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赠苏安恒谏议大夫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故苏安恒。文学基身。鲠直成操。往年抗疏。忠谠可嘉。属回邪擅搆。奄从非命。兴言轸悼。用恻于怀。宜赠宠章。式旌徽烈。可赠谏议大夫。
追赠张柬之中书令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褒德纪功。事华典册。饰终追远。理光名教。吏部尚书张柬之。翼戴兴运。谟明帝道。经纶謇谔。风范犹存。往属回邪。搆成衅咎。无辜放逐。沦没荒遐。言念勋贤。良深轸悼。宜加宠赠。式贲幽泉。可赠中书令。封汉阳郡公。
褒长安令李朝隐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夫不吐刚而谄上。不茹柔而黩下者。君子之事也。践霤必绳。登车无屈者。正人之务也。中大夫行长安县令李朝隐。见义不回。强直自遂。亟闻嘉政。累著能名。近者品官入县。有乖仪式。遂能责之以礼。绳之以愆。但阉竖之流。多有凭恃。柔宽之代。必弄威权。每观载籍。常所叹息。朕规诫前古。勤求典宪。能副朕意。实赖斯人。昔虞延持皇后之客。梅陶鞭太子之傅。古称遗直。复见于今。思欲旌其美行。迁以重职。为时属阅户。政在养人。宜加一阶。用表刚烈。可太中大夫。特赐中上考。兼绢百匹。
追复李多祚官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以忠报国。典册所称。感义捐躯。名节斯在。故右羽林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李多祚。三韩贵种。百战馀雄。席宠禁营。乃心王室。仗兹诚信。翻陷诛夷。赖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殁后之荣。以复生前之命。可还旧官。仍宥其妻子。
贬赵彦昭归州刺史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潞州刺史赵彦昭。交结回邪。谄附凶孽。舆金辇货。冒宠祈荣。可归州刺史。
勘责授官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建官惟贤。典诰丕训。任人以器。先王令图。盖欲庶政和平。万邦祗乂。朕以寡昧。克缵休业。求衣侧席。无忘寤寐。顷属奸回擅权。挠乱纲纪。互相引进。递为比周。点污清朝。实繇于此。遂使玉石无辨。泾渭莫分。其制敕授官。宜令所司勘责。不因别功。遂越赏授。先有负犯。罔冒得官。并量事处分。彰善瘅恶。异等区分。枭鸾不接羽。蒿兰不同类。宣示中外。知朕意焉。
令西城昌隆公主入道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元元皇帝。朕之始祖。无为所庇。不亦远乎。第八女西城公主。第九女昌隆公主。性安虚白。神融皎昧。并令入道。奉为天皇天后。宜于京城右造观。仍以来年正月令二公主入道。
令所司举人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才生于代。必以经邦。官得其人。故能理物。朕恭膺大宝。慎择庶僚。延伫思英。无忘终食。思欲萧艾咸采。葑菲不遗。而商山幽旷。渭滨寂寞。夫以贵耳贱目。殊通方之论。舍近谋远。非应务之术。今四方选举。群才辐凑。操斧伐柯。求之不远。其有能明三经。通大义者。能综一史。知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精微者。善六书文字。辨声象者。度雅曲。和六律五音者。习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于词气。聪于受领。善敷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朕亲览焉。
命皇太子监国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惟天生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副以储君。将以保绥家邦。安固后嗣者也。朕纂承洪业。钦奉宝图。夜分不寝。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惧一人之未周。蒸蒸万姓。恐一物之失所。虽卿士竭诚。守宰宣化。缅怀庶域。仍未小康。是以求下人之变风。遵先朝之故事。皇太子隆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理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其六品巳下除授。及徒罪巳下。并取太子处分。
令僧道并行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释及元宗。理均迹异。拯人救俗。教别功齐。岂于中閒。妄生彼我。不遵善下之旨。相高无上之法。有殊圣教。颇失彝章。自今每缘法事集会。僧尼道士女冠等。宜令齐行并进。
韦安石等罢相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自顷以来。政教尤阙。时或水旱。人多困弊。府库益竭。寮吏日滋。僶俛政途。罔然如失。虽繇朕之薄德。固亦辅佐非才。安石可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贞可左御史大夫。说可尚书左丞。并停知政事。
