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怀四明亮公883年 五代 · 贯休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
不下便不(一作石)下,如斯太可怜。
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
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
王提刑(四)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七、《嵩山集》卷三○
某久不上记于侍曹,迹若自外,乃情则不然也。
在今世君子,宜以为怠忽,且得罪矣。
远蒙高明亮其心曲,而不诛其迹,特遣函使赐之名酒嘉肴与《临川文集》,此岂今世所有哉?
顾某不足称此重眷,惟有衔感无穷。
张尚书论移曲院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六
某谓天下之事,其得失利害未尝不相为乘除,有得则必有失,有利则必有害,犹日之有昼夜,气之有阴阳,人之有生死,所不可无也。
言事者欲其说之必售于人,则必指其所得以诬其所失,陈其所利以掩其所害,言之自有理,持之亦甚坚。
听者以惑其说必行,于是贪惏者足以徼利,妄作者足以沽名,己受其利而人当其弊。
自古庸人之生事以速败亡,未有不由乎此也。
鲁人为长府,闵子曰:「仍旧贯,何必改作」。
盖事有可因者不可不因,有可革者不得不革。
不幸而至于蛊坏颓靡不可枝梧,苟坐视而不顾,则必有受其弊矣,此不可不革者也。
至于可以无革而必为之,则孔子之所不取焉。
户部之有曲院,其在西湖六七年,为曲六百馀万觔,官获其利三十馀万缗,不为不多矣,其为可数而陈也。
议者乃欲徙而迁之,不见其利而害则有之,不知其何苦而为是哉?
酒之有曲,须水而成,水善则美,水恶则败,不可不择也。
西湖之水清甘如饴,岁取而用,未尝或失。
今之所迁,地濒浊港,用为筒,以引河流,不下百丈,灌于江潮,其味甚咸。
人或以此难之,则又欲凿井取泉,而不知泉脉之来,是亦河潮而已。
前日议者谓某:「若谓水咸,不知龙山南外、江涨、北外当用何水」?
某告以龙山用鸿雁池水,南外巡检司大井水,江涨用下河水,北外亦用下湖水。
下湖者,西湖之分流也。
议者无以为对。
往岁京师曲院止用一井,其味极苦,人不能尝,然曲非此水不成。
其后徙至下土桥,而曲屡坏,乃复故处,以此知水之不可不择也。
班固谓酒为天之美禄,而古人以曲糵为酒母,二物相须而成,其为灵久矣。
《酒诰》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而周官设酒正、酒人之官,其法甚严,以其为灵物也。
今所徙之地乃昔漏泽园,下有伏尸,莫知其数,阴阳家之所不用。
徙置其土,不唯专犯阴阳之忌,兼亦有损朝廷之善政。
某尝以此告之,而闻者笑以谓愚儒不通世务。
某又告以阴阳之说用于世,不知其几千百年。
成王之迁洛,盖屡卜而后动。
近世士大夫不信其说者,司马温公一人,其说在《论葬篇》。
不知笑阴阳之说者能如温公之贤有德者乎?
使其人果如司马公,则某实不敢以此知也。
今俗人之家造斗石之酒者,有必卜良日蠲净室而后为之,使妇人、畜产不得而见,以防其坏,况有大于此者乎?
前日笑是说者,家造斗酒犹且虑之,何独以百万数之多而反不用其说哉?
议徙者谓岁可省费数千馀缗,而害如此,乃蔽而不言。
此所谓指其所得以诬其失,陈其所利以掩其害者也,可不察哉!
某官居九品,职在筦库,而又才不过中人,名不在众口,乃欲与有力者争,其不自量诚为可笑。
而不得不争者,以其职在是也。
伏自去岁涖官于兹,辱在麾下,猥于徒隶,躬受约束,于今八月有馀矣。
念进见无媒介之助,游扬无谈说之言,而阁下不以某为不肖,不斥而去之,庶几得以自效其言,乃敢进说于左右,惟高明亮之。
《太仓稊米集》卷五九。
又见《西湖志》卷二四。
宋矩窗侍郎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二、《覆瓿集》卷四、《广东文徵》卷一九
某少也交游能几番,别而客鬓俱成丝矣。
君鹏我鴳,蓬蒿之间,安知有所谓抟扶摇九万里者哉!
月初得南讯,知骑鹤重来,访青云故人于万梅香外。
山深雁绝,欲一笺叙契阔,未能也。
高谊薄云,敦笃交旧,廑廑渠渠,不远数舍而先之书。
开缄如面,一洗十年郁结之思。
山林面目,少入城市,回首载酒西湖,围棋崧驿,如隔世事。
云萍踪迹,谁谓二十年复聚首于天之涯、海之角哉!
明当泛舟剡溪,不待雪后访安道也。
宠喻卞舍人相访,昭刃不鄙夷夷之盛心,闻此兄有贵者之容,进之琴堂之左右矣。
百里春风盎盎,某民也,何所容其刀卞云。
尊旆旦夕又出岭,道途亦劳苦。
况岭海崎岖,人情崄,何为往来如是之匆匆?
维山相公翘馆天开,药笼之参苓,公门之桃李,纷如也,吾矩窗先生独不能赋连云大厦之诗乎?
