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丁亥纪蜀百韵1227年9月9日 宋 · 李曾伯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二郎庙楼
太岁在娵觜,羲驭正东陆(自注:自二月初八日,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越铎龙桥。)
羽书西边来,胡(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畜。
一越摩云险(自注:摩云岭,在大潭县之上,最为险隘,而官军不守。),已污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自注:峰贴隘,在阶州。官军守花石,而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由生蕃路来犯(原作攻,据影宋本改),遂入阶州。),重为武阶毒。
胡儿(原作敌人,据影宋本改)忽令名(自注:忽、丙令,探者以为忧国二字。),见谓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自注:戎司以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而或又以为部落,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所驱。)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自注:此皆一时边人之论。)
衣毛不知帛(自注:羌人多以皮为衣。),饮酪非茹(自注:羌人惟食牛羊,不甚食米。)
劲弓骨为面(自注:戎师所获羌人之弓,以驼骨为面。箭亦有骨为之。),健马铁裹足(自注:戎师获到羌人马,蹄以铁裹。时人以为未必有此,获全马却无。)
驾言取金,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以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自注:一时所传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不可与战,以此,官军望风不出战。)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自注:西和三月初被围,三月末道方通,元不遣兵解援。),文南暂蹢躅(自注:文南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三月初攻石靴关,止五十馀骑。守倅以下春聚并百姓空城而出。)
将利仅小退,凯音误陆续(自注:虏犯(原作敌攻,据影宋本改)将利程信误以捷音报。)
兰皋要寸功(自注:制司误得捷音,大帅遂领帐前将士上七方,将直至西和,遂有程信之败。是日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直至犀牛渡。),良将半丧衄(自注:兰皋之战,麻仲、马翼、王平俱死王事,皆西边良将也。)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自注:制垣石门,是夕败书闻,遂不敢进。)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自注:仙人关在鱼关下,前即杀金平制司。元以程信守之。)武林护午谷(自注:武林关去兴元一百二十里,以李大亨守之。)
七方对垒持(自注:七方去沔州近百里,元以麻仲守之。死,吴守。),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自注:制司去年以来专塞小路,间差官断塞,而交径元自可通。),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自注:三关以外并无官军,民皆流徙。有老小入关,而关兵不纳,怨声盈路。)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自注:制司令西康太守安清野,安虽能守,而既无官兵,境亦蹂践。天水张继檄令间守仙原,天水弃矣。)
凤集一炬馀,地已付麋鹿(自注:凤州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不到,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何翅三百里。制司拟凤守吴刚同守武林,遂委焚荡,为祸最惨。)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自注:河池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亦未到,上司清野,盗贼溃兵乘之,遂委焚荡。)
群盗沸于鼎(自注:是时关外百姓皆聚为盗贼,有所谓括地风、穆黑子之类。),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于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自注:是时益昌之民皆入山避徙。)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自注:三月初七日,败音到沔,制司宅眷登舟下益昌,凡百馀艘。十一日益昌,阅三日下果阆。)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自注:三月十八日大帅起发沔州,回司益昌。),旌旗蔽前矗(自注:大帅行司随帐以一万人计,旌旗鼓吹,人前所未见。)
