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水口寺 清 · 郭嵩焘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楚封疆塞三千里,禹迹关河十二州。
遗寺荒凉深涧路,乱峰曲折小滩流。
两朝犹剩冯唐鬓,去国同悲王粲
等是蛮方心迹异,一尊权为看山留。
黄鹤楼 明 · 李应祯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荆州倦客赋登楼①,不似吾今在鄂州②。
远地岂无乡土念,佳时难得故人游。
青山老去从今日③,黄鹤归来定几秋?
还约凤凰台上伴④,临风酾酒更椎牛⑤。
【校注】 (1)荆州汉末刘表牧荆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荆州倦客句,指王粲登楼赋》事。 (2)鄂州:隋置。黄鹄矶上三百步有鄂渚,隋立鄂州,以渚故名。明初改为武昌府,治所在今湖北武昌。 (3)青山老去:谓归老青山。杜牧《怀紫阁山》:“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4)凤凰台:在今湖北鄂州东。相传三国吴孙权因凤凰现,遂筑台于此。 (5)酾酒:犹斟酒。椎牛:杀牛。《史记·冯唐列传》:“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史舍人。”《后汉书·马援传》:“乃击牛酾酒,劳享军士。”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异乡逢故人,而故人又行将归老青山,故楼上置酒饯别,共约异日凤凰台之游。
走笔次韵黄观复学士二首 其二 南宋 · 苏泂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自叹冯唐,那堪李广奇。
岁寒斯可矣,吾道竟何为。
丽日明桃叶,清风近竹枝
天机乃人事,到底孰成亏。
送陈掌教 明 · 庄昶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定山集卷四
官到瓜期鬓已皤,好随诸少问銮坡
一犀水怪燃初尽,白日青天照已多。
胡丈悟来当易退,冯唐去欲如何。
苏庠但问蓬莱地,公有仙风道骨么。
何生用韵见寄复答之兼示小何 其二 北宋 · 李彭
 押词韵第八部
水部有耳孙,湖海胸中浩。
小陆复何人,相逢岁亦早。
并游苏黄门,我曹不容扫。
梧桐生朝阳,要须闻鸣鸟。
云中遣冯唐,据鞍未渠老。
吴使君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嗟子横江客使君和州人。),东西别二梁。
风沙才朔漠,瘴疠又南荒。
四十犹州郡,平生只老庄。
无人论将相,阙下望冯唐
六和塔访陈右司 宋末元初 · 连文凤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空山木落欲何归,渺渺黄尘污客衣。
自叹冯唐今已老,世无刘表孰堪依。
炉中丹火工夫浅,篱下文章气燄微。
幸识贞元旧朝士钱塘江上语残晖。
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一作故) 初唐 · 卢照邻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千金筑台 冯唐 乐毅不归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
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
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
西蜀桥应毁,东周石尚全。
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
塞云初上雁,庭树欲销蝉。
送君之旧国,挥泪独潸然。
送朱县丞 明 · 张羽(凤举)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东田遗稿
新来初握长官符,漫讶归装问去途。
多病独便抛簿领,远来应自剧江湖。
一官迟暮冯唐传,孤棹夷犹范蠡图。
吾老东田慵卧在,北门供帐有人无。
再吊袁督师 其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载读愚忠纪,凄然泪数行。
为秦诛李牧,救魏少冯唐
三至伤慈母,群阴夺太阳。
锦宁功业在,一战作金汤。
龚知县(日孜) 南宋 · 陈宓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华族三台烨,名门八桂芳。
才虽凌贾谊,官不至冯唐
晚岁逢奇蹇,平生只直方。
青春陪笑语,一恸鬓成霜。
方佥判阜鸣 南宋 · 陈宓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草堂种玉在长身,黉舍蜚声四十春。
佐府经纶堪活国,凌云词赋旧惊人。
官联仅与冯唐伍,寿考还臻绛老邻。
弱冠相知今白发,西门祖送泪沾巾。
刘右相664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盖闻圣人以四海为家。英宰与千龄合契。
用能不行而至。春霆仗天地之威。
