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贵池县赵簿启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三、《梅岩文集》卷八
西昌主簿之餐,花满松庭;
秋浦少府之树,瓜香戍。
行矣执弓刀而徼逻,庶乎裨符檄之勿稽。
联事为荣,通名为谨。
惟君世绵石,家住霞城。
神尧子一十八人,时维帝胄;
天台山万八千丈,钟此地灵。
温然白璧之无瑕,直若朱弦而不挠。
高第既同于唐,擢进士科
清官盍比于汉刘,望天禄阁
尚烦麟族,以重鸾栖。
簿领有是人,其愿为金濑徘徊之地;
贵池壮哉县,恐难留玉林潇洒之贤。
高士且不屑之,大贤岂久郁者。
證以我朝典故,张商英通州而擢寺丞
参之前代姓家,赵宗儒陆浑而登宰相
况为龙种,式傒凤泥。
次焱趑趄嗫嚅而拙有馀,牢漉仃儜而贫愈甚。
熊丸教切,粗识一丁;
乌哺恩深,妄谋三釜。
我固倖牛溲马勃之见取,人或笑獐头鼠目而求封。
母线儿衣,得与圜桥之冠带;
君恩御墨,遂抛利市之襕衫。
乃以东鲁之儒,而作南昌之尉。
将营甘旨,岂较酸寒。
切庇管辖之司,庶安巡捕之职。
习凿齿,悔三十年之徒劳,荆州,虽万户侯而不愿。
同僚幸甚,临楮跃然。
谨奉启事,专人捧诣。
梁葵石少宰先世少保雕丘别业图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四
春寒棠花满图,清秋此卷开江湖。
公家群季盛朱毂,却遣逸兴生菰芦。
幽篁高柳夹亭樾,茅堂沙径风烟殊。
青天雪鹭横浦过,恒峰苍翠当窗孤。
时际太平有林麓,江陵受遗拟博陆
海内充实朝廷尊,贤馆翘材多品目。
公家少保文忠俦,许身社稷卑垣屋。
铁衣转战穿重围,九边按甲无尘飞。
西府东曹烂声绩,金貂宿卫生春辉。
角巾笑返辛彝坞,后来当国纷庸辅。
忠毅书同日月悬赵高邑少保请恤甚力。)虞山论比骅骝数钱宗伯曰:「江陵所用者良马也,后来则狐鼠而已矣。」)
雕丘正郁风云气,山公漫称松菊主。
杏花酒香何处村,普天金角销云门。
伯仲大名迈祖武,野夫步屧从公论。
折可适邀击西贼奏元祐七年十月十二日 北宋 · 章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九 创作地点:甘肃省庆阳市
皇城使环庆路第七将、权同管干第二将公事折可适申奏,经略司指挥统领环州界三将汉蕃军马,差人体探得西界举国犯境作过,可适十月初八日那移环州,三将军马分择地利于不勤谷等处,据险保聚,等候西贼打劫。
轻兵掩杀至故镇铺已来,逢西贼斗敌,微有斩获。
及生擒下蕃贼,诘问贼中动息详细,遂将三将辎重在后,轻兵取金村堡,间道至安塞砦,贼马已先次发赴木波,续谍报木波贼马翻砦下,环州旦夕头回,并取洪德大川路。
可适寻于安塞砦将三将人马重行整龊阵队,俟夜由大虫谷道,于贼砦傍偷路前去。
洪德下砦仍分擘蕃官慕化等带领兵马留驻肃远砦,令探候西人头回,以举火把数为号。
至十八日早,肃远举火认号,是西贼由洪德大川头回。
可适先于洪德西界城埋伏兵马,至当日卯时,贼马摆拽过砦,先从南门出兵邀击,战势欲酣,开放西门,劲兵疾攻,矢石俱发,杀散西贼中军人马,后军继亦奔溃,辎重孳畜惊乱,互相枕藉,扑入沟涧,死伤极众。
自卯至戌,血战不已,遂略那人马歇定。
三更已来,再出兵冲击,其西贼即时败走,散往川原逃遁,为月黑风昏,难以深入追逐。
并第二将副崇仪使冀德亦拣选守禦人兵出战,共力破贼。
计所部三将汉蕃兵马八千四百八十八人,除亡失与所获准折外,计获首级三百二十一级,强壮蕃丁七人。
〔小贴子〕折可适十月十二已后,统领环州三将出战人马节次那移,迨至马岭,与庆州三将人马各据高险劄野砦,照应控扼。
可适十四日探得西贼稍欲引退,遂留下权第七将许良肱部领手脚迟钝之人只在本处,再拣选精锐兵马将带第六副将刘珩同管干第六将人马党万、权第七副将张禧由间道取金村堡、安寨砦歇泊,分遣蕃官将带军马四散于山谷间,梢击西贼。
