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贯之尚书右丞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
弼成大化。
参叙彝伦。
克光元首之明。
其服股肱之任。
朕所以不自暇逸。
务求贤能。
式重舟楫之才。
以宏经济之道。
畴若予志。
佥谐乃公。
中大夫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韦贯之
清明在躬。
礼乐之器。
蕴圭璋特达之德。
茂廉正博雅之规。
静而知微。
动必有守。
凡践列位。
备闻嘉猷。
当官而行。
临事能断。
道可镇于风俗。
望弥积于朝伦。
是宜和靖阴阳。
纪纲邦国。
命作心膂。
列于台阶。
夫能虑四方。
揆百事。
爱利万物。
辨论群材。
示公忘私。
时乃之职。
而况图靖藩服。
系在庙谟。
尔惟顺下以训人。
奉上以宣力。
因众功而致用。
熙众志。
以为心。
朝夕献可否之诚。
经纶厎文武之绩。
祗膺厥命。
勿懈于时。
可守尚书右丞平章事
散官勋如故。
吴元济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天地之化。由肃杀而成岁功。
帝王之道。以威武而辅文德。
朕祗鸿业。抚临庶邦。
务先含宏。每慎征战。
怀仁者有耻且格。畏罪者见善即迁。
而或昏迷不恭。告命不及。
固兴勃乱之孽。自速原野之诛。
除害正刑。国有彝典。
吴元济逆绝人理。反易天常。
不居父丧。擅领军事。
谕以诏旨。曾无敬恭。
荧惑一方之人。迫胁三军之众。
以其父少阳常经任使。为之轸悼。
命申奠祭。临遣使臣
凌虐封疆。遂致稽阻。
绝朝廷之礼意。忘父子之恩情。
旋又掩袭舞阳。伤残吏卒。
焚烧叶县。骚扰闾阎。
恣行寇攘。无所畏忌。
朕尝念赏延之义。又重伤藩帅之门。
尚欲纳于忠顺之途。处以显荣之列。
未能饬法。犹为包荒。
再以诏书。俾申招抚
虿毒滋长。奸心靡悛。
寿春西南。又陷镇栅。
穷凶稔恶。纵暴挻灾。
覆载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弃。
良非获巳。致此兴戎。
盖以方伯连帅。同请讨除。
伐罪吊人。故兹申命。
宜令忠武太原武宁淮南宣歙等兵马合势。山南东道及魏博荆南江西剑南东川等道兵马与鄂南计会。
东都防御使与怀汝郑节度剑南义成军兵马犄角相应。同为进讨。
吴元济旧有官秩。宜并削除。
大军既临。计即戡殄。
嗟我淮右之众。本为勤王之师。
虽是胁从。频巳昭洗。
念此勋力。未尝弭忘。
适罹狡童。又此诖误。
心怀忠顺。迫在凶威。
苟能率诚。即可收效。
淮西将士。有能枭斩凶渠者。
先是六品巳下官。授三品正员官。
其先授五品巳上官者。节级升进。
仍与实封五百户。庄宅各一区。
钱二万贯。如能率所管兵马。
以城镇来降者。并超三资与改官。
仍学实封二百户。钱一万贯。
以一身降者。亦与改转。
仍赐钱帛。诸道应赴行营将士。
如有斩元恶者。亦准此处分。
吴元济如能束身归朝。并与洗雪。
若不能改过。罪止其身。
其馀污胁。一切不问。
接贼界州县百姓。军兴巳来。
供馈繁并。言念疲瘵。
良增悯然。元和九年两税斛㪷钱物等。
在百姓腹内者。并十年夏税。
并宜放免。其有城镇将士百姓。
守节拒贼。身死王事者。
各委长吏。优给其家。
仍具事迹申奏。当加褒赠。
并赐钱帛。仍与一子官。
三州百姓。莫匪吾人。
诸军所至。不得妄加杀戮。
焚烧庐舍。据夺财产。
并有拘执。以为俘馘
事平之后。给复二年。
三州内有自置义营堡栅。王师所至。
能相率来降。各加酬奖。
时当春候。务切农桑。
应缘军务所须。并不得干扰百姓。
如要车牛夫役及工匠之类。并宜和雇情愿。
仍给优价。贼平之后。
应立功将士。并与超资改官。
节级赐物。于戏。
朕率理道。靡敢荒宁。
思致中和。以康亿兆。
而德之寡薄。化未昭宣
爰用甲兵。良深愧叹。
顾非重武。其在止戈。
宣示中外。知悉。
裴度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辅相之任重。
作予股肱。经济之才难。
注人耳目。苟非虑周物表。
识洞事先。则何以出纳中枢
平章大政。询于时论。
佥曰汝谐朝议郎御史中丞兼尚书刑部侍郎飞骑尉赐紫金鱼袋裴度
劲直循道。清通秉彝。
文融菁华。行茂枝叶。
居然廊庙之器。出于领袖之门。
