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莆守汪宗博挽诗 其一 南宋 · 林希逸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凝香据案几何时,事事传来昔见稀。
生果神如包孝肃,死尤贫似尹翁归
谁知食少为身害,可恨才多与命违。
见说满城人恸哭,交游那得不沾衣。
上唐运判1079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三、《柯山集拾遗》卷一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九、《圣宋文选》卷二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九、《八代文钞》第三三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某闻昔者三代之时,公卿大夫之待其下,何其仁爱忠厚,发于至诚,而能尽下之情也。
下之事上,何其夷易简直,各得自献其意,无有阻塞不达之恐,而不限于势也。
夫惟上能尽下之情,故下不限于势。
上俯而就之,下仰而及之,故尊卑之情通,而贵贱之士达
然某尝疑之,天下急于求其上者,物理之所当然,公卿大夫既贵矣,宜其偃然无待于物,彼汲汲以求于下,苟有善焉,如恐失之,此其故何也?
盖天下之位有尊卑贵贱之不同者,势之所当然,非其事亦判然为两而不相与也。
今夫贵者止于自安,一切无事于功名可也
苟有功名之心,则贵者之功贱者之力也,尊者之名卑者之成也。
故上之求乎下,犹下之求其上也。
周公既尊矣,身履天下之富贵,而后世称急贤待士者必稽焉。
故其效也,百官庶府莫不修治,制度文理莫不彰明周公之身无遗德焉。
夫岂周公一人之力哉?
惟其然,故古之公卿大夫,不敢苟简守常以便其私,尊者汲汲有求于卑,贵者汲汲不遗于贱。
夫上有至诚恻怛之心,不敢遗忘疏远之士,则士之在下者,亦不敢复爱其所有,至于奋厉出奇惟恐不逮者,繇此故也。
三代之政既亡,公卿大夫无复向者至诚尽天下之意,谨身无过,自处甚重,忘其立功立事之心,浸然锄去感发激昂之气,以谓无所事于贱微。
于下者不过言功,不幸功不至焉,虽有过人拔俗之才,不闻之矣。
其斥而去之,不过论罪,幸而无过,虽天下之冗琐,不复问之矣。
情阻而不合,气否而不交,下畏其上则有之矣,而不爱也;
下恭其上则有之矣,而不忠也。
贵贱异志,尊卑不亲,而三代之风泯然矣。
事功之不立,岂不以此哉!
某尝读《西汉》,见吴公之取贾生田延年之用尹翁归暴胜之之礼隽不疑,盖尝窃叹三人者犹能降心迹古之义,居尊以礼贤,致诚以纳士,以太守之尊,使者之贵,亲与匹夫下士相接,务尽人之才而忘下之渎之也。
夫如前三君者,未足道也,然已能如此;
然则天下之贤者多矣,安知无有慨然能用古义,不溺于流俗,有功名之心而忘其区区之尊严者耶?
呜呼,安得斯人者而处天下之富贵哉!
使诚有之,天下之遗善潜德,庶几乎兴矣。
上陈平江论治道书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六、《定庵类稿》卷四
尝谓治民之道易知易行,而天下之士,自一县一郡至于公卿大人,往往病之,则亦不思之甚矣。
天下之事,岂有能外乎人情者哉。
人情者何?
欲恶是已。
尝试以吾欲恶之情而求之,不顺乎吾情,则恶之。
所欲者得,所恶者去,而吾之情泰然无馀蕴矣。
然则天下之情,岂有异于吾情哉。
圣人知其然也,其治民之道,一本人情而为之节文尔
故凡礼之可行,法之所不禁,皆人之所欲者也。
礼之所不行,法之所必禁,皆人之所恶者也。
圣人岂固为是求合于人之情哉?
天下之事不能自外乎人情,而人情则礼法之所由起也。
是以圣人之治简而易知,优游伴奂,视天下若无可为,初不若后世之扰扰多事者,一本于人情而已。
非本于人情,本于吾之情而已。
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治天下可运诸掌」,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矣。
昔者孟子论三代之得天下,其道盖不加毫末于此。
今夫天下者一郡之积,一郡者一县之积。
所治者狭,则其所操者约,则其行之也宜愈易。
然而古人用之于天下而有馀者,今人用之一郡一县而不足,此其故何哉?
