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郊祭依礼陈设奏咸平元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六三(第二册第一○五○页)
按《郊祀录》:天、地、日、月、五方帝九官,并席以藁秸,馀以莞。
唐制:天、地、日、月、社稷、五方加褥。
又天、地以下,樽著、樽牺、樽象、樽壶、樽山罍之制,凡樽加勺幂。
望并依奭奏,令光禄寺、太府寺少府监自今依礼陈设。
将帅咸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太平治迹统类》卷四、《九朝编年备要》卷六、《宋史》卷二六五《李宗谔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宋史新编》卷七三
国家驭边之术,制胜之谋,将帅之长短,兵卫之多寡,宸算庙略,尽在彀中。
今之言事者,不过请陛下大出甲马,益贮粮储,并力驱除,分道掩杀。
此盖言之则易,行之则难。
始受命则惟以攻坚陷阵为壮图,及遇敌则惟以闭垒塞门为上计
辜君父之重委,致生灵之倒植。
兴言及此,诚可太息。
以臣所见,有异于斯。
自古行军出师,无不首择将帅
将帅者,不必居上镇握禁兵者,方付以阃外之事。
必先观其取与,察其智谋,能总千人者,委以千人之权,能敌万人者,授以万人之职。
各令守一郡,控一城,分领骁雄,争据要害,来则急击,去则勿追。
又岂须置三路部署之名,制六军生死之命,使有材力之士,不得施为,纵欲立奇功,报厚遇,为人所制,莫可得也。
今秋陛下推毂命将,委以北面之事,精兵锐旅,悉萃中山,缘边诸城,皆受其节度
选任非不至也,权位非不重也,告戒非不丁宁也,处置非不专也。
匈奴犯塞,河朔骚动,冀、赵之地,生民罹灾,田园一空,老幼四散,以至严冱之月,舆驾亲征,曾不闻出一人一骑为之救援,即不知深沟高垒,秣马厉兵,欲安用哉?
臣以为临军易帅,拔卒为将,正在此时也;
有功者赏于朝,不用命者戮于市,亦在此时也。
臣不敢远引古事,上烦圣听。
近者,周世宗西取秦、凤南平淮甸,北收关南,三数年间,威震天下,契丹屏气不敢南牧,其故何哉?
诚由高平之战,斩大将何徽、樊爱能数辈耳。
繇是将校股慄,知法令必行,无所假贷,人人争效死力,所向成功。
今驻跸全,咫尺疆埸,旦夕望有捷奏,当陈破敌之策,焉可但引责帅之言!
迂儒之辞,无益于事。
威令不振,军法不行,虽有茍且之功,盖非长远之道。
设若今兹强敌遁去,明年复来,蹂践田苗,凭陵郡邑,陛下复命前将使之捍禦乎?
此非臣所知也。
边臣得以相效,必曰:彼为大将,握重兵,坚壁端坐,不闻获罪,吾辈欲何为哉。
此则行姑息之道,务因循之政,致河北数千里,精甲数万,坐饵于匈奴也。
前所谓易帅拔将,罚罪赏功,时不可失,惟陛下速行之。
然后下哀痛之诏,行蠲复之恩,回銮上都,垂衣当宁,岂不盛哉!
赠官议咸平四年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史》卷一七○《职官志》一○
追赠三世如旧。
东宫一品以下虽曾任宰相,止从本品。
文武群臣功隆位极者,特恩追封王爵亦如旧
若因子孙封赠,虽任将相,并不许封王,仍须历品而赠,勿得超越。
详定正辞录奏景德元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二(第一册第五九二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经典之内,尧、舜、禹、汤或以名,或以谥,若从回互,足表致虔。
《正辞录》内尧、舜惟称陶唐氏、有虞氏,其夏王禹、商王汤伏请除去「禹」、「汤」字。
商中宗、高宗既有庙号,避名,伏请除去「帝太戊」、「帝武丁」字。
乞四时修饰四郊诸坛及斋宫奏景德二年九月十六日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太常因革礼》卷五、《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二(第一册第五九二页)
太常寺所管四郊诸坛及斋宫,乃帝王为民祈福之所,今严禋俯近,各以修饰。
欲起自来年,本寺四时依次差大祀奉礼二员,遍至四郊巡行,有隳损疏漏处,供申完葺,其判官仍每岁春秋躬自案视。
所贵清肃,伏望著为定式。
请别选神州地祇坛壝奏景德三年三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四○(第二册第一○三九页)
神州地祇坛壝迫隘,不合礼文,中有坑堑及车马之迹。
