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谯王重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集州刺史谯王重福。幼则凶顽。
长而险诐。幸托体于先圣。
尝通交于巨逆。不臣不子。
自绝于天。有国有家。
莫容于代。往者颇不含忍。
长令幽絷。自大行晏驾。
韦氏临朝。将肆屠灭。
尤加防卫。洎天有成命。
集于朕躬。永怀犹子之情。
庶叶先亲之义。所以开置寮属。
任隆刺举。冀其悛改。
以怙恩荣。而诖误有徒。
狂狡未息。便即私出均州
诈乘驿骑。至于都下
遂逞其谋。先犯屯兵。
次烧左掖。计穷力屈。
投河而毙。虽人所共弃。
邦有常刑。我非不慈。
尔自招咎。具闻其故。
有恻于怀。昔刘长既没。
楚英遂殒。以礼收葬。
抑惟旧章。屈法申恩。
宜仍旧宠。可以三品礼葬。
拣择刺史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彰善瘅恶。
有国之常典。
纠宽济猛。
为政之通规。
朕以薄德。
滥膺明命。
瞻言赏罚。
未适时宜。
至使忠良未进。
小人未退。
贪吏未惩。
流亡未安。
贤良者未归。
怀冤者未理。
在予之责。
有愧良深。
不能致君者。
亦群公群士之所耻也。
卿等将何规补。
使致咸亨。
各以状闻。
朕当亲览。
其才望兼优。
公清特著。
可以宣风道俗者。
具以名闻。
但百司承宽。
共为苟且。
事多愆咎。
无复纪纲。
令各本司长官
审善恶才识。
限十日进状。
皇太子释奠太学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庠序之兴。
教自元子
礼经之最。
奠始先师。
中古迄今。
斯道无替。
皇太子天资圣敬。
日就文明
弦诵之业巳高。
元良之德斯茂。
自升储博望
主器承华。
执经之问虽勤。
用币之意未展。
仲丁献吉。
有事两塾。
备礼三尊。
宜遵旧章。
俾缉徽典。
停修金仙玉真两观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营建创造。必有所因。
岂欲劳人。盖不获己。
朕顷居谅闇。茕疚于怀。
奉为则天皇后东都荷泽寺西都荷恩寺
及金仙玉真公主出家。京中造观。
报先慈也。岂愿广事营构。
虚殚力役。朕每卑宫菲食。
夕惕宵衣。惟木从绳。
虚心启沃。所欲修营两观
外议不识朕心。书奏频繁。
将为公主所置。其造两观并停。
其地便充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令窦怀贞检校
所有钱物瓦木一事。以付公主邑司收掌
诸处供两观用作调度。限日送纳邑司。
朕当别处创造。终不劳烦百姓。
此度修葺。公私无损。
若有干忤。当寘于刑。
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御宸极。
握灵图。
为天下之尊。
居域中之大者。
上以奉宗庙。
下以育黎元。
迹宜彰于编。
事须闻于朝野。
高宗少子。
特蒙慈爱。
顾复之至。
礼绝诸王
运属上仙。
时遭家难。
中宗出藩。
大圣天后临朝。
以权立朕为嗣。
朕自惟虚薄。
固让中宗
诚愿上从。
用宁社稷。
比居藩邸。
深嘉清闲。
不意景龙之閒。
先帝暴弃天下。
凶族潜计。
谋覆邦家。
高祖之业。
几坠于地。
皇太子隆基
忠孝天感。
仗义行诛。
一夕之閒。
戡定祸难。
朕当宿夕。
初不闻知。
及见事平。
且悲且慰。
方与四海同奉嗣君。
温王幼冲。
频属艰疚。
因发惊悸。
日夜啼号。
因以先圣立朕为太弟之意。
令镇国太平长公主谏议大夫薛稷等奉承先旨。
朕固诚请。
至于再三。
乃使中书舍人苏颋奉表陈乞。
襄王便不肯视事。
避于别宫。
中外皇皇。
莫知所向。
隆基镇国太平长公主成器范业薛稷刘幽求麻嗣宗等。
以为宗庙不可无主。
万几不可暂旷。
且从人望。
因定策禁中。
朕又固辞。
佥谋卿士
萧至忠崔湜韦嗣立赵彦昭麻嗣宗薛儆郑万均唐晙等同辞劝进。
以为幼主之心。
既不可夺。
先圣之旨。
固不可违。
事不获巳。
乃顺众望。
要盟之言。
其文犹在。
朕纂承洪业。
于今三年。
谓宗庙郊天。
大礼斯备。
永惟所以获奉宗禋临兆人者。
盖非朕之本心。
