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逢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应诏上皇帝陈利害书 北宋 · 熊彦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
月日,左迪功郎、特差温州瑞安县主管学事、劝农公事、兼监双穗盐场臣熊某谨昧死再拜,献书于皇帝陛下。
臣伏奉诏书,许守令各言所职的确利害者。
臣恭惟陛下即位以来,忧勤万几,不遑宁处。
诏书数下,问民疾苦。
罪己,同文景之爱民,永怀纪纲之修,思复祖宗之旧,命执事者参酌群言,助成政治,且使在服之臣咸以职来献。
方此之时,工人艺士皆欲执技尽规,耕老负薪亦思缓颊致词,而况食君之禄,治人之民者乎?
臣切思方今贤俊盈庭,忠良满朝,有股肱腹心之臣,有谏诤方直之士,有献纳论思之官,有会计主藏之吏,而又寄耳目于外台,付牧养于郡守
若县者,名秩甚卑,其事米盐,在于今日最可忽而无与于朝廷论议者,陛下何问焉?
昔之为县令者,选贤授德,寄以赤子。
有害焉,民诵之,郡太守礼之,监司论而上之,而玺书勉之矣。
今者雁行凫趋,奉行文书,进吾身不恤乎吾民。
有奉公守节,不屈于俗者,督责之吏叱咤于堂上,而舆台皂隶持梃而谁何于堂下矣。
师出闽会,令有忧畏自经,触怒赴狱,囚首而导车骑,戟颈而听指呼者。
为陛下之令如是其辱也,而陛下何问焉?
臣于此有以见圣明之用心矣。
盖以谓执事大臣论议于上,监司郡守奉行于下,若县者与民至亲,目见实事,不可以虚词借也。
赋焉吾民之财也,徭焉吾民之力也,兵焉吾民给之,匮焉吾民货之。
凡国之急迫忧虞者,皆吾民也。
而其暇豫逸乐者,吾民不与焉。
陛下十日一赏士,十日一犒师,操弓挟矢,被坚执锐之人未必皆有功也。
所过郡县,要求须索,若府库寄吾财,仓廪寄吾,居人寄吾子女,持左券而取之耳。
凡此,吾民不与也。
陛下所与民共者,同天下之忧而已。
县令知之莫详焉,宜明诏之下问也。
所谓省费、裕国、强兵、息民者,其目则四,实则一也。
今国家无防河工料之费,无边陲馈饟之费,无敌国聘遗之费,加以陛下勤俭,服御之衣不过弋绨,宫嫔之饰不过大练,凡此诸费,皆已无有。
国用调度,不过养兵俸吏而已。
乃欲省费者,是养兵之费无节也,俸吏之费无节也。
臣闻兵之尺籍不存,虽存而不实。
一卒伍而冒三校、一给使而持数券者,官军知之不复言,户部知之不敢议,独吾民攘肌骨、出膏血者苦之尔。
又冗吏之多,无甚于今。
凡吏之在天下者,臣不得而知;
臣知永嘉一郡与臣之邑而已。
所谓钤辖都监者四人,兵马都监者六人,部将指挥使辈十数人,榷酤征商之员外置者又十数人,置焉而不釐务者又数十人。
永嘉之兵不过数百,而场务之入不过数万,为官如此之多,其他冗散不可悉记。
而臣一邑尉二人,指使一人,监务者五人。
一小邑而无用之官已五六人矣,或谓他郡又甚于此。
与夫冲冲往来,褒衣大马,持券索钱者日不暇数十辈。
今国家无费养兵,而冒食者如此,俸吏而冗滥者如此。
陛下孜孜然恐军吏之怨己也,而臣下莫任焉,则亦听之,而又何费之可省耶?
若是言而果行,陛下何不使治兵之官、主藏之吏计天下之兵几何,计天下之吏几何,取兵数之实,削其吏之冗而尽去之,此足以省费矣。
省费而国不裕者,未之有也。
然臣不识陛下所谓裕国者,将以丰货财、实帑藏而裕国乎?
臣闻之,天子以得人为资,以蓄义为富。
天下之心归之,则其资广矣;
礼义廉耻之教行焉,则其富大矣。
何患国之不裕哉?
