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部侍郎高锴宗正寺解送人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宗子维城。本枝百代。
封爵便宜。无令废绝。
常年宗正寺解送人。恐有浮薄。
以忝科名。在卿精拣艺能。
勿妨贤路。其所试。
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节度等使朝觐先行奏闻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方面大臣。
皆吾股肱心膂。
思与相见。
无时暂忘。
想其恋阙之心。
愿奉修觐之礼。
其于忠恳。
悉亦可知。
但缘兵革初停。
务先安辑。
或地邻戎寇。
须有防虞。
或镇重军雄。
切于绥抚。
临机处分。
要合便宜。
自今巳后。
诸道节度团练防禦经略等使有朝觐者。
但先献表章。
得诏旨允许。
即任进发。
使行止之际。
临时不失事机。
故此宣示。
想各知悉。
借粟河东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河东兵戈之后。
亢旱踰年。
仓廪空虚。
黎元困乏。
若无救恤。
恐至流亡。
宜借便十万石。
御史疏理冤结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方春用事。寒气稍侵。
京城见禁囚徒。虑有冤结。
宜令御史两人。各就本司疏理以闻。
宋申锡馀党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以菲德。奉兹丕构。
虽虔恭修己。不敢暇逸。
而诚亮格物。未能宏敷。
遂使奸凶怀非觊之端。藩戚陷无君之责。
外诖宰臣。傍连禁吏。
怵惕自咎。中宵靡宁。
亲临鞫讯。改寘刑典。
顾为大义。实愧御家。
犹虑憸狡之徒。忿怨相冒。
遂至诬引。或连非辜。
载怀腼惭。宜谕深旨。
应缘漳王宋申锡等被论告事。除今月六日巳前准敕旨处分。
并捕捉王师文一人外。馀并一切不问。
宣示中外。用体朕怀。
中书门下丞撰录时政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史官记事。
用戒时常。
先朝旧制。
并得随仗。
其后宰臣撰时政记。
因循斯久。
废坠实多。
自今后。
宰臣奏事。
有关献替。
及临时处分。
稍涉政刑者。
中书门下丞一人。
随时撰录。
每季送史馆
庶警朕阙。
且复官常。
计应修陵寝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所修陵寝。
事至严重。
计崇饰。
须得精实。
宜令度支郎中卢商将作少监韦长同往诸陵。
子细计。
具合修与不合处闻奏。
禁与蕃客交关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如闻顷来京城内衣冠子弟及诸军使并商人百姓等。多有举诸蕃客本钱。
岁月稍深。徵索不得。
致蕃客停滞市易。不获及时。
方务抚安。须除旧弊。
免令受屈。要与改更。
自今巳后。应诸色人。
宜除准敕互市外。并不得辄与蕃客钱物交关。
御史台京兆府切加捉搦。仍即作条件闻奏。
其今日巳前所欠负。委府县速与徵理处分。
量放駮选人滥行陈诉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南曹勘。
废置详断
选人倘有屈事。
足以往覆辨明。
近年巳来。
不问有理无理。
多经中书门下接诉。
致令有司失职。
莫知所守。
选人踰分。
惟望哀矜。
若无条约。
恐更滋甚。
起今巳后。
其被駮选人。
若巳依期限经废置详断不成。
自谓有屈。
任经中书门下陈状。
状到吏部后。
铨曹及废置之吏。
更为详断
审其事理。
可收即收。
如数至三人巳上。
废置郎官请牒都省罚直。
如至十人己上。
具事状申中书门下取处分。
如未经废置详断
公然越诉。
或有巳经详断不错。
辄更有投论者。
选人量殿两选。
当具格文榜示。
冀无冤滥。
亦免倖求。
萧俛乞致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新除太子少师萧俛
