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章法山房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
今来三十载,只有一空庐。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
无人悟玄理,梅竹翠扶疏。
李氏山房清坐对雨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千林同霢霂,一室淡虚明。
馀润浮窗眼,轻寒入鸟声。
纷纷度陇白,亹亹逼人清。
相对焚香坐,油然道气生。
山谷诗孙印未谷来索诗又赋此辛丑 清 · 翁方纲
 押霁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二
昨歌为黄今为黄印得之所惠。
却假吾斋介绍为,以我居閒毋乃赘。
不知印自何年铸,何人山谷诗苗裔。
庆元之序跋淳熙,公有诸孙森举例。
上距先生已百年,每零退听堂边涕。
我欲推从配食论,未晓东莱图谱系。
韩驹徐俯各有辞,二谢三洪果谁继。
山房季敌但编摩,天社任渊阙文艺。
数传一线人莫知,四字千钧事非细。
钤之寸楮烱烱光,色正芒寒不敢睨。
松风倒捲波涛声,直作西江归海势。
苔花古绿蚀不得,后六百年有人替。
黄生得之毋多让,瓣香侑尔虔家祭。
我续熙宁前梦馀,红日楼头雨天际山谷有《天际乌云帖跋》,今亡矣,予僭拟补之。)
溧水尉治玉亭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四、《漫塘集》卷二二、光绪《溧水县志》卷一七
溧水金陵壮县,而地偏无卓绝奇伟之观,故胜践之可寻者亦少。
尉治旧有二李亭,按之往志,李公择之父东尝尉兹邑,携公择与其兄野夫来读书于此。
公择名常,与孙莘老齐名,言论不阿,为世名臣,事具国史。
其归也,读书庐山五老峰下。
既贵,储其书遗后人,名曰李氏山房,记具东坡集。
野夫名莘,仕至江西转运副使,虽事不大显,而东坡《送公择》诗云:「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又《过公择旧居》诗云:「何人脩水上,种此一双玉」。
则其贤亦可概见。
今亭更他名,来者莫考。
顾县圃隔浦、渌池等处,皆故令周邦彦美成游冶之地,世方邮其词附益其说。
幸而至其地则趋走焉,回旋焉,视圃之一草一木皆足寄遐想。
今尉尤公季端非之,以为李公距今虽已远,然订以所闻,非直谅多闻,古之益友欤!
邦彦异是。
今人取友犹致辨于损益之间,宁有尚友古人而不知所择欤!
因复亭旧名,而谒余以记。
余惟履墟墓而哀,入社稷宗庙而敬,所遇变于外,所感易于中,盖人之常情,则游乎隔浦、渌池之间,而能端此念者鲜矣。
然则季端之复是亭也,岂直尚友古人而已欤!
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
季端有焉,故余与为记,且取坡语定其名曰「双玉亭」。
季端名煓,盖锡山遂初先生尚书公之孙,其家学有自云。
高安道中有怀故人李彤1129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寒起溪边芦荻风,霜林病叶未全红。
雁随云落斜阳外,舟傍山行晚照中。
极目闲愁愁欲绝,满川离恨恨无穷。
天涯更送亲朋去,尊酒何时再得同。
李文若季敌访余高安留连累日临行赠之 宋 · 吕本中
十年奔走风尘中,学殖不进身愈穷。
梦断江南不得往,坐叹岁月如惊鸿。
君家政当匡庐路,时有僧行附书去。
每念君家草堂好,便欲移家就君住。
当时气象已参差,今日情怀况迟暮。
斯文未丧欲谁托,交游十人九不乐。
百川东下障狂澜,伯兄嶷然如断山。
苍苍在上久无意,空使妙句留人间。
两季只今名籍籍,北方人士所未识。
未歇中原胡马尘,且喜沙头风浪息。
高安相遇一长吟,盛夏苦雨成淫霖。
顾我无能甘畎亩,如君岂合在山林。
豫章老矣栋梁在,莫厌它时斤斧寻。
