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次韵子瞻甘露寺1071年 北宋 · 苏辙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去国日已远,涉江岁将阑。
东南富山水,跬步留清欢。
迁延废行迈,忽忘身在官。
清晨涉(宋大字本、明蜀本作陟)甘露,乘高弃征鞍。
超然脱阛阓,穿云抚朱栏。
下视万物微,惟觉沧海宽。
潮来声汹汹,望极空漫漫。
一一渡海舶,冉冉移樯竿。
水怪时出没,群嬉类豭羱。
幽阴自生火,青荧复谁钻。
石头古天险,凭恃分权瞒。
疑城曜远目,来骑惊新观。
聚散定王业,成毁犹月团。
金山百围石,岌岌随涛澜。
犹疑汉宫廷,屹立承露盘
狂波恣吞噬,万古嗟独完。
凝眸厌滉漾,绕屋行盘跚。
此寺历今古,遗迹皆龙鸾。
孔明坐石,牂䍽非人刊。
经霜众草短,积雨青苔寒。
萧翁嗜佛法,大福将力干。
坡陀故镬在,甲错苍龙蟠。
卫公秉节制,佛骨埋金棺。
长松看百尺,画像留三叹。
新诗语何丽,传读纸遂刓。
嗟我本渔钓,江湖心所安。
方为笼中闭,仰羡天际抟。
游观惜不与,赋咏嗟独难。
俸禄藉升斗,齑盐嗜咸酸。
何时扁舟去,不俟官长弹。
长沙土风碑 唐 · 张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天文长沙一星。在轸四星之侧。上为辰象。下为郡县。遁甲所谓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可以长往。可以隐居者焉。其山麓山。其水湘水。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粳稻。厥草惟繇。蕳杜荃蘅留荑擖车出焉。厥木惟乔。椅桐贞松文梓生焉。筱簜婵娟于原野。珷玞照耀于崖谷。昔熊绎始在此地。番君因此而后定王国焉。汉道凌迟。董卓狼顾。文台三湘之众。绩著勤王。梁朝覆没。侯景虎视。僧辩以一州之人。勋成定国。桓文之举。亦何加焉。至于致礼旧君。请尸归葬。桓氏之子。可谓忠也。殒身强寇。有死无辱。尹氏之女。可谓贞也。轼邓粲之宅。足以厚儒风。表古初之坟。足以敦素行。齐鲁之俗。其何远哉。巨唐八叶。元圣六载。正言待罪湘东。郡临江湖。大抵卑湿修短。疵疠未违天常。而云家有重膇之人。乡无颁白之老。谈者之过也。地边岭瘴。大抵炎热寒暑。晦明未愆时序。而云秋有赫曦之日。冬无凛冽之气。传者之差也。巴蛇食象。空见于图书。鹏鸟似鸮。但闻于词赋。则知前古之善恶。凡今之毁誉。焉可为信哉。因徵故老之言。用纪他山之石。辞曰。
舜去黄屋,于焉巡游。
禹逢元夷,于焉滞留。
五岭南指,三湘北流。
邻联沧浪,边遥岣嵝。
湘山之下,青青众草。
,在江之岛。
烟雨冥冥,波澜浩浩。
不采不撷,弃捐远道。
湘山之上,青青众木。
有栝有,在岩之麓。
风霜凄凄,柯叶沃沃。
不榱不栋,老朽空谷。
陆有玉璞,水有珠胎。
隋侯云亡,卞氏不来。
湘云莽苍,湘月徘徊。
贞石纪事,层城之隈。
越问(序) 其十五 良牧 南宋 · 孙因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一
