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三公之职。论道经邦。
序五行之和。任百事之理。
历代崇重。不常厥官。
天祚皇家。茂生才杰。
比义齐列。同寅协恭。
以德允台阶之望。以勋当井赋之赐。
聿应并命。式副具瞻。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剌史充成德军恒冀深赵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琅邪郡王武俊。秉志沉密。
临事能断。忠而致力。
勇且有仁。奋发之初。
渠魁即戮。危疑之际。
大节首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泽潞磁邢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上柱国符阳郡李抱真
质重气和。内精外朗。
智穷变化。守必以常。
学本明诚。动有攸利。
谋猷屡告。规益孔多。
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
陈师鞠旅。同讨不庭。
仗大义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
合军于呼吸之际。决策于指挥之间。
并辔载驰。执桴亲鼓。
凶徒殄殪。河右廓清。
国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
时乃同德。厥功茂焉。
敷五教而阜人。均九土以居众。
俾尔更践。备扬洪休。
乃加真实。以贻后嗣。
武俊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抱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实封五百户。呜呼。
古人有言曰。惟理乱。
在庶官。矧惟辅臣。
与国同体。明朕德命。
尔其钦承。朕嗣位不明。
轻费尚力。谓武可以靖暴慢。
谓刑可以惩奸邪。德之不修。
乱是用长。士马疲耗。
烝庶流离。罪非朕躬。
谁任其咎。自去岁遭变。
再经播迁。历山川之险艰。
知军旅之劳苦。惟省前过。
悔恨盈怀。追远事而不及。
庶后图之可补。以九庙为重。
而不惮屈身。以百姓为心
而不专私欲。苟可以保安社稷。
休息甲兵。宏济苍生。
蠲省徭赋。含垢忍耻。
予无难焉。朱滔受任蓟门
累著诚绩。委遇既重。
封秩亦崇。臣节中亏。
自贻伊阻。洎贼泚僭窃上京
兄弟之亲。在法无赦。
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
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
执迷不复。固败是求。
蹙丧而归。既困方悟。
累献款疏。深陈恳诚。
省之恻然。良用悯叹。
将相嫉恶之志。固所难容。
君上怀柔之情。未忍拒绝。
且善莫大于改过。德莫盛于好生。
叛而伐之。服而舍之。
销难爱人。实惟朕志。
宜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明加晓谕。
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
朕当掩舋录勋。与之昭雪。
宣告众庶。咸使闻知。
招谕淮西将吏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临御已来。
连兵不息。
自经播越。
方历险难。
耳闻鼙鼓之声。
目视杀伤之苦。
由是觉悟。
悔于兴师。
既省巳以知非。
亦欲人之迁善。
至乃岁有再赦。
事有屡言。
务于抚绥。
不惮烦冗。
冀朕之诚信日布。
冀人之患难日除。
每议用兵。
恻然不忍。
而贼臣希烈。
煽祸滔天。
虐用其人。
仇视厥众。
狼心多忌。
枭性无亲。
以芟伐立威。
以猜刻为志。
朝为昵比。
夕为仇雠。
