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中大夫集英殿修撰张公行状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五、《范忠宣公集》卷一六
曾祖谊,皇任中书舍人、累赠左仆射
曾祖母太君李氏。
祖去华,皇任尚书工部侍郎、累赠司徒
祖母郡君王氏、郡君王氏、郡君高氏。
父师德,皇任左谏议大夫、累赠太尉
郡君潘氏、陇西郡太君李氏。
本贯开封府襄邑县锦绣乡濯锦里。
公讳景宪,字正国太尉公第二子。
其先河朔人,七代祖达,唐末为亳州刺史,遂家于襄邑
司徒公,始为洛阳人
天圣四年,以太尉公薨,授守将作监主簿
明道元年,迁太常寺太祝西京商税院,局事修举,吏不敢欺。
大理评事卫尉寺丞
康定初河东始籍民兵,慎择宰。
公以安抚使天章阁待制吴遵路秘阁校理石延年荐,擢知并州榆次县
榆次素号剧邑,前令多以不职免,公至则大治。
大理寺丞
庆历四年丞相杜正献公参政丁文简公连章荐公,超迁通判棣州,改太子中舍
以本路职司避亲,就移通判齐州
齐多盗贼,而狱讼繁夥。
公谓「民迫于饥寒,不能远罪。
若一置于法,则何所措其手足」?
由是原其情之轻者,皆释不问,自此盗贼衰而狱讼简少。
公以辞学,尝预贡士之选,而见遗于礼部,遂不复再举。
丞相程文简公两荐公,乞召试出身,公曰:「君子进以道,仕以义,何必假此而后奋乎」?
卒辞不就。
八年,改殿中丞、知梁山军
梁山介于川陜,民俗乖戾,至有父子异居、而杀人以祭鬼者。
公以谓虽远方,亦当齐其风教,即峻加惩革。
未期月,而民不敢犯。
以祀明堂恩,迁国子博士,赐五品服。
皇祐五年,以尚书虞部员外郎海州
州有富民,丐子以养,而为凶人教其怨家讼之,累岁不决。
公亲讯其事,尽得诬枉之状,即流所教人于远州,其连系几百人,尽释之,莫不欢呼而去。
比部
嘉祐初仁宗患茶税不均,遣使诸路较定。
公被命湖北,凡一年,悉按园户虚实,以定其税,所入不减旧,而民无不均之患。
四年,使还,权三司开拆司提点催驱公事。
未几,改开封府判官
天府浩穰,自非通才敏识,则不足以胜其任。
公发奸摘伏,洞见情伪,老胥猾吏,傍视惕息,畏之犹神明。
时豪宗大姓犯法者,尝请托于府僚,有与故尝往还者,亦阴为之地。
公持之益坚,而于法终不少挠。
自是都下翕然称之,以为一府之望。
开封捕盗赏法,获贼于旧城者比新城为厚。
时有杀人于新城外,而捕者乃云获于旧城,以觊厚赏。
辞已具,公密讯其囚,乃捕者日以饮食恩意诱使杀人,且邀于旧城而执之,遂置捕者于法。
有忌公者乃讽言路,谓公侵擅尹权。
仁宗察公之直而不听。
驾部、充淮南转运副使
山阳郑昉贪赃累十万,监司以其亲族多在显要,莫敢按。
公曰:「法当先于贵权,而于凭藉声势者有所不行,则法尚可存哉」?
乃穷治其状。
英宗登极赦,得以不死,犹除籍,流窜岭南
自是贪吏震畏引去者数人。
淮南发运司常预借滨、淮廪米,以充诸路上供之数,虽有文具,而不即偿。
公以谓诸路漕挽,各有所职,不容相侵,即戒郡县,不复得借。
因此衔怨,搆飞语于三司,务为中伤。
公曰:「我职当尔,岂可诡随以苟自安?
三司不我察,我何恤哉」!
