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楚客连樯泊晚风,吴人江畔醉无穷。
少陵失意诗偏老,子厚因迁笔更雄。
贯口信潮千里至,平沙落日一时红。
知君兄弟才名大,我愧白头辽水东。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北宋 · 梅尧臣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子厚论钟乳,要若鹅翎筒。
安取啖枣栗,谓相出山东。
所产有所美,慎勿凭村僮。
公问我饵药,石臼将使砻。
我饵乃藤根,得方非仓公。
曾闻李习之,其品今颇同。
此物俗为贱,不入贵品中。
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鸿。
荏苒岁月久,颜丹听益聪。
虽能气血盛,不疗贫病攻。
何如面黧黑,腰金明光宫。
亦莫如学钓,缗钩悬香藭。
但知烟水乐,宁计身瘠丰。
我生无快意,岂异抱笃癃。
公乎忽我求,略辨雌与雄。
雄赤而雌白,由来不同功。
沙合固切似,朋好殊未穷。
长年苟不遇,笑杀渭上翁。
与章表民秘书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月日,沙门某谨奉书于秘校表民足下:某读所示书,究其意义所归,凡三数日方窥见其徼。浩乎若瞰河海而莫知其源,邈乎如望星辰而未得其故。犹弸彪而令人惊愕,疑今世之无有也。始未相识,表民来吾庐问文,以取不肖,忘其家势贵盛,肯与枯槁沈潜者用道义而相往来,适见其识度智见远矣。及他日从之游,观其行己诚,与人信,卓卓与时流不同,益见表民之贤也。今得其文,又见其所以用心,以圣贤事业为己任,词理渊而淳,意义约以正,诚可信而可行也。虽古之人能文者,宜无以异于此也。将拳拳服膺之不暇,曷止贤其贤乎哉?某山林者也,固宜默默自守,安可论是与非?而可言而不言,亦有志者之不忍也。吾闻君子之学,欲深探其道,深探欲其自得之也。于道茍自得之,则其所发无不至也。所谓道者,仁义之谓也;仁义,出乎性者也。人生纷然,莫不有性,其所不至于仁义者,不学故也。学之而不自得者,其学浅而习不正故也。夫圣之与贤,其推称虽殊,而其所以为圣贤者岂异乎哉?其圣者得之于诚明,而贤者得之于明诚。诚也者生而知之也,明也者学而知之也,及其至于仁义一也。表民其学切深于道,有所自得,故其文词之发也懋焉。韩子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十篇之文皆善,而《义禹辩》、《命解》尤善,视乎世之谓为文者蔑如也。茍发之未已,将大发之,掀天地,揭日月,则韩也、孟也,不谓无其徒矣。且谬进狂言,以回盛编,不宣。某谨白。
永州万石亭(寄知永州王顾(原校:一本上有寄题,注云柳子厚亭) 皇祐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灰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万石亭
天于(续校:一作为)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一作厉)心,常使鸣声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下上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人迹所罕到,遗踪久荒颓。
王君好奇士,后二百年来。
剪薙发幽荟,搜寻得琼瑰。
威(宋刻作感)物不自贵,因人乃为材。
惟知古可慕,岂免今所咍。
我亦奇子厚,开编每徘徊。
作诗示同好,为我铭山隈。
按:以上《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四
唐韩愈罗池庙碑跋(〔长庆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一、《集古录》卷八、《六一题跋》卷八、《学林》卷七、《履斋示儿编》卷九、《粤西文载》卷五九、《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六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罗池庙碑》,唐尚书吏部侍郎韩愈撰,中书舍人、史馆修撰沈传师书。碑后题云「长庆元年正月建」,按《穆宗实录》,长庆二年二月传师自尚书兵部郎中、翰林学士罢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其九月愈自兵部侍郎迁吏部。碑言柳侯死后三年庙成,明年愈为柳人书罗池事。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卒,至愈作碑时,当是长庆三年。考二君官与此碑亦同,但不应在元年正月,盖后人传模者误刻之尔。今世传《昌黎先生集》载此碑文多同,惟集本以「步有新船」为「涉」,「荔子丹兮蕉黄」,「蕉」下加「子」,当以碑为是。而碑云「春与猿吟而秋鹤与飞」,则疑碑之误也。嘉祐八年六月二日书。
内中福宁殿开启三长月祝圣寿道场青词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
伏以真游飙歘,秘殿邃严。惟首月之正时,叶新阳而布庆。俾陈法供,仰荐明诚。伏冀敷祐眇躬,保千龄而永固;跻民寿域,均万国以同休。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二。又见宋刻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一。
