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陆子履有诗赠行次韵留别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尚白不自悟,愧君称绝伦。
高秋独去国,下水不留人。
菊秀鸿初过,鱼肥已新。
淮山见明月,千里最情亲。
陆子履颍州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稻白鱼肥颍水清,重湖光彩动层城。
经为游客欢闾里,特羡朱轩拥旆旌。
整棹凫鹥横笔势,倚楼风雨壮歌声。
聚星贤士兼存殁,配社名乡见远情(自注:郡人王回常秩,近有诏拜官,而深甫殁逝,闻常君让爵不至,故诗及之。)
陆子履鱼胶亦名阿胶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 北宋 · 刘攽
汉家金缯抚绝域,远夷畏威亦怀德
南琛北珍不自惜,译官贾人多未识。
此胶出从辽水鱼,居人钓鱼取专车。
秋风时节候可折,白羽铺缀随呵嘘。
赤车使者来穹庐,并鞶玉玦通函书。
黄河之清那可俟,美人红袖应时须。
丈夫辛勤万里外,少妇深闺苦凝待。
京兆眉怃传长安,翠钿彩饰令人爱。
凤凰得髓麟取角,将来续弦弦不觉。
更嗟珍物空传名,欲倩张骞方朔
朝奉郎尚书方员外通判德顺军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累迁太子太师梁公神道碑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九、《摛文堂集》卷一五
大观元年正月,今中书侍郎梁公初拜尚书右丞,有司遵故事,拟三世赠典以闻。
二月辛酉降制,其略曰:「朕惟执政大臣,望实显隆,致位近弼,义方之训,自其前人,追加表扬,用锡休命。
尚书右丞子美故父某,可特赠太子少师」。
九月宗祀礼成,又降制,其略曰:「朕飨帝合宫,翕臻纯嘏,均神之惠,普逮庶工。
眷予近臣,宜推异数,追崇亲庙,实国彝章。
中书侍郎子美故父某,可特赠太子太师」。
既告第,又赐子美以副,焚于墓。
中书公拜赐,泣谓某曰:「子美幸承先人遗训,备位政府,赖天子庆施赠官一品,而墓隧之碑未立,夙夜怵惕,不敢怠遑。
惟先人出处终始之大节,可考不诬,敢请铭于子」。
某义不得辞,谨论次太师之官阶政治而为之序曰:公讳某,字得之,汉凌乡侯统之后。
五世祖夏国公惟忠,尝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因家焉,故今为郓之须城人
曾祖文度,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祖颢,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魏国公
考适,皇祐中宰相,终太子太傅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徐国公谥「庄肃」。
曾祖妣邹氏,韩国太夫人
祖妣阎氏,魏国太夫人
妣任氏,徐国太夫人
公辞采学问,在孺有闻。
稍长,就试有司,名擢高等。
初补将作监主簿,累官光禄寺丞
至和初仁宗皇帝嘉公故相子,尝举进士,召赐学士院,赐进士出身
未几,复廷试五品服,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自著作五迁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累阶朝奉郎,勋轻车都尉
历监在京铸泻务,管句专句司,监布库,知汝州梁县签书天平军节度判官事,通判德顺军,凡六任。
公笃实,以是守身,亦以是施于政。
梁县时,郡守将辟听事,风属邑以材木献。
公曰:「是必取于民,吾宁被谴,岂希合以扰吾民哉」!
卒拒之。
守坐法罢郡,诸令皆得罪,公独免焉。
郓视他郡为剧,公裁处精确,下无隐情。
民有辨讼,怀牒宿留,公至当职而后出,盖信服之若此。
尝有禁卒之妻背夫以逃,虽遇赦自首,法犹不原。
吴文肃公矜之,将贷以轻刑,公不从,立议详尽,切于事宜,文肃竦然,以为正论。
狱既决,即荐公于朝。
仓米数百万,红腐不可给军食,安抚转运使悸欲亟以元价贷民。
公曰:「仓吏失职,宜正厥罪,而后减直贷之。
不然,民将有辞」。
卒用公策。
民输税于官,吏不时遣,因缘为奸,部使者诿公,公度弊所从起制之,日入万斛,民至鼓舞相庆,乞公在任。
东平监马政废弛,朝廷遣使驰视,公条十利以奏,诸使者美之。
德顺并边,素号难治,公居岁馀,宽猛交济,俗以绥靖,创立治平城寨,经始有度,下不告劳。
呜呼!