肆其芟夷。
蔑若草芥。
冯陵汝海
流血盈川
侵轶浚郊。
积骸遍野。
农耕废业。
井邑成墟。
积彼妖氛。
发为灾疠。
萧条千里。
无复人烟。
朕哀彼生灵。
陷于涂炭。
苟存拯物。
不难屈身。
故于首春。
特布新令。
赦其殊死。
待以初诚。
使臣才越于郊畿。
巨猾己闻于僭窃。
酷烈滋甚。
吞噬无厌。
将相大臣。
咸怀愤激。
继陈章疏。
固请除讨。
朕以所行天诛。
本去人害。
兵戈既接。
玉石难分。
言念忠良。
遭罹胁制。
虽欲却陈臣节。
厥路无由。
受污终身。
衔冤没代。
沦胥以逞。
诚足痛伤。
宜令诸道节度使
每欲进军。
先加晓谕。
今所致讨。
唯止元凶。
其馀胁从。
一切不问。
如能去逆效顺。
因事建功。
明设科条。
以示褒劝。
其以一州降者。
便授刺史
封异姓王
赐实封五百户
以一万人已上降者。
刺史
封国公
赐实封三百户
其馀各据功效。
节级甄升。
列爵建官。
以俟能者。
朗然明信。
朕不食言。
宣示远人。
各令知悉。
招谕河中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朔方诸军应在河中绛州朝邑将士等。
并以义烈继代。
勋业冠时。
艰虞以来。
常济国难。
肃宗代宗
再复京邑
皆是朔方将士之功。
去岁朕在奉天
凶党攻逼。
解围赴急。
亦赖此军。
言念爪牙。
情均骨肉。
济朕危厄。
感之岂忘。
顷以怀光背恩。
自生猜阻。
荧惑将士。
污胁忠良。
朕频降诏书。
再三晓谕。
皆被怀光隐匿。
兼亦志有加诬。
朕之诚怀。
竟未宣布。
夙夜自愧。
寝食不安。
时属严凝。
屡颁衣赐。
岂以怀光一人拒命。
遂令将士俱不沾恩。
朕于功臣
义存终始。
其朔方及诸军应在河中绛州朝邑将士等。
今年春冬衣赐。
并准二月二十一日敕。
缘赴奉天解围功臣等第给钱物。
宜令所司并许计料别收贮。
待道路通流。
即当时支遣。
其有归顺者续给。
其将士等。
有先赐实封。
一切准元敕。
并州给牒。
马燧浑瑊逐分送付。
其差人请受。
仍明加宣谕招抚
忠义之士。
各悉朕意。
甄奖陷贼守节官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沮劝二柄。国之大纲。
奖善惩违。固不可废。
顷者贼臣构乱。京邑震骚。
惟兹土人。奔窜无所。
或从其诱胁。遂染污名。
或守以纯诚。竟全贞节
昨所司奏议。但举刑章。
坐累者各已条疏。守节者并未甄异。
忠正而不报。岂朕意焉。
应在京百司及京兆府长安万年两县。去年十月三日见在职事官。
在城陷于贼中潜藏。不受逆命。
并诸色前资官。被伪署官爵。
频遭迫胁。首末不出。
事迹昭著。众所明知者。
并委御史台访察。勘覈其事。
勿容虚滥。仍限今月内。
具名衔事迹闻奏。五品已上及常参官已受替者。
中书门下与处分。六品已下各减三选。
不拘考例听集。其未得资被替。
非时放选。仍稍优与处分。
如已丧亡者。并与追赠。
使恩加存殁。以称朕怀。
令百寮议大礼期日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自迁越。旋于京师
将欲请罪祖宗。告谢天地。
所司择日。行有期矣。
议者多以大盗之后。人劳匪居。
惧愆岁功。请俟农隙
若俯顺偫议。则私怀不安。
将祗率典章。又疲氓重扰。
夙夜忧惕。罔知所裁。
宜令中书门下与常参官即详议。折衷闻奏。
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以寡德。
君临兆人。
忧四鄙之不宁。
惧一物之失所。
降心以怀戎狄。
期息征徭。
极虑以绥烝黎。
遂安辑。
今诸夏岳牧。
咸能抚封。
九姓可污。
荐克敦好。
寰瀛之内。
其谓小康。
爱人虽发于朕心。
济理实由于藩辅。
岂惟菲薄。
所致于兹。
然独吐蕃负恩。
背盟弃约。
尚劳师旅。
备禦西陲
亦赖方岳同心。
简练杰俊。
助其防镇。
遏彼奔冲。
数年以来。
边境宁谧。
乃眷灵武
实惟雄藩。
扼东牧之咽喉。
控北门之管键。
军悬寇迩。
地远势孤。
虽无交切之虞。
须建久安之策。
朕属虑于此。
殆今累年。