以息相吹。时雨郁山川之兆。
故有元蛟晚集。凭鹤鼎而先鸣。
苍兕晨惊。运龙韬而首出。
并能风腾雾跃。指麾成烈士之功。
蠖屈虬奔。谈笑坐偫卿之右。
未如越苍海。弃行间。
排紫微。谒天子。
于是遭不讳之主。拥非常之位。
龙章凤黻照其前。锵金鸣玉謺其后。
三灵叶赞。超然奉天下之图。
四海承平。高步取寰中之托。
君侯之富贵足矣。圣朝之付遇深矣。
故知阳侯息浪。长鲸卧横海之鳞。
风伯停机。大鹏铩垂天之翼。
及其投形巨壑。触丹浦而雷奔。
假势灵飙。指青霄而电击
神气洋洋。谓鳞翮使之然也。
殊不知两仪超忽。动止系于无垠。
万化纠纷。舒卷存乎非我。
是以陈平昔之智士也。俯同降卒。
百里奚曩之达人也。亲为饿隶。
当其背强敌。转康衢。
雄虑耿于风云。危途迫于朝夕。
岂自期荣称相府。西藩开虎据之图。
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
顾盼可以荡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
遂令用与不用。是非于楚汉之间。
知与不知。得失于虞秦之际。
故曰死生有数。审穷达者系于天。
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于已。
君侯足下可不谓然乎。借如勃者。
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
非有南邻北阁之援。山野悖其心迹。
烟雾养其神爽。未尝降身摧气。
逡巡于列相之门。窃誉干时。
匍匐于偫公之室。所以慷慨于君侯者。
有气存乎心耳。实以四海兄弟。
齐远契于萧韩。千载风云。
神知于管鲍。不然。
则荷裳桂楫。拂衣于东海之东。
菌阁松楹。高枕于北山之北。
焉复区区屑屑。践名利之门哉。
至尊以摇河徙岳之威。当立地开天之运。
圣人有作。偫材毕举。
星辰入仕。揖让朱鸟之门。
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阙。
方欲停旒金室。引成康于已往。
辟纩瑶林。复尧舜于兹日。
可谓明明穆穆。尽天子之容貌矣。
抑尝闻之。丹山九仞。
烟峰非数篑之功。紫极千门。
云台俟万楹之力。故天下至旷。
神器不可独专。天道无私。
元勋有待而立。书曰。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况掌万国之权。受一人之宠。
动见臧否。言知利害。
君侯足下何时易耶。虽国有大命。
不资童子之言。而恭此小心。
敢进狂夫之说。伏见辽阳未靖。
大军频进。有识寒心。
偫黎破胆。昔明王之制国也。
自近而及远。先仁而后罚。
徵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
是以农疏十野。仅踰重石之乡。
禹截九州。不叙流沙之境。
岂才不及而智有遗哉。将以辨离方而存正功也。
虽至人无外。甲兵曜天子之威。
王事有征。金鼓发将军之气。
而长城在界。秦汉所以失全昌。
巨海横流。天地所以限殊俗。
辟土数千里。无益神封。
勒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惊烽走传。骇秦洛之氓。
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
于是乘奸放命者出绳纆以生威。因公挟私者入闾阎而竞法。
虽一物失所。太阶延旰食之忧。
而百战方雄。中国鲜终年之乐。
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
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
征税屈于东西。威信蹇于表里。
语曰。胜之不武。
不胜为辱。天下之责。
四面至矣。诚可远凝高策。
上荐忠言。决人事于去就。
合天情于终始。遂令回麾转檄。
背青邱而骛。列障分亭。
巡苍波而守。昔者齐侯以力。
方城楚国之辞。虞帝崇文。
苗人失洞庭之险。况乎仗德绥乱。
以直乘邪。明逆顺之端。
耸华夷之望。虽复舳舻沸海。
旌旗触天。铁山四面。
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此君侯之未谕一也。盖闻星回日运。
御洪荒者贞夫一。电照风行。
制寥廓者归乎静。易曰。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语曰。
动之斯和。绥之斯来。
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
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
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
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孔明耿介于当朝。子舆殷勤于易箦。
盖有由也。伏见边凶尚梗。
殊恩屡发。●命山泽者。
日月相趋。朝脱桎梏。
夕还囹圄。奸徒抱袂。
因时立侥倖之谋。顽夫顿足。
中路纡吁嗟之惨。皆由宽胜于猛。
人迷所习。劝沮不彰。
廉耻相冒。亦有公卿失职。
耻受圭符之任。郎官有衅。
俯舍铜墨之荣。又焉可以宏长风流。
抑扬众务者也。且夫朽索充羁
不收奔马之逸。轻缗振网。
或随吞舟之势。况非常之化。