南京鸿庆宫开启皇帝本命道场青词(九月十三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五
伏以宝图兴运,兹惟受命之邦;琳馆凝祥,肃奉真游之驭,惟本元之令日,荐精洁之明诚。按金箓之科仪,瞻紫霄之杳默。伏冀众灵敷祐,百福来臻。保遐算于无疆,均含生之赖德。
内中福宁殿罢散天祺节道场青词(三月二十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七
伏以薰风应候,瑞节纪时。按琳简之真文,严紫庭之邃宇。众灵来格,冥感交通。嘉乃群生,蒙兹百福。载倾虔意,鉴此明诚。
万寿观开启求嗣保安道场青词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
伏以庙社降祥,宫庭叶庆。载涓吉旦,交荐明诚。期仰格于清真,俾敷延于祉福。永昌基祚,遐企灵休。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七。又见宋刻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一。
东太一宫开启保夏祝圣寿金箓道场密词(四月二十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七
伏以珍馆邃严,格真灵而来宅;明诚蠲洁,荐馨苾以交修。导迎百顺之祥,及此长嬴之序。伏愿宝图绵固,寿历延长。永敷佑于邦家,溥均休于品庶。
在外五岳四渎四海并诸神庙等处谢祫享礼毕祝文(十月十九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八
属者卜吉孟冬,致飨清庙。圣灵来格,福祉沓臻。荷神贶之不违,俾缛仪之克举。敢忘神报?达此明诚!
万寿观宁华殿开启温成皇后忌辰道场青词(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八
伏以妙道无方,推乎善应;清真昭格,通以明诚。追内则之有仪,蔼馀芳而未远。式临讳日,俾按醮科。爰即琳宫,肃延羽士。冀资冥福,永助仙游。
答李观书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觏白宗人秘校足下:八月初,徐秀才至,得所寓书,甚大惠。觏不肖,且未识君子之容,而屈辱厚意,以道艺见咨,顾无以当之,虽然,敢不荐其说?来书谓孔子之后有孟、荀、扬、王、韩、柳,国朝柳如京、王黄州、孙、丁、张晦之及今范、欧阳,皆其继者也。而自谦让,以为畚土壤筑太山,欲登于前贤之阃,而问其何如。足下年少初仕,不汲汲于进取,而转从寂寞之道,此非今人之心,古人之心也。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茍取之以明,守之以诚,尚可为圣人之徒,矧曰「前贤之阃」哉?然谓之贤者,岂非所论列十数公乎?足下欲以为法,当考其所为工拙,不宜但徇其名也。孟氏、荀、扬醇疵之说,闻之旧矣,不可复轻重。文中子之书已泯绝,唯《中说》行,然出于门人所记。观其意义,往往有奇奥处,而陷在虚夸腐脆之间。《隋书》无本传,又不得案其行事。退之之文,如大飨祖庙,天下之物,茍可荐者,莫不在焉。佐平淮西,解深州围,功德卓荦,在听闻者不一,诚哉其命世也。子厚得韩之奇,于正则劣矣,以党王叔文,不得为善士于朝。近者如京先倡古道,以志气闻。黄州学而未之得,然其人谔谔有风标。彼孙、丁之文,举人之雄者耳,其立朝不闻有所建明,而胎天下之祸,为吾徒羞,晦之之辞不奇,诸所著文,未足可嘉;至于议论,则识精才健,无远不到,若《洪范》、《王霸》篇,笼络天人,棰鍜古今,虽子厚好为论,尚未及也。先朝文士,唯此人耳,惜其疏俊,得罪于世。故立身不可不慎。若子厚、晦之,皆非凡人,被恶名,虽欲自新,而死期至矣。范公、欧阳,盖为贾谊、刘向之事业,穷高致远,未易量也。足下以愚言为不妄,则可法与否,昭昭然矣。路远不获相见,勉之。李觏白。
建昌军景德寺重修大殿并造弥陀阁记(庆历七年十月)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八○、正德《建昌志》卷一八、《文章正宗》卷一五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无思无为之义晦而心法胜,积善积恶之诫泯而因缘作。空假中则道器之云,戒定慧则明诚之别。至于虞祔练祥,春秋祭祀之仪不竞,则七日三年、地狱劫化之辩亦随而进。蕃衍光大,繄此之由。故嗣迦叶者师子达摩,流为东山牛头;传龙树者惠文、惠思,炽于天台灌顶。二家之学,并用于世。若夫律戒之盛,凡出家者,当由此涂。按白居易《抚州景云寺律和尚碑文》,如来十弟子中,优波离善持律。波离灭,南岳大师得之。南岳灭,景云大师得之。师,南城人,初隶景云寺,徙洪州龙兴,终庐山东林,度娑婆男女万五千人。姜相国公辅、颜太师真卿、本道廉使杨凭、韦丹,皆与友善。乐天之叙如此。南城于宋为建昌军,景云为景德寺,律和尚之迹已无见。土木之坚久者,唯殿与门。殿之制不靡而其材良,乃今所无。基高而旁裸入风雨者,四面如一。将恐腐折,后难为功,寺僧义明乃营屋若干,柱以翼之,且作弥陀阁于其前右。兼壮与丽,为永永计。先共谋者文宪、宗正,既而宪住他院,正亦遂辍,克有终者唯明。殿之财集于众,阁成于孀何氏,始卒凡八年。明讲经论,颇憙事,以雅于予,来乞文。因论释之所由兴,亦使其徒知此寺昔尝有僧为律戒师,于江之南度人以万数,当世贤者与之游,以为寺之荣而有所慕焉。庆历七年冬十月己未记。
丁谓进司徒兼侍中制(乾兴元年二月丙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宋大诏令集》卷六○
