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关景晖”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光禄曾公神道碑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
宝元康定间,属羌叛乱,西边苦兵,天子恤劳吏民,制诏二府,谋于众庶,以协大同。
士争论战守,计利害,以幸润泽。
于是时,儒者曾公从江南来,上书曰:「先王详内略外,化成人和,谁能侮之?
不然,忧在内不在外也。
愿惠中国,以宁内忧」。
其后朋党之论兴,变更大臣,公上书曰:「羌夷盗边,病在肤革,非国之忧。
正邪乱听,心腹之疾,忧之大也。
惟圣主明辨之,以幸天下」。
明年,又上书曰:「今东宫未建置,宜选宗子入侍帷幄,以须嗣子之生,以代皇嗣
备师傅官,承天而行意,以定大分,为万世计」。
是岁庆历几年,士大夫方冀幸未发也,故进议者皆出其后。
又为时议数十篇,纵论天下事,学者向之。
学博而守约,思深而见远。
观古治乱,明习当世之务,故其论伟然,协于法义而达时之变,可举而行。
是时公以诬家居十馀年,人知其冤、哀其穷,而公不自讼,方以天下为忧。
其言后多施用,言者亦自为功,蒙褒显,而公已卒,世亦莫知也。
公讳易占,字不疑建昌南丰人,故属抚州
以荫为太庙斋郎,历抚州宜黄临川,轻侠少年戒其党与毋犯禁。
公之皇考治寿州,其政如此,而人莫知其所出。
夫人之所难为而公子父之所易,盖人以刑而公以德,能伏人之心而不知其然,所以善察能否。
司法参军,迁镇东节度推官,举监真州仓,以课迁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泰州如皋信州玉山二县。
兴学校以进善,新官寺以临众,治梁道、缮置驿以奉行旅。
岁凶,请籴于邻州以振饥。
明年,公又请曰:「今幸岁一登,然居者未完,亡者未复,而赋役如平时,与凶年等,愿缓一岁」。
如皋赖公保其生业,而近县不胜其弊。
公事亲将顺其志。
有女死,家贫不能归,逆丧以葬而赒其孤。
为吏信厚敏惠,所居以廉称。
信州钱仙芝使客过公,谕吏民以惠客,公谢罢之。
仙芝埶愧,怒以危法中公,请御史出验治,仙芝坐诬公得罪,而公卒不免。
公祖延铎,散骑常侍
祖仁旺,赠水部员外郎
考致尧,户部郎中直史馆,赠谏议大夫
妣某氏。
公夫人周氏、吴氏、朱氏。
公子晔,不仕;
巩,中书舍人
牟,安仁令
宰,湘潭簿;
布,龙图阁直学士
肇,吏部郎中
女嫁承议郎关景晖、南康主簿王无咎、秘阁校理王安国江宁府教授朱景略、秘书丞李中承议郎王几宣德郎周彭孺,一卒于家,一再适王无咎,凡女九人。
庆历七年,公年六十九,道病,卒于南京
皇祐元年,葬龙池乡青风里源头。
公以子恩累赠光禄卿,夫人分封京兆父城仁寿郡太君
公子舍人谓其门人陈师道曰:公之葬,既以铭载于墓,今幸蒙恩追荣三品,复立碑于墓道,以显扬其劳烈,明示来今,是以命汝为之铭。
师道幸以服役奉明命,虽愚不敢,其何敢辞!
退考次其行治,慨然兴叹,其试何小,其效何大邪!
及读其书,又有大者,而未试也;
因书以逆志,而又知其怀之有言,言之有不尽。
则其雄深伟奇,惊世而善俗者,犹其馀也。
世徒见其仕而不遇,仁而不年,以为公恨,此固命之适而士之常,岂足道哉!
顾常以为志不见于仕则发之于文,文不施于今则必传之于后,有能行其言则不穷矣,此公之志也,其可谓盛哉!
故述而铭之,以励其子,亦以自励,又以励后人。
其铭曰:
人之多言,言不由德。
德必有言,惟公之贤。
呜呼哀哉,得时无命。
功名其馀,夫复何恨!