万安县舜祠买田记1286年7月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二、《须溪集》卷四、同治《万安县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大州僻邑,深山小寺,而一日揭焉以舜祠兴,虽邈乎褊矣,然能使周旋博雅之士为之矫首而遐思,汎滥游骛之人为之褰裳而忘倦,亦其所立有在常情之表者,则宝祐景定间僧了敬之为也。
方祠未成,记先具,乡绣衣持节至其处问焉,见其画堵基山为读书室,虽嘉其有志,若寓言者。
又久之堂成祠成,祠成而敬去主龙须。
其徒慈意者自仰山归嗣敬,嗣敬之十五年而买田既百馀石,合是二百。
敬来求田记刻寺,俾有考。
余笑曰:时节世间,安得不使来者笑,人无能何。
昔之舜祠者成之难,而今之寺田者获之易也,则亦有闻舜祠之风者也。
如将为尔并舜祠记之耶,则或者以为无谓也;
不并尔舜祠记之,又未有知夫无谓之谓也。
寺在韶山,山之下为韶江,江韶口,里韶濩。
虽俚讹志谬,自儒者言之无一可,若在彼教中,古帝王亦犹幻耳,悟则舜在床琴,不悟则陟方乃死。
吾以韶山见舜,事舜如吾师,然乡人士之为我来者如邺侯书堂,如李氏山房,士大夫之过其下者如望苍梧,登九成,要亦何以大相过。
荒滨绝径,诡为异闻,隐为奇观,游者如有所慕。
因徘徊之久,而又有感焉。
向之田者始由是而积矣,人有常言,曰知自孰知,田之自舜又孰知,日用饮食、父子兄弟无一之非舜哉!
斯民异端,无重华故至此。
今夫山田二百,井田之世不足当上农夫二人之食,然亦有甚难者。
今夫耕者或不得食,贩夫夜作,旦而市,或不售则不食。
彼深山大众,不耕不售,而不缺食,不惟不缺,复有馀,而田者积焉。
今夫望施于人难矣,有得有不得焉,再而竭,三而倦。
或不得谢则怨,而施之佛者即甚厚。
如梁萧氏以其国则小,果然施者常不悔也;
不惟不悔,益腆而田者积焉。
彼岂能皆一生死,齐得丧,道隆行显,且佛实有力至此哉?
乃其迂阔则又若者焉,岂非心胸眉目复有在福田之外,莫之致而至,而好德者远矣。
山无穷,田无穷,百年千年连阡陌始此。
者理之所不当有,而佛之所无用也。
固有有之,而不事事之,而犹无益,而二僧以此为无穷,且以此不朽。
嗟乎!
昔者万安、永福何至此?
二十三年七月须溪记。
季敌检校南村田 北宋 · 李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风吹䆉稏半传黄,准拟中厨云子香。
潮水忽生添野水,山光便可接湖光。
难求尘外餐霞侣,未试囊中辟谷方。
径遣阿连检校,饥雷已复殷枯肠。
庐山怀叔粲季敌兼忆小子氓等次谢康乐寄惠连韵 北宋 · 李彭
诸峰霭遐瞩,上与箕斗近。
西风吹人衣,萧然无畦畛。
烟霞入诗句,欲吐初未忍。
但恨数往来,幽栖愧真隐。
真隐如虚舟,渺渺姑乘流。
何须长卿慢,暮年称倦游。
钟鸣起菌阁,天上隐琼楼。
焉能诱松桂,旷怀且少留。
少留平生欢,看云复长叹。
芝兰念羯末,茧栗惟雍端。
倚松聊停策,意远萦层峦。
风驶烟尚积,雨歇云犹攒。
攒云本无心,孤猿响山阴。
俯瞰白鹿洞,仰窥紫霄岑。
何时携诸少,清盟可重寻。
仲子日边去,归鸦闻暮音。
五月二十四日晨起隔壁闻季敌营诗戏作此嘲之 北宋 · 李彭
阿敌觅新诗,踪迹真诡秘。
如偷发关键,大惧惊邻里。
微吟虫得秋,幽讨虫搜耳。
排句归阵鸿,细字列行蚁。
诗成胆力壮,巨轴书侧釐。
远寄赏音人,稍欲见名字。
但求皇甫序,何暇公荣醴。
吾言可并案,嘲竟聊自洗。
李氏山房书记1076年11月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八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六、《却扫编》卷中、《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三、《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一、《山堂肆考》卷一二四、《文编》卷五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八、《明一统志》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庐山纪事》卷五、同治《庐山志》卷六、同治《星子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柱下史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之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茍,何哉?