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赠表弟乡宾陈爱月还甘泉(有序) 明 · 湛若水
君从,甘泉子赠表弟乡宾陈爱月也。感今昔老少之异,嘉其古心古服,为古乡饮礼之宾,望之老而笃学,光甘泉焉至矣。
君从甘泉来,色带甘泉云。
今我梦甘泉,悠然得我心。
忆子从予游,十五映青春。
予今各老大,卓立冠乡宾
不远四千里,访我憩新泉
倏尔告还山,了此儿女缘。
江风与江月,赠子吟弄船。
寿全山高士刘先生(有序) 明 · 湛若水
广信永丰之霞方有丈人焉,曰文甫涛者,乡善士也,行年七十有三,志不凡近,独复   中行,行不适时情,声不入俗韵。人初讶之诮之,曰全山耳。夫谓之全山者,俗以訾夫全野也,犹曰坭塑人也,又曰无机变也。丈人曰:「是善名,我因以自号。」且六善焉,俗久而孚之,曰真全山也,善人也。何谓六善?一曰德,二曰敬,三曰惠,四曰廉,五曰教,六曰义。曰德,文史自娱,天性刚直,是故足以励俗矣。曰敬,笾豆必饰,祭祀必肃,是故足以敬先矣。曰惠,罄囊以助丧葬之乏者,亦分饭以救于告饥者,于时储无宿矣,迎赡七秩无归之嫂,曰一饭可分饱二人也,是故可以济物矣。曰廉,生不妄取一钱,受族人百金之托,事毕归馀,弗或私乎一毫,亦弗私于托货之贿,是故可以洁己矣。曰教,人曰:「窘矣,盍教之生殖乎?」曰:「吾惟教誉也,从吾所好焉,治经养性,即有广心田矣。」垂髫出就夏东岩,经岁不归,曰:「欲汝薰染之耳,独举业云乎?」誉登乡荐,归则戒曰:「自吾父、吾祖累世积而发于汝,其勉之为邦家之光。汝毋负吾志焉。」闻在南京甘泉之馆教小子,来之,则曰:「吾老且病,岂不念汝?汝得所宗,遂吾志焉。」是故可以裕后矣。曰义,与其配余孺人相敬如宾,赞成厥德,是故可以称媲美矣。夫刚直德也,肃祀敬也,恤贫惠也,不苟取廉也,乐得其学教也,夫妇敬成义也。是故定静不迁,偌呼以为山者,此类乎?甘泉子闻之,曰:「彼所谓全山者,君子以为全德也者,全人也。」夫惟六行者,足以称之矣,为之作诗寓寿焉。诗曰:
俗诮全山名,吾以静不迁。
全山偌我訾,因以止安安。
乾坤有五岳,五岳一全山。
何名为全山,五岳合一观。
何以为合一,静看先天先。
当其未分时,宇宙同混然。
丈人秉刚直,用志能不分。
凌空俯五岳,寥廓何超全?
以兹孚邦家,闻达无间言。
德教施外内,廉惠人己间。
敬义通幽明,六善如山尊。
丈人自岳降,仙客来如云。
以山祝公寿,寿酒至如川。
贤郎滞西席,吾为歌此篇。
橘洲居士别业图(有序) 明 · 湛若水
太湖,美蔡橘洲也,内翰九逵先隐君橘洲居士有隐德焉,故甘泉子作长诗美之。
太湖畴昔吾曾游,东洙西崦入湖陬。
小从悬木望缥缈洞庭山高峰名)洞庭云飞天际流。
(坛名,山中胜迹)见我招手迎,惜也欲渡无扁舟。
愤将湖水一口汲,喷济万物泽九州。
三十年来抱孤志,时不可得徒淹留。
披图宛见蔡氏(古蔡泽也)裔,四时始悟功成休。
高踪已逐鸱夷范蠡也)去,至今芳躅留橘洲
还闻橘洲邻夏湾(消夏,湾名),一水旁通流玉沟。
两山对峙深门阙,瑞气浮空如蜃楼。
橘洲居士称时清,五湖波浪谢五侯。
花开花落记年华,玲珑硕果斜阳收。
自非田桑八百之草庐,即为木奴过千头。
居士居士谁与俦?