至十六日带领刘珩、张、党万及蕃官孟真等先入洪德砦,又分遣蕃官摩勒博、慕化潜入乌兰肃远砦观望,伺候分头邀击。
及预与摩勒博、慕化约定,暗为举燧火把数之号。
至十八日,既见火把数,得知贼马更由洪德出塞,遂整龊军马,藏形匿迹,设伏伺候贼军前来。
外示城砦空虚,佯为畏怯,亦不敢当锋接战。
既见得贼马前锋已远中砦,方来出其不意,遣伏兵邀击中砦,截断归路。
辰刻未时以来,贼军铁鹞子数万迫近洪德寨,欲向城攻围,将佐领蕃兵与贼力战。
可适当来路多撒铁蒺藜。
在城分布硬弩手神臂弓更互射箭,然犹奔冲不止,因更设虎踞炮于城外,炮石与硬弩神臂弓箭及铁蒺藜伤害西贼人马驼畜既多,因此溃散。
我军乘胜突击,贼众不得已,遂登山引避。
望见我军迫逐,因惊扰狼狈,自相腾蹋,坠入坑谷,驼马甲士,枕藉积叠,死者不知其数。
贼每以铁骑围裹,及以青幕夹道遮栏遁走,今遣将佐当锋力战,致贼退却,并是折可适武谋,党万与蕃部军主叶额领兵先据隘截断来路,功力最多,张禧、刘珩、蕃官孟真死战,功亦甚大。
其汉使臣李成、王涣、孙天觉、张康国、张万慕、吉、王常、郝亨、蕃官威凌、干白、忠梅、怀德、叶额等一十二人各能奋身用命,协力击贼,慕化、摩勒博在肃远首当贼锋,接战斩获七十七级,与可适南北相照,忘身并力,掩杀贼人,并是奇功。
若只以常法论赏,恐未足以劝死战破敌之人。
贼举国入寇,事势不易。
伏望圣慈特赐,优加殊赏。
〔小贴子〕洪德之战,贼军数十万,折可适等三将并本砦人马共不满九千,多寡不啻三十倍,卒能摧锋破敌,使贼遁去,若非人人死战,岂能成功!
诸将及城砦官部队将、汉蕃使臣等,若用常法计校亡失斩获为数,少推恩赏,则恐无以劝勉非常奋命之人。
敢望圣慈更赐详酌事势,特降指挥
〔小贴子〕诸将下共斩获七百馀级,夺到马六百馀匹,驼九百馀头到官。
其落崖扑死及散在民间,不在此数。
及夺到监军已下铜印共二十四面,伪国母梁氏随行衣服龙牌等。
张商英罪状奏政和元年四月 宋 · 张克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八
商英尝毁訾先烈。
中宫建立,阴怀异意。
又引党人陈瓘、龚夬、邹浩之徒,使上书,且以己意令其客唐庚讽台谏击善良,纵中书吏漏泄命令。
纳结近臣,务使更革,以鼓动天下。
乞收还相印明正张商英典刑奏政和元年八月 宋 · 张克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
谨按宰臣张商英资性憸愎,操行倾邪,积念日深,老不知悔。
昨陛下起于罪废之中,付以辅弼之任,庶革心从正,协济事功,而乃阴怀忿怨,长恶不悛。
近论列给事中刘嗣明缴驳事,御史台定夺得系商英理曲,乃妄有奏陈,不以本台所定为是。
台臣论奏,乞赐与决照张商英放罪。
如此,商英有罪矣。
以有罪之人,居宰辅之任,臣虽至愚,未知其可也。
臣远考前代,近稽本朝,宰相稍不称职,往往引咎自责,必求去位,未有罪状显白,而包羞忍耻、贪荣冒宠如商英者也。
乞还张商英言职奏熙宁五年十一月 北宋 · 邓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台谏官为朝廷耳目,若小有过差,不少加优容,使皆以言为戒,非所以广闻见也。
望还商英言职。
朝真步虚(清黄家驹《重刻麻姑山志》卷六作张商英诗) 宋 · 杨杰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珠佩珊珊路绝尘,凤凰山上夕朝真。
甘棠美政行南国,列宿寒光拱北辰
篆冷金盘云屋晓,书飞玉阙洞天春。
一声辽鹤归传报,寿益君王福在民。
望仙曲(清谢旻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五○作张商英诗) 宋 · 杨杰
麻姑王蔡迹已往,望仙亭在孤峰上。
朝见五云飞,暮见五云归。
云飞云归自今古,仙来仙去谁可知。