请于黑帝斋宫北别选坛位,依令式封标。
诸坛外壝禁耕垦樵牧。
大行皇后谥议景德四年闰五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四八(第二册第一一七七页)
臣闻《关雎》者,王化之基;
坤元者,厚德载物。
是以椒涂方御,则正位以听内朝;
门既沦,则易名而示四海。
将以流名亘古,垂裕方来。
奉前修节惠之文,遵历代不刊之典。
伏惟大行皇后斗维降庆,沙麓储休,令仪柔嘉,懿质纯茂,灵符告于石字,吉祥验于玉衣。
而自邦媛有归,戚藩作俪,逮事先帝,寅奉皇姑,恭顺发于诚心,正淑表于姻戚。
及铜扉肇启,金玺崇荣,执纂组以弥勤,服图史而无斁。
属向明于大宝,爰总治于长
德冠六宫,母临万国。
《樛木》逮下,聿协声诗;
大练为衣,益敦俭素。
而又侍养长乐,恭顺慈颜。
朝夕勤纷帨之仪,行步有佩环之节。
允釐壸则,式是家邦。
宜当长御袆褕,有事穜稑。
而轩星掩耀,桂魄沈辉,遽谢昌辰,靡延遐算。
皇上悼音徽之如昨,念日月之有期,爰命下臣,仰稽前训,庶芳猷之不泯,纪大行以长存。
列于册书,告于宗庙。
谨案《谥法》:「履正志和曰庄,贤德信修曰穆」。
谥曰庄穆皇后
乞用上辛后亥日祀先农奏景德四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太常因革礼》卷四○
参详唐制,正月上辛祈谷,孟春亥日享先农,不明载祈谷享先农前后。
又按《礼记》正月令:正月中气,「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置之车右,率公卿诸侯大夫躬耕藉田」。
注云:「祈谷,谓上辛祀昊天上帝;
藉田,谓郊后亥日享先农于东郊而耕藉」。
又按《宋书》、《后魏书》所载,并以上辛后亥日祀先农。
伏请下有司,自今享先农,并用此日。
乞增葺郊祀斋宫禁坛壝内乘马奏大中祥符四年八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五(第一册第五九四页)
值雨雪,望祭日不设登歌,祀官以公服行事。
如建厅宇,不惟逼隘,典礼无据。
望令增葺斋宫,每望祭日委监祭使检校精洁。
又坛壝之内,本禁行人,乘马往来,固为渎礼。
自今欲设次于外,则下马无嫌。
明衣绢布,唐礼具存,然停废既久,望且仍近例。
群官导从及遇避仪制大中祥符五年九月十二日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准诏,以群官导从不合品式,与礼官详定仪制以闻。
今除中书枢密宣徽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并摄事清道如旧制呵导外,仆射以上,不得过四节;
尚书以上,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不过三节;
翰林学士枢密龙图阁直学士尚书丞郎以上,不过两节;
给谏、舍人知制诰卿、监待制不过一节。
三司使权知开封府不过四节,三司副使不过两节,应提印执挺者,不在其数。
两省御史尚书郎中、员外诸司四品、见任三司开封府判官,许马前一对踏引不过五步。
应出节者,止约冲突,不得呵止。
众官同行,止从上一员。
出节有踰式者,委御史台左右街司弹纠。
先准敕,合于开封府金吾抽借从人者,内金吾从人悉还本司,止于诸军剩员、开封府从人中抽差。
其别局主判司分已有公人当直者,不得重叠。
又,文武百官遇宰相枢密参知政事,并避。
省官侍郎常侍以下,遇三师三公尚书令,则避。
仆射,则给舍以上,歛马侧立;
起居郎以下,则避。
给舍以上,遇御史大夫中丞,分路而行。
起居郎以下遇大夫给舍以上,歛马;
中丞分路而行。
御史大夫三师三公尚书令,则避;
仆射、东宫、三师、尚书丞郎两省侍郎,分路而行。
中丞大夫,避;
仆射,歛马。
尚书丞郎常侍以下,至正言、东宫三师、三少太常卿金吾上将军,分路而行。
知杂御史中丞,则避;
左右丞,歛马;
尚书侍郎诸司三品、金吾大将军统军诸卫上将军,分路而行;
尚书省五品、诸司四品以下,诸卫大将军,皆避之。
三院同行,如知杂例;
不同行,遇左右丞,避。
尚书丞郎郎中员外三师三公尚书令、则避。
郎中员外丞郎,则避。
太常博士以下朝官,遇本司长官三师三公仆射尚书丞郎大夫中丞知杂御史,并避;
权知判官不避;
两省给舍以上,歛马。
京官遇丞郎给舍大卿监祭酒以上,本寺少卿监司业,并避。
诸位大将军以下,遇上将军统军,亦避。
詹事遇上台官,如卿、监之例。
庶子少詹事太子仆,遇太子三师三少,并避。
遇上台官,如少卿监例。
