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读吴正仲重台梅花(此树在灵济王庙)1053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楚梅何多叶,缥蒂攒琼瑰。
常惜岁景尽,每先春风开。
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托根迩庙堂,结子助鼎鼒(据残宋本,万历本作捺)
吴侯吴人,笔力高崔嵬。
但咏同姓木,予非梁栋材。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1053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夏校:当作黭黮)
耻游公相门,甘自守恬淡。
妻孥每寒饥,内愧剧剜憯。
时赖二三友,乞米慰穷惨。
虽然情怀恶,亦未废诵览。
如负会稽辱,欲雪效尝胆
作文持与人,百不得一颔。
圣犹嗜好殊,独取菖蒲歜。
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
譬彼捕长黥,区区只持窨。
青天挂虹霓,踊跂不可揽。
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幸且同蛙黾,近乐在井坎。
苍发况种种,存非卫髦髧
吴侯琅玕姿,而来视乱
凤皇五色毛,曷羡未翅蝻。
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浅黪。
乃知叔度陂,万顷见澄澹。
孟轲患为师,薄劣亦何敢。
正仲灵济庙观重台1053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微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沂),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以上《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三)
正仲所遗拨(四库本作酦)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先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屈原自著渔父篇,餔糟不及渔父贤。
世无功名多浪死刘伶阮籍于今传。
迩来独酌邀明月,唯有青山李谪仙
谪仙殁后几百年,市楼日沽千万钱。
沉湎岂少当道眠,文字不见空月圆。
吴均之孙何我怜,双壶贮醅持置前。
岂乏阮李诗与瘨,浅饮强对春风妍。
正仲同诸宾泛舟归池上(诗见残宋本,他本皆无)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轻舟与客归,竹下闲棋局。
煮鲎吴味新,篘醪楚酿熟。
风吹山雨来,冷射肤生
醉昏笑语同,不看西斋录。
徐绛于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于碑阴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吴正仲正仲有诗答亦答之(诗见残宋本,他本皆无)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颜公忠血化为碧,颜公奇笔留在石。
十存三四复不完,完者椎模少棱壁。
许昌断碣称最佳,已经田火侵钩画。
今复泾山好事人,别识偶得从粪砾。
青天云破星辰明,牵牛半没河叙白。
日来翻覆又睹字,久苦堙埋窟蝼蝈。
碑身上下亡八九,况乃龟蚨与螭额。
不知岁月纪述由,真卿二字如新迹。
蚕头缺齾燕尾断,斩玉摧金竞𦵧(疑当作狼)藉。
颜公名与乔岳齐,置在穷乡犹弃掷。
孤城野鬼多神灵,守此隳残应自惜。
不虞发掘出幽沉,泣雨霏霏愁向夕。
毡敲墨刷将寄谁,不付惊弦付鸾翮。
鸾飞万里遍八荒,岂止持传吴楚客。
中郎有孙能此书,要官木刻输金帛。
方为大尹虽少闲,得之究玩如毂炙。
我鬓蓬然两眼花,欲学辛勤定无益。
人生爱留身后名,□□立勋书史册。
□□终知有磨灭,至刚可销坚可折。
欲图亿载安所设,世上转头方耳热。
和州寄新醅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幕中有会且罢此饮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欲持就味明日期,穷羹易覆已反手。
从事开筵不可辞,燕脂秀脸罗前后。
长颈善讴须剩讴,只恐老来欢意休。
再送正仲1055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拟君杜鹃花,发当杜鹃时。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乱丝。
丝乱复不理,况复远别离。
倾觞恨不深,立马恨不迟。
千山从此隔,三岁或前期。
尔后各寄书,空识满纸辞。
非如笑言乐,但有牵怀悲。
念昔苏与,徘徊问何之。
依韵吴正仲广德路中见寄(诗见残宋本,他本皆无)1055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匆匆车马鸣,趁此天新晴。
归逢暮春月,正值气候清。
久已念行迈,遂往不计程。
吾贫莫具酒,祖席愧群英。