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王郡公之意也。
虽禺禺之诚。
四海同望。
然因时致力。
在此数人。
巳依西汉旧章。
各酬其德。
董狐执笔
阙而未书。
宜敕左右。
编于史册。
皇太子让禅位表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汝为孝友。须遵朕命。
用陟元后。无宜固辞。
汝为季俗多虞。淳风未洽。
欲朕回虑。兼理万几。
昔舜之禅禹。犹躬行巡狩。
况朕授汝。岂忘家国。
其军国大务。及授三品巳上。
并重刑狱。当兼省之。
刘幽求官爵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刘幽求风云元感。
川岳萃灵。
学综九流。
文穷三变。
义以临事。
精能贯日。
忠以成谋。
用若投水。
茂勋立艰难之际。
嘉谟盈启沃之初。
存谠直以不顾。
为奸邪之所忌。
衅萌颇露。
谮端潜发。
元宰见逐。
谗人孔多。
既殄群凶。
方宣大化。
期问政于经始。
载登贤于梦卜。
可依旧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知军国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徐国公
仍依旧还封七百户。
并赐锦衣一袭。
诫励风俗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敕。
建立州县。
列树官司。
所以导俗宣风
惩奸息暴。
顷以承平既久。
中外晏安。
人怀弛慢之心。
官无警觉之意。
遂使颍宋二州。
屡奏乱常之党。
荆并两府
频言搆逆之徒。
发露虽复数州。
包藏犹虑未绝。
此等妖舋。
寻自伏诛。
旬日之閒。
惊害良善。
诚由按察宽纵。
禁止不明。
或使无辜。
陷于非命。
兴言及此。
深用隐恻。
自今以后。
所在州官县僚。
各宜用心检校
或惰于农作。
专事末游。
或妄说妖讹。
潜怀聚结。
或弃其井邑。
逋窜外州。
或自衒医占。
诱惑愚昧。
诸如此色。
触类旁求。
咸须防纠。
勿许藏匿。
又属当首夏
务在田蚕。
虽则各解趋时。
资官府敦劝。
若能肃清所部。
人无犯法。
田畴垦辟。
家有馀粮。
所由官人。
宜加等第。
功状尤异者。
别外加擢。
若为政苛滥。
户口流移。
盗发罕能自擒。
逆谋为外境所告。
轻者年终贬考。
甚者非时解替。
御史台郎出使。
审加访察。
各以状闻。
宜宣示诸州。
各令所在知悉。
申劝礼俗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门下。
朕克缵丕业。
诞膺景命。
宪章昔典。
钦若前王。
克己励精。
缅思至道。
宵衣旰食
勤修庶政。
夙夜寅畏。
匪遑厎宁。
若涉泉水。
罔知攸济。
顷属殷忧启运。
多难兴邦。
礼章载复。
品物咸茂。
思欲致万姓于仁寿。
六合于升平。
永言政途。
庶几沿革。
犹恐学校多阙。
贤俊罕登。
牧宰不存政理。
农桑末加劝导。
樽俎之仪不习。
冠婚之礼莫修。
朕所以当宁兴嗟。
载怀兢惕者矣。
庠序者。
风化之本。
人伦之先。
仰州县劝导。
令知礼节。
每年贡明经进士
不须限数。
贵在得人。
先圣庙及州县学。
即令修理。
春秋释菜。
使敦讲诵之风。
天下有奇才异行。
沈伏不能自达。
及官人百姓。
有能谏言时政得失者。
并令本州。
责状封进。
乡饮礼废。
为日巳久。
尊德尚齿。
宏益极深。
宜令诸州。
每年遵行乡饮之礼。
令有劝慕。
王公卿士
务存训奖。
子弟成立。
则有冠婚。
婚礼糟粕或存。
冠礼久为废阙。
自今以后。
并行冠义。
责以成人之道。
使知负荷之难。
食为人天。
农为邦本。
绥抚萌庶。
劝课农桑。
牧宰之政。
莫过乎此。
刺史县令
有课最尤异。
廉察使名闻。
当别加甄擢。
县令字人之本。
明经为政之先。
不稍优异。
无以劝奖。
县令考满。
考词使状有清字。
无负犯。
明经及第
每至选时。
量加优赏。
若属停选。
并听赴集。
真如设教。
理归清净。
垂范。
道在希微。
僧尼道士女冠之流。
并令修习真寂。
严持诫行。
不得假托功德。
扰乱闾阎。
令州县严加检察。
私度之色。
即宜禁断。
诸州县官
有不因选序。
别犯赃贿。
非时除授官等。