晨思废餐。
暮想忘寐。
征兵益戌。
则惮其劳师。
移人实边。
又念其离土。
朕欲令万姓。
各遂所安。
抑而使人。
情有不忍。
中怀结郁。
罔知所从。
古人有言。
主忧臣愤。
今朕忧矣。
将相牧守。
得不与我同其虑哉。
此乃忠臣尽规之时。
勇士建功之日。
苟宏良算。
必有其人。
宜令诸道节度观察使各于本管诸色人中。
募能赴灵武镇守者。
取其情愿。
重设赏科。
仍须精选骁雄。
薄闲(一作广延)武艺。
便以本道诸色钱物给付。
仍优厚装刺。
发赴上都
每道各据所管州县多少通计。
每州所募。
多不得过五十人。
少不减三十人。
若欲将家口相随。
便给资粮同发遣。
如有户贯在州者。
蠲免本户差科。
其官健到日。
朕当超资与官。
至镇便替。
朕之此意。
非务广兵。
欲使四方骁雄。
俱到塞上。
壮边城士旅之气。
杜戎丑窥伺之心。
方岳信臣。
所当相悉。
勿令骚扰。
副我忧人。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敕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李希烈首乱淮濆。
又侵荥汴。
凶威所及。
罔不胁从。
百姓既罹于网罗。
将士兼质其家口。
哀我众庶。
衔冤莫伸。
虽欲归降。
何有自达。
朕为人父母。
不克保安
遂使忠良。
横遭胁污。
兴言悯悼。
思恻深衷。
今王师四临
所至尅捷。
将士百姓。
款附甚多。
或弃其乡园。
或捐其家族。
脱身效节。
良有可嘉。
特宜抚绥。
以奖诚效。
淮西界内及郑汴等州将归顺者。
委所在节度防禦等使便与收管。
切加存恤。
优给资粮。
仍各具名衔闻奏。
当与甄奖。
并给遣衣赐。
其百姓从贼界内归顺者。
亦委所在观察使刺史量以本道诸色钱物赈给。
令得存济。
如情愿便住者。
即配与死户田宅。
使营生业。
若欲赴诸州县者。
随其所之。
当时给文牒发遣。
不得止遏。
所至之处。
准前优赏。
率土之内。
莫非王臣。
虽陷冠中。
谅非获已。
但能效顺。
即是平人。
务于招绥。
副朕所恤。
不许诸军侵扰敕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李希烈阻兵淮右。虐害烝人。
朕哀悯无辜。横遭胁制。
若兴师行伐。则玉石俱焚
所以频下诏书。再三开谕。
曾无悛草。但益凭陵。
忠勇之徒。皆思奋激。
朕悔于征伐。务在含容。
以一夫无良。遂百姓罹祸。
安人忍耻。初是素怀。
今东作方兴。秋在近。
傥行侵扰。深害农功。
一方之人。实足矜悯。
应与淮西接界州县。各委本道都统节度防禦团练等使。
明申前敕。严设堤防。
务使农人。遂其耕穫。
贼若不先侵轶。但自保守封疆。
勿令越境。暴犯田苗。
及有侵掠。务宣朝化。
以洽远人。仍于所在界首。
明加招谕知悉。
淮西生口归本贯敕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迁徙家乡。分离骨肉。
有生之酷。莫甚于斯。
朕抚育兆人。庶臻理道。
惩过不可以不罚。原情不可以不矜。
将推内恕之心。用广自新之路。
应从李希烈作乱以来。诸道所有擒获淮西生口。
配隶岭南黔中等道。宜一切释放归本道。
投降人等权于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四镇北庭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自禄山首乱。
中夏不安。蕃戎乘舋。
侵败封略。道路梗绝。
往来不通。哀我士庶。
忽如异域。控告无所。
归还莫从。朕未尝一夕忘怀。
而事势不及相恤。兴言轸念。
忽以涕流。卿等咸蕴忠诚。
誓死不屈。或早从征镇。
白首军中。或生在戎行。
长身塞外。克奉正朔。
坚保封疆。援绝势孤。
以寡敌众。昼夜劳苦。
不得休息。岁时捍禦。
不解甲冑。勋高百战。
义叶一心。介然孤城。
独守臣节。日来月往。
三十馀年。奉国之诚。
久而弥励。求诸今古。
忠烈莫俦。义激人伦。
名光史册。蠢动知感。
况于朕怀。朕嗣守洪业。
