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徐径畈赠诗帖后1279年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五、《碧梧玩芳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故殿讲右司徐公名霖字景说,衢人。
去城二十里,所居名径畈
初为举子时,师事乡先生晦静汤公晦静以英才目之。
甲辰礼部进士第一人。
史嵩之之为相也,专权固位,植党欺君,弃贤任佞,公论切齿。
徐公以新进士,一日叩阍上书,白发其奸,海内惊叹。
亡何,嵩之败。
明年乙巳,朝廷更化,穆陵思其忠,自待次教官,给札入馆。
丙午在馆,丁未参详省试院。
余时以举人入试,所为文,知举监试稍见推许,议置前列。
诸公所拟殊未定,徐公独指余文,赞其决,遂叨首选。
待试亲策,亟访谢之,一见如平生欢。
京师,时时往来,则为余赋《碧梧精舍》古句。
京师大旱,徐公馆职言事,攻谏长京尹,乞祠,不待命去。
穆陵至以亲笔命宰执谕留,不就。
余亦成进士归,访之径畈山中,复为赋后三数篇。
其《寒夜》章尾句云:「一飞一鸣动千岁,青灯相语鬓成丝」。
今已为脱简,不可读。
辄以所记忆补之。
徐公材高气劲,道胜名立,四方之士望如景星凤皇。
一时钜公元夫,或拟伦稍过,声闻响臻。
而余独忧之,尝寓书,举古人所谓「末俗易高,险涂难尽」之语,薄奉规切焉。
岁壬子徐公再还朝,影附滋众,遂与同朝诸公交关而罢。
流落十年,壬戌之春,起家,守临汀
徐公亦且收膏反液,期于用世,而天不假年矣。
余之得其手笔,距今三十有三年矣。
天荒地老,纸敝墨渝,叙而藏之,示我后嗣。
今世岂复有斯人哉!
先贤祠堂记1294年12月丙子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四明文献集》卷一、《舒文靖公类稿》附录卷下、四明文献录、嘉靖《宁波府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古之有道德者教于乡里,谓之乡先生
在乡而祠于学,犹在国之祭于瞽宗也。
《诗》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大学》以为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秉彝好德之良心,千载一日,况其迩者乎!
明自为州,文风寥寥。
宋庆历中始诏州县立学,山林特起之士卓然为一乡师表。
或受业乡校,或讲道闾塾,本之以孝弟忠信,维之以礼义廉耻,守古训而不凿,修天爵而无竞。
养成英才,纯明笃厚。
父兄师友,诏教琢磨,百年文献,益盛以大,五先生之功也。
淳熙大儒疏涧瀍之源而达之洙泗,是邦诸老之学始得江西之传,而考德问业于朱、吕、张子之门。
以尊德性、求放心为根本,以颜、曾四勿三省为准的,阐绎经训,躬行践履,致严于进退行藏之际,致察于善利理欲之几,明诚笃恭,俯仰无所愧怍。
学者知操存持养以入圣贤之域,四先生之功也。
前后九贤,教行于一时,泽被于百世。
郡学有祠旧矣,因郁攸而废。
至元甲午冬十一月洛阳狄公持廉问之节,行部至明。
既即庠序见诸生,思所以启迪斯文,俾多士知所矜式。
有言坠典之未举,公喟然曰:「兹立教善俗之原,其可缓」?
乃属郡博士戴君友复旧毖祀。
十二月丙子朔,公率守贰寮寀,是妥是奉,以风厉士子丕远,惟耇老成人,宅心知训,庶几绍闻德言,人有士君子之行。
衿佩竦瞻,莫不忻忻曰:「善教得民心,明使君有焉。
是祠之复,其作新士习之机欤」?