中允以下,遇太子三师三少,并避;
宾客詹事,歛马;
遇上台官,如太常博士例。
应合避尚书者,并避三司使
权知开封府者,如本官品避。
其台省官,虽不合避,而职分见在三司京府统临者,避中书、门下、枢密院
常朝有冲突者,巡检人员具名送开封府,京朝官誊报御史台弹奏。
内诸司使以下,报宣徽院施行。
不即申举者,委御史台左右街司察访以闻。
皇城司及殿门外,当避而不避者,委亲事官皇城司捕送开封府,职官具名。
以诸色人当避台省官及歛马侧立,而有违者,街坊巡检亲事官止约。
固违不伏者,移牒官司,及申奏如上制,即不得凌辱命官。
武班内职,并依此品施行(《宋会要辑稿》仪制五之八。第二册第一九一九页)
两省台司非统摄疏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皇朝文鉴》卷四二、《经济类编》卷三四、《四续古文奇赏》卷五
臣按《通典》叙职官,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
而《会要》亦以两省为首。
惟《六典》准《周礼》六官,以尚书省官居上,而两省亦在御史台之前,此不相统摄一也。
唐开成三年御史台奉宣:今后遇延英开拟中谢官,委台司前一日依官班具名衔奏;
其两省官,即令本司前一日奏。
两省得以专达,此不相统摄二也。
《朝会图》门下省典仪,设版位,御史中丞班在丹墀上,两省官后立,此不相统摄三也。
故事,文武百官内殿起居失仪,左右巡使奏:文武班内有官失仪,请付外勘当。
如两省官失仪,即奏云:供奉班内有官失仪,请付所司。
以此言之,惟两省官失仪,左右巡使不敢请付勘当,此不相统摄四也。
御史台止奏南衙文武百官班簿,门下、中书两省各奏本省班榜子,此不相统摄五也。
文武常参官,每遇假告,皆经御史台陈牒,惟两省官自左右正言以上假告,直宰相陈牒。
遇正衙见、辞、谢,文武常参官皆于朝堂四方馆陈状两纸,惟两省官止陈状一纸。
既不与百官叙班,亦无台参之礼,此不相统摄六也。
文武常参官幕次并在朝堂,惟两省官中书门内。
每遇殿起居及大朝会、宴集,并设次在御史中丞之上。
盖地望亲近,在宪司之右,此不相统摄七也。
五代开延英,奏事先宰相,次两省,次御史中丞,次三司使,次京尹
又,常朝叙班,御史中丞、群官先入,次东宫保傅,次两省官,次左右仆射
及朝退,仆射先出,两省官,次东宫保傅,次御史中丞、群官。
夫以后入先出为重,不相统摄八也。
伏以中书、门下两省,自正言以上,皆天子侍从之官,立朝叙班,不与外司为比。
故在正衙,则与宰相重行而立;
通衢,则与中丞分路而行;
常参,则师傅入于两省之前;
朝会,则台官次于两省之后。
地望特峻,职业有殊,官局之间,不相统摄。
御史台每牒本省,并不平空,所以本省移报,亦如其仪。
文仲止凭吏人之言,遂有闻奏,且无典章为据。
伏况台宪之职,所宜纠察奸邪,辨明冤枉。
廷臣有不法之事,得以弹奏;
下民有无告之人,得以申理。
而于文牒之内,争平空与不平空,其事琐细,乌足助于风威哉?
先公谈录序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既卒哭,朋友勉以毁不灭性之道。
虽苟延残喘,素无以度于朝夕,因之录先公昔所尝谈,号泣而书焉,总而谓之曰《先公谈录》。
第三男宗谔序。
按:《先公谈录》卷首,商务印书馆本《说郛》卷四○。
诸州图经序景德四年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玉海》卷一四
夏载弼成于五服,职方周知于数要。
其后,地志起于史官,郡记出于风土。
汉萧何先收图籍,赵充国图上方略光武司空舆地图封诸子。
李恂使幽州,图山川,并燮定封域,章施丹采。
今闰年,诸州上地图,亦其比也。
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
景德丁未岁,展孝山园,循功鼎邑,览山河之形胜,酌方志之前闻,敕土训而夹车,校地官之著籍,亟诏方州,精加综辑。
曾未半载,悉上送官。
毛举百代,派引九流,举《春秋》笔削之规,遵史臣广备之法。
立言之本,劝戒为宗,守令循良,罔不采寻。
畯良攸产,往谍备传。
自馀经界之疆畔,道里之迩遐,版赋耗登,轨迹昭晦,土毛良苦,气俗刚柔,具有差品,无相夺伦。
黄筌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宋朝名画评》卷三
工丹青、状花竹者,虽一蕊一叶,必须五色具焉,而后见画之为用也。
黄筌则不如是,以墨染,独得意于寂寞间,顾彩绘皆外物,鄙而不施。
其清姿瘦节,秋色野兴,具于纨素,洒然为真,固不知墨之为圣乎?
