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梁(附) 东汉 · 刘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君迁桂阳太守,班序以正以仁为首,以义为先(《书钞》)
王隆汉官篇解诂叙 东汉 · 胡广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安帝时,越骑校尉刘千校书东观,好事者樊长孙与书曰:「汉家礼仪,叔孙通等所草创,皆随律令在理官,藏于几阁,无纪录者,久令二代之业,暗而不彰。
诚宜撰次,依拟《周礼》,定位分职,各有条序,令入无愚智,入朝不惑。
群以公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已」!
刘君甚然其言,与邑子通人郎中张平子参议未定,而刘君迁宗正卫尉平子尚书郎太史令,各务其职,未暇恤也。
至顺帝时平子侍中校书,方作《周官解说》,乃欲以汉次述汉事,会复迁河间相,遂莫能立也。
述作之功,独不易矣。
既感斯言,顾见故新汲王文山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内外之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以知旧制仪品。
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为作解诂,各随其下,缀续后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广前后愤盈之念,增助来哲多闻之览焉(《续汉·百官志一》注)
苏宙 西晋 · 孙兆
 出处:全晋文
秦罢侯置守,汉氏因循,郡守丧官,有斩衰负土成坟,此可谓窃礼之不中,过犹不及者也。
至于赴奔吊祭故将,非礼典所载,是末代流俗相习,委巷之所行耳。
非圣朝之明式也。
今之郡守内史,一时临宰,转移无常,君迁于上,臣易于下,犹都官假合从事耳。
又当故将未殡之前,已受天子肃命之任,王事敦我,密勿所职,诗不云乎,王事靡监,不遑将父,孝子之情,犹不得将养父母,而况远是吊祭故将乎,其议贬者,可谓行人失辞。
仲尼所以非子路,由尔责于人终无己也(《通典》九十九)
四府君迁主议 东晋 · 孔衍
 出处:全晋文
别庙有非正之嫌,似若降替,不可行也(《通典》四十八)
四府君迁主议穆帝永和二年七月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府君宜改筑别室,若未展者,当入太庙之室,人莫敢卑其祖,文武不先不窋
殷祭之日,征西东面,处宣皇之上。
其后迁庙之主,藏于征西之祧,祭荐不绝(《宋书·礼志》三)
京兆府君迁主议 东晋 · 谯王无忌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诸儒谓太王王季主藏于文武之祧,如此,府君迁主宜在宣皇帝中。
然今无寝室,宜变通而改筑,又殷袷太庙,征西东面(《宋书·礼志三》)
请议京兆府君迁主表 东晋 · 冯怀
 出处:全晋文
续太庙奉还于西储夹室,谓之为祧,疑亦非礼。
京兆迁入,是为四世远祖,长在太祖之上。
昔周室太祖世远,故迁有所归,今晋庙宣皇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就孙也。
殷袷在上,是代太祖(《宋书·礼志》三,咸康中太常冯怀表。)
京兆府君迁主议 东晋 · 冯怀
 出处:全晋文
礼,无庙者,为坛以祭,可别立室藏之,至殷禘,则祭于坛也(《宋书·礼志》三,永和二年。)
四府君迁主议 东晋 · 徐禅
 出处:全晋文
礼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岁祫则祭之。
今四祖迁主,可藏之石室,有祷则祭于坛墠(《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通典》四十八,永和二年。)
京兆府君迁主议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一
太祖虽位始九五,而道以从畅。
赞人爵之尊,笃天伦之道,所以成教本而光百代也(《宋书·礼志三》)
答访四府君迁 东晋 · 虞喜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二
汉氏韦玄成等以毁主瘗于园。
魏朝议者云「应埋两阶间?
且神主本在太庙,若今别室而祭,则不如永藏。
又四君无追号之礼,益明应毁而祭(《通典》四十八。永和二年,有司奏征西、章郡颍川京兆四君毁主藏处,尚书郎徐禅议云云;又遣会稽访处士虞喜答。)
奏议京兆府君迁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
昔征西豫章颍川府君毁主,中兴之初,权居天府,在庙门之西。
咸康中,大常冯怀表续太庙,奏还于西储夹室,谓之为祧,疑亦非礼。
京兆迁入,是为四世远祖,长在太祖之上。
昔周室太祖世远,故迁所归。
今晋庙宣皇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就孙也。
殷袷在上,是代太祖(《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穆帝永和二年七月,有司奏。)
四府君迁主议 东晋 · 徐广
 出处:全晋文
府君尝处庙室之首,歆率土之祭,若霾之幽壤,于情理未必咸尽,谓可迁藏西储,以为远祧,而禘飨永绝也(《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义熙九年。)
四府君迁主议 东晋 · 袁豹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六
仍旧无革殷祠,犹及四府君,情理为允(《宋书·礼志三》)
四府君迁主议 南朝宋 · 臧焘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营宫室,宗庙为首。
古先哲王,莫不致肃恭之诚心,尽崇严乎祖考,然后能流淳化于四海,通幽感于神明,固宜详废兴于古典,循情礼以求中者也。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
自考庙以至祖考五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然后祭之。
此宗庙之次,亲疏之序也。
郑玄以为祧者,文王武王之庙,王肃以为五世六世之祖。
寻去祧之言,则祧非文武之庙矣。
文武周之祖宗,何去祧为坛乎?