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馀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尽发公择之藏,拾其馀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端溪紫蟾蜍砚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五
蟾蜍爬沙到月窟,隐避光明入岩骨
琢磨黝赪出尤物,雕龙渊懿倾澥渤(《春渚纪闻》卷九。)
何薳谓此砚「腹有古篆『玉溪生山房』五字」,「云是李义山遗砚」。
庐山重建李氏山房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五、《复斋集》卷九
某少时诵苏文忠公《李氏山房书记》,恨不得造观焉。
及假郡绂此来,又以职事无因。
而至嘉定戊寅秋七月,友人方侯信孺以前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东归,取道庐阜,奉亲避暑,穷泉石之胜,至楞伽寺,昔之所谓白石庵者。
山房之故地,荒烟野草,景绝迹灭,为之喟然长叹曰:「兹山佛老之庐所在错峙,独所谓山房乃无一好事者复作焉,何以寓仰前哲诱后学之意」。
于是退搜旅橐,割金钱十万,俾某助金亦十万,又贻书江右帅曹公,不移时得缗如其数。
于是诿其役于是之主僧普诚。
八月而后成,为楼三间,闳袤虚敞,其下为堂,可燕可憩。
方侯既归,属某纪其事,抵乡,又以书来趣益力。
明年四月,某行视阡陌,窃一至焉,拜李公之像,徬徨瞻睇,见其山清丽而声正,环抱而空旷。
问楼之新旧孰谓小大,僧曰:「以新视旧,大三之二」。
因叹山深则境寂,楼小则得一意读书,此昔人所以成名。
今人结庐人境,崇深侈丽,外昡中移,宜其讲学之不专,其势然也。
又自叹汩汩朱墨,真成俗吏,而规恢旧观,乃出于过客邂逅之际,使百年废迹焕然一新,人之才其相远如此哉。
既书以答方侯勤恳之意,因刻石山间以遗后人。
且以书数种实之,若夫九千卷之藏,必有能足其数者。
宗室淡然居士公衡墓志铭庆元二年1196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七、《平园续稿》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唐虞成周同以睦族治天下,而礼乐之教为急,卿士多世胄,国家赖之。
由汉迄唐虽存属籍,远则无纪,禄亦弗及,信厚微矣。
本朝聚宗族于京师,优给奉稍,冠昏丧祭皆为之节。
人人自重,不见过失,分派联名,万叶可考。
如是百馀年,至于裕陵,世系蕃衍,始择才者出而用之,未仕不间戚疏,计口给廪。
内则治以宗官,外则掌以尊属。
今又百馀年,贤才日众,仕宦遍天下,视《尚书》、《周礼》所载或过之无不及者,尚何有于汉唐
惟魏悼王曾孙、安化军节度使高密侯克整,其配曰普宁郡夫人王氏,侧室曰冯氏,后封真宁郡太君,是生金紫光禄大夫叔昭,娶建安郡夫人张氏,生成忠郎、监潭州南岳绪之,有子曰公衡字平仲,母孺人张氏,所生母金氏。
靖康之乱,举族南渡,日益贫窭。
岳府君抱疾九江,君年十五,徒步迎医数百里外。
府君竟不起,既葬,无以自给,乃奉张夫人依诸父于豫章进贤县,食孤遗俸,母子相与为命者数十年。
夫人七十九而终,君居丧尽礼,内行弥饬。
邑官皆来致敬,君杜门不妄交。
惟闻人急难,不以蚤莫赴之。
里有疾疫,倡率豪右,躬为疗治。
笃厚诚信,见谓可托生死。
少喜黄老,不事科举,泛观经史百氏,手不释卷。
寿康皇帝登极,补承信郎,今上覃恩,转承节郎
命下叹曰:「君恩不敢辞,毋以干禄可也」。
自号澹然居士,作《山居诗》见志。
庆元二年夏疾作,推其五行曰:「吾死矣」!