《记》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语》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之人其欲恶之情所以不异乎天下之情者,由是而已。
夫惟一有汩吾之欲恶,则吾之情与天下之情略不相似矣。
甚哉,欲恶之易汩也!
甚哉,所以汩吾欲恶者之易入也!
声利以诱之,富贵以淫之,权势以移之,便佞以惑之,嗜好以蛊之,而吾之情方且淆然无适于其中,所欲者未必非天下之所恶,所恶者未必非天下之所欲。
以是而加诸人,将有不胜其弊者,而况于求治哉!
求之而不得,则曰今之时异于古之时,时异则事异。
军需国费之不供,民顽吏黠之难化,厨传使客之督过,而吾之治有不可为。
设或为之,则又曰非小咈乎人情不可也。
嗟夫,是岂真不可为哉!
夫民顽吏黠之难化,厨传使客之督过,此固不足为。
若夫国费也、军需也,今郡邑之所尤病。
而愚谓是二者条目素具,皆有不待咈人之情而易知易行者。
世闻是说,则以为处士之大言,少年之锐气。
然昔尝以是告于有位者矣,试之一县而一县之事治,试之一郡而一郡之事裕然常有馀。
信乎!
治道一本于人情,顾吾正心行恕之术何如耳。
昔者西汉之盛,号称循吏者,不过龚、黄辈数人。
而史之所记流风善政,初无动人耳目可书之事。
语其商功射利,则无薛宣朱博之才;
语其抑强扶弱,则无尹翁归张敞之断;
语其发奸摘伏,则不及何并赵广汉之明。
今之所谓迂阔重迟之人耳,然其庶几德让君子之风,亦必有道矣。
《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嗟夫,安得是人而与之论政哉!
仰惟执事宏毅之操,任重道远,中和之德,修道以教,凛凛乎风烈之所自,其渊源涵养所见者大,是宜与天子共成政平讼理之功,而非俗吏所能彷佛者也。
顷者劳于侍从之事,出典三辅之政,据浩穰繁剧之冲而莅以重厚镇浮之德,临轻剽浮靡之俗而服以安静不扰之治,正心诚意于一堂之上,而斯民之情各得乎四境之内,上下晏然,福及千里。
其必有得夫古人之用心,此某之所为思见而未获者。
今乃亲身见之,是宜奔走以就下风久矣。
然某也辱寓封部之中,倦游无赖,不敢遽以客礼自通。
今将去之上都,念终不可以不见也,故辄诵所闻,以形容盛德之万一,非苟容悦也。
执事进之。
依韵和尹嗣复秘校回銮寺阁有感之什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尹子辞才两崛奇,家声好继汉翁归
人间茂器无施设,天畔危栏独据依。
诗兴远随孤鸟逝,客心闲傍片云飞。
登临不比江南节,何事徘徊怨落晖。
汾西高长官 北宋 · 刘攽
 押词韵第二部
尧风远以深,千载殊未央。
寥寥蟋蟀诗,在晋谓之唐。
今君试宰邑,正复汾一方。
民社非不荣,腰有铜墨章。
安得六七十,而非诸侯邦。
翳翳桑麻区,鸡犬音相望。
因俗固易治,学古子所长。
勿嗤俭以勤,葛屦从履霜。
期年会有成,坐见鸣凤翔。
吾知尹翁归,治迹由平阳
远道怅分手,游子怀故乡。
离群以索居,愧惭参与商(自注:参商,曾子、子夏名也,二子皆居西河,故云。)
自和 明 · 杨自惩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骅骝远骋凤高飞,奈我于今出处非。
太守谩奇王子赣功曹谁重尹翁归
业勤经史从人笑,分守齑盐与世违。
常想拂衣归隐处,閒云流水旧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