自大驾之西幸兮,府遂为于近藩。
赐行殿为府治兮,暨泽牧之惟艰。
毗陵首当是选兮,实股肱之旧弼。
仍土阶之素规兮,因旧宇以为安。
朱忠靖继剖符兮,屹具瞻于岩石。
赵忠简亦相望兮,凛清风而独寒。
定王之来镇兮,当乾道之四祀。
捐帑以置义租兮,辟宫而祠先贤。
谅棠阴之蔽芾兮,召伯其如憩。
宜大封于是邦兮,良天道之好还。
后五十馀年兮,谁俪美以增饰。
维我新安公兮,骛逸驾而独攀。
剖滞讼如澌流兮,召雨旸如应响。
使百城俱按堵兮,令沧海无惊澜。
立吏胆于秋霜兮,洽民气于春泽。
干将于宝匣兮,照沆瀣于铜盘。
圜扉鞠为茂草兮,岐蔼其连秀。
令修户庭之内兮,民乐湖山之閒。
既修政而人悦兮,文书省幕府
新百废以具兴兮,耸轮奂之伟观。
八邑不知有役兮,一道不知有费。
若天造而神设兮,岂民力之或烦。
化榛莽为宏丽兮,敞隘敝为爽垲。
革蠹挠而雄叠兮,易朽腐而垩丹。
兹栋隆之规模兮,特于此乎小试。
非成毁之相仍兮,数循环而无端。
镇越岿乎中踞兮,修廊翼其旁拱。
何独敛夫散气兮,所以重夫中权。
巨扁揭乎云霄兮,钧笔粲乎星斗。
山灵为之呵护兮,珍光赫而属天。
前方台之月华兮,后蓬莱之云气。
左燕春之凝香兮,右清白之寒泉。
绕层城以拂云兮,开屏障于四面。
卧林影于云壑兮,栖山光乎二轩。
吸平湖于酒杯兮,浮翠峰于茗碗。
送归鸿于天外兮,数飞鸥于海门。
动秋声之摵摵兮,泊晴岚之蔼蔼。
饯崦嵫之夕照兮,宾旸谷之朝暾。
越王之危台兮,诵唐人之杰句。
鹧鸪飞而地迥兮,晴烟渺而天宽。
飞盖游乎清夜兮,羃轻烟之素练。
棹歌发乎中沚兮,浴明月于金盆。
丽谯涌乎青冥兮,角声起而寥亮。
佳山蔚其照眼兮,洗万里之阴雰。
新堤平而拟掌兮,沸行歌以载路。
漕渠浚而举重兮,鼓千艘而骈阗。
雄威扁营叠创兮,雷欢声于貔虎。
泮宫修贡闱辟兮,遂飞跃于鱼鸢。
台府焕而一新兮,岩壑为之改观。
他人视之拱手兮,公谈笑而不难。
既游刃之有馀兮,复善刀而藏用。
寂然若无所营兮,湛中襟而靖渊。
炷炉香而读易兮,悟至理于泰否。
托寄轩之柱刻兮,等蘧庐于乾坤。
上方蒇事明庭兮,将入扈于豹尾。
如旄倪之借留兮,纷截镫以攀辕。
繄郢曲之寡和兮,信萧规之难继。
民愿公无遽归兮,帝谓吾今召环。
虽卿月之暂驻兮,幸临照夫越土。
恐使星之迁次兮,迫太阶之魁躔。
推治越之道治天下兮,固我公之馀事。
然越人爱公如慈父母兮,愿托歌而永传。
客乃敛衽肃容兮,屏气弗敢复言。
孙子于是浓墨大字兮,终夫越问之篇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八)
司理弟之官岳阳相别于定王台悽然有感为赋五诗以饯其行 其一 南宋 · 真德秀
 押词韵第十五部
定王百尺台,长安万里目。
昔人思亲心,山川讵能局。
于焉共登临,使我增感触。
微霜陨陔兰,悲风撼庭木。
银山在何许,白云但空谷。
搔首重徘徊,冥冥江树绿。
上丞相书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四、《西山文集》卷三八
某昨者蒙恩牵叙,既而控免弗俞,俱尝奏记以谢。
比者祗拜告命,谨复缀缉骈俪,少见万分。