勿望仙,望仙目眩徒茫然。
白石可煮谁能言,不爱插翼冲青天。
玉池且酌太和酒,一醉寿同天地久。
陶陶与物任浮沉,肯顾霞衣云组绶。
徐稚山侍郎(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七
某再拜上启:令祖在朝,一时命世之杰,皆得而友之。
盖尽疏氏名刻之碑阴,如柳仪曹所记先友者。
顷读东坡作《孔长源挽词》,有「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
孔子所谓刚者,而不知其事。
其后得曾南丰《类稿》于谢任伯,中有长源一志,挽词(云云。)即志中所载也。
令祖与之游,又识其子常父诸生中,而不录于先友,此缺文也。
先公将漕淮南,某时待罪册府,获奉周旋,但知前有荆公、后有张无尽为知己。
省书,又知二公盖相得于参禅谈道中也。
入偈盖出于此,复得所未闻,幸甚幸甚!
圆悟禅师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五、《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二
临济七世孙圆悟禅师讳克勤彭州崇宁县骆氏儒家子。
犀额月面,骨相不凡。
从师受书,日记千言,他生不敢齿。
一日,游妙寂院,顾见佛书,读之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吾殆过去沙门也」。
始弃家,祝发为浮图氏。
当是时,成都僧文照公为众讲说作佛事,执经立坐下率常数百人。
师往从之,昼诵夜思,遂通其学,为高弟。
又从敏行公讲授《楞严经论》。
俄得病濒死,师叹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诸佛涅槃正路不在句文中,欲以声求而色见,如一釜羹投鼠矢污之。
吾知其无以死也」。
遂弃去,学禅于真觉胜公。
胜公方创臂出血,指示师曰:「此曹溪一滴也」。
师瞿然,于时大善知识名号闻四海,为世导师相望也。
径持一钵,徒步出蜀,入山林,践荆棘,蒙犯霜雪,间关百难,意所欲往,靡不至焉。
首见玉泉皓公、金峦信公,又见大沩哲公黄龙晦堂心公庐山总公。
此五大比丘者,僧中龙也,见师皆以为法器,而晦堂独称师曰:「他日临济一派,当属之子矣」。
最后见演公于龙舒白云,演诃之,师不顾,趋出去。
吴中,已而复还,演迎笑曰:「吾望子久矣」。
会有部使者诣演作礼,问佛法大意,师从旁窃听,即大悟,立告演曰:「今日去却胸中物,丧尽目前机也」。
演曰:「如是如是」。
又从演于五袒,尝伐一巨木,演固止之,师不听,演怒,奋梃而起,师植立不动,演投所持梃,颔之而去。
自是遇物,中无疑矣,众推为上首,学者宗焉。
崇宁中,归觐其亲,诸老相谓曰:「川勤传一灯归蜀矣」。
成都翰林郎公知章闻师名,疏请住六祖院,撰日开堂,摄齐登坐,嗣演公说法,词义卓然,缁素说服,欣踊抃蹈,如佛出世。
更住昭觉院凡八年。
再出蜀,次荆南,会故相无尽张公天觉亦至。
公儒释兼通,负所学自许,手提古佛,席卷诸方,一切衲子莫敢撄其锋者。
见师,恍然自失,不知膝之前于席也。
退语诸公曰:「吾行天下,阅人多矣,未有如此翁者」。
留居碧岩
公徙住长沙道林赐号佛果,实太保领枢密院邓公子常所奏乞也。
政和中,诏住建康蒋山,东南学者赴之如归市,名闻京师
诏住天宁万寿禅寺
建炎初宰相李公伯纪当国,奏师住金山龙游寺。
车驾幸维扬,召诣行在,入对殿庐,赐号「圆悟禅师」,改住庐山云居。
久之遂还蜀,蜀帅王公似复以昭觉畀之。
绍兴五年八月己酉,得微病,趺坐一榻,留偈示众,投笔而逝。
既荼毗,右齿不坏,出舍利五色无数。
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五。
明年三月,塔成,赐号「灵照」,谥「真觉」云
师蚤治儒书,更读教乘,晚学苦空,得佛语心要。
呜呼!
