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法藏禅师塔铭 唐 · 田休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世之业生灭若轮环者。则虽尘沙作数。草木为筹。了无遗纤哉。吁。不可知者。其惟流浪乎。夫木性生火。水中有月。以凡筌圣。从道场而至道场。通因及果。非前际而于后际。行之于彼。得之于此。禅师讳法藏。缘氏诸葛。苏州吴县人。昔偫雄角力。三方鼎峙。蜀光有龙。吴恃其虎。瑾之后裕。蝉联姑苏。曾祖𧦬。吴郡太守苏州刺史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国男。大父颖。随阆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父礼。皇唐少府监丞吴会旗棠。东南旖旎。洗墨而清夷落。衣锦而烛江乡。山海禁钱。蓬莱秘府。屡游清贯。历拜宠章。禅师苏州使君之曾孙。少府监丞之第二子也。年甫二六。其殆庶几。知微知章。克岐克嶷。此寺大德钦禅师。广世界津航。人非钻仰。禅师伏膺寂行。礼备师资。因诵经。至永徽中。颇以妙年经业优长。奉敕为濮王度。所谓天孙利益。禅门得人。禅师自少出家。即与众生作大善知识。道行第一。人天殊胜。开普门之幽钥。酌慈源之密波。由恐日月居诸。天地消息。每对天龙八部。昼夜六时。如救头然。曾未暂舍。非乞之食不以食。以至于头陀。非扫之衣不以衣。得之于兰若。禅师自少于老。驼骡象马。莫之闻乘也。以为镕金为象。非本也。裂素抄经。是末也。欲使贱末贵本。背伪归真。求诸如来。取诸佛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生对面而不识。奈何修假以望真。且夫万行之宗。众相之本。生善之地。修善之境。禅师了了见之矣。夫钟鼓在庭。声出于外。如意元年。大圣天后闻禅师戒行精最。奉制请于东都大福先寺检校无尽藏。长安年。又奉制请检校化度寺无尽藏。其年又奉制请为荐福寺大德。非禅师戒固居龙象之首。清净开人伦之目。不然。焉使天文屡降。和众相推。扬觉路之威仪。总禅庭之准的。护珠圆朗。智刃雄鸣。伏违顺之鬼魔。碎身心之株杌。废情属境。卑以自居。如谷王之流谦。百川委输。若周公之吐哺。天下归心。菩萨下人。名在众生之上。悲哉。三界即火宅之所。四大将岁时之速。既从道来。亦从道去。遂拂衣掩室。脱舄绳床。惟惚惟恍。不惊不怖。粤以开元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舍生于寺。报龄七十有八。门人若丧考妣。乃相谓曰。和上云亡。吾徒安放。乃抆血相视。仰天椎心。即以其年十二月廿□日。施身于终南山楩梓谷尸陁林。由是积以香薪。然诸花氎。收其舍利。建⿰(土窣)睹波于禅师塔右。自佛般入涅槃。于今千五百年矣。圣人不见。正法陵夷。即有善华月法师乐见离车菩萨悯兹绝纽。并演三阶。其教未行。咸遭弑戮。有随信行禅师与在世造舟为梁。大开普敬认恶之宗。将药破病之说。撰成数十馀卷。名曰三阶集录。禅师靡不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守而勿失。作礼奉行。是故弟子将恐颓其风声。乃掇诸景行。记之于石。铭曰。
有若禅人凝棱。心不易兮。
身世澒洞。探讨真赜兮。
寂行冲融。涣其冰释兮。
轩裳蝉联。清晖相射兮。
奕裔不梁。乾乾衣锡兮。
萧洒諠哗。地自虚僻兮。
元关洞开。亡珠可索兮。
吾将斯人。免夫过隙兮。
魂兮何之。声流道格。
若使天地长久而可知。即相与摭实刊之于石兮。
诗并序 其一百七 唐 · 王梵志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嗔恚灭功德,如火燎豪毛。
百年修善业,一念恶能烧。
诗并序 其一百十一 唐 · 王梵志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人受张改「寿」)百岁不长命,中道仍有死伤人。
唯能纵情造罪过,未能修善自防身。
十劝 其四 唐 · 傅翕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劝君四,努力经营修善事。
莫言少壮好光容,未委前程是何处。
真元先生箴天论 唐 · 卢绰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七