区区复有未尽之悃,窃惟大丞相国公先生家传相业,世济厥美,未易以一善名,而其间有最不可及者,容人之度是也。
考之前史,若唐李吉甫父子相宪、武二君,削平诸镇,中兴王室,功业甚伟,然不得与房、杜、姚、宋并称者,以容人之度未足故耳。
元和初牛僧孺等以贤良对策,指陈时病,颇为剀切。
此盖制科之常,而吉甫以其议己,泣愬于上,既尽逐考官,僧孺诸人亦皆不见录。
朋党之祸,实基于此。
其后德裕继相,猜嫌愈甚,一时人材,互分彼此,而朋党之祸遂成,更相倾轧,四十馀年,唐室遂以不振,吉甫父子实为之也。
若先太师忠定越王大丞相则不然,方忠定之初相也,当时士大夫议论所主亦有不同者矣,而盛德雅度,包涵茹纳,未尝与之较短长,争胜负,用舍之间,一惟公论是主。
及再登揆席,凡所荐扬拔擢莫非天下选,而昔之议论不同者,亦班班焉与于其间。
此所以屹然为四朝元老,以功名始终,铭勋太常,侑食清庙,扬休无穷也。
大丞相自初执政以至当国,上而同列,下而廷绅,议论同异者亦或有之,然未尝以私意喜怒深嫉而力排之。
间有因事绌罢者,后多抆拭收用,至有身没而后录其子者,容人之度岂不伟哉!
宝庆以来,朝著之士论事失当,莫若某与魏工侍二人。
魏之贬也,大丞相临安尹,使赆其行,于赫然震怒之中未尝忘矜怜悯恤之意;
而某之迂愚,自速谴咎,言者请加窜谪,迄不之许。
迨兹庆霈之行,某之与魏首蒙湔涤。
自昔起废之恩,必以其渐,未闻一朝出命,悉还故物,若是其特达者也。
然则某等之或绌或贬,岂钧造本心哉!
某躬被苞涵茹纳之施,虽已启谢,骈俪攸拘,不能敷畅,辄复布之毫楮。
又尝忆曩岁侍坐时,尝辱赐教,以为先太师有言,必能受人詈者然后可作宰相
至哉言乎!
此一门相业,世济厥美,所以为不可及也。
伏惟大丞相坚忍持守,益加于初,使天下之士无一不被容覆者,则盛德宏度,超越古今,与忠定王无间矣。
僭帅陈愚,罪当万坐,仰丐钧察。
仁宗论星变天圣六年 北宋 · 刘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
臣闻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上自帝王,降及辅相,宰制万物,感应天文,是以政教紊于下,则躔次变于上。
自古圣帝明王,兢兢业业,不敢私纵者,畏天命也。
若政有失而不改,天垂戒而不惧者,危亡之道也。
近者天象变异,惊骇群情,避殿曲赦,深叶古典。
臣虽不知星纬之术,备观史策之文,谪见于天,警诫人主。
伏自两宫临御,于兹七年,体貌大臣,延纳直亮。
触鳞犯讳者,未尝加罪;
巧言令色者,必察其非。
恭俭仁慈,动遵典礼,故得上下无壅,华夷乂安。
阙政无闻,咎将安在?
臣昼夜思虑,疑者二焉:切虑邪佞小人,急图富贵,顾其资望,未得升迁,致有潜结奸雄,密为表里,谋倾陷于端士,期进用于明时,不思挠败国家,且务致身荣达。
稍萌凶慝,亦动星辰。
前史称「太白食昴」、「白虹贯日」者,皆古人精思密谋之验也。
惟望圣慈深加审察,邪谋不入,灾异自消。
兼虑三圣在天,百孙繁衍,定王之外,封册未行,杂于庶寮之间,班在驸马之下,北使每至,无以威示远方。
圣祖贻谋,实欲本支茂盛,因循岁久,未举典章,百官固有嗟叹,三圣岂无动念?