皆依倚形势。
恣行侵剥。
如有此色。
仰州长官录事参军
速勘责奏闻讫。
宜停务待进止。
仍委吏部兵部速勘责处分。
诸州百姓。
多有逃亡。
良由州县长官
字失所
或住居侧近。
虚作逃在他州。
横徵邻保。
逃人田宅。
因被贼卖。
令州县。
招携复业。
其逃人田宅。
不得辄容卖买。
其地任依乡原例租。
纳州县仓。
不得令租地人代出租课。
寺观广占田地。
及水碾硙侵损百姓。
宜令本州长官检括。
依令式以外。
及官人百姓。
将庄田宅舍布施者。
在京并令司农即收。
外州给贫下课户。
凡此数事。
或宜区分。
系乎风俗。
义存奖劝。
刺史县令等。
各申明旧章。
勉思抚辑。
罢彫弊之务。
归淳厚之源。
训导黎蒸
宣我朝化。
书不云乎。
德惟善政。
政在养民。
布告天下。
咸知朕意。
简择内外文武官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寅亮天工。弼谐庶绩。
宰臣之任也。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
政之理乱。实繇此焉。
朕丕膺鸿绪。三年于兹。
日旰而食。夜分而寝。
万乘非乐。四海为忧。
思欲小康蒸人。允答群望。
惩劝之诏。岁月相仍。
然耳不闻弹劾之声。目未睹刚正之举。
岂内外寮吏。咸未循公耶。
将有司回避。隐恶不闻耶。
每念于此。惄焉如疚。
言而不行。责在薄德。
知而不奏。谁其过欤。
御史等不树朝纲。合从屏黜。
但缘未亲处分。志在含忍。
宜许自新。以图远效。
内外文武官。有老弱疾患。
贪暴侵渔。不举职事。
材职不相当者。三日内各录状进。
外州刺史上佐。多不择。
内外之职。出入须均。
京官中有材干堪理人者。量与外官。
有清慎者。与京官。
天师司马承祯三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皇帝敬问天台山司马鍊师。惟彼天台
淩于地轴。与四明而蔽日。
均八洞而藏云。珠阙玲珑。
琪树璀璨。九芝含秀。
八桂舒芳。赤城之域斯存。
青溪之人攸处。司马鍊师德超河上。
道迈浮邱。高游碧落之庭。
独步青元之境。朕初临宝位。
久藉徽猷。虽尧帝披图。
翘心齧缺。轩辕御历。
缔想崆峒。缅维彼怀。
宁妨此顾。夏景渐热。
妙履清和。思听真言。
用袪蒙蔽。朝钦夕伫。
迹滞心飞。欲遣使者专迎。
或遇鍊师惊惧。故令兄往。
愿与同来。披叙不遥。
先此无恙。故敕。
鍊师道实徵明。德惟虚寂。
淩姑射之遐轨。激具茨之绝风。
自任鍊药名山。祈真洞壑。
攀地肺之红壁。坐天台之白云。
广成以来。一人而巳。
足可发挥仙圃。黼藻元关
海岳为之增辉。风霞由其动色。
弟子缅怀河上。侧伫岩幽。
鹤驭方来。凤京爰降。
安期之舄。闻稷邱之琴。
顺风访道。谅在兹日。
所进明镜。规制幽奇。
隐至道之精。含太易之象。
藏诸宝匣。铭佩良深。
故敕。先生道风独峻。
真气孤标。餐霞赤城之表。
驭风紫霄之上。遁俗无闷。
逢时有待。暂谒蓬莱之府。
将还桐柏之岩。鸿宝少留。
凤装难驻。闲居三月
方味广成之言。别途万里。
空怀子陵之意。然行藏异迹。
聚散恒理。今之别也。
亦何恨哉。白云悠悠。
杳若天际。去德方远。
有劳夙心。敬遣代怀。
指不多及。故敕。
诸王皇亲敕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朕闻司牧兆人。有国彝训。
敦叙九族。前王令典。
念此宗枝。久遭沈翳。
近从班命。庶展才能。
或授外藩。或居内职
留念访察。属想风谣。
罕立嘉声。或闻蠹政。
当官不存于职务。处事多陷于偏私。
禽荒酒德者盖多。乐善敬贤者全少。
将性之昏昧。违此义方。
岂朕之不明。成尔薄德。
当从戒慎。勉遂悛改。
如迷而不复。自速愆尤。
己实为之。悔之无及。
即宜递相告示。以副朕怀。
复建桐柏观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敕。台州始丰县天台山桐柏观一所。
吴赤乌二年葛仙翁巳来。至于国初。
学道坛宇。连接者十馀所。
始丰县人。毁坏坛场。
砍伐松竹。耕种及作坟墓。
于此触犯。家口死亡。
不敢居住。于是出卖。
令州县准地数亩酬价。仍置一小观。
还其旧额。更于当州道士三五人。
选择精进行业者。并听将侍者供养。
令州县与司马鍊师相知。于天台山中辟封内四十里。