公之为政,虽古循吏,何以加此?
昔左氏谓臧孙达宜有后于鲁,而汉史亦称于公多阴德,子孙踵为公卿。
公任不踰佐贰,而奉法守公,爱民泽物,常不替于志,宜流庆于今也。
性清谨,无他嗜好,独喜为诗,有集十卷,曰《汝阳杂稿》,研练精切,真深于诗者。
平居陶喜情性,风调清远,遇有所感,词气激昂,锐然有志于进为。
盖禀之也全,积之也厚,守之也固,而不克大显于时。
今有子以儒学事业受知明天子,擢为柄臣,制书褒扬,以谓义方之训,自其前人,是岂终不显哉?
公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二十日,终于德顺军之官舍,享年四十有八。
四年九月三日,葬须城登庸乡执政里,从庄肃公之兆。
娶张氏,开封人枢密副使宏之孙,少府监可道之女,有贤行,事舅姑以孝闻。
元丰元年八月六日终,享年五十有六。
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祔于公之兆。
初封寿安县君,累赠嘉国太夫人
子五人:子骏,故奉议郎
子美,今为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
子建,故太常太祝
子履,今为通直郎签书开德府判官事;
子博,今为通直郎通判兴元府
女二人,长嫁朝奉大夫刘裴,次嫁从事郎田宜。
孙十三人:希祖,宣义郎
修祖,太学上舍生
承祖、昭祖,皆将仕郎
求祖,未仕;
扬祖,承务郎
恭祖、师祖,皆太学斋郎,早卒;
馀尚幼。
孙女十三人。
铭曰:
蔚蔚梁宗,源自柏翳
统侯陵乡,晋臣之裔。
庄肃公,公之皇考。
相我仁宗,为时元老。
公生相家,考翼是嗣。
学则通儒,政则循吏。
庄肃,子以材闻。
给札词禁,明试以文。
擢践世科,扬芬桂籍。
佩服之华,宠有申锡。
公懋承之,以忠以孝。
位虽不充,志克允蹈。
德善之积,庆祉之诒。
及子而显,报施在兹。
制书若曰,惟予大臣。
义方之训,自其前人。
东宫之师,膺此追赉。
源深流长,疏荣未艾。
里曰执政,乡曰登庸。
刻铭隧道,过者改容。
吕逢吉(三)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二、《文定集》卷一六、《南宋文范》卷三二
为别近尔,已若数月,穷山兀坐,惟有思乡。
秋气益清,伏惟汲古涵养神相,尊候万福。
某以前此涂中触热,日不免饮冷,初第觉其快耳,归来乃大病,终多吐清,不能更进饮食。
两日来稍有生意,所谓「快心事过必为伤,爽口物多终作毒」,良可以为戒也。
所欲《明道集》、《了翁集》,并纳去。
《温公日记》如录毕,亦愿一见。
宣城别除人,不知何故,其详并有他闻,皆愿闻之。
子履、毛季中两书,辄纳上,因便敢烦指挥附行。
方耕道之弟欲往泉南,想须到广教求书,某亦欲作潮阳书,他日再当奉浼也。
王安石邪说既已灼见其非,不必多辩。
东汉之君子,节义凛然,视死如归,固非后世所能及,然更当思圣人过犹不及之训,复于中道可也。
盖自党论一兴,贤人君子无噍类,而当世之士始知其不可,往往俛首岩谷,结舌时事。
董卓之暴,有甚于梁冀、王甫、曹节、侯览,宜士君子所切齿也,然以黄琬、杨彪,朝之宿望,与之同列而不愧,荀爽、陈纪、韩融,时之名士,受其聘召而不辞,盖有意于保身而济事矣。
申屠蟠于众人互相标置之时,则远引而不言,及等相继而起,又固守而不出,前不陷于党祸,后不污于贼臣,可谓卓然数君子之间矣。
不知左右以谓如何,有以儆发愚蒙者,时得闻一二,幸甚。