自受天乐无人休,北圃南田游寿乡(巷名),一声长啸如鸾凰。
俯视夫差避暑湾(即消夏湾也),豪华既尽何荒凉!
吴王越相俱寂寞,惟有震泽春天三江瀼瀼之流长。
居士有子曰九逵,隐居肯构以肯堂。
通籍于今留翰苑,君子福泽殊未央。
乘风飞锡欲与去,令我三十载幽期一日偿。
当时请扫茅公坛,分我地亦何伤丁酉十一月十六日
赠邓君念斋考绩之京长句(有序) 明 · 湛若水
工部正部邓君念斋居对江门,去石翁阙里若此其近也。昔人有言:蓬麻并生,不扶而直。邓君于贤圣之道,宜以于其风声之鼓动,薰炙而感发,有不待力学而得之矣,矧若君之好学乎?君昔为监博,予时考绩至,有若权门炙手可热,君谓予曰:「愿公无失身于某某。」予义而嘉之,笑曰:「岂有失身甘泉子者?」遂以为益友焉。今君三载考绩,予重其别而荣其行也,作长言赠之。
南曹冬官尚书郎,邓君门汇江门长。
江门老师风韵切,先时薰炙趋高明(协)
闻君斋扁亦曰念,克念作圣恒不忘。
直声昔播南台表,一掷泥涂珠复光。
候吏不卑令项强,贰守一道无低昂。
诸司考最如一口,报政早晚趋朝堂
圣皇会须前席问,畴若工垂与殳斨丁酉腊二十五日
侍御洪峻之巡鹾竣事还婺源(有序) 明 · 湛若水
有美,美洪子也。洪子觉山子,为体认天理德业合一之学,故其巡鹾两涯也:于照●商有通融革弊之政,于兴化有均税除害之政,于士人有教成二业之政,风俗有乡约善俗之政,君子称「四美」焉。太学生葛生洞曰:「洪子满代而去,扬之耆老数十人遮道涕洟止之,无已,愿脱靴为记。」洪子曰:「夫父老恶知其不可,此守令事也。」谢去,久之乃去,非善之入人之深也如是乎?甘泉子闻之,喜曰:「夫学仕兼优,知行并致,忘助之两勿,直达天理,洪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或曰:「洪子之善,乃其祖母余教成之致然也。」今竣事而还,便省祖母也,将曰:「祖母之所以教垣者何如?垣今则可以见祖母矣。」诗云:「无忝尔祖,聿脩厥德。」洪子有焉。甘泉子既喜而饯之,于会化之馆,会诸同志二十馀人,褒之以诗云。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冈。
爰服四美兮,两淮之光。
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
维扬之士民兮,念与之长。
念之长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脱。
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归途?
会化兮三山之阳,同志翕聚兮天日。
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
岂伊人之岐径兮,无然伥伥。
丁千兵忍庵七十寿诗(有序) 明 · 湛若水
忍庵君,丁其姓,翥其名,云汉其字,生于淮南,长于淮南,老于淮南,遂得淮南之精,将得淮南之寿,而忍庵则不是重也。五世同居,屡蒙旌表,又以例授千兵,而忍庵则不是荣也。建学官、脩桥梁、施人材、立义冢,累行高义,饮于乡宾,而忍庵则乐之。今年十月晦日,为七旬华诞之辰,甘泉子作诗寓寿之。
淮水出自桐柏山,黄河沧海汇勾连。
异人义士生其间,不然往往多长年,刘安鸡犬皆成仙。
又闻丁家有高士,令威野鹤相后先。
只今共爨过五世,宅里已表兴让仁。
今年阳月跻古稀,天高海阔闻华筵,高士高义不谢年。
无疆万寿无穷传,我歌寿歌歌寿筵。
乡进士刘子实归省广信永丰(有序) 明 · 湛若水
刘子子实既领乡荐,北试于春官,且报罢,人有不堪者矣,子实勿以挫志焉。游学南雍历事铨曹,一子报丧于家,人有不堪者矣,子实勿以挫志焉。少宰钟石费公曰:「誉有志之士而乡里之良也。」荐入馆以教涞之。未几,妇氏在家又报病,人有不堪者矣,子实勿以挫志焉。报者三至,去家三年矣,犹不忍言归,予谓之归,乃归省焉。夫无所挫于外者,必其有自胜中者矣,刘子其贤乎哉!或曰:「夫谭子焚衣、邵子置之,非古之志士乎?若子实者,将非其人乎?」子实乐就翁学,将朝夕听言于斯,岁时观行于斯,其成己者欤?内以规训,循循不息。外联同志,惓惓不忘,其成物之志欤?夫人己一体、外内合道,俛焉孜孜,知有德性之乐,而忘其身家之虑,以自胜夫三挫之窘者,其在兹欤?甘泉子曰:「夫以子实之务学,不汲汲于归,吾于是占其必不迟迟而来矣。」乃合同志十有八人饯之于东义庄,各为诗歌之,予乃为序诸首简。
朝言兮唯唯,暮●兮亹亹。
子今此而归兮,我之中怀能不思?