之为神乎?
惜哉去世久矣,后人无继者。
蜀亡二十年,苏公易简遗迹两幅,宝之如神,惧恐化去,惟乐安村民得一观焉。
噫!
清潇碧湘,会稽云梦,有万顷,去我千里,鲜碧蔽野,宁得而窥?
曷若此图,虚堂静敞,满目烟翠,行立坐卧,秋光拂人?
又何必雨中移来,窗外种得,霜庭月槛,萧骚有声,然后称子猷之高兴乎!
予叹图之入神,美翰林之好事,抽毫抒思,敢为之赞曰:
猗欤黄生,画竹有名。
能状意,是得竹情。
一毫揾笔,匪丹匪青。
秋思野态,混然而成。
背石枕水,苍苍数茎。
森然如活,飒若有声。
湘江坐看,嶰谷随行。
大壁高展,清阴满庭。
又诗曰:惜哉黄公不可睹,空留高价传千古。
向非精赏值苏公,时人委弃如泥土。
按:《蜀中广记》卷一○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曹武惠王彬行状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
幼沈厚谨愿,汉乾祐中,承父籍补牙职。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甚异之,尝指谓左右曰:「此远大之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贵妃张氏,即从母。
周祖受禅,世宗致书镇帅何福进,召京师,隶帐下,从镇澶渊
及嗣位,补供奉官,擢客省副使、河中都监
蒲帅王仁镐帝戚,尤加礼待。
仁镐益恭,公府宴集,必危坐终日,未尝转眄。
仁镐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疏怠」。
显德三年,移潼关监军,就迁西上閤门使
五年,代还,奉诏赐吴越王铠甲、弓弩、鎗剑,及中吴军节度钱文奉国信
既致命,即日遽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人趣舟追及,因与之,犹不纳,至数四。
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归籍其数,悉上送官。
世宗谓之曰:「前使浙中者,取求无厌,其辱君命;
汝独能如此廉洁,甚可嘉也。
尽以所输还之,始拜赐,分遗亲党。
明年判四方馆事,出为晋州兵马都监
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昼则训师,夜则巡警,以勤瘁闻。
廷璋节制平阳,颇推服之。
一日,廷璋率宾佐游郊外,方环坐笑语,会邻道王将走单介驰书诣,询于左右曰:「孰是曹监军」?
有指示之,使人以为绐也,笑曰:「岂有国亲内职,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引进使
初,太祖典禁旅,尤器重非公事,未尝上谒,平居宴会,亦罕预,太祖奇之。
建隆二年,趣召归阙,谓之曰:「我畴昔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顿首谢曰:「臣事周室为近亲,历职禁近,安敢交结尊贵」?
上益嘉奖。
客省使,俄命与王全斌、郭进领步骑万馀攻河东乐平县,降其将王超、侯霸等千八百人,又获千馀人。
俄而贼进,悉汉兵来救,三战皆败之。
廷尉平晋军,又降静阳等十八寨
乾德初,改左神武将军内客省使
河东来攻平晋军,命郭进、张彦、陈万通援之。
未至一舍,贼遁去。
时初克辽州河东契丹五押骑六万馀来攻,又命李继勋、罗彦环、郭进、武怀节援之,大败虏骑于城下。
俄兼枢密承旨
二年冬,遣将两路伐蜀,诏马军刘光义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以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又降遂州
时诸将咸欲屠城杀降以逞,惟申令戢下,所至悦服。
太祖闻之,诏书褒美,使曰:「汝能约束将士,禁暴恤民,吾任得其人矣」。
两川平,会益州王全斌、崔彦、王仁瞻等昼夜宴,不恤军士,因而部下渔夺货财,人苦之。
屡请旋师,全斌辈逗留不发。
俄而全师雄等搆乱,复与光义破之于新繁,擒万馀人,与彦通协力剪灭。
及还京师,上尽得全斌辈事状,因面诘仁
历诋诸将为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且曰:「清廉畏慎,不辜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乃以全斌属吏
即日授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领义成军节度
入见,上奏曰:「征西将皆以获罪,臣独受赏,何以宁处?
不敢奉诏」。
上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茍有纤介之累,仁岂为汝隐邪?