八年,英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又迁金部
九年,移京西转运使丁母忧
公至性过人,一夕号恸,髭发尽白。
终丧,哀毁若不胜服。
治平三年,服除,授京东转运使
今上即位,恩迁司勋
某官王逵尝累任监司,以苛酷闻。
及致仕还乡里,而贪恣不法,为乡邑之害。
妄称受朝廷密旨,察郡县过失,以胁持上下,因取贿货。
一路畏之,莫敢与校。
公悉条其罪上之,遂羁徙宿州乡邑莫不称快。
所部郡守有以贪污闻者,未至官,先谒公,公曰:「君昔在齐州,已为民患,今又欲为兖州患邪」?
其人惧,即请老而归。
未踰年,移江南东路,因奏议漕挽之弊,盖由主者皆三司冗吏,本无廉隅,与舟人侵攘为奸,甚者沈其舟以灭迹。
宜代以命官,且明其赏罚之格,则可以绝其弊。
朝廷行其议,迄今为便。
熙宁二年,移成都府转运使,过阙,上嘉公才,留为三司户部副使
未几,奉使北鄙。
还,复使西陲,按视啰兀、府宁二城。
公受命,即奏曰:「二城不可守,臣固不待到而后知」。
既而行,未半道而府宁果已失守。
及还朝,更陈啰兀不可守之状,且曰:「边防本无事,皆王人生事邀功,罔惑朝听,以至于罪。
非严行惩戒,则疆埸无由安静」。
一日,上谓公曰:「河东凋瘵,卿当出总漕事」。
集英殿修撰河东都转运使,仍赐金紫。
时朝廷方行民输钱免役之法,议法者有希司农旨,欲以佣直之外,广增其数,以宽剩为名者,公折之曰:「免役之法,正欲惜民力,可因以重敛乎?
河东地多山瘠,民情俭啬,多取之则虐矣」。
迨所议定,总一路岁费,佣直之外,才取数万缗,以备凶岁,朝廷从之。
常平新法之行,州县多不晓法意,而失于宣布。
司农奏请下诸路监司覆按所部,行之差谬者悉俾正之。
他路或即加按劾,群吏讻讻。
唯公所部,但改正而已,未尝有所劾也。
议者欲以河东分为两路,朝廷以问公,公曰:「河东之田,肥硗不同,郡县财赋两属,不能相通而用矣,分路为不便」。
朝廷从之。
时民力疲困,仓廪虚匮,公均其税赋,乘岁丰为储积。
未逾年,民力遂宽,而兵食有羡。
逮公之去,虽穷边小垒,皆有数年之蓄。
六年,改太常少卿
七年,擢授右谏议大夫,再任。
明年,移高阳关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瀛州
先是,雄、霸之间,岁出金帛购谍者,以揣知虏情。
公下车未久,谍者自雄踰莫而至,公谓幕府曰:「谍者远来,徒觊厚赏,若不抑之,殆且生事」。
即醉以酒,夜遣亲信吏载还雄州,俾雄守以状闻。
他日王人锡冬服,部将有被酒后至,公召立庭下责之,由是军中肃然。
有掌庾吏曹谏恃戚里不法,累赃至死,监司庇之,犹欲荐举。
公悉按其罪,无所顾避。
元丰二年,召赴阙、因登对,具奏:「熙宁以来,岁多凶歉,百姓积逋甚众。
今岁一小登,州县督促,使偿累岁之负,道路流言,以谓其害甚于凶岁,愿少假以纾元元之急」。
天子可其奏,以付有司。
因自乞便郡,就差知河东
陛辞日,从容奏曰:「臣愚误蒙陛下拔擢,猥备法从,常愧绵力,不能补报。
今犬马齿衰,恐一旦捐沟壑,不复再望清光。
区区之诚,终欲竭尽。
臣闻圣人以天下为度,其于四夷,何所不容!