故藏之天下者,天下之富也;
藏之境内者,诸侯之富也;
藏之箧椟廪帑之间者,商贾之富也。
陛下但当忧百姓之不足,不当忧国之不裕。
今国家之用度责之户部户部责之漕臣漕臣责之守,守责之令,令责之民。
若民者,实受其责矣,困穷已甚矣。
陛下何不明诏有司,将无用之费、不实之费、冗滥之费一切除革,独取实用,立为经制,量入以为出,称财以立事,使臣下遵守,无得加毫末于其间,亦裕国之一端也。
今国用有经制乎?
陛下则不必知也,论道之臣不必知也,户部知之乎?
漕臣知之乎?
守令知之乎?
陛下试问焉而茫然矣。
而曰理财省费者,亦空言尔。
臣闻古者养兵以卫民,今以害民;
古者养兵以治乱,今也为乱。
所以然者,无他,兵不知自爱故也。
古者之兵有相友相助之义,相生相养之乐,其自爱如此,故用之可以决胜。
唐之府卫有为兵之利,无养兵之害,藏兵于农,庶几古制。
高祖太宗削平祸乱,威武莫强者,以此而已。
其后府兵废,藩镇彊,而唐始衰。
今军旅凋残,必修军政而后可。
臣切以谓江南二浙田之籍官者甚众,诚用以募强勇之士给之田,授以战斗之法,联以保伍之数,三年而后用之,使县令节制乡兵而听命于守,太守节制邑兵而听命于帅,路帅节制郡兵而听命于督府,仓卒之间,檄使赴难,岂无一尉贾贲、一令如张巡者为陛下出耶?
陛下试观晋宋之间,所用以取中原者,岂尽关河之人哉?
破齐灭燕而下秦者,始兴溪子,拳捷而善斗者也,安得为无用乎?
然臣又以谓猛虎所以为百兽畏者,以爪牙,爪牙废则狐豚特犬皆为吾敌。
人君深居九重,所恃者远而虎臣猛士,近则宿卫之兵尔。
汉以南北军相制,故周勃以北军安刘氏
唐制,南北衙文武臣别以相伺察。
太祖赵普之谋,尽夺藩镇之权,遣使分诣诸道,选择精兵。
凡材力技艺者皆补禁旅,以备宿卫
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
太祖彊干弱枝,规摹宏远如此,强兵之说,臣愿陛下深鉴汉唐之制,近思太祖之意可也。
自陛下即位以来,一诏令之下,一话言之出,未尝不以息民为言。
言之数而行之未效,则民不能无疑。
此则奉职之吏不能宣布陛下之意也。
近者诏以民间产去税存,诡名挟户,逃亡死绝,使之括责,尽特倚阁,此最为民之大利。
然推而广之,尚有说焉。
法有匿税之条,则民间不敢尽言;
有擅阁之禁,则官吏不敢尽行。
又富家大姓侵冒兼并,契无合符,家无户帖,以致推割不明,奸胥猾吏舞文弄法,遮护掩抑,贫民无诉,虽有明察,莫之可究。
今人则逃亡,田未尝不耕也,则是富家大姓侵冒兼并之尔。
臣愿陛下特委漕臣,因今岁造簿之时,令诸州县置立户帖,人户所管田若干,财若干,人丁若干,舟车牛马若干。
遇有出入推割,则持帖退受。
前此匿税冒禁者,一切不问。
自给帖之后,有告者论以法。
如是则税赋明,力役均,科歛平,富者不敢侵冒而贫者暇矣。
自非出于睿旨,州县终莫敢行。
盖州县之吏用此以为市利之资,税赋明白,则狱讼息而吏无以为奸矣,此州县所以莫能行。
至于税赋有常,民不敢后。
陛下间遣郎官,远临郡邑,田野之民莫识陛下恻隐之意,但谓朝廷用郎官催税,似于国体未为无伤,不可不知也。
咸平中三司李士衡建言春贷缗钱,秋输绢帛,以便贫民。
当时绢钱甚微,贷直甚厚。
及其后,钱不足以当绢直矣。
又其后,钱不给而代以盐矣。
又其后,盐不给而民白着矣。
今乃使之输钱者,臣莫晓也。
无钱取绢,犹为有理;
买绢取钱,近于欺民。
臣以谓今天下酒务利入不足以给官吏,未尝有益于公家也。
然而以易糯,以帛易,民甚病之。
翠华所临,四方毕会,酒课之盛,钱塘一郡而已。
臣欲并乞罢天下酒务,估立名钱,召人承买。
然后将二税折变,并纳本色。
绢既有馀,尽除和买,宽民之力,莫大于此。
陛下省方吴越,两路之人近在日畿,人得自安;
荆楚之间,释耒扶老,拾取橡栗以充饥腹,而追呼之吏夜叩其门矣,陛下亦知之乎?
