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夷行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王者任贤能。
所以缉熙庶绩。
举正直。
期乎献可弼违
苟非懋兹四德。
何以光膺大任。
翰林学士将仕郎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皇太子侍读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陈夷行
元精降灵。
厚载储祉。
聚蓄英粹。
作时休祥。
怀道清贞。
执德谦茂。
行高嵩华。
宏包容之伟量。
明洞水镜。
韬妍媸于默识。
贞己滋洁。
遇物能容。
虽墙岸孤峻。
而襟抱夷旷。
孝友为修己之具。
文学诚润身之馀。
众推全才。
时号端士
顷在郎署
雅有名称。
是用擢居禁密。
辅导元良
论辨见贤人之业。
教谕得名臣之体。
星琯屡改。
才术弥彰。
古称旁求于梦卜。
曷若选之于言行。
是用付以政柄。
登于台阶。
任兹钧衡之重。
处以之秩。
人所注意。
予将仰成。
勉陈启沃之规。
以副具瞻之望。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散官勋赐如故。
封梁王休复等制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王者胙土画疆。封建子弟。
所以承卫帝室。蕃茂本枝。
祖宗成式。朕曷敢废。
况天付正性。夙奉至训。
尊贤好善。体仁由礼。
是可举建侯之命。膺分社之荣。
亲亲贤贤。于是乎在。
敬宗皇帝第二子休复。第三子执中。
第四子扬言。第六子成美。
皆气蕴冲和。行推敬慎。
游泳坟索。佩服师言。
宜开土宇之封。用申睦族之典。
休复可封梁王。执中可封襄王
扬言可封纪王。成美可封陈王
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封皇第二男宗俭为蒋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周宅土中。藩卫并建。
汉有天下。子弟毕封。
朕承列圣之鸿搆。托于兆人之上。
顺考古道。用保乂于皇家。
第二男宗俭。孝友齐庄
恭肃明懿。蹈师氏之典训。
佩古人之格言。动必有程。
雅不好弄。遵道诚资于积习。
乐善实本于生知。洪量不矜。
芳猷自穆。是宜光分茅社。
作我藩翰。式发麟趾之祥。
钦若犬牙之制。爰举成命。
锡其宠章。可封蒋王
仍命有司。备礼册命。
杨嗣复李珏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运行帝载。
翊赞天工。
必俟辅臣。
以宣至化。
将益秉钧之重。
是资并命之求。
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正议大夫户部侍郎上柱国宏农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杨嗣复
动必居正。
言惟在公。
峻若孤山
清犹止水。
从政禀诗书之教。
承家达礼乐之源。
朝议郎尚书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珏
质本温明。
才推俊茂。
智能周物。
宏本有容。
守和为君子之儒。
可大见贤人之业。
挺为国杰。
秀禀元精。
生必为时。
宝称希代。
便蕃清秩。
操履有常。
调黄钟而协谐。
和朱弦而疏越。
或总戎重镇。
或敷惠字人。
卒乘有辑睦之功。
茕嫠著昭苏之咏。
洎入司邦赋。
爰掌版图。
事未财成。
公望犹郁。
是可以宰领枢务。
用弼予违。
叙彝伦而建大中。
罄吁谟而调元气。
乂宁华夏。
保合神人。
宜申补衮之规。
致我垂衣之理。
于戏。
孔明相鼎峙之国。
尚闻鱼水之词。
夷吾辅霸业之君。
犹致鸿翼之喻。
矧予祗丕构。
虽未克绍前修。
造次之閒。