明远为祧者,无服之祖也。
又远庙则有享尝之礼,去祧则有坛墠之殊,明世远者,其义弥疏也。
若祧是文武之庙,宜同月祭于太祖,虽推后稷以配天,由功德之所始,非尊崇之义,每有差降也,又礼有以多贵者,故传称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又云,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此则尊卑等级之典,上下殊异之文。
而云天子诸侯,俱祭五庙,何哉?
又王祭嫡殇,下及来孙,而上祀之礼,不过高祖
推隆恩于下流,替诚敬于尊属,亦非圣人制礼之意也。
是以泰始建庙,从王氏议,以礼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故上及征西,以备六世之数,宣皇虽为太祖,尚在子孙之位,至于殷祭之日,未申东向之礼,所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者矣。
京兆以上既迁,太祖始得居正,议者以昭穆未足,欲屈太祖于卑坐,臣以为非礼典之旨也。
所谓与太祖而七,自是昭穆既足,太祖在六世之外,非为须满七庙,乃得居太祖也。
议者又以四府君神主,宜永同于殷袷,臣又以为不然。
传所谓毁庙之主,陈乎太祖,谓太祖以下,先君之主也,故《白虎通》:「帝袷祭迁庙者,以其继君之体,持其统而不绝也」。
岂如四府君太祖之前乎。
非继统之主,无灵命之瑞,非王业之基,昔以世近而及,今则情礼已远,而当长飨殷袷,永虚太祖之位,求之礼籍,未见其可。
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
宣皇既居群庙之上,而四主禘袷不已,则大晋殷祭,长无太祖之位矣。
夫理贵有中,不必过厚,礼与世迁,岂可顺而不断。
故臣子之情虽笃,而灵厉之谥弥彰
追远之怀虽切,而迁毁之礼为用。
岂不有心于加厚,顾礼制不可逾尔。
石室则藏于庙北,改筑则未知所处,虞主所以依神,神移则有瘗埋之礼。
四主若飨祀宜废,亦神之所不依也,准傍事例,宜同虞主之瘗埋。
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宋书·臧焘传》,义熙初太庙鸱尾灾,著作郎徐广曰:征西京兆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又见《宋书·礼志》三,南史十八。)
李那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
籍甚清徽,常怀虚眷,山川缅邈,河渭像于经星,顾望风流,长安远于期日,青要戒节,白露为霜,君子为宜,福履多愈,雍容廊庙,献纳便繁,留使催书,驻马成檄,车骑将军宾客盈座,丞相长史瞻对有劳,脱惠笺缯,慰其翘想
吾栖迟茂陵之下,卧病漳水之滨,迫以崦嵫,难为砭药,平生壮意,窃爱篇章,忽觌高文,载怀劳伫。
此后殷仪同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常在公筵,敬析名作,获殷公所借陪驾才南入重阳阁诗,及荆州大乘寺宜阳石像碑四首,铿锵并奏,能惊赵鞅之魂,辉焕相华,时瞬安丰之眼,山泽晻霭参差,若见三峻之峰,依然四皓之庙,甘泉卤簿,尽在清文,扶风辇路,悉陈华简,昔魏武虚帐,韩王故台,自古文人,皆为词赋,未有登兹旧阁,叹兹幽宫,标句清新,发言哀断,岂止悲闻帝瑟,泣望羊碑,一咏歌梁之言,便掩盈怀之泪。
至如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
方今二乘斯悟,同免化城,六道知归,皆逾火宅,宜阳之作,特会幽衿,所睹黄绢之词,弥怀白云之颂;
但耆阇远岳,檀特高峰,开士罗浮康公悬溜,不获铭兹雅颂,耀彼幽岩,省览循环,用忘饥渴,握之不置,恒如赵璧,玩之不足,同于玉枕,京师长者,好事才人,争造蓬门,请观高制,轩车满路,如看太学之碑,街巷相填,无异华阴之市,但丰城两剑,尚不俱来,韩子双环,必希皆见,莫不以好龙无别,木雁可嗤,载望琼瑶,因乏行李,金风已劲,玉质宜调,书不尽言,但闻爻系
徐陵顿首(《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九。)