茶盐之法,今为利源,要在循守旧规,不当时有增益。
近缘谋利之臣请访碱地,增置亭场。
濒海斥卤,尺寸皆属公家,臣恐要功之人观望意旨,因献诡说,困苦良民。
又昨者行短引入纳十千,而为之斤者八十;
后行食茶入纳五千,而为之斤者六十。
今又复短引茶数课额,每岁一同。
而去岁提举司抑令逐县添认茶引,海傍童山,荈茗不产,课额既大,必至殃民。
擿山煮海之利,纵未能捐以与民,岂忍困吾民哉?
欲望圣慈将相视碱地指挥速行寝罢,戒谕州县,不得增添数,亦足以惩牟利者之妄也。
两年以来,因臣僚之请,江浙酒坊户添缗钱五分。
其说以谓酒价既高,官钱当增,殊不知米曲之直十倍往年,盗贼干戈之际,愁叹无聊之人口腹不充,何暇饮酒?
唯是行朝商贾所会,乃有酒徒坊户,缘此欠折钱本,估收田产,破家之祸,近在岁年。
本邑三章一坊,关停已久,额课尚存,率歛民户,送纳名钱,县司不敢申陈,常平不敢除放。
臣愿陛下特降旨挥,将坊户之制一循旧法,新行名钱速行蠲罢。
有如当县停闭去处,低价召卖,期以十年,方复旧额。
仍戒县邑之吏,不得代取民钱。
又近年以来,郡邑上户系名军中,日迁月转,遂为官户。
持告执符,倚藉主名,逃役避租,良民受害。
臣愿陛下明诏军中曰,豪家大姓,无搴旗陷敌之劳,敢冒吾军师之赏者,论以军法。
仍乞立为定制,应州县上三等人户不得从军
守令失察,同坐以罪。
所有前此补授之人,责令戍边五年外,正行补授。
如或不能,听令纳爵。
如此则军士劝而滥赏清矣。
凡此数端,皆丛脞细微,非所以干前旒之明,溷黈聪之听。
然臣闻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臣为邑令,所见所闻,为民利害,不过如此。
伏惟陛下慈俭之性本于天纵,爱民之心出于至诚。
而臣昨者尝登文石之陛下,面天日之表,今为陛下字人之官,亲奉诏音,敢不尽愚?
臣前所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其目虽四,其实则一,大抵在于正纲纪而已。
祖宗之初,地不如今之广,兵不如今之众,赋入不如今之多,将帅不如今之官尊而位盛也。
然而钱俶吴越,李昱在江南孟昶在蜀,刘鋹在广,继元在晋,马氏在湖湘,高氏在江陵李筠在泽潞,重进在维阳,北狄迫大河,年岁之间,僭平僭伪,扫除妖氛,未烦一兵,未失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而天下平矣。
当时锡予有度,固未闻求所以省费也。
经常有制,固未闻求所以裕国也。
诸将之兵唯恐王师不至,固未闻求所以息民也。
所以然者,纪纲之立而已。
祖宗之立纪纲,不可槩举,独观其最难者,指挥军旅,检御将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不如意。
太宗皇帝尝谓李昉曰:「近代以来,朝纲不振,方镇恬强,姑息不暇,由帝王不得控御之道耳。
朕今指命将帅偏裨列校,盖削其权势,不使过制。
晋汉以后,卿所备见,方之今日如何」?