惩劝,国之常典,可勿让」。
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行营前军马步都监,战洞过河,斩一千馀人级,夺人马甚众。
开宝二年太祖将亲征,复为前军都监,率兵先赴太原,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
又战城南,薄于濠,擒夺千馀级。
太祖至城下,分置寨于四面,命主其北。
六年,检校太傅
江南李煜违诏,称疾不朝,完城垒,缮甲兵,渐失藩臣礼。
七年九月,诏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使田钦祚率兵先赴荆南,大发舟舻。
上连日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棹东下。
又命潘美发步士总十馀万,水陆齐
太祖御长春殿宴饯,语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
慎勿暴掠生民,惟示以威令,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十月,诏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
分兵甲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山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晏、钱兴,进克池州
又战铜陵,生擒八百人,获战舰二百馀艘,连克当涂、抚城二县,驻军采石矶
十一月,又击败吴兵二万馀众,生擒伪兵马副部署杨收都监孙震,获马三百馀匹。
诏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等进师,破江南军数千人于新陵寨,获舰三十馀艘。
十二月,破其军五千众于白鹭洲,生擒百馀人,获战舰百五十艘。
八年正月,破其众万馀于新林港口,斩二千级,焚战舰六十馀艘。
二月,军次秦淮
吴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大败之,俘斩数万计,获兵器数万,印数十钮。
浮梁成,吴人进师出禦,大败其众,获伪将卫军都头郑宾七辈、及军器万馀。
又攻其城南水寨,杀戮千馀,破数千众于白鹭洲,俘朝千计于江中。
三月,破吴兵数千众于江中,俘五百人
破关城,悉焚其庐舍,杀千馀众,溺死者又千计。
守陴者皆遁,伪天德军都知兵马使张进等九人来降。
俄又破其军二千众于淮北
六月,又破其二万众于城下,夺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两浙军克润州,部送降卒数千人赴军前,卒多道亡,遂发檄招诱;
稍皆集,又虑其为变,尽杀之。
自长围金陵,历春夏至秋,凡三时,而居人樵采路绝,频经败衄,城中丧气。
李煜危迫既甚,遣其大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
太祖不知省,号令诸将,促之降。
迁延未能决,夜出锐卒数千人,构炬鼓噪,犯潘美之壁。
先是,本军列三寨,居其北,分道攻城,画其地形曲折来上,太祖指寨其使曰:「此宜深沟以自固,吴人必夜出兵来寇。
尔亟去,令曹彬自督促,并力速成之,无堕其计中」。
等昼夜督丁夫掘堑,成,果出兵来袭,驱帐下精甲依新搆拒之,人大败,破五千馀于城下,又获伪印十馀钮,杀戮殆尽。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等率士卒晨夜攻城。
长围中,每缓师,冀归服,尚为左右所惑。
十一月,凿城将陷,又使人入谕曰:「事势如此,则所惜者一城生聚。
主能归命,策之上也」。
犹豫不决。
翌日,城陷,申严禁暴之令,兵不血刃。
与其臣百馀人诣军门请罪,慰安之,待以宾礼,请入宫治装,尽以其族归京师殿数骑待于宫门外。
既入,左右密启曰:「纵入宫,或致不测,为之奈何」?
笑曰:「煜甚愞,素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果如言。
伪朝文武官吏,赖保全,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即遣还之。
因大搜军中,无得匿人妻女。
仓廪府库,委转运使按籍检视,一不问。
师旋,舟中惟图籍衣衾而已。
以功拜枢密检校太尉、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检校太师,从平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为弭德超所谮,出为天平军节度
旬馀,太宗悟其事,待之愈厚,俄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大议北伐,命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陆都部署河阳节度崔彦进为之副,内客省使郭守文都监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傅潜都指挥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李延斌、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马正分为马步都指挥使马步军都军头范廷召文思使薛继昭为先锋,都军头田绍斌、荆罕英、宫苑使李继隆策先锋,光州刺史陈廷山隰州刺史史圭、左神武将军刘知信六宅使符昭寿押阵。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内衣库使张昭勍、引进使董愿为都监亳州刺史蔡玉排阵使马步军副都军头韩彦卿、窦晖为先锋,曹美策先。
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西上閤门使袁继忠都监
上召等,授以方略
又以忠武军节度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令分路进讨。
三月,破虏固安南,斩首千馀级,克其城。
又下新城涿州
戎人来援,大破其众于城南,获马五百疋,杀奚酋贺思相公
