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寂灭不灭,是往来相。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自利义也,利他仁也。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于遂州。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闻梵呗之声,辄泣下。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林曰:「只为法尔不尔」。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师辞往池州景德寺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师曰:「明眼人难瞒」。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松,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亦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左右皆大惊。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师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夏。以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以予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诚则至矣。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一念,生二根。胜与劣,驷马奔。嗜所得,自诈谖。失大道,南北辕。艾至老,愉朝昏。正遍觉,人天尊。迷者挽,溺者掀。朝暾出,彗霾云。渴得浆,寒得薪。悟报化,知非真。趣安隐,摆客尘。王叔生,广佛事。破六宗,应弹指。法来东,非会际。信衣传,只履逝。顶五山,真法器。立积雪,殊其臂。忍非忍,得法髓。债必偿,有裔嗣。皖公潜,佛日翳。翩南游,立如椔。乞解脱,彊哉慧。攘蜂虿,神兵卫。破头峰,众云从。横六气,酾二宗。教任意,任懒融。黄梅儿,陌上童。阙七相,了诸空。圣服劳,杵臼佣。和心偈,掊争锋。夜南骛,怀是逢。帝稽首,晞下风。舟复新,叶归丛。有道得,无心通。世有承,四众依。灯相绩,埙应篪。师异禀,自孩提。斥腴隽,蹈圣梯。慈固挋,不得施。起恭孝,终苴缞。铣落发,莹质疑。汉之东,得我师。抉盲瞆,柞荒菑。昔无有,今委蛇。遇沾洽,发萌荑。淫蛙鸣,钟未簴。鱼目藏,明珠吐。岿二山,下担负。来万里,足茧踽。訇春雷,披蛰户。辩缚解,诀去住。沃醍醐,𣂏甘露。百五十,胄蕃庑。穷车辙,诵句语。瞻骨肉,轴绘素。远胡越,近杖屦。捐粗相,悉开悟。山茀郁,泉咿幽。虎迹交,鼪猱啾。塔门閟,松柏樛。天南垂,海彪彪。囊破褐,笈单裯。来环绕,五体投。名彊身,禄饱喉。狃怨憎,甘鲍鱐。睨真乘,等赘疣。庆我生,辩蕃莸。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我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陈公武中散生日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身作名卿早挂冠,饮冰清节久坚完。
门弧远想当年庆,寿盏宜深此日欢。
簪绂诜诜侍佳宴,弦匏苒苒战轻寒。
葭莩敢以诗为献,唯祝公如卫武安。
相州观察使宗景夫人同安郡君李氏墓志铭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王魏公集》卷八
夫人李氏,镇国军节度、驸马都尉、赠太保尚书令兼中书令、秦国和文公遵,秦国献穆大长公主之孙。镇潼节度观察留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良定公端懿,嘉兴郡太夫人郭氏之子。年十有八,归今相州观察使宗景。服事舅相李定、王姑崇国夫人以孝闻,缝纫烹饪必以身,而晨昏寒暑,饮食必以时,性庄静,读书传略知大方,闺门之内,人无间言。始封昭德县君,进同安郡君。以元丰四年二月甲子终,享年五十有二。九月某甲子,陪葬于西陵。子男二人:仲尧,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先夫人卒;仲獬,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女七人:长昭德县君,适左侍禁郭唐卿;次宁德县君,适右班殿直石继祖;次崇德县君,适蔡州录事参军;次比丘尼崇因院主妙觉大师悟本;次广德县君,适右班殿直曹琚;次早卒;一未行。铭曰:
婉婉夫人,禀德自天。闺阃孔肃,馈祀罔愆。彼苍者何,不锡以年。刻铭垂芳,于久其传。
与姚漕手简 其五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三、《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二、《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溧水县丞李宥者,和文都尉家贤子弟也。和文乐义尚贤,天下学士大夫归之,其风流所暨,至今凛然。而宥不独有其家风,又能悉心政事,所可称美。幸托临属,前有改官状四纸矣,垂成之际,一举则其德倍于他日。伏望特达,俯践祈请,不胜企祝。方此闲陋,不当率尔为言。其如久荷眷遇,亦以仰报也。皇恐皇恐。
上皇帝书(建中靖国元年七月)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七月十五日,法云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天地崇高博厚,所以覆载万物也;日月丽明而腾照,所以辉华万方也;孔孟本仁而祖义,所以教养万俗也;佛祖运智而含悲,所以开觉万有也。若此四者,古今罕有齐其功者也。恭惟皇帝陛下德普天地,明逾日月,道超孔孟,性侔佛祖。自丕承大业,一日而天下归仁。儒释道俗,草木禽鱼,霈然沾其大恩大泽。沿古抵今,未有如陛下能齐其功也。臣缁林一草芥耳,两岁中,三遇陛下诏阐宗风,实千载一时之幸会。臣所以扪膺忖心,将何以报?臣定外窃观真宗皇帝践祚,改元景德,吴中僧道原集禅门宗师心要语句三十卷进上,蒙诏翰林学士杨亿为序,是曰《景德传灯录》。仁宗皇帝践祚,改元天圣,驸马都尉李遵勖亦集《禅门宗师心要语句》三十卷进上,蒙御制序文,是曰《天圣广灯录》。皆敕随大藏,传布天下,开悟机器者。数如河沙,然妙道虽不以言,须假言而显于妙道也。自天圣至今,将八十年,未有集录者。臣今遇陛下践祚改元,谨集禅门宗师心要语句三十卷,目为《建中靖国续灯录》,昧死上进。伏望陛下特降朝廷,依《传灯》、《广灯录》例赐序文,下印经院,编入大藏目录,随藏流行,使佛燄祖燄,光明而无尽,则陛下圣祚国祚,绵远而何穷也。臣尝思元丰五年,岁在壬戌,朝廷无事,瑞应有感,海宇肃清,边陲静息。是时神宗皇帝宴然无为,留神禅悦,建法云禅宇,诏圆通禅师法秀开阐宗风,招延禅众,实陛下诞圣之年。若此兴崇,良有以也。臣今所以区区集斯语要,少赞陛下金轮垂裳、佛行仁慈之化,而报神宗皇帝创禅林莫大之恩也。臣窃原国朝祖宗已来,以圣继圣,未尝不以佛祖妙道,资以周、孔仁义而化成天下也。所以圣人之事,必待圣人而后可行无上法印。今日正赖陛下不忘佛嘱,以永传布,则臣死生之大幸,天下禅门之大幸。所有《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目录三卷,随书昧死上进。干黩冕旒,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臣惟白诚惶诚恐、昧死谨言。
按:《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九套第二册。
禅宗述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式观禅宗,肇乎先佛。数周尘劫,曷纪岁时。原自鹫峰授手,鸡岭笑颜,花绽千枝,源分万派。普传竺国,大播华夷。继代机缘,集成传录。然竺天祖师传法偈颂、谶语生缘,翻译在于何时,流通载于何代?谨按禹门太守杨衒之铭系记云:东魏静帝兴和四年庚申岁,西魏文帝大统六年,梁武帝大同六年也,高僧云启往西竺求法,至龟兹国,遇天竺三藏那连耶舍,欲来东土传法。云启曰:「佛法未兴,且同止此」。遂将梵本共译为华言。云启去游印土,那连耶舍亲将至西魏,值时多故,乃入高齐。文宣帝礼遇甚厚,延居石窟寺。以齐方受魏禅,未暇翻译别经,乃将龟兹与云启所译《祖偈因缘》传播。居士万天懿殷勤叩问,深悟玄旨,遂将校对。