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时人为习主簿 魏晋 · 无名氏
 押麌韵
《晋书》曰:习凿齿字彦威。为桓温荆州主簿。亲遇隆密。时语曰:
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御览》二百六十五。○逯案。二句晋作桓温语。)
与征西桓温 东晋 · 徐彦
 出处:全晋文
徐州薨,主簿服斩。
王征北薨于京都王丞相时在丧庭。
徐州主簿以服事咨公。
公谓轻重可依蔡侯。
时北中郎刘公薨于淮阴,州主簿相承持重。
至郤太宰薨,州主簿改服齐衰。
中兴以来,江南皆从之。
公卿以下至邑宰,吏服其君齐衰,吏服其君齐衰,则无从服之文,而由来多有从服者。
陶大司马遭兄子丧,府州主簿从服。
卞光禄经过,自说为太傅主簿太傅丧母,已不从服,此是用晋令也。
太宰遭姊丧,吏服惟疑,郤问谯秀,言不应从服,诸主簿仍便从服,既服君旁亲,则服君便应重矣,乃二公之薨,府州主簿服齐衰(《通典》九十九)
谯王恬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悲惋惶怛,非所忍闻,况言之哉?
其更详议(《通鉴》一百三,御史中丞谯王恬桓温旨,请依律诛武陵王晞,诏答。)
手诏报桓温十一月乙卯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
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晋书·简文纪》。有司承温旨奏诛晞,帝不许。固执至于再三,帝手诏报。《通鉴》一百三,重表固诛晞,词甚酷切,帝乃赐手诏。)
不听桓温还姑熟诏十一月庚申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夫乾坤体合,而化成万物;
二人同心,则不言所利。
古之哲王咸赖元辅姬旦光于四表,而周道以隆;
伊尹格于皇天,而殷化以洽。
大司明德应期,光大深远,上合天心,含章时发,用集大命,在子一人,功美博陆,道固万世。
今进公丞相,其大司马本官皆如故,留公京都,以镇社稷(《晋书·桓温传》)
桓温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
不谓疾患,遂至于此,今者惙然,势不复久。
且虽有诏,岂复相及。
慨恨兼深,如何可言。
天下艰难,而昌明幼冲眇然,非阿衡辅导之训,当何以定济也。
国事家计,一托于公(《魏书·司马昱传》。疾,与温书,《晋书·桓温传》作「帝不豫,诏曰,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便来便来」。已下十四句皆无。)
谥王导册咸康五年七月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盖高位以酬明德,厚爵以答懋勋;
至乎阖棺标迹,莫尚号谥,风流百代,于是乎在。
惟公迈达冲虚,玄鉴劭邈;
夷淡以约其心,体仁以流其惠;
栖迟务外,则名隽中夏,应期濯缨,则潜算独运。
昔我中宗肃祖之基中兴也,下帷委诚而策定江左,拱己宅心而庶绩咸熙。
故能威之所振,寇虐改心,化之所鼓,梼杌易质;
调阴阳之和,通彝伦之纪;
辽陇承风,丹穴景附。
隆高世之功,复宣武之绩,旧物不失,公协其猷。
若乃荷负顾命,保朕冲人,遭遇艰圮,夷险委顺;
拯其沦坠而济之以道,扶其颠倾而弘之以仁,经纬三朝,而蕴道弥旷。
方赖高谟,以穆四海,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朕用震恸于心。
虽有殷之殒保衡,有周之丧二南,易谕兹怀!