方洽于齐人。无妄之恩。
乃及于偫小。将恐匡衡管仲
复灵诏于下泉矣。古之善为国者不然。
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泽配风雨而无曲惠。威振雷霆而绝私戮。
交书耸币。伏慈厚之师。
投金散璧。树仁明之长。
故虽开衢室。盖明堂。
亦将四三皇而六五帝矣。此君侯之未谕二也。
盖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是知发挥地利。
农桑启其业。振荡天功。
泉贝流其用。伏睹前制屡扰。
事非画一。廛市萧然。
人情怪动。夫烦简并用。
未尽交易之宜。轻重齐行。
适启兼并之路。于是连阛掩阓者。
闭肆而乘其屈。布衣韦带者。
阖门而受其困。五方竞爽。
务浅术以相雄。百郡争胜。
驱末技而成弊。田夫织妇。
衣食鲜终朝之给。巨驵洪商。
舆马挟封君之势。盖有由来矣。
故曰国储阙于九载。则公上无所给。
家廪乏于三年。则妻子非其有。
夫阴阳覆逆。天地之常数。
百六运穷。汤尧所不免。
一旦洪泉决地。大旱焦山
风雨于一岁之间。霜雹于数州之境。
繁运广役。首尾于中外。
沓税增徭。日夕于都鄙。
燮阴阳者。将何以处之。
一夫窃议。公之盛德亏矣。
愚谓严程峻法。绝轻陋之货。
则奸镕之源塞矣。沿风正典。
重耕耘之务。则邪赢之计沮矣。
然后远宏教旨。大变流俗。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违公窃铸者。具五刑之戮。
因时力田者。悬一命之赏。
不然。则贾生晁错
复流涕而言矣。此君侯之未谕三也。
嵩衡不拒细壤。故能崇其峻。
江海不让纤流。所以存其广。
是以星台晓辟。上台忘吐握之劳。
月殿宵兴。中宇轸山林之慕。
知夫御天下者。必待人也。
诗曰。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未见君子。
忧心如醉。伏见皇明远烛。
帝采遐宣。张乐岱郊。
腾勋社首。徵廉察孝。
瑶坛虚不次之阶。署行议年。
璿检动非常之诏。天下可谓幸甚矣。
于是友月朋霞之客。背青皋而至。
冯唐颜驷之才。排紫阁而集。
夫岂知终始异数。泾渭同流。
萝薜失图。簪缨解体。
惜哉。偫英雾散。
名侯招蔽善之嫌。天下雷同。
君子鲜长鸣之地。而欲招绝足。
致真龙。难矣。
此君侯之未谕四也。易曰。
拔茅连茹。以其汇征吉。
岂非顺物不若招类。报国不如进贤
阳事升而雨露归。阴驾凝而风霜厉。
莫不观时有记。抚气相求。
穷则独善其私。达则兼善天下。
而利已疵物者。以自任为身谋。
知进忘退者。谓专荣而得计。
岂知夫尺波易谢。寸晷难留。
陵谷好迁。乾坤忌满。
君侯足下出纳王命。升降天衢。
激扬凤扆之前。趋步麟台之上。
亦复知天下有遗俊乎。夫心之精微。
口不能言也。言之微妙。
书不能文也。伏愿辟东阁。
开北堂。待之以上宾。
期之以国士。使得披肝胆。
布腹心。大论古今之利害。
谈帝王之纲纪。然后鹰扬豹变。
出蓬户而拜青墀。附景抟风。
舍薹衣而见绛阙。幸甚。
斯不为难矣。庶几乎麑卵不弃。
终感元枵之精。骏骨时收。
或致飞黄之锡。书生王勃死罪死罪再拜。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次李本宁太史韵四首) 其三 明 · 董其昌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东海泱泱旧建牙,隼旟龙节玺书嘉。
行间旗鼓高文苑,字里风霜凛法家。
盾墨磨将毫散䌽,幕莲开处剑生花。
虽然方叔称元老,不似冯唐遇主赊。
送白七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天地所以间南北。
山川所以别风云。
阳舒阴惨。
觉造化之为劳。
日运星回。
恨良辰之不定。
白七官天台杰气。
地乳奇精。
当益友之龙头。
处通侯之燕颔。
灵珠耀掌。
是琴酒之文人。
长剑横腰。
即风云之烈士。
属天象掩峻。
道徵奇。
吐词场之珠玉。
作朝廷之鸾凤。
寰中握手。
得希代之英灵。
天下倾心。
尽当年之意气。
整秋驾。
驻春装。
背横溪之七曲。
对长亭之十里。
中情易感。
下调多愁。
送君当东陆之前。
逢我在北风之别。
嗟乎。
良友不追。
神交已远。
同人者少。
方见阮籍之眼青。
知我者稀。
不学冯唐之首白。
唯当逊游绝壑。
旅思空山。
幽桂一丛。
赏古人之明月。
长松百尺。
对君子之清风。
既而花鸟争飞。
烟霞竞集。
青山高而望远。
白云深而路遥。
贵余以道。
谁能著后五千言
赠子以言。
空有离前四十韵。
浑天赋679年6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万里之横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苍苍在上。
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
无所至极。
日月载于元气。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
可以为观象之准绳。
可以作谈天之楷式。
有称周髀之术者。
冁然而笑曰。
阳动而阴静。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盖。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则西北既倾。
而三光北转。
地则东南不足。