四月,又与米信破虏于新城东北,斩首二百级。
五月,与虏战,攻沟关,王师不利,馀师宵涉巨马河,退屯易州,临易水营焉。
宫苑使王继恩驰驿奏其事,上至,令分屯边城,追诸将归阙。
先是,贺令图及其父怀浦,薛继、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倖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遂遣、彦米信雄州田重进飞狐潘美雁门,约从齐举。
将发,上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并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彬之大军亦联下州县,军势大振。
每捷奏至,上已讶进军之速,而忧虏断粮道
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
上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返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勿前,急引兵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
等尽掠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
部下诸将,闻、重攻城野胜,累获其利,以为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
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虏大众当其前,且行且战,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频克捷。
而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退兵,无复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等至,诏鞫于尚书省,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御史李巨源杂治之。
、守文、潜具状违诏失律,士多死亡。
、彦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虏所败。
彦圭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致亡失军士。
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
廷山涿州会战失期,继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
刑部大理寺上言:「彬等奉辞出征,大失辎重,准律,主将守备不设,为贼掩覆,临阵先退,皆坐死」。
又下其事,工部尚书扈蒙等议,如有司所定。
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责授检校太保右骁卫上将军彦进右武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仍皆削爵,馀皆以次降黜。
四年,起检校太傅、兼侍中武宁军节度
耕籍恩加检校太尉
召还,会上元侍宴观灯,上顾,历数前朝将相,皆有评品。
徐州民数百,诣阙求还本镇,优诏褒谕。
淳化五年,徙平庐军节度
真宗嗣位,复检校太师
数月,召入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幸,手和药饵之,赐白金万两。
供奉医僧供蕴宿其第诊视,中使抚问。
六月卒,年六十九。
上亲临哭之恸,甚震悼,言必流涕,废朝五日。
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曰武惠
又赠其亡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录其亲族、门客、校尉,拜官者十馀人。
八月,又诏与赵普同配享太祖庭。
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
博览强记,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
尤疏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
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
平蜀回,太祖因从容问以官吏善否,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
及固询之,惟荐随军转运使沈沦廉谨可任。
其为藩帅,遇朝士于涂,必引车避。
过市,则戒驺御,不令传呼。
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
昌言延安还,因事被劾,未得入见,在近密,遽为上请,乃许朝。
归休闭閤,门无杂宾。
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子璨、珝、玮、玹、玘、珣、琮。
珝娶秦王女兴平公主,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玮至彰武军节度,赠侍中
玹至左藏库副使
玘至虞部员外郎
珣至东上閤门使宜州刺史
琮今为西上閤门副使
按:《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四三,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大宋故推忠保节同德守正翊戴功臣镇安军节□陈州管内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刺史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驸马都尉西平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三千九百户(中阙)石保吉神道碑大中祥符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金石萃编》卷一二九、嘉庆《洛阳县志》卷二○
