除太子少师萧俛。代炳台曜。躬茂天爵。文可以经纬邦俗。行可以感通神祇。夷澹粹和。精深敏直。以忠谠侍从于宪祖。以器能弼谐于穆宗。皋陶陈九德之谋。杨震有四知之慎。进退由道。周旋令名。近以师傅之重。畴于旧德。俾从优礼。冀保颐贞。而抗疏辞疾。勇退知止。尝亦敦谕。确乎难拔。遂兹牢让。厚我时风。俾进秩于端僚。仍加荣于贵绶。叠示光宠。式彰名臣。于戏。昔干木偃息。犹藩魏君。子房啬神。亦扶汉嗣。无使二哲。专美于前。始终懿图。敬服休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致仕。
令王彦威定郓曹等州税务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郓曹濮淄青登齐莱兖海沂密等十二州。自顷年收复巳来。属中外多故。徵赋轻重。或未均平。今三道守臣。无非循吏。百姓安逸。流亡尽归。须于此时。立一经制。宜令谏议大夫王彦威充勘定两税使。仍与令孤楚等审商量。其两税榷酒。及徵物匹数。虚实估价。并留州留使上供等钱物斛斗。比类诸道。一一开项分折。平均摊配。立一定额。使人知常数。不可加减。回日具件闻奏。
答魏谟谏疏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昔在乃祖。贞观中谏疏十上。指事直言。无所避讳。每览国史。未尝不沈吟伸卷。嘉尚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至于备洒扫于诸王。非自广其声伎也。恤髫龀之宗女。固无嫌于徵取也。虽然。疑似之閒。不可家至而户晓。尔能词旨深切。是博我之意多也。噫。人能匪躬謇谔。似其先祖。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而谟居官日浅。未当叙进。吾岂限以常典。以待直臣。可右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