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镇江府到任谢表(代孟中斋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七、《佩韦斋文集》卷一三
迟次西江,甫安愚分;
易符北府,倏领误恩。
控辞迄閟于俞音,黾勉遂祗于贱事。
伏念臣他无技巧,惟有朴忠。
将军好武而子能文,有惭父教;
先帝用老而臣尚少,亦玷郎潜
衔命抢攘之秋,承流凋弊之地。
进既无补,退将自修。
大人飞龙,咸睹时乘之六;
康侯锡马,遽膺昼接之三。
京口之封疆,寔浙西之门户。
民力竭矣,谓宜宽之一分;
江涛渺然,所当护者数处。
曾是妄庸之品,可兼牧御之长。
蚊负岳以难胜,鹈在梁而弗称。
兹盖恭遇陛下昭哉嗣服,成乃图功。
以予万亿年,用乂民而永命;
其惟二千石,爰视邦而选侯。
遂使孤踪,亦叨异渥。
臣誓殚驽力,仰答龙光。
齐埭、范桥,希德人之遗爱;
韩船、祖楫,想烈士之英风。
杨秘监就贺启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一、《文山全集》卷七
贰书壁府,晋讲金华
太乙青,焕玉山之黼黻;
迩英翠,照丹井之纶丝。
开岳云回,度墀春早。
恭惟某官岷峨一壁,关洛单传。
玉井冰轮,洒落神仙之韵;
箫钟瑶簴,和平典则之音。
自歘起而霆轰,每徐行而山立。
称真侍讲,在淳夫正叔之间;
号小司成,负安定康侯之望。
雉监沐天光之近,螭坳居地望之严。
羞昆崙而薄蓬莱,枕湘江而会潇水
万家灯火,雨笼弦诵之声;
千里桑麻,云度裤襦之晓。
君不淮阳之薄,上深渤海之嘉。
图书归领于瀛州,钟鼓行寻于长乐。
铜印水苍佩,亟纾宣室之思;
白马金盘陀,浸近文昌之拜。
某相望千里,一别六年。
绿蓑风雨之中,兹餐
旧绣波涛之后,复尔梦蕉。
喜追东海之龙,来趣衡阳之雁。
恍绝尘而瞠后,剨半夜之召前。
怀骃骆之载驰,敢安丝辔;
乘骐骥以先路,遥想云旗。
贽贺,刊酬草草。
康侯 其一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报政三年满,还容借寇么。
丝纶来帝幄,襦裤蔼民歌。
遗爱棠阴茂,留传锦句多。
苍生今有待,霖雨早滂沱。
康侯 其二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古歙何多幸,民叨抚育恩。
清声冠今古,浩气满乾坤。
夜月一船载,秋风三径存。
莫能攀去辙,恋恋劝金樽。
宣义郎籍田令淮南西路安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都督江淮京湖四川军马行府干办公事杜庶特授宣教郎承务郎特差充淮南西路安抚使司管书写机宜文字杜庑特授承事郎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四、《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五
淮淝之围,虏势披猖甚矣。
尔以其职,与众士戮力一心,为干城计。
有司以功状来上,予于赏乎何靳?
用升(两秩,庑;一秩,。)以旌尔劳。
三台祠记 南宋 · 陈贵谦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一、《赤城集》卷九
台州有山曰天台,隆崇盘礴,盖东吴巨镇,自晋以来推为台岳。
凡山之高大而灵者称岳,五岳特其著者。
它如吴岳、霍岳,见于经传尚多,台山名岳固宜。
州既以岳命氏,道家者流搜括灵秘,以台岳上应台星,故岳以星得名。
通九州分野言之,台固自为牛斗分。
然余观张衡《灵宪论》,以为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
又史志所载,五星自配海岳。
今以东吴隆崇盘礴之镇,上应太微渊耀光明之星,理亦宜然。
若乃三台在天相阴阳,理万物,此则不待图牒而知者。
世惟见两汉诸臣,验以推明休咎。
其在《周官》大宗伯,「槱燎祀司中司命」,郑氏释以司中三台,圣王祭祀,其尊尚矣,敷天之下,皆得瞻英躔以徼景贶,固非一郡独得而享。
然齐国祀岱,晋国望梁,此周制所谓诸侯祭境内山川。
汉郡国立棂星祠,今乐郊吉壤,作镇既固,上稽乾象,名比义协,于以揭虔妥灵,为民祈福,侈此邦照临之赐,不为僭越矣。
而前此偶失不图,或尝议而不果。
至嘉定九年岁在丙子知州事康侯仲颖参酌旧典,遂即天庆观度址而祠焉。
发郡帑及属邑公钱,乡士大夫相帅出力来助,故役成而民不知。
朱门洞开,紫殿竦峙,霓旌绛节,绘在两庑,泰符正中,萼晔晔而来下。
侯既祗帅官吏,涓吉荐献,耆稚驩呼奔走,瞻敬者填溢郛郭。
在昔丹丘置郡于海滨广斥,六龙时巡,服在畿甸,鸿畴伦魁,项背相望,台星实相之也。
今侯又能作新祠宇,煇耀六符之光,与匿峰倒景相为发挥,神理感通,灵心顾享,是岁雨旸式序,粳稌具丰,休应之不可诬如此。
自今以往,发祥隤祉,使异才辈出,大有岁书,拱辅京邑,屹为盛藩,泰符之贶,宁有既邪!
