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廷问贤良诏(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前者对策,各指答所问,未尽子大夫所欲言,故复延见,其具陈所怀。
又比年连有水旱灾眚,虽战战兢兢,未能究天人之理,当何修以应其变?
人遇水旱饥馑者,何以救之?
中间多事,未得宁静,思以省息烦务,令百姓不失其所。
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又政在得人,而知之至难,唯有因人视听耳。
若有文武隐逸之士,各举所知,虽幽贱负俗,勿有所限。
故虚心思闻事实,勿务华辞,莫有所讳也(《晋书·阮种传》)
策问贤良阮种泰始中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在昔哲王,承先之序,光宅宇宙,咸用规矩乾坤,惠康品类,休风流衍,弥于千载。
朕应践洪运统位,七载于今矣。
惟德弗嗣,不明于政,宵兴惕厉,未烛厥猷。
子大夫韫韣道术,俨然而进,朕甚嘉焉。
其各悉乃心,以阐喻朕志,深陈王道之本,勿有所隐,朕虚心以览焉(《晋书·阮种传》)
泰始七年举贤良对策 西晋 · 阮种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策曰:「在昔哲王,承天之序,光宅宇宙,咸用规矩乾坤,惠康品类,休风流衍,弥于千载。
朕应践洪运统位,七载于今矣。
惟德弗嗣,不明于政,宵兴惕厉,未烛厥猷。
子大夫韫韣道术,俨然而进,朕甚嘉焉。
其各悉乃心,以阐喻朕志,深陈王道之本,勿有所隐,朕虚心以览焉」。
种对曰:「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王道至深,所以行化至远。
故能开物成务,而功业不匮,近无不听,远无不服,德逮群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故《经》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师踪往代袭迹三五,矫世更俗,以从人望。
令率士迁义,下知所适,播醇美之化,杜邪枉之路,斯诚群黎之所欣想盛德而幸望休风也」。
又问政刑不宣,礼乐不立。
对曰:「政刑之宣,故由乎礼乐之用。
昔之明王,唯此之务,所以防遏暴慢,感动心术,制节生灵,而陶化万姓也。
礼以体德,乐以咏功,乐本于和,而礼师于敬矣」。
又问戎蛮猾夏。
对曰:「戎蛮猾夏,侵败王略,虽古盛世,犹有此虞。
故《诗》称「猃狁孔炽」,《书》叹「蛮夷帅服」。
自魏氏以来,夷虏内附,鲜有桀悍侵渔之患。
由是边守遂怠,鄣塞不设。
而今丑虏内居,与百姓杂处,边吏扰习,人又忘战。
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诈,侵侮边夷;
或干赏啖利,妄加讨戮
夫以微羁而御悍马,又乃操以烦策,其不制者,固其理也。
是以群丑荡骇,缘间而动。
虽三州覆败,牧守不反,此非胡虏之甚劲,盖用之者过也。
臣闻王者之伐,有征无战,怀远以德,不闻以兵。
夫兵凶器,而战危事也。
兵兴则伤农,众集则费积;
农伤则人匮,积费则国虚。
汉武之世,承文帝之业,资海内之富,役其材臣,以甘心匈奴,竞战胜之功,贪攻取之利,良将劲卒,屈于沙漠,胜败相若,克不过当,夭百姓之命,填饿狼之口。
及其以众制寡,令匈奴远迹,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天下之耗,已过太半矣。
夫虚中国以事夷狄,诚非计之得者也。
是以盗贼蜂起,山东不振。
暨宣、元之时,赵充国征西零,冯奉世征南羌,皆兵不血刃,摧抑强暴,擒其首恶,此则折冲厌难,胜败相辨,中世之明效也」。
又问咎徵作见。
对曰:「阴阳否泰,六珍之灾,则人主修政以御之,思患而防之,建皇极之首,详庶徵之用。
《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天聪明自我人聪明,是以人主祖承天命,日慎一日也。
故能应受多福而永世克祚,此先王之所以退灾消眚也」。
又问经化之务,对曰:「夫王道之本,经国之务,必先之以礼义,而致人于廉耻。
礼义立,则君子轨道而让于善;
廉耻立,则小人谨行而不淫于制度。
赏以劝其能,威以惩其废。
此先王所以保乂定功,化洽黎袁而勋业长世也。
故上有克让之风,则下有不争之俗;
朝有矜节之士,则野无贪冒之人。
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若廉耻不存,而惟刑是御,则风俗雕弊,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虽峻刑严辟,犹不胜矣。
其于政也,如农者之殖硗野,旱年之望丰穑,必不几矣。
此三代所以享德长久,风醇俗美,皆数百年保天之禄。
秦二世而弊者,盖其所由之涂殊也」。
又问:「将使武成七德,文济九功,何路而臻于兹?