李昉对曰:「晋汉之朝,政去公室,臣强主弱,政令不行。
陛下躬揽庶务,总御英雄,损方面之权,使各有分限,真得其术也」。
及观太祖皇帝时慕容延钊一举而得荆南数千里之地,兵不血刃,止于加爵赐帛;
曹彬江南,擒李昱,求为使相太祖曰:「今西有河东,北有幽州,汝为使相,肯为朕战耶」?
至于王全斌崔彦进征蜀,小纵随即贬降。
太祖告之曰:「朕虑征南诸将不遵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
当是时,上自大臣,下及小吏,人人称职,谋臣虎将,顿首听命,足以见纪纲之立也。
今用兵之际,能取法祖宗之立纪纲,则兵强。
兵强而民息,民息则省费裕国,自然之理也。
臣所谓四者之要,其实则一者如此。
臣闻大臣有大臣之职,谏诤有谏诤之职,守令有守令之职,士有士之职,民有民之职。
陛下亦有职也,陛下之职举而众职脩矣。
今将脩政以复中兴,而陛下正心诚意以举其职,愿勉之而已。
陛下勉于勤而天下劝矣,陛下勉于俭而天下廉矣,陛下勉于刚断而天下勇矣,陛下勉于静壹而天下安矣。
左右辅佐之臣,从容款密;
谏诤言事之官,尽言不讳;
讲读经史之员,勿为虚设;
轮当面对之士,力访民情,是陛下之职修于上,而大小之臣尽心于下。
如此而不能省费、裕国、强兵、息民者,未之有也。
臣切见近有以应奉髹漆之器以进者,陛下命亟毁之。
虽却千里马,焚雉头裘,碎琥珀枕,未足道也,天下之人咸仰盛德。
臣尚有得于耳目之间者:永嘉养兵置局,织造锦袍;
馀姚呼集陶工,坯冶秘色;
钱塘村落辇致花窠。
方陛下衣裳在笥,敝裤不假,则锦袍何用?
日昃不食,土铏致膳,则秘色何求?
《诗》、《书》为园,仁义为圃,则花木何观?
是必供奉之臣举其职而陛下不之知也。
若此之类,臣愿陛下绝其萌,杜其微,一豪不以概于宸衷,则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道已在陛下心术之间矣。
疏远小臣,不识大体,罪当万死。
臣无任战灼待罪之至。
臣昧死再拜(《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六。)
」上当脱一字。
朱编修元晦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一、《艾轩先生文集》卷六、《莆阳文献》卷八
前此数得来书,每祝耕老有五夫便人去,令来取书,因循如许,言之愧甚。
去年过黄亭,只相隔得三二日,所欲道者亦何数,唯耿耿。
比承除书之下,此在公论以为太迟,不知贤者出处自有时,直道之信,善类增气。
见教恭而安数语,乃是从根株上说过来。
别后对此如一对面语,但所谓与虞仲达及此一节,更记忆不上。
是日说数件话,当不止此耳。
林用中闻以馆舍处之,得质正所闻而求所未闻,甚善。
复之到官已三月,偶痰唾中有血杂出,令人忧悬也。
石子重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二、《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一
所谕县庠事,前书已具禀矣。
若如今者所谕,则事体尤重,须有传道授业解惑之实,乃能当之。
不然,则以县道事力遽为此事,典宪讥诃,恐有所不能免。
耕老虽故旧食贫,心极念之,然不敢赞兄为此也。
必欲相见,招其一来,为旬日之款则不妨。
一书纳上,书中之说只云老兄欲相见,它不敢及也。
大抵讲学难得是当,而应事接物尤难中节。
向来见理自不分明,不得入德门户,而汲汲为人妄有谈说,其失己误人,非一事矣。
今每思之,不觉心悸。
故近日议论率多畏怯,无复向来之勇锐。
惟欲修治此身,庶几寡过。
自非深信得及,下得朴实功夫者,未尝敢辄告语。
以此取怒于人盖多。
然与其以妄言妄作得罪于圣人,不若以此得罪于流俗之为愈。
私心甚欲一见长者面论而未可得,不知尊兄近日观书立论比向日如何?