咸愿刻词乐石,以著攸始。
贵谦以前史官之属,奉神佑香火,乃拜手而作诗曰:坤元上承,台岳峻极;
乾文下临,台符昭饰。
宣精作镇,实维感通。
比类既从,营兹新宫。
□□嶙峋,正殿洪敞,六星照幄,相比两两。
仰瞻星次,戴魁承枢。
岳在巽隅,翊皇之都。
明明天子,百神受职。
泰阶时平,风五雨十。
台甸熙熙,蠲除凶菑。
农有丰年,士多成材。
孰委兹祉,台符所锡。
孰肇兹祀,康侯是力。
凡是台人,世世肃祗。
既祗于神,亦侯之思。
制置杜大卿墓志铭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景定辛酉十月戊申,前两淮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宝文大卿杜公卒于里第。
既葬,弟庑、孤蕃等奉舒公有开所状公行治问铭于余。
余病眊,久不克为,而庑、蕃之使数至,将命者守余门不去,乃论次而铭之。
公讳庶,字康侯少师公讳杲之长子,母鲁国夫人季氏,生母令人连氏。
幼不凡,日记数千言,暇则集邻曲群儿习战阵而指麾之。
长从少师公历兵间,益习边事
少师再守安丰,以顺昌淮北,恐虏取为家基寨则寿春危,安丰孤,命幕僚沈先庚迁顺昌近里,令公具千艘赍粮楮迓之。
抵正阳,虏奄至,公拒战却之,卒迁顺昌,全寿,公力也。
是岁以禋霈补将仕郎
虏薄军城,技穷引去,公提兵邀其归路,俘获甚众。
虏愤前衄,既陷光,再围安丰少师创智,为串楼、排杈木拒守。
围及三月,城屡岌岌矣,公父子誓以死守。
城中兵十馀项杂居,将士不相下,公调娱其间,遂皆叶力捍禦,虏卒宵遁。
余公玠以监簿招信,部军来援,问少师曰:「公子安在」?
命公见之,余曰:「福尽在是矣」。
遗公缗钱十万。
白少师曰:「却之不如受以遗诸将」。
遂大会诸将为击毬戏,言监簿捐金相劳苦意,诸将感悦,余益壮之。
二年,东阃今少傅赵公荐公,谓能与其父死守封疆,出蒙犯锋镝,入调一将士,乞改秩擢用。
少师公建淮西帅阃,诏循三资,为从事郎、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顺昌移治功减职司、常员各一。
寻诏改合入官,授承务郎
少师公升制阃,虏酋察罕拥众号八十万围合肥,胡马四合,极目无际,壮士望之失色。
公内佐机筹,外履行阵,意象自如。
某壁虚,某隘危,僚属惮行者,少师公必命公,未尝辞,汔全城守
三年,少师公遣公白事庙堂,诸将皆馈白金,曰助上功费,公阳受之。
赏典行,归会诸将曰:「此将军之功,朝廷之赐,吾何力之有」?