君临宇内。思安兆庶。
以绝战争。遂与赞普
约定好和。集蕃汉士庶。
告天地神祗。设坛会盟。
永息边患。疆埸罢警。
于今六年。近以贼臣朱泚背恩。
惊犯宫阙。赞普又遣师旅。
助讨奸凶。两国交欢。
事同一体。北庭去此遥远。
信使难通。于西蕃既非便宜。
在国家又绝来往。永念士庶。
隔在殊方。归路无因。
亲戚永诀。为人父母。
实所感伤。已共西蕃定议。
兼立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
并放归汉界。仍累路置顿。
供拟发遣。待卿等进发。
然后以土地隶属西蕃。今故遣太常少卿御史大夫沈房中使韩朝彩等往彼宣谕。
仍便与西蕃交割。卿等宜递相慰勉。
叶力同心。互相提携。
速图进路。复归乡井。
重见宗亲。生人之情。
莫重于此。一劳永逸。
固不合辞。卿等诚节昭宣
勋阀茂著。到此之后。
当特甄升。仍给田园。
以赡生业。必令优厚。
用答忠劳。如有资产已成。
不愿归此。亦任便住。
各遂所安。宜勉良图。
副我勤想。夏热。
卿等各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回纥可汗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皇帝敬问可汗弟。两国和好。
积有岁年。申之以昏姻。
约之以兄弟。诚信至重。
情义至深。顷因贼臣背恩。
构成嫌衅。天不长恶。
寻已诛夷。使我兄弟。
恩好如旧。周皓及踏本啜黑达干等至。
得弟来书。省览久之。
良以为慰。弟天资雄杰。
智识通明。亲仁善邻。
敦信明义。罢战争之患。
宏礼让之风。保合太和。
用宁区宇。惟兹盛美。
何以加焉。朕之素怀。
与弟叶契。为君之道。
本务爱人。同日月之照临。
体天地之覆育。其于广被。
彼此何殊。况累代以来。
继敦姻戚。与弟俱承先业。
所宜遵奉令图。自兹以还。
情契弥固。垂之百代。
永远无穷。缅想至诚。
当同此意。所附踏本啜奏。
请降公主。姻不失旧。
颇叶通规。待弟表到。
即依所请。宣示百寮。
择日发遣。缘诸军兵马。
收京破贼。频立功勋。
赏给数多。府藏虚竭。
其马价物。且付十二万匹。
至来年三月。更发遣一般。
馀并续续支付。弟宜悉也。
安西北庭使人入奏。并却归本道。
至彼宜差人送过。令其速达。
弟所寄马并到。深愧厚意。
吐蕃将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敕尚览铄。论莫陵悉继等至。
省所陈奏。朕具悉之。
国家与大蕃。亲则舅甥。
义则邻援。息人继好。
固是常规。朕嗣位君临。
思安兆庶。常以信让为事。
不以争竞为心。区域虽殊。
覆育宁别。赞普天资仁德
好生恶杀。与朕同心。
重修旧好。会蕃汉将相
告天地神祗。约誓之言。
至严至重。大信一立。
义无改移。所请奉天盟书。
勒于清水碑石。审详事理。
颇甚乖违。往岁贼臣称兵。
窃据城阙。尚结赞志惟嫉恶。
义在救灾。频献表章。
请收京邑。朕以宗庙社稷。
悉在上都。但平寇戎。
岂惜酬赏。遂许四镇之地。
以答收京之功。旋属炎蒸。
又多疾疫。大蕃兵马。
便自抽归。既未至京。
有乖始望。奉天盟约。
岂合更论。朕欲苟徇彼情。
便令镌刻。则是非务实。
信不由衷。欺天罔神。
莫大于此。凡曰通好。
贵于推诚。将垂百代之名。
岂顾一时之利。但以事之去就。
须定是非。若不辨明。
便成姑息。亲邻之义。
岂所宜然。故遣使臣
与卿详议。卿是大蕃辅佐。
必当智识通明。事理昭然。
不足疑惑。傥有他见。
宜具奏闻。审细研穷。
须归至当。所论先许每年与赞普䌽绢一万匹段者。
本来立约。亦为收京。
然于舅甥之情。此乃甚为小事。
二国和好。即同一家。
此有所须。彼当不吝。
彼有所要。此固合供。
以有均无。盖是常理。
赞普若须缯帛。朕即随要支分
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假使踰于万匹。亦当称彼所求。
朕之所重者信诚。所轻者财利。
思与率土。同臻太和。
想卿深体至公。务存大义。
安人保境。垂美无穷。
勉思令图。以副朕意。