西掖司言南台执宪。
常怀远略。屡告嘉猷。
实宣力以徇公。况外身而忧国。
霜雪无改。雷风有恒。
朕欲旋观其能。用试于事。
俾历戎阃。载驰使轩。
王泽涣汗以遐宣。军情密勿而上达。
将议抽擢。因罹震惊。
崇道德之藩篱。士有致命。
资忠信之甲冑。兵无容刃。
人具瞻尔。天方赉予。
昆命于龟。爰立作相。
尔其展四体。坚一心。
广其道以用贤。厚其风以易俗。
五兵未戢。尔惟保定武功。
百姓未。尔惟勤恤人隐。
临事必断。当官而行。
齐台阶于厎平。补衮职之有阙。
光膺慎选。其戒之哉。
朝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勋赐如故。
张宏靖太原节度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授鈇钺之赐。
其惟爪牙。掌管籥之司。
允归心腹。况乎天兵作镇。
王业成都。全晋山河。
陶唐风俗。外以威怀七狄。
内以承卫二京。操节制戎帅之权。
兼澄清列郡之寄。训齐五校。
表率一方。历选元僚。
无逾上相中书令张宏靖
高盖垂庆。大圭含章。
和顺在中。庄敬发外。
翼翼有致君之道。兢兢怀许国之忠。
言观器能。早授方任。
风谣果洽于分陕。膏润实彰于近关。
洎登为鼎臣。辅我衮职。
出纳万务。清明一心。
宣远猷。慎守成式。
梦帝所赉。伊人是
朕以龙山之前。卒乘殷会。
雁塞之上。稽胡杂居。
求明略以拊循。资盛名而镇定。
是用辍于钧轴。授以节旄
崇高超列于天官。密勿参于台席
敬听后命。载扬先声。
贞元初。乃考成肃公
弼谐德宗。以敷景化。
肆予嗣位。惟尔业官。
匪惟勤劳于我邦。兹亦光辉于尔室。
于戏。入而惟辅。
出而为藩。行思永图。
勿替旧服。可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节度使
韦贯之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
地拱宸居。
任膺宰执
宣明大号。
佐佑丕图。
失其道而庶事靡陈。
得其道而彝伦攸叙。
成吾柱石。
在乎钧衡
况今戎役方殷。
庙谋为切。
利用既彰于历试。
崇名宜允于佥谐。
右丞韦贯之
代秉谦清。
天资贞白。
奇文包于五色。
茂德体于千钧。
含和抱公。
居易求己。
徊翔礼闼。
坚明以辨其妍媸。
纲辖仙台
密静克修其班制。
动有直气。
居无流心。
洎权登衮职。
参任枢务。
平章庶事。
屡入三台
远猷是经。
中立不倚。
元成之庆灵斯集。
山甫之恭勤日闻。
俾重辉于相门
爰正位于台座。
于戏。
宰相者。
实执人柄。
以为国桢。
化有未孚于休。
物有不遂其性。
伫尔高议。
副予虚怀。
予欲惠于兆庶。
尔思均赋之宜。
庸观在位式序。
品物咸亨。
鼓时风以淳厚吾人。
王泽以光昭乃辟。
服我成命。
仰而行之。
可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王承宗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上帝垂象。
辉孤矢之芒。
先王取威。
陈鈇钺之柄盖所以昭宣七德。
保乂兆人。
故穷阴有助于岁功。
而大刑无废于国典。
朕承累圣之休祉。
奉昊穹之眷命。
道思格物。
心岂佳兵。
期致俗于和同。
庶纳人于轨度。
缅窥钟鼎。
无忘卫国之劳。
永惟带砺。
每存延代之赏。
太尉武俊
顷因多难。
首建大勋。
捧日之明诚。
遏滔天之逆竖。
武烈有过于雷震。
壮容具纪于丹青。
馀风凛然。
虽死不朽。
宜子孙袭宠。
邦国同休。
王承宗坠乃箕裘。
隳其门户。
不思祖宗之德。
忍与枭獍同谋。
不顾天地之恩。
敢以豺狼为性。
饱则逾悖。
抚之不驯。
凶狂屡见于表章。
戕贼窃加于宰辅。
四方同骇。
千古所无。
朕以思人爱树
投鼠忌器。
优柔而未断。
隐忍而不征。
屈其宪法。
唯绝朝贡。
俾之思过。
将谓革心。
而乃先动干戈。
屡犯城邑。
焚烧剽掠。
流毒于人。
罪恶既不可容。
诛讨盖非获巳。
况四面征镇。
愤激咸同。
中朝卿士
奏议相继。
虽覆以大道。
欲更含宏。
而迫于群情。
须正刑典。
宜令河东幽州卢龙义武横海魏博昭义节度兵马计会进讨。
承宗在身官爵。
并从削夺。
言念乃祖。
尝著功庸。
蠢兹狡童。
自取废绝。
其所袭实封。
宜回赐武俊右金吾卫将军士平
俾之纂承。