悉反所馈。
临淮捷转承奉郎,以合肥守禦宣义郎,除耤田令,升兼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兼督府干官
虏连岁不得志,复谋大入,少师公策虏由信阳、光山以入,命公及幕客监军,与大将吕公文德、聂斌设伏于其来路。
虏入不时遇伏,我师大小二十馀捷。
战于朱皋、白冢,虏大败,获酋妻,俘酋馘以千万计,铠甲驼马如之。
民有得虏弓马,小校邓某杀而夺之,公诛邓以徇。
督府闻之,曰:「以此众战,战必胜矣」。
凯还,命将士分左右立,以次行赏,不踰时而遍,人以为有父风。
诏追录暴露入幕前后却虏功,累转朝请郎,除将作监簿,兼制、督幕,转朝散大夫
少师公久乘边,力丐归,以工部尚书召。
同时监司或因山寨事与少师有违言,至是入台修怨,并波及公,奉云台祠,通判和州
二年,少师公起建江阃,公兼制司机幕
虏犯真州,诏江阃策应,少师公即日就道,且令公提锐卒八千入城。
获降者,云虏见认旗,惊曰:「庐州杜相公又在此耶」!
遂溃去。
三年,仪真阙守,劄公兼摄,盖朝廷欲通江淮气脉。
公至郡,大修守备,排杈木殆十万株,虏不复敢向仪真。
四年,少师公以刑书召,公需次兴化军,转朝请大夫
台臣希时相意,再波及公,奉鸿禧祠。
年劳转奉直大夫,禋霈封扬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邕州,改潮州,以风闻寝新命。
八年,奉崇道祠。
丁少师公忧,十年服阕,再知邕州
言者谓公不可守邕,后自悔其言,反以公为荐。
十一年,转朝议大夫淮东制置大使司参议官
公过阙,近臣多言公可用,除将作监丞
殿帅王福为时相安晚郑公言:「昨守安丰杜监丞淮西内机,郡以玉带货财为礼,悉不纳」。
郑公益加敬。
十二年三月,迁司农寺丞,知和州
陛辞,先奏曰:「臣有短视之疾,恐敷奏间卤莽,乞赦臣罪」。
上曰:「卿近视耶」?
二劄略曰:「昔人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论。
今秋哨蹂苗,哨践四月,尚回旋于光、黄之境,天时不可幸矣。
以轻兵缀孤城,重兵干心腹,地利不可恃矣。
戍兵多乌合,土兵多癃老,列郡仅保空城,原野空于转徙,间有保聚山寨,又困于搜索括刷,人和不可保矣。
今之夷狄与昔异,中国待之者亦当异,苟恃天幸、恃一衣带水、恃清野而付边事于不谙历者之手,未见其可」。
玉音嘉纳。
因及少师公丰、庐之功,且言「当畀卿一节」。
公顿首谢。
抵郡,江阃潜斋王公檄兼参议官,兼淮西提刑
公谓历阳形势胜它郡,独镇淮门外壕浅,埂浮水面,增胜门外濠狭,远炮可及,于是樽节浮费,夷去其埂长一百五十馀丈,次辟濠阔十丈、长二百馀丈。
秋霖将败围田,公调兵运木石槎草捍之,令曰:「围不毁有赏,不然有重罚」。
境内围田独全,民不乏食。
总所下州和籴,公曰:「州不产米,矧今劳伤,不敢任此责」。
总所委之倅,民患苦之,公力以去就争。
籴事寝,又大修学宫,增学畬。
丁生母连令人忧,民遮公借留,公亟去之。
在和一年有半,造守禦具,积米麦钱楮如山,丧礼路费皆用俸金,不取之公帑。
三年,盗发郡之建宁,剽甚。
建漕、守谋曰:「杜绣衣谙金革事,可恃也」。
即以上闻,劄公助本军讨贼寇,遄就擒,公不以为功。
四年服阕,差知真州
矩堂董公册免,久轩蔡公轮笔,奏乞趋行,且曰:「杜庶杜杲之子」。
上曰:「今安在」?
