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王庭凑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门下。雷霆雪霜。上天所以成物。明罚敕法。圣人垂之易象。岂阳春不可以独化。将辅理固在于威刑乎。则遏乱禁非。法天齐俗。谅有为而然也。何则。三纲五常。王化之正本。彰善瘅恶。国经之大防。君人者。苟不提此柄以示天下。是纳人于陷阱。道俗于豺狼。而欲家固人安。上和下顺。犹北辕而适楚也。李同捷罪暴寰宇。告之则悖。宠之益凌。乱君臣父子之纪纲。弃覆育生成之恩义。则绥讨之命。盖不得巳焉。而王庭凑为我藩臣。久膺宠命。致爵位于扰叛之际。齐恩泽于忠义之伦。赎过图功。宜百群帅。而首扇同捷。使起自墨缞。党恶之心。剧于虎兕。负德之丑。逾于枭獍。驱忠义之旅以授凶渠。率悦顺之人以侵邻壤。藩方统帅。飞疏互来。朝右公卿。恳章继奏。皆期鸣鼓问罪。奋戈启行。朕道希包荒。志在含垢。多端曲护。大开坦途。谕之使致奇功。告之将酬重位。显招密示。抑义降心。继驰信臣。累谕深旨。而傲很弥甚。凶肆不悛。饰恶言于布章。资盗粮于狡寇。拘四邻忠告之使。坚一境代袭之谋。与逆竖为辅车。绝旧欢于姻好。屡有降卒。备验奸踪。潜军入援德棣。纵燎以焚瀛莫。河东易定。被毒骚然。宪诚从谏。见侵相继。加以猜戮无辜。安忍逞欲。有族坑屋诛之令。极削下僭上之图。井邑衔冤。道路以目。自顷冀其迷复。未议加刑。但令闭境。犹希补过。而乃大举将卒。期覆定州。取怒人祇。迎风瓦解。稔慝搆乱。前古罕见。若尚为包容。则孰分逆顺。其王庭凑在身官爵。并宜削夺。应诸道州镇接界处。各宜逐便攻讨。其镇州将士。如有枭斩王庭凑者。先是六品以下官者。便授三品正员官。其先是五品以上官者。节级超奖。仍赐庄田各一区。钱二万贯。兼授以土地。及赐实封。如有能率所管兵马。以州郡来降者。超三资与官。仍便正授刺史。赐钱一万贯。以城镇来降者。超两资与官。仍赐钱五千贯。如先未有官者。即特授三品四品官。如以一身降者。亦与改转。仍赐钱帛。其诸道将士。有因立功能枭斩王庭凑者。亦准前例处分。成德一军。山东所赖。扼制径险。控束河防。武俊之拯横流。承元之变旧俗。言念诚节。何日可忘。知感弟兄见劫。妻子为质。悯恻之志。朝夕在怀。当无疑谋。自致恩外。昔光武存大信而舍朱鲔。魏祖推至诚而纳张绣。非无故事。朕不食言。如庭凑自能束身归朝。并与洗雪。若执迷安祸。罪止其身。其馀胁污。一切不问。纵有迹涉逆节。事出一时。劫于凶威。并从宽宥。四州之内。如有谋为向顺。屈于垂成。家族无辜。残酷所及者。宜优加追赠。并赐钱帛。其有子孙得脱免。委四面节度切加搜访。当议与官。四州管内百姓。久困冤害。横罹挟制。念同赤子。莫匪吾人。诸军所次。不得妄加杀戮。并焚爇庐舍。暴掠财产。及有拘系。以为累囚。四州百姓。久废生业。如有归投。各宜存抚。老幼丁壮。量加优恤。仍给与空閒田宅。使之如归。事平之后。愿还本贯亦听。于戏。原野陈师。虽前王之不免。干戈屡动。谅菲德之所兴。孤我宿尚。良深怃然。咨尔辅弼之臣。暨于藩守群帅。尔尚悉乃忠力。匡予寡昧。经远猷以端理本。恢上略以速戎功。缉庶政以康中邦。明大教以昭昧俗。宣示内外。俾知朕怀。
赠栾濛尚书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见危致命。之死不顾。据其义则白刃可蹈。得其所则鸿毛犹轻。此忠臣烈士所以垂名不朽者也。故棣州剌史充本州镇遏兵马使栾濛。禀受正气。发挥壮猷。属逆竖乱常。反形潜具。濛于此时。密献成算。朕且欲谕以文告。革其非心。重难兴师。因寝其奏。而沈谋中泄。搆兹深冤。眷言此心。伤恨何巳。可赠工部尚书。仍许归葬上都。令所在路次州县。供熟食兼递夫等。应缘葬事所须。并令官给。贼平之后。仍访其子孙亲属。
授魏徵孙可则等官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武德巳来。辅相之臣。以道致君。以劳定国。若赠司空徵。故侍中知古。赠太尉冕。语其功次。皆在第一。清风馀祉。宜及乎后昆。尔等乃其曾孙。式叶搜奖。俾奉贻谋之庆。用覃延赏之恩。各命以官。勉思祖德。