子上称寿兮有贤父,入室举案兮有良妇。
慈爱相感兮畴知其故。
将求大孝于天下兮,非夫之内顾。
望子归来兮来毋暮嘉靖己亥八月望日)
钟石(有序) 明 · 湛若水
钟石诗者,甘泉子钟石子而作也。费钟石子秀出广信之横林,横林之溪西下不能一里,有大石焉如钟,弗倚弗偏,矻立于溪水之涯者,钟石也。其溪二百里,遥遥自怀玉来,环钟石之三面,终日击撞。或曰:「是水如其椎也,怀玉高悬其后,磥磥磈磈、灿烂萦带。」或曰:「是山如其追蠡也、旋虫也。」费少宰尝筑室其巅,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因以自号,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圆外而坚中,坦夷而穹窿,吾不知钟石钟石子乎?钟石子其钟石乎?为之作诗,以寓神游焉。
钟石似钟石,实心历霜星。
鸿钧太古色,直截幽人贞。
幽贞之所庐,钟立四无欹。
怀玉为之纽,玉流为之椎。
君子曷似之,实以比其德。
特立砺坚操,磨磷终不易。
至乐若无声,一鸣天下惊。
小大随所扣,宰公司成
万石之洪钟,维以警聩聋。
夜半攒眉起,昊天日升中。
寓思图诗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十七部
安福王生仰孔乔曰:“家君失怙恃,既葬,兄弟悲号无及。后客沅湘,不得守墓,图墓之形以寓孝思。”甘泉子曰:“夫人子之于亲,葬则忽焉,亡之矣,思之至也。今夫失形而墓,失墓而图,思之切也。若夫失图而心焉,孝子之至矣。”
悠悠寸草心,荡荡三春德。
亲恩比昊天,昊天元罔极。
罔极何所思,目击双坟白。
双坟不可见,游子沅湘客。
泪下斑竹枝,染泪图坟色。
于以寓孝思,孝思本无迹。
体魄归黄壤,神理陟玄寂
潜思无不通,见之在恭默。
周克道吕汝德入九华兼寄先在山诸君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十一部
九华山甘泉书院,盖为甘泉子他时退藏之地也。青阳尹祝君增与庠诸生江生学曾、施生宗道成之,而太学生李君呈祥亦与经营焉。周纪善冲、尹生唐先往居之。今乡进士周生孚先吕生怀送予至彭城而还,亦浩然以往。朋友道义之会,乐当何如,诗以赠之。
祝尹开山主江施擅樾成。
李子尚清修,亦来同经营。
尹生周藩史,长住心期亭。
周吕同声应,翕然迅遐征。
四野云龙集,五星奎壁明。
九华九仙人,举手来相迎。
八君称八逸,归心共惟精。
为山不厌高,山高必有灵。
为水不厌深,水深蛟龙生。
神物贵变化,九仞安可停。
东溪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三部
东溪诗者,甘泉子郑东居士而作也。东溪居士有二子,为经正经哲,皆业进士,从甘泉子讲圣贤之学,居士乐善贻谋,乡称善人,比之太丘父子云。
东溪何所乐,我乐无东西。
亦复无南北,亦复无高卑。
何以乐东溪,溪月初生时。
乘流观我生,月庭长相随月庭者,处士,响白沙门人也,与东溪友。)
贺闻人母太孺人六十六华诞诗 明 · 湛若水
闻人母者,闻人侍御诠之母,冢宰海日公之女,弟新建伯阳明子之姑母也。归贞庵公,相之儒业。贞庵告逝矣,母三十而孀居,六十如一日,志则贞矣。有子曰訚、曰诠。诠病剧,訚为焚香请身代之,遽毙。母曰:“天乎?訚也爱弟而毙乎。”哭之哀,乃丧明,其慈孝弟友则交感矣。诠学成,行令宝应,有声。擢御史,有声。帝乃推原善教,褒封母为太孺人太孺人华诞,适逢其会辛卯六月十有二日也,则感应之致矣。甘泉子闻之,曰:“以予观于世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夫父子兄弟上下之心一于感应而天下治矣。”为赋诗以寿焉,且用告夫观风者。
