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旧书杂论四 其三 杨嗣复欲循资用人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文宗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还得力否」?
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右《杨嗣复传第一百二十六》。
嗣复李珏朋比,比排郑覃、陈夷行。
、夷行皆伤讦直,而文宗用是意属嗣复辈,为罢等。
嗣复于陵以考牛、李制策上第,见排于李吉甫嗣复因善其父门下人,事事与之同,党人蔓延,恶甲逮乙,不为朝廷计至于如此。
文宗虽患之,而无刚明之才,听言屡惑,两可不察,竟逐正人。
嗣复事主,不可谓忠,而人物亦无足言,然其对文宗言天后「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用人当历试乃见能否,拔卒为将非治平之事,此其智识亦可谓宰相器也。
进士清河张君墓志铭(并序 元符二年九月1099年9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六、《鸡肋集》卷六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一二、《四续古文奇赏》卷五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君张氏,讳鼎字正之
张氏得姓远,周宣王时张仲春秋时张老,两人最显。
其后杜陵张汤,以法律取汉三公,传子安世,至纯,凡七世侯。
班固尝言,冯商留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又怪汉兴以来侯者百数,而未有如富平久者,意虽酷烈,以其推贤故有后。
而余尝窃以谓:留侯岂特其才智汉无双,而辅汉救民于亡秦虎狼涂炭之中,生息二百馀年,事成乃翛然推而不居。
本其处心,使世果有辟谷不死之说非妄者,如乃当得之。
而良死,仅传子不疑即绝,此不可知者。
及得所称,然后乃知之忮刻,虽其达贤,恐不足相补;
富平之所以久,殆祖以来,君子长者之风故。
迄今虽分裂微晦,然张姓遍天下,亦盛矣。
而君之先盖郓州须城人,自五代之乱,累世隐居,以孝称。
逮君曾祖,始徙济州钜野
而讳宗孺者,君考也。
富而好施,以壅培其子读书为士,君用勉砺有立。
初,泰山孙复家居传经,声闻山东,其一时贵人贤士争师之。
仁宗召复居太学,而君往执弟子礼,因尽得与其门人高第游。
受复《春秋》尊王说,然犹以取科名慰亲意为事。
而于时翰林郑公獬、滕公甫,场屋声藉甚,亦与君厚,乃以诗赋举进士,不中第,治其业益勤。
会其父病,就养者累年,因叹曰:「士遇合有命,若可以力挽取,非命也」。
遂不复措意。
寻遭父丧,茹蔬摧瘠,自是益外名誉、略威仪,乡人之贤不肖、善恶皆与之齿,穷阎寒家,庆吊必在,虽涂潦不乘,曰「无以见里之老人」。
家故饶于财,而奉养薄,不以饶故欲可侈,而易其所闻于儒者也。
至赒人之急,则竭其力恐不逮,故食客常满堂。
尝买田三百亩,以待宗党之贫无归者,使葬且养焉。
岁凶,出数百斛食流殍,所活以千计。
为人宽厚坦夷,喜读书,乐善而好信。
乡人有争者至,就平曲直,劝譬而去,无不满意。
此其身既不偶而退行之家一二之大概也。
母房氏,有淑行,老疾危甚,君夜祷于庭,即梦得期三年,后如期亡,人以为孝诚所感云。
娶许氏,继孙氏,皆善其内事。
子一人仲原,尝以进士举礼部,讲肄有闻,工为诗,温恭乐义,致客之多,如其先人。
五女,嫁房经、薄演、高脩、房之才、程献夫,皆同郡良士。
而经以明经献夫进士,俱尝预计偕。
诸孙男女八人:男绅、询、绩、纲、绍。
女长适进士光弼,馀二幼。
元祐六年六月甲辰卒,年六十有八。
初,君考以上,皆葬钜野比干村,而地多水,君疾且革,语仲原曰:「欲为先人改卜,今不能,以为恨。
汝无忘吾志,则是吾不没也」。
仲原泣曰:「诺」。
既而卜任城县谏议乡吕村,吉,乃其先柩及君与两夫人之丧祔焉,实元符二年九月某日也。
仲原与余儿曹俱学相好,求铭。
马少游常哀其兄援「慷慨有大志」,以谓士生一世,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使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且自苦尔。
而援后遭光武,立功万里之外,光于竹帛,亦可以无憾。
而当其卧浪泊时,至念少游平生语,若不可得。
方余年少,意援老惫志易,不然何愧于少游者。
后余宦学四方,无所成就,既未有援毫发可以厌足,加齿未若援也,而已非元龙上床之意,从许君问舍之事,不自知与前日之虑易,然后益知少游达识,果足以愧援。
而君亦优游耆艾,无慕于世,当《易》一爻,不出户庭无咎者。
以是铭君,其谁曰不然!