不忘遵道。
宵衣旰食
一纪于兹。
灾沴尚生于早蝗。
黎元屡困于衣食。
中夜静虑。
若涉大川
将求津涯。
俟尔而济。
尔谓是。
靡以拂吾心而不行。
尔谓非。
靡以徇吾志而苟用。
开物成务。
俾乂于得时。
求贤审官
宁我以多士。
则鱼水鸿翼。
夫何足言。
勉副求。
无忝我休命。
嗣复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勋赐如故。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户部事
散官勋赐如故。
李石荆南节度使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翼亮之臣。
寄任攸重。
九功未叙。
则宜立于庙堂。
百度既贞。
则兼制于方岳。
中外迭处。
式宠才贤。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李石
元精降祥。
河岳钟秀。
文含大雅。
学茂全经。
赡智通理乱之源。
达识究古今之变。
望郁人杰。
居为国桢。
顷者嘉其多能。
俾调鼎实。
动必循道。
知无不为。
每竭虑于谋猷。
思致予于
尝司转漕
仍总征财。
盘错之难。
锥刀不滞。
增台辉之光彩。
扬凤沼之波澜。
坠典咸修。
远方毕服。
夙夜匪懈。
光我知臣。
近者情在进贤
愿辞衮职。
诚不易夺。
朕所难违。
乃眷荆门
东南巨镇。
山川重险。
舟车要冲。
比罢节符。
是遵权便。
台臣往涖。
宜复前规。
俾登大将之坛。
仍持上相之印。
尹正望府。
兼视雄藩。
增荣峻阶。
无忝朕命。
中书侍郎同中中书门下平章事江陵尹充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勋如故。
赠故齐王凑为怀懿太子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褒善饰终。
王者常典。
况我友于之爱。
手足之亲。
永言痛悼之怀。
用锡元良之命。
齐王凑。
孕灵天宇。
擢秀本枝。
孝敬知于孩提。
和洽于亲爱。
将固磐石。
遂分茅社。
学探蚁术之精。
智有象舟之妙。
好书乐善。
造次不失其清规。
置醴尊师
风雨不忘其至敬。
方期鲐耇。
以保怡怡。
天胡不仁。
歼我同气。
周宣好爱之分。
长恸莫追。
魏文荣乐之言。
轸怀无巳,繇是稽诸前典。
式展追荣。
特峻彝章。
表恩泉壤。
虽礼命之仪则尔。
而天伦之恨何摅。
遐想幽魂。
宜膺宠数。
可赠怀懿太子
有司择日册命。
命访长孙无忌裔孙制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朕每览国史。见太尉无忌之事。
未尝不废卷咨叹。遐想其人。
访其裔孙。用申甄奖。
裴度中书令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缉熙柄政。
亮采皇猷。
宏道德而辅昌图
调阴阳而平景纬。
我惟求旧。
人亦与能。
正位台阶。
实资元老。
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司徒中书令太原尹北都留守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裴度
星辰禀秀。
山岳炳灵。
文蔚采章。
量包江海。
负经邦之远略。
怀许国之明诚。
研几而识洞蓍龟。
运筹而道光竹帛。
风雨一致。
仪刑四朝。
方所瞻。
百辟为宪。
洎扬旌雁塞。
建节龙山
谨管籥而戎索烟清。
壮襟带而军牙气肃。
虏绝南牧。
声雄北门。
懿兹殊庸。
予所嘉叹。
是用专授衡轴。
清化源。
统和神人。
茂育区夏。
宰相之任。
作予股肱。
外可以怀柔四夷。
内可以亲附百姓。
大可以赞亭毒阜生成。
小可以激贪廉正雅俗。
尔有休躅。
予不重言。
至于玉立岩廊。
风行号令。
端若植表。
为时指南。
开予胸襟。
广我视听。
实赖人杰。
代兹天工。
爰罢麾幢。