今日曷为乐,闻子开寿筵。
小寿逢六六,大寿祈百千。
何以祈百千,不朽无期年。
何为不朽名,圣善流芳声。
母仪自贞则,海日难为兄。
伏生尚书,卓为女中英。
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
我为众宾陈,众宾为我听。
兄代弟病毙,母哭子丧明。
一门感慈孝,蔼然为嘉祯。
和德协上下,精诚达穹冥。
仲氏新骑骢,宝应留清风。
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
龙章与凤翟,五色来云中。
风日清大夏,华诞适与逢。
乃悟天人际,感应常相通。
特为王母寿,于以寿无穷。
寄题心期院诗 明 · 湛若水
心期,心学也。亭旧卜五溪,已而不果。督学闻人君诠巡按虞君守愚既定九华山两书院。池州守侯君缄、贰守任君柱以前御史柯君乔诸生吴筥、江学曾之请,卜无相寺后地为心期下院,以便来学登山者之小憩讲习也。甘泉子闻而作是诗,刻之院壁。
心期在何处,十载念存存。
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
无相夫何如,有物为之先。
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
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
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
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
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院西泉名)
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
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
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
广德州儒学新建青云楼雅诗 明 · 湛若水
夫青云楼者,今广德州判官侍御史丰城涂君梦卜之所建,以登学士诸生广德者也。楼成,涂君介、邓司训廷凤与黄方二生以告甘泉子甘泉子笑曰:“夫涂君之为斯楼也,岂徒以供尔师生登眺而已哉。夫青云以言青紫也,楼以言其高也,期诸生以高取青紫也。期诸生以高取青紫者,期诸生崇德也。夫崇德德广而日高,德日高则于取青紫也夫何有?故堂以言其基也,阶以言其升也,梯以言其升之级也。今夫为楼居者,有堂基然后有栋宇,有栋宇然后有阶升,有阶然后有梯级。学也者,觉也。先觉者所以觉后觉也,故忠信以为堂基;多识前言往行,蓄德以为栋宇;学问思辨笃行,知行并进以为阶升;梯级广大高明以为登览,中庸精微以为归宿独到之地。此涂君觉诸生之意也。若夫区区舍本而求末,舍内而求诸外,声音笑貌儿戏以取青紫者,岂涂君所望于诸生、以待来学者哉。”甘泉子既以扩涂君之意,系之以雅。凡后之登斯楼者,盍亦咏歌其上,庶有感于斯文。
高楼何嶙峋,淩空抉青云。
云间摘明月,海底见朝昕。
试问谁栋宇,广德涂使君
嗟尔青云子,洒落来凭栏。
见云不见空,变态倏如神。
何以倏如神,是神无长存。
无存还大空,如我心清真。
肤寸起天末,神尧放勋
放勋与清真,可以有无言。
人看云眼青,我见云漠然。
白衣与苍狗,一体相化迁。
立谈取卿相,如平步云烟。
楼外不属楼,天上还有天。
舜禹有天下,所以不与焉。