封王智兴等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王者诛暴乱。赏勋劳。既正纪纲。式颁爵位。朕以菲德。理乖胜残。使衅生诲盗。刑用戎钺属者庭凑用沧州为辅车。以谋专土。同捷恃棣州为屏捍。遂成阻命。实赖英帅。共恢壮图。爰议酬庸。式奖宣力。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充沧德行营招抚使光禄大夫守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百户王智兴。可特进。封代国公。食邑三千户。馀如故。平卢军节度使淄青登莱棣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康志睦。可检校尚书左仆射。馀如故。正议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郓州诸军事兼郓州剌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崔宏礼。可检校尚书右仆射。馀如故。其棣州城下武宁军节度使诸道立功将士。巳甄录外。委智兴条疏闻奏。棣州应见在百姓。宜复一年。其将士有决战攻垒。奋不顾身。中刃被疮。遂成癈疾者。并赐衣粮。终身勿绝。其武宁军及平卢军浙西宣歙天平等五处兵马在棣州城下者。并宜放归本道。于戏。并命申威。分疆剪寇。界大河之南北。委藩守以廓清。立绩者既以劳施。图功者方期尽敌。勉宏胜策。无至老师。共臻辑宁。副我勤属。
追录故中书令褚遂良等裔孙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朕详观列圣纪册。祖宗盛业。粲然在前。或道有污崇。政有善否。未始不系乎当时辅弼。常因便殿。言诸宰臣。勉其匡益。叶心推戴。且以去岁乙巳登应门敷大号。俾畴贤相。以访遗裔。或血食不继。宗祊巳芜。如遂良之委笏面诤。名垂史书。仁杰之恢复庙社。事形先觉。宋璟之文吏骨鲠。功参理平。元纮之守规画一。时成有裕。其冑仅存。不绝若发。各授邑吏。使其自试。其故中书令褚遂良五代孙虔。可汝州临汝县尉。内史狄仁杰曾孙元封。怀州修武县尉。侍中宋璟曾孙滶。岳州沅江县尉。中书侍郎李元纮曾孙伉。邓州向城县尉。
委京兆捕贼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辇毂之下。法在肃清。奸盗窃发。理难容舍。亲仁坊今月五日贼。依前委京兆府左右街使凤翔邠泾金商同华等州切加捕逐。如获头首。准法科断。其馀支党。一切不问。于戏。唯此凶灾。是彰非德。情敢忘于罪己。惠所贵于及人。施令布和。期于苏息。凡厥臣庶。宜体朕怀。主者施行。
禁奏祥瑞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朕以菲德。祗膺大宝。深求理本。将致时雍。以慈惠恭俭为休徵。以人和年丰为上瑞。夙夜思省。无以过之。至于嘉颖连理之祥。飞禽走兽之异。出于邦国。来献阙庭。虚美推功。非予所尚。岁晏奉陈于清庙。元正列上于大朝。探讨古今。亦无明据。恭惟灵圣。岂俟荐闻。事非经通。理当釐正。庶使溥天之下。知予务实之心。其诸应有三等祥瑞。并不得更有闻奏。亦不要申牒所司。其腊飨太庙。荐献太清宫。并元日受朝。奏祥瑞仪主宜停。
贬柏耆等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顷以德州未下。俾宣朝旨。慰勉勤瘁。询谋事机。计日指程。其速达。而所至留滞。请兵自随。假势张皇。乘险纵恣。奏报蔑闻。擅入沧州。专杀大将。捕置逆校。潜送凶渠。物议纷然。远近骇听。沧德宣慰使谏议大夫柏耆。可贬循州司户。参军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亚之。可虔州南康县尉。
令镇州行营兵马各守疆界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门下。圣人之教。先德后刑。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所以体人经远。要终贵实。导利天下。端由一人。情虽获巳。务臻斯道。朕以寡昧。嗣守丕业。威不能禁暴叛戢干戈。德不能济生灵完物力。以至于起师戎之役。陈原野之刑。然谓有功。固以多愧。始者逆贼李同捷。统戎专地。弄兵恃宠。不受文告。不服朝廷。本贵清净。惟务含宏。常欲安其反侧。匿其瑕秽。曾不悔祸。是用徂征。赖天地降灵。中外叶力。凶渠就戮。沧海甫安。我本兴师。事止于此。言念士众。以及里闾。并遭胁从。久陷涂炭。杀伤之外。残瘵可哀。巳各有奖录。及令赈恤。仍委长吏。更加绥辑。王庭凑因缘同捷。遂此沈迷。及交锋刃。益纵豺豕。今沧德既巳平殄。庭凑犹未悛惩。合乘兵威。便图攻讨。然欲更令思省。未忍重有伤残。又以行营诸军。久劳于外。悯其暴露。且议旋归。况兵有可用而不用。谓之不武。则失柄。有不假用而用。谓之黩武。则兴乱。弛张在我。岂止一途。其镇州四面行营兵马。并宜各归本界。且自休息。使耕农不废。储峙有常。见存者苟获阜安。未来者亦将焉往。朕志巳定。姑务保宁。诸道纵有能指期攻取镇州者。亦非朕意。何者。庭凑一身负累。三军百姓。皆是吾人。岂忍非辜。罹其杀害。朕为父母。