为禽兽草木长生之福庭。禁断采捕者。
岱岳观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景云二年六月二十三日
皇帝敬凭太清观道士杨太希。
于名山斫烧香供养。
惟灵蕴秘凝真。
含幽综妙。
类高旻之亭育。
同厚载之陶钧。
蓄泄烟云。
蔽亏日月。
五芝标秀。
八桂流芳。
翠岭万寻。
青溪千仞。
蜺裳戾止。
恒为碧落之庭。
鹤驾来游。
即是玉京之域。
百祥覃于远迩。
五福被于黎元。
往帝所以驰心。
王由其载想。
朕恭膺宝位。
嗣守昌图
恐百姓之不宁。
虑八方之未泰。
式陈香荐。
用表深衷。
实冀明灵。
降兹休祉。
所愿从今以后。
浃宇常安
朕躬男女六姻。
永保如山之寿。
国朝官僚万姓。
长符击壤之欢。
鱼鸟遂性于飞沈。
夷狄归心于边徼。
实希灵鉴。
用副翘诚。
今因鍊师
遣此不悉。
狄光嗣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朕念卿家门。忠于王室。
夺卿情礼。以展殊思。
屡表固陈。词理恳至。
循环省览。有足可矜。
今遂所请。用劝浮薄。
待卿情理云毕。更俟后命。
武攸绪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顷以贼臣结党。后族擅权。
扇动宫闱。肆行鸩毒。
灵祇所感。奸恶伏诛。
今则宗社乂安。天地交泰。
卿久厌簪绂。早慕林泉。
守道不回。见几而作。
兴言高尚。有足嘉称。
但怒用不迁。罪无相及。
为善有验。卿之谓与。
或虑惊疑。故令慰谢。
命皇帝谒享太庙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重华嗣德。格于文祖。
高密陟后。至于神宗。
盖所以敬履端之元。申孝享之道。
皇帝初嗣大宝。允膺休命。
欢洽人灵。庆溢宗社。
宜躬祗祀典。用展肃雍。
可以今月四日谒享太庙。所司准式。
命皇帝巡边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先王省方。所以观风设教。
圣人顺动。所以刑清氓服。
故叶时同律。虞典之常道。
乔岳翕河。周诗之盛德。
自王风不竞。兹礼遂亡。
两汉本朝。有时于迈。
三国以降。日不暇给。
我皇家开元首出。十代重光。
寰宇大宁。车书无外。
文祖神宗之德。洽于人心。
考祥展义之规。昭于国典。
朕祗若丕构。寅奉庆灵。
夙怀箕颍之心。取遂汾阳之志。
皇帝天锡英武。神与聪明。
纯孝极于安亲。大功深于济代。
自陟元后。实总朕师。
时政益明。彝伦攸叙。
而边氓遐阻。藩服悠旷。
式慰来苏之怀。实允卜征之义。
加以顷年边将。授任或乖。
师律以亏。军威不振。
今盛德在水。元冥御辰。
天道成于积阴。王制崇于大阅。
皇帝宜顺时巡狩。亲幸边陲。
掌图修考事之仪。典乐具陈诗之礼。
西洎河塞。东踰燕朔。
望秩名山。肆觐群后。
休农问老。誓师训卒。
其有牧州典郡。功施于人。
杖节拥旄。隐若敌国者。
崇进律之赏。加以分麾之命。
若郡政不举。军令莫修。
聚敛苛细。侵削战士者。
宜明兹典宪。肃以天诛。
然后七萃腾装。三军按节。
合符釜山之典。览轩帝之遗风。
勒骑单于之台。践汉皇之故事。
使阴山罢祲。大漠无尘。
其供帐所资。储拟之费。
皆令有司支备。不得烦人。
补羽林飞骑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往者皇运伊始。戎政肇修。
两置军旅。初分府卫。
计户充兵。才足周事。
遂使二十一年入募。六十出军。
既惮劬劳。咸规避匿。
不有整革。将何置理。
其天下卫士。取年二十五以上者充。
十五年即放出。频经征镇者。
十年放出。自今巳后。
羽林飞骑。并于卫中补。
除宥禁囚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恤刑缓狱。
古之通义
务本劝农。
国之常典。
今阳和布气。
膏泽顺时。
凡厥黎萌。
咸事东作。
而疲人婴法。
自滞圜扉。
言念于此。
有轸于怀。
宜从宽宥。
使营稼穑。
京城内见禁囚。
除死罪以外。
并时放免营农。
天下诸州。
亦宜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