凡厥庶事,曷后曷先」?
对曰:「夫文武经德,所以成功丕业,咸熙庶绩者,莫先于选建明哲,授方任能。
令才当其官而功称其职,则万机咸理,庶寮不旷。
《书》曰:『天工人其代之』。
然则继天理物,宁国安家,非贤无以成也。
夫贤才之畜于国,犹良工之须利器,巧匠之待绳墨也。
器用利,则斫削易而材不病;
绳墨设,则曲直正而众形得矣。
是以人主必勤求贤,而佚以任之也。
贤臣之于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营职不干私义,出心必由公涂,明度量以呈其能,审经制以效其功。
此昔之圣王所以恭己南面而化于陶钧之上者,以其所任之贤与所贤之信也。
方今海内之士,皆倾望休光,希心紫极,唯明主之所趣舍。
若开四聪之听,广畴咨之求,抽群英,延俊乂,考工授职,呈能制官,朝无素餐之士,如此化流罔极,树功不朽矣(《晋书·阮种传》)」。
廷试对策 西晋 · 阮种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诏曰:「前者对策,各指答所问,未尽子大夫所欲言,故复延见,其具陈所怀。
又比年连有水旱灾眚,虽战战兢兢,未能究天人之理,当何修以应其变?
人遇水旱饥馑者,何以救之?
中间多事,未得宁静,思以省息烦务,令百姓不失其所。
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又政在得人,而知之至难,唯有因人视听耳。
若有文武隐逸之士,各举所知,虽幽贱负俗,勿有所限。
故虚心思闻事实,勿务华辞,莫有所讳也」。
对曰:「伏惟陛下以圣哲玄览,降恤黎蒸,将济元元,同之三代,旁求俊乂,以辅至化,此诚之用心也。
臣猥以顽鲁之质,应清明之举,前者对策,不足以畴塞圣诏,所陈不究,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臣闻天生蒸庶,树君以司牧之,人君道洽,则彝伦攸叙,五福来备。
若政有愆失,刑理颇僻,则庶徵不应,而淫亢为灾。
此则天人之理,而兴废之由也。
昔之圣王,政道备而制先具,轨人以务,致之于本。
是以虽有水旱之眚,而无饥馑之患也。
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
不然,则亦有司之不帅,不能宣承圣德,以赞扬大化,故和气未降而人事未叙也。
方今百姓雕弊,公私无储,诚在于休役静人,劝啬务分,此其救也。
人之所患,由于役烦网密而信道未孚也。
役烦则百姓失业,网密则下背其诚,信道未孚则人无固志。
此则损益之至务,安危之大端也。
传曰:『始与善,善进,则不善蔑由至』。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人焉廋哉』!