门下:王者丕承宝业,总揽懿纲,必资同德之贤,式赞代工之治。眷惟元宰,早佐先朝,属缀衣之在庭,奉眇躬而纂绪。上遵于遗旨,下副于群心,克竭明诚,茂宣忠力。敢缓报功之典,聿隆加等之恩。申锡命书,告于列辟。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丁谓,星辰异禀,公辅宏材,执德不回,蹈礼居正。精诚可以断大事,懿文可以润鸿猷。惟圣考之知臣,列台司而论道。嘉言罔伏,尽献替之宜;故事奉行,叶简易之理。矧复领师傅之重,训寡昧之姿,善诱居多,蒙益滋甚。方勉亲于庶务,宜首举于徽章。是用进地官之崇名,升左相之贵位,加其阶级,增以户封。于戏!才大者任崇,勋高者赏重,斯为彝制,允叶至公。往惟钦哉,永辅休运。可特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依前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晋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功臣、勋、封如故。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皇叔元俨诏书不名加食邑实封制(天圣五年十二月辛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七
朕祗守成基,汔臻嘉靖。遹遵常古之度,再奉精意之禋。陟恪以对天威,肃雍而陈孝飨。尊亲偕极,纯嘏来同。思与中外之伦,共兹优裕之施。眷言右戚,首举茂恩。皇叔、推诚保顺同德崇仁守正翊戴功臣、镇安忠武等军节度、陈州许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使持节陈州许州诸军事、行陈州许州刺史、上柱国、定王、食邑一万七千五百户、食实封七千户、赐赞拜不名元俨,聪哲含章,温仁禀粹。序五宗而袭庆,蹈六德以敦方。粤自先朝,乃膺建国。拥戎旌而作镇,遥制宗藩;服公衮以在庭,荐登命数。逮眇躬之缵极,率令典以钦亲。赞东平而勿名,表淮阳之异宠。善猷斯蔼,淑问逾昭。属于行次之辰,式奖怀宁之美,特加奉邑,仍益真封。矧别诏之攸颁,申殊礼之为重。谅惟褒贲,增显优崇。于戏!景命顾怀,祚本支而弥衍;明诚乐易,介戬谷以咸宜。允资夹辅之勋,永保重雍之业。克绥厥位,不其韪欤!可特授依前守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使持节陈州许州诸军事、行陈州许州刺史、充镇安忠武等军节度、陈州许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定王、赐诏书不名,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六百户,散官,勋、封如故(《宋大诏令集》卷二七。)。
年月日原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补。
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亡后篇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秦甸山河半域中,精英孕育古今同。
古来贤杰知多少,何代无人振素风。
送北都留台王国博 北宋 · 韩维
押元韵
凿川当凿源,植木当植根。
修身有本末,请自心术言。
中正检攲侧,明诚破疑昏。
性通学且博,事业乃可论。
问胡能致然,圣有六经存。
子诚好古士,拔足立贵门。
愿分留台务,力学甘避喧。
吾知大其业,流远实亦繁。
归来骋夷路,良马驾轻轩。
赠言君勿嗤,兹道古所敦。
明堂礼毕谢诸陵文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二
新谷既登,肃霜爰降,躬修彝典,大享合宫。诸福降休,孚先咸喜,敢忘昭告,以致明诚。
熙宁经筵论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章藁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端明殿学士、右谏议大夫、集贤院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司马光,素有行实,忠亮正直,以道自任,博通书史之学。可备顾问。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许州韩维,器质方重,学亦醇正。知尽心性理之说,得道于内,则可以应物于外矣。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公著,道德醇明,学有原本,事君以进贤汲善为己任,可谓知务矣。三人者,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乞诏还词苑,或居经帏,日侍燕闲,论思献纳。
学士有博学通典故者: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知杭州苏颂,记问博洽,长于史学,国朝典故,多所练达。所学,宋敏求之比。宜编撰检讨之任。
馆职有学行器识可备侍从者:右司谏、直集贤院孙觉,素有乡行,明经术义理之学,端良信厚,可以镇浮厉世。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知齐州李常,性行醇正,兼治经术,久补外官,有循良之政,可比于觉。尚书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和州范纯仁,器识通明,忠义骨鲠,其才足以济大事。三人者皆可充近侍耳目之官。