臣闻哲王绍庆基而抚运,必有方、召之侯,然后隆保大定功之业;
良臣总明略以辅世,非遇勋、华之主,不能展开物成务之绩。
矧乃兴邦茂勋之后,奕叶重侯之贵。
联姻帝室,赝降嫔筑馆之荣;
致位公朝,极出藩入辅之盛。
(阙八字)亲睹(阙十字)旧封克(下阙)具美。
历考前闻,未有如故陈帅西平公者也。
皇帝南汾祈谷之年,华阙旋衡之日,大宫饮至,方舍爵以荣勋;
云台观像,遽兴怀而念旧。
以为纪功筠简,已藏虎观之书;
相质松阡,未举龟趺之制。
爰颁诏旨,申命词臣,备□□□之辞,冀扬不朽之烈。
臣乏公西□识(下阙)惧,敢凭实录,以示方来。
按石氏之世家,本姬周而肇姓,康叔封受社而开国,大夫碏立义而扬名。
世胄聿昌,英贤间出,蝉联锡□,史不绝书。
稽乎谱系,阀阅之盛,其所由来旧矣。
公讳保吉字祐之
本家于真定,后徙居浚仪,今为大梁人也。
大王父讳锐,累赠太子侍中,积善在躬,韬光□耀,终协其昌(阙四字)
(下阙)流光,庆钟贻厥。
勖清风以垂燕翼,树阴德以大门闾。
惟烈考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讳守信,辅皇宋之开基,为元勋而佐命,位崇上将,名冠列藩。
平叛垒于惟扬,剪疠阶于上党
圣祖笃埙篪之□,契君臣之分,尤隆(阙五字)之纯诚,终始之恩弥渥。
优游五镇,翊(下阙)政备存。
表道之碑,莫之与京。
此不具载。
公即秦王之第二子,母曰秦国太夫人魏氏。
岳渎孕灵,熊罴兆梦,靡童心而好弄,挺奇节以不群。
论兵究《三略》之书,抚剑学万人之敌。
九苞威凤,迥标瑞世之姿;
千里神驹,早动过庭之叹。
□王之节制汶上也,公实(阙五字)都指挥使
恭惟□□贤(下阙)太祖皇帝第二女也,以帝子之尊,渐公宫之教。
降星津而下嫁,开王第以疏封。
将择名才,必先贵胄。
公以列侯之子,膺副马之求,式协帝俞,允符时望。
选尚之日,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峨武弁,卫周庐,星纪载迁,宠私荐洽。
检校尚书左仆射、行□州刺史(下阙)
太宗皇帝丕承宝命,嗣守瑶图,展爱沁园,益钟睿眷,推恩鲁馆,特峻徽章,进位检校司空,充本州防禦使
三年,肆类上帝,圭璧严泰畤之祠;
四年,薄伐太原,金鼓下实沉之壤。
公陪竹宫之望拜,扈革辂以亲征。
既□□□之(阙十五字)阶金紫(下阙),拜朔州观察使
九年夏六月,先王薨于淮阳
先皇帝痛股肱之亏,悲梁木之坏,永惟同德之旧,遂推延世之恩。
子象贤,克家济美,公侯必复,金革从权。
起于苫块之中,宠以旌幢之贵。
制授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州刺史、威襄军节度使
祥琴既御,命□□□进阶光禄大夫
俄缠□□之哀(下阙)太行之险,是为襟带之地,素重腹心之寄。
佥言绥抚,允属勋贤,受诏知河阳军州事。
大河之北,魏为咽喉,历代已来,号为巨屏,岁屯锐旅,以备盛秋。
守土总戎,素有难才之叹;
颁条鞠旅,遂膺兼领之荣。
移知天雄军兼兵马都部署
公以王(阙十三字)有若于生。
知法令之行(下阙)众也。
畏爱兼资,而人莫敢犯。
故连营士卒,仰三令之严;
阖境蒸黎,戴二天之惠。
端拱初,帝藉展躬耕之礼,率土覃遂行之庆。
建牙易地,濒海殿邦,加检校太傅沧州横海军节度使进封西平郡开国公
明年,加特进,授邢州□□军节度使
夫加地进(阙九字)有功也。
转秩赐金,汉法所(下阙)风声。
舆情率吁以借留,玺书劳赉而褒美。
故两迁龙节,而犹抚铜台。
尔后纪号改元,就阳报本,常先军旅之贡,屡进□□之□。
皇帝膺宝运以承乾,继大明而出震,诞敷宠泽,首眷元侯
惟彼棠郊,控于桃塞,西□秦关百二(阙八字)周畿千里(阙六字)分陕□治(下阙)督府长史、充保平军节度使。
岁在乙亥,边城晏开,控弦之众内侵,插羽之书狎至。
虎臣式遏,尚稽月捷之音;
銮辂有征,遂□□巡之驭。
诏以公充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
公禀九重之成算,先万乘以启行。
受命忘□,有穰苴之□□师(下阙)皇威而清朔塞。
攘敌之效,公实首之。
旋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元年,国家以公有□□禦边之绩,有龚、黄惠民之□,畴庸之际,注□弥隆。
议赏南宫,亟举旌贤之命;
改辕西楚,遂升论道之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州武宁军节度使
(下阙)排阵使
受面命于□坐,遽星驰而戒道。
总精锐之旅,军于澶渊北门之外。
一旦戎骑数万,径及城下,公不俟擐甲,独当其锋。
即日乘舆至于侯服,驻跸之始,亟幸北城。
按节劳军,欢声雷动。
二帅迎□□前□,六师贾勇以增□。
(下阙)回銮于丹阙,示慈折俎,爰加礼于元戎。
锡宴于州之行宫,赐射于宫之后巷。
上射侯连中,公与襄帅次第中焉。
上阅之,喜,遽命弓发矢,随而解之。
从官奉觞称贺,左右咸呼万岁,即时俱有袭衣、宝带、雕鞍、名马之赐。
是时,□□稽首(下阙)宸谋之独断。
□北□以布坚□,□强弩以当前锋。
茍闭垒以自安,岂交兵而□胜?
公于宸扆之侧,慷慨自陈曰:「臣无鹰犬之材,蒙被驱策,仰资庙胜,获睹谧宁。
诚赖继隆,共申□海,逃旷败以期幸,愧劝劳而蔑闻」。
襄帅复顿首恳言(阙六字):石某之下□□□上器公能□贤而崇(下阙)赐巨觞,极欢而罢。
及骖騑旋轸,幕府□勋,首益□封,式隆宠数。
明年,肇禋行庆,易壤推恩,改陈州镇安军节度使
宛丘奥区,顺□而近。
先王旧治之地,布遗爱以在人;
高牙继世之荣,嗣仁风而及物。
折薪之□未获前修元□□□□□天眷(阙五字)昭易改号。
既均于大庆(下阙),于来朝修□上奉符而行,公鸣珂以从。
摄事岱宗之下,捧俎封祀之坛。
及□祭于方祇,洎归格于清庙,皆以侍中执事,陟降帝右。
率礼无违,加检校太师、进邑千户、实食四百。
寻诏归镇,属大长公主美□有加,良□未效(阙十三字),之药,终叹于无(阙九字)逝不(下阙)勉力赴朝,不敢言病。
洎涉旬而增笃,方请告以家居。
王人、太医,相望于道。
天衷不怿,翠葆亟临。
初,上之来,公虽困惫之甚,不忘恭慎之仪,尚踔躣以门迎,靡拖绅而卧见。
上骇公羸惙,促命左右,掖以就榻,委曲(阙四字)形于色。
公□□而涕泪交下,□□而(下阙)舍以何之?