若夫文武隐逸之士,幽贱负俗之才,故非愚臣之所能识,谨竭愚以对(《晋书·阮种传》)」。
王弘墓下诏(五年) 南朝宋 · 刘骏
 出处:全宋文卷六
侍中中书监太保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华容文昭公弘德猷光劭,鉴识明远
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太子詹事豫章文侯昙首,夙尚恬素,理心贞正,并绸缪先眷,契阔屯夷,内亮王道,外流徽誉
以国图令勋,民思茂惠。
朕薄巡都外,瞻览坟茔,永言想慨,良深于怀。
便可遣使致祭墓所(《宋书·王弘传》。)
褚渊碑文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文选卷五十八
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
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
文简公见之矣。
公讳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
爰逮两汉,儒雅继及;
魏晋以降,奕世重晖
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
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
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
可谓婉而成章,志而晦者矣。
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冕相袭。
公禀川岳之灵晖,含圭璋而挺曜,和顺内凝,英华外发。
神茂初学,业隆弱冠。
是以仁经义纬,敦穆于闺庭;
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宇。
孝敬淳深,率由斯至;
尽欢朝夕,人无閒言。
逍遥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
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汪汪焉,洋洋焉,可谓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袁阳源才气高奇,综覈精裁;
宋文帝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袁既延誉于遐迩,文亦定婚于皇家。
选尚馀姚公主,拜驸马都尉
汉结叔高,晋姻武子,方斯蔑如也。
释褐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
濯缨登朝,冠冕当世;
升降两宫,实惟时宝。
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秘书丞
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光昭诸侯,风流籍甚。
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
有识留感,行路伤情。
服阕,除中书侍郎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于时新安王宠冠列蕃,越敷邦教,毗佐之选,妙尽国华。
出为司徒右长史,转尚书吏部郎。
执铨以平,御烦以简,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复存于兹
泰始之初,入为侍中
曾不移朔,迁吏部尚书
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元戎启行,衣冠未缉。
内赞谋谟,外康流品。
制胜既远,泾渭斯明。
赏不失劳,举无失德。
绩简帝心,声敷物听。
事宁,领太子右卫率,固让不拜。
寻领骁骑将军
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封雩都县开国食邑五百户
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久之,重为侍中,领右卫将军
尽规献替,均山甫之庸;
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
丹阳京辅,远近攸则;
吴兴襟带,实惟股肱;
频作二守,并加蝉冕
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明皇不豫,储后幼冲,贻厥之寄,允属时望。
徵为吏部尚书,领,固让不拜。
改授尚书右仆射
端流平衡,外宽内直
弘二八之高谟,宣由庚而垂咏。
太宗即世,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中书令护军将军
送往事居,忠贞允亮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亦犹孟轲致欣于乐正,羊职悦赏于士伯者也。
丁所生母忧,谢职。
毁疾之重,因心则至。
朝议以有为为之,鲁侯垂式
存公忘私,方进明准。
爰降诏书,敦还摄任
固请移岁表奏相望。
事不我与,屈己弘化
属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
桂阳失图,窥窬神器。
鼓棹则沧波振荡,建旗则日月蔽亏。
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
鸣控弦于宗稷,流锋镞于象魏。
虽英宰临戎,元渠时殄;
而馀党实繁,宫庙忧逼。
公乃揔熊罴之士,不贰心之臣,戮力尽规,克宁祸乱。
康国祚于缀旒,拯王维于已坠。
诚由太祖之威风,抑亦仁公之翼佐。
可谓德刑详,礼义信,战之器也。
以静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
功成弗有,固秉撝挹
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
又以居母艰去官。
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
颜丁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
天厌宋德,水运告谢。
嗣王荒怠于天位,彊臣凭陵于荆楚
废昏继统之功,龛乱宁民之德,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算。
虽无受脤出车之庸,亦有甘寝秉羽之绩。
乃作司空,山川攸序;
兼授卫军,戎政辑睦。
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
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
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
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大启南康,爰登中铉;
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
暂遂冲旨改授朝端。
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帝嘉茂庸重申前册。
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
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
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出陪銮躅,入奉帷殿
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
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参以酒德,閒以琴心。
暧有馀晖,遥然留想。
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
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太祖升遐,绸缪遗寄
侍中司徒录尚书事。
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
择皇齐之令典,致声化于雍熙。
内平外成,实昭旧职。
增给班剑三十人,物有其容,徽章斯允。
位尊而礼卑,居高而思降。
徂秋,以疾陈退。
朝廷重违谦光之旨,用申超世之尚,改授司空,领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春秋四十有八。
柳庄疾棘,卫君当祭而辍礼;
晏婴既往,齐君趍车而行哭。
公之云亡,圣朝震悼于上,群后恇动于下,岂唯哀缠一国,痛深一主而已哉!