蔡公曰:「昨知和州,今家食」。
上曰:「杜有短视疾」。
蔡公恍然,上犹记陛辞奏语也。
公谋出处于大使今傅相魏公,魏公趣公上,且奏真非兼节不足以重其权,诏兼淮东提刑
公再典乡郡,人以为荣。
始至,见盐课舟算皆隶别厅,且郡帑赤立,欲丐去。
居旬日,计所入,矍然曰:「是亦足矣」。
按月支官兵俸廪,馀力新郡治。
宪台素贫,公苦节置白金器数百两,积铜镪十万。
民有避兵江南,归启窖藏白黄者,仆讦于官,公杖仆而归其主,郡人莫不服公之明。
坊场津渡旧皆有挟而权摄者,公始选差官属
江阃裕斋马公学士,举公自代。
五年,除湖北运判,兼知鄂州,公力辞,就除宪兼守。
合肥谋帅,魏公荐濠守应山李公及公,上许用公,擢直秘阁淮西提刑,兼知庐州淮西安抚副司公事。
去庐十六年,军民欢迎。
前人造机杼、织纻缯为洛中饷,公至命撤去。
流民聚山寨,采漆蜡,事丝枲以糊口,官低估抑买,公素以为言,会有黄榜禁止,淮民相庆。
肥河自西来,贯城中而东,汇于巢湖,前帅于城西筑堤潴之,以限戎马,高与城等,曰:「此不费钱粮之十万兵也」。
然水无所泄,巨鼋窟焉,连三岁用功而堤三溃,至荡庐舍,坏城壁。
帅犹以为不可废,去则请朝旨,令公修复。
公不欲立异,勿葺而已。
郡仰酒息商征,公常诵少师公两语,云「税听自来,酒听自去」,终始服膺。
吏以日入之羡归公,公怪问之,曰:「例也」。
命输之公帑。
虽守边而尤崇风化,子有贱诸母为妾而不友其弟者杖之,弟之母陵嫡则又杖妾,边人始知上下之分。
朝命敷籴,公固争得免。
六月,除刑部郎
丐祠,不允,升直宝章阁因任。
候吏报虏至,请闭关,公洞开诸门,秉炬以归迁避之人。
哨骑近城,提兵迎击,虏引去。
大阃令公潜师捣颍以牵制虏势,公选将帅庐、濠、丰、寿四州精锐往,焚其委积。
捷闻,增秩为中奉大夫
虏自东而西,将趋安丰,公调将士邀其惰归于望仙、白沙城,获两捷。
开庆改元公以枢使宣抚京湖大使节斋赵公来,公丐去,赵公力勉公留。
庐人将为少师公建祠,公曰:「久不祠而今祠,是以吾而祠,它日吾去,安知不撤之乎」?
戒勿为。
民固请,公不能禁。
华文阁因任。
虏围方阳二山寨甚急,公选勇士援之,虏数败北而遁。
偷渡报至,公忧愤曰:「世受国恩,恨不得效死于鄂」。
初,工部王公籍并城民田隶军屯,后大卿吕公照契责之民而量榷其租,旱潦不复蠲减,民困催扰,有相率而逃者。
公闻于朝曰:「王工部固失矣,吕大卿亦未为得也」。
时相方生财,下郡以为岁科,公将去庐,犹争于朝曰:「始官受其害,次民受其害,终官民俱受其害。
乞以田归主而复其租」。
诏从之。
涟之陷也,维扬大震,除公大理少卿淮东转运副使两淮制置大使司参谋官,俄中批除大理卿两淮制置使、知扬州
公在庐缮学宫,造祭器,创合肥馆,建三登楼,葺天庆报恩观。
去日稚耋遮行帐,公夜解维,比晓舟行已远,庐人又相宽曰:公制置两淮,去犹不远也。
维扬人闻公来,始奠枕。
赵公去亟,公曰:「曩无涟海,淮之安自若,但当镇以静尔」。
先是警备严密,昼夜持杖击柝卫子城及辕帐,如寇至,公一麾去之。
丞相履斋吴公录示御笔云:「使早用杜庶一年,必无涟水之事,卿为朕勉之」。
遂宣谕云:「卿前守合肥两淮奠安,今畀全淮,尤籍声誉。
涟水之失,维是前政,兴复全委于卿」。
赞书略云:「其勉绍先烈,使夷夏皆知西平之有子」。
公益感奋。
时有一二偾军之将自涟归楚,反侧不自安,公亟召寘帐下,部伍分隶诸营,他将归亦补官,士卒能拔身来皆厚待之。
尝调都统李海挠涟,始议遵大路,师行,骤令改出它途至城南,俘获甚盛。
后谍云:「使由大路,遇覆必矣」。
以上流未清,御笔调兵应援,曰:「卿世受国恩,想以君父为念」。
又曰:「卿宜以国事为念,加意选发,以济事机」。
公奉诏津发恐后时。
维扬兵仅存万馀,而抽摘未已,公奏:「兵不敢不发,维扬万一疏虞,望朝廷念先臣之功,留一子以奉时祠」。
会上流奏捷,江汉肃清,公以得继魏公之后为荣,一遵肃规,治法征谋必视诸政府而后行。
