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承天水陆堂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北涧集》卷二
梁武梦神僧得斋之标目,阅藏于法云殿,而斋仪成。
宋推官潼川杨谔则增广之,东坡上下八位赞则附杨后。
金山初筵山北,寺再振,自是裒冥福,覃法施,舍是则奚适?
姑苏承天能仁革律而禅,阅住持者莫知其几。
湛爱堂之来也,凡广大壮丽之兴建,咸落成于其手。
嘉定八年秋,余谢丹丘报恩光孝事,隐居飞来之阴,爱堂遣侍僧志福持疏来言曰:「设冥无堂,何以待檀施?
子为我著一语付化人净球,使扣檀度」。
后六年而成。
画梁飞虹,璇题垂云,花栏种玉,风棂吐月,广袤严好甲三吴。
闻者悦,见者喜,问其故,曰:「球始语人,人以为难。
昆山,遇大施者许某与其室人严氏,捐负郭二顷,歛岁入基厥功,堂成则以田赡众。
日走市廛,不务速,务其成而已」。
亦既就绪,复求纪岁月,乃谓球曰:「事不避难,衲子智勇也;
受不辞鲜,衲子等平也;
丛诟负谤,衲子忍力也。
具是三者,线溜穿岩岩之石;
不然,强弩之末,弗穿鲁缟。
子诚知此,是以成此大役而不见其难,遂为四方无尽福田,俾后之有事于振坠起废,知舍是三者无获焉」。
兴宗得斋字以诗来次其韵1120年9月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五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佳月霭秋色,翛然感予怀。
言携二三友,泛此溪中斋。
风露生万里,屋木凭两涯。
凄微烟雾合,芬馥天香来。
恍若度云汉,奔月游瑶台。
灏气集肺腑,洒濯无纤埃。
沉沉夜寥阒,回舟兴悠哉。
澄波静如练,何异浮江淮
但恨景物美,实难赋咏才。
斯文当共勉,天意属吾侪。
澹思书屋乾隆甲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二
量地得斋小,非希安膝容。
图暄依牖朗,避冷下帘重。
董遇三馀乐,东方一帙逢。
澹人思虑者,宜最是清
怀远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
怀远非图远,义明戒得斋(予自即位以来平伊犁定回部靖金川扩土兼远皆钦承之欲先志事非得已非好为穷兵黩武逞已以图远略也详见向所作戒得堂记)
名言忆知止,即目近澄怀是斋近澄怀堂)
雕饰本无藉,朴淳自致佳。
几陈近思录,语左意原谐。
李才甫先辈快阁五首 其五 1082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西南佳气浮马祖,东北祥风绕静居。
山邑丰年人少讼,身来访道得斋鱼。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传宝庆元年 宋 · 孟煦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
余之家世西蜀,孟君三世孙也,寓居峨嵋之西峰
生平酷嗜行持,而遍参云水,游谒江湖,足迹半天下。
偶于嘉定戊寅间游于福之三山,参访鹤林彭真士,所论行持叙话间,深有所喜。
一日,彭君携出玉蟾白真人所授传法书数阶,阅之皆神灵秘典,于内忽挟带出一书,急收之。
余再拜请观,彭云「子夙有仙缘」,令吾挟出展读之,即号《金华冲碧丹经》,内外皆出尘事业,二事皆同。
余下拜扣求玄旨,蒙彭君一诺而授,当以焚香誓告状盟天帝尊师,而得其传。
后至己卯月,吾归川,所阅前项所得《丹经》,虽得其传,未尝下手亲作,乍信乍疑,平昔亦不曾举拈此事,于是不敢下手,恐虚费功力。
嘉定庚辰年间,复游至白鹤洞天。
游山至顶,遂极晚,见林峦幽古,萝错杂,鹤唳猿啼。
于山岭深处,似有草庐数间,扃户无人。
煦遂扣其门,有一小山童一人而出,曰:「谁氏至此」?
某答曰:「西蜀人氏孟煦,閒游访道参玄而来至此,略求少歇,未审可乎」?
小童入而复出,曰:「师尊请入相见」。
乃得进入拜见仙颜。
先生容貌奇古,声若婴儿。
某方展威仪,炷香下拜,告问尊师先生仙号。
先生曰:「为姓,乃号元白老人者此也。
先生少留一宿」。
当夜得斋,但出山醪、野果、白芋、黄精而已。
一餐顿觉五脏清凉,四肢和悦,非比寻常。
某自知其夤缘在此,有遇奇真矣。
先生请坐,所问某平日课何为道?