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谥曰文简,礼也。
夫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
虚己以游,当世不能扰其度。
均贵贱于条风,忘荣辱于彼我。
然后可兼善天下,聊以卒岁。
经始图终,式免祗悔。
谁云克备,公实有焉。
是以义结君子,惠沾庶类。
言象所未形,述咏所不尽。
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舍,哀清晖之眇默。
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京国
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
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其辞曰:辰精感运,昂灵发祥。
元首惟明,股肱惟良。
天鉴璿曜,踵武前王。
钦若元辅,体微知章
永言必孝,因心则友。
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五臣兹六,八元斯九。
内谟帷幄,外曜台阶。
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如风之偃,如乐之谐。
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迹屈朱轩,志隆衡馆。
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义既川流,文亦雾散
嵩构云颓,梁阴载缺。
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怊怅馀徽,锵洋遗烈。
久而弥新,用而不竭。
唐故剑州长史太仆少卿汝州刺史陇西李公神道碑铭 中唐 · 郑云逵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夫蹈道而不获乎上。育德而不尊其位。有之矣。在西汉有东海于公。在东汉有□□□□□其□也□范□福好德□□乃知道者善之□德者福之□苟茂其道。丰其德。而福不在乎其身。必钟其后嗣。稽之行义。质诸圣谟。□德于□陈者李公其人矣。公讳广业。字□□陇西成纪人也。惟我景皇帝魏八柱国唐国公。公五代祖也。若后稷肇封。将嗣八百之运。□海州刺史亮惟我神尧皇帝受昊穹灵命。行敦叙之典。追封郑王。赠司空。公高祖也。若夫□没廿方受勾□之□皇朝□□□行台尚书州牧淮安王神通。公曾祖也。若毛毕佐周剪商。功参十乱。皇朝左骁卫将军淄川郡王李同。公王父也。□皇太后临朝。□朱虚□禄□之窃威□平□以定国皇朝云麾将军璲。公之烈考也。原夫至道元气之化成也。融而为川泽。结而为山阜。崇功大业之□美也。散而为英雄。聚而为哲贤。惟公祖曾盛烈。昭配上元。储孕福裕。郁生才彦。□□中庸□□□知□□服膺一善以□□能年踰弱冠。□□□□□天子有事于郊丘。宗室陪位。国庆覃恩。释褐授宁州参军。□而就列非□□□后以序迁左威卫(阙二字)参军右金吾卫曹参军许州扶沟县右羽林司阶陕王府典军渭州别驾剑州长史。□用体道冲让□闻政□□□□□服(阙八字)抱关之禄故□□□百辙自退焉圭组贵冑。对有惭德。本仁为行。施之则诚。于君为忠。在亲为孝。□岁丁云麾忧。□□□节力能□□□□灭性甘淡□□人无所加。洎府就礼经。衣裳外释。莅官居处。动思扬名。敬慎肤体。归于□□□□乡里过于刑赏信□□朋□非久要公以微言既绝。是非莫分。春秋经旨。仲尼所志。三代之礼。家分糅杂。淹中之说。最符孔氏。故畅二□旨义成一家师法。□□情性□□乐道。以开元十八年八月二日。终于剑州官舍。春秋五十有一。以其年十二月。迁祔于京兆府三原县原乡之北原先茔。礼也。呜呼。以公之成德也。宜其臻□□登□位而年屈中寿。位穷纲佐。仲尼有丧予之叹。其在兹乎。厥后(阙二十七字)少卿□州刺史呜呼。生得天爵之贵。殁有庙享之尊。盛矣哉。阙里之□也。公之元子□□皇户部尚书河东朔方六道节度都统。□□间秀风云毓德。当盗国之际。总齐晋勤王之师。隐如长城。克固磐石。次子若水。皇金吾卫大将军兼□□舍人(阙九字)巡禁卫玉帐增威。宣导王言。彤庭让德。公之元孙锜。即地官之冢嗣也。今任浙江西道团练观察处置及诸□盐铁转运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润州诸军事润州刺史御史大夫。天挺俊哲。才为时生。承先王丕搆之□贻燕翼无穷之烈。出作藩垣。入为柱石。总榷筦转输之任。亘吴楚服岭之封。事绝争承。赋皆合彻。利泽浃天下。衣食赡□归□萧□□□□□河内□□□□□□惟皇祖懿德。为代师范。琬玉未刻。光灵不扬。谓云逵尝学旧史。庶闻前修。故纂□绪业。□□铭表。其词曰。