因书得示一二,便是平日受用处矣。
陈师德墓志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一、《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六
自周衰,官失而民无常产,士不知学。
或者务为剽掠纂组之工以希名射利,盖本出于俯仰寒饿之迫,有不获已者。
而其后或更以为能焉,俗弊风讹,迭相夸尚,于是公卿子弟之才者往往亦慕而为之,无所于迫而徒取衒鬻之羞。
顾反薄君恩、轻世禄,捐本学以从事于场屋无用之文,举世竞驰,恬不觉悟。
而圣贤修己治人之方,国家礼义廉耻之教益泯泯矣。
呜呼,斯其为弊也久矣!
不有卓然高志远识之士,其孰能有以反之哉?
如吾师德者,盖庶几焉。
而又不及就其志而疾病以死,其亦可哀也已。
师德莆田人姓陈氏名定
丞相信安公之第三子也。
母曰福国夫人聂氏。
师德生秀异,自孩幼已有成人之度。
年十二三,则已知古人为己之学而不屑为举子之文矣。
一日,以公命,因予友括苍吴君耕老以书来道其志而请业焉。
予三复其辞而嘉之,然亦意其必已淫思力索于空幻恍惚之场也,则报之曰:「圣贤之学虽不可以浅意量,然学之者必自其近而易者始」。
师德于是始欲因予言而反求之,既疲于宿昔思虑之苦而感疾殆矣。
其后屡欲求见,且将遍求世之有道君子而师友之,竟以病不果行。
且死,犹语其友方耒耕道,使言于予,以不及相见为深恨。
明年,其仲兄守师中见予于建阳,遂以耕道所状行实一通属予铭其竁。
予不忍辞也。
状言,师德性至孝,事信安公及母夫人曲尽爱敬,剂和烹饪必躬必亲,左右周旋不违义理而未尝失颜色,于兄弟尤友爱。
以公奏授右承奉郎
娶同郡林氏,朝请郎一鸣之女,年二十有五,以淳熙甲午七月己亥卒。
于其疾之革也,公夫人往视之,谓曰:「死生有命,汝所知也」。
师德拱手对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顾其兄,属以问学修身之意,越夕而逝。
公夫人哭之哀,以其伯兄之子福孙后之,而葬之石泉祖茔之侧。
呜呼!
有如师德之志,而其行事可得而书者止于如此,是不亦可哀也哉!
然其所立,视世俗之学昧利辱身,得已而不已者,则既绝矣,夫岂不足以颇慰公、夫人之念与其兄弟朋友之思哉?
予是以铭曰:
士孰不学?
其方则殊。
毫忽之差,有蹠其徒。
卓哉若人,惟义之学。
刻意劬躬,蹈履前觉。
天不耆之,以骏其奔。
渊冰免矣,志气则存。
石泉之濒,于祔于宅。
孰全其归?
视此幽刻。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1197年10月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水心文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莆人郑洙言曰:「先人殁于乾道壬辰,葬用淳熙甲午
先友莆一二贤大夫也,不敢铭。
曰:『必别求贤有文者』。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伫于今,二十六年矣。
惧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遗绪,岂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殒!
吾子纵不胜任,勉矣笔之也」。
状,郑氏自太府卿露徙莆南湖,露之孙曰大中大夫敖,生五子,各以其居自别为祖。
由敖之子司门郎准三世而为君之曾祖曰亚卿,祖曰资深,父曰安正。
君讳耕老字谷叔
幼孤,母林氏,有专行,切切课君从三兄学,曰:「余妇人,汝欺余易耳,欺场屋难也」。
君兄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送之,至再举三子云。
进士第,主福州怀安县簿,而林氏卒。
丧除,叹曰:「禄不逮亲矣,求仕何为」!