伏望圣慈于皇族中选其贤明,依唐朝故事封嗣王郡王三五人,以应祖宗之意,用固磐石之基。
其次选用大臣,必从公议。
古者询于卿士,谋及庶民,审重之至也。
至于才高位下,公议所归,或因例合迁,久未升奖者,亦乞申命两府,次第举行。
昔者宋景善言,祅星乃退,商汤自责,化为丰年,而况太后圣明,皇帝慈俭,上天变异,不足忧虞。
臣职在谏垣,殊无器识,敢陈狂瞽,不避灵诛。
〔贴黄〕臣伏见唐尧至圣,有四凶在朝,大舜继明,方乃诛逐。
是知小人君子,自古并生。
君子多,则小人衰,而天下治
小人多,则君子衰,而天下危。
自古离乱则多,太平甚少,其故何也?
盖佞言似忠,谋身巧计,是以小人多获进用;
直言正色,邪佞憎嫌,是以君子多遇谗谤。
此乃邪正各异,故相憎也。
失于防察,禁制渐难。
故《书》曰:「为君难,为臣不易也」。
今两宫明圣,君子道行,小人之心,皆不遂志,多方求进,或受货财,保證奸邪,上惑天听。
伏乞圣慈,特加防察。
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五、《南宋文录录》卷一六
予昔观书,太史氏有《裕陵实录》,始成书于元祐,绍圣中曾布诸人重修。
厥后进书,旧本以墨,增入以朱,删去以黄。
所书曲水宇文某上书不报,与致其事而归,且记司马公之言曰:「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今于某见之」。
凡二千二百馀言,悉覆以黄,无复有存。
曾布诸人亦谓是书必不复传,斯人亦遂泯泯矣,而宣和间前史复出,中兴以后正论益著。
盖世之为欺者不畏天命,不恤人言,独于简策犹知惮之,然而终有不可得而掩者。
予尝读《春秋传》载周定王事,为之喟然。
且王私贿巩伯而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
自知其非而不欲登之载籍,宜天下后世不及知之矣,而传记所书至于今未泯,且并与王之私语皆识之。
夫诸侯之事,德刑礼义无国不记,况王室乎?
人心之动,隐微潜伏未有不形,况史册乎?
中允之位不过百里,中允之年不逮六十,其居则远于中州也,其仕则邻于羌夷也,而慨然以斯世为己任,言一不酬,以强仕易嘉遁,归而父师闾里十有五年,名震京师,事光史策,钜人元夫莫不嘉称而乐道之。
然则彼绍圣史官亦起秽以自臭,于中允无毫发加损也。
中允之五世孙夬午尝编辑遗文,属予叙所以作,既队言而卒。
后二十年,夬午之从弟公谐又增益之,凡得诗八百二十馀首,合杂著启凡为二十有二卷,以申前请。
呜呼,程大夫父子、范忠文、司马文正、杨宣献、张宣公既言之矣,予敢复措词?
姑以得诸旧闻授公谐,是亦遏人欲、扶天理之一助云。
临坪谒定王墓阻雨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密雨漫空不放晴,山田溪涧潦将平。
昌黎昔被衡山误,杜老曾烦聂尹迎。
衣湿尚堪怜仆从,香拈直欲格神明。
黑甜唤醒王庄梦,安得鸣鸠三两声。
刘俊民镇抚赋兰室诗 元末明初 · 胡布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一
志士确贞操,同心蔼芳言。
灵均世已远,九畹秋霜繁。
托根君子庭,联芳燠朝暾。
气物以类感,薰莸齐化原。
有德此有邻,天和煦春温。
文修武亦备,仁至道弥敦。
勖哉定王胄,馀庆在贤门。
奕叶表千祀,矢言并清芬。
题富沙庙丙寅七月晦,富沙居民火,延烧至平政桥。烟焰环昭定王之祠,吏民俱祷。旋获反风之应,环祠民屋悉为煨炉,而祠之檐桷无一焦。因感神之威灵而诗(诗字抄本作以诗纪三字)之) 南宋 · 华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平政桥头火烁空,富沙宫殿烈烟中。
地形难扑徒临水,天意能回遽反风。
十里爆雷惊客梦,万家全璧赖神功。
君王注意恢神武,更乞威灵为宝冲。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欧宋唐书得失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三、《诚斋策问》卷上
只轮不足以羞孟明,学仙不足以病子房,折屐失喜不足以玷谢安
士君子阳秋人物,瑕不掩瑜,顾不当尔耶?