率易一介,奉楮君问起居,并谢不敏
喜极,不觉其喋喋,惟高明亮之。
相望一苇溯风,不胜惓惓。
文文溪(时以秘撰都承分宪重守惠阳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二、《覆瓿集》卷四、《广东文徵》卷一九、《宋东莞遗民录》卷一
闻世俗以竿牍长语谓之敬,频书数讯谓之情。
先生建台两月矣,而莫之书;
书于两月之后,而率其辞,不敬不情甚矣。
先生傥求之世俗之外,而不责之以世俗之礼,则庶乎免戾于门墙。
丙子之夏奔走铃斋下尘,恰则一月,辱所以眷存盻睐者,不啻如子侄。
然白云关心,遽理归棹。
凄其短翼,贴地低飞,欲攀附垂天之云,翱翔九万里外,则不能也。
风涛汹涌,蹙蹙靡宁,转瞬三秋风矣。
中间尝羾一笺,干溷记室,未必不为殷洪乔所弃掷。
舍弟下富山,附起居状,时则琼裾玉佩,已归紫蓬,殷浩空函,持归覆瓿。
千里咫尺,瓣香拳拳,泰阶六符,耿耿在目(云云。)
夏中卧病,闻建台旧治,喜极而病为之愈。
方欲拿舟参贺,忽拜使帖,不弃遗簪堕履之盛心。
何物么贱,乃欲记之齿牙,敢不思所以报知遇,称使令。
除已具公状供申,即容日下躬诣使台公参。
忧患之馀,言不能文,惟高明亮之。
王仆射左仆射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门下:端贰枢秘,实惟国祯
缉典宣机,所寄时彦。
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尚书南昌县开国公俭,器怀明亮,风情峻远,业积圭璋,才兼经纬。
况乃节亮帷幄,誉敷端揆,升授之宜,盖允具瞻。
左仆射(《本集》)
宰相吕公著乞退不许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才全而德备,积厚而施博。
明亮笃诚,坐屈群策。
既以天下公议而用于此矣,岂以卿之私意而听其去哉。
水旱之灾,不德所召。
卿当助我,求所以消复之道,不当求去我也。
《诗》不云乎:「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勉思厥职,以答民望
心铭 隋末唐初 · 释法融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本无一法,谁论薰鍊。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
分明照镜,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去来自迩,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纵横无照,最为微妙。
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无物宛然。
不劳智鉴,体自虚元。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
后念不生,前念自灭。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
计较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
不须功巧,守婴儿行。
惺惺了知,见网转迷。
寂寂无见,暗室不移。
惺惺无妄,寂寂明亮
万物常真,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
决定无方,谁为出入。
无合无散,不迟不疾。
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无异心,不断贪淫。
性空自离,任运浮沈。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
本来非古,见在非今。
见在无往,见在本心。
本来不存,本来即今。
菩提本有,不须用守。
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
无归无受,绝观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
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一心无妄,万缘调直。
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生顺物,随处幽栖。
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
一切有为,本无造作。
知心不心,无病无药。
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
谓有魔兴,言空象备。
莫灭凡情,惟教息意。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證空,自然明彻。
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
心处无境,境处无心。
将心灭境,彼此由侵。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
德性如愚,不立亲疏。
宠辱不变,不择所居。
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
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
无人无见,无见常现。
通达一切,未尝不遍。
思惟转昏,汨乱精魂。
将心止动,转止转奔。
万法无所,惟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静非喧。
声闻缘觉,智不能论。
实无一物,妙智独存。
本际虚冲,非心所穷。
正觉无觉,真空不空。
三世诸佛,皆乘此宗。
此宗毫末,沙界含容。
一切莫顾,安心无处。
无处安心,处明自露。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
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无相苑,朗涅槃城。
诸缘忘毕,诠神定质。
不起法坐,安眠虚室。
乐道恬然,优游真实。
无为无得,依无自出。
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
知生无生,现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宝塔传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昔世尊入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佛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中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其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按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即县界孝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能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与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造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盛银罂,安三法身舍利并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发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图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王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人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图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施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取石函内舍利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兵士三千人,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托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唐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璘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疏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归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迎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图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层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来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必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者乱目。