何以观德,南阡之碑。
其言不忘,后世之师。
公则已矣,其言可试。
其谁终之,在公孙子。
病起答关景晖1084年 北宋 · 晁补之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卧病车马绝,初非遗世人。
逍遥乍形散,邂逅却情真。
见护屏能力,相扶亦神。
闲来佐欢喜,漉酒用陶巾。
关景晖二首 其一 1085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邺王台上几追陪,台上鸦鸣古甓摧。
每对灯前青玉笛,不辞花下白银杯(自注:皆彦远家物。)
九重幽梦骊驹近,百卉佳时鷤䳏催。
更约欢呼须继日,从教河汉卷星回。
关景晖二首 其二 1085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笔陈云横未易陪,雁门端见压城摧。
栎中麋出君抟饭,地上蛇成我夺杯。
好在田园心事懒,罢休簪组鬓毛催。
稽山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却回。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1062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五、《元丰类稿》卷四六、《曾文定公集》卷一五、《西湖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景晖妻,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尚书水部员外郎讳某之曾孙,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讳某之孙,太常博士讳某之女,而巩之长妹也。
始,吾妹为儿时,育于祖夫人,已不好戏弄。
及长,喜读书。
于女工之事,不教而自能。
为人进退容止皆有法度,人罕见其喜愠之色,内外属皆严重之。
性俭素,于纷华盛丽之际无所好。
其在父母及夫之家,或蔬食不给,处之晏然。
其推之于人,虽资身之物,不为秋毫顾惜计也。
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
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养父母姑舅皆至孝。
姑久疾,昼夜候省,未尝须臾去其侧,药食非亲调不以进。
其于内外属,亲疏皆尽恩意。
人皆以为宜富贵寿考,而卒不得至其所宜有。
呜呼,其岂非命也欤!
嘉祐二年,巩与二弟得进士第南归,而吾妹从景晖视余于淮南,至真州得疾,七月某日,卒于余之舟中,年三十有二矣。
有女一人,曰某,始五岁。
景晖以其丧归,六年十月丁酉,葬于杭州钱塘县履泰乡龙井原。
景晖之王考讳某,考讳某,皆尚书职方员外郎,而山阴人也。
吾妹既殁之六年,景晖进士第
于是时,余被命校史馆书籍,皆会京师,而余于其间再哭妹,又哭女与哭妻,忧患之接于余者,可谓多矣。
景晖之始葬吾妹也,来请铭不及,余与之皆恨焉。
而其会京师以归也,乃为之书吾妹之事以遗之,而使表之于其墓上。
汴都赋序1085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一、《鸡肋集》卷三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九、《八代四六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宋兴百年,仁宗时天下乂安,人务衣食。
熙宁元丰间,积累滋久,于是天子方奋然有意修法度、齐庶官,正宗庙、宫室、井衢、城域,使各有体,以隆中兴,示天下为太平观
奉议郎、前知亳州谯县关景晖初奏《汴都赋》以讽,天子嘉其才,命对便殿。
景晖言:「天子盛德,焦劳天下,盖四方之政所以行,而其末归之清净」。
以谏上爱民力、固基本,如所奏赋旨。
天子以语宰相,使补中都官之缺。
景晖贫,不能留京师,乃官河北
而先帝弃天下,景晖亦行去河北,抱其赋而泣,以属北京国子监教授晁补之序其意。
补之曰:圣人初无意于言,六经之辞皆不得已。
夫不得已故言之,致必始于详说,而后终之以说约。
听廉者语,不若听夸者语,夸易好也。
听狡者语,不若听婉者语,婉易从也。
故赋之类常欲人博闻而微解,见人言九州山川、城郭道路、太行吕梁、舟车万里之勤,则使人思投辖弭节。
见人言州闾大会、宾主酬酢、匏竹啾咽、晡夕厌满、酤酸肴昲,则使人思弛带而卧。
故《上林》、《羽猎》言卒徒之盛、终日驰骋,则必以节俭成之。
扬雄以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后世猥以悔之,因弃不务。
补之窃怪:比来进士举有司者,说五经皆喜为华叶波澜,说一至百千语不能休,曰「不如是,旨不白」,然卒不白。
至辞赋,独曰是「侈丽闳衍」,何也?
景晖为人盖澹泊寡嗜好,至饭脱粟茹藿,自枯槁。
补之处,或终日不道人一事,或终岁不见其喜愠。
固安为「侈丽闳衍」者非耶?
故备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