逻执异言异服以为谍者,公察疑似,率从轻典。
射阳湖饥民以水毁啸聚,公命都统施谋帅兵招之,曰:「是皆吾赤子,顺从者籍为兵,必不得已而后诛之」。
不数日,得丁壮万馀隶尺籍,所戮特首恶三数人。
维扬培植久,人物盛,军民错居,委巷多茅茨,景定初元数有火警。
公每轻车至火所,赏醲罚当,应时扑灭。
夏四月乙巳,精锐军昼遗火,芦场在傍,晴久芦燥,东南风恶,火势若奔马。
公急救章武殿及仓廪军器,暨回府治,则库帑堂宇瞬息皆延燎,绠缶力无所施。
公欲自投烈焰,将士扶掖,越子城河至西门,亟部分军马防制意外,骨肉囊橐俱不暇顾。
乳媪挟公一女,不免于难。
初,占者谓:荧惑犯斗,斗,扬之分野,郡其灾乎。
犹谓融风屡警足当之矣,不谓其烈至此。
公亟自劾,宣谕:「宜下日任责,勉图后效」。
公责躬引咎,极力营缮,务以称塞上意。
市民力不给者贷以镪。
比去,官宇民居渐复旧观。
五月,令赴行在奏事。
候代,虏帅从淮安通讯求和,公密以闻,诏令制司处分,而公已归矣。
六月,除直宝文阁隆兴府,兼江西运副
时魏公方归衮,勉公之任,公曰:「治□无状,复叨麾节,纵圣恩宽大,独不愧于心乎」!
归计遂决。
七月,新制帅应山李公舟次邗沟,即日解缆,行李枵如,贷于裕斋马公,始能挈其孥以归。
公仕宦所至无俸外钱,淮东西阃初建,有公支钱二十万,悉散之军民。
至扬,迓新仪物未造,命备堂止供一帐,堂以外□曰:「此严阃府之体者」。
在扬八晦朔,蠲诸务聚增踰□不解酒息三百馀万缗,沙田屯田租所减亦万斛。
□南货场惧与商贾争利,搉场颗珠寸玉必籍以闻,□送醪醴钱币易于公帑以报,家法然也。
后省缴公□,命镌二秩,言者复论公火后用钱如泥沙,再镌一秩。
公安时处顺,未尝戚戚,独于火后侈用之谤,君未能免。
言者淮人,言于时土木骤兴,百费毛起,皆在平日调度之外,论者不深知而详考也。
又后来所括责钱物,有将校回易来归者,偿积逋者,诸司之补还久贷者,则有别籍,故与元申烧燬之数异同,致烦有司审覈。
赖朝廷清明,其论遂定,而公不及见矣。
初,虏残临、瑞二郡,洪、抚诸邑,樵人震恐,公弟庑挈少师公赐器辎重往依公于广陵,皆羽化于烈焰,其里人言公之归尚无清献之琴鹤,安得有伏波之薏苡乎!
公虽中废,然志气逾壮,岁年未暮,海内犹冀其复用。
初未尝病,一日觉意恶体汗,呼弟及家人至前,已不可为,盖棺甫五十一,乌乎悲夫!
杜氏自南渡为樵川人。
公承家是似,事国有劳。
侍亲疾夜不解带,与庑相依为命,通籍共财。
历二阃皆以内幕辟庑,不私其子。
继群从之绝而周其贫者,于姻谊乡情尤笃。
胸次轩豁,不藏宿一事。
博览百家传记,属文下笔立就,俪语法平园,少师公简牍多公代劳,行草逼少师公,观者不能辨。
数以父命堂白,其言边防军册如指诸掌,孔山乔公、相李公皆谓杜氏有子。
少刚劲,晚趋和平,然不肯屈摺趋时则终始如一。
荐牍先及贤劳,有袖书而来者,见公匿不敢出。
每言居乡当如处女,未尝有毫发挠郡县。
客至,樽酒论文,终日不倦。
虽位望通显,而敝衣疏食,自奉甚约,惟于好施周给则略无吝色。
子男五人:蕃,承务郎、新官;
蟠,承务郎、新官;
审,登仕郎
二尚幼,未名。
女六人,长未笄。
十二月甲寅,葬于郡南香林寺傍黄坑山,祔高祖正奉公茔域之后。
余论次公平生,窃有感焉。
昔西事起,尹师鲁最有力,及帅渭,坐贷公使钱左官,韩、范不能援。
张定叟紫岩之子,南轩之弟,号名侍从,晚尹京兆,坐府治灾免去。
公侈用之谤似师鲁,融风之厄似定叟,国家法严密,世间议论刻深,随声接响,几于以成败论人者。
使公老寿至今,勋业光前,昔之毁必转而为今之誉矣。
余尝铭公王父开府、显考少师之阡,世系勋阀已论著者不复出。
铭曰:
堂堂少师兮敌忾宣力,英英康侯兮媲美传嫡。
建二阃兮皆底绩,缵翁绪兮践翁迹,变出虑表兮蓍龟莫测。
公能拊军若民兮,不能禳天狗与荧惑。
方汲汲以营缮兮奈狺狺之烦啧,谓璧有瑕兮谓过掩德。
朝抟扶之鹏兮暮退飞之鹢,上还茸纛兮退乘下泽
噫!