立己如己高,何以齐泰巅。
以无常观常,常莫为之先。
履危若平地,悠然见参前。
寄语青云子,登楼如是观。
寄题九华山书院 明 · 湛若水
九华山甘泉书院在书堂记之址,与阳明书院相上下。门人江学曾诸生既不得于五溪者之所,改图池守侯君缄、贰守任君柱之所请,前御史柯君乔之所赞,督学闻人君诠巡按虞君守愚之所定,卜而创置,以为甘泉子他时归隐之所憩息,而与诸生之所讲习之地者也。余欲拂衣以往而未能也,聊作诗寄意神游焉。
昔年阳明子,为我说九华。
夜夜梦此山,令我胸嵯峨。
九华同一根,是为大极门。
得意何必登,神游九有全。
两君(闻虞也)两堂,二侯(侯任也)为赞襄。
下上如生平,千载同徜徉。
堂在化城外,九华于兹会。
甘泉出堂前,堂胜益可爱。
诸贤若爱泉,人人有真源。
自酌乃自得,且勿信吾言。
赠少参乔君之陕右昔年乔柱史,抗疏逮金台。一时李陈刘,缧然与偕来。正直且忠厚,邂逅愁颜开。今播陕垣春,凄风为之回寿闻人母王太夫人七十华诞诗 明 · 湛若水
祁门程生清告甘泉子曰:“六月十二寔维我宗师北江闻人先生母夫人七十初度之辰,维我公以道义之雅,宜有言以为寿祝。”甘泉子曰:“寿其可知也,此吾素所期于北江子以臻之于太夫人者也。且以学曾子之事亲,而方诸老莱子之儿戏,以豸绣而善养,当乎斑衣之舞跌,诚未知其孰贤也。吾何爱于言哉。”言之不足,遂长言之。
王母下瑶台,开颜宴曾孙。
亦有偷桃儿,闯焉来窥门。
夫人天姥精,圣善女中英。
阳明为之侄,海日为之兄。
盛夏物生长,天地何高广。
有子开寿筵,万寿歌遗响。
何谓寿之道,生生之谓寿。
何以寿生生,天地共悠久。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 其一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七部
嘉靖乙未,予奉祭告于泗州,归途出维扬九月九日,予约巡鹾侍御南徐子同登高于甘泉山,徐子欣然许约。予乃携火生坤、沈生珠先期往宿于山上。九日徐子乃至。都运范君锪,通守闵君廷圭、赵君沆,节推徐君守义,挥使李君懋,县尹王君惟贤,掌教高君简,训导李君世用,太学生史生起蛰、史生书,府县学诸生方生顼、葛生涧、张生藻、张生沉、周生玮,儒士王生仁、刘生昊暨弟显咸来,先后登焉。芝南与予登酌于第一峰,环视诸山旁围,诸山在江南者𧥄𧥄如列坐前,释子作乐于云外,飘飘如钧天之音从天而下。或曰:“公之游乐此乎。”曰:“而知有声之声,而未知无声之声,而知人乐而未知天乐矣。”侍御籧然有契而笑曰:“吾当为作亭于此,先生当记之。”遂扶而南,遍酌于诸峰。父老告曰:“此山七峰连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宿星之拱斗然。”甘泉子曰:“而知有形之形,而未知无形之形也。”遂与南子历诸峰,凡四五移席,席每三数酌,酌必三数泛菊焉。曰:“开辟以来即有此山,不知曾有如此人登高于此,酌酒于此,泛菊于此否。乃此山旷世之遇,不可使一峰之不及也。”徐子叹曰:“持此心以用人,则野无遗贤;持此心以惠民,则无一夫之不获矣。”甘泉子曰:“此相天下者之事,吾何知焉,吾知游山焉耳。”徐君既别去,予复与公敬数十人者赏菊于上方,越宿乃返,抚景兴怀,乃为作二诗纪胜游焉。
名节寻名山,四美兼二难。
不知循去步,已历翠微间。
独立在物表,高视乎尘寰。
斯人苦长勤,时去未知还。
高歌发长啸,连山起雾烟。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 其二 明 · 湛若水
 押歌韵