觉有先后,道无古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非徒慕之,亦允蹈之,将有闻风兴起者。
惟昔沛、三辅有《耆旧》《节士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赞》,并采摭旧闻,述为小传,事有据依,词无溢美,用谂乡之善士。
尚式时先哲之猷训,永永无斁。
是月甲午,后学王某记。
董二先生学则跋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程董二先生学则》附(学海类编本)
白鹿洞教条,乃文公朱先生所集圣贤之成训;
而学则者,乡先生程、董二公之所为,文公尝有取焉者也。
今合二者而并揭之,一则举其学问之宏纲大目而使人知所用力,一则定为群居日用之常仪而使人有所持循,即大、小学之遗法也。
学者诚能从事于此,则本末相须,内外交养,而入道之方备矣。
若夫近世之所谓规者,则文公不以施之鹿洞,而谓必不得已而后取之,故今亦不敢列于此云。
宝祐戊午元日饶鲁谨书。
重修鄞县儒学记1293年8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延祐四明志》卷一三、成化《宁波郡志》卷六、嘉靖《宁波府志》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鄞在汉为鄮,属会稽郡
唐属明州,建夫子庙于县东。
五代改鄮为鄞。
宋始立学,王文公宰县,因庙为学,教养县之子弟,风以诗书,衣冠鼎盛。
后迁县西南,兵燬久未复。
主簿吕康年请于郡,相旧址,创礼殿,设跪像,堂曰「养正」,为斋者四。
至元十九年增二斋。
二十六年郡城灾,兹学岿若鲁灵光。
斯文未坠,道其泰乎!
二十八年济南公祥为肃政廉访副使,分治于明,崇庠序之教。
明年,新郡学,顾邑校风摧雨圮,榱槛将压,殿虽更,坐像庳陋,未合古制,爰命撤旧宇而新是图。
夏六月,鸠工经始,规模崇闳,视昔增焕。
县尹张君孝安提其纲,丞王君捐禄米以助,主簿任君谦亦赞画焉。
多士竞劝,佐厥费,事钜用不给,檄县以义役租续之。
揭石为门,六扇有伉;
抡材为殿,隆栋翚飞。
清池泱泱,藻春意,自堂及序,以次缮修,实惟礼乐之使。
居德善俗,启迪化原,以恢宫墙之壮观。
逢掖来游,诵公教泽,永永无斁。
始,教谕赵必燮庀役,未克就,严得桂继之,出私橐帅先,吴应酉联事协力。
既成,请识石章。
应麟居是邦,不敢以髦疾辞。
惟古者百里有师,教以道艺孝弟仁义。
斯民也三代所与共学也,闾为左右塾,党以正齿位,时会于州序。
去民愈近,施教愈密。
武城弦歌弗闻,急茧丝而缓教化,先政刑而后诗书,若密令举善而教,新城长延聚生徒,何其寂寥哉,无以表倡之也。
我思古人有行部先即学宫见诸生试论,有行县学宫,处士执经对讲,谁其嗣之?
使者新斯学也,岂徒美宫室云尔,将新士以新民也。
昔鄞有杜先生醇,学行望一乡,县大夫再书然后起。
其书谓「斯道我先得之,必推馀于古人,愿赐临以为之师」,其自重难致如此。
师道立,善人多,渊源有自,为师者盍以为法乎?
鄮士《汉书》仅一见,虞仲翔之言可考也。
陆士龙称鄮之俗礼节恭谨,盖素履行愿,修其天爵,是为入德之基、进道之阶。
自学校之建,俊乂兴起,乡先生前后九人,其四出于鄞,皆以忠信为本,践履为实,仰高蹈景,其人若存,为士者不自勉乎?
师知所以教,士知所以学,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复习,思无愧于儒之名。
前哲有:学所以学为人,学为君子,学为忠与孝也。
服膺三言,是训是行,化海濒为洙泗,以一邑为天下式,将自吾鄞始。
谨书其事,诒夫敩学者,式克用劝。
三十年秋八月壬寅记。
赤城书堂记1289年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一、《南宋文录录》卷一三、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台之宁海,其先贤曰赤城先生罗公,德业为元祐名臣,道义为一乡师表。
教思无穷,踰二百年,清风肃然,闻者兴起。
旧祠于学,犹未特祀,邑之宿儒前进士胡君元叔倡率乡人,仿古闾塾之制,即公游息之地创为书堂,合乡之俊秀子弟而淑艾之。
诹诸乡评,延笃学多闻之彦、前进士舒君岳祥为之长,前进士孙君钧、赵君孟礼、胡君三省、前太学陈君应嵩、刘君庄孙为之录。
训之以孝弟敬逊,其规约如蓝田、丽泽;
而稽经订史,种学积文,以为有用之实。
衿佩济济,弦诵洋洋,邹鲁之风蔼如也。
某闻而叹曰:美哉,教学之意乎!