设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凌超重加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往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之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之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炎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南原君神道碑铭 明 · 金安国
四言诗 出处:讷斋集卷之六
成化十八年壬寅六月十一日。纯诚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南原君梁文襄公卒于位。享年六十八。上震悼。撤朝二日。命有司庀丧事。以其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于通津县南大浦谷乾坐巽向之原。后弘治甲子三月初六日贞敬夫人边氏卒。享年九十一。祔葬公兆正德己卯。公之孙内资副正泂,利川府使淑。持乖崖金相公南原君政案,四佳徐相公南原君家乘记。来告安国曰。我先祖以文学才略。奋于时。历事五朝。秩跻一品。事业之盛。见录于当时。名公之笔。有不可诬者。而吾子孙力孤虑短。至今未得树碑于阡隧。以称我先祖之休德。虽其载在国乘者彪著于后。而千载之下。人有历吾丘垄者。宁知我先祖之所厝。而发起敬谨护之念哉。为用是惧。既砻矣。敢请刻辞与铭。安国以谫陋后生。不及觌公蹈扬之日。何能以发舒名卿之美于累数十载之后乎。然请之固。义不敢拒。谨联次政案,家乘。为之叙曰。梁本南原贵姓。有曰能让。娶高丽宗室左仆射王琳之女。以望族。选任本府兵部郎中。遂世其吏职。至八世孙俊。登第。官至成均祭酒。即公高祖。是生奉翊版图判书讳祐。即公曾祖。是生通宪判卫尉寺事讳硕隆。即公祖。是生赠议政府左赞成讳九畴。即公考。配赠贞敬夫人权氏。资宪全州府湛之女。成公有子三人。公其中子也。公讳诚之。字纯夫号讷斋。以永乐乙未九月丁未生。聪明异凡。六岁。始读书。九岁。知属文。世宗二十三年正统辛酉。中进士,生员两试。连捷文科第二人。初授庆昌府丞。选入集贤殿。升副修撰。转司谏院左正言。复入集贤殿。累升至直提学乙亥七月世祖即位。奉审平安道闾延等三废邑形势。还修进地图,地志。并上道内便宜十八事。上嘉纳。明年正月。上罢朝。引诸臣置酒。令各陈所蕴。公进曰。殿下每杯酒谈论。诚盛事。但望节饮。调摄玉体。上大加叹赏曰。唯汝爱我。命加通政五月。因轮对。启曰。昏夜闾巷间。与世子勋臣。同幸大臣第。非便。宗亲朝衙。亦宜分番。宿卫禁兵。勿一时赐酒。边镇将士。当禁节宴。公所启皆有深虑。上亦然之。未几。果有变谋败。又累疏陈便宜。上曰。尔留心国事。知无不言。予深嘉赏。庚辰正月。进阶嘉善同知春秋馆事。三月。如大明。回奏张宁等赍来敕谕事意。辛巳七月。升嘉靖。癸未九月。加资宪。兼弘文馆提学天顺八年。上巡幸。以公为守相。谓左右曰。梁诚之。予之诸葛亮也。擢拜吏曹判书。上尝阅武。顾谓申叔舟曰。梁诚之。有王佐才。拜司宪府大司宪。后数年。上设拔英试。以旌异才。公中二等。成宗即位三年。论辅佐功。策赐纯诚明亮佐理功臣号。封南原君。兼弘文馆提学。后拜工曹判书。辛丑十一月。上命招正二品宰相于阙庭。试制诗论。公居首。超升崇政。公气度温醇。性无表里。喜读书。博览强记。数行俱下。自中国以及东方。上下数千载间。治乱兴亡。人物贤否。瞭然如昨。又能考究古今天下山川阨塞州郡沿革。如足履而目击之。且有筹略。常惓惓以裨益国家为虑。未尝顷刻忘于怀。为宪府。弹劾二十疏外。平时上便宜至四十四道三百三十三条。而其大者揔二十四事。建宗社大计三。议朝廷大政二。为君上而两进忠谏。在宪府而三振台纲。又五论边方重事。十进军国秘计。试知选举。前后所取文科一十六榜。公早丧亲。父葬阳智。母葬横城。每以未及禄养为戚。及显达。请于朝。以长子瑗监阳智县。次子琇监横城县。俱以邑宰。上冢各六年。荣孝可谓无憾矣。晚节谢事优游。日与宾朋儒老。商确诗史。或以奚童匹马。游适通津别墅。萧然如野老。以终天年。公可谓始终两全矣。所著奏议十卷,家集六卷。又参修五朝实录,日记,高丽全史节要,东国通鉴,集撰东文选,治平要览,东国舆地胜览。又奉教集撰列圣御制诗,皇极治平图,龙飞御天歌,海东姓氏录,东国图经,五伦录,三纲史略,农蚕书,畜牧书,谕善书,时政记,八道地理志,沿边防戍图。译进明皇戒鉴。校进医方类聚,孙子注解等书。夫人边氏。籍原州。考。宣节忠武侍卫护军讳尚觐。祖。嘉靖都总制府揔制讳颐。曾祖。领三司原州府院君讳安烈。夫人贤明有淑德。配君子。无亏妇道。寿考令终。亦世所罕见。生四子。长曰宗亲府典签瑗。次曰旌善郡守琇。次曰承政院同副承旨瓒。次曰长兴库令琥。瑗之子曰朔郡守治。新昌县监济。婿曰议政府领议政砺原府院君宋轶。琇之子曰南部主簿润。瓒之子。即泂,淑。琥之子曰护军洁。司果活。司果。婿曰宗室杨麓副正粹。承仕郎尹光洽。诸曾内外孙曰。允元允亨,允精,允粹。治之子。允谦,允谌。济之子。之翰,之干,之桢。砺原之子。希曾希参。润之子。允仁,允义,允智允信。淑之子。允英。洁之子。允温。活之子。允谨。渊之子。仁弘。粹之子及诸曾孙,婿。亦多显达知名。铭曰。
远矣梁氏,兴自带方。
联姻仙派,肇基庆祥。
积德累善,久而弥发
如流渐达,洪河巨渤。
俊始奋迹,文显于朝。
公乃继起,拂翮云霄。
文谟武略,惟国惟公。
术学词翰,贲饰山龙。
五朝勤劳,旂常记功。
眷褒嗟咨,遭际之隆。
冢卿大官,文犀映腰。
蔚蔚王臣,宠命孔昭
匪公私有,公德是标。
优游绿野,丘壑江湖。
晚节之全,又孰公徒。
郁郁阡原,有翼丰碑。
墅第傍罗,憩逸平时。
公迹所薰,云来继绥。
述名载烈,永世休贻。
令狐彰右仆射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中台万事之会。
端右庶僚之式。所以总详参贰。
恢演协宣。勋德兼崇。
则殊在师长之重。勤劳于外。
则不亲损益之烦。凡命此官。
必书于册。极兹朝选。
用属时贤。滑亳等州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霍国公令狐彰
腹心纯臣。忠允明亮
张仲孝友之行。有吉甫文武之才。
秉其直方。资以简厚。
早擅韬略。尤工墨妙。
艰危致命。出入勤王。
中兴之勋。偫帅难尚。
虽骠骑之北至高阙。淮阴之东下井陉
积事度长。抗衡异代。
自受任千里。疆于两河。
靖安军戎。肇正封域。
宏布风教。宣明宪章。
优礼意于文吏。洽仁化于氓俗。
息马论道。让其保塞之劳。
爱人省刑。守我中朝之典。
修职贡。以奉京师
顷者复彼河流。省其役费。
除历年之所病。匪踰月而成功。
开济良谋。东藩是赖。
不忘利国。益见深衷。
予嘉乃休。朝有明劝。
念齐侯之劳赐。同申伯之封赏。
厚其礼秩。允答奉公。
检校尚书右仆射。馀并如故。
三峡桥 北宋 · 孔武仲
 押词韵第二部
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
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
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
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
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象。
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
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
萦流十里间,馀怒犹奔放。
诗人细评品,价出瀑布上。
山祇苦闷蓄,可探不可望。
我来搜奇古,秋色正明亮
初观虽震慑,少定亦恬荡。
复值朝日升,光景相荡漾。
如倚明月宫,俯看银河浪。
敷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吴公行状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九、《经义考》卷二四四、《张宣公年谱》卷一
曾祖象奇,故不仕。
妣李氏。
祖子民,故不仕。
妣易氏。
唐年,累赠太中大夫
妣刘氏,赠硕人
公讳猎,字德夫潭醴陵人,自太中公徙名数于善化
公年十五,补郡博士弟子负,受业于里人陈仲思符、王明远公明,寻受《易》于陈善长元
会魏忠献张公长沙太中公以《易》受知,因得交张宣公,于是年二十有三,遂从宣公卒业。
宣公见公弘裕疏畅,喜曰:「吾道其不孤矣」!