两劳使者(自注:令黄漕守彰明,胡漕守保安桥,以防文南之警。二漕未到而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三分元戎纛(自注:制司谋出会卒,以便宜除二漕为制副使。)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自注:兴赵原戍卒郭桂等数百人,以戎司李大亨调发失宜遂叛,声言欲杀不平人。)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自注:是时,益昌富家并携老小入山避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游手伺风烛(自注:是时,益昌市井小人乘时抛火者甚多,欲以作乱。)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诪张,天时幸炎燠(自注: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元不交战,以天气炎热特穆津死而退。)
晋边死季龙周翰方叔
不闻武侯败,街亭马谡(自注:兰皋之败,实帐前要功而行。既败,以违令罪程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自注:程信虽败,较诸将尤胜,劾以灭口,或以为过。)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自注:是时或者云朝廷已与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议和,将遣使通币,所以无战。)
搢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蹙。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自注:谓徒守三关而几透文南也。)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自注:谓徒守三关而不知以五州为篱落也。)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自注: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之来,皆本朝边人为之乡道。)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自注:是时,自三关以外葬为盗区,不止日蹙百里之谓。)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事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自注:总所五州钱粮闻失三四十万斛斗。)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自注:战士没于阵者不闻优恤之典。),方起邹阳(自注:诸将以主帅不能压服,间有怨言,是以有王兴宗之变,统制安远父子死于狱。)
辛苦在貔貅,恩赏归雁鹜(自注:事定恩赏未及战士,而帐前吏卒以下皆赏有差。)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自注:谓麻仲、马翼辈死王事而恩赏不加也。)
魏师付乳臭(自注:谓帐前提举王惟祐辈皆小儿。),汉校起奴仆(自注:谓何克勤及诸仆辈皆迁职。)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自注:平时凡送必胜军、送戎司者无不死诸非命,未尝明正典刑,不能以数计。)
于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自注:至利州杀戮如故,叛兵就招,尽死于必胜军之手,日以一二十人计。)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自注:边头民间窖藏,尽为寇盗所发。)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自注:百姓,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后官军一出即复,而官军不出也。),原堡未修筑(自注:边头原堡悉已毁坏,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更不复修。)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鞮曲(自注: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之后不闻谨武备,诸公惟事高饮,大失人望。)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自注:传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出没境上,而遽申朝廷境内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以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蔿贾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虻,壮志寄鸿鹄。
分无万户印,莞尔一杯醁。
熟慰豪杰心,有诏不盈轴。
尧门万里天,意者未亲瞩。
君相勤外忧,必有宁我蜀。
要君 宋 · 高斯得
 押词韵第三部
圣人戒要君,春秋罪同弑。
推此无上心,将何所不至。
近者凶相归,决烈谁能比。
群愚惑其迹,咸谓难夺志。
老夫非圣人,固知决无是。
或问何以知,答云非奥秘。
岂有患失夫,能为勇退事。
未闻介推归,留母以为质。
府中俱荡析,般移到花卉。
殿前卒二百,辇载填城市。
都人尨其愚,家家失欢喜。
欢言真不返,剥剥竞弹指。
朝士独可怜,一朝失怙恃。
联章乞还相,留莽无少异。
天王虽圣明,勉徇非得已。
御前金字牌,一日数十置。
冠盖何纷纷,排日遣郎吏
端明奉玺书,侍郎传睿旨。
师王袖亲批,祈恳流(原作留,据殿本改)涕泗。
相公卧愈坚,那肯东山起
陛下如迫臣,臣当还故里。
群使骇其言,连名奏天陛。
安知夜半舟,已渡曹娥水。
新亭候徒劳,刘裕已还第。
狄青度昆崙,李愬元济
忍于君父前,用此军中诡。
一劳可永逸,所欲已称遂。
从今政事堂,深根且固蒂。