枯树赋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九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蘖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白木之庙,西河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奇支》卧,顿山腰而半折。
文袤者合体俱碎,理正者中心直裂。
戴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睗睒,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沈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艺文类聚》八十八,《文苑英华》一百四十三,《古文苑》)」。
唐紫微侍郎黄门监李乂神道碑716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世称李公德为范。
言为师。
行为则。
事为程。
于戏。
彼之四者。
吾以一贯。
及值缉熙之运。
怀广大之业。
天下谓之登相国
台司
竟而此位不跻。
亦公之誉也。
若季孙何访。
不对者宣尼
季子可法。
以书者文仲
夫如是。
故闻其风。
志其道。
粤未量已。
公讳
字尚真
赵房子人也。
柏人侯昙裔孙。
侍书劲十一世孙。
咎繇虞臣。
老聃周史
纯嘏之烈。
清华其冠。
曾祖彦博。
振威将军光州固始
祖惠明。
弋阳西曹熊州司仓书佐
父大智。
阆州新政
公贵达。
追赠济州刺史
以昭孝焉。
北临代有恒岳
东注彭有泫水。
岂恒之宝。
泫之精矣。
何奇士之不乏。
而我公诞生欤。
公幼而闵凶。
弱不好弄。
十一从学。
极奥研几。
十二属词。
含商咀徵。
中书令薛元超谓人曰。
此子必负海内盛名。
十九郡举茂才策第。
考功郎刘思立一见又如之。
调补潞州壶关婺州武义
羁云逸而在泥蟠也。
秩满诣选。
吏部侍郎苏味道
伟藏器而嗟韫椟也。
特授蓝田
又策高第。
累迁乾封万年
雍州长史薛季昹视事咨谋。
推诚悦服。
主画诺而班诏书也。
擢为监察御史
殿中侍御
平而不颇。
疏而不漏。
御史黄门监渔阳公承旨鞫伪。
发奸除恶。
刑以矫末。
礼以教中。
有若决疣溃痈。
焚符破玺。
景龙中
叶静能谄谀媚妒。
权势倾人。
自谓金鼎可期。
羽衣而立。
公劾奏其僻。
中宗原而宥之。
不肖者惧。
不仁者远。
无何。
朝散大夫
尚书司勋左司员外右司郎中中书舍人
立义起草。
司言挥翰。
盖闲练而芳蔚也。
遂长兼昭文馆学士
云龙待问。
马成歌。
偫士跃鳞。
繄公称旨。
太子上即位。
检校吏部郎中
正关键端也。
持刀尺审也。
建是无挠。
翕然有声。
二岁迁黄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
进爵中山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
四岁转紫微侍郎
掌制数月。
刑部尚书
明年正除检校尚书
校郡国考绩凡二岁。
古之迈迹垂宪。
选贤与能多矣。
抑扬者或龃龉为心。
塞默者或籧篨为貌。
介无不执。
执则嫌于偏。
柔无不通。
通无恶于善。
士君子患也。
公列近臣居常伯则不然。
秉彝德。
彻乘理。
错综平枉。
梧按(疑)伦省。
忠而公。
信而顺。
谋始而作。
虑先而动。
明可照肝胆。
精可析毫芒。
议必当而刑不放也。
故邦释令典。
公敷大猷。
粗举凡矣。
圣人迪谟训书册惟文乎。
公掌丝綍握铅椠。
典可常而史不隐也。
圣人鞠师旅缮甲兵惟武乎。
公赋其车蒐以器。
居有礼而用有神也。
圣人讯法约畴事省惟清乎。
公削烦苛节更算。
著诸令而便于宜也。
圣人核臧否甄黜陟惟明乎。
公差九牧区五等。
措诸枉而举于直也。
夫文武以序。
清明以
斯事体大。
与时偕行。
行之我公。
则无遗矣。
呜呼我公。
何不寿矣。
明灵罔恤。
闇忽而殂。
享年六十。
开元丙辰岁仲春癸酉
薨于京师宣阳里第。
旒冕震悼。
衣冠痛惜。
秦里奚郑子产乌足拟哉。
制赠公黄门监
绢布三百疋。
米粟三百石以赙之。
太常考行曰贞。
宜矣。
公每诫其子。
师于薄葬。
有子宁等五人。
并丧过乎戚。