而万水东流。
比于圆首。
前临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执炬。
南称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
恶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齐亦未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
言盖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径一
远近乖于辰极。
东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辞。
日应于天。
桓君山由其发难。
苏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为说。
隶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阴阳之本。
何太虚之无碍。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宫。
爰皇是宅。
西极金台之镇。
上帝攸安。
地则方如棋局。
天则圆如弹丸。
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长而多寒。
太阴当日之冲也。
成其薄蚀。
众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澜。
乾坤阖辟
天地成矣。
动静有常。
阴阳行矣。
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部之以三门
张之以八纪。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诸。
天行而地止。
载之以气。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长之畜之。
亭之毒之。
盖之覆之。
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则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验之以衡轴。
考之以枢机。
三十五官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归。
表里见伏。
圣人于是乎发挥。
分至启闭。
圣人于是乎范围。
可以穷理而尽性。
可以极深而研几。
天有北斗。
杓携龙角。
魁枕参首。
天有北辰。
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陈。
有四辅之上相
三公之近臣。
华盖岩岩。
俯临于帝座。
离宫奕奕。
旁绝于天津
长垣之百堵。
启阊阖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将
大理囚于贵人
泰阶平而君臣穆。
招摇指而天下
东宫析木之津。
寿星之野。
箕为傲客。
房为驷马。
天王对于摄提。
皇极临于宦者
左角右角。
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宫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内外惇叙于邦家。
市楼韨垣。
货殖毕陈于天下。
北宫则灵龟潜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独处。
织女终朝而七襄。
登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
闻雷霆之隐隐。
听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禄。
东壁主文章。
须女主布帛。
牵牛主关梁。
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
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西宫则天潢咸池。
五车三柱。
奎为封豕。
参为白虎
胃为天仓
娄为众聚。
旄头之北。
宰制其边陲。
天毕之阴。
蓄泄其云雨。
大陵积尸之肃杀。
参旗九斿之部伍。
樵苏之地。
出入于园苑。
万亿之赀。
填积于仓庾。
南宫则黄龙赋象。
朱鸟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伤成于钺。
诛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执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储君之位。
处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顾。
军韨晓而鸡鸣。
三川之交。
鹑火通其耀。
七泽之国。
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阙于是乎增峻。
左辖右辖
边荒于是乎自宁。
乃有金之散气。