今遣使持节谒者仆射任瞻锡谥曰文献,祠以太牢。
魂而有灵,嘉兹荣宠(《晋书·王导传》)
丞相桓温碑铭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
文武开业,尚父定王佐之契;
宗周不竞,桓公弘九伐之勋。
脱履于必济之功,忘怀于屈伸之会。
高氏出乎生民,公亮坦于万物。
遂复改谋回虑,策马武关;
总辔丹扸之途,扬鞭终南之岭。
兵产则战无全敌,劝义则襁负云集。
从以悬军轻进,因蓄靡储,而豺狼惧殪,保固窟穴;
乃方轨回辕,反师凯入,虽奇功大勋未捷于一朝,而宏谟神略义高于天下。
公惟秀杰英特,奇姿表于弱冠,俊神朗鉴;
明统备于成德,巾褐衡门,风流推其高致,忘己应务,天下谢其勋业。
辅相两仪,而通运之功必周,虚中容长,而方圆之才咸得,道济而不有,处泰而逾约,可谓固天时纵,生民之杰者也。
铭曰:
美尽黄裳,道畅
哲人应运,命世作辅。
卓卓英风,略略宏宇。
亮心高列,俊神间举。
忘己济物,抚化翼世。
河洛澄流,华梁卷翳。
俾我仁公,弘道作镜。
如何不吊,云峦落映(《艺文类聚》四十五)
表救凉州 东晋 · 桓冲
 出处:全晋文
氐贼自并东胡,丑类实繁,而蜀汉寡弱,西凉无备,斯诚暴与疾颠,祗速其亡。
然而天未剿绝,屡为国患。
臣闻胜于无形,功立事表,伐谋之道,兵之上略。
况此贼陆梁,终必越逸。
北狄陵纵,常在秋冬。
今日月迅迈,高风行起,臣辄较量畿甸,守卫重复,又淮泗通流,长江如海,荆楚偏远,密迩寇雠,方城汉水无天险之实,而过备之重势在西门。
臣虽凡庸,识乏武略,然猥重任,思在投袂。
请率所统,径进南郡,与征西将军臣豁参同谋猷。
贼若果驱犬羊,送死沔汉,庶仰凭正顺,因致人利,一举乘风,扫清氛秽,不复重劳王师,有事三秦,则先帝盛业永隆于圣世,宣武遗志无恨于在昔。
如其慑惮皇威,窥窬计屈,则观兵伺衅,更议进取,振旅旋旆,迟速唯宜。
伏愿陛下览臣所陈,特垂听许(《晋书·桓冲传》)
桓温 东晋 · 郗超
 出处:全晋文
超言:远近无他说,荀异问者,定虚耳。
云段龛归顺,不知审不?
江州宗正,似又定,前所传者,虚妄耳。
异同自旨启。
超言(《淳化阁帖》二)
桓温请还都洛阳(元年) 东晋 · 晋哀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在昔丧乱,忽涉五纪,戎狄肆暴,继袭凶迹,眷言西顾,慨叹盈怀!
知欲躬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非夫外身殉国,孰能若此者哉!
诸所处分,委之高算。
但河洛丘墟,所营者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晋书·桓温传》)
桓温 东晋 · 晋穆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实赖英宰渊谋(《文选·褚渊碑》注引《晋中兴书》)
桓宣武公立庙 晋 · 邵戢
 出处:全晋文
礼,父为士,子为诸侯,祭以诸侯,则宜立亲庙四。
封君之子,则封君高祖亲尽庙毁,封君之孙则封君曾祖亲尽庙毁,封君之曾孙则封君之祖亲尽庙毁,封君之玄孙则封君之父亲尽毁庙,封君玄孙之子则封君亲尽庙宜毁,然以太祖不毁,五庙之数于是始备。
至封君玄孙之孙则毁封君之子,封君之子玄孙之孙复毁封君之孙如此随代迭毁,以至百代(《通典》四十八)
尚书令州将 东晋 · 王献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七
外出谓公私可安耳,勋赏既凑,亦已息望,但使明公不遗,有会不忘,亦何忧便喂耶?
民志不慕高,情不忘荣,恳恳祈]51[,惟愿离今任耳,馀无所择。
伏度朝恩,不过存悯故旧,使蓬茜与兰蕙齐荣耳。
明诏爰发,恩已被矣,荣实厚矣,必何须拜而治,顺许而驰。
今日君臣之际,差可得适愿乐也。
若民有纤芥少裨圣化,亦当求自策效,而能临殊宠必欲免耶?
思之实熟,万无此理,古来亦未有量力而致深罪者。
蔡司徒立帝主于御床,诏驿数反,其不祗顺,正止于免黜耳。
此外希不矜体者,违命诚为深愆,曲从实复过此。
伏度天海容纳,必当哀许;
仰凭仁眷,惟愿垂救。
动成尘秽,转难为颜,乃欲觐谒,忽患齿痛,疼惨无赖,语迫罔知所厝,冒复启]51[,谨草上呈。
磬竭款实,谓为粗尽,一豪虚矫,神明殛之。
若民可作尚书令,而使四海推恹者,亦人谁不堪。
勋德盖世,尚当有让,况民凡鄙,而可寇窃耶?