美䏑割肥鹅,大觥酌冰琼。
虽无绿琴奏,尚有青松声。
日昃君未醉,眷眷愁将行。
视景不可驻,渐向西林倾。
去无儿女悲,慷慨怀抱明。
明当发野馆,跨鞍犹宿酲。
故人桃州,走吏来相迎。
道傍蔷薇花,自引蝴蝶轻。
随风香袭人,乃觉离思婴。
求友彼黄鹂,绕树啼㗀嘤。
言会且未涯,返睇还顿惊。
始忆康乐言,赏心良难并。
不见水鸭飞,但起野鸳情。
向来东溪上,相望何盈盈。
扬鞭动悲吟,复恨隔高城
高城在何处,春云漭然平。
白醪瓮已熟,紫线已生。
聊寻父老饮,况是溪鱼烹。
正仲都官睦州1060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行行复壮壮(夏校:壮壮字疑误),往往起悲歌。
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
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
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
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足加天子腹,傲去钓于河。
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小宇宙,尤哂献玉
我惭贱丈夫,岂异戴面傩。
未免为鬼笑,谁知惧挥诃。
安得宋荦本作知)如君行,收迹已蹉跎。
空将閒岁月,尘埃浪销磨。
正同三峡贾,尽力向盘涡。
朝退即事呈大尹正仲龙图1082年 北宋 · 曾巩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六街尘断早凉生,细葛含风体更清。
官府吏闲时乐易,市廛人喜政和平。
挥金蔌蔌宫槐蕊,鸣玉淙淙御水声。
观阙渐迎初日上,马头还傍绿阴行。
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宫中画象翰林墨迹延庆寺刘裕故宅中有寿丘山1059年 北宋 · 曾巩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禅方寿丘山,平昔宋公宅。
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
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
神清轶埃壒,趣合尽肝膈。
岭竹翠尚新,水花红可摘。
以此侑樽酒,隤然岸巾帻。
建邺旧丹青,金銮馀翰墨。
绰约桃李颜,超遥龙虎迹。
𥾝矣霸王邺,信哉文章伯。
感古已踌躇,慕奇复叹息。
泊无势利心,自觉衿虑适。
起坐相扳牵,迟留日将夕。
王正仲岳麓寺阁见寄1077年 北宋 · 曾巩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闻君东南使,揽辔云松间。
皇华照楚甸,吉玉衡山
幽寻得临观,意豁穷跻攀。
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
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
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
叱驭犯冰雪,回镳驰九关。
何足慰离思,德音锵佩环。
奉使还至近畿先寄史院诸同舍二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书林轻别紫云边(自注:史院在燕殿南。),轺传重行北斗间。
正类子卿悲异国,不同太史访名山(自注:次道出相台,正仲、子中祷衡庐,安中谒告淮浙,邦直案刑京东,虽经出入,皆有山河之赏,与使异域不类也。)
鞍韂腾踏双腨重,风日煎熬两鬓班。
待得使回翻旧稿,只应新例又刊删。
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视草名臣奉汉祠,祝禖才胜长卿迟。
诗成雅类占宜芾,乐阕欣同梦射罴。
宫殿肄仪临百子,神明歆德荐三釐。
凌晨拜胙归天阙,杲日煌煌照上枝。
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其二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涤牢宫醴被禋时,物吐华心睡景迟。
禁掖嘉祥开覆燕,祠官先兆应维(钞本作熊)罴。
阳郊类帝重封土(自注:近礼官奏请增筑禖坛。),宣室思贤正受釐。
天锡丁本、道光、钞本作启)子孙千亿报,年年玉叶长新枝。
进元丰九域志表元丰三年 北宋 · 王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七、《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一
臣闻先王建国,所以周知九州封域与其人民之数者,诏地事则有图,诏观事则有志,比生齿则有籍。
近世撮其大要,会为一书,趣时施宜,文约事备,则唐之《十道图》、本朝之《九域图》是也。
然自天禧以后,历年兹多,事有因革,皇帝陛下疆理万邦,声教旁暨,内省州县,以休民力,南开五溪,西举六郡,皆正朔所不及,祖宗所未臣,可谓六服承德,万世之一时也。
至于壤地之有离合,户版之有耗登,名号之有升降,以今准昔,损益盖多。
而稽地理者,犹以故书从事,岂非陋哉!