无乏祭祀。
承宗翻然改悟。
束身入朝。
必议加恩。
不唯贷法。
如沈迷自若。
讨伐遂行。
则罪止一身。
其馀驱胁之徒。
一切不问。
大军既临。
计即戡殄。
其成德将士等。
或染污俗。
或迫凶威。
虽效忠诚。
无阶自达。
但能去逆效顺。
因事立功。
随其高下。
厚其宠锡。
如有枭斩渠魁。
及执送京兆
以效诚节者。
王承宗在身官爵土地等。
便以回授。
仍与实封五百户。
庄宅各一区。
钱二万贯。
如有能率所管兵马。
及以城镇来降者。
并超三资与官。
仍与实封二百户。
钱一万贯。
其以州降者。
便与刺史
仍赐实封三百户。
如本是刺史
更超三资与官。
赐实封三百户。
以县降者。
超两资与官。
赐实封一百户。
其以一营一栅降者。
节级褒升。
务从优厚。
其诸军行营将士。
有先登陷阵。
屠城下邑者。
亦准此处分。
其接近贼界诸道。
应副行营将士。
如有能枭斩承宗者。
亦准前例处分。
其接近贼界州县。
自军兴以来。
供馈繁并。
嗟我疲瘵。
良增悯然。
元和十年两税斛㪷钱物。
在百姓腹内。
十一年夏税。
并宜放免。
其有城镇将士百姓。
守节拒贼。
身死王事者。
各委长吏
优给其家。
仍具事迹闻奏。
当加褒赠。
其有潜谋诛斩承宗
被其屠戮者。
优加追赠。
并赐钱帛。
仍与一子官。
六州百姓。
莫匪吾人。
坠于涂炭。
深用嗟恻。
兵之所至。
不得妄加杀戮。
及焚烧庐舍。
掠夺资产。
并有拘执。
以为俘馘。
事平之后。
给复三年。
其六州管内百姓。
能相率来归者。
所在安存。
各加优奖。
方当
务切农桑。
边界之人。
虑妨耕织。
应缘军务所须。
并不得干扰百姓。
如要车牛夫役工匠之类。
宜和雇优给价钱。
贼平之后。
应立功将士。
并与超资改转。
节级赐级。
续有处分。
于戏。
朕正位凝命。
竭诚向方。
劳谦在心。
慈俭为宝。
而化未陶于顽傲。
泽未浸于隐微。
荐兴甲兵。
布在原野。
中宵愧叹。
当宁忧兢。
庶将除奸。
非曰尚武。
宣示中外。
宜体至怀。
李逢吉门下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朕观古先哲王。
兴化致理。未尝不选建良弼。
熙宁庶工。俾之敷陈大猷。
左右乃辟者也。朝议郎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轻车都尉赐绯鱼袋李逢吉
疏通而守于经制。质厚而辅以文章。
贞恒自居。和易待物。
体贤人之志业。茂端士之风规。
历履班行。发挥事任。
厥心匪懈。所至有声。
自弥纶粉闱。駮正琐闼。
司言于右掖。尝纳训于东储。
诚明一贯。闻望旁洽。
俾司贡士。弥著嘉闻。
方今外兴不得巳之师。内有不获安之俗。
恒忘食于将旰。务求衣于未明。
清原野之诛。用止干戈之役。
登尔匡辅。代予忧勤。
尔宜宣至化于吾人。告嘉猷于厥后。
销弭氛祲。导迎和平。
事有不举其中。正或未孚于下。
尔惟启沃。无乃面从。
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赐紫金鱼袋
放免京畿积欠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疆理宇内。
必先于京师
惠绥四方。
亦始于中国。
盖以千里之壤。
百役是资。
俾其不足。
吾孰与足。
顷自春及夏。
时泽未降。
恐失顺成之道。
或生歉俭之灾。
是以仰瞻昭回。
俯察田亩。
喜获朝隮之润。
方宽夕惕之忧。
思遂康宁。
尽蠲逋负。
京畿百姓。
所有积欠元和九年十年两税及青苗并折籴折纳斛㪷及税草等。
除在官典。
所由腹内者。
并宜放免。
韦贯之尚书吏部侍郎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朕恭己临人。
励精思理。
二三执政
繇吾股肱。
念始终之罔亏。
于进退而尤重。
苟或将明失中。
辅导不专。
依违于怀。
尚慎斯举。
君臣之义。
岂不宏乎。
中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韦贯之
早著淑声。
累更显贯。
润以文藻。
懿其风猷。
爰膺选众之求。
式伫弼予之美。
而自当钧轴。
屡变星霜。
虚襟以听。
未闻至论。
非启沃之道有所不行。
何燮谐之功蔑尔无效。
欲抑浮华之路。
在捐朋友之私。
人亦具瞻。
事将奚副。
用解枢机之务。