今遣仓部郎中侍御史赵聿与来使同往。书中意有不尽。
并令赵聿口宣。尚结赞论莽罗等。
尝总师徒。远来赴难。
功虽未就。义则可嘉。
其所领将士等。朕先许与赐物一万匹段。
并已排比。许卿所商量指定。
此使却回。即发遣往。
今各赐卿少物。至宜领之。
吐蕃宰相尚结赞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尚结赞。卿天资材术。
作辅大蕃。识通古今。
志奉忠信。义声积著。
远近流传。比闻入典枢衡。
近知还总戎务。二国所定和好首末。
是卿商量。得卿却来。
深以为慰。昨者边军状奏。
彼国兵马。踰越封疆。
朕以画界立盟。先有定分。
赞普素敦仁义。卿又特禀纯诚。
背约侵渔。必无此理。
但敕边城自备。不令辄动干戈。
若使效尤。恐成交恶。
初疑界首游奕。少有乖宜。
不谓大发师徒。渐加侵轶。
兴兵动众。必合有名。
蕃军此行。未测其故。
朕自嗣膺宝位。即与赞普通和。
敦以舅甥。结为邻援。
惩战争之弊。知礼让之风。
彼此大同。务安众庶。
乃于境上建立坛场。契约至明。
誓词至重。告于皇天后土诸佛百神。
有渝此盟。殃及其国。
朕敬奉诚约。分毫不移。
信使交欢。岁时无绝。
碑文具在。可以明徵。
岂有一事不行。一言不守(一作信)
顷令赵聿专往。近方从彼却回。
兼闻彼蕃使同来。至今独在道路。
卿所论奏。朕并未知。
待详事由。乃可商议。
既称和好。理绝相疑。
未合轻举甲兵。便踰境界。
盟誓之语。忽焉如遗。
天地神明。岂其可罔。
卿智识明达。朕所深知。
顷年犹举义师。救此灾患。
今岂不存大信。遂弃令名。
故专遣使见卿。欲得审知来意。
伫闻还奏。以副所怀。
赵聿及蕃使合到。待览表中意旨。
续即商量报卿。卿涉远而来。
当甚劳顿。今赐卿某物。
至宜领之。秋冷。
卿比平安好。将士并存问之。
尚结赞第二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赵聿及论拱热等至。得卿表奏。
具见恳诚。省览言辞。
即称和好。及睹事迹。
唯务侵凌。矛楯若斯。
将何取信。审察书中之意。
盖求四镇北庭。如此事宜。
足得商议。既言通好。
理绝相疑。未合轻举甲兵。
便踰境界。盟誓之语。
忽焉如遗。天地神祗。
岂其可罔。又闻放纵兵马。
蹂践禾苗。边境之人。
大遭驱掠。在此未为深损。
于彼殊非远谋。卿之用心。
何乃至是。国家利害。
计须久长。和好之道既亏。
仁义之风何在。卿智识明悟。
朕所深知。顷年犹发义师。
救此灾患。今岂不存大信。
遂弃令名。故遣使见卿。
欲得审知来意。必若守其盟誓。
务在同和。即收敛兵车。
速归本界。所掠百姓。
一切放回。然后可表卿直心。
信卿来奏。续即遣使与论拱热同往。
诸事并有商量。交欢必令得所。
或密怀他意。将欲别谋。
彼虽未说实情。此亦略为准拟。
但缘誓约本重。朕意不欲先违。
以此勤勤。合有相问。
伫闻来奏。以副朕怀。
尚结赞第三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尚结赞
蕃使论拱热等与赵聿同到。
卿所陈奏。
朕具悉之。
诚意勤勤。
志敦和好。
上以成舅甥之义。
次以结邻援之欢。
外以彰礼让之风。
内以息战争之患。
兼此数事。
昔贤所难。
非卿材越等伦。
识通今古。
岂能匡辅大国。
宏宣远图。
施美利于当时。
传盛名于不朽。
眷怀明略。
叹尚良多。
然以赞普来书。
务于叶睦。
卿之所奏。
亦贵通和。
初览其言。
实嘉德义。
及观其事。
颇讶乖违。
以卿贤明。
朕所信重。
弃义踰约。
计必不然。
未测事由。
因何至此。
顷年所定和好。
言约颇谓分明。
至如四镇北庭
元不割与蕃国。
朱泚悖逆。
作乱上都
卿仗义兴师。
请收京邑
遂许四镇北庭之地。
将以报答成功。
旋属炎蒸。
蕃军便退。
奉天之约。
岂可更论。
事甚分明。
固无疑惑。
凡言结好。
所贵和同。
通体商量。
有何不可。
大蕃必若要四镇北庭之地。
即合直以情言。
彼但露其诚心。
此亦自有分义。
岂假曲徵前事。
广起异端。
仍发师徒。
务张威势。
蕃使犹未至此。