复居庐二年。
亲戚故人强起之,调温州法曹
守故用常平钱物,君不听,忤守意,又欲舍去,其友知旁郡,固止之。
教授州学
四明自女真焚荡,士之学,学之地,陋弗理。
君为讲说科举之外者,更营学区,取田以供乡饮费。
侍从荐君通经术甚众,召见,奏事明辨,孝宗悦,亲笔用为国子监主簿
于是执政患职事官多待阙失职,以君添差福建安抚司机宜文字。
满秩,不朝集,遂归南陂,移种竹终焉。
始,君虽捷应举,已厌声律浮靡。
读《诗》、《周易》、《洪范》、《中庸》及《论语》、《孟子》,味其深微,皆有训释。
著《仁义》、《礼乐》、《扶中》、《截流》等论,推明圣人之道,归于中正不偏,常行不厌,而佛者以寂默无为乱之,此性命道德之蠹也。
常抚书语其子曰:「时不我知。
我死,若藏此书南陂上而已」。
荣利澹无与,既丧母,宦进尤薄,每曰:「吾心方神迟,习险履巇,余所畏也」。
林氏墓有小精庐,南陂木兰溪有草堂。
堂南有沂春亭、舞雩台,君所常往来也。
具舟楫琴书,晴光月夕,不从宾御,夷犹溪上,忘其近远,溪北野农,常吹箫击鼓送迎之。
莆多大儒名士,皆君辈行上下,相善甚。
其间相踵为辅相,然不以身之进退望焉。
盖《六经》孔氏之学通于天下,而人之心知耳目,有浅深之殊。
百有馀年以来,士虽以其深者自命,而世之好恶趣舍犹不能尽合也。
故妙己而粗物,哗伪而毁真,方并逐于末流以斲败本学矣。
惟不必于用者知自重,不急于教者知自乐;
自重则严己,自乐则恕人。
余以洙所次君事及其书考之,君学为用而不求用,可以教而不教,退静多而进动少,未尝违世而世莫之同也。
孔子颜渊「舍之则藏」,曾晰曰「异三子者之撰」,圣贤之遗意庶几乎!
君之卒,年六十五矣。
其葬在文赋里东山
娶林氏。
二子,炳,洙。
女嫁朱审度。
铭曰:
南陂之书,今故存兮。
溪北鼓箫,后可闻兮。
庆元三年十月□日。
贵州墓志铭1257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余尝志外舅林公及沅、容二牧之墓。
君名公奕,字养大沅州之孙、容州之仲子也。
母夏宜人。
少有声场屋。
玺赦,君自容奉贺表诣阙补官,铨注将乐县主簿
内艰,调嘉兴府酒官
汀郡盗起,从招捕使陈公于山前,南剑守黄侯垺辟剑浦县
入郡幕,时更新楮,冒利犯法者众,君两获伪造。
真文忠公上劳,诏次等合入官。
君蹙然曰:「彼诛此赏,宁无愧乎」!
及闻诸囚人不死,乃安。
诸台檄摄崇安县,黄侯由剑移建,辟知瓯宁县
建卒失伍,闭城纵燎,邑在郭外,众欲溃去。
君夜坐厅事,召尉寨兵,儆于众曰:「令在此,无妄动」。
由瓯宁班引授承事郎,知莆田县
初,余外舅守莆有遗爱,君犹子也,其治壹用家法。
于听讼扶贫弱,惟恐其为大姓所□也;
于督赋有剂量,未尝为急符所使也。
然他人行之者卒不见知于上官,惟君县谱尤为范侯铭□□□,莆人两贤之。
秩满,调通判泉州
迎吏及门,外艰□□,调通判建宁府
左翼军饷隶焉,稍乏则纷纭,君□□斡旋,士饱马腾。
比满,帑有馀积。
入都,自叹曰:「吾贫无赀,孤无援,将奈何」!
欲部注建漕主管文字,会前庾使楼公治召入,而余亦忝册府禁林,楼约余联名作笺干光范曰:「林某廉吏也,宜少旌异」。
丞相奏以君知贵州,君携家涉湘入岭,百馀日始至。
郡久阙守,颗印之外空空如也。
君为前摄郡者补解泉各以数千计。
在郡一考有半,台阃纲运如期,官兵禄廪按月,惟守俸未支者凡九月,其急公缓私、先人后己者如此。
以微恙伏枕三日,殁于州治,宝祐乙卯三月十三日也。
年七十一,秩至承议郎
娶敖氏,继李氏,俱赠孺人
子男二人:谊之、声之。
孙男三人:耕老、野老、垓老。
孙女三人。
君仕远禄薄,既卒官下,几不能返丧。
郡人怜之,□代庖者利积俸,不还一钱。
二孤质鬻奉柩,舟行二□馀里,至惠,又陆行二千馀里,始达先庐。
丁巳三月丙申,与两孺人合葬于福清县西山之原,结庵林□,扁曰「乐斯」,君遗命也。
自士大夫莫不以拥麾凝香为乐,故有腰缠上扬州、蒲萄博西凉者,彼哉奚足论也!