答曰:「弟子行持为功,内鍊为道」。
先生笑曰:「行持与内鍊,皆非至道」。
某遂下拜,告曰:「先生之付度弟子流派修持,未审师旨如何,可得闻乎」?
先生:「汝得诚信不怠,决志修之,吾当授汝」。
先生曰:「内以玉铅、玉汞,外以金液、金膏,一般调制,火候两途」。
某且惊且异,再告先生曰:「某曩游三山,有彭鹤林真官所传白玉蟾仙师丹法,却符合此理」。
先生:「汝既得所传否」?
某曰:「见有斯文于此」。
取出与先生看之,求教良久。
先生视过,曰:「此书玉蟾子为彭君内学不明,以平叔外丹之旨印可,仿言真铅一二。
是书于探铅结胎,分明法象并火符缺欠,斯明彭君缘分浅,故以致不完者矣」。
先生:「圣人传药不传火者,果如是乎」?
复曰:「此书上古丹经,自轩辕氏广成子崆峒山传授九鍊金碧大还丹法,扶天济世,超脱尘寰之书,即《金碧古文龙虎上经》。
正文外有《九还七返金液神丹隐旨》,皆广成君所传于世。
自后神仙隐士鍊丹,皆从此道,日冲举者不可胜数,隐而不明者亦多矣。
名者,汉天师魏伯阳、唐叶靖,能继长生;
马明生、杜光明等得此书,则形神俱妙。
晋有吴、许二君、金果皆得斯旨,合家大小咸得长生。
改形度世,惟淮南刘安王
神人指授,皆自太极中铅汞炼成灵丹,独魏伯阳、吴之太守弃官入山,与张、李二子同心修鍊,大药完成,不肯泄漏天机,隐去《丹经隐旨》,则作《参同契》,补完于《龙虎丹经》正文之末,托大《易》而言火候,而法象,而药物,皆遗作,词深古,难令晓会,至今无传」。
先生:「吾得是道于奇仙古隐,知其本源,修鍊已毕。
汝今有缘,而能至此,可以歃血盟誓告天,流传秘要、隐书、法象、九转神丹」。
某依师训教,百拜誓盟,而得其传。
阅诵之间,大概皆与彭君相类,运水火法象全殊。
是夕已晚。
早间拜谢先生回山出岭,顿觉心下未释悬悬,便欲再回所隐,重求玄奥。
但见云遮岭,林木依稀,恍惚若梦,人迹俱无,草庐并隐。
惊异惶然,如痴如醉。
少顷日高,山下有一道人过岭,询问其故,其道人:「昔此山有高隐仙人,在此修丹之地」。
某遂闻知思之,号元白老人者,即玉蟾之化也。
又见云覆岭,正显师化古仙兰公之姓耶?
得遇祖师,夙缘有幸。
再与重传玄奥,吾即派嗣玉蟾仙师。
不敢自怠,本末继于仙踵,即号元白者二师,并其十一也。
归蜀,隐于峨嵋之西峰,告天筑坛建室,复立名曰金华冲碧丹室,亦依彭君之靖名也。
予得此书,斋戒沐浴,邀请至士三人,一志修鍊,周岁而成。
时嘉定辛巳年也。
予得合闾受福,老幼二十五人,皆男女亲属不等,悉沾天恩,俱服换质神丹,一载间,改形度世。
守臣吴晞叛乱,不能为吾之害也。
余思之,奇文秘旨,元白先生遇奇人勿隐,见非人莫张。
今将缣素编成来历,书于宝匣,藏隐名山石壁之中,遇有缘得之,天所传也。
吾所知后获斯文者,仙家之子也。
或再鍊毕,隐于名山,后复藏是书,吾之愿也。
时宝庆改元乙酉纯阳月圆之乙巳日,西蜀孟煦盟。
按:《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卷首,影印正统道藏本。
再题创得斋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押漾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六
昨岁初得斋,即景名以创。
前日乃重来,额已题檐上。
今朝复著句,熟处谁能忘。
创得自千秋,日新无故状。
祈谷斋居即事乾隆癸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七
元旦贺慈宁,正朝拜夷使。
有事弗得斋,次辛依往例。
然子益憪衷,端居滋惕惴。
乐固簴彻悬,炬乃檐犹缀。
春朝恒卜昌,亦曰祈农瑞。
雨讵非为泽,昨年殊亟备。
颙调八有休,肃凛三无义。