大厦梁栋兮百年培植,奈何斧斤雪之□□兮残参天之黛色。
吾观周尚父新息,下逮李唐兮靖若绩,或含两齿于后车兮,或曳足于土室,年八十扈亲征兮,渡鸭渌而驻跸。
少师功成名遂兮首皓白,康侯中摈兮犹两曜之薄蚀。
志逾壮兮头尚黑,事会之来兮何终极,曷不使之复雁门之踦兮奋渑池之翼。
百夫特兮万人敌,白日昭昭兮埋此璧。
韩铭北平王祖子孙三世兮自叹,昔余亦为公家兮勒三石。
年长韩之二纪兮,文无韩之一笔。
世方以成败论兮,余重为国家惜。
悲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三。)
「为」下原有「患」字,据清抄本删。
代人谢解启(其人治《易》。)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巽斋文集》卷二三
学《易》无闻,愧五十知天之命;
宾王有幸,喜六四观国之光。
困而有君子之亨,升则利大人之见,贵敢期于下贱,诚因贽以修辞。
惟行止各以其时,而失得莫逃乎数。
几不如舍,即鹿徒入于林中;
器止终藏,射隼当获于墉上。
有如一扎涣颁于科诏,以求四方济用之真才。
假奉试以自媒,非难际遇;
虽奇穷而莫逞,常至乖暌。
合焉必以其可观,眇者不能以有视。
榜云揭矣,系小子而失丈夫;
天实为之,率三岁而入幽谷。
未能晋进,聊复需须,其或一丧一得之间,便有或泣或歌之异。
朵颐者谓富贵可立致,垂翼者几憔悴不自聊。
是皆躁人,不可大事。
胡不饮食衎衎,而乃往来憧憧。
且在上纵以好爵相縻,而在我惟应素履而往。
舆可得者民所载,夫岂忘天下之思;
井见汲者王之明,亦以为致吾君之地。
安之若命,亨则维心
某自读韦编,粗通大义。
贫不给于糊口,其剥以肤;
文不足以致身,徒艮其趾。
亦甚蹇矣,而犹泰然。
不可速者出处语默之间,所熟讲者消息盈虚之理。
观其自养而已矣,利有攸往则听之。
几践名场,自笑寘于丛棘;
兹叨荐籍,若将进之亨衢。
从龙方快于依承,拯马有为之劝驾。
兹盖伏遇某官赋资刚正,秉德直方。
允谓匪躬之臣,宜在近君之位,亟合入调于台鼎,犹为出牧之康侯
盖属大比而兴其能,故屈公亲临以重其事。
拔茅连茹,下搜乡曲之英;
以杞包瓜,上副庙朝之意。
致兹用晦之久,亦有求信之期。
然而羽可用而为仪,在自修而已矣;
积中而不败,量所挟之如何。
某敢不益厉愚蒙,自坚素节。
《丰》初遇主,敢忘提拔之自来;
《比》外从贤,正要依归之得所。
孚诚欲写,咸颊奚殚。
庚申轮对第二劄(玉音问答附)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七、《雪坡舍人集》卷四
臣将读第二劄,奏云:「臣第一劄乃万世之事。
此劄乞催监司郡守赴任,乃今日急务,亦一时之事」。
玉音可之,遂读奏。
臣区区本职,既言于前矣。
当世急务,敢僭嗣陈。
奸贪启戎,狂虏侵轶,赖陛下神圣,相臣忠略,迄奏肤公。
元祐相光,辽人已戒生事。
玉音曰:「是戒边吏不得生事」。
绍兴用鼎,檄虏不敢渡江矣。
臣奏云:「高宗时,金虏亦曾渡江,其时赵鼎主有进无退之议,遂获捷。
虏既去,大作措置,曰:「今年以檄呼虏渡江,亦不敢来」。
今陛下任用贤相,经武纬文,亦决无去年透渡之事」。
玉音曰:「正要经理」。
然天下不多智者,秋风在候,创残州县,人情岌岌,常若虏之再来,寇盗假哨以骇民居,人束担而虞祸。
臣奏云:「今经寇去处盗贼每假为鞑哨以骇百姓,臣乡里一带多如此。
近闻南方诸蛮亦然。
只为牧守更易不常,无人镇服,所以如此」。
玉音曰:「果是近来更易不常」。
伤弓惊饵,理固宜然。
探本索原,亦岂无自,良由所在牧守更易不常,镇定危疑,罔有任责,人心无主,是以未安。
监司郡守,所以承流而宣化者也。
封建不能古矣,就郡县之法而求治,舍牧守将奚先?