蕃军早已越疆。
或称欲自赴朝
或云更定言誓。
既亏盟约。
且失礼仪。
言与事乖。
将何取信。
夫人君立国。
必不徒然。
惟汉与蕃。
各受天命。
胜负固有定分。
强弱宁由力争。
卿欲以众相侵。
以威相胁。
谓天地可罔。
谓盟誓可渝。
即当肆意所为。
不必更论和好。
傥欲守其前约。
敦以亲邻。
去就之间。
固宜有礼。
遣使来往。
足得商量。
张皇师徒。
是何道理。
和好者礼义之事。
甲兵者争夺之由。
二端悬殊。
理不并用。
今欲以用兵之势。
定和好之辞。
事必不成。
纵成何益。
卿识见通敏。
器宇沉详。
如此事宜。
不言可悉。
未知来意。
竟拟如何。
且首末论和。
是卿商议。
清水会盟之日。
卿又亲发誓辞。
将期去杀好生。
修文偃武
永安兆庶。
垂法子孙。
天下称嗟。
以为盛美。
未经数岁。
遽有变移。
非独见诮于四方。
亦将取笑于千古。
以此思度
甚欲通和。
彼虽小有侵陵。
朕亦未即交恶。
故遣某官与卿更审筹量。
卿若必务同和。
更无他意。
即宜便归本界。
遣使具述本情。
所须四镇北庭
朕当自有推议。
如或托称继好。
志在别图。
依前纵兵。
不即归国。
惟利是视。
亦识彼怀。
和与不和。
于兹决定。
书中事有不尽。
并令某官某口宣。
宜令速回。
伫望来奏。
所献方物。
深表远诚。
今赐卿某物。
至可领也。
秋冷。
比平安好。
宰臣请停大礼表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朕失德致寇。再经播越。
郊庙乏主。禋祀旷时。
感愤㥽中。忧愧形外。
日月以冀。庶补前修。
赖天地降休。祖宗储庆。
再新景命。祗复皇都
自秋涉冬。已迁于律候。
因心致享。未展于孝思。
而公卿上言。邀予以备物。
都鄙兴诵。讽予以劳人。
礼将俟于他年。卜不先于近日。
永怀感慕。情实未安。
虽则嘉话重违。其如至诚难抑。
所宜参会偫彦。更择近期。
无或因循。以增不德。
答百寮请停大礼表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朕再经播迁。
久旷禋祀。
不惟霜露之感。
实贻坠失之忧。
赖先泽在人。
上帝临我。
克平大难。
再复旧京。
朕之失德。
非曰能补。
旋欲请罪宗庙。
展敬郊丘。
迫以偫情。
俟于献岁
今涤牲撰吉。
甫及近期。
斋心永怀。
明发不寐。
忽览来表。
良深矍然。
虽嘉备虑之诚。
实乖昭事之意。
朕志先定。
期于必行。
即断来表也。
答百寮请停大礼第二表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国之大事。首在祀典。
所宜严奉。以达至诚。
况今之所怀。又异常日。
不克嗣守。驯致寇戎。
沦陷国都。震惊园寝。
幸凭元祐。再续鸿休。
播越三时。久亏禋祀之礼。
旋归半载。未申告谢之诚。
感愧积中。若坠泉谷。
坐而待曙。跂及上春
庶乎天地灵祗。以歆精意。
胡乃股肱卿士。尚执疑谋。
出既不及告辞。入又废于朝献。
罔极之慕。何心自安。
宜洁乃诚。以祗所奉。
副予恳切。勿复频烦。
答百寮请停大礼第三表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三省来表。深体乃诚。
明孝敬之大端。陈安危之上计
祗率嘉话。夫岂不怀。
永言思之。固亦难抑。
进退惭惕。罔知所裁。
中宵求衣。当馈忘食。
聿修祀事。所贵专精。
苟未至诚。则如勿祭。
今近期甫及。当齐洁敬之心。
而舆诵纷然。犹执异同之论。
礼既亏于严奉。事奚展于孝思。
以义制心。勉依来请。
重予不德。愧叹良深。
答百寮贺利州连理木表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珍木呈祥。允符灵贶。
顾惟不德。何以当之。
朕闻人事聿修。天休乃答。
今则凶渠尚在。戎役方殷。
虐旱妨农。飞蝗害稼。
谅咎徵之未弭。曷嘉瑞而复臻。
所冀公卿大夫。交匡不逮。
睹兹称述。益用怀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