以陛下英武,宜无不服。
比来西南远羌,乃敢跳梁犯边,殆边臣扰之耳。
若进兵远讨,则恐粮饷不继,坐困我师,亦恐交相杀伤,干犯和气,将致饥疫之灾,则迩人先受其弊矣」。
上曰:「卿言是也,盖朝廷有不得已耳」。
三城为京辅要郡,每郡岁秋夏常以大河为忧,水官务省近费,而不计远功,故连年决溢,以为民害。
公至,请增岁费,又展北埽,以当水冲,其害遂息。
俄以本路转运使亲嫌,乞移他郡。
元丰三年,徙知同州,坐失举,左迁朝议大夫、知房州
踰岁,上惜其才,复太中大夫、知兖州
未赴,感疾,以是年十月十五日考终于房陵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七。
公天资英特,少有大志。
方为儿时,从母夫人过外氏李文靖公家,与群儿游,独不好戏弄,外家异之。
太尉公捐馆,公方十二岁,处丧已如成人。
母夫人尝有疾,公忧形于色,寝食兼废,躬治药剂。
为杵伤指,亟以衣覆之,惧贻母夫人之忧。
母夫人李氏父太傅公,有人伦之鉴,尝抚公背曰:「此儿风骨秀异,发言不妄,必能大张氏之门」。
相国王沂公亦以太傅公言为然。
及长,侍奉母夫人,竭力养志,凡四十馀年,未尝少有颜色之忤。
龙图尹公师鲁,负天下重名,爱公之才,两以女配之。
公既游师鲁门,益好《春秋》学,与朋友论辨古今,至忠义名节之际,必慨然叹息,常欲身行之。
故历官所至,无不称治。
虽有积弊素不振者,于谈笑间决之,莫不当理。
退食宴坐,披玩图史,淡然视轩冕,若无足以动其心者。
又其自奉甚薄,所得俸禄皆均施内外亲族,故历仕虽久,而家无馀赀。
视兄弟之子,情均己子,有少孤者,必先己子而保任之。
家居有法度,尝戒诸子曰:「汝曹立身行己,当以孝悌忠信为先。
茍不由礼义而进,虽富且贵,亦吾所耻矣」。
方其副三司也,士论已为即当进用,而公守道自信,非公事未尝及执政之门,故居三司最久而不迁。
凡出仕五十年,扬历三期,其所设施,皆可为法。
然公性谦厚,既不自矜异,复不妄许可,故独为当世贤者所知,杜祁公、富韩公尤所信重。
及坐失举,谪守房陵,虽僻陋无医药,怡然顺适,家人不见有忧愠之色。
疾革,召诸子属以后事,神色不乱。
先夫人追封天水郡君,今夫人封长乐郡君
子五人:长塾,通直郎河东转运司勾当公事
次量,前定州唐县主簿
次益,承务郎、权知郓州寿张县
次重,承务郎
次直夏,进士
女六人:长适宣德郎签书集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石熙,次适前颍州团练推官李坚,次适通直郎审官西院主簿李士京,次适承务郎韩宗质,二女在室。
孙男三人,孙女七人。
将以元丰六年某月某日,卜葬公于北邙之原,以先夫人天水郡祔焉。
公之大节,始终可纪,以直道事君,方正率下,传家清白,而信于朋友。
位虽居两禁,犹未足以究其才,今不幸已矣。
某勉从诸孤之请,直叙所闻,为公行状,托当世名公大人以为之志,而垂不朽焉。
谨状。
赠吴说帖 宋 · 王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东坡题跋》卷五
定国研,李文靖奉使江南得之,获于其孙,盖作风字样,收水处微损,以漆固之。
子瞻作《清虚居士真赞》,取以为润笔。
子瞻今去国万里,然与研俱于绍圣乙亥春至广陵
吴说以笔工得子瞻书《吴研铭》,览之怅然。
平生交游,十年升沉,惟子瞻为耐久,何日复相从,以研墨纸笔为适也。
王巩定国书。
李侗诱中将漕江东 北宋 · 赵鼎臣
 押词韵第四部
颜驷老为郎,三世终不遇
奉春脱挽辂,暂见若平素。
功名岂不佳,用舍真有数。
朝,士多无著处。
赫赫金门开,燕子皆鹓鹭。
天颜若春温,战栗心恐怖。
奏事幸无他,求福安敢预。
李侯衡湘来,朝谒苦未屡。
入对明光宫,爽气回天顾。
立持使者节,褒语宣朝路。
自结明主知,千载实旦暮。
富贵在子耳,江南那久住。
努力加饭餐,稳上青云去。
月台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五部
矮作垣墙小作台,时邀明月写襟怀。
夜深独有长庚伴,不许庸人取次来(原注:延平先生云(即李桐罗从彦弟子):罗先生山居诗,记不全,今只据追思得者,绿去邀月台诗云云。先生出此诗,后两句不甚惬人意。尝妄意云:先生可改,下两句不甚浑然先生剖云:也知邻斗非吾事,且把行藏付酒杯。盖作此数绝时,正靖康间也。)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一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圣道由来自坦夷,休迷佛学惑他岐。