使诸路皆贤监司,则守必良。
诸州皆贤太守,则令必不缪。
布满天下,莫不得人,自可举天下而皆治。
其要在精择之于前,久任之于后耳。
不精择则徒久,不久任则徒精。
汉宣帝刺史守相辄亲见问,择之精也;
玺书勉属,增秩赐金,任之久也。
政致中兴,其本由此。
厥今一年之间,京师三易尹矣,会稽再易帅矣。
臣历数其故,玉音曰:「皆是」。
此犹安地也。
江西、湖南广西经寇之所,讵可以寻常视之?
江西半岁六易漕臣湖南广西荐易帅阃。
臣奏云:「江西漕臣初是赵汝暨,次李介叔,次印应飞,次李遇龙,次杜庶,今方是陈梦斗
湖南帅先是向士璧,次李遇龙
广西先是李曾伯,次赵汝暨
宪臣漕臣亦皆更易,多未至任」。
圣容愀然曰:「今人多是辞不肯去」。
臣奏云:「臣子之身,君父之身也,虽捐躯亦不可辞。
臣近在东宫,与皇太子讲《礼记》,至『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臣为皇太子言:『如去年鞑在江上,正四郊多垒之时。
若古人处此,则以虏侵入境为自己之辱,争驱除之,必欲洗雪其耻。
今时士大夫不肯以为辱,但要谋身为避难计』。
臣实不晓今之士大夫是如何」?
玉音曰:「是」。
臣州小垒,阅守且三。
兴国、临江、抚、信、衡、永、桂阳武冈等郡,易守皆再。
方当还定安集之急,是岂疲劳迎送之时?
前者展布不能,后者迁延未至。
江西则今仅一帅,湖南则帅尚摄官
监司郡守除授方新之人,大抵皆未至也。
按图则皆已有人,考实则率多虚席。
寸阴当惜,其可缓乎!
臣观近日指挥,趣湖南宪臣限一日起发。
臣谓不特湖南宪臣,凡天下皆当如此。
臣奏云:「江西今但帅臣陆景思到任,陈均宪臣王佖常平使者陈梦斗为转运,皆未到任。
湖南李遇龙未出蜀,犹是朱应元提刑权安抚司公事,臣恐安抚司公事非提点刑狱者所可摄。
近日指挥黄梦桂限一日之任极是,但天下监司皆当如此」。
玉音曰:「是」。
改镇易择代难,宁前劣而后优,毋倡绝而和寡,宁用心力有馀之士,毋任精神向聩之人。
必如近日维扬帅臣,方能远过所代。
臣不知天下皆能如此否也?
臣奏云:「后之人胜前之人,则易之是;
如不及,则徒然易之。
如以李庭芝杜庶,此方是后胜于前。
李庭芝,臣谓久当使之帅维扬
但是相臣以公道用人,不欲用私客,故正用元老赵葵
不肯去,朝廷方用庭芝
维扬兵火之馀,岂可久无帅臣
此已是迟,但幸已到」。
玉音甚以为然。
为国办事之臣,要无拘以文法,假之岁月,责以功程,勿一篑而亏其功,勿中道而掣其肘。
臣观大臣初至之日,尝有奏请,欲严于命帅而久其任。
臣谓不特帅臣,凡监司、守令皆当如此也。
玉音曰:「是,曾有此奏」。
仁祖皇帝临御岁久,天下乂安,用郭元为转运,至十有三年,而守令清白不扰,实惠及民。
监司保荐再任,家法可举而行也。
玉音曰:「仁祖此事真可行」。
陛下久于道而天下化,人臣久于官而实政修,治效庶其见矣。
愿陛下与大臣力行之,并取进止。
〔贴黄〕/臣奏云:「此一段是言去年诸处军无纪律事」。
臣闻用兵行师,所以救天下之民,岂可不利禦寇而利为寇?