俾居衡镜之职。
克允斯任。
宜和厥心。
可守尚书吏部侍郎
散官勋赐如故。
王涯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
上宰参职。
所以法三台之耀。
中枢议政。
在乎遂万邦之宜。
朕获承鸿休。
思建皇极。
冀沃心而纳诲。
恒注意以求贤。
通议大夫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上柱国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涯
动直静专。
践方居易。
挺岁寒之劲质。
抱夙夜之端诚。
言唯守中。
虑每经远。
属者禁垣挥翰。
五字日宣。
选部持衡。
九流风动。
荐居肘腋之地。
历试股肱之才。
进尝伏于青蒲
出不泄其温树。
牟融得大臣之节。
毛玠有古人之风。
询庙算于生知。
兵钤而暗合。
方今戎车尚驾。
郊垒犹多。
必俟清明
以消氛沴。
是用付以机密
陟于崇高
尔惟发号令以端其四方。
陈便宜以宽于百姓。
行台阁之故事。
宏朝廷之大体。
秉德以立。
徇公不回。
俾予一人。
垂拱而理。
敬听朕命。
懋哉懋哉。
可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韦楚澧州司法参军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顷因按事。兼举宪章。
阅实绳违。有乖详审。
既薄其责。仍掾大藩。
载令研究其端。颇见异同之状。
况诫途祗命。淹驻近郊。
苟于造次之閒。靡怀敬慎之义。
既兹速戾。岂谓周防
更移远藩。俾自惩省。
崔群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成万方之化。
通天下之志。缉熙帝载。
昭畅元猷。在于股肱之臣。
共凝理本。旁求时彦。
以叙彝伦。朝散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护军赐紫金鱼袋崔群
粹密由道。端庄保和
清明之上才。体博厚之重德。
学贯通儒之业。词含大雅之风。
居敬有恒。循性能断。
自承我密命。职参内庭。
高文焕发于纶言。敏识详达于国典。
伏奏无挠。直躬不回。
勤劳八年。始终一致。
春闱取士。必后其浮华。
地官理财。能制其轻重。
俭以约己。忠惟事君。
才适而用深。望积而实著。
风猷巳洽于人听。倚属方注于朕心。
乃膺审象之诚。以副具瞻之望。
况奸凶叛逆。尚驾戎车。
未明求衣。思戢干橹。
尔宜酌古今之要。举刑政之中。
艰厥位以代天工。陈具谟以明皇极。
敬兹重命。往践台阶。
可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散官勋赐如故。
赈诸道遭水人户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朕为人君。
期致丰宁。
夙夜永思。
未尝怠息。
而庶政犹阙。
恒雨为灾。
至今远近。
或有垫溺。
浸败庐舍。
漂浸田苗。
言念疲黎。
重罹斯弊。
览兹奏报。
嗟悼良深。
将俾获安。
岂忘赈救。
其诸道应遭水州府。
南泽潞河东幽州江陵府等管内。
及郑滑沧景易定陈许晋隰苏襄复台越唐随邓等州人户。
宜令本州。
厚加优恤。
仍各以当处义仓斛斗。
据所损多少。
量事赈给讫。
具数奏闻。
李逢吉剑南节度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蜀门南次。梁部东分。
地束江山。境绵賨濮。
非志怀端重。不可委以察廉。
非识度宏深。不可付以节制。
聿求公望。爰自辅臣。
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李逢吉。文以发华。
行惟居厚。忠恳每形于造膝。
直方斯见于匪躬。自处台席
载移星琯。温然德器。
休有素风。观其动本于仁。
足以敷王泽。考其守归于正。
足以奉师贞。乃眷梓潼
兹惟奥壤。用去将明之任。
俾效藩宣之功。予欲颁正典于一隅。
故兼以夏卿之位。予欲布宪章于列郡。
故假以副相之权。尔其俭节以训俗。
澄清以检吏。因土风之刚悍。
使勇且知方。就物产之殷充。
俾既富而教。苟能积实。
期有遐闻。于戏。
朕于大臣。进退示全其恩礼。
尔之报国。始终宜竭其肺肝。