代炳台曜。
躬茂天爵。
文可以经纬邦俗。
行可以感通神祇。
夷澹粹和。
精深敏直。
以忠谠侍从宪祖
以器能弼谐于穆宗
皋陶陈九德之谋。
杨震四知之慎。
进退由道。
周旋令名。
近以师傅之重。
畴于旧德。
俾从优礼。
冀保颐贞。
而抗疏辞疾。
勇退知止。
尝亦敦谕。
确乎难拔。
遂兹牢让。
厚我时风。
俾进秩于端僚。
仍加荣于贵绶。
叠示光宠。
式彰名臣。
于戏。
昔干木偃息。
犹藩魏君。
子房啬神
亦扶汉嗣。
无使二哲。
专美于前。
始终懿图。
敬服休命。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
王彦威定郓曹等州税务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郓曹濮淄青登齐莱兖海沂密等十二州。自顷年收复巳来。
属中外多故。徵赋轻重。
或未均平。今三道守臣
无非循吏。百姓安逸。
流亡尽归。须于此时。
立一经制。宜令谏议大夫王彦威充勘定两税使。
仍与令孤楚等审商量。其两税榷酒。
及徵物匹数。虚实估价。
并留州留使上供等钱物斛斗。比类诸道。
一一开项分折。平均摊配。
立一定额。使人知常数。
不可加减。回日具件闻奏。
魏谟谏疏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昔在乃祖。贞观中谏疏十上。
指事直言。无所避讳。
每览国史。未尝不沈吟伸卷。
嘉尚久之。尔为拾遗
其风不坠。屡献章疏。
必道其所以。至于备洒扫于诸王
非自广其声伎也。恤髫龀之宗女
固无嫌于徵取也。虽然。
疑似之閒。不可家至而户晓。
尔能词旨深切。是博我之意多也。
噫。人能匪躬謇谔。
似其先祖。吾岂不能虚怀延纳。
仰希贞观之理欤。而居官日浅。
未当叙进。吾岂限以常典。
以待直臣。可右补阙
拯恤疾疫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闻王者之理天下。一物失所。
兴纳隍之咎。一夫不获。
叹时予之辜。虽饥疫凶荒。
国家代有。而阴阳祲沴。
儆戒朕躬。自诸道水旱害人。
疫疾相继。宵旰罪己。
兴寝疚怀。屡降诏书。
俾副勤恤。发廪蠲赋。
救患赈贫。亦谓至矣。
长吏申奏。札瘥犹甚。
盖教化未感于蒸人。精诚未格于天地。
法令之或爽。官吏之或非。
百姓称冤。税役多弊。
奸赃未去。农业失时。
有一于兹。皆伤和气。
并委内外文武常参官一一条疏。各具所见闻奏。
必当亲览。无惮直言。
其诸道应灾荒处疾疫之家。有一门尽殁者。
官给凶具。随事瘗藏。
一家如有口累。疫死一半者。
量事与本户税钱三分中减一分。死一半巳上者。
与减一半本户税。其疫未定处。
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
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
事毕条疏奏来。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
所馀孩稚。十二至襁褓者。
不能自活。必至夭伤。
长吏劝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
亦具数闻奏。江南诸道。
既有凶荒。赋入上供。
悉多蠲减。国用常限。
或虑不充。其度支盐铁户部及百司。
除诸军衣粮布帛及宗庙祭享切急所须并常科用外。所有旧例市买贮备杂物。
一事巳上。并仰权停。
待岁熟时和。别举处分。
于戏。朕自临御。
于今七年。兢兢乾乾。
不敢自逸。而冲昧寡德。
未能燮调。暵旱水灾。
或罹于藩郡。夭亡疾苦。
或害于生人。悼于厥心。
省己自责。其州府长吏
各奉诏条。勉加拯恤。
凡在中外。宜体朕怀。
王涯奏准敕详定礼制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理道所关。
制度最切。
近者风俗踰侈。
岁月滋甚。
人隳本业。
用多费财。
爰命有司。
载举彝制。
务从朴。
度可久行。
将使尊卑有伦。
刑罚少息。
其丧葬婚嫁。
吉凶礼物。
皆有著定。
尤闻僭差。
