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
- 《廣韻》魯登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登切,𠀤冷平聲。
- 或作楞,俗作稜。《說文》柧也。《廣韻》四方木也。
- 又殿堂上最高處曰柧棱。見柧字註。
- 又神靈之威曰棱。《前漢·李廣傳》威棱憺乎列國。
- 又剛棱。《後漢·王允傳》剛棱疾惡。
- 又模棱,持兩端。《唐書·蘇味道傳》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世號模棱手。
- 又《集韻》閭承切,音陵。
- 義同。
- 又《集韻》丑升切,音僜。
- 吳人謂酢柚爲棱。
稜
- 《廣韻》魯登切《韻會》《正韻》盧登切,𠀤音楞。
- 《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鄰國。《註》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 又稻名。烏稜。
- 又藥名。三稜。又香附子,名水三稜。
- 又《廣韻》俗棱字。凡物有廉角者曰觚稜。《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註》稜,柧也。柧與觚同。
- 又《韻會》魯鄧切,楞去聲。
- 農人指田遠近多少曰幾稜。
- 又叶良中切,音龍。
- 《班固·東都賦》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