铭曰:
士生委质功业林,匪学问意皆侈心。
使成炟赫莫任,况事与志常岖嵚。
尾闾其损得蹄涔,一羽之徇捐千金。
少犹颖脱中悔侵,念平生语安可寻?
但自恶影忘息阴,有里士裂冠襟。
不与一世驱骎骎,高明之室有物临。
取裁足尔吾良箴,瓶轠于瓽惟久淫。
澹泊可守宁适今,畏名勿取神所歆,后枝叶茂由根深。
摊破浣溪沙/浣溪沙 其三 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 北宋 · 毛滂
 押词韵第一部
雨色留香绕坐中。
映阶疏竹一丛丛。
不奈晚来萧瑟意,子猷风。

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
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
章相公贺冬启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七、《跨鳌集》卷二四
土圭揆影,导万汇以迎长,宝册书云,候一阳之初复。
恭惟某官质文全粹,声实保和,道观昭旷之原,化执惨舒之柄。
大熙庶绩,以为百工师
时显诸仁,所谓万世利。
臻符瑞之众至,懋功德以兼隆。
式丁亚岁之辰,宜受王明之福。
某限拘蜀道,阻觌台光,仰被埏陶。
实深颂咏。
田明之行状建中靖国元年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八
曾祖永孚,故不仕。
祖均,故不仕。
考亮,故赠左中散大夫
永嘉县太君王氏。
本贯河南府
姓田氏讳述古字明之
田氏本居密州安丘,家世儒者。
明之早孤,游学京师,甫冠,补太学生,事安定胡先生为弟子,勤笃好问,先生称之。
尹师鲁族家子河南县主簿仲甫之女,遂徙家河南
凡四次以乡荐,不中第,叹曰:「得失命也」。
乃慨然发愤,隐居讲诵,积二十馀年不复出。
哲宗嗣位,搜访遗逸,故孙温靖公居守西都,以明之名闻,诏除襄州司法参军,曰:「老矣,不任为吏,然君命不敢辞」。
乃即其家廷拜受诏,而不出仕。
孙公守郑,又奏以为州教授,特诏从其请。
居顷之,河阳学官以嫌求对易,命既下,故王公岩叟时守郑,奏谓述古以处士起,今新进后生援例徙,非是,且无以慰郑学者,诏又听终任。
未几除太学正,改宣德郎,充广亲北宅教授
秩满,贫不能久留,调签书通利军判官事,转通直郎
今上登极,转奉议郎
元符三年十二月六日以疾终,享年七十。
夫人后五月亦卒。
子男处仁、处讷、处厚、处恭、处约。
女嫁进士张安石太庙斋郎温万石。
明之为人淳静简易,不为表暴,胸中坦无留阂,与人交倾尽不疑,既久益亲。
及其不合,毅然去之,莫能夺。
于书无不窥,惟《易》、《中庸》、《论语》、《孟子》、《老子》乃其素所与申重复熟,造其深旨,馀不甚措意也。
邵先生、二程先生皆居洛阳明之从之游。
司马温公居相邻,因徒步造门问经史大义,语不及他事。
范翰林祖禹编修《资治通鉴》,日诣温公,温公多召明之与之俱。
邵、程、司马公皆重望,来者率巨公显人,门无杂宾,而明之独以白士羁旅其间,合堂同席,相视莫逆,语必殚竭,未尝少贬,诸公以是敬爱之。
晚岁独好《易》,古今诸儒训诂得失,历历别白,常称曰:「道,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言。
今学者泥章句,不知妙在日用」。
因自为注,祁寒盛暑,造次颠沛,未尝废卷。
宾客言,不事剧谈,惟论《易》则亹亹不倦,日暮客欲去,而明之谈益胜,意益精。
明之所著书未就,客欲索其书上之朝,明之遂不肯出。
友人张云卿以累举,恩当释褐,贫欲毋行,明之出钱为助,乡人争助之,乃得去。
既去,其妻与子俱病,妻竟死,家无一钱,明之日往护视,又办丧事,事竟然后归。
昌王薨,假北宅教授官氏撰次行状,以故事遗白金百两,明之曰:「他人为文而我受其赐,无是也」。
使者屡反,明之终不受。
通利并河,一夕暴涨,守将遽调急夫,明之争曰:「曷不视水势?