两以乡举试于礼部,皆黜。
岳麓书院成,以选为诸生
乾道三年冬朱文公来会宣公,又获亲炙焉。
公每惟圣贤教人无先于求仁,自秦汉以来,学者失其传,乃以孔门问答及周子、程子以来诸儒凡言仁者粹类疏析,以求正于宣公
宣公嘉之,授以大义,勉以体察。
寻与郡博士异论,辞归。
七年,即城北僧舍受徒。
太中公交游道广,公力贫养志,不概有矣。
宣公尝与其弟定叟枃及吴伯承铨、吴晦叔翌,皆一时闻人,过之,张安国孝祥时为守,为赋四公子诗。
夏六月甲子太中公卒,执丧一循古制,不用浮屠。
踰月,葬东郭门外。
湘中士大夫丧礼黜浮屠自公始。
淳熙元年,公又与宾贡,刘枢密珙再以郡守举送,誉不释口。
明年春试南宫,遂之婺谒吕成公,与语,奇之。
且行,拊而勉之曰:「小小得失,亦足以验学力也」。
寻以选射策廷中,赐同进士出身
五月铨试,授迪功郎浔州平南县主簿
冬十一月视事,宣公方经略广西,檄公摄令,寻又摄静江府教授,兼节度推官
郡建学,属役于公,公一仿长沙校官,宏敞过之。
宣公移使湖北司业刘公焞代为帅,问士于宣公,以公对。
六年春,以举主关陛从事郎,刘公辟公经略司准备差遣
夏五月陆川妖寇李接杀九州巡检以叛。
癸酉夜闻变,刘公戒僚吏趣发兵,公请以沙世坚将效用军自梧趋容,效用全五人为之导,陈立国以高州戍兵自化与世坚会,调雷化州水军截海道,趣漕司转饷,募白霞土丁,调巡尉吏士,以至增邮兵,明间谍,携贼党,招叛亡,贷胁从,纤悉毕陈,刘公悉如其请。
贼势益急,陷容、雷,撇高、化,破贵、郁,掠陆川博白等凡八县。
秋七月,刘公被命以节制军马督捕,以公辅行。
露潦熏蒸暍死相望,公扶持拯疗,士感激思旧,遂请分军薄贼营,为连珠砦十三以断贼往来,声势联属,贼气浸索。
将抵贵,太守驰骑报贼二千来自兴业,谋袭静江,上下愕眙。
公叱之曰:「第流移者返,不闻有贼也」。
刘公以诘贵守,既闻果流移者复郁林,刘公往抚之。
公夜请曰:「师久不功,主知故乎?
有劳不赏,有罪不诛,逗遛者获全,偃蹇者幸免,人奚惮而不全且免也」?
刘公于是大会将士,录郁林之功而诛南流县、郁林巡检与其州胥黄益、龙翼,人人警厉争死寇。
寇穷之海,以有备不得前,生缚及贼将彭四十诸人二百六十有五,与接之妻孥以献。
六州八县平,建留屯以守。
冬十月丁未师还,十一月辛酉至自郁林壬戌等于静江市,脍其肝心以哭死事者。
七年三月,以功迁文林郎,为转运、刑狱使者所劾,改主管广东路转运帐司
初,盗起,刘公诘刑狱司佚捕,转运司之兴,二司惧且怨。
事平,有希赏不得与者,遂乘间抵巇。
刘闻公之得谴也,曰:「是将何以劝功」?
上疏力争。
七月丙寅丁母忧
九月,跣护还里。
服除,赴选,注辰州溆浦
先是公以忧乞身,刘公亦移镇湖北,刑漕司遂劾公,公坐降授修职郎,刘公亦坐褫职罢镇,寻卒。
公至是受命,慨然叹曰:「平南之役,帅属惟龚总、杨炤与仆三人。
炤任督捕,总任居守,而始终同患则刘公与我耳。
吾而不言,将为死公乎」!
遂上书阙下,盛陈六州之功,谓犯不测者四,居甚难者六,且曰:「臣今不负刘焞,乃是不负陛下」。
辞义慷慨,以忤时相不报。
当上溆浦,念刘公诬谤未白,不往。
郡守林公方馆致之,故相卫文定赵公雄荆州,移书趣行,林亦赞其决。
县介于五溪之间,蛮徭岁抄边,公拊而诲之,相戒毋敢犯。
士不知学,公命欧阳诚之为师,儒术浸明,其后郭袖、张逵相继举进士,风流文献至今有存焉。
十二年春,有王泾者以公之官违年,持吏部符代公。
公去,其秋叙复从事郎。
明年赴选,叙文林郎,调监桂阳军赡军酒库。
岁馀之官,刑狱使者宋公若水以公摄常宁宰丞,寻又以湖南路安抚潘公畤致之幕下,且命兼狱麓书院堂长
陈公傅良来为守,愿得公助,潘公弗许。
会郴、大饥,潘公命还郡赈给。
公取南丰曾公法,率五日计口授泉,惠洽而民不劳。
又请发常平金贷下农,陈公从之,全活甚众。
赵文定公举公之词曰:「才资有用,气节甚高,使在要涂,必不负国」。
此知公之深者。
十六年,以光宗即位儒林郎,寻又以年劳循承直郎
绍熙元年,以举将及格,改奉议郎,知常州无锡县
县为浙右剧,前令鲜以善去。
公使五家为甲,甲有长;
二十五家为保,保有大长。
凡一百二十五家,则揭其党里姓名于都亭,其有不孝不友、不姻不恤,凡以泯彝败俗,合众而挞罚之。
若颠连𡞦独,则以告于县,县称给之。
比及旬岁,教行讼清。
明年,陈公以公闻于上,谓公与平李接之乱,未尝言功而屡讼帅臣刘焞之冤,逮及桂阳酒官,助讲荒政,甚于饥渴,诏赴都堂审察。
三年冬十二月,召试馆职
四年春正月,差礼部贡院点捡试卷官
二月,以年劳转承议郎
三月丙子,给笔扎于学士院,问以兵财之策,公对略曰:「大义不明而委兵民于交病之地,此今日所患也。
靖康之祸,天地之大变,而古今之所无。
使南渡以来,君臣上下朝思夕勉,如勾践之报吴,田单之复齐,则将必其将,兵必其兵,上无贿取倖得之门,下无虚籍冗费之敝,民之力庶其有瘳。
绍兴以来,厄于权臣之和议;
乾道以来,格于机会之未集。
驯至于今,又非前比。
以偷安为和平,以不事事为安静,天经地义陷溺而不自知,竭州县之力以养不耕不战之军,不惟不可用于外,亦未保其能恬然于内也」。
策入,戊寅秘书省正字
夏六月,召姜特立,公率同列上封事,命随寝。
上以疾久不朝重华宫秋九月,公又率三馆之士上封,不报,退以书责宰相
冬十月,与同列三上封,不报,公又自为疏以谏。
会庆节,公又奏,略曰:「今慈福宫有八十之太母重华殿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否则无以慰两宫之望」。
词甚切至也。
五年春,遂白宰臣,乞召朱公杨公万里
且曰:「使朱公端委以立于殿陛之间,声容气色必有以感发人主,风指意向必有以作兴人心」。
时相纳用焉。
夏四月,又率同列上封事,亦自上疏极言之。
陈公为中书舍人,以不用去,公为书留之,且曰:「今天下安危之机已判然可见,而未闻有叩头流血、牵裾折槛之士,方且曰是不宜激,激则已甚。
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不欲归过君父,然则身虽退而奚」!