有司建言,适契上志,乃诏臣肇、臣德刍撰次于秘阁,而臣存实董其事。
缀缉大体,略仿前书,旧名图而无绘事,乃请改曰志。
郡名之下附以氏族所出,以《禹贡》、《周官》考之,皆无其文,且非当世先务,兹不复著。
国朝以来,州县废置与夫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前书所略,则谨志之。
至于道里广轮之数。
昔人罕得其详,今则凡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殽。
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离为十卷。
文直事核,欲使览者易知,然而绵历岁时,仅终编帙,䌷绎弗工,论述无法,格以典训,实有愧焉。
冒黩圣聪,伏增兢惧。
删定、宣义郎中书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编修会要所检阅文字轻车都尉李德刍,删定、修国史院编修官奉议郎、充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权判太仆寺殿中省曾肇承议郎知制诰同修国史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判秘阁秘书省、兼详定郊庙奉祀礼文、上骑都尉丹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存谨昧死上。
按:《元丰九域志》卷首,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刻本。
宋故扬王荆王侍讲朝散郎虞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七、民国《江苏省通志稿》金石九
宋故扬王荆王侍讲朝散郎、充集贤校理轻车都尉虞公之□,润州丹□□□□□□之石。
卒以元丰八年十月乙亥,其葬以元祐二年正月辛酉,其寿六十有八。
其友丹阳王存为之铭曰:公讳太熙,字元叟
上世自会稽江南,为李氏将兵上饶,因为上饶人
祖讳□,赠殿中丞
父讳肃,以尚书屯田员外郎致仕,卜居于阳羡荆溪,累赠太中大夫
有子五人:其一早亡,其四皆名文学,举进士
长太微,次太宁,与公继擢第。
季太蒙,礼部再奏名,不第,弃冠带晦迹于荆溪之阳。
予从其兄弟游四十年,故知公为详。
公为人沈粹洁清,外和而内刚,事亲孝,与朋友信,动有矩法。
为文辞纯约,肖其为人,听其言惟不足,与之游愈久而愈可爱。
皇祐中进士,调应天府柘城县,改润州丹徒主簿宣州旌德县,所至有能名。
用荐者改著作佐郎、知广州番禺县事。
中州士人宦峤南,有不幸死,其家多流落不能归。
公建白帅与部使者曰:「官积盐剩利钱几十万,愿请于朝,以赒给流落之家,使复里闾」。
帅、部使者从之。
召还,改秘书丞王宫教授
宰相王安石知其材,将属以新法,公谢不能。
安石问二广土兵之法,对曰:「民有常产,教之兵可以卫上。
使者旁午,掊克敛怨,民失其业,教以战阵,适足以资寇,未见可为用也」。
它日又召公论事,因极陈新法不便于民,安石仰视屋梁曰:「君有新诗,可遗我数章」。
由是益不合。
邓绾御史中丞,欲荐以御史,邀公相见,公笑曰:「呈身御史,古人耻之,乃欲我为之邪」?
寻召对,极论宗室之敝,且曰:「宗子虽有善质,若不率以礼义,则放于声色玩好而不知反,宜择稍向学者奖励之」。
因荐监门卫大将军仲铣,既而仲铣召对称旨,神宗喜曰:「荐者言果信」。
它日谓执政曰:「虞某端方之士也」。
遂除崇文院校书知大宗正丞事。
宗子有怙势自肆者,初谕以义,不率,乃绳之法,众莫不惮。
豫章郡王宗谔与其女夫讼于朝,有司治之,反为所讼,久之不能决。
公奉诏鞫辩,遂引伏,莫复敢言。
馆阁校勘,充开封府推官,改集贤校理,迁判官,转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丐补外,知太平州
未几召还,侍讲诸王府。
每执经进见,起居语默,皆有所启。
尝讲《礼记》,至世子与公族居守之际,即反覆详言之。
其后二王累上章丐外第,知者谓公有发焉。
又尝讲《中庸》,为王言此大中至正之道,宜书诸绅以允蹈之。
王即摹置座右,以便观览。
官制行,改朝奉郎
今上即位,迁朝散郎
一日无甚疾,呼家人告曰:「人生死犹梦觉尔,学者当知之」。
语讫,就榻瞑目,良久乃逝。
其自得于性命之理若此。
娶石氏,封□德县君,前卒。
子男四人:、庄、谟,皆举进士
女五人,嫁奉议郎石景衡进士沈纯礼、明州定海县石景雯、朝奉郎应昭式,一未嫁。
公之亡也,存奉使永裕陵,比还,不得哭公之柩。
至是阅其行状,叹曰:公之得于己者多,而见于行事者少,士大夫虽有爱慕之者,未必尽知之,存姑叙次所闻,庶见万一云。
铭曰:
学以治己,不牵于名。
志蕲适道,不系于行。
沈涵艺文,挹取粹精。
动止规矩,貌言准绳。
谓宜远矣,而卒不嬴。
京口之原,是为公茔。
山乎其厚,川乎其清。
粤千万年,想公如生。
枢密直学士朝奉大夫守兵部尚书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存撰。
翰林学士承旨通议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充实录修撰、上护军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七百户邓温伯书。
奉议郎直龙图阁权发遣润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借紫朱服题盖。
刘照刊。
王正仲母永寿太君 其一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天锡期颐寿,恩疏石窌封。
母仪兼事事,子贵亦重重。
归旐沧江水,新阡翠岭
曾参无所系,不待禄千钟
王正仲母永寿太君 其二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平日南陔养,诸公为美谈。
儿啼因戏䌽,羹遗复调甘。
盛事一知十,修龄百与三。
青乌传吉卜,乔木蔼相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