盖味不全旨,人不全美。
绳人以焚廪浚井,千古无孝子;
绳人以洗耳啮,千古无廉夫
绳人以剖心抉睛,千古无忠臣。
主权衡,口绳墨,以锱铢天下,吾见人人皆唾去之果核也。
嗟夫!
史气如子长,史体如孟坚,史法如欧宋,泣麟真派之数人耳。
学士大夫必欲刮其瘢,摘其疵,以疮痍三史,呜呼,若人者其墨、兵家流之刻木欤。
甚矣,后之学者习气之薄也。
月牖雪窗,专挟弓弹,以惟恐不伤人为事。
读《子虚赋》者忘其讽谏之益,而笑其枇杷卢橘之语;
读《兰亭记》者忘其词意之高,而议其丝竹管弦之句。
谓《补亡诗》眷恋庭闱,非诗词之法,而昧其推明于孝道;
谓《闲情赋》皆属情奁匣,为白璧之瑕,而昧其寓意于忧君。
《凌烟功臣颂》,台阁琛宝也,必贬其二十四气之说为附会。
少陵《古柏行》,诗家筋骨也,必诮其二千尺之句为差谬。
滕王阁记》乃一段锦,而或讥其「星分翼轸」为分野之误。
《阿房宫赋》乃一尺璧,而或议其言「未云何龙」为用事之失。
呜呼,饶舌如许,三史奚赦焉。
彼不知纤云不能滓太清,墨子不能疵西施
大抵作史者要先定其规模,读史者要必识其古人之规模,小疵不足置胸中也。
则知几之「三长」,正作史之醯酱尔,而规模则渠眸子未见也。
吾尝窥三史之气脉于简策之外,而得其规模矣。
其槩曰气、曰体、曰法。
史气当如孟子之养浩然,无气则弱。
史体当如周公之定治道,无体则杂。
史法当如孙子之整三军,无法则散。
太史公主于气,而体与法为之卿佐。
孟坚根于体,而气与法为之条枚。
欧宋源于法,而气与体为之流波。
夫古人用意自有不凡处,学者剔抉其小疵而嗤之,吾恐古人嗤学者也。
太史公之书慷慨峻拔,有终南嵩华之气,渊溶渟涵,有洞庭彭蠡之气。
读之使人有飞出宇宙之意,宛然先秦古人也,其气何如哉!
学者不是之识,顾乃援《汲冢》以證其言共和之事有误,援《世本》以辨其指正王为定王之失;
岸门之战则本纪、年表之相戾,盐氏之攻则本纪、列传之不同。
嗟夫,病者正尔耶,不病也。
孟坚之书淳庞敦厚,有君子长者之体,徘徊容与,有升降揖逊之体。
读之使人有欣喜相亲之意,温然典诰气象也,其体何如哉!
学者曾不是察,顾乃援《汉武故事》而疑《郊祀志》「斗棋」之字为「斗𣗍」;
荀悦《汉纪》而疑《刘辅传》「卑人」之语为「婢人」。
《百官表》与《石庆传》一言其尝为太仆,而一不言;
《戾太子传》与《外戚传》一以生于建元,而一以为元朔。
嗟乎,病者正尔耶,不病也,学者病也。
欧宋之文森严周密,叙事有笔削之法;
褒贬重轻,立论有斧衮之法。
读之使人有肝胆俱寒之意,肃然洙泗之苗裔也,其法何如哉!