陈公为改容谢。
七月丙寅,以宁考登极恩转朝奉郎赐绯衣银鱼。
八月辛卯,迁秘书省校书郎
九月丁卯,除监察御史
其冬以灾异求言,公疏五事以谏:一曰服丧次以答神人之心,二曰审菆殿以徼宗社之福,三曰寝御札以专庙堂之责,四曰体乾刚以强主德,五曰建皇极以正人心。
是时上趣修大内韩侂胄已从中用事,黜陟赏刑率托之御笔,君子小人之势将不两立,故公缕缕及之。
寻又诏侍从台谏言事,公上疏谓求言未广,愿更令百执事,悉许尽言。
上将移御大内,公又上疏,略曰:「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为高宗服三年之丧,寿康属疾,以是付之陛下,万一轻弃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
太母春秋高,寿成又当大变之后,皆悲切不自聊。
今陛下在行宫,瞻前顾后,犹有所冯恃,一旦舍之以去,不知两宫何以为怀。
陛下即位以来,未见上皇,其间必有几微曲折,非外庭小臣所能尽言者。
陛下固宜笃厉精神,少纾岁月,以俟上皇和豫,徐为祗见之谋,何苦为是趣迫之举?
而况行殿之次,三年之丧,所以祈天永命之意,实肇基立本于此乎」!
自后御札日盛,公复上疏,略曰:「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一宰相,明日出一纸去一谏臣,其他令由中出,不知其几。
昨日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之祠禄,中外相顾皇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
当世老儒,善类攸归,清议所出,陛下毋谓天下为一人私有,而用舍之间为是轻易快意之举」。
疏上,权倖侧目。
闰十月,被命监掩攒宫。
十二月,集议孝庙配享,公谓:「艰难以来,首倡大义,不与贼俱生,不以成败利钝异其心,精忠茂烈贯日月、动天地,未有过于张浚也。
孝宗皇帝规恢之志,一饭不忘,历考相臣始终此念,足以上配孝宗在天之意,亦惟一人」。
议不合,求去,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庆元元年春至部,下令曰:「其有下陵上,卑踰尊,贱犯贵,不孝不友,若当官贪残,居乡武断,在役受赇,茍以事至,必罚无贷」。
其后历官,率以此为首。
公在江西仅半载,为言者所劾,降奉议郎罢归。
五年夏,始尽复元官。
其冬主管华州云台观
嘉泰三年春,除广西路转运判官
广右十六郡,漕司岁借盐本钱有差,郡率不能尽偿,故比岁靳不与。
公曰:「是趣使歛民也」。
即给借缗钱十馀万。
宣公旧规修校官,辟漕司酒库以为桂林精舍,与同志共学焉。
尝请蠲静江府昭州折布之钱九万馀缗,及广西摄官悉从漕司注拟,未报。
三月,改知鄂州
有父祖死于瘴、子孙落南不能归者数百人遮道,公命给其归赀。
夏五月丁卯鄂州,谕民以义利之辨,凡家人族姻之讼悉以分义为断。
尝奏沿江郡县征商之弊,乞下诸道总饷之臣,考覈岁入而裁其出,以惠商旅;
又请募胡南北商以助大师,江湖水手以济水军。
仅及期岁,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盖开禧元年夏四月也。
时柄臣议开边,虏谍知增戍。
公移书当路,请号召沿边忠义人以保边埸,刺军中子弟以补军实,增枣阳信阳之戍以备冲突,分屯阳罗五关以捍武昌,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选试良家子以卫府库。
且谓虏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军宜有储峙,乃并输湖南米于襄阳,凡积米五十万石、马料一百三十馀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又蓄银一百万两,为万一进讨之备。
其后董达守孟宗政守随,柴发守南漳,克有成绩,皆公所拔,而襄阳、安之围亦赖储峙,人心不摇。
闰八月丙寅,被命赴行在奏事。
冬十一月癸未,除秘书少监
初对,首言:「臣所闻于师友者,惟大义是究。
尝奏疏先朝,及叨召试,未尝舍是而言他。
今纵未能一举以大快神人之愤,谓宜简拔人才,蒐练军实,使一日有一日之积,一岁有一岁之功」。
其次招勇敢,葺险要,广招募,明间谍,大抵皆申述前在鄂州所请,而论光、鄂当经理,江、黄当增戍,于良家子中增爵赏以募间探,择近臣授之节制,视前请加赡。
公峨冠大衣,仪状开伟,至是造朝,疏畅明亮,朝论归重焉。
然倡议者方指期克复,而公所陈二疏大抵必欲先内后外,日积月累,使规摹先全,异论不摇,故往往不快于心。
会上流告饥,十二月辛未,除秘阁修撰江陵府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出大农十万缗赈贷。
陛辞,又申前说,辟黄干准备差遣,陈椅营田干办公事,弟犹书写机宜文字
明年春二月武昌,即驰遣岳璠、董道隆招商分籴。
三月视事,发米二万石,粜给各有差,米价为平。
又念虏万一窥襄阳,则荆州为天下剧,方高氏有国,尝注水为防,号三海,先是守荆者虽尝经理而未有绪。
公用五十馀万夫,缗钱半之,筑金銮、内湖、通济保安四匮以达于上海而注之中海;
拱辰、长林、药山枣林四匮以达于下海;
分高沙、东奖之流,由寸金堤外,历南纪、楚望诸门,东汇于沙市南海,又于赤湖城西南遏走马湖、尉斗陂之水,西北寘李公匮。
水势四合,高可注而下,卑可限戎马,深可舟,浅不可揭,堤上有路,路端有隘,而穴堤以相灌注。
公尝招某方方而履之。
其后虏骑东至竟陵,北窥荆门而不敢睨荆州者以此。
公尝数请募商、水手,至是行之。
又刺亲效五百人,调荆、岳、鼎、澧义勇防城。
,虏犯枣阳,公谓失则重,重则荆危,请调沿江及关西兵。
未报,虏围襄阳德安,亦遣二千人由建阳荆门屯百顷援,一千三百人由基城、马梁会百顷,义勇千赴襄阳
十一月丙午,被命节制军马
十二月庚戌,虏游骑至官陂,迫竟陵
辛亥守臣林管亡,公劾之,请于朝,得夔州路钤辖张荣,以八百人援竟陵统领李横提军五百护送京西参议官魏良忠继往。
时神马陂溃军所至剽掠,下令招集,前后共得万馀,以三千人援襄,八百援安。
癸亥,除宝谟阁待制,辟王观之主管机宜文字,胡庚干办公事,荐丰忠简赵公之孙纶于朝。
三年春正月壬午,即拜湖北京西宣抚使,仍治荆州,辟吴竽于革参议官张忠恕张岷机宜文字,弟犹书写,王观之干办公事,陈椅、李寿朋陈之经董道隆周郁赵师准备差遣,胡庚、罗颖李儒用、王坰准备差使,康彦明吴必达、王灏、黄輶准备使唤
友谅乞济师,予之千五百。
又分命章彦珍将义勇军、金安世忠勇军,皆五百,驻龙涴、滩市,马瑾以义勇千、官军四百再援竟陵应城,董、郝恩各将兵援,陈椅以义勇四千守荆门
丙戌,虏犯竟陵张荣死之。
癸巳,虏围
戊戌夔路漕司吴曦反书至,内阻外制,公为寝食俱废。
某自春正月道荆西归,公谓其可与语,尝挈与分视守备,至是驰书至峡中挽回,俾摄参议官,且曰:「其为我任西事之责」!