奉遵先旨。
不敢隳废。
韦贤业儒。
竟迁鲁国
杜预知礼。
自表邢山。
故宁等以其丙申
卜葬长安细柳原。
东北望帝京二十有五里。
偿其志也。
柩既引。
户部尚书东平毕构少府监吴郡陆馀庆散骑常侍扶风马怀素黄门侍郎清河崔泰之紫微侍郎武功苏颋祖于延年门外。
举觞言曰。
不还故乡达也。
别于此路穷也。
孰云中山
宁厥后土。
非此公之为恸。
吾谁恸乎。
服马悲鸣而不前。
行人涕泣而相向。
佥以者公称知我。
我谓之甥。
固尝挥斤见期。
必使刊石为事。
则不佞。
曷于是重。
相泣谓曰。
我辈见中山弗冥冥隳行。
弗察察从政
弗执利邀宠。
弗夸毗耀荣。
无躁求。
无苟得。
结友朋义也。
诲子弟仁也。
荐贤畏其知。
闻善若已出。
急于病。
让于夷。
轻于财。
重于施。
中山之度矣。
所著文集。
六十卷。
五言之妙。
一变乎时。
流便清婉。
经纶密致。
犹乐箫韶工黼黻也。
至于心凝风味。
神嬉景华。
奕棋不孤。
弦酌相伴。
乐然有地。
贵岂在人。
奈何则亡。
不可复见。
因更为长恸。
俾愚叙之。
黄门监渔阳公卢公。
居世有闳散之任。
与公有之密。
强学伟词。
盖撰其实也。
遂作颂云。
龙德周史
龟文汉相。
鼎鼐递袭。
簪缨相望。
常山之英。
泫水之精。
代称不乏。
人惟特生(其一)
成训。
敦诗阅史。
鸿渐于磐。
陟遐自迩。
暂劳州郡。
拾青紫
王佐之才。
一日千里(其二)
高游省门。
近侍轩墀。
守位以正。
行已无私。
无私伊何。
惟忠是效。
以正伊何。
临事不挠(其三)
八座爰践。
三阶未陟。
如何不臧。
景命云极。
中夜婴疠。
崇朝孔亟。
纵壑摧鳞。
靡霄坠翼(其四)
如水之清。
如玉之贞。
如衡之平。
如镜之明。
应享年以介寿。
何短晷之先倾。
晋丧名臣兮。
羊公见哀于武帝
郑有遗爱兮。
尼父掩泣于侨卿(其五)
归无途兮往不返。
岁将晏兮逝水远。
南山南河
往不返。
可奈何。
日运星回。
天长地久
旌芳宣懿
无非旧友(其六)
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国自有初。以节守西门者。
得自召吏选客。故我常侍崔公。
贰车杜侯杜陵而咨之矣。舍之门下。
衣儒者之服。立于军门。
说诸侯之剑。猗元帅之理也。
行有。铁马成偫。
而雄戟罕耀。角弓载櫜。
王者师。不邀奇功。
楼庭籍甚。高冠长剑
拜命云台。在是行也。
偫公自出辕门。骖騑满路。
置酒欲饮。高歌自悽。
寂寥孤城。惆怆朔管
飞雪蔽野。长河始冰。
吾子勉之。慷慨而别。
唐铁像颂 唐 · 王端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自我大师
坚林示化。
不有像设。
人何以依。
小大之功。
盖存乎愿。
瞻彼朔易。
有大像焉。
厥高羌而不可乎弥度。
则我前太守卢君之所立。
卢君讳晖。
字子晃
尚书郎保釐我郡。
张皇军容。
简而明。
慧而肃。
害必革。
利必兴。
爰徙军。
爰置邑。
创阛阓。
饰招提。
远者怀。
近者悦。
戈甲以理。
夺虏气于塞外。
童耋以乐。
被氓谣于域中。
然犹躬行属县。
求人之瘼。
相彼村闾。
古多精舍。
往往陁陊。
而法鼓存焉。
或播或柞。
或郁或震。
莫睹笋簴之状。
宁闻宫徵之音。
君曰咨。
时则有若黄耇鲐背之老数百人。
随车而请曰。
惟是众多之金。
委于草莽。
不敢散为凡器以速戾
实愿合为真容以祈禠。
君曰善。
且俾五台沙门大端虑事。
乐施之力一惟百。
精诚之心百惟一。
炭岭属。
炉谷呀。
人云屯。
橐雷动。
黄白之气竭。
青气生焉。
于是化天下之至刚。
为天下之至柔。
以至柔入无间。
亦既成像。
复归于刚。
众奔走而观之。
则三十二相备矣。
计功者盖莫知其众寡。
徒骇其不日而成也。
度财者又莫知其少多。
徒叹其不召而至也。
非我人心之归于君。
君惠之及于人。
何以能之。
是举也。
可以观政矣。
间一岁。
使臣以君政尤异闻于帝。
帝用嘉之。
锡以束帛。
有由然也。
伊追琢之功未既。
而惠卢君迁于瀛田。
君至自灵。
诞敷至化。
缵戎前功。
烂朗景彰。
饰道尽矣。
戊寅岁
易人思邵父美杜母嘉。
愿力谋不朽。
是用托颂于端。
文馆之吏也。
敢不祇若。
颂曰。
崇崇睟容。
法之尊兮。
优优庶政。
直而温兮。
如茨如陵。
不骞不崩
福永存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