学者曾不是思,顾乃考高宗所生之年,而疑公主四十不嫁之语;
文宗即位之年,而疑王播献四十万之事。
裴寂之字《传》称真元,而《表》称元真
刘审礼之子《传》名殆庶,而《表》称待庶。
嗟夫,病欧宋者正尔耶,欧宋不病也,学者病也。
夫终身为礼,而偶忘一揖,不可谓之慢;
终身为仁,而偶践一蚁,不可谓之虐。
小怨不可掩大德也。
焦氏之《古史》,刘氏之《史通》,苏氏之《古史》,司马氏之《考异》,吴氏之《史辨》、《纠缪》,忠厚者为之乎?
又况书有真伪,说有讹正,《八索》之黜,古诗之删,正恶其矛盾六经耳。
荀纪、汲书之类可信,而正史可疑,是楚人亲而吾兄疏也。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甲戌己丑、郭公夏五,正嫌于胸臆私决耳。
时月名字之两存,而谓之差舛,是牺樽妄而娑樽实也。
三史以此为累,则仲尼之志无乃荒欤?
三史之差违阙失不无一二,犹当略之,则是同异之际,书法自当尔耶。
嗟夫,笑古人之未工,而己事之已拙,此学者之大病也。
前数子不暇具陈,姑以刘知几一人论之。
知几《史通》之论,发举前作一字,必呵何其严也。
尝得其所作唐高宗武后之实录而读之,初意其可拳石班、马而臧获陈、范也,及观其永徽三年事,则曰「发遣薛延陀」,此何等语耶?
天授二年事,则言傅游艺死矣;
至书长寿二年遣使杀流人,则曰傅游艺之旨也。
游艺之死至是三年,得以杀流人为游艺之旨耶?
古人目睫之论诚有味,愚不敢效尤,复议三史之病,或恐未能病古人,先自病也。
执事翰墨卢扁也,敢尽布其腹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明末清初 · 王广心
燕山四月雨凉,酒徒击筑官道旁。
骊驹欲鸣惨将发,为君慷慨歌大梁
大梁昔当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魏殿旌旗斗北翻,汴宫花石城东密。
定王宪王皆好才,樊楼窈窕东堂开。
诚斋旧帖龙文写,乐府新题凤管催。
黄河如带萦天阙,舞榭歌钟几时歇。
兔苑朋白雪樽,鹍弦士女金梁月。
中原千里接神京,叔父勤王更勒铭。
鸡犬愿随淮老,鱼龙忽厌蔡河平
一朝风雨金堤决,杀气苍茫鼓声绝。
龙章十叶赤帝孙,却并铜人水中没。
沧桑变易八九年,我来欲渡愁无船。
宫阙崩颓半深泽,狐狸踉跳空荒烟。
偶逢遗老驱豚出,端礼门中招共入。
银楼藻井荇带穿,玉殿螭头土花涩。
因言此殿西北隅飞廉九仞凌清虚。
浊河波浪埋不得,依稀绣栱临椒除。
我登兰雪轩,更倚端清阁。
空梁夭矫堕盘龙,古柏阴森少调鹤
下寻石洞风翛然,黄尘不到秋光先。
云英既死梵灯灭,谁从此地求神仙?