嘉靖乙未,予奉祭告于泗州,归途出维扬九月九日,予约巡鹾侍御南徐子同登高于甘泉山,徐子欣然许约,予乃携火生坤、沈生珠先期往宿于山上。九日,徐子乃至,都运范君、通守闵君廷圭、赵君沆、节推徐君守义、挥使李君懋、县尹王君惟贤、掌教高君简、训导李君世用、太学生史生起蛰、史生书,府、县学诸生:方生顼、葛生涧、张生藻、张生沈、周生玮、儒士王生仁、刘生昊暨弟显咸来,先后登焉。芝南与予登酌于第一峰,环视诸山旁围,诸山在江南者,●●如列坐前,释子作乐于云外,飘飘如钧天之音,从天而下。或曰:「公之游乐此乎?」曰:「而知有声之声,而未知无声之声,而知人乐,而未   知天乐矣。」侍御籧然有契而笑曰:「吾当为作亭于此,先生当记之。」遂扶而南,遍酌于诸峰。父老告曰:「此山七峰连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宿星之拱斗焉。」甘泉子曰:「而知有形之形,而未知无形之形也。」遂与南子历诸峰,凡四五移席,席每三数酌,酌必三数泛菊焉,曰:「开辟以来,即有此山,不知曾有如此人登高于此、酌酒于此、泛菊于此否 ?此山旷世之遇,不可使一峰之不及也。」徐子叹曰:「持此心以用人,则野无遗贤。持此心以惠民,则无一夫之不获矣。」甘泉子曰:「此相天下者之事,吾何知焉?吾知游山焉耳。」徐君既别去,予复与公敬数十人者赏菊于上方,越宿乃返。抚景兴怀,乃为作二诗纪胜游焉。
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几何。
不能千尺耳,罗浮之丘阿。
罗浮自海岸,万丈突巍峨。
以顶等高卑,未知孰为多。
此山系望远,地位累坡陀。
此山可远望,紫气腾冲和。
望之已可爱,而况来登歌。
即事既已高,万丈如吾何。
医士叶子新维扬 明 · 湛若水
 押阳韵
叶子子新鼎者,姑苏人也。少游于江湖之间,以访医道,得师朱进卿氏,又得杨介诚氏,及遇蒋卿实氏,舍其学而求闻正学焉。或曰:“夫正学,求仁也;医学,仁术也。子以正学为体,以医学为用,不可乎?”生之言曰:“夫元气完全,何用于补,去其害元气者尔。”甘泉子闻之,曰:“甚矣,生之言,似吾合一之学也。天理完全,何用于益,去其害天理者尔。”乙未仲冬杪,予陡病痰厥,几危,亟以苏合丸下之,然火时作,时医治之罔效,剧。秋官高子公敬闻之,以叶生自扬来视疾,加药三服,痰下数升,疾乃渐愈,于其还也,赠以是诗。
叶生自蒋氏,作用出岐黄。
手持百药匕,捷下回真阳
造物何小儿,令我病张皇。
痰火炎昆崙,面赭手足僵。
二陈与四物,时医执其常。
之子自扬来,视脉为剂量。
如彼大将谋,应变无定方。
多谢瓜蒌子,洗我腥血肠。
邪涎下数升,正气乃一张。
浃旬水火济,冷焰发辉光。
因兹悟神理,报之合一章。
九山汤子还古冈 明 · 湛若水
甘泉子之与九山子友也,自弱冠之前已知其为古道之器矣。或曰:“九山子益友乎?”曰:“然。”或曰:“直乎?”曰:“然。九山子之生,心未尝设町畦也,知其直矣。”或曰:“九山子谅乎?”曰:“然。九山子之生,口未尝出妄语也,如其矣。”或曰:“九山子多闻乎?”曰:“然。九山子经书矢口成诵也,如其多闻矣。”或曰:“古之所谓三益者,九山子其庶几乎?”曰:“然。予所敬也。”己亥夏四月九山子携先师石翁之孙畬及遗稿来访予于金陵,而馆于新泉者三阅月,予日与道旧,甚适,于其归也,为之赋三益。
圣人训三益,直谅与多闻。
予友九山子,何讵非其伦。
同业因伯氏,识君弱冠前。
古心称古服,言动夙驯驯。
亦同江门游,亦钓楚云春。
予昨归沙堤,访我铁江滨。
今秋携公孙陈畬也。),来浴新泉云。
何以养其直,丝毫了不存。
何以养其谅,心口无间然。
何以养多闻,畜德归渊泉
行矣各努力,相约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