大矣,天地万物皆具一心;
而性者,心之地也,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学者以心传心,与吾圣人所谓尽心知性者,初无二本也。
师清净无作,不入诸相,示方便门,提引未悟,以谓出于人心者,虽凡夫皆可以直造。
一听其语,如见旧国之城社,望先人之庐墓,莫不愀然感动,有泣涕者。
故住天宁时,一时王公贵人、道德才智文学之士,日造其室,车辙满门,虽毗耶城听法,殆不能过也。
度弟子五百人,嗣法得眼、领袖诸方者百馀人,方据大丛林,领众说法,为后学标表,可谓盛矣。
师自得法白云,名声籍甚,时有佛鉴师惠勤亦知名,众遂目师以为「川」别之。
其后繇岳麓徙蒋山,行成力具,道大名播,天神呵护,与古佛齐肩矣。
初在金山时,名贼赵万据镇江,拥数百卒,操战舰,乘风欲度,会天反风,云雾晦暝,连昼夜不得度,乃止。
比赴云居,道长芦,而剧贼张遇奄至,尽一刹群瓢无噍类,而师钵囊独亡恙。
又尝敛上方赐物寘一箧中,寓仪真,师饬其徒往省之,答曰:「仪真连夕大火,馀烬尚燔,欲何求」?
师笑曰:「汝第往」。
既至,而官寺民阎鞠为瓦砾,而一箧岿然,封识如新。
尝寓公安天宁东堂,长老觉公夜梦一女子再拜而进曰:「乞我东堂为人天说法」。
信宿而碧岩疏至,女子即碧岩护法神也。
安乐山神据云居,方丈诸耆宿皆徙避别室,师寘一榻,卧起如平时。
师福慧两足,行解通脱,断取世界如掌中,庵摩罗果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而世人传闻,所共赞叹,故不得而略也。
景德中,天子诏儒臣撰次僧史,繇七佛传五十二世,千七百人,号《传灯录》。
逮今百馀年,真人大士相继而出,五叶联芳,千灯递,固不乏人。
圆悟禅师硕大光明,胜妙独出,真法门之栋梁,不可尚已。
宗达,得师法者,坐虎丘道场十五年,今将适黄檗,吴人惜其去而莫能留也。
于是过余而别曰:「公最知师者,愿得公文刻留山中,以备史官之采」。
遂以余所见闻者补而为传。
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宋故左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章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七、《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五
建安章氏自郇公以文学道德仕仁宗宰相,声号显融,族大以蕃,异人辈出。
事五朝,踵相蹑为将相,宠禄光大,为世闻宗,而徙平江者,尤称于天下。
大丞相申公家州南,枢密秦公家州北,两第屹然,轮奂相望,为一州之甲,吴人号南北章以别之。
秦公生七子,多知名。
公第三子讳綡,字子上,为北章氏。
通亮英敏,有大志,读书不治章句,属文辞,典丽有古风。
秦公任子次及公,公推与其弟,而束书诣太学受业。
食淡攻苦,穷日夜不息,然后挟所有从诸生校艺于有司。
元祐二年,试国子监,中第一,遂收其科。
学者尊其文,传诵以为法。
河南府洛阳县主簿
范忠宣公尹洛,一见待以国士,宾礼尉荐,僚吏莫敢望。
于是故相韩公玉汝、中书侍郎范公子功、李公邦直,皆以文行荐于朝。
就除京兆府府学教授