怀祖会稽牧之湖州,不曰名胜乎
君世□清苦,尤拙仕进。
其拜州也,无他谬巧,特以余二人之荐,郑丞相命直省官持堂帖来,语之曰:「此官人□□勿使破费」。
君劳以瓶楮五十而已。
嗟夫!
余与楼卿之举廉也,郑丞相之调守也,将以厚君也,然而文渊病于壶头也,子厚卒于龙城也,前之厚君也,适所以灾君也,岂非楼卿、郑丞相及余之咎哉!
初,容州早退高尚,晚辞聘召,殁赠直焕章阁,书容州者,以其著云。
铭曰:
优孟之歌,其辞谑而俚,既不知孙叔,亦厚诬其子。
余叙君之家,清德如伯起,虽无遗汝金,乃有贻厥祉。
勉哉后之人,可培不可毁。
惜余去柱下,笔之补野史。
雪林删馀序宝祐三年春 南宋 · 张至龙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二
丹山先生尝简予曰:「子推敲馀暇,肯为诏一忙,当使诗声不至穷工而已」。
丹山针砭语也。
奈予吟入膏肓,竟弗能纳丹山数字之药,兹病予固痼矣。
犹虑移病于吾子耕老,盖恐其举业生魔,益负丹山之言。
予每当撚髭之顷,虽一辞,不许耕老预闻焉。
一日,耕老来前曰:「吾翁苦吟至此,编帙非不谹且钜矣。
所以深自得者凡几篇?
敢效闻诗之请」。
予曰:「予自髫龀癖吟,所积藁四十年,凡删改者数四。
比承芸居先生又为摘为小编,特不过十中之一耳。
其间一联之雕,一句之琢,一字之鍊,一意之镕,政犹强弓牵满,度不中不发,发必中的。
耕老犹以弱弓浪箭妄发,期中目之多,见其不知予吟也」。
耕老且曰:「某未酬父生师教之大者,固不敢学翁之吟,讵可不识翁之吟」?
耕老乃宛于问诗者,予遂再浼芸居先生就摘藁中拈出律绝各数首,名曰《删馀》,以授耕老
芸居所删,非为滓设,特在少而不在多耳。
耕老囊萤映雪之暇,时一研覃,少识予苦吟之心,可已。
若夫学诗,则自有先夫子所删三百篇在,又奚取予之《删馀》?
宝祐第三春,圣天子下宾兴之诏日,雪林张至龙书。
按:《雪林删馀》卷首,南宋群贤小集本。
奉送吴郡黄公参政云南二十韵 明 · 叶春及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文学三吴彦,都俞四岳臣。
得师联偃室,谒帝契虞邻
起草挥彤管,含香入紫宸
汉宫悬日月,燕谷变阳春。
树引双轓出,符分百粤新。
罗浮斋舍里,沧海驿楼滨。
虎渡洪河岁,珠还合浦辰。
牂江来万里,宪府据要津。
使节东西重,仁恩雨露匀。
氛销铜柱肃,诏下玉阶频。
岂为昆明战,翻勤社稷身。
碧鸡聊按辔,丹凤待持钧。
泽忆莘耕老,霖思版筑人。
九重资密勿,四海尽调均。
交合会,才疏鹿豕亲。
孙阳怜騕袅,鲁史感麒麟。
高谊鱼投水,情深蚁泛醇。
鹤峰閒白昼,鹏路羡青旻。
去去云泥隔,栖栖洞壑贫。
如蒙幽侧问,莫道有垂纶。
怀羽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三
雨雪远游身,抱疴休怆神。
山期耕老日,天不夭传人。
握手知何处,无书又几旬。
朝朝溪上水,徒见夕阳新。
散牛啮 清 · 戴亨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一犁耕老脱危缰,从此逍遥下石冈。
野食不须愁自觅,道旁秋浦荻芦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