馆职有文学可为词臣者: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河中府苏轼,豪俊端方,所学虽不长于经术,然子史百氏之书,无所不览。文词美丽,擅于一时。居官敏恕,尤通政事。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权知洪州曾巩,以文学名于时,人皆称其有才,然其文词近典雅,与轼之文各为一体。二人者皆词人之杰,可备文翰之职。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孙洙,博学能文,才识通敏,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选。兼明世务,通晓民政。近蒙进擢修注,深厌士论。
馆职有学行端正可以擢居清要者: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学行素著,方重有守,不为势利所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判武学顾临,才豪而气刚,兼有识略,乐义尚贤,喜于闻过,可属以危难之事。秘书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林希,少有文行,明敏劲正,学亦该博,长于记问,可与编撰检讨之职。
谪官未复职者:尚书右司郎中、分司南京李师中,人多称其有才,可当边帅之任。往岁近臣尝有论荐,其才它日为名臣。向因言事分务,若遂蠲洗,不惟责其后效,抑足以开言路也。尚书兵部员外郎傅尧俞,言事官以义去就,有古诤臣之风,不幸坐累褫职,未蒙牵复。太常博士、新差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胡宗愈,文醇行循,兼明经术,东南人士,多所师服。向以言事被谪,累经恩宥,未蒙复职。前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文亦豪迈,可充词翰之职。向居罪废间,不忘进学,亦奇伟之才也。
京朝官、选人有学行才器可进擢台阁者: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签书应天府判官厅公事刘挚,性行端淳,词学渊远,若置之文馆,优游长育,必为远器。太常博士、崇文院校书、勾当宗正丞公事虞太熙,治经有行,端方自守,不茍于进,可充台阁之选。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职司之任。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公事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之选。殿中丞、新差充秦凤熙河路措置边事司勾当公事兼催督军须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当置台阁,以养其才。久从机宜之辟,非所以处之也。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张载,学行修明,养心事道,不茍仕进。西方学者,如载一人而已。若稍加优宠,所劝大矣。兴国军节度掌书记苏辙,其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辙自登第及中制科,凡二十年,尚在选调,未蒙褒擢。前台州司户参军召试馆阁孔文仲,性醇行粹,如不能言,发为文章,温厚正直,稍加长育,必为瑰硕之器。新差歙州军事推官吴贲,端良质实,少以孝行闻于州乡。治《易》、《春秋》之学,而文亦淳雅。尤尽心于民政,所至以惠爱称。前润州延陵县令吴恕,器识淳深,学通义理,若置之文馆,长育而成就之,可以与有为也。
常僚中才行器识可升擢任使者:尚书屯田郎中、知开封府太康县事林英,有才与行,安静详明,和而不随,直而无挠。尚书都官员外郎、监泗州河南转般仓孙奕,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外虽朴淳,而中实强敏。英奕所至,皆以善政闻,可谓循良之吏。使当一路,则可以厚风俗而安民矣。秘书省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才力强明,通晓民政,兼有持守,可责任以事。太常博士、新差监衡州在城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材通敏,久居务局,士论惜之。
小臣言事黜废有可矜者:太子中允降授大理评事唐坰,性虽轻脱,然才干明敏。向以言事被窜,两经赦宥,初监广州军资库,次移监吉州太和县盐酒税,又次移监杭州龙山税。流落远方,已是数年,愿特与亲民差遣,以来敢言之士。前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向以狂言得罪,窜废海隅瘴疠之地,朝不保夕。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发于忠义,非陛下矜怜其志,而使得生还,谁复为侠言者(《古灵先生文集》卷一。)?
正文前有司马光、韩维等三十三人姓名,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