王怀祖先辈名流,作此职可谓佥允。
桓宣武尚书门,犹言此中无人,固知当之未易也。
刘既不便,弥不自宣。
故寄之翰墨,益增繁忤。
饥渴还旨,愿不作悠悠常诲耳。
献之死罪,州民王献之呈。
宣武墓诗 其一 东晋 · 顾恺之
 押微韵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世说》新语言语篇。文镜秘府论西卷。《御览》四百八十七。)
宣武墓诗 其二 东晋 · 顾恺之
 押阳韵
远念羡昔存,抚坟哀今亡(○《文选》二十三庐陵王墓下作诗注。)
竹林七贤 其十七 东晋 · 戴逵
 出处:全晋文
王戎幼而清秀,魏明帝宣武场上,为栏苞虎牙,使力士袒裼,迭与之搏,纵百姓观之。
年七岁,亦往观焉。
虎乘间薄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亭然不动。
帝于阁上见之,使问姓名而异焉(《水经谷水注》,《御览》八百九十二。)
会稽王道子 东晋 · 范弘之
 出处:全晋文
下官轻徼寒士,谬得厕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
窃以人君居庙堂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徒聪明内照,亦赖群言之助也。
是以舜之佐尧,以启辟为首;
咎繇谟禹,以侃侃为先,故下无隐情之责,上收神明之功。
敢缘斯义,志在输尽。
常以谢石黩累,应被清澄,殷浩忠贞,宜蒙褒显,是以不量轻弱,先众言之。
而恶直丑正,其徒实繁,虽仰恃圣主钦明之度,俯赖明公爱物之隆,而交至之患,实有无赖。
下官与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相干,正以国体宜明,不应稍计强弱。
与浩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
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每观载籍,志士仁人有发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怀知阳愚负情曲从者,所用虽异,而并传后世。
比干处三仁之中,箕子为名贤之首。
后人用舍,参差不同,各信所见,率应而至,或荣名显赫,或祸败系踵,此皆不量时趣,以身尝祸,虽有胫胫之称,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为也。
世人乃云下官正直,能犯艰难,斯谈实过。
下官知主上圣明,明公虚己,思求格言,必不使尽忠之臣,屈于邪枉之门也。
是以敢献愚诚,布之执事,岂与昔人拟其轻重邪!
亦以臣之事君,惟思尽忠而已,不应复计利钝,事不允心则谠言悟主,义感于情则陈辞靡悔。
若怀情藏意,蕴而不言,此乃古人所以得罪于明君,明君所以致法于群下者也。
桓温事迹,布在天朝,逆顺之情,暴之四海,在三者臣子,情岂或异!
凡厥黔首,谁独无心!
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案气,不敢多云。
桓温于亡祖,虽其意难测,求之于事,止免黜耳,非有至怨也。
亡父昔为温吏,推之情礼,义兼他人。
所以每怀愤发,痛若身首者,明公有以寻之,王珣以下官议殷浩谥,不宜暴扬桓温之恶。
感其提拔之恩,怀其入幕之遇,托以废黜昏暗,建立圣明,自谓此事足以明其忠贞之节,明公试复以一事观之。
周公居摄,道致升平,礼乐刑政皆自己出。
以德言之,周公大圣,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犹复遽避君位,复子明辟。
汉之霍光,大勋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万机。
故能君臣俱隆,道迈千岁。
忠为社稷,诚存本朝,便当仰遵二公,式是令矩,何不奉还万机,退守藩屏?
方提勒公王,匡总朝廷,岂为先帝幼弱,未可亲政邪?
将德桓温,不能听政邪?
又逼胁袁宏,使作九锡,备物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莫不景从,惟谢安王坦之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
会上天降怒,奸恶自亡,社稷危而复灵命坠而复构。
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氏。
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复不于今大明国典,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
王统物,必明其典诰,贻厥孙谋,故令问休嘉,千岁承风。
明公远览殷周,近察汉魏,虑其所以危,求其所以,如此而已(《晋书·范弘之传》)
桓温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先帝遗敕云:「事大司马如事吾」。
令答表便可尽敬(《晋书·桓温传》)
又诏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大司马社稷所寄,先帝托以家国,内外众事便就关公施行(《晋书·桓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