勉斋咸淳九年二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九、《黄氏日钞》卷九一
淳祐丙午春得《勉斋文集》于山阴施侯德懋,衡阳本也。
后二十七年抚州推官李君龙金衡阳人,复以其本见遗,则字之磨灭不存者已十二三。
因思翻刊于江西仓司,而丙午所得本留故山,欲借别本證磨灭不存字,阖郡咸无之。
方以书不复全为忧,未几,临汝书堂江君克明招临江董君云章偕来,其家收勉斋文最备,谓初得衡阳本十卷,次得岩溪赵氏所刊本二十四卷,次得双峰饶氏录本《书问》一卷,次得徽庵程氏录本《书问》一卷,次得北山何氏录本《答问》十卷。
近又得三山黄氏友进刊本四十卷,凡衡阳、岩溪、双峰、徽庵本皆在焉,而又多三之一,独无《答问》。
某因馆致董君,尽求其书,属干办常平司公事赵君必𧾰相与裒类,为《勉斋大全集》。
君云:「衡阳本最初刊,有妨时有不尽刊,故为最略。
岩溪所刊虽略增,其板已燬于火。
三山所刊分类多未当,闻亦颇散失。
此集真成大全矣」!
并记其说如此。
勉斋尝宰临川仓司既祠晦翁,并祠勉斋
《勉斋祠堂记》,峨峰黄氏所作,能发明晦翁、勉斋相传之正,并刻附卷末。
咸淳九年二月
江堂宾得斋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黄氏日钞》卷八七
旴江江仁甫尝求阳山吴君名其所居曰得斋,已几年矣,求大参包公宏斋为《得斋铭》,又几年矣。
今既老,尚求余为记,亦足见好学之不厌矣。
然余何人,而敢僭?
仁甫本宗象山之学,领袖临汝书堂馀二十年,又日讲晦翁之学。
朱陆之学,皆世所宗,而其说不同,或相排抵,仁甫能兼取而参酌之,此其所得又岂晚末敢轻赞一辞?
辞不获命,姑诵所闻。
盖闻有得于天者,有得诸己者。
己之所得,正以全其天之所赋,岂有外于天者哉?
仁义礼智之性,人莫不有得于天,而人之贤不肖乃人人殊,正以能得诸己者寡耳。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
夫曰深造,又曰以道,则其于义理之间果宜何如?
其用力而后可以言深,其造既深,犹以为欲其自得,而不敢必以为得。
意者工深力到,久乃自得,而自以为得者,则理未必然,而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乎?
孟子又曰:「求则得之」。
求之云者,诵诗读书,隆师尚友,精思力践,孜孜汲汲,皆求之谓。
求则将有时而自得矣,安有不求而可以言得者乎?
抑愚又闻之,孔子之教人,多以孝弟忠信,而未尝言及性与天道。
孟子生人欲横流之时,始出而言心与性;
周子生传注训诂之后,始出而言阴阳性命之源。
皆发明其所自来,使人归宿于所实用。
人知此身之所主者心,此心之所具者性,此性之所本者天,造化流行,纯一不杂,此身虽小,造化虽大,而此身实与造化参,则超然独立于万物之表,利欲不得而昏,卑陋不得而入,凡吾孝弟忠信之行,自然无玷无缺。
故凡孟子、周子之说,无非随时救弊、警醒人心,以翊吾孔子之教,非故外立一说而求为过高也。
譬之挽水于渊,正将归以济烹饪之实,非曰姑挹其清冷而已也。
譬之植木于山,正将积以成栋梁之用,非曰遥挹其风露而已也。
今世之士,置孝弟忠信而不言,而想造化阴阳之莫测,躬行、讲说,判为二途,苟如是而自以为得焉,殆苏明允所谓谁不曰道不在我者也,果实得乎否耶?
仁甫孜孜问学,老而益坚,其有得于此也必审,故诵所闻以求教焉,非敢言记。
癸酉元旦得斋字和胡德州孝辕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茗斋诗
掩关物色拥高斋,碧藓无人自上阶。
谢客不烦开竹径,探梅有待试芒鞋。
江南春事乱花鸟,河北风烟多虎豺。
闻道君王频侧席,徵书旦夕下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