身虽远出于山川。心岂或忘于夙夜。
服兹休命。俞往钦哉。
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管营田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散官勋如故。
李愬山南东道节度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伐叛除凶。
必俟乎奇略。进封超位
允荅于殊庸。况四纪逋诛。
三州窃据。积妖遗育。
纵乱挺灾。累年徂征。
一举生致。论功既当于异等。
议赏岂待于踰时。唐随邓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通议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李愬
宗臣之允。王国克生。
毅勇蓄深。温良煦外。
礼乐战攻之器。默识其源。
诗书义理之府。洞窥其室。
虽早升朝序。而未展将材。
顷以悬弧滔天。宿兵既久。
方城压境。易帅颇频。
永怀韬略之家。必有弓裘之嗣。
将执金鼓。载持干旄。
果副眷求。克扬威令。
缉伤夷之后。振怯为雄。
制密迩之閒。保危成固
推忠厚以感物。本信惠而和人。
一其斗心。励厥死力。
乘虚径袭。负雪兼行。
风驱如合于百神。雷发若出于九地。
坚城立溃。狡竖坐擒。
遗氓安堵以知归。馀党释甲而请命。
古之良将。其孰过焉。
巳申献捷之仪。当举策勋之典。
爰授名部。俾恢重藩。
自洛而遥。惟襄为大。
绵亘楚服。横临汉津
总八郡以澄清。秉三军之节制。
式因加地。往继沈碑
特迁左揆之尊。崇兹天秩。
仍假南台之长。峻彼霜威。
表以勋阶。赐之茅社。
户丰真食。门贵延恩
洽此宠荣。丛于茂烈。
于戏。天鉴非远。
不庭者必诛。王爵无私。
有功者是享。扬名济美。
惟孝著于家声。钟鼎山河。
惟忠光于国籍。凡曰臣子。
得无企欤。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使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襄邓唐随复郢均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仍赐上柱国封凉国公
食邑三千户。并赐食实封五百户。
与一子五品正员官。主者施行。
李光颜检校司空郡公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授鈇钺之寄。
当兵车之会。力锄凶险。
志殄寇雠。星霜固难夺之诚。
始终见师贞之节。嘉猷益茂。
力集休勋。宜崇宠光。
肆于时夏。考诸前志。
斯为大经。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
崆峒秀气。为时生才。
谦和不流。厚能断。
本忠信以经武。阅诗书以理戎。
首职北垣。声雄大卤。
受命既平于朔野。悬军亦剪其巴庸。
巳积功劳。铭在钟釜。
朕以淮濆负固。历纪稽诛。
自授兵符。独运明略。
分营先得其地险。吞敌屡挫于贼锋。
尝下名城。拔其赵帜。
制胜之术。动合鬼神。
百战表于忘躯。一心注于报国。
岁月滋久。坚诚不回。
当凶妖就执之初。是溃党乞降之际。
单骑以入其栅垒。免冑而吊其伤残。
纳之不疑。乃见全德。
搀枪巳灭。申蔡无虞。
寝兴以思。用息戎马。
则报功显秩。位宜重于三公
驭贵殊勋。赋亦开于千乘。
陟论道之优礼。奖述职之崇名。
尔其敬之。无替旧服。
检校司空使持节许州诸军事许州刺史御史大夫依前充忠武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陈许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仍赐上柱国
封武威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李鄘户部尚书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夫为君者。求旧以申其用。
施恕以遂其情。为臣者。
陈力以效其能。奉身以明其志。
故在上则始终之道备。居下则进退之义全。
兹惟休哉。用厚恩礼。