戒家事甚悉。
四月丁卯,诵「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之句,端坐而逝,享年五十有九。
娶周氏,乡先生丕远女,山房李氏之甥,年三十九,前君二十年卒。
四男:彦演,从政郎常德府司法参军
彦漳,文林郎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
彦法修职郎吉州司户参军
彦沃,未命。
一女,适傅俦。
孙男四人:櫄夫、棁夫、栝夫、权夫。
孙女二人,皆幼。
诸子以是岁七月丁酉葬君县南十五里归仁麻山之原,夫人祔焉,使来乞铭。
予闻君夫妇奋躬艰勤,一意教子,其所从师慕君贤行,乐为训导,不问束脩有无,而彦演、彦漳、彦法亦通敏好学,师逸功倍,遂同登淳熙丁未进士第
予官湖南,彦演、彦漳皆常为僚,迨归庐陵彦法奉君官舍,以是熟知其贤,乃为推国家教养之法,公族之盛,然后铭君之美焉。
铭曰:
其爆彬彬,其韫振振。
事亲爱而钦,接物和以仁。
维德之成,维仕之屯。
维年之不赢,维子孙之兴。
二李亭记宣和七年二月 北宋 · 朱虙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二李亭者,识其人也。
初,尚书李公择与兄野夫随其亲尉溧水,而读书于尉厅之后圃。
后人榜其堂曰「二李」,盖以识其人也。
虙少时登是堂,有故老能道其事者,虙不能记其详也。
宣和七年,承乏尉事,求所谓二李堂者,不复见矣。
有亭岿然出榛莽间,旁无窗槛,惟四壁立,意者堂之坏为亭,亭坏而为更宿之所。
问诸吏,果然。
虙以是感之,欲新一堂,以代者至而不果,姑辟窗牖、加丹垩,榜其上而已。
窃以谓伐听讼之棠,不如勿伐,以存其思;
去告朔之羊,不若勿去,以爱其礼。
一亭之废兴,于两公无加损也,而遗迹在焉,其可以轻废之乎?
尚书公旧尝读书于庐山,既去而藏书九千卷,以遗后之学者。
山中至今指以为李氏山房藏书之所。
然则是亭也,登之者挟策读书,亦足以想见两公之风采,师道德而论世尚友也。
若虙者,何足以识之?
是年二月朔从事和州乌江县县尉朱虙谨记。
朱文公五书问答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五
某之生也后,不及从游于朱文公先生之门,而获交其高弟,尽得其书,以诒同志,凡今蜀本所传是也。
丹棱史孟博守文比岁东游,识赵季仁师恕于夔,馆之累月,得未见之书。
乃《易本义》与《论》《孟》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之外,又裒当时答问之语为一编,孟博将刻诸梓,乞言以识篇首。
予为先生序书多矣,而大抵不以喜而以忧。
予非固异于人也,尝观苏文忠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践也;
多赀者广采兼畜,可以缉文,不必穷搜博考也。
先生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吾之忧讵不信夫!
虽然,未可以槩斯世也,请书诸卷首,与同志者交儆焉。
子瞻内翰公择中丞山房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幽人八座复中台,想见书堂山杏开。
四十馀年僧屈指,时因秋雁寄声来。
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 其一 117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喜陪后骑陟崔嵬,竹里泉鸣古寺开。
吟罢苏仙头白句,天风更送好诗来。
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 其二 117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
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三 楞伽院李氏山房(在折桂西十里,李公择读书处,有东坡记文诗刻,枯树墨跋)1181年闰3月 南宋 · 朱熹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蹑石循急涧,穿林度重冈。
俛入幽谷邃,仰见奇峰苍。
李公英妙年,读书此云房。
一去上台阁,致身何慨慷。
苏公记藏书,文字有耿光。
馀事亦骚雅,戏墨仍风霜。
两公不归来,岁月忽已荒。
何用建遗烈,寒泉荐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