秦公帅泾原,奏充主管机宜文字
用举者,改宣德郎
太上皇即位,推恩迁奉议郎通判镇戎军
秦公治兵号名将,守边四年,城两州,筑九砦,生致两大酋,斥地数千里,威名隐然,戎虏出塞远遁。
将吏极一时之选,后多为显人,而幕府簿、尺籍、伍符、檄书、请奏,皆自公手出。
秦公薨,太上皇临其丧,敕中贵人录尝为机宜者姓名以进。
免丧召对,上顾而喜曰:「名臣子,是尝佐其父者。
他日谋帅,无以易卿也」。
秘书省校书郎
居亡何,以为陕府西路转运判官
会五路漕臣分总边计,而公适当秦公旧治,手疏便宜数十条,钩考财用,为出入之要,窒奸偷,罢不急,以纾县官馈挽之费,皆有法。
书上,而宰相除不附己者,召公还,言者随攻之。
出知湖州
言者不已,差主管西京崇福宫
未几,公弟綖以飞语闻,而章氏一网尽矣。
崇宁中蔡京用事久,权震中外,彗出竟天,上感悟,免就第,凡所建为天下害,趣中书亟罢之。
中书侍郎刘逵,秦公婿也,怀之未发。
他日,复用,讽御史诬奏綖盗铸为奸利,以并中逵,于是诏开封尹李孝寿即吴中置狱,连逮千馀人。
敕州县发卒护送,钲鼓之声连昼夜不绝。
捕系累月,瘐死数百人,考验无所得。
怒,逐孝寿,以尝建言御史萧服、沈畸代往,狱益急,卒不验。
又逐御史,更用孙杰,必锻鍊如章乃止。
綖坐是除籍为民,徙海上,兄弟皆坐。
非有理得罪公,又免官羁台州
岁馀,上辨其诬,罢者皆复,复公故官,通判秀州,实大观三年也。
已而又坐陕西漕事,夺三官。
公移书当路,诋曰:「党朋交誉,相谓伊、周。
蠢直不平,斥为莽、卓」。
天下闻而壮之。
四年,复召为校书郎,迁仓部员外郎,再迁起居舍人
宰相张商英蔡京绍复熙宁元丰法度,率矫诬为奸罔,非先帝本意,建请置局,号皇宋政典,择近臣范镗、刘拯纂集为书,黜其妄缪。
诏公为编修官御府出笔墨端溪砚以赐。
后尝奏事,上追怀秦公,且问秦国夫人起居状,公顿首言:「臣等幸因先臣蒙记识,不幸娄遭谗慝,以见困蹶,负先臣馀教。
幼弟演,臣母怜之,未尝一日相舍,中被诬陷,屏伏田里,母子无聊。
陛下幸哀怜孤老舐犊之爱,加惠演等,复还仕籍。
臣昧死自言,罪万死」。
上为动容,即日诏复官,而公终无一言自及。
秦国遇疾,移告驰省,而蔡京复相。
同列有徼进者,逢之怒,又中公以危语。
会遭秦国丧,丧除,吏部直注岷州长道县,而公亦病矣。
政和四年守本官致仕,逾年病间,即舍旁营一堂,号美荫,聚书万卷。
凡国子、中秘所有皆具,集《古今石刻》千卷,手编秦公遗文四十卷、奏议三十卷。
奏议者,泾原山川要害、行师制胜、营陈出入之法,公以类分卷,每一事为序文识篇首,可备乙览,而不果上。
有所感遇,则为歌诗,音节平缓,无戚嗟留落不偶之叹。
八年,落致仕,以朝散郎解州,转朝请郎朝奉大夫
宣和二年,选部使者,去为均州
三年,提举两浙常平,未至,改提点刑狱,迁朝散大夫
妖人方腊称乱,东南新蹂于兵,诏升越州为安抚,进公直龙图阁、知越州,兼管浙东安抚司公事。
公乐职嗜事,所涖有名迹。
束缚奸吏,重足而立;
爱养百姓,则唯恐伤之。
解州神霄宫成,廉访使者刘伟病其隘,有改筑之意,公曰:「吾民不可以重困」。
即择日斋戒,设坛场,召官属行事祠下,会其徒入居之。
事讫驿闻,伟意亦已。
房陵妇人越所部诉其子于均,公谢曰:「房非吾治也」。
又诉于转运使以属公。
公召诣庭下,不以属吏,镌谕开晓,母子感悔,再拜称谢而去。
