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陈平江论治道书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六、《定庵类稿》卷四
尝谓治民之道易知易行,而天下之士,自一县一郡至于公卿大人往往病之,则亦不思之甚矣。
天下之事,岂有能外乎人情者哉。
人情者何?
欲恶是已。
尝试以吾欲恶之情而求之,不顺乎吾情,则恶之。
所欲者得,所恶者去,而吾之情泰然无馀蕴矣。
然则天下之情,岂有异于吾情哉。
圣人其然也,其治民之道,一本人情而为之节文尔
故凡礼之可行,法之所不禁,皆人之所欲者也。
礼之所不行,法之所必禁,皆人之所恶者也。
圣人岂固为是求合于人之情哉?
天下之事不能自外人情,而人情礼法所由起也。
是以圣人之治简而易知,优游伴奂,视天下若无可为,初不若后世扰扰多事者,一本人情而已
非本于人情,本于吾之情而已
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治天下可运诸掌」,言举斯心加诸而已矣。
昔者孟子三代得天下,其道盖不加毫末于此
今夫天下一郡之积,一郡一县之积。
所治者狭,则其所操者约,则其行之也宜愈易。
然而古人用之于天下而有馀者,今人用之一郡一县不足,此其故何哉
《记》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语》曰:「有一言可以终身之者,其恕乎。
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之人其欲恶之情所以不异天下之情者,由是而已
惟一有汩吾之欲恶,则吾之情与天下之情略不相似矣。
甚哉,欲恶之易汩也!
甚哉,所以汩吾欲恶者之易入也!
声利以诱之,富贵以淫之,权势以移之,便佞以惑之,嗜好以蛊之,而吾之情方且淆然无适其中,所欲者未必天下之所恶,所恶者未必天下之所欲。
以是而加诸人,将有不胜其弊者,而况于求治哉!
之而不得,则曰今之时异于古之时,时异则事异。
军需国费不供,民顽吏黠之难化,厨传使客督过,而吾之治有不可为
设或为之,则又曰非小咈乎人情可也
嗟夫,是岂真不可为哉!
夫民顽吏黠之难化,厨传使客督过,此固不足为。
若夫国费也、军需也,今郡邑之所尤病。
而愚谓是二者条目素具,皆有不待咈人之情而易知易行者
世闻是说,则以为处士大言少年锐气
然昔尝以是告于有位者矣,试之一县一县之事治,试之一郡一郡之事裕然常有馀。
信乎!
治道一本人情,顾吾正心行恕之术何如耳。
昔者西汉之盛,号称循吏者,不过龚、黄辈数人。
而史之所记流风善政,初无动人耳目可书之事。
语其商功射利,则无薛宣朱博之才;
语其抑强扶弱,则无尹翁归张敞之断;
语其发奸摘伏则不何并赵广汉之明。
今之所谓迂阔重迟之人耳,然其庶几德让君子之风,亦必有道矣。
《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嗟夫安得是人而与之论政哉!
仰惟执事宏毅之操,任重道远中和之德,修道以教,凛凛风烈所自,其渊源涵养所见者大,是宜与天子共成政讼理之功,而非俗吏所能彷佛者也。
顷者劳于侍从之事,出典三辅之政,据浩穰繁剧之冲而莅以重厚镇浮之德,临轻剽浮靡之俗而服以安静不扰之治,正心诚意一堂之上,而斯民之情各得乎四境之内,上下晏然,福及千里
其必有得古人用心,此某之所为思见而未获者
今乃亲身见之,是宜奔走就下久矣
然某也辱寓封部之中,倦游无赖不敢遽以客礼自通。
今将去之上都,念终不可以不见也,故辄诵所闻,以形容盛德之万一,非苟容悦也
执事进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