再操舟楫。
庶展乞言之礼。
岂唯论道之尊。
伫竭吁谟。
无忝毗倚。
可守司徒中书令
散官勋封如故。
崔郸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朕丕承宝图。思臻古理。
小大之政。皆倚辅臣。
选众攸难。得人而授。
中大夫太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郸。天资正性。
岳降瑰材。慎杨震四知
皋陶之九德。抱负直质。
秀发英华。动必蹈中
言皆体要。聚学每探于精赜。
驰骋九流。摛文若奏乎笙簧。
抑扬三代。鸿量难挹。
懿声自高。乃者入典训词。
出司俊造。能用周密
靡混研媸。铨总以明允为先。
廉察以澄清为重。尝践其职。
显有休功。秩宗之选方登。
公台之论弥郁。繇是酌其望实。
付以钧衡。恢予之规模。
广予之耳目。于戏。
宰相之任。弼谐是资。
予欲使六气均调。惟尔赞。
予欲使万方平乂。惟尔谟。
子欲使臣寮得职。惟尔谐。
予欲使邪正不乱。惟尔翼。
言罔虑于咈耳。进无忘于沃心。
贞观开元之法度俱存。姚宋之规猷尽在。
咨尔丞相。举而行之。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散官勋封如故。
立陈王成美为皇太子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门下。古先哲王之有天下也。
何尝不正国本而承天序。建储贰而主重器。
朕以寡昧。祗丕图。
虔恭寅畏。思固鸿业。
慎择令懿。旷于旬时。
卿士献谋。龟筮告吉。
以为少阳虚位。愿举盛仪。
列圣垂休。俾合予志。
选贤而立。式表无私。
敬宗皇帝第六男陈王成美。天假忠孝。
日新道德。温文合雅。
谦敬保和。裕端明之体度。
尚诗书之辞训。言皆中礼。
行不违仁。是可以训考旧章。
钦若成命。授之七鬯。
以奉粢盛。宜回朱邸之荣。
俾践青宫之重。可立为皇太子
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魏谟谏议大夫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朕以邦国之大。机务之多。
惠有所未周。化有所未洽。
不有忠谠之士。左右辅益。
逮暗无烛。不其难欤。
今即高选正人。俾居谏省
朝政阙失。期乎必闻。
是用自朕心。持申奖命。
所期称职。岂限常资。
谏议大夫。仍兼起居充职。
贾岛长江主簿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养疾关外。
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
遇朕微行。闻卿讽咏。
观其志业。可谓屈人。
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
宜从短簿。别俟殊科。
收葬绛王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叔父绛王。
为逆贼等援立。
窃窥大位。
既无讨贼之意。
遂使忠义衔冤。
及王师擒妖。
义旅问罪。
前驱勇气。
以致歼殂。
伏以太皇后慈仁
思以慰解。
宜令有司。
量事收葬。
申恩讨贼。
刑礼之中。
示于四方。
以明朕意。
即位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君天下者。莫尚乎崇澹泊。
子困穷。遵道以端本。
推诚而达下。故圣祖之诫。
以慈俭为宝。大易明训。
垂易之文。未有上约而下不丰。
欲寡而求不给。朕以眇薄。
遭逢内难。刷君父之仇耻。
摅亿兆之哀冤。而股肱大臣。
群卿庶士。引义抗请。
至于再三。以图宗社之安。
以答华夷之望。俯从众欲。
夙夜震兢。思所以克己复礼。
修政安人。宵兴匪宁。
旰食劳虑。夫俭过则酌之以礼。
文胜则矫之以质。庶乎俗登太古。
道洽生灵。仪刑邦家。
以化天下。内庭宫人非职掌者。
放三千人。任从所适。