公方以襄阳德安之围未解勤劳夙夜,募士入郢责王宗廉以死守,而数调大军及忠义,保捷分道夹击。
围既解,尚有襄,安二围,乃督董、李谦亨、严江、彭国自京山德安,而趣董世雄、孟思齐黄陂李横、雍政、马旺仍隶魏友谅,约山砦马伸、柴发及忠义统领孟宗政、昝世雄襄阳之围。
部分既定,惟西事方殷,会彭辂避乱至自金州秦世辅以失津谪荆,公以二将为问,某因请分授民兵,付以襄、安之围,又赞公请以王大才池州都统,将万人戍江陵,为讨叛计。
公遂移书当路,请降御札付大才,咸任西事。
寻又募水军捍江,令钤辖赵翰以禁军三百、陈宝吉仲以御前军六百扼秭归巫山,立栅石门王舜举亦以三百人控均、房,转归、峡以待王师。
俾余求一人往说伪夔帅禄禧,得衢士赵师济请行。
安公丙矫制诛三月戊子,露布至荆,公率吏士拜表贺,遣人劳安公,复驰书当路,乞厚平蜀之赏。
壬辰,除刑部侍郎
戊戌,上手书付公,略曰云云。
书至荆,则西事既平,公执书感泣知遇。
又念江北、汉南之地创残未复,发缗钱十三万八千赈湖北,六万三千赈京西
潼川佥书判官赵彦呐夔州判官希混、进士昝世忠、朱元之等诛禄禧,公为上其功,寻又请城荆门应城,请以归、峡二州专隶湖北,未报。
四川宣谕使,赍诏谕蜀,而自以御札付公,有曰:「比以逆负国,付卿西讨,赖宗社之灵,贼不旋踵已诛。
然远方乱定之初,犹轸忧顾,必得信实之臣,单车所至,往德音。
惟卿素知体国,就辍以行,其遂疾驱,为朕访求民瘼,镇安群情。
武兴一军兵数偏重,今欲分半屯于益昌,别命一帅统之,卿可与司商略,条具来上。
诸有经画,并悉以闻」。
且令至沔州兴元府、金州都统司犒军。
五月己丑江陵吴竽参议官,自黄往金,布诏旨,王观之干办公事李儒用董道隆准备差遣,岳璠准备差使
秋七月丙子至夔,吏民扶杖听诏,以蒋介当黜揭诸行司,以丁煜名闻。
寻分遣观之儒用成都潼川布诏,公由果、阆至利,区画分屯。
道大安,为文以吊杨节毅公震仲,即学宫祠焉。
九月己卯至沔,与安公定议,分兵驻利。
十月还至利,首奏杨公死节及李好义有大功,皆请赐谥立祠,且乞以官田给赐好义之家,劾蒋介不忠。
遂以十二月戊辰至夔,将以淑慝功罪归报天子,会除敷文閤直学士,即授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公惟受任若此,无以上报,遂列上倡义之士十有五人、守节二十有九人、去官二十有三人、受伪命九人,犹以为未足也,复上人才五十有二人,以李侨为首,且援王文正公之说曰:「臣所荐之士,非欲陛下一一召用也。
士大夫既为近臣所荐,必知爱重,若加养成,可为异日用」。
公之心盖若此,而人不及尽知也。
又请蠲赋役以幸蜀民,其略曰:「窃惟蜀之利病莫甚于赋歛,姑以养兵言之,岁有二千万之供,取民百端,未易毛举。
盐课之在建炎,总为缗八十万,后改行引法,递增至四百万。
今虽数数宽减,尚存三百馀万缗。
酒课之在建炎,总为缗一百四十万,后改场店法,递增至六百九十馀万缗,今宽减之馀,尚存四百馀万。
之郡,初亦无几,自熙宁始行榷法,至元丰而倍增,及建炎改收引缗,至绍兴而倍取,今为缗二百馀万矣。
布估不过六州,自薛田创于天圣,每疋给以本钱三百,至建炎不给本钱而匹二千,今为缗一百三十七万矣。
以至二百万缗畸零之钱与三十万缗激赏之绢,当时固曰军兴暂科,事已即罢,其后取之自如,展转滋甚。
异时养兵费二千万缗,今又倍增至五千万矣,不知何以为继。
两界钱引已五千万缗,今又添印五百万,且增一界又二千四百万缗矣,不知子母何以相权。
重以逆之变,总所之积耗于妄赏,关外转输焚毁略尽。
今平贼之后,诸军累资俱高,每岁俸给增添,何啻二百万缗。
军兴之际,起夫运粮,固不可免,地远者出夫庸,是亦权时之宜,然有令人寒心者。
臣始至巫山,士民遮道,谓巫山科夫五百,夫为钱八十缗。
以鄙小县刀耕火种裁自给,而输缗四万,馀可类推矣。
方军事之殷,非财莫济,顾以蠲减之议为献,似亦不知时义者。
愿庙堂之上,明诏侍从郎省之臣有恳恻爱民之心、备谙蜀事者,相与讨论来上,然后行下宣制总司研穷节目,条列利病。
凡无名之供、烦重之赋,一切蠲减,庶几与民更始,咸被实德,祈天永命,无越于斯」。
其言虽不果用,人以为知本。
嘉定元年夏四月成都,蜀士学于成都者春秋试率数千人,弟子员五百馀,公揭朱文公白鹿书院学规》诲之,既又祠周、程三先生于学,朱、张氏配焉,俾某记其事。
多士闻风胥劝,学者勉。
公念成都为西南都会,少堞坏,不足以控制诸道,乃与宣抚司列上,移兴元中右军二千分屯,罢潼、绵岁戍五百人
又念蜀之楮币旧号交子,随更易,曰兑界,近岁以二千五六百万为界,惟两界并行,今乃增印至八千万缗,渐不可继,与宣抚司总领所共请,以帑金三万两、银一百五十万两更自朝廷卖僧牒,收回增数。
未报,而总领所忽下令于利州收兑,人情皇骇。