死灰槁本浑无用,缘置心官不肯思(自注:学道以思为上,《孟子》曰:“心之官则思”《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惟狂克念作圣”。佛法一切反是。)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二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不开鸡犬闹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
耕种情田勤礼义,眼前风物任繁华。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三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今古乾坤共此身,安身须是且安民。
临深履薄缘何事,祇恐操心近矢人(自注:外吾圣人之学,申韩佛老皆有书,在决择也。)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四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彩笔书空空不染,利刀割水水无痕。
人心但得如空水,与物自然无怨恩(自注:吾道当无凝于物。)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五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权门来往绝行踪,一片闲云过九峰
不似在家贫亦好,水边林下养疏慵。
陈默堂 宋 · 罗从彦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豫章文集》卷一二、延平四先生年谱、嘉庆《南平县志》卷二六
从彦承喻,圣道甚微,有能于后生中得一个半个,可以与闻于此,庶几传者愈广,吾道不孤,又何难之不易也。
从彦闻尊兄此言,尤著意询访。
近有后生李愿中者,向道甚锐。
曾以书求教,趋向大抵近正,谩录其言并从彦所作小诗呈左右,未知以为然否?
与子寅书 其二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八、《戒子通录》卷六
上殿劄子推得元意广大,得敷奏之体,更趋简约为妙。
词命贵无长语纪作用贯处。
密进人才,所补者大。
契旧之间固无彼此,然必每事尽诚告之,使善出于彼,吾无与焉,则为善矣。
诚实无私,曲说得来,自别听者亦须感动。
出身事主,不以家事辞王事,为人臣无以有己。
吾说如此,更以大义裁断之。
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以忠信为本。
公事私事,一切苦参,着意经理,须以诚意说与属官。
须要知此,着意经营。
公使库待宾,并以五盏为率,自足展尽情意。
禁奸吏必止其邪心,不徒革面。
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
民讼既简,每日可着一时工夫详与理会,因训道之,使趋于善,且以风动左右,不无益也。
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
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慎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
又谨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纵之,斯可为政不在人后矣。
汝勉之哉!
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其可忽乎?
君实见趣,本不甚高,为他广读书史,苦学笃信清俭之事而谨守之,人十己百,至老不倦,故得志而行,亦做七分已上人。
李文靖澹然无欲,王沂公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也。
后人皆不能及,并可师法。
汝在郡当一日勤如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
若不事事,别有觊望,声绩一塌了,更整顿不得,宜深自警省,思远大之业。
文林郎李侗国子正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汝由俊造选,往莅师席。
夫教者使人取法于己,若用法率人末矣。
其以道艺使人,有所矜式,毋俾曰夫子未出于正也。
钦哉!