愿已惬臧孙,专当踰季氏。
上苍孔威神,那知从汝未。
李侍御灌溪先生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故国悲遗老,南邦忆羽仪。
巡方先帝日,射策德陵时
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君以崇祯十四年左迁南京国子监典籍南渡复官称病不出)
行年逾八十,当世历兴衰。
廉里居龚胜绵山介推
清操侔白璧,直道叶朱丝。
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
无繇承问讯,秪益叹差池。
水没延州宅,山颓伍相
传家唯疏草,累德有铭碑。
洒涕瞻乡社,论心切旧知。
空馀岁寒谊,不敢负交期(汉书龚胜彭城廉里周礼大祝作六辞六曰诔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赐之命)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
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
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
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
卓哉鸾凤姿,飘飘高自引。
向使属戎行,岂其逊枝轸。
出处何必齐,此心期各尽。
末世多浮谈,有类激小忿。
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微哉仲子,立操同蚯蚓。
遗祠君故乡,父老事惟谨。
牡丹异凡花,春深洗铅粉。
况此黄芦林,晚送秋风紧。
厉彼顽钝徒,英名代无陨贾谊屈原赋凤漂漂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
介休 当代 · 姚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翛然兴废暗相催,寒食空怀介子推
太岳苍烟纷晻霭,绵山秀色郁崔嵬。
斑斓玳瑁黄金釉,清泚琉璃白玉胎。
一自祆神归去后,千年窑址已无灰。
介之推 明 · 周宣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八
晋鄙泽中人献土,公子归来继先绪。
众蛇蜿蜿入龙宫,不道同时有刲股。
宫门之书为者谁,遂使君王忆初侣。
皇皇戋币远相寻,莽莽春林竟谁与。
富贵相忘亦世情,何事捐生便如许。
由来独行人所奇,千载绵山有祠宇。
登临正属禁烟前,猎猎林风送悲雨。
介休三首 其一 绵山 明 · 韩邦奇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绵山夕照墨云驰,疑似当年纵火时。
抱玉卞和双刖足,古今不独介之推
王鸿胪同瑴乞归以养母也黎惟敬内翰合燕中诸名士以诗送之而题曰青山招隐属不佞次焉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四部
昔读招隐篇,白云栖桂树
矫首望白云,吾亲在其处。
是以夕上书,朝即挂冠去。
陋此介推怨,龙蛇安所慕。
笑彼东方达,朝薮终何据。
躬耕慧山麓,菽水足旦暮。
身隐竟焉文,吾诗耳当污。
范蠡西施 明 · 张凤翼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二 故实类
少小村中学浣纱,大夫谋国妾离家。
落花飞絮同飘泊,敢向君王兴怨嗟。
入吴一笑倾人国,报雠雪耻伊谁力。
国亡家破妾从谁,谁复论功及介推
大夫合载西施去,岂是巫臣夏姬
只今带砺谁能久,五湖烟水皆吾有。
扁舟不早泛鸱夷,乌喙君王烹走狗。
閒居杂感 其八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六言诗 押灰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五
騕袅空闻买骨,娉婷转薄行媒。
莫讶介推辞禄,看人万事心灰。
清明日冒雨再行南郭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茗斋诗
细雨东风尽日吹,总无风雨亦凄其。
那堪弱柳新烟冷,故遣梨花燕子迟。
芳草已平骠骑垄,游人尚吊介推
年年寒食亡臣怨,奋国春光却为谁。
如皋冒辟疆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出处:茗斋诗
河梁与子一携手,云在高天雁横斗。
空江日落无素书,千里风尘隔杯酒。
忆昔避兵秦溪傍,渔舟八口同仓黄。
荒山橡栗饥戴釜,淫雨泥涂足裹创。
我家兄弟半存亡,枯鱼泪尽天茫茫。
来病君子忧高堂,襆被翻然归故乡。
欲留不留怅吾子,欲别不别临岐语。
踯躅悲歌《惜晤》篇,六年江海各烽烟。
渔人桃花隔蛮洞,蜀帝炎荒叫杜鹃。
钟山伐遍孝陵史本窜尽思宗编。
君卧朴巢长却扫,搜诗自订三唐藁。
义熙处士陶潜同谷哀歌唯杜老
我行度岭虔台去,肠断先臣尽忠处。
介推绵上只馀灰,徐孺南州少遗絮。
天涯踪迹断浮萍,匿影枯桑息倦翎。
忽枉故人双鲤讯,挑灯字照三秋萤。
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
为兄事亲之日长,有母此身未敢许。
松乔堂上双扶苏,不受秦官大夫
春风药栏雪寒牖,羡君乐事无不有。
沉酣千日乱离年,花月七言文字友。
鄙人东海望清光,目送南鸿一搔首。
尺书为我报相思,遥折梅花向君寿。
竟陵明府禁烟后西泠看带雪桃花戏赠作五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茗斋诗
微雨萧萧吊介推,尚惊滕六殿春回。
应知刘阮多仙骨,瑶岛风吹绛雪来。
并陇纪程诗 其十五 清末至现当代 · 杨恩元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并陇纪程诗
平遥,三十里张兰镇,四十里介休县。(九月初一日晴。)
介邑称名本介推绵山东面远相偎。
雄繁虽较平遥逊,吹到南风亦阜财。
注:介休城市整齐,为平遥之亚,富户亦多,文风则胜平遥,其有郭林宗、文潞国之遗泽乎?