公截留九十三界新引五百万,就成都置局,且谕民以收兑不尽之数行用如故,浮议遂止,然自是与总饷者异向矣。
赵卫公有子曰昱,闻变,号恸不食而死,刘公之子曰塈,时亦去官而卒,偶皆公所尝事者,遂并上其事,赵公赐谥文定
制置使满岁得荐士,遂以李嗣文、何德彦、度正刘靖之何应龙李鸣凤上之。
秋八月乙丑,公被命召赴行在,候黄畴若到日起发。
九月,安公除制置大使,会弥羌结连青羌寇边,寻即窜伏请降,公欲增戍防捍而安公欲击之,卒以取败,二司由是不咸。
明年四月癸亥,解印去。
七月至荆州,吏民迎拜聚观,象而祠之。
公俯江叹曰:「吾昔守此,两围未解,西事方殷,尝指天誓心,事幸而,即幅巾还里,今因循累岁」。
遂力上归田之请,径还长沙
八月,以疏落职,罢召命。
五年春三月,差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公以行年七十请致其仕,优诏不允。
明年十有一月乙亥,以疾卒。
卒之日褚无馀赀,帅守卫公泾漕使工部槃为给丧事,诏以前请特复敷文阁直学士致仕。
寻览遗表,特赠四官致仕,遗表恩泽如令云。
公襟度恢弘,色庄而气怡,人之有善,不翅己有,过焉,曰:「此必非其本心,当徐察之」。
与公久处者,咸曰未尝见公有盛气矜色,藏怒廋怨,而闻言必复,见义必为,则勇不可夺。
张忠献公闻「复雠」二字,及从宣公,又闻求仁之要,终身诵而行之。
以故士心豫附,所至林立,幕府往往不下三十人,馆士亦数十计。
自为吏凡四十年,奉赐缘手尽,或咎公施予太滥,公曰:「通有无者理之常。
余少苦贫,资人以活,今幸有禄,可以及人,而闭户独享乎」?
迨其乏绝,亦处之夷然,无一豪追咎也。
于诸弟尤极友爱,均财共产,廉逊之风被于国人。
呜呼!
师友道缺,后生末至不及师事前辈,侪类涣散,典刑云亡。
公以湖湘之英,历款诸老先生之门,得张公父子为之依归,硕大宽深,山岳镇而江河流也。
使不幸而不及事前辈,其亦幸而亲炙如公者,犹有以考言行而察世变焉,而暂起复僵,多忤少逢,方欲引年谢事,聚求志,以私淑后学,而天亟夺之,志士仁人聚泣交吊,呜呼,是惟哭其私也欤哉!
奏议□卷、经解□□卷、杂著□卷,藏于家。
元配李氏,故湖南路提举常之女,归公五年而卒。
继室王氏,故广东路经略趯之女。
皆赠硕人
子弥昭,宣义郎、前佥书归州军事判官
弥庆,承务郎
孙男女二十人。
余以受知之久,弥昭属叙公阀阅年行,以求铭于立言者,乃不果辞。
谨状。
春日遣怀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吴志淳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四顾山河归一统,明君文德似唐尧。
幽燕地阔干戈息,吴楚春深雨露饶。
中古衣冠存旧制,南来律令有新条。
腐儒击壤檐下,为拟讴歌答圣朝。
朱元晦(九 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宋 · 李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李延平先生文集》卷二
示下所疑,极荷不外,已有鄙见之说继其后矣。
但素来拙讷,发脱道理不甚明亮,得以意详之可也。
明 · 佚名
 出处:六十种曲 霞笺记 第二十二出
听莲筹渐长。听莲筹渐长。
五更时傍。阶前已听金鸡唱。
见曈曈晓窗。见曈曈晓窗。
红日上扶桑。东方已明亮
张家姐姐。天明了。快起来梳洗。同进驸马府中去。旦起介众:快梳云理妆。快梳云理妆。
这般风流俏娘。果然堪赏
送僧游天台 其二 南宋 · 释慧空
六言诗 押漾韵
天台五百尊者,受尽秀峰供养。
更引秀峰禅和,费他草鞋拄杖。
初说石梁横空,次誇圣灯明亮
元来不是好心,只要递相欺诳。
烦公勘破归来,领过不消一状。
徐右司(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八、《铁庵集》卷一七
某日旴人张平仲素书,对客走笔,不知道何语,一封云锦,翩其堕前,尉藉良垕,笃其为故旧,忘其为罪戾也。
又以佩玉新堂命之使记,非独忘其为罪戾,殆若有取焉,此意非敢望于今之人。
旴虽小,亦曰道千乘之国,岂不足行圣人之言?
若等而上之,必不惩前事。
有犯无隐,不可则止,恐未必若今之犹可以行志,可以及物,然而未可厚诬世道也。
在州县有盘根错节之能,在朝廷乏佩玉锵鸣之度,自已试者言之,谗人未为不相知。
虽然,彼乌足以知此?
雍雍于于,规行矩步,以顺为正,曾是足为锵鸣乎?
温润玉也,缜栗非玉乎?
俱焚玉也,不烬非玉乎?
疾徐中节,非教琢者所能知。
实之正字奋然曰:「蒋之言何足以辱,君子之堂奚其取」?
某则曰:此记礼者之言也,蒋尝言仁、言义、言敬,仁、义、敬岂因一蒋而废?