义切生成。每念迫以凶威。不得保其性命。或使役夫远念家业。或割剥资粮。或朝夕不免于饥寒。或冤滥以致其愁痛。寝食之际。未尝暂安。其幽州河东易定齐德昭义魏博等道。但要保境。勿相往来。若庭凑以四郡之地。三军之众。率诚归阙。翻然效顺。则不独弃其旧恶。兼亦别议新恩。以至自知计力穷尽。而能束身请命。亦当待以不死。惟此一事。与达表章。其馀并勿听信。镇州四面节将。或功勋巳茂。或感愤方深。皆欲乘时。以图尽敌。然国家之本。爱人为先。纵能剪平。岂免伤杀。今但环境设备。使之不能侵轶。须以岁月。自当诛除。此所谓不战之功。不劳而定也。其应讨沧州行营将士。并巳遣使各加赐劳。其死事之后。伤痍之人。及滨河州县。兵戈所聚。水潦为败者。并有制命。令悉惠养优恤。副我意焉。然犹虑长吏未能将明。或有漏落。委中书门下准五月十三日敕。询访事实。务令周给。于戏。我理天下。但恐道化未至。不虑寇孽不平。若宗社之灵。风教所及。则四夷八蛮。犹当梯山航海。慕化而来。岂山东四郡。独能拒命。夫退修教而降崇。不戮人而克敌。予之所尚。今也其时。凡在中外。庶僚群帅。悉力竭忠。尚弼予理。宣示遐迩。各体朕怀。主者施行。
雪王庭凑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帝王之御大器也。上法天意。下顺人情。何尝不欲舞干羽以致怀来。涤旧垢而宏惠贷。朕以寡昧。获守昌图。享二百馀年之丕基。纂十三列圣之洪业。而涉道犹浅。烛理不昭。德未洽于生灵。信未孚于微隐。至使河朔残梗。藩臣阻绝。既多在予之责。每轸纳隍之念。顷者沧州拒命。将帅专征。有国彝章。非朕敢赦。谅功成于九伐。当事止于一方。况成德本军。早列勋籍。庭凑初意。亦献嘉谋。因缘细隙。互搆隙□且闻朝廷。则挂刑书。虽欲上陈。固难自达。及沧德剪定。甲兵偃戢。拜章辨数。纳款邻封。爰妄(疑)台臣。俾通王命。备闻恭惕。延望私恩。感激而情动三军。欢呼而声驰四郡。朕猥居兆人之上。常惧一物失所。虽外示君臣之义。实内犹父子之亲。岂可使覆载之中。不沾雨露。照临之下。独隔辉光。断自予衷。靡听舆议。既改之而不吝。则待之而如初。俾服官荣。载膺寄任。爵服尽在。恩礼用加。其王庭凑可依前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充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于戏。天道之所助者曰顺。人伦之所重者曰忠。为君在于不疑。为臣在于不贰。然后上下交畅。以厎泰宁。当宏令猷。勉收来效。凡百卿士。宜体朕怀。
谕刺史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刺史分忧。得以专达。事有违法。观察使然后奏闻。如闻州司常务。巨细所裁。官吏移摄。将士解补。占留支用刑狱等。动须禀奉。不得自专。虽有政能。无所施设。选置长吏。将何责成。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严加察访。廉使奏听进止。本判官不能规正。及刺史不守朝章。并量加贬降。若所管州郡。控接蕃夷。军戎之閒。事资节制。即不在此限。
授温造山南西道节度等使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汉水上游。梁山东险。控巴岷之道路。作咸镐之藩屏。实命长帅。必惟全才。求臣僚。佥属邦彦。是用筑斋坛以赐鈇钺。登廉车以察风俗。一方之事。悉以咨之。大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护军祁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温造。风度端雅。质量闳厚。立朝正色。直道当官。自登周行。蔼有休称。前在宪府。爰持国纲。人所未能。心巳独至。听言尽主于忠信。指事必根于理化。岂彼尝意。自谓知人。洎南宫提领右辖。郎曹承式。体要宏通。属闻汉中。抚事多故。非宽仁不可以理军旅。非廉实不可以辑编氓。择任之时。诚异他日。繇是命尔尹正褒国。节制梁川。首列侍从之臣。秩迁御史之率。至若革故弊以存远略。因其事以定众心。姑务载安。勿使告病。弛张威惠。在尔能之。勖哉惟勤。无忝我推毂之命。可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兴元尹御史大夫充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答路随等上宪宗实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卿学贯六经。究春秋之微旨。业精五典。得册之精华。编年纪述于皇猷。记事备陈于王业。垂尧言而可法。彰禹绩而有光。极思尽诚。宣我祖德。阅览之际。虔感弥深。赐监修国史路随及见在史官司封郎中苏景允起居舍人陈夷行屯田员外郎李汉右拾遗蒋系各锦䌽银器有差。