(阙十八字)宪宪李公,禀气冲清。
涉世居厚,闲邪性情。
□仁为重,撰德无形。
负之致远,克举而诚。
服膺中庸,乐□□□□言□□忠孝□致书□□□□□当味隐雾豹文。
瑞时麟趾,德猷福履。
翼子谋孙,祉流道广。
庆兆高门,光光前烈。
显显后昆,于□定国陈类长□于陈伊何。
□□而盛惟□□之奕代流庆,后之二叶。
俱登八命,官同曳履
职传戎柄,树官贻远。
厥配孔明,至德参化。
苍穹□祯,封表□□荣耀佳城。
刻颂贞石,将来作程。
外任两省贺冬启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二、《苏魏公文集》卷四八
右某伏以室琯升阳,台云纪瑞。
辑朝圭而展庆,献纹履以迎长。
伏惟某官性蕴端方,德猷纯茂。
已试大儒之效,自结明主之知。
蕃宣屏翰之劳,四方称诵;
辅弼疑丞之任,匪日登咨。
乘吉旦之嘉亨,拥祥经而膍厚。
某限萦州组,坐隔宾轩。
祝望瞻依,倍百常等。
监司贺冬启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王魏公集》卷六
鲁观望云,晋朝亚岁阳德潜长,君子履亨。
矧惟高世之才,宜对自天之嘏。
恭以某官德猷宏远,闻望高华。
久缘简照之隆,暂屈筹思之重,履兹令序,倍拥殊祥。
某方系贱官,未缘展庆。
皇弟颢封岐王治平四年九月辛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七
朕祗绍基图,惕循谟烈。
因山功毕,与厚地以永安;
祔庙礼成,怅昊天之罔极。
念同生之均戚,惟送往之良勤。
爰举典章,增陪封镇,示兹渥命,告于大廷。
皇弟、崇仁保运协恭赞治功臣武昌武安等军节度鄂州潭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都督鄂州潭州诸军事、行鄂州潭州刺史上柱国昌王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资度浚夷,德猷粹穆。
善谋常法,亶康叔之宅心;
好礼尽忠,有东平之雅志。
已胙苴茅之社,用安盘石之宗。
适缘感慕之怀,益示褒崇之意。
隆名逾峻,异数寔优。
于戏!
作诰孟侯,实尊于方伯
推恩介弟,盖重于天伦。
尚迪厥中,以绥尔禄。
可特授依前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兖州大都督府长史使持节青州诸军事、行青州刺史泰宁镇海等军节度兖州青州管内观察等使,改封岐王
侍从 其三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二、《云溪居士集》卷二二
某闻舜有甚盛之德,善美兼尽。
后夔象之,为作《韶》乐,乐成,奏之朝廷,则群后德逊;
奏之宗庙,则祖考来格;
笙镛间发,而鸟兽率舞;
箫《韶》九成,而凤凰来仪。
其遗声行千有馀载,至孔子时久矣,一闻于齐,三月不知肉味。
其为美可胜言耶?
然禹稷皋陶之徒,曾不闻有称赞之辞,感叹之声者,非不知其美也,习以圣人之事为常也。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文武增宫徵之变,以极声律。
斲峄阳之特干,索徐篚之檿丝,期旷目之妙极,其用奉郊丘,荐清庙,召感阴阳,鼓舞和气,格异物于幽渺,导心术之潜机,其器用切于钟鼓管磬远矣,至使君子无故不撤,其为乐可胜言耶?
昭文靖节之徒,或去弦而弗施,或虽施而弗鼓者,非不乐其声也,慕以大音之全为贵也。
夫心饱盛德,耳饫和声,则箫《韶》虽美而不复称述。
叩商而遗宫,得律而丧吕,则弦声虽乐而忘之,以求其全。
此今昔之常情,天下之达理也。
岂惟声器之若是,言语亦有之,谈者不可不知也。
昔之人进见于尊上者,必有物以为贽。
贽,至也,执之以至者也。
或曰:贽,致也,致其所能于上者也。
故公侯以圭,子男以璧,公之孤、附庸之君与诸侯之世子以帛,卿以羔,大夫以雁,士以雉,《书》所谓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者是也。
物贽之礼不行于时久矣,人或为之,则矫激而近名。
近世进见于公卿大夫者,往往以文为贽,或搜摭经传,援古验今,以示其识习;
或论次德猷,纪载事业,以极其称颂;
或摛英吐奇以求售,或含凄茹恨而自怜。
人情万状,难遍以一二举也,要之动有攸趣,无或妄作,则善矣。
若某之所宜执于门下者,摛英吐奇则未敢,含凄茹恨则无之,惟当搜摭经传,援古验今,论次德猷,纪载事业而已。
然念经传之微言,今昔之事变,则阁下饱闻饫见者也,其复言之,得无熟烂而不足采乎?
是犹鼓《韶》乐于禹稷皋陶之前,虽美而不在所述。
斯既不可以为已,若德猷之高明,事业之宏大,又非单见浅闻之士所能窥测而形容者也,某则言之,得无识其近不见其远,知其一不知其二,疏阔崖略而不能备悉乎?