去年汉、鄂诸将属大臣统隶者,固皆整然有纪。
至于朝廷调遣趋江湖者,臣但见左金吾一军秋毫不犯耳。
玉音曰:「是」。
其馀所至贪暴,掠子女,攘货宝,甚于寇也。
道路之间,邸舍狼藉,生意萧然,幸不遭虏祸者,乃遭兵祸,岂不重失陛下之人心哉。
臣奏云:「臣来时所亲见逆旅无人,篱壁倾倒,问之则曰苦于过军。
朝廷遣军,所以禦寇,所以救民。
今乃为民之害,岂不大失人心」?
圣容蹙頞久之。
臣州瑞阳,积峙颇厚,铜镪累数十钜万,仓米亦可三十万,鞑无所用也。
臣奏云:「江乡论万,与京浙不同。
京浙是言旧会,江乡是言铜钱。
臣州之苗计八万石,丁大全横歛和籴十四万石。
又旧米及累年和籴,总领所未取去者,共有三十许万石。
去年守臣以此筑城郭,臣教习民兵守之。
臣是时虽未蒙陛下收召,然念在乡亦是报答陛下,真肯以身捍贼。
后为人所沮,臣不得遂其心。
正月三日方趋召,才两旬而虏已至。
使臣策获行,未必如此」。
玉音曰:「知得」。
小校思忠江东西宣阃本迁之戍豫章没口。
闻虏已去,瑞乃不禀宣阃之命,提兵往来,自谓虏退之后,例有检括。
盗仓廪府库之钱粟,发城市富民之窖藏,连艘稛载而去。
李虎继至摄郡,又尽其所未尽者而席卷之,毫孔靡有遗者。
遂使瑞阳无力可以修复,合举城筑为之孔艰。
今摄郡之将虽窜南荒,所得既充,未失为富。
而作俑之偏校,犹漏网者,朝廷不知也。
臣奏云:「臣初亦不欲显斥其人,然念事君勿欺,不敢不直言其事」。
玉音曰:「须要施行」。
臣愿陛下自今出师,戒饬将臣,必用军律。
太祖皇帝圣训有曰:「苟犯吾法,惟有剑耳」。
愿陛下驭军以太祖之训行之,并乞睿照。
读毕,再奏云:「臣冒竭狂瞽,傥有一得之愚可采,乞赐留中,仍乞降付三省枢密院」。
玉音可之。
臣又奏云:「臣言无可采,伏蒙玉音曲赐奖谕,虽仰见陛下以虚受人,从谏如流之美,然臣无以当之。
臣职卑不敢殿上谢恩,容臣拜下」。
遂下殿再拜,曲谢而退。
代蜀总贺兴元丁帅除利路安抚副使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四、《可斋杂藁》卷四
简在上心,全付方面。
锡马侈康侯,将膺接晋之荣;
执禽戒子弟之舆,遂主帅师之寄。
观朝廷之善处,知四境之何忧。
盖尝窃闻道路之言,妄测庙堂之算。
谓今蜀栈,重在汉关。
有如蛇之首尾不可分,毋以鹿之犄角为足守。
故虽二阃之设,是特一时之宜。
岂能无脉络之不通,或者谓体统之当一。
昔邲之役林父不能克,而相之师之仪亦无成。
近而授剑一令,浮梁之捷闻;
举扇一言,符篱之事去。
用兵之大率如此,谋帅之不专可乎!
以古事言,为今日贺。
恭惟某官兵司命,国家精神。
夷险屡更,惟义可以落奸雄之胆;
忠诚一致,惟信可以服蛮貊之心。
中外所恃以安,宗社所倚以重。
升卿列,咸傒公归。
独以礼乐虽吾儒之至荣,然在《春秋》于外夷而必斥。
凡使华之远有,以帝眷之方深。
此实高祖留萧之规,少慰周人思旦之望。
青毡之帐虽旧,白羽之麾方新。
由兹持太一之大权,合子午之全势,事无肘掣,机不发容。
夜雪而入蔡城,今得一裴度矣;
春风而问浯水,岂无十元结哉。
某忽聆檄羽之传,不觉屐齿之折。
盖敌国如一行之上,胜著在斯;
凡吾属皆同舟之中,安心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