水之精液。
法渭水之横桥。
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
沧溟应其潮汐。
织女之室。
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觌。
日也者。
众阳之长。
人君之尊。
天鸡晓唱。
灵乌昼踆。
扶桑临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节其寒温。
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
夸父弃策。
无以方其骏奔。
月也者。
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
异姓之王。
后之事。
方诸对而明水洽。
重晕匝而边风驶。
裁盈蚌蛤。
则虏骑先侵。
适斗麒麟。
则暗虎潜值
五星者。
木为重华
火为荧惑。
镇居戊巳。
斯为土德。
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观天则。
比参右肩之黄。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国。
赤角犯我城。
黄角地之争。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趋前舍为盈。
退后舍为缩。
盈则侯王不宁。
缩则军旅不复。
或向而或背。
或迟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忧。
岁镇居之而有福。
观众星之部署。
历七耀而驱驰。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变。
见天下之赜。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风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雾而蒸云。
或击雷而鞭电。
一旬而太平感。
肤寸而天下遍。
白日为之昼昏。
恒星为之不见。
尔乃重明合璧。
五纬连珠。
青气夜朗。
黄云昼扶。
握天镜。
授河图。
若曰赐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晕长虹。
星流伏鳖。
阴有馀而地动。
阳不足而天裂。
若曰惧之以灾。
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昔者颛顼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东。
其后宋有子韦。
郑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齐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气。
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
有以见天地之情状。
识阴阳之变通。
诗云谓天盖高。
语云惟天为大。
至高而无上。
至大而无外。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灵心不测。
神理难诠。
日何为兮右转。
天何为兮左旋。
盘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
离娄拭目而无见。
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
椿兮殊其大小之年。
钟何鸣兮应霜气。
剑何伏兮动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风而有待。
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
鲁阳挥戈兮转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卫
帝何耻兮为杜鹃。
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语。
夫何述于此篇。
以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
襄陵而怀山。
颜回之仁也。
贫居于陋巷。
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
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
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
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荆南道 明 · 黄廷用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击鼓何村急,田家播谷忙(楚人布秧以击鼓唱歌为度)
农人安故里,游子事他乡。
迢递关川迥,蹉跎岁月长。
所嗟容鬓改,犹愧汉冯唐
