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两省台司统摄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皇朝文鉴》卷四二、《经济类编》卷三四、《四续古文奇赏》卷五
臣按《通典》叙职官,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
而《会要》亦以两省为首
惟《六典》准《周礼六官,以尚书省官居上,而两省亦在御史台之前,此不相统摄一也。
唐开成三年御史台奉宣今后延英开拟中谢官,委台司前一日依官班具名衔奏;
其两省官即令本司前一日奏。
两省得以专达,此不相统摄二也。
朝会图》门下省典仪,设版位御史中丞班在丹墀上,两省官后立,此不相统摄三也。
故事文武百官内殿起居失仪左右巡使奏:文武班内有官失仪,请付外勘当
如两省官失仪,即奏云:供奉班内有官失仪,请付所司
以此言之,惟两省官失仪左右巡使不敢请付勘当,此不相统摄四也。
御史台止奏南衙文武百官班簿门下中书两省奏本省班榜子,此不相统摄五也。
文武常参官,每遇假告,皆经御史台陈牒,惟两省官左右正言以上假告,直宰相陈牒。
正衙见、辞、谢文武常参官皆于朝堂四方馆陈状两纸,惟两省官陈状一纸
不与百官叙班,亦无台参之礼,此不相统摄六也。
文武常参官幕次并在朝堂,惟两省官中书门内
每遇殿起居大朝会、宴集,并设次御史中丞之上。
盖地亲近,在宪司之右,此不相统摄七也。
五代延英奏事宰相,次两省,次御史中丞,次三司使,次京尹
又,常朝叙班,御史中丞、群官先入,次东宫保傅,次两省官,次左右仆射
及朝退,仆射先出,两省官,次东宫保傅,次御史中丞、群官。
以后入先出为重,不相统摄八也。
伏以中书、门下两省,自正言以上,皆天子侍从之官立朝叙班,不与外司为比
故在正衙,则与宰相重行而立
通衢,则与中丞分路而行;
常参,则师傅入于两省之前
朝会,则台官次于两省之后
地望特峻,职业有殊官局之间,不相统摄
御史台每牒本省,并不平空所以本省移报,亦如其仪。
文仲止凭吏人之言,遂有闻奏,且无典章为据。
伏况台宪之职,所宜纠察奸邪辨明冤枉
廷臣不法之事,得以弹奏
下民有无告之人,得以申理
而于文牒之内,争平空与不平空,其事琐细乌足助于风威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