京城茶场司奏水磨茶事诏崇宁二年十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五、《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之三五(第六册第五三三六页)
依所申。
其客人贩到诸路经涉水磨茶场地分,到在京茶场愿中卖入官者,不限斤数收买,却许客人兴贩水磨末茶往鄜延环庆泾原永兴路货卖。
若末茶不足,许以本场客人商量,不成,交易草茶赴榷货务翻引兴贩前去。
如客人已指别路州军,若到所指地却愿往陕西者,并令先赴京场。
以上供未到额斛责罚吕淙等诏宣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六
今年上供未到额斛数多,有误中都岁计,发运司官及最多路分漕臣,当示惩戒。
吕淙徐宏中、陈汝锡李侗并落职,俞赒向子諲各降两官,范仲、柴梦得李孝昌各降一官,蔡杰、蔡蒙休、胡端平、郑待问各降一官冲替。
系事理稍重逐司职级手分,有官人降一官;
无官人送置司州,各决杖一百。
仍具合降官并决人姓名申尚书省
吕淙等并其馀两浙江西湖北路、蔡河拨发司,并限一月据未起斛斗,尽数躬亲催督起发上京
如限满不到,并将上取旨远窜,内发运司属官别选能吏。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四七。第四册第三二五八页
李卿挽词李侗字诱衷 北宋末 · 周紫芝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汉埋轮手,开元御府卿。
名因射策早,恩许故(徐本作过)家荣。
竟失鹓行旧,空乘马鬣旌。
他时双骥子,万里是归程。
了翁墨迹靖康二年四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二
政和乙未岁尚书郎谒告,迎亲霅溪,时了翁天台通州,与之相遇于姑苏
一再见,有忘年之契。
后四年,当宣和之初,余以左史论事谪沙阳了翁方居南康
其族人陈渊几叟往见之,余因寓书通慇勤,且以序送,并致意焉。
既而了翁答书,辞意恳恳,至举狄梁公及本朝李文靖王文正二公事业以相勉。
予窃怪公相期太过,非所敢当也。
又后七年,靖康改元岁次丙午,天子初内禅,金寇犯阙,余蒙异恩,自奉常不旬日擢参大政,实总军旅之事。
踰月寇退,宗社以安,四方敉宁,叨处枢辅,追感知己,恨公云亡,不及见也。
未几出使宣抚河北、河东两路,月馀而罢。
旋即窜贬,由建昌再谪川峡。
适盗据荆南,路梗,少留长沙,前京畿提刑王君以宁不知于何处得公答余书稿,独阙其首数句,示余,俾追思补亡。
慨念平生,为之流涕。
教授吴君致尧复出公墨迹数帖求余跋。
开卷读之,凛然如对面而听其亹亹之言也。
吴君尝从公游,笃善好学,因录余书序及公所答书并以遗之,以答其意,且见公知余之厚云。
靖康二年四月三日武阳李纲谨跋。
陈莹中书简集卷绍兴七年八月1137年8月1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一、《梁溪集》卷一六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故赠谏议大夫陈公与先公太师同年登科,相好之情,如兄弟然。
某为儿童时,固已熟知公名。
政和乙未岁,纲自尚书考功郎谒告迎侍先公于霅上,时谏议公自通州徙居天台,邂逅相遇于吴门,得一再见,遽沐称赏。
宣和己亥岁,纲自左史以言事谪官沙阳
沙阳谏议公乡里也。
时公在星子,因其侄孙渊往省公,寓书以通殷勤,蒙诲答良渥,直以狄梁公李文靖王文正公事业相期,愧不敢当,然窃不自意公见知之深也。
靖康初,蒙恩识擢于变故扰攘之际,公已捐馆,不及见。
每感知己,未尝不泫然流涕。
绍兴丙辰岁,被命帅守豫章,以渊摄机幕,暇日出示公平生往来书简,凡若干卷。
翰墨如新,庆吊问劳,外多论《易》象、佛书及行己立朝之大节,信笔辄千馀言,理致条畅,文不加点。
信乎道学渊源,自其胸襟流出,特立独行之操,非众人之所能跂及也。
是可宝藏,传之云来,以俟后世君子。
绍兴七年八月望,具位李纲书。
初见罗豫章先生1116年 宋 · 李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
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
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得而考。
惟洙泗之间,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是得夫子而益明也。
孟氏之后,道失所传,支分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于世。
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授者,句读文义而已耳,谓之熄焉可也。
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术贱,其能小,犹且莫不有师。
儒者之道,可以善一身,可以理天下,可以配神明而参变化,一失其传而无所师,可不为之大哀邪!