秀州嘉兴富人高安与陈氏有故怨,闻方腊之乱,诬之为盗,聚群恶,操兵入其室尽殪之,以捕盗徼赏;
平江长洲县陆氏,怙富横闾里,杀人应捕,辄赇吏执平人代己。
公一阅,尽得其情状,取二人寘诸法,众欢以为神明。
越新去乱,人情危惧,日三四惊;
旁郡守将往往益兵自卫。
公至,则延问吏民,燕集宾佐如平时。
于是勇敢卒谋为变,公饬将吏指取,无一人脱者,一府大震。
左丞王安中燕山,求文武士幕下,欲请公俱,宰相以公方抚越人,不听。
五年,中贵人谭稹宣抚使,又请公于上,朝廷不能夺,除公河东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司参谋官
磨勘朝请大夫,加右文殿修撰,赐三品
松亭关戍卒二千人号食粮军,四军之变,遂从奚人破景州
怒,欲尽戮其孥。
公曰:「若尔,则人不复思汉矣」。
悟而止。
时金人纳夏羌之请,割畀拓拔故地云中以北二千馀里遗之,止以朔、武归我,夏人骎骎向朔州境上。
河东,诏发兵讨之,公言:「两国通行,囊橐包藏甚深,未可轻动,第檄问金人可也」。
太上皇亲笔督战,至八九不已。
公益持不可,曰:「金人以我纳叛渝盟,藉为争端,若奉诏出师,误伤金人,边隙一开,则齮龁首用事者坟墓矣。
今困竭天下尽于燕山,讫无善后之策,况议云中乎」?
退而疏燕云决不可守之状,反复数千言,皆社稷安危之机,趣上之。
读之大惊,曰:「安得此不祥之言」?
公曰:「择祸莫若轻,盍以微罪行乎」?
极论数日,不得已,摭取一二上之。
书奏罢,公落职送吏部,更命宣抚使童贯出师,遂败绩。
师再出,而燕山七郡与朔、武皆不守如公言。
其年会恩,上书告老,复直龙图阁致仕。
七年正月乙未,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四。
公少年负所学,不繇勋阀,以文章自奋。
一出试吏部,为范忠宣所器,天子记姓名,禁中以为可备将帅继秦公后,公亦慨然自任以当世之重。
而孤立一意,众媢不容,将起辄仆,遂弃官老于家。
宣和末,天下多故,诏起公再仕,而大将争欲引公自助。
属时久安,军政大坏,而贪功生事之人方欲徒手搏数百万虎狼之众,以侥倖于一试。
公于是幡然投劾以归,卒亦无所就,命矣夫!
诸孤以其年葬公于临安县横溪塘头坞之原,公所自卜也。
曾祖频,故任尚书刑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赠司徒
祖访,故任礼宾副使,赠太尉
父楶,故任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中太一宫使,赠太师秦国公谥庄敏
秦国太夫人和氏。
公再娶皆王氏,文康公之曾孙。
元配河南县,今配太硕人
四子:男曰、曰,并右朝奉郎
曰莱,右迪功郎、添差监临安府浙江税。
女嫁晋陵孙觌
孙男女十七人:男曰潭,曰溍,曰澥,曰汮,曰浍,曰淖,曰汻,曰洋,曰𣴢,曰汭,曰洞,曰滂,曰濛。
潭、溍,右迪功郎
汻,右将仕郎
女适右宣义郎秀州嘉兴县陈文蔚、进士显祖,处者二人。
公性刚果,胸中无留事,与人交,明白洞达,乐为之尽。
一言之出,终身可复。
视财粪土,赴人之急,不以存亡为解。
居官矫矫然,见义勇为,不计祸福,必达其志乃已。
家无声妓之奉,未尝一日去书不读,尤尊王氏学。
著书三十卷,醇深雅奥,发明经术居多。
呜呼!
公之女择所从而归四年,而公没矣。