虽不在条件之物。
亦委所司准令式勾当
仍切加捉搦。
不得辄有容纵。
军国异容。
古今通礼。
禁军仗卫杂饰。
及诸道节度等使应缘军装衣服。
即不在此限。
或有留令慢法。
御史台弹奏。
当坐长吏
用清颓风。
诸司录囚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秋稼方茂。时稍愆亢。
虑有冤系。致伤和气。
应内外诸司见禁囚徒。各委本司长吏随罪疏决。
务从宽典。副我忧怀。
鲁王永皇太子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礼重承祧。
义存继体。
思崇守器。
必务建储。
王者所以固大本而贞万国也。
鲁王永
温仁宽明。
聪敏孝爱。
动合至性。
居无放心。
乐善承颜。
旷度容众。
恭勤诗书之教。
率由忠愿之风。
懿兹徽猷。
光我上嗣。
朕纂奉宝位。
丕宁圣图。
钦若旧章。
用建储贰
爰俾主鬯。
以率问安。
统正龙楼之荣。
昭宣甲观之兆。
宜膺茂典。
允属元良
可册为皇太子
仍令所司择日。
备礼册命。
却上尊号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以否德。纂承睿图。
业业乾乾。惧不克荷。
是用法天地无私之道以成化。象日月无私之照以烛幽。
慕唐虞舜之为君。继贞观开元之致理。
朕以夕惕宵兴。不遑暇逸。
冀将绍复圣哲。保绥华夷。
至于洪名。尤不轻议。
尚未富庶。岂可属心。
卿等台铉重臣。翼宣元化。
宜翊朕志。臻于缉熙。
今阴雪伤和。尚资宽宥。
乃以文武至德。加于朕躬。
省视奏章。难从虚美。
宜断来表。深谅予怀。
恤灾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嗣纂圣图。
覆育生类。
兢业寅畏。
上承天休。
而阴阳失和。
膏泽愆。
害我稼穑。
灾于黔黎。
有过在予。
敢忘咎责。
是用避殿彻乐。
减膳省刑。
思惕虑以覃思。
庶荐诚而致雨。
时泽未降巳来。
朕当避正殿。
减供膳。
太常教坊声乐。
权停阅习。
飞龙厩马。
量减食
其百司官署厨馔。
亦且权减。
阴阳郁堙。
絷系伤害。
有紊和气。
是乖燮调。
今放出宫人一千人。
其诸道今年合进鹰犬。
宜数内停减一百头联。
在五坊者。
宜减放一百头联。
京城囚徒。
虑有冤滞。
巳委疏决。
务从宽降。
宜令郑覃令狐楚速具条疏闻奏。
内外诸司
先有修造。
稍非急切者。
并宜停省。
公卿百僚。
及戚里旧将相之家。
如有僭侈踰制。
御史台纠察闻奏。
诸州府长吏县令
有贪纵苛暴者。
御史台访察闻奏。
名山大川及能兴云致雨者。
各委长吏精诚祈祷。
于戏。
朕受天眷佑。
为人父母。
暵旱作沴。
焦劳匪宁。
遍祀山川。
靡爱圭璧。
菲食罪己。
缓狱消灾。
载深勤雨之心。
冀警纳隍之戒。
凡百士庶。
宜谅予怀。
令出使郎官御史条奏所历州县政绩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前后制敕。
应诸道违法徵科。
及刑政冤滥。
皆委出使郎官御史访察闻奏。
虽有此文。
未尝举职。
向外生人劳弊。
朝廷莫得尽知。
自今巳后。
应出使郎官御史
所历州县。
长吏政绩。
闾阎疾苦。
及水旱灾伤。
并一一条录闻奏。
郎官宜委左右丞勾当
法官大理卿勾当
限朝见后五日内闻奏。
申中书门下
如访知所奏事不实。
必加惩责。
其奏举称职者。
则议优奖。
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充亳州太清宫使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圣人立极。教本奉先
王者配天。义惟尊祖。
太祖元元皇帝肇开宝运。垂祚有唐。
致六合于大同。跻群生于寿域。
保兹鸿业。实赖贻谋。
如闻亳州太清宫频经水潦。颇以摧毁。
永惟诞圣之地。敢忘崇本之诚。
宜令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充亳州太清宫使。仍委渐加修葺。
以时致敬。称朕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