恭惟先生乡丈服膺龟山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之门,得不传之道于千五百岁之后。
性明而修,行完而洁,扩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各极其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
至于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如春风发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
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孰不愿得受经门下,以质所疑,至于异论之人,固当置而勿论也。
侗之愚鄙,欲操韨彗以供埽除,几年于兹矣,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先生想不谓其可弃也。
且侗之不肖,今日拳拳欲求教于先生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
抑侗闻之,道之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饥、衣之禦寒也。
身有迫于饥寒之患者,遑遑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始忘也;
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不知虑者,岂爱心不若口体哉?
弗思甚矣!
然饥而思食,不过乎菽粟之甘;
寒而求衣,不过乎绨袍之温,道之所可贵,亦不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行之以仁义忠信而已耳。
舍此之不务,而必求夫诬诡谲怪,可以骇人耳目者而学之,是犹饥寒切身者,不知菽粟绨布之为美,而必求夫珍异侈靡之奉焉,求之难得,享之难安,终亦必亡而已矣。
侗不量资质之陋,妄意于此,徒以祖父以儒学起家,不忍堕箕裘之业,孳孳矻矻为利禄之学,两终星纪。
虽知真儒有作,闻风而起,固不若先生亲炙之,得于动静语默之间,目击而意会也。
身为男子,生在中华,又幸而得闻先生长者之风十年,于今二十有四岁矣,茫乎未有所止。
烛理不明而是非无以辩,宅心不广而喜怒易以摇,操履不完而悔吝多,精神不充而智巧袭,拣焉而不净,守焉而不敷,朝夕恐惧,不啻犹饥寒切身者求充饥禦寒之具也。
不然,安敢以不肖之身,为先生长者之累哉!
圣学未有见处,在佛子中有绝嗜欲、捐想念,即无住以生心者,特相与游,亦足以澄汰滓秽,洗涤垢坋,忘情乾慧,得所休歇,言踪义路,有依倚处,日用之中,不无益也。
若曰儒者之道可会为一,所以穷理尽性、治国平天下者举积诸此,非自愚则欺也。
众人皆坐侗以此,而不知侗暂引此以为入道之门也。
仰惟先生不言而饮人以和,接物而与之为,未占而孚,无有远迩,此侗所以愿受业于门下,以求安身之要。
故吾可舍,今我尚存,昔之所趋无涂辙之可留,今之所受无关键之能碍,气质之偏者将随学而变,染习之久者将随释而融。
启之迪之,辅之翼之,使由正路行而心有所舍,则俛焉日有孳孳,死而后已。
侗当守此,不敢自弃于门下也(《李延平先生文集》卷一。又见《宋史》卷四二八《李侗传》,《考亭渊源录》卷一。)
「之道」二字原无,据《宋史》补。
教授公书 宋 · 李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李延平先生文集》卷一
顿首再拜鼎元秘教尊兄座前:不见甚久,咫尺时闻动静,深以自慰。
梅雨方郁,伏惟燕居爽垲,颐神尊候万福。
块处山樊,绝无曩昔师友,不闻道义之训,朝夕兀坐。
赖天之灵,尚得以旧学寻绎,以警释贫惫而已,其他亦何足言。
苦于无侣,可以纵步前造斋馆,以承近日馀论。
临纸驰情。
未间,伏冀顺序,为远业加卫,以须升用,至叩至叩。
乘便谨上状,不宣。
重午后一日顿首再拜上。
又小简借遵尧台衡录 宋 · 李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李延平先生文集》卷一
向承见谕,旧写得罗先生《遵尧》、《台衡》二录,欲望颁示一观。
若蒙寄附便来,甚望。
盖兀坐绝无过从,正赖师友之说散胸中愦愦耳。
有吾兄昔日唱和佳篇,亦冀不外相示,看毕即上纳也。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