仿曹子建白马王体六首送香亭弟之寿春 其二 甲戌 清 · 袁枚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
在旁无兄弟,胡不留征轮。
轮蹄鸣辘轳,中心难具陈。
无禄及介推,履蹻劝苏秦
元瑜甫弱冠,仲宣从军
未行愁汝贫,既行愁汝身。
负米慰白发,加餐健青春。
戏咏火判官京师人于上元节以泥塑鬼判,虚其腹,燃火于中为戏) 其一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瓯北集卷十一
满街灯烛正喧豗,变相俄惊地狱开。
略似人形泥塑在,是何儿戏火攻来。
漫疑古佛多毫相,翻恐冥官也劫灰。
不是禁烟寒食候,莫教错认介之推
馀复以归舟安稳图索题惜别送行为赋十二绝句 其三 清 · 赵翼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瓯北集卷十
桃花贴浪柳垂堤,一叶归舟老幼齐。
难得全家总高致,介之推伯鸾(图中太夫人、嫂夫人及诸郎咸集)
绵山茶歌赠李君复(其芳)兼呈坐客丙辰 清 · 祁寯藻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七
绵山,清且美。
李翁饷我走千里,云近得之朱处士德秀介休明经。)
介子推,呼不起。
绵田火后炊无烟,一寸苦心烧不死。
坐客满堂倒瓶罂,主人枨触不能烹。
似闻雀鼠谷前水,犹作龙蛇悲叹声。
孙孝子 清 · 刘绎
 出处:存吾春斋诗钞卷三 陔荫草(壬寅至甲辰)
孙明字启东泰和人孝子也。由孝以行其义者也。母萧氏节而惠,启东能承志,故其于善也,不以母死易其初,而益加励焉。闻太守李公倡修城南桥,遂独任之费五千余缗。太守将闻于上,辞。欲纪诸石,又辞。因悉其平日为善多类是,太守乃嗟叹久之曰:有是母,有是子哉!于是纪其事以风世世。尝谓三代后惟恐不好名,故有为而为善,君子犹有取焉。若孙孝子者,岂不倜然远哉。感而作诗。
朝廷渥典维风纪,绰楔辉辉九衢峙。
人间最重是节贞,以例孝子及义士。
乡邦风古谊常敦,至行往往出里门。
不信一家兼三善,君看泰和人姓孙。
孙有母氏矢冰蘖,遗孤六月家四壁。
只道慈乌补堕巢,敢欺雏凤翔高翮。
那知寒后春便回,枯槁从新长旧荄。
感荷天公均雨露,几番谆勉同栽培。
母曰嘻,艰哉乡邻共疾苦,儿曰唯,勉之敢坠先人绪。
世上常行事正多,母心未慰奈若何。
但得终身遵母教,我尽我心安有他。
一朝堂上悲风木,三载空山绕墓哭。
从此呼号叩不应,誓将慈善酬育鞠。
耳闻道路来嗟咨,儿思母在忍安之。
眼见艰难当负荷,母有儿存奚不可。
不愿文石高标名,只愿阴骘昭母贞。
不愿章服荣被体,只愿重泉得母喜。
多谢黄堂奖励心,重提孝义两沉吟。
小人有母致今日,一语未终泪满襟。
君不见,介之推母子不言禄,托迹虽清心尚局。
千古愚人忠孝多,吁嗟孙子信高躅。
长尾雨山招游天满宫金阁寺遂至岚山戊辰 清末 · 郑孝胥
 押词韵第三部
雨山君子人,垂老愈岂弟。
交期四十年,白首见不易。
我如介之推,从亡齿徒隶。
惟君戒勿馁,亟起追天意。
平生不计功,聊欲正其义。
斯民诡自圣,与我久遐弃。
伤哉礼先亡,存者蛇与彘。
意行且纵语,林水忽深邃。
岚山何陡绝,仰睇若难至。
山楼坐临溪,微雨转荫翳。
借君杯中物,一酹填胸气。
栖迟指碧流,吾亦从此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