今虽涨而平,此将杀也,吾民不可徒扰」。
已而果无事。
当官不苟,亦不为已甚。
居家廉俭,衣不兼,食不属,裕如也。
乐道自信,以是终身焉。
呜呼,可谓吉德君子也夫!
将以建中靖国元年某月葬于某所之原,晋陵邹浩明之语谓刘某曰:「『我无称于时,然贤公卿大夫多知我,今皆亡,晚乃得二人焉,尚何恨』!
独谓吾子与耳。
今其葬也,其能无言耶?
其许诺」。
居无何,其孤自洛抵汶上,持治命来赴,果以文为请。
外祖尹夫人,鲁郡著姓,与河南尹宗族也,故于明之有葭莩之好。
官于郑,又尝同僚,盖知之详熟。
于其来请,谨叙次爵里阀阅及其学行大略,以告邹子为之铭,庶几乎明之之意,而二人者亦以是自致焉。
宋仁宗武经总要六韵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一
论兵千载如聚讼,真是徒工纸上谈。
居重驭轻自不易,困民养卒则何堪。
若言爱物斯诚有,以曰知军或未谙宋仁宗为三代以下令辟其勤民爱物诚有足称然优柔畏事之见在所不免至于治兵用武诸要务则固非其所长也)
庞籍汰多意犹韪,韩琦救后虑惟覃仁宗时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天下患兵冗帤庾不能给枢密院使庞籍请议㨂汰之法从之省兵才数万人韩琦复云祖宗时就粮之兵不甚多边陲有事则以京师兵益之其虑也深而费也鲜愿诏枢密院三司河北西河东及三司榷货务岁入金帛之数约可赡京师及三路兵马几何立为定额诏掇祖宗来兵数以开自是稍加裁制)
第观卌卷称综古,讵足武经为指南。
旗籍绿营维内外宋时召募之兵藉良民为之虽有兵之名而不适于用盖古者寓兵于农由于列国分界人户无多不能复判兵民为二而非所论于大一统之世也杜甫诗已见其槩即如绿旗未尝不经训练尚且葸懦无能况驱不习之民而归之卒伍乎宋明之弱未必不由乎此我朝满洲兵制以黄白红蓝正镶各一列为八旗分两翼各案方居京城内蒙古汉军兵亦如之复抡其精者为健锐火器二营外省营制则用绿旗汉兵分列营伍而南北诸大省亦间用满洲兵驻守内外相维深资利用然总未至一百二十五万之多祖宗立法尽善诚万年所当遵守也),慎遵祖制万方戡。
张枢密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三、《文定集》卷一八、《宋四六选》卷一二
伏审祗奉诏音,进登枢府,庙堂增重,朝野交欣。
恭惟某官道大而方,气刚以直,出入中外几四十年,反覆是非盖千百变。
屹乎其中立不倚,绰乎其从容有常。
年高而德愈新,身退而名愈白。
想风采者或意其魁梧而奇伟,问起居者皆愿其寿考而康宁。
世不我忘,政将焉往。
王明之有作,果召节之亟颁。
汔回雅志之坚,以慰具瞻之久。
今之急务,人所共知。
有一言可以兴邦,曰上策莫如自治。
使还至而有效,顾力行之何如。
惟老成重于典刑,而名实加于上下。
意有所同,为无不成。
解弦更张,已陈激切之论;
置邮传命,愿见设施之方。
幸成千载之逢,力救万方之病。
庶几大节,无愧古人。
应辰方远守于海隅,莫进趋于门下。
其为依仰,实倍等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