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693年 唐初 · 陈子昂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引用典故:白璧疑冤楚 骊珠 一旦为龙 紫气 下机人 凤歌 地仙 夷吾 为郎久 乐广云 龙性讵能驯 孺子贫 忆孙宾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一作天)汉。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
乐广虽睹,夷吾风未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何惊孺子
青云傥可致(一作效)北海忆孙宾
陈户曹南部 明 · 沈鍊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青霞集卷六
年少异冯唐,风流汉省郎
金陵千里道,粉署几枝香。
意气壶浆集,声名歌吹长。
黄金知不顾,赠子以干将
高宗封事 初唐 · 魏元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臣闻理天下之柄。
有二事焉。
文与武也。
然则文武之道。
虽有二门。
至于制胜御人。
其归一揆。
方今王略遐宣。
威远振。
建礼乐而陶士庶。
训军旅而慑生灵。
然论武者以弓马为先。
而不稽之以权略。
谈文者以篇章为首。
而不问之以经纶。
而奔竞相因。
遂成浮俗。
臣尝读魏晋史。
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
近观齐梁书。
才士亦复不少。
并何益于理乱哉。
从此而言。
陆士衡著辩亡论。
而不救河桥之败。
养由基射能穿札。
而不止鄢陵之奔。
断可知矣。
赵岐撰禦寇之论。
山涛陈用兵之本。
皆坐运帷幄。
暗合孙吴
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
仁者必有勇。
何平叔王夷甫
岂得同日而言哉。
臣闻才生于代。
代实须才。
何代而不生才。
何才而不生代。
故物有不求。
未有无物之岁。
士有不用。
未有无士之时。
夫有志之士。
在富贵之与贫贱。
皆思立于功名。
冀传芳于竹帛。
班超投笔而叹。
祖逖击楫而誓。
此皆有其才而申其用矣。
且知已难逢。
英哲罕遇。
士之怀琬璧以就埃尘。
抱栋梁而困沟壑者。
则悠悠之流。
直睹此士之贫贱。
安知此士之方略哉。
故汉韩信
举军惊笑。
蜀用魏延
偫臣觖望。
嗟乎。
富贵者易为善
贫贱者难为功。
至于此也。
亦有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展其志略。
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则贫贱之士。
焉足道哉。
汉文帝时
魏尚李广
并身任边将。
位为郡守
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
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
李广恨生不逢时。
令当高祖日。
万户侯岂足道哉。
夫以李广才气。
天下无双
匈奴畏之。
号为飞将
尔时胡骑凭陵。
足伸其用。
文帝不能大任。
反叹其生不逢时。
近不知魏尚李广之贤。
而乃远想廉颇李牧
冯唐曰。
虽有而不能用。
近之矣。
从此言之。
疏斥贾谊
复何怪哉。
此则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晋羊祜献计平吴。
贾充荀勖沮其策。
叹曰。
天下不如意。
十居八九。
缘荀贾不同。
竟不大举。
此则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得展其志略。
而布衣韦带之人。
怀一奇。
抱一策。
上书阙下。
朝进而望夕召。
何可得哉。
臣请历访内外文武职事。
五品已上。
得不有智计如羊祜
武艺如李广
在用与不用之间。
不得骋其才略。
伏愿降宽大之诏。
使各言其志。
无令汲黯气。
卧死于淮阳
仲舒大才。
位屈于诸相。
臣闻帝王之道。
务崇经略
经略之术。
必仗英奇。
自国家良将。
可得言矣。
李靖突厥
侯君集高昌
苏定方西域
李绩辽东
奉国威灵。
亦其才力所致。
古语有之。
人无常俗。
政有理乱。
无彊弱。
将有能否。
由此观之。
安边境。
立功名。
在于良将也。
赵充国先零
冯子明讨南羌。
皆计不空施。
不虚发。
则良将立功之验也。
然兵革之用。
王者大事。
存亡所系。
若任得其才。
则摧凶而扼暴。
苟非其任。
则败国而殄人。
北齐孝元云。
持大兵者。
如擎盘水
倾在俯仰间。
一致蹉跌。
求止岂得哉。
从此而言。
周亚夫坚壁以挫吴楚。
司马懿闭营而困诸葛亮
俱为上策。
此皆不战而却敌。
全军以制胜。
是知大将临戎。
以智为本。
汉高之英雄大度。
曰吾宁斗智。
魏武之机神冠绝。
犹依法孙吴
假有项籍之气。
袁绍之基。
而皆泯智任情。
终以破灭。
何况复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
明暗异等。
多算少谋。
众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汉。
韩信轻为竖子。
燕任慕容评以抗秦。
王猛谓之奴才。