呜呼!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二日晡时,启手足于丰义坊之私第。
子初□而览奏,抵几以震惊。
念同体之是亏,叹歼良之何速!
坐不俟旦,亟开菀门,命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内侍都都知恩州刺史秦翰,径至其第,□襄□□。
翌日,□□都官郎中(阙四字)假□鸿胪持节(下阙)为之助。
曲台之谥典,给温明之秘器。
地临洛汭,曹京兆之新阡;
家象祁连霍将军之故事。
即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具卤簿鼓吹,奉公灵柩归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武原,祔先王之茔,与大长公主合葬焉,从周制也。
昔先王归□之日,五十七而薨;
公享任与年,若合符契。
(下阙)而克终尽善,公又过之。
惟公储大昴之纯精,禀空桐之劲气,襟量豁无于城府,志节礭如于石席。
慕前哲之行事,思立功于当年。
其临民则遵守朝经,严明有制;
治戎则申明军政,果敢必行。
折狱讼于片言,究学问于馀力。
御家嗃嗃,守《易》象之格言;
事主兢兢,奉诗人之深诫。
□以嫉为□□出于(下阙)之人,常厚礼以延纳。
其或边隅告警,羽檄徵兵,每裹革以上言,□颜行而效命。
有踊跃用兵之志,多纵横制胜之谋。
前后三总丈人之师,六换元戎之幕。
风声茂著,勋望攸崇。
及玄塞通驩,輶轩修聘,公以戚里台衡之重,主灵□宴射之仪。
北使瞻十丈之奇姿,睹六钧之绝艺,叹月角山庭之(下阙)晋室英才中的,独推于武子而已哉。
若夫位高能让,范宣子之存心;
功成不伐,孟之侧之为德。
昔亚夫,绛侯之子也,握兵汉室,乏明哲以保世官;
郭暧汾阳之嗣也,尚主唐朝,鲜勋庸以书甲令。
夫如是,则不骄而满不溢,善其始而令其终。
求之□□,公无愧于古人矣。
同气三人:长曰保兴,负雄武之称,有(下阙)终于棣州防禦使
季曰保从,器宇恢宏,风韵洒落。
挺天钟之秀气,遽促脩龄;
屈海运之雄图,靡登贵仕。
终于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
男十人:崇仪副使贻孙礼宾副使孝孙,并骥騄奇材,圭璋令器。
剸犀干镆,俱莹神锋;
构厦楩楠,终膺显□。
馀□□□亡。
侄二人:崇仪副使庆孙西头供奉官(下阙)女十有二人:长适内园副使承德,次适右侍禁承祐,次适左侍禁閤门祗候薛贻廓、次衣道士服,法名玄通,次幼女五人。
自王氏长女而下,凡九人并早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吴守严,次二人在室。
大勋之后,昭世祀以无疆;
盛德之门,镂册书而有耀。
将□□佳城而流懿范,播□石以永清芬。
(下阙)丰碑对耸。
虎承睿旨,恭述斯文。
铭曰:
赫赫皇宋,天集骏命。
祖功宗德,重熙累盛。
帝运会昌,王图多庆。
允资钜贤,以辅元圣。
煌煌西□,才为时生。
星辰孕秀,岳渎钟灵。
白猿授射,黄石传兵。
盘矛擅誉,探穴扬名(下阙)
肯搆承家,建侯胙土。
两世旌麾,一门龙虎。
乃守宛丘,先正旧封。
乃服□□,奕叶上公
缁衣济美,油幕临戎。
朝推硕德,人仰英风。
天临铜台,亲秉武节。
时公先驱,奋扬威烈。
将师而行,□人气□(下阙)
控弦犯塞,亟幸澶渊
时公受命,禦侮河壖。
皇威诞震,睿略遐宣。
卒臻偃伯,无复骚边。
爱国忘家,丹诚蕴积。
推美让功,令猷充塞。
宸欢浃洽,圣言奖激。
荣□二字,宠踰三锡。
奉符乔岫,□宗仙□(下阙)
□祠摄事,恪慎如初。
斋心匪懈,执礼无踰。
凤去秦楼,忽归辽廓。
梦奠两楹,俄悲夜壑。
梁木其摧,将星遽落。
邦国殄瘁,冕旒震愕。
荀池饰壤,縢室开铭。
筠编勋伐,烟阁仪形。
邙阡旧壤,□树新□(下阙)
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十一月庚午朔四日建。
勾当人曾福、□贵,都勾当元随押衙李拱,翟□均、邹从善、王德用。
翟文会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