古者立教始于乡,仕焉而已者归教闾里,谓之乡先生
上老、庶老朝夕坐于塾,是为左右师
入而事亲从兄,出而诵诗读书,小而洒扫应对,大而明德新民。
上帝之衷,蒸民之彝,师徒所教之伦,冢宰所降之德,少而习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以礼义兴,风俗淳,成人小子皆士君子之行也。
昔有正素戚先生,讲道睢阳,始建学舍,文忠富公、文正范公皆游习于斯,为一世伟人,家法之粹,延及后昆。
正素子孙若维、纶,若舜宾、舜臣,世学相承,睢阳遂为四书院之冠,简策有光焉。
宁海耆德鸿生,咸克宪慕前哲,启迪后进。
俾之尊德性,求放心,以进于诚明,养其原而即理以应事,孝弟忠信培其根,而馀力以学,师道立,善人多,庶几见睢阳之盛。
《诗》云「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罗公有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子其懋哉!
某病耄不能文,然居相迩。
他日海濒为沂泗,门人若安定,孝友睦姻任恤如成周之时,家稷契而户曾闵也。
行其野则冀缺之耨、茅容之耕。
攸介攸止,日多髦士。
推家之教为天下法,将自兹始,故乐为之书。
林光朝谥议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
议曰:国家自过江来,「丰芑」「菁莪」之泽浃于人也深。
虽中更嫚秦挫揠,而封培之久,根苗未尽。
逮至隆、乾之间,文章之士复振而起,如玉山汪公,遂初尤公梅溪王公,于湖张公,巽岩李公兼山黄公东莱吕公诚斋杨公后溪刘公,殆不可胜数。
后来继踵,学问如朱、张二子,词章如周、洪诸贤,并生错出,亦非一人。
然尝论之,此八九公虽出处不同,用舍各异,然皆挺然自立,不肯少贬以求合,所以光明俊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也,以其节也。
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俱高,则虽传而不久。
故有者必有节,有节者不必有,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
工部侍郎林公光朝,于八九公者,皆其辈流也,其真所谓有是文、有是节者乎。
公学通六经,旁贯百氏,发而为文,森严奥美,精深简古,不事雕镌。
下视骚词,为他人数百言不能道者,公直数语,雍容有馀。
所谓清庙朱弦,一唱而三叹者也。
平生未尝著书,惟于《易》、《书》、《诗》、《礼》精通默识,间为章句,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尝曰:「道之全体存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
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四方之士抠衣从学者,岁不下数百人,时论翕然有南夫子之号,而吾党之士识与不识,皆以艾轩尊之。
朱文公谓公为后学之所观仰,叶水心谓公为时人之所推尊。
著庭刘宾之则曰:「艾轩吾师也」。
故相陈正献公则曰:「艾轩吾友也」。
其为人所尊敬如此。
公为祭酒,车驾幸学,命讲《中庸》。
公谓「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一乃中庸」。
孝宗嘉叹,以为此说深得圣人之旨,盖先儒所未及。
天下之士固莫不知有林公矣,及退而考其平生出处大节,则有卓然大可观者。
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宠进,隆兴初,公与刘复之进对,颇及二人罪,由是补县。
乾道七年三月张说再除佥书
公时在著庭,不肯出贺,遂出为广西提刑
淳熙四年,为中书舍人
五月谢廓然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
命从中出,公疑之,不肯书黄。
以为科目太汎,名器太轻,非所以开张正涂,诱来谠论。
天子知公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而去。
隆兴迄淳熙,二十年间,公出使入朝,徇义忘私,几三仕而三已,前此所未有也。
然则公之节为何如哉!
公没才六年,莆之士思其矩范,愿为立祠。
太守喜曰:「古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非斯人其谁」?
乃遂祠之。
岁慆月迈,子孙湮微,仅有赵忠定公所立祠堂之记犹存。
忠定即公之门人也,其子必愿帅福,遂从莆士之请,具申于朝,请所以易其名。
朝廷从之。
按:《艾轩集》附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