柏直慕容评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
素无智略。
一旦居元帅之任。
而意气轩昂。
自谓当其锋者。
无不摧碎。
岂知戎昭果毅
敦诗说礼之事乎。
李信求以二十万众独举鄢郢。
其后果辱秦军。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
登时见折季布
皆其事也。
当今朝廷用人。
类取将门子弟。
亦有死事之家而蒙抽擢者。
此等本非干略见知。
虽竭力尽诚。
亦不免于倾败。
若之何使当阃外之任哉。
后汉马贤讨西羌。
皇甫规陈其必败。
宋文帝使王元谟收复河南
沈庆之悬知不尅。
谢元以书生之姿。
苻坚天下之众。
超明其必胜。
桓温提数万之兵。
万里而袭成都
刘真长期于决取。
虽时有今古。
人事皆可推之。
取验大体。
观其锐志与识略耳。
明者随分而察。
成败之形。
昭然自露。
京房有言。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古。
则昔贤之与今哲。
意况何殊。
当事之际也。
皆随时而立功。
岂复取于往代。
待才于未来也。
即论知与不知。
用与不用。
夫建功者言其所济。
不言所起。
言其所能。
不言所
陈汤吕蒙马隆孟观
并出自贫贱。
勋济甚高。
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董仲舒曰。
为政之用。
譬之琴瑟。
不调甚者。
必解弦而更张之。
乃可鼓也。
故阴阳不和。
擢士为相。
蛮夷不龚。
拔卒为将。
即更张之义也。
以四海之广
亿兆之众。
其中岂无卓越奇绝之士。
臣恐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臣闻赏者礼之基。
罚者刑之本。
故礼崇则谋夫竭其能。
赏厚则义士轻其死。
刑正则君子其心。
罚重则小人惩其过。
然则赏罚者。
军国之纲纪。
政教之药石。
纲纪举而众务自理。
药石行而文武用命。
吐蕃蚁结蜂聚。
本非勍敌。
薛仁贵郭待封受阃外之寄。
奉命专征。
不能激励熊罴。
乘机扫扑。
败军之后。
又不能转祸为福。
因事立功。
遂乃弃甲丧师。
脱身而走。
幸逢宽政。
罪止削除。
国家网漏吞舟。
何以过此。
天皇迟念旧恩。
收其后效。
当今朝廷所少。
岂此一二人乎。
且赏不劝谓之止善。
罚不惩谓之纵恶。
仁贵自宣力海东。
功无尺寸。
坐玩金帛。
渎货无厌。
今又不诛。
纵恶更甚。
臣以疏贱。
干非其事。
岂欲间天皇之君臣。
厚薄于仁贵
以刑赏一亏。
百年不复。
区区所怀。
实在于此。
古人云。
国无赏罚。
尧舜不能为化。
今罚不能行。
赏亦能
故人间议者。
皆言近日征行。
虚有赏格。
而无其事。
中才之人。
不识大体。
恐赏赐勋庸。
倾竭仓库。
留意锥刀。
将此益国
徇目前之近利。
忘经久之远图。
所谓错之毫釐。
失之千里者也。
且黔首虽微。
不可以欺。
得志瞻望恩泽。
必因事而生心。
既有所因。
须应之以实。
岂得悬不信之令。
设虚赏之科。
比者师出无功。
未必不由于此。
文子曰。
同言而
在言前。
同令而行。
诚在令外。
商君移木以表
曹公割发以明法
也哉。
有由然也。
苏定方辽东
李绩平壤
赏绝不行。
勋仍淹滞。
数年纷纭。
真伪相杂。
纵加沙汰。
未至澄清。
臣以吏不奉法。
慢自京师
伪勋所由。
主司之过。
其则不远。
近在尚书省中。
不闻斩一台郎
戮一令史
使天下知闻。
天皇何能照远而不照近哉。
神州化首。
万国共尊。
文昌政本。
四方是则。
轨物宣风
理乱攸在。
臣是以披露不已。
冒死尽言。
且明镜所以照形。
往事所以知今。
臣职不稽古。
请以近事言之。
贞观年中。
万年县尉司元景
舞文饰智。
以邀乾没。
太宗审其奸诈。
弃之都市。
及征高丽也。
总管张君乂。
击贼不进。
斩之旗下。
臣以为伪勋之罪。
多于元景
仁贵等败。
重于君乂。
向使早诛薛仁贵郭待封
则自馀诸将。
岂敢失利于后哉。
子云
慈父多败子。
严家无格虏。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公孙宏有言。
人主病不广大。
人臣病不节俭。
臣恐天皇病之于不广大。
过在于慈父。
斯亦日月之一蚀也。
又今之将吏。
率多贪暴。
所务唯狗马。
所求唯财物。
赵奢吴起散金养士之风。
纵使行军。
悉是此属。
臣恐吐蕃之平。
未可旦夕望也。
凡人识不经远。
皆言吐蕃战。
前队尽。
后队进。
甲坚骑多。
而山有氛瘴
官军远入。
前无所获。
不积谷数百万。
无大举之资。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
犹孤星之对太阳。
有自然之大小。
不疑之闇。
夷狄虽禽兽。
亦知爱其性命。
岂肯尽死而后进哉。
残迫其人。
非下所愿也。
必其战不顾死。
则其兵法许敌能斗。
当以智算取之。
何忧不克哉。
向使将能杀敌。
横尸蔽野。
敛其头颅。
以为京观。
则此虏闻官军钟鼓。
望尘却走。
何暇前队皆死哉。
仁贵等覆师丧气。
故虏得跳梁山谷。
又师行必藉马力。
不数十万。
不足与虏争。
臣请天下自王公及齐人。
之口。
人税百钱。
又弛天下马禁。
使民得乘一大马
不为数限。
官籍其凡。
勿使得隐。
不三年。
人间畜马可五十万。
即诏州县。
以所税口钱市之。
若王师大举。
一朝可用。
且虏以骑为
若一切使人乘之。
则市取其良。
以益中国。
使得渐耗虏兵之盛。
国家之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