昭玄沙门昙曜同西天三藏吉迦夜所译《付法藏传》,失于次序,兼无偈谶,乃写本进去魏朝,證其差谬(《付法藏传》,当魏太武真君年中,信崔浩、寇谦之邪说,毁灭佛法,至文成帝和平中重兴,故缺也。)。梁简文帝闻魏有本,遣使刘玄运往传写,归建康,流布江表。大唐贞元中,金陵沙门惠炬将此祖偈往曹溪,同西天胜持三藏重共参校,并唐初已来传法宗师机缘,集成《宝林传》。光化中,华岳玄伟禅师集贞元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将此祖偈,作其基绪,编为《玄门圣胄集》。开平中,南岳三生藏惟劲头陀,又录光化已后出世宗匠机缘,亦以祖偈为由致,集成《续宝林传》。皇宋景德中,吴僧道原集开平已来宗师机缘,成《传灯录》,上进真宗皇帝。敕翰林学士杨亿、兵部员外郎李维、太常丞王曙同议校勘。备检古今传记證之,寻具奉闻。降诏作序,编入大藏颁行。天圣中,驸马都尉李遵勖参石门聪禅师,发悟心地,因聚禅学僧集景德已来出世宗师语要,列此祖偈为根系,多总事缘,成《广灯录》,上进仁宗皇帝,御制序文,敕随大藏流通。建中靖国元年秋,惟白集天圣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凭此祖偈以为标本,成《续灯录》,上进今上皇帝。御制御书序文,敕入大藏传布,使百千万世知佛祖妙道,在吾炎宋特盛于天下,得非佛菩萨示现为国王大臣者乎?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别纸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五
圣贤之言,离合弛张各有次序,不容一句都道得尽。故《中庸》首章言中和之所以异,一则为大本,一则为达道。是虽有善辨者,不能合之而为一矣。故伊川先生云:「大本言其体,达道言其用」。体用自殊,安得不为二乎?学者须是于未发已发之际识得一一分明,然后可以言体用一源处。然亦只是一源耳,体用之不同,则固自若也。天地位便是大本立处,万物育便是达道行处,此事灼然分明。但二者常相须,无有能此而不能彼者耳。子思之言与龟山气象固不同,然若使龟山又只道个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则不成解书矣。释氏便要如此,尝见其徒说李遵勖请某僧注《信心铭》,其人每句大书而再注本句于其下,便是只要如此鹘突也。
「中庸不可能」,明道但云克己最难,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此言贯彻上下,不若龟山之奇险也。龟山之说,乃是佛老绪馀,决非孔子、子思本意。兼「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两句,若如龟山之意,则文理自不通。但人悦其新奇,不觉其碍耳。若今人依本分做文字,则「而远人」处下「而」字不得,须下「则」字方成文理。后面虽有求仁之说,然其言自道言之,自学者言之,又似王氏说话。道若果不可为,则学者又安可求仁以为道?若学者可求,则不可为之说又赘矣。枉费说词,无益学者,而反有害于义理之正,不可从也。向见李先生亦自不守此说,又言罗先生、陈几叟诸人尝以为龟山《中庸》语意枯燥,不若吕与叔之浃洽,此又可见公论之不可掩矣。吕与叔说道不远人处记得尽好,可更检看。
「鸢鱼」、「鬼神」两章,却是上蔡说得通透,有省发人处。如此说虽是排著一片好言语,然却无个贯穿处也。
智、仁、勇须做有轻重看,若言仁者必有勇,则仁勇一而已,岂有轻重?然言勇者不必有仁,则又岂可便言无轻重乎?此三者,天下之达德,然逐人禀赋成就不同,故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之异。然仁则浑然全体,智、勇固在其中。生知安行则从容中道,而学利、困勉不足言矣。「其动以天,圣人之事」,龟山此章若以上章「诚者天之道」言之,则「以」字不为害。若直指道体而言,则「以」字下不得矣。
「近而不尊」者,谓何等事?试举一二以證之。要之此章说得常不快人意也。
文学桥铭 宋 · 黄士毅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重修琴川志》卷一五、《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六、《虞山书院志》卷九、道光《苏州府志》卷三○
鲁、邹而降,道为绝学。
千五百年,起濂续洛。
寥寥闽派,久几复绝。
再起沧洲,教修日揭。
无极二五,在人一源。
故不同地,时生圣贤。
吴通上国,公即游鲁。
胡然历世,莫踵公武。
睹迹亦昧,吁方肇祠。
是用作记,意严洒讥。