崇俭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盖俭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经。斯为理本。朕自临四海。悯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兴疚怀。躬绝文绣之饰。尚愧茅茨之俭。亦喻卿士。形于诏条。如闻积习流弊。馀风未革。车服第室。相高以华靡之制。资用货宝。固启于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是朕之教导未敷。使兆庶昧于耻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于至理欤。永念惭叹。迨兹申敕。自今内外班列职位之士。其各务朴素。宏兹国风。有僭差尤甚者。御史列上。主者宣示中外。知朕意焉。
令御史疏决系囚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时稼甚滋。人心望岁。近者时雨稍乏。忧怀载深。虑有留狱。致伤和气。应京城诸司见禁囚徒。宜令御史台选清强御史二人。各就司疏决处分。具轻重以闻。
禁弋猎伤田苗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春夏之交。稼穑方茂。永念东作。其勤如伤。况时属阳和。令禁麛卵。所以保兹怀生。仁遂物性。如闻京畿之内。及关辅近地。或有豪家。特务弋猎。放纵鹰犬。颇伤田苗。宜令长吏。切加禁察。有敢违令者。捕系以闻。
纠举滞狱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御史台大理寺京兆府及诸县囚徒。近日讯鞫。例多停滞。自今巳后。宜令所司速详决处分。其诸司应推狱。有稽缓稍甚。与夺或乖者。仍委尚书左右丞及分察御史纠举以闻。
加裴度司徒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昔汉以孔光。降置几之诏。晋以郑冲。申奉册之命。虽优隆耆德。显重元臣。而议政不及于咨询。用礼止在于安逸。朕勤求至理。所宝惟贤。顾諟旧劳。敢不加敬。繇是委宰制于大政。释参决于繁务。时因听断。诚望弼谐。迁秩上公。式是殊宠。特进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裴度。禀河岳之英灵。受乾坤之閒气。圭璋特达。城府洞开。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桢。故能祗事累朝。宣融景化。在宪宗时。扫涤区宇。尔则有出军殄寇之勋。在穆宗时。混同文轨。尔则有参戎入辅之绩。在敬宗时。阜康兆庶。尔则有活国庇人之勤。迨弼朕躬。总齐方夏。尔则有吊伐厎宁之力。皆不遗庙算。布在编。功利及人。不可悉数。而朝论益重。我心实知。方用皋陶之谟。适值留侯之疾。沥恳牢让。备列于奏章。塞诏上言。动形于言色。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不有优崇之命。孰彰宠待之恩。宜其协赞机衡。宏敷教典。论道而仪刑卿士。宣德而镇抚华夷。啬养精神。保绥福履。为国元老。毗予一人。可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待疾损日。每三日五日一度入中书。散官勋封实封如故。
答裴度奏辞册礼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裴度上献表章。固辞册礼。冲谦之志。发自恳诚。嘉叹良深。用依来请。其册礼宜权停。
令神策军与府县协捕寇贼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如闻近日京城。频有寇贼。府县所繇至少。防制实难。须假军司。共为捕察。宜令左右神策。各差人与府县计会。如有盗贼。同力追擒。仍具所差人数姓名。并所配防界。牒报京兆府。应捕获贼。并先送府县推问。如有诸军诸使勘验知情状。如实是杀人及强盗。罪迹分明。不计赃之多少。闻奏讫牒报本司。便付京兆府决杀。其馀即各牒送本司。令准百姓例之罪科决。待府司添补所繇。人力稍足。即别条流。其外县有军镇处。亦准此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