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江夏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鄘。居洁履方。
端明审固。有沈毅庄重之质。
有坚刚迅敏之心。劲节夙表于屯夷。
利器久彰于中外。朕所以迹其众善。
询及庶工。登之台阶。
授以政柄。将欲藉其硕望。
宏厥壮猷。而固辞之诚。
再疏颇切。然犹未允其请。
所冀或副予怀。迨此旬时。
劳于夙夜。益愿颐养。
坚称衰迟。宜罢枢轴之殷。
俾居喉舌之重。就閒高秩。
式示优崇。可守户部尚书
李夷门下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致理之道。
王者由其尽心。弼成之功。
辅臣所以宣力。皇极是建。
苍生乃安。敷求实难。
倚任斯重。将付大政。
必惟佥谐。正议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国成纪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李夷
才称通明。性本严重。
守以正直。傅之文华。
羽仪朝端。冠耀宗籍。
早司邦宪。爰总地征。
纠逖无闻于避强。经费克均其定制。
中立不挠。孤标出伦。
耸善激贪。法行令肃。
自镇汉上。洎临蜀川。
俭德载彰。清规一贯。
山岳比厚。雷风有恒。
励贞峻以理心。竭忠劳而奉上。
人望汲黯。印归赵尧
俾之持纲。万目皆举。
固可以综参庶务。允釐百工。
燮和阴阳。宣发号令。
是用申命。陟于台阶。
于戏。说积尔躬。
梦协朕志。虚己将求其宏济。
鲠言罔惧于怫违。道必举中。
位无苟旷。膺此宠擢。
敬哉戒哉。可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夷淮南节度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柱石之臣。
台庭之老。
积其具瞻之德。
载有弼谐之功。
授以土田。
流邦家之恺悌。
增其冕服。
表国器之形容。
此朕与将佐大寮。
示中外之一体也。
况兵戎重事
东南实繁。
辍于庙堂。
以示其大。
正议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成纪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李夷简
监以莅政。
事而守道。
素风彰于操履。
浩气峻于风雷。
自朕缵承丕图。
搜拔下位。
得文华于宗室。
升器干于朝廷。
而所重者准绳。
所忧者财赋。
资倜傥以振起。
委彊通而演成。
江汉之仁风载扬。
岷峨之美化斯盛。
既执大宪
俄登公台
辅予一人。
凝是庶绩。
忠谠有遭逢之勇。
奸邪无侵败之机。
谓之股肱。
实为无愧。
言念淮海。
斯为奥壤。
走商贾之化财。
引舟车之漕挽。
凡所经理。
事非一隅。
控制之难。
于今尤切。
是用锡命。
俾为藩宣。
式加师长之名。
不改平章之务。
万邦表率。
丞相□之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节度使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押新罗渤海两番等使。
王涯兵部侍郎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股肱之任。
与国同体。
苟或取容于位。
启沃无闻。
将何以寅亮天工。
宏宣景化。
朕嗣膺丕业。
爰任钧衡
知善必升。
见否而退。
兹所以推至公于天下也。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上柱国清源县开国男王涯
素以艺文。
早登华贯。
参我宥密
再处内庭。
位践公台
拔于非次。
诚宜匪躬峻节。
纳诲尽忠。
而乃因循自持。
谦默无补。
期于进道。
屡复星霜。
空劳虚怀。
未副明奖。
虽夙夜之勤久著。
而具瞻之望何从。
君臣之閒。
义存终始。
宜解职于枢务。
俾贰曹于夏官
尚谓优崇。
勉敬斯任。
可行尚书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