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光禄曾公神道碑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
宝元康定间,属羌叛乱西边苦兵天子恤劳吏民制诏二府,谋于众庶,以协大同
争论战守,计利害,以幸润泽
于是时,儒者曾公从江南来上书曰:「先王详内略外,化成人和,谁能侮之?
不然,忧在内不在外也。
愿惠中国,以宁内忧」。
其后朋党之论兴,变更大臣公上书曰:「羌夷盗边,病在肤革,非国之忧。
邪乱听,心腹之疾,忧之大也
圣主明辨之,以幸天下」。
明年,又上书曰:「今东宫建置,宜选宗子入侍帷幄,以须嗣子之生,以代皇嗣
备师傅官,承天行意以定大分,为万世计」。
岁庆历几年,士大夫冀幸未发也,故进议者皆出其后
为时数十篇纵论天下事学者向之。
学博守约,思深而见远。
观古治乱明习当世之务,故其论伟然,协于法义而达时之变,可举而行。
是时公以诬家居十馀年,人知其冤、哀其穷,而公自讼,方以天下为忧。
其言后多施用言者亦自为功,蒙褒显而公已卒,世亦莫知也。
公讳易占,字不疑建昌南丰人,故属抚州
以荫为太庙斋郎,历抚州宜黄临川轻侠少年戒其党与犯禁
公之皇考寿州,其政如此,而人莫知其所出。
夫人所难而公子父所易盖人以刑而公以德,能伏人之心而不知其然所以善察能否
司法参军,迁镇东节度推官举监真州仓,以课迁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泰州如皋信州玉山二县
兴学校以进善新官寺以临众,治梁道、缮置驿奉行旅。
岁凶,请籴于邻州以振饥。
明年,公又请曰:「今幸岁一登,然居者未完亡者未复,而赋役平时,与凶年等,愿缓一岁」。
如皋赖公保生业,而近县不胜其弊。
公事亲将顺其志。
有女死,家贫不能归,逆丧以葬而赒其孤。
为吏信厚敏惠所居廉称
信州钱仙芝使客过公,谕吏民以惠客,公谢罢之。
仙芝埶愧,怒以危法中公,请御史验治仙芝坐诬得罪而公不免
公祖延铎,散骑常侍
祖仁旺,赠水部员外郎
考致尧,户部郎中直史馆,赠谏议大夫
妣某氏。
公夫周氏、吴氏、朱氏。
公子晔,不仕
巩,中书舍人
牟,安仁令
宰,湘潭簿;
布,龙图阁直学士
肇,吏部郎中
女嫁承议郎关景晖南康主簿王无咎秘阁校理王安国江宁府教授朱景略秘书丞李中承议郎王几宣德郎周彭孺,一卒于家,一再王无咎,凡女九人
庆历七年,公年六十九,道病,卒于南京
皇祐元年,葬龙池乡青风源头
公以子恩累赠光禄卿夫人分封京兆父城仁寿郡太君
公子舍人谓其门人陈师道曰:公之葬,既以铭载于墓,今幸蒙追荣三品,复立碑墓道,以显扬劳烈明示来今是以命汝为之铭。
师道幸以服役奉明命,虽愚不敢,其何敢辞!
退考次行治慨然兴叹,其试何小,其效何大邪!
及读其书,又有大者,而未试也;
因书以逆志,而又知其怀之有言,言之有不尽
则其雄深伟奇惊世善俗者,犹其馀也。
世徒见其仕而不遇,仁而不年,以为公恨,此固命之适而士之常,岂足道哉!
顾常以为不见于仕则发之于文,文不施于今则必传之于后,有能行其言则不穷矣,此公之志也,其可谓盛哉
故述而铭之,以励其子,亦以自励,又以励后人
其铭曰:
人之多言,言不由德。
德必有言,惟公之贤。
呜呼哀哉得时无命
功名其馀,夫复何恨!
何以观德南阡之碑。
其言不忘,后世之师。
公则已矣,其言可试。
其谁终之,在公孙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