萧景渊墓志铭嘉定六年十一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八
高宗肇开中兴,南渡十馀年,始无敌寇。
士风彬彬,复承平之旧矣。
南康上贤能书,二萧兄相辉竞秀,当时士子少有出其右者。
长公讳之敏明年进士第,由州县入朝,执法宪府,至权小宗伯,又真为成均掌酹,诚实忠荩,载在国史。
其季讳之美,续断贤科,改秩作县,以最书课。
佥书荆门幕府,又倅郢州官府,劣于其兄,而声誉实相似。
志二难之墓,故相益国周公广陵公实司其笔。
立言显显,固足以取信天下后世。
倅公有贤子,而渊实为之长。
某年十七时,女兄之次得主景渊馈,馆于吾家者甚久。
明年景渊与某各荐于乡,同随计吏,则掌酹公实贰春官
明年某婿于萧氏,与景渊游处益久。
审其为人,自少年随侍宦游,习惯二父志,寤寐经史,至先朝名公著述,皆成诵,不错一字。
议论醇正,识前辈气骨,二公深佳赏之。
作诗纯熟,虽不事彫琢,词意和缓,有风雅体。
掌酹公将漕湖南,即席命作长短句,脍炙叹咏,常不置口。
字画造坡仙八法。
荆州,闻于湖善作悬笔,立造其妙。
豫章向巨源,与论钟王本末,益深信之。
虽疾病沉绵,操管或战掉,得其竿牍者,尚藏以为宝典,则森严无一毫不稳处,俨如其人,非识者不心服也。
若其孝友出于禀赋,德义见于操履,安贫乐善,泰然自得,虽古之逸民,何以加诸?
昔掌酹公以直道闻,友爱至笃,犹言吾弟介甚,恐不利于俗,常翼蔽之。
掌酹公之直,不可以复加矣,乡人往往举似,深言其介。
倅公以介得名如此,而其子履道,视前修无愧。
如其不利于有司,不偶于世用,抑其末也。
嘉定改元之五载,年六十有八矣,三日戊午,微若感疾,嬉笑对家人语,若将不复言者。
则怪而问之,应曰:「昔吾父属纩时,洋洋如平时日。
及今言之,尚尽吾志也」。
乃安卧而殁。
倅公终承议郎,其配孺人黄氏,博通载籍,有妇女德。
某尝闻女兄言,倅公燕处时,每与黄氏坐堂上,命诸子与其妇若女,悉坐其偶,泛论是日简册所见,与触事对景,悉以正理檃括。
黄氏赞言如响,表里往哲,嬉笑必于是,饮食必于是。
其闻见执手如此,其家井井,至今犹一日。
倅公之考讳固,赠朝散大夫,妣彭氏,封宜人
大夫之考讳仲山,妣徐氏。
景渊讳颜,此其字也。
子男四人:九龄、九思、九畴、九成,皆肄进士业。
女五人,亦为进士曹士肃、刘、李日勤、刘燧、黄拭妻。
九龄与适刘女皆先卒。
按萧氏本江州湖口人,以上世葬南康,得散处两郡或属邑。
独倅公始终居刘市,最近其族,景渊改焉
既殁之明年,诸孤将以十一月甲申葬于彭泽乡漕湖山槲林之原,以女兄命来谒铭也。
铭之曰:
冠裳相因,世侈其盛。
枚数官涂,阀阅辉映。
名溢于私,爵袭于朝。
外略一律,中蕴实枵。
孰如治中,克配其兄。
子名其家,天锡之庆。
岩岩前修,我昌厥后。
亦或继我,反复之道。
视漕斯湖,有坛非堵。
勤铭幽宫,尚告来者(《昌谷集》卷一八。)
三日:疑当作「三月」。
邹忠公陈忠肃公题名跋淳祐九年 南宋 · 李从命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五、《咸淳临安志》卷八一
物境之胜,因人而尤胜。
如东西二林得平原公,上下两竺得眉山老,皆与佳客同游,复亲题名氏于碑岩之上,好事模拓,以为雅玩焉。
是邑佛日精舍,有绍圣三年子履所题版壁,逮今犹存,同与游者邹道乡、陈了翁、赵明远辈。
若夫邹、陈之贤,视前二公何慊哉!
主僧本倅指以示予,因浼寿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