呜呼此景当年识,近日传闻更萧瑟。
华栋都输少府钱,碧甍尽入空王宅。
河山君到莫重论,艮岳吹台总不存。
但得晴天看少室,短衣落日过夷门大梁自流寇决河灌城后,王孙俱为波臣,臣民可知矣。登高眺览,百感茫茫,而以看少室吊侯嬴作结,想见作者胸次。)
定王台 南宋 · 赵汝谠
 押阳韵
湘中十七门,层层居中央。
经营自何代,传是汉定王
穷力致远士,侧身思咸阳
地褊乃后绝,炎灵久无光。
今非昔所望,林麓深青苍。
歌舞来其上,军营在其旁。
国人记本始,祠典脩烝尝。
嘉节近楚俗,羁怀渺湖乡。
野菊岂不采,含英待秋霜。
风骚企高调,登览独成章。
河如带 元末明初 · 陶安
虎有爪,雕有翼。
爪擒猛兽威愈张,翼奋高云身起疾。
自从轵道释降王,火旗龙马趋咸阳
丞相淮阴文武并,良平片舌摧彊梁。
开国功臣定王霸,捲除虐网民归化
壶关仁义决雌雄,马上安能得天下。
且如吏才世常有,何亡如失左右手。
傥非神计六出奇(神计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空陷荥阳虎狼口。
长乐置酒朝仪新,天子之尊世一人。
元勋虽是称三杰,鸿业皆由得众臣。
臣有才,君所倚。
元首股肱为一体,家国遄兴每因此。
若使虎无爪兮雕无翼,横飞怒搏将何以,狐兔鹪鹩䓁焉尔。
高皇念功能重酬,剖符裂土封诸侯。
刑白马,宣盟辞,告于上下之神祗。
神祗洋洋明鉴知,盟若曰:山如砺,河如带,地老天荒国长在。
河如带,山如砺,子子孙孙千百世。
铁为券,丹为书,视彼竹帛坚有馀。
金作匮,石作室,藏之宗庙何深密。
分茅食邑布州郡,雉粉衣裳龟纽印。
谢恩凤阙拜且言,长与汉室为藩垣
后来疑忌含怒怨,激得王侯屡生变。
戮豨醢越夷韩族,请苑利民翻系狱。
渐次国除真可怜,几家能得传曾玄。
口血未乾言自食,无怪残刑有武宣
争如待下推恩德,保全功臣扶社稷。
周家虽不誓山河,国与诸侯绵八百。
君心诚信能确守,带砺不盟天亦祐。
君心诚信苟有亏,带砺虽盟终自欺。
君不见吕后在前莽操后,还赖功臣同拯救。
河流山峙尚依然,不似人心不长久。
周定王兰雪翁覃溪师属赋 清 · 吴嵩梁
周藩宫里端溪石,留与苏斋试烟墨。
四百年来璧水香,镌题古篆看犹识。
驺虞献后归大梁,不愿移封就洛阳
师儒曾聘刘长史,词赋雅重东书堂。
镇平博平皆好士,南陵西亭亦相继。
本草图成为救荒,幽芳千种谁重绘。
汴河横决浪如山,迎取金容没水还。
一片仙云依旧紫,却随玉碗出人间。
元朝宫树伤心碧,乐府当初歌不得。
斜阳秋划十三陵,今日蟾蜍泪重滴。
未央残瓦永平砖,都与人家作砚田。
寻常故物知何阴,名字关心特可怜。
又和南塘十首 其七 1255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大计当传子,齐盟共定王
不惟分户牖,亦自峙糇粮。
修□疑知礼,谋迁似辨方。
朱门需蜜蜡,空费一春忙。
禹穴碑铭序 唐 · 郑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
惟帝世圣时。必有符命。
在昔黄帝始受河图而定王箓。宓羲得神而垂皇策。
尧配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舜继成六德。
文王获赤雀丹书而演道定谟。予亦以谓禹探䰠穴。
得开世之符。而成厥水功。
夫神人合谋而行变化。天地定位。
阴阳潜交。五行迭王。
斗建司节。岳尊山而渎长川
乃至日星雷风。祯祥秘奥。
三纲五纪。万乐百礼。
人人物物。各由厥生。
无非元功冥持。至数吻合。
以及之者。王者奉天而行。
故圣神焉。帝王焉。
彼圣如仲尼。有德而无应。
故位止于旅人。福弗及生灵。
乃叹曰。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然后知元命者轩。告命者羲。
受命者唐与虞。成命者禹。
备命者文。仲尼不受命。
乃假人事而言。故有宗予之说。