长春宫见在斛㪷及丝草席等。依前户部收管。
鄠县渼陂凤翔府骆谷地还府县。教坊乐官翰林待诏伎术官总监诸色职事中。
冗员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人。并宜停废。
总监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属诸军。
并各归本司。馀七百三人。
勒纳牒。身放归本管。
先供教坊衣粮一百分。厢家及诸司新加衣粮三千分。
并宜停给。应缘田猎鹰雏兽犬等。
并宜放除。五坊加配诸道鹰鹞等。
长庆以来常进外宣索。自今巳后一切停进。
其须备蒐狩量留者。宜准宪宗朝故事。
其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粮小儿一百人。并宜停罢。
应别诏宣索纂组雕镂。不在常贡内者并停。
度支盐铁户部及州府百司。应供宫禁年支。
一物以上。并准贞元额为定。
度支捡勘其元和以来加配合停色数。二十日内分析闻奏。
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饰瑟瑟杂宝钿珍珠玛碯装者。
悉宜停进。东头御马坊毬场。
并却还左龙武军。其殿及亭子。
令所司拆毁。馀舍并赐龙武军收管。
应行从处张设。不得用花蜡结䌽华饰。
今年巳来诸道所进音声女人。各赐束帛。
放还本道。应城外坟墓。
先有开斸道路以备行幸处。宜令两军及府县晓示百姓。
任其修塞。其大逆魁首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阎惟直及因凶贼奸计遂与同谋人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等。
污潴无赦。枭首无论。
巳处斩讫。家并籍没。
妖妄僧惟真道士赵归真等。或假于卜筮。
或托以医方。疑众挟奸。
矫诬干禁。并从流窜。
以靖京师。其情非奸谋。
迹涉诖误者。自今巳后。
一切不问。凶徒既殄。
寰宇伫康。载举令猷。
用宏庶绩。于戏。
昔汉文顾十室之产。而天下乂安。
太宗皇帝勤四海之理。而帝业隆盛。
暨乎列圣。罔不承式。
而岁代滋久。讹弊以生。
仍属艰故。未遑改作。
朕祗重器。思臻大宁
将正躬以立训。爰取新而革故。
咨尔百辟卿士。外服侯卫。
其喻朕意。永坚乃心。
无纵欲而败度。自厎身于不类。
率是教典。用交修焉。
布告中外。咸使知悉。
张又新李续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朕在亿兆人之上。不令而人化。
不言而人信者。法也。
法行则君主重。法废则朝廷轻。
田伾常挂亡命之章。偷请养贤之禄。
迹在搜捕。公行人閒。
而更冒选吏曹。显拟郡佐
黄枢覆验。乌府追擒。
證逮皆明。奸状尽得。
三移宪牒。一无申陈。
众状满前。群议溢耳。
终则步健不至。锒铛空来。
蔑视纪纲颇同侮谑。顾兹参画。
负我上台阅视连名。伊尔二子。
又新汀州刺史续之涪州刺史
参酌仪制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衣服车乘。器用宫室。
侈俭之制。近日颇差。
宜付所司。并准仪制
令依品秩勋劳。仍约今时所宜。
撰等级送中书门下。参酌奏闻。
停奏事监搜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元首股肱。
君臣象类。
义深同体。
理在坦怀。
夫任则不疑。
疑则不任。
然自魏晋以降。
参用霸制。
虚仪搜索。
因习尚存。
朕方推表大信。
置人心腹。
庶使诸侯方岳。
鼓洽道化。
夷貊飞走。
畅泳治功。
况吾台宰
又何閒焉。
自今以后。
紫宸坐朝。
众僚既退。
宰臣复进奏事。
其监搜宜停。
京畿旱宥囚徒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朕闻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盖明诚者。感通之大本也。