《论语》曾为奸禹窃取以亡汉矣,而《论语》自若也。
某甚欲承命,以忧患相仍,情绪碎乱,欲少宽一限,惟高明亮之。
仲能国正初谓其自旴倅有校勘之召,今乃知其未曾至旴,而史馆之命又或尼之。
邪正相攻久矣,君子不幸一启其鏬,乃亦尔耶?
阅报令人废食久之。
潜夫得节,实之赘贰,皆拽阵过江西,亦足稍宽家食之窘也。
大信不约赋(诚著天下,无取于约。)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宋景文集》卷四
信惟去伪之道,约乃未孚之名。
既外尽于末节,俾中含于至诚。
化自不言,表圣人之执契;
众将来助,非君子之屡盟。
原其至治有开,群生在御,五教既备,百志中处。
乃谓信者本也,本立则道化可行;
约者末也,末成则伪端益著。
故我悉荡偷薄,专求明恕。
同底于道,讵屑屑于至期;
不戒以孚,岂孜孜于豫虑。
何则?
信出于我,感物而能宣;
约徇于彼,致疑而易愆。
在显猷而祗若,胡约请以纷然?
得不远取诸物,仰观乎天?
万汇生成,本宜符于气候;
三辰盈昃,孰邀会于经躔?
薰然太和,纳以纯嘏。
明亮而格物,匪誓言而接下。
武有不期之伐,功乃告成;
蒲称胥命之辞,违之盖寡。
勿谓信之小,行而永孚;
勿谓约之至,久而必渝。
譬夫道之深,反见其不器
德之盛,乃谓之若愚。
理自吾有,诈将尔无。
明允克敦,令未行而已应;
笃诚斯至,祥不召而先符。
亦犹神无言而四时行,海不争而群流聚。
况夫君唱臣和,圣作物睹。
由衷之教郁兴,久要之文何取?
郑交质而无益,足验离心;
周作誓而始疑,终乖禦侮。
曷若化行輗軏,功被豚鱼?
俾大猷之广矣,宁宿诺以依于。
发乎身而加乎民,克昭上德;
推其心而置其腹,讵载盟书?
宜乎大礼攸称,明君卒度。
体天地之覆焘,总邦家之兴作。
茍允执以存诚,亦何劳而用约。
运使中书(代人作)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六、《灌园集》卷一二
某以下才,浪从诸生课试之后,幸备一官,守掾局于远方,而属当明公察临之下。
自以无状,恐不能胜称事任,而劳执事者之放斥。
乃不知大人君子惠顾所周,存细而容愚。
委此不议,已为厚赐。
而间更被以书教,以所不能而又责之以其所见闻,来访于左右焉。
嗟乎,此盛德事也!
顾虽不足以辱问,然区区之心,亦由是而兴感。
盖惟士之从于此世也,苟未居乎顽钝不灵之魁,则几乎而不有心于行事。
少而学焉,长且试之,夫孰不欲?
而禀今之法,则势有所制。
盖上之人将大有为,而欲尽宜于下,下之人喜于所逢,而思有以伸于上。
然或不能也,何者?
位望之有分,而崇庳之地辽,则幸夫言论之协符,事权之相与,亦已鲜哉!
今以某之荒庸,无所取类,虽亦有所怀,而志虑槃礴,曾何得于明公之意外而于此过蒙咨逮焉?
将奈何而复之?
毋亦因今所欲陈,而取鄙心之所谓尤足备用者,致下僚之忠,而不虚辱于明公之被及,冀高明亮之。
伏见今南城知县著作佐郎叶谊,端厚俊明,有巨人之器姿。
其当官所试盖未显,久而事业趣致,超然无流俗之风。
莅职以来,事日以简,而政日以优。
不察而详,不厉而肃。
乡奸势害,闻命而沮,熄蔽欺悖盗之伍。
藏怒于讼机,欲以犯死而不返者,初从庭所得,令一言而曲直醒解,舞踊谢退而不俟刑平。
至于申饬所加,未尝不本于仁义,而无依违顾惮之思。
方其有所弛张,虽有挟泰山疾雷之势,不能挠夺于毫发也。
南城故冗剧,盛有难宰之声,而某访之士民,政理尽善。
近数十年来,未见可与若人比者。
唯是往年苏秘丞缄及近去吴秘丞审礼,皆有能誉于此县,然犹各有短处。
盖苏君喜土木兴造,故或涉于烦苛;
而吴君之政,乃独不尽于理税、科徭二者,民事所先,而缺闭如此。
若叶君之治,则无得有是。
盖今时世所称为贤吏者,多以其能奉法而已矣。
然奉法而已者,果不足以尽吾叶君哉!
凡令之近民,威可以使其有畏,而爱不可以貌得也;
事可以心了,而政不可以言辞善也。
今坐公堂,临众务,恬声暇气,终日不形于喜愠。
而理道整整,使环境之俗欢荣戴赖,如倚父母。
非夫政以心化者,其何及斯!
比以吏格当移蜀官,既已拜敕,则郡之士民相与惊起,列牒愬于守公,且幸其飞章,请得终任,以悦餍编氓。
而或人怀其初,无阿谀顺旨之事,即遏沮之,到今叹者未已。
闻此邦之人,无富贵老小,皆拊髀怅惜。
譬犹严冬大寒,方温席快饮,而忽有欲禠夺其衣,碎其座,而覆其醪馔者,孰不懔懔乎其忧哉!
昼阳夜漏,修促以天,未有可淹而返遽者,今民之情牵于所爱也。
以吾令之行有日,乃恐其即去,以至于嫌恨景晷之不我迟留,嗟乎,何修而得此也!
某诚不慧,行于天下未尽极广,而所以见闻实无尚于此者。
且夫人才不易得,而君子之器能必见于事为难与之间。
今南城之贤出此,谁当赏之乎?
伏惟明公位任方振,当大有为之秋,公忠所达,朝野所为矜服。
盖将收引贤类,揄扬养导,以备辅熙朝之光。
如谊之贤,宜蒙省录。
且无使其居众人之后,则非独长茂明公之德,抑足以称咏于太平之时,拟之福禧。
古人有言,得地千里,不如一贤。
盖某之所以衔荷明公之赐也,厚矣富矣。
即图忠报效于左右,莫若称贤之为事,故辄以是举为之先焉。
虽区区所陈,或涉明公之已听闻者,于某之忠犹无害也。
伏惟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