后代无作焉。立言者一仁义以束世教。
瞽瞆蚩蚩。使绝其非望。
法业之外。存而不论。
予读夏书无是说。司马子长自叙。
始云登会稽禹穴
不然。万祀何传焉。
惑矣苍山之潴呀如渊。如陵徙谷
此中不骞。雨洗烟空。
(咸今)然莫穷。噫。
实禹迹之所始终。唐兴二百八祀。
宝历庚午秋九月。予从事于是邦。
感上圣遗轨。而学者无述。
禹穴碑。廉察使旧相河南公见而铭之。
治河谣 明 · 吕㦂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四、槜李诗系卷十
古河徙自周定王,汉悲瓠子歌宣房。
后来纷纷建群议,神禹远矣谁其良。
黄流一石泥数斗,歘忽风霾千里走。
奔狂力障势转狂,似止儿啼掩其口。
古之使者犹为民,以身捍水勇且仁。
今之使者志在名,流移未复碑先成。
张秋已誇缵禹绩,苻离庙祀称无敌。
君不见蜀之遗爱仰三犀,今之铁牛仆在堤。
地宫铭熙宁六年四月十八日 北宋 · 李徽之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二
圣宋六叶,皇帝握符御极,改元熙宁,分命宗室,藩屏王国,授叔氏团练之节,刺守江西筠州
期三季,郡人孙德崇等发心,偕新吴僧守净募众,于郡南太平兰若建造释迦宝塔一座,祝延帝寿,保安国祚。
惟皇从祖父、赠太师尚书令相孝,定王宫皇伯、登州防慰使宗绩,降施如来金骨舍利,中金为匣,䌌以重锦,来镇塔宫。
复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氏之族,暨大丞相吕文惠公之后,广西经略安抚等使、集贤修撰萧公之孙錞,少府监杜公植淮安守、比曹外郎黄沐太子中舍绍先,各以种种舍利信奉为施。
镇南大沙门宗道,比邱香,与诸信士各施舍利,总可千数。
郡太守司门郎王景华以白金之盒、绣花之衣而缄覆之。
众捐银塔二座,金银函各一所,银铜瓶合众宝香等,悉于六年癸丑四月甲戌朔十八日辛卯入瘗隧宫,安奉如法,刻石纪实,志诸不朽。
铭曰:
佛宝法宝,坚固无价。
珍重秘藏,兹塔之下。
按: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五,同治十年刻本。
山谷范滂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后村题跋》卷三、《粤西文载》卷五九
党祸东都最惨,唐次之,本朝又次之。
固、乔皆社稷臣,伏刑都市,膺、滂诸贤率身贯五木,骈颈就僇。
所杀天下贤俊数千人,其幸而得免如陈寔、申屠蟠之流仅一二数。
使孟德、仲谋不生,汉亦必亡。
唐末举当世清流尽投之浊河,而国随之矣。
本朝党论屡兴,事与汉唐同而治乱与汉唐异,盖列圣至仁至明,静观徐察。
竦、夷简指富、范为党魁,而昭陵随悟;
章、蔡请斲君实、晦叔棺,族莘老,而泰陵不听;
欲按诛赵元镇等家族,上赖思陵保全;
侂诬陷忠定王,禁道学,因而废锢名胜,茂陵一旦奋发,雪忠定,弛学禁,而群贤复用矣。
三百馀年之间,邪说终不能以胜正论,小人终不得以胜君子,虽更阳九百六之会,以开一马渡江之业,历丙午丁未之厄,晏然享太一临吴之福,有以也夫!
予尝谓前世党人有刀锯之祸,若本朝则烟瘴而已。
然前世或自系于狱,或谊不独生,或以齐名李、杜为荣,同于为善,同于嫉恶,同于舍生取义。
呜呼,盛矣哉!
季世风俗不然,随好恶而改化,视胜负为向背,首畔大防者有之,反噬安石者有之,范忠宣诸子多贤,尚劝乃翁求出籍,而「斩颐万段,恕亦不救」者皆是也。
此风既成,窃意未必乐范、尹、欧、余同贬,况甘与君、厨、俊、及同死乎?
豫章公远窜不悔,囚宜州谯楼上,犹书此传,无愧于孟博矣。
忠定吏部、孙尚书,当庆元初阖门避谤,绝口不自明,尤贤于忠宣之家矣。
彼世之雍容立朝、进无刀锯之祸、退无烟瘴之忧,而不能自彊于善者,览卷宜有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