郊禋大赦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以眇身。绍膺鸿绪。紫机夙让。黄屋非尊。属天衢未亨。王室多难。载迫公卿之议。遂膺历数之重。凛乎驭朽。慄若涉泉。自临万邦。斯为三载。顷者居遏密之际。莫议郊禋之礼。霜露之思。日月增深。今三元告辰。万物伊始。假于清庙。升彼圜丘。躬耕祈谷。率礼斯备。太官视膳而牲洁。奉常陈乐而邕和。爰自降制之始。迄于礼毕之际。祥风律。瑞日扬光。卿云纷集于坛场。甘露傍流于郊甸。非常之庆。岂独在予。宜因天地之心。式覃雷雨之泽。可大赦天下。
禁请仗下奏事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设官分职。本期致理。惟贤是任。匪私亲昵。若使才胜其任。望重于时。一日累迁。固未为速。如或化工无取。考绩非明。十年不调。岂应论屈。顷者官失其序。侥倖路开。人不务德。惟速是视。在职无几。妄希迁陟。又每谒见之时。多请仗下奏事。不闻公议。惟乞荣班。王爵与能。岂繇干请。朕虽远惭圣哲。多愧大明。自临寰宇。斯焉两载。卿士人材。皆所知悉。不被升擢。盖自取之。当务责躬。何宜往诉。且难进而易退。君子格言。后己而先人。往哲明训。周文多士。虞舜举才。克让满朝。故称为理。今位参台省。阶列通班。唯务趋竞。馀何足纪。朕方欲大革浇浮。俾归淳俗。自今巳后。谒见之日。若更有干冒祈荣者。虽地处亲勋。才称俊秀。皆当格之清议。一从屏黜。崇廉耻之节。洽升平之化。
褒恤魏元忠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故左仆射齐国公魏元忠。代协人望。时称国良。历事三朝。俱展诚效。晚年迁谪。颇非其罪。宜特还其子著作郎晃实封一百户。
访察官司请托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王道至公。所以承于天地。臣心一德。所以固于邦家。朕绍膺丕业。务存惠。冀有耻且格。无侵于刑。如闻百司非常宽纵。凡是与夺。公然嘱请。及其不遂。即生谤铄。御史纵知。亦不弹纠。文昌会府。众务所归。御史宪司。绳劾斯举。自今巳后。王公朝士有嘱请者。所繇官密奏闻。若苟相容隐。御史访察弹纠。
颁新格式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措刑由于用刑。去杀存乎必杀。明罚峻典。自古而然。立制齐人。于是乎在。自我朝建国。仅将百年。天下和平。其来巳久。往承隋季。守法颇专。比袭时安。持纲日缓。况朕薄德。甚莫逮先。惟人难理。远不如昔。粤从守位。三载于兹。庶务烦劳。不损晷景。尝谓自我作则。感而成化。痛乎迷俗忘返。不威罔惩。将至纯风。先归重典。比者赃贿不息。偷滥公行。放心未宁。禁犯无惧。此焉暂革。期于永平。遂割小慈。以崇大体。自今巳后。造伪头首者斩。仍没一房资财。同用荫者并停。夺非头首者绞。其承前造伪人。限十日内首。使尽官典。主司枉法受赃。一匹以上。先决杖一百。其缘赃及恶状被解及与替者。非选时不得辄入京城。纵家贯在京。不得辄至朝堂。妄有披诉。如有此色。并决杖。仍加贬斥。其先在京城者。限三日内勒还。上下官僚。辄缘私情相嘱者。其受嘱人宜封状奏闻。成器巳下。朕自决罚。其馀王公巳下。并解见任官。三五年閒。不须齿录。其进状人别加褒赏。御史宜令分察诸司。若有罪过不能纠获者。贬与外官。
加邠王守礼实封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门下。畴庸懋赏。允属亲贤。利建疏封。式固藩屏。光禄勋兼左金吾卫大将军邠王守礼。器资文武。节蕴忠贞。容范霞轩。孝友天至。岂如服儒归美。谅以乐善称仁。载叶推恩。增其井赋。作夫屏翰。誓以山河。
加宣城公主实封制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门下。敦教睦亲。事光彝典。分形共气。理冠恒伦。宣城公主庆联霄极。荣开邸馆。柔□应图。婉顺为范。义归从子。荣匪求郎。国难初平。朝奖思及。宜加井赋。式崇优宠。可加实封五百户。
赠吉顼御史大夫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故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顼。体识宏远。风规久大。尝以经术之才。允膺匡佐之委。曩时王命中圯。人谋未辑。首陈反正之议。克创祈天之业。永怀忠烈。宁忘厥勋。可赠御史大夫。
立平王为皇太子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门下。舜去四凶而功格天地。武有七德而戡定黎人。故知有大勋者。必受神明之福。仗高义者。必为匕鬯之主。朕恭临宝位。亭育寰区。以万物之心为心。以兆人之命为命。虽承继之道。咸以冢嫡居尊。而无私之怀。必推功业为首。然后可保安社稷。永奉宗祧。第三子平王隆基。孝而克忠。义而能勇。比以朕居藩邸。虔守国彝。贵戚中人。都无引接。群邪害正。凶党实繁。利口工言。谗说罔极。韦温延秀。朋徒竞起。晋卿楚客。交搆其閒。潜结回邪。排挤端善。居人集木。君子阽危。愒日视阴。朝不保夕。拥羽林万骑。率左右屯营。先害朕躬。并及太平公主。中外良士。咸拟剿屠。隆基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挺身鞠旅。众应如归。呼吸之閒。凶渠殄灭。安七庙于几坠。济群生于将殒。方舜之功过四。比武之德逾七。灵祇望德。昆弟乐推。一人元良。万邦以定。为副君者。非此而谁。可立为皇太子。有司择日。备礼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