嗟予小子,世闽产吴。
敢诵所自,沧洲之徒。
登桥而思,刻铭述记。
期我同心,如水荐至。
能令后学,本末易明。
伪行不作,踵公自今。
和碧玉千峰诗 南宋 · 颜颐仲
道在穹壤间,如日照万国。
淳乾再中天,斯文荷申锡。
惟时朱夫子,一柱擎天力。
勉斋妙心传,月印寒潭碧。
东野正始音,绝唱未易续。
昕庭万言对,珠玑灿盈掬。
一麾压南州,寒谷回春燠。
煌煌漳水珠,照耀昆山玉。
美哉巽斋守,杰构捐金钱。
横经踞皋比,冠剑来三千。
贤侯揭新扁,伟观还当年。
孰能踵公武,名盖东南天。
经畬望有秋,譬彼田舍翁。
学道犹学医,百脉期疏通。
立身尚名节,峻峙千仞峰。
勉哉蹈前修,毋与流俗同(清吴宜燮乾隆《龙溪县志》卷二二)。
送医工郭耕道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支韵
上古三皇轩农羲,天始有柱地有基。
腹虚与实疗民饥,心塞与开植民彝。
保民性命专厥司,握生杀权名曰医。
万事万物有偶奇,一阴一阳之所为。
五运六气相参差,流行百骸敷四肢。
河堤蚁窍如针锥,荣卫微爽颠不治。
沉里浮表数及迟,指下难明审毫釐。
能肉其骨扶其危,神圣工巧古所推。
汴梁凯旋并门师,代州之郭天下知。
半留中原半南移,大方脉科三百期。
黄金台边驿骑驰,大树古巷传言丝。
趣装北上扬喜眉,药囊香细温风吹。
肘后之秘神护持,本草我亦一二窥。
素问难经手曾披,但于一事似有疑。
左右心肝肾肺脾,女人反此背看之。
叔和脉经无此辞,托名为诀翻支离。
尺盛尺弱分两岐,句拙语俗意有疵。
举世附和莫钳锤,惟晁公武能辨兹。
欲攀易牙别渑淄,郭侯去矣不可羁。
丹砂赤箭参朮芝,豕苓鸡壅败鼓皮。
百发百中谨所施,楼护侯鲭勿涎垂。
弘景当有还山期,赠行聊效黄庭诗。
奎倚席渭城校室伏承耕学袁公雪樵秦公二先生远自故里寄惠新诗教诏之谊暌离之情备溢乎辞捧诵再四感愧交并不能已已既次严韵属和奉怀因兴起丰城云门河南公武潜夫诸先生例借前韵各成一首以见区区向往之私至于落句嬴瀛互用亦足明仆于二先生无少偏党也 其六 公武 明 · 殷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鹿城茅屋好风清,千首文章万古情。
江外暮云寒不动,池头春草夜仍生。
图经笔削权衡见,篆籀风流剑戟鸣。
少小羡君为古学,而今高处到姬嬴。
贺大宗伯董公孙捷秋试 明 · 王世贞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一时名著颍川君,最喜元方复有群。
旧梦金茎仍沐露,新栽玉树已干云。
征歌尽道绳公武,命字初看并手文。
自是天人三策在,春来重向汉廷闻。
邓尉探梅图卷吴丈翛闲属题 晚清 · 费念慈
押灰韵
菖蒲潭西冷香冱,千树万树梅花开。
招邀胜侣惬元赏,座中宾主皆仙才。
是时湖山正全盛,倡酬诗海倾金罍。
深山大泽发光怪,眼底祸起红尘胎。
黑蜧翻空吹海立,黄狐吐火鸣篝隤。
猰貐磨牙豕人立,关河萧瑟江南哀。
圣赫斯怒奋厥武,鹰扬将帅多奇瑰。
横腰大弓射明月,脱手飞旝奔惊雷。
将军仗节壮士死,仅乃战克名城恢。
剪除榛莽到林麓,酾酒重上姑苏台。
斯时此卷落何处,蛮烟瘴雨侵煤炱。
潮州太守古循吏,一檄能走鳄与鲐。
政平讼理民气乐,搜奇获向文书堆。
家山在眼嗟久客,忽忆三径埋蒿莱。
压装重比郁林石,鲈鱼正美归去来。
翛闲堂前盛宾客,论文话旧相追陪。
石泉泼乳试苦茗,地炉暖火开新醅。
公武图书几上列,天随杞菊阶前栽。
人生百年贵行乐,忘忧惟有常衔杯。
桑田沧海几迁贸,麻姑三见生黄埃。
呜呼和靖不可作,使我瞻望心徘徊。
零丁一岛弃瓯脱,泥沙万斛输边财。
鲜卑重译语格磔,侏离短后声喧豗。
奇鸧九头当户叫,社鼠五技凭城猜。
景教流行大道晦,祛庐左上群经灾。
浮云扫空烛龙曜,尧天舜日照九垓。
江湖一卧几裘箑,键开且复甘驽骀。
春风人日一壶酒,草堂久闭滋莓苔。
山僧报我雪成海,款扉一纸劳相催。
朝来折简与君约,拿舟同访山之隈。
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九
海于宙合居最低,百川四渎皆从归。
苍苍积气孰至极,极望正色何由窥。
有儒一生高厜㕒,寝馈丘索如盘匜。
高明广大腹既饫,纵志乃欲穷精微。
一楼吐纳天海奇,意量鳌负蓬莱移。
语君怀蓄曷入古,试与歆勖相抵巇。
南阳井氏富不私,簿录公武洵堪师。
有清搜遗为兴狱,昀也助虐徒诡随。
千元百宋益下之,校勘于学良有资。
义门荛圃世并著,烈也不读何能为。
嗟予薄劣惭吟披,望洋而叹亡其鸱。
为子题图复顾笑,有涯共逐无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