是犹论弦声于昭文靖节之前,虽乐而不如两忘也,故又不敢。
谨录所为杂文一十八篇,赋一首,古诗一十五首,为一帙,以备贽见之礼,并序其说以进。
伏惟少加矜察,如赐观焉,幸甚幸甚。
代贺许左丞 其一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七、《云溪居士集》卷二六
右,某启:伏审拜恩中禁,进秩左纲
总枢宪于天台,端本源于圣化。
中外所仰,欣抃攸同。
恭惟左丞阁下贤业浸明,德猷弥卲。
参大政,既底熙凝;
出奠介藩,稔腾英茂。
敦若济时之器,恢然经国之才。
会图旧之昌期,协又新之盛德。
果膺宸极,复预政机。
注想法宫,方视畴庸之渐;
升华上宰,伫观当轴之勋。
开德倅书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六、《初寮集》卷七
某启:比者代还乡郡,进被命书。
内阁之荣名,假辅藩之重寄。
荐叨宠渥,深愧超踰。
永言慕谊之深,乃有亲仁之幸。
伏惟某官德猷早著,才望素隆。
所至有称,方共观于游刃;
无施不可,兹暂屈于题舆。
行对异恩,遂跻清贯。
惟是承颜之近,傥蒙画诺之闲,修问未遑,贶书先及。
顾莫殚于感臆,当并叙于晤言。
皇子恺除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尹加封制淳熙四年四月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四牡入觐,旂章载锡于诸侯;
三公出封,章服皆隆于九命。
兹谓周家之忠厚,实壮文臣之本支。
眷言爱子之贤,来报名藩之政。
是稽古谊,爰诏昕庭。
皇子雄武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明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沿海制置使魏王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三千六百户,志节安和,德猷粹穆。
淑身谨行,居有令名;
保国乂民,动无过举。
自再分于铜虎,尝屡下于玺书。
念夫表海之劳,遂乃朝宗之愿。
三雍奉对,固深留邸之思;
二陕分疆,莫遏憩棠之请。
宜敷帝祉,以答氓谣。
惟庶正之隆名,乃承平之异数。
昔优褒于子弟,今率用于典常。
载披舆地之图,双换赍坛之节。
民瞻尔赫,荆州还府号之新;
庆积家馀,亳社契王封之旧。
予之多邑,丰厥实输。
诞颁典册之华,谅㥦旄倪之志。
于戏!
高尹日,夙嘉春见之朝;
赏候景风,庸对夏时之吉。
惟制节谨度,则贵可长守;
惟以公灭私,则民其允怀。
归宁尔邦,典听朕教。
可特授荆南集庆军节度使,依前开府仪同三司,行江陵,判明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沿海制置使魏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程待制叔达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省斋文稿》卷二六
升华次对,因任初潜。
观搢绅相贺于朝,知父老交欢于外。
恭惟某官德猷粹穆,治行循良。
词章为儒者之宗,政术作藩侯之冠。
虽少稽于趣召,实深简于渊衷。
昔炎汉之中兴,有孝宣之极治。
若时黄霸,久在颍川
旋酬累岁之劳,入践三公之位。
上方稽古,公且锡还。
既异时善颂之言,信而有證;
则后日登庸之兆,理在不疑。
况采之士夫议论之公,必胜彼巫史揣摩之语。
因酬缄贶,并致诚祈。
凝冱在辰,镇临多暇。
愿谨养颐之节,益绥视履之祥。
陈留怀古寄示二弟仲嘉(亨)常生丁卯 清 · 阮元
 押职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八
渡河莅大梁,近识陈留国
陈留尉氏邑,阮氏著旧德。
汝颍缠其西,卫邺据其北。
灵秀毓文学,沃衍饶稼穑。
元瑜乐词翰,嗣宗醉元默。
德猷威正仲容具神识。
遥集及思嚝,疏放故逃职。
典午昔播迁,铜驼荆棘
何况一世家,能不转沟洫。
遥遥古苗裔,世系求未得。
惟有读晋书,往行足矜式。
方今圣治隆,有道皆正直。
我来秉使节,过都敬凭轼。
书刻常侍碑,千年石不泐(特书关内侯散骑常侍嗣宗阮君碑立于墓)
名氏与先畴,慨焉长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