刑德者。阴阳之大伦也。
故五事陈于洪范。时令著于礼经。
虽尧汤之灾。或丁于天数。
而休咎之萌。必徵乎人事。
朕祗大统。子视兆人。
宵衣昃食。不敢自逸。
犹虑上心不达于下。下志不通于上。
是以正朝延听。便殿访求。
事之益者罔不行。弊之壅者罔不去。
庶乎交感。以致洽和。
而诚有所未臻。信有所未达。
自春及夏。亢阳为害。
秋大稔。而禾岁未登。
京畿之閒。阴阳小爽。
斋祷备至。膏泽未濡。
中心恻然。思所以济。
岂庶狱之未孚。将一夫之不获。
永用惕戒。载怀哀矜。
京畿见禁囚徒。犯死罪非故杀人者。
并降流。流巳下罪。
递减一等。依令有司约礼。
祷祠宗庙。遍祈山川。
务尽庄敬。以副予志。
百司庶务有不便于人者。各委长吏悉心陈列。
无使壅于上闻。其宝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敕及今年二月十二日赦条所釐革施行未毕者。
宜令中书门下速举处分。朕志唯克己。
诚在恤人。自临御以来。
躬行不逮。乃者永虞艰食。
瞻仰昭回。幽祷移灾。
蔬食逾月。益罢浮费。
用严天谴。尚惧明有未烛。
道有未宣。闻于神者无馨香。
施于理者或缪戾。终夕三省。
履冰在怀。内外卿士
有规朕以道。宜封事条奏。
宰衡庶尹。侯卫守长。
各励乃职。庶承于天休。
更定荐代例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诸道诸军使应奏判官
并每年冬荐等所奏判官
除新开幕府拟员阙置署外。
其向后奏请。
如是元阙。
即云官某职今奏某人充。
如巳有今更奏。
即云某职某人缘某事停。
奏某人替。
具前使下台省官合冬荐者。
除府使罢外。
既有荐用。
当且要籍。
岂合数月之閒。
便称去职。
自今巳后。
如带职掌授台省未经两考者。
不在冬荐限。
如其中实有事故。
其他官据品秩合冬荐者。
则依元敕。
李同捷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王者之御天下也。推其至诚。
格以大顺。臣子之奉君父也。
效以奔走。竭其忠贞。
故能上下交感。家邦用宁。
其有专上周旋。干纪悖戾。
怠弃彝典。矫诬当时。
固人神之所不容。古今未能赦者也。
朕以菲德。祗鸿业。
将跻俗于至厚之域。致人于无过之地。
永用劳虑。恻然疚怀。
李同捷幸席旧勋。不思缵绪。
斩麻未几。私行墨缞。
毒杀忠良。扰惑部校。
稽之国宪。难逭常刑。
朕以顷在先朝。巳稽中旨。
实遵成命。未议改图。
庶乎舞阶以服有苗。因垒而降崇国
使臣旁午。优诏指明。
而又越留务之权。授之戎帅。
拔负海之地。置之中华。
推恩含垢。斯亦至矣。
同捷益怀迷执。闭境练兵。
大诟邻封。拒捍中使
遐迩愤怒。中外惊嗟。
叛命既彰。大义当绝。
事非获己。良用怃然。
李同捷在身官爵并削夺。朕以沧景之地。
凶魁窃据。今若怒兹小丑。
遽至大刑。虑金革一挥。
玉石同碎。吊人之义。
深置未安。宜令四面节度使
各蓄兵锋。共固疆守。
绝其窥伺之路。抚其离叛之人。
严戈矛之备以待其穷。据山川之要以张我武。
如叛徒惊扰。潜有侵轶。
当随机禦遏。以自保完。
勿使淩犯为虞。堤防或弛。
其沧景将士。如有能奋扬忠义。
执戮渠魁者。先是六品巳下官者。
便授三品正员官。其先是五品巳上官者。
节级超奖。仍赐庄宅各一区。
钱二万贯文。并列加宠任。
如能率所管兵马以州郡来降者。超三资与官。
便授岳牧。赐钱一万贯。
以城镇来降者。超两资与官。
仍赐钱五千贯。以一身降者。
亦与改转。仍赐钱帛。
同捷如能知义悔过。束身归朝。
并与洗雪。仍加宠奖。
若不能悛悟。自取诛夷。
罪止一身。其馀胁污。
一切不问。于戏。
佳兵者。圣祖之所诫。
文德者。前哲之所崇。
肆予寡昧。敢忘丕训。
然以齐庶方者号令。立人纪者君臣。
斯制苟渝。大伦安设。
是用绝其奔轶。诫以申严。
伫无战于文告。庶有瘳于迷复。
特此来远。谅非初心。
布告内外。咸使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