有真元先生者。深粹虚寂。
冲凝简素。故其动也。
则局四海而隘九垓。其静也。
栖一枝而夐环堵。履真守朴。
与物无竞。虽质居岩穴之间。
神王烟尘之表。以首月元日
乃荫云盖。濯飞流。
涉西岑。面东陆。
操白简。染朱翰。
俯而屏息。仰而起曰。
天荡荡乎。苍苍乎。
固无得而称也。余有疑焉。
请杜其惑。夫亏盈益谦。
天之道也。祸淫福善。
天之察也。春荣秋落。
天之时也。昼明夜晦。
天之运也。击电鼓雷。
天之怒也。蒸云施雨。
天之泽也。因斯以言。
则庶类万物。非天无以成。
受形育气。非天无以立。
大哉博哉。乾之化也。
故书云。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诗云。
谓天盖高。不敢不跼。
易云。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是祯祥之来不诬也。
至于报施。何乃爽与。
或恶均而异罚。或善同而殊效。
唐虞慎让。祚不及子。
汤武逆代。福垂累世。
应物无亲者。其若是哉。
谄谀饕餮。非贵则富。
廉洁贞素。不贱必贫。
谲诈反道者。曜蝉鸣佩。
言顺常者。倳刃伏锧。
悲夫。何蓬荜草莱之人。
遇时而为卿相。膏腴缙绅之士。
失势而作舆台。岂穷达之有数乎。
何否泰之无定也。至于积德致败。
侥险成功。立信受尤。
行仁招咎者。岂胜数哉。
或一餐莫给。或万钱顿废。
或绮纨斯弊。或短褐不完。
或黄发未终。或襁褓先毙。
其于平施。不亦谬乎。
夫德合天地。道济生民。
而有削伐之累。贞贯古今。
廉称百代。而有馁绝之忧。
其于与善。不亦过乎。
然负异才。蕴奇调。
洞识幽显。智周动植。
而不免绳枢瓮牖。粝食布衣。
何所累若此之斥也。夫鹗隼以挚击为恒理。
不可食之以粒。豺虎以搏噬为常性。
不可啖之以草。非其故尔。
固性分然。然则既授之以距角。
而责之以触蹶。既任之以爪牙。
而罚之以获杀者。不亦近于谄乎。
苟正其味。则一改两全矣。
化恶不知变形。教善若易嗜也。
鸩毒害吻而裂腹。虺蝮触手而解腕。
然则欲其勿害也。曷若勿生乎。
如力不能易。则不可称圣。
能而不改。则不得谓仁。
匪圣匪仁。将何以为万物主也。
扛鼎投石者。不得云不举鸿毛。
竭河饮泽者。不得云不尽坳水。
是知大既任。小何以辞乎。
必为治其若是。将恐乱之未息。
于是少选之间。肃然若有自天而降者。
襜霞衣。控风辔。
飞凤驾。拖蜺旌。
如影如响。若虚若灭。
乃谓余曰。帝有命焉。
子其清耳。曰一气既分。
万象云备。随感斯化。
生而无记。故大者自大。
不可移之于小。短者自短。
不可易之以长。多者不觉有馀。
少者不知不足。减之斯伤。
各守其贞。任之自是。
岂较工拙于其间哉。是以百足一蹠。
其行一也。六眸一目。
其视一也。火鼠夏游而不知其热。
水草冬茂而莫辨厥寒。各安所安。
不可易位。必非其位。
西施嫫母同姿。苟当所甘。
竹实将腐鼠齐味。各禀其性。
余何预焉。若美则留之。
丑则去之。其于简也。
不亦劳乎。若善则与之。
恶则夺之。其于虑也。
不亦繁乎。故任之则理息。
放之则无累。余以无告。
故能成万物。余以无心。
故能安偫有。是知善恶共域。
吉凶同贯。唯尔所召。
谁其制之。今子诮余以不治。
何乃爽也。故不治而谓之至治。
夫生不余谢。死则余尤。
荣不余善。辱则余雠。
多不余获。少则余求。
不与余共乐。而责余同忧乎。
乃悯而训之曰。若物皆然。
则为恶招祸。修善致福。
徒虚言耳。又复余曰。
何言之容易也。论者多元。
命有定数。运有常期。
非补养所能延。非备习所能益。
此皆非通识。不可与言道也。
是以不昵不义。因此而行。
无赖无取。自斯而作。
以之为家则家败。以之为国而国亡。
志之于前。而踵之于后。
所以覆宗绝嗣。事至而不寤者。
良此之由也。悲夫。
请以近小。喻之远大。
夫广厦崇基。人之居也。
褒衣博带。士之服也。
故栱蹉柱跌。则废而正之。
所以无坏倾之处。领决襟污。
则缀而浣之。所以无穿垢之忧。
故能恒保其贞固。常守其完洁也。
若倾而不视。秽而不泽。
则坐见颓陷。立视缁蔑矣。
故修福禳灾。为恶败德。
若声之召响。影之随形。
各有主司。自然冥会。
恶积者报速。小者应迟。
犹夫秋生则夏殒。春敷则冬落。
根深则难拔。器满则易盈。
故不可以远近證有无。不可以赊促定虚实。
疑耳信目。中庸尚所不免。
以短度长。下愚固其致蔽。
是知不可言椿鹤。蜉蝣不足语春秋。
况以七尺之形。百年之命。
欲辨生于沙界。语死于尘劫。
其可得乎。然言者皆以应报与自然异。
此盖思之未精至也。夫所召者莫非由己。
所感者皆是自致。万物各有本性。
故因而用之耳。犹蓺苗莳果。
初虽耕灌在功。至于结实成味。
则非人力所为也。又灵芝驻年。
神丹养性。竟能御风抚羽。
陵烟蹈霞。此乃功用自然者也。
万象运为。莫非此类。
终日施用。不悟其理。
动成锋楯。不亦昧乎。
至于自然之性。余亦不知其所以。
莫知所以然而然也。于是言终形灭。
莫知所之。余乃惕然恍然。
忘视听。若遗形骸者。
久之乃神魂定。忧尽累息。
荡然与万物同心。不知荣辱之有异也。
求因果 其一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
□□□□□。
□□□□□□□,□□□□□。
□□□□□□□。
只为求因果。
□今生修得累生求。
须上涅盘楼。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九)
求因果 其二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日日搥钟吹法蠡,修善意轻罗。
一前一步踏莲窠。
诸佛竞来过。
此是上方行步处,识者皆来聚。
下界凡夫路得么。
修善最喽啰。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
求因果 其三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有福之人登彼岸,免受三途难。
无福之人被弃遗。
未有出缘期。
努力回心归善道,地狱无人造。
轮回烦恼作菩提。
生死离阿鼻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一)
求因果 其四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普劝阎浮世界人,修善莫因循。
切须钦敬自家身。
莫遣受沉沦。
今生果报前生种,惭愧生珍重。
来生更望此生身。
修取后来因。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二)
求因果 其五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一失人身万不复,堕在三途狱。
万般千种受灾殃。
痛苦彻心肠。
在生不觉分毫善,恶事专心羡。
死后轮回受苦忙。
自作自身当。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三)
求因果 其六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劝君努力自修行,离却淤泥坑
守轨贪生恋世荣
究竟有何成。
世荣虽好还生老,终是轮回道。
学善修禅离死生。
诸佛会中行。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四)
求因果 其七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劝善比来无恶意,学取如来智。
同向菩提会里行。
清净了无生。
但知学善莫狐疑,生死与君期。
改除三毒变慈悲。
诸佛当时知。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五)
求因果 其八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十恶不生名十善,便是如来见。
忍辱包含并总齐。
便是佛菩提。
上十二千人众悟,识佛知门户。
扫洒堂中修善台。
清净没尘埃。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六)
求因果 其九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有福之人拱着手,衣食原来有。
无福之人终日忙。
少食没衣裳。
今生受苦犹常可,修取来生果。
如今不解礼当阳
累劫受灾殃。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七)
求因果 其十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怕罪之人心改变,□恶回为善。
故犯之人不避殃。
自作自身当。
自从发意礼南宗,终日用心功。
一法安心万法通。
无不尽消溶。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八)
求因果 其十一 修善十一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见说善言并语,志意思惟取。
耳中闻恶便佯聋。
走过疾如风。
今生得达菩提岸,惭愧无头畔。
愧要中心作佛人。
教得善缘因。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四一九)
为大患 其六 调名本意六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四
生死心。
修善
口转经时心不转。
佛言如此阐提人,也是于身为大患。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四(○六五六)
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十 第十四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四
君不见。无心之大勤。
绝思绝念始殷殷。殷殷无念无不念。
无念无勤无不勤。如盲对色不见见。
如聋遇响不闻闻。法性本来恒寂灭。
迷者生心存所存。栖遑绕塔求功德。
昼夜辛苦事云云。岂悟所作唯迷倒。
乃更深机生死根。修善虽言得胜果。
地狱天堂恒对门。唯有不念归真寂
魔王卷迹自亡魂。行路难。
行路难。深是难思法。
迷人梦里见三祇。学者那应超九劫。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四(○六九九)
玉台寺 唐 · 卢隐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七
皇唐之御天下也。
故巍巍乎荡荡乎其称也。
凿乾张宇。
布惠露于天花。
拓地开寰。
敷慈云于灵寿
想兹仙界。
生生尘劫之前。
亲比神方。
世世希夷之外。
欲升妙觉。
先登圆满之台。
冀去昏迷。
速临具足之镜。
法轮欲转。
销五蕴于三天。
惠烛方施。
照六尘于十地。
不生不灭。
仙掌而承空。
非晦非明。
横法眼而度世。
轰轰往日。
瞬息而逝水千年。
隐隐当今。
倏忽而经霜百岁。
既劳传火。
终役流乌。
驰白马而西上。
騄骥以南游。
旷成不二之心。
岂败往来之业。
方便言而法敦寂灭。
变化说而道尚虚无。
至于升超银台
当归解脱之中。
蹈践金门。
不离苦空之下。
无为之业。
种植而生灭不同。
有限之缘。
修饰而果因各异。
而乃东瞰沧波。
濯尘劳于扶桑之岸。
西瞩雪岭。
荡疾疹于日浴之津。
南对尧峰
郁郁而紫气千秋。
北峙龙山
隐隐而青霞万道。
漏宝塔而终谢庄严。
暂涂丹而即隳微妙。
将九转而匪益红颜。
修未来而常滋正果。
憧憧错毂。
往往稻麻。
空怀可作之心。
惭无绝哉之念。
粤有功德主僧守一。
范阳之贵冑也。
远绍胜果。
深悟法音。
就五障而化导郡人。
戒三朋而开通庶善。
修法海而津梁有涯。
置俗流而洗心必备。
梯航已往。
舟楫未至。
可以雕金纪德。
将万劫而无穷。
刊玉彰能。
并恒沙而莫竭。
记可陈之不朽。
永以传之无忘。
其词曰。
巍巍胜果。
廓落无边。
导以业障。
开通有缘。
修善满。
建福福圆。
既广心利。
必贵身田。
并其秋菊。
比及春兰。
为已往之帆梗。
作未来之舟船。
逍遥咏 其十五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随缘心不见(原注:修道之人,随缘任运。凡人揆之,未见其心矣。),性各本来真(原注:大鹏至大,焦螟至微,其间性即,(原校:宋作命)各遂其宜,真乃本来无异也。)
恶事誇唇颊(原注:弃善逐恶,见利忘义,庶事争衡,骋颊舌之诡诈矣。),愚痴似醉人(原注:见如窥管,情若守株。玄虚罔知,慈俭复昧,兀兀懵然如醉者也。)
忙忙何物有(原注:逼迫尘世,驰竞寻常。罔知恍惚之中,岂究虚无之妙也。),急急利名亲(原注:流年急景,贪利亲名,违理执言,而背于道也。)
入定观浮世(原注:入根本定,以天眼观,见瞬息之光阴,悯蜉蝣之倏忽者也。),苍生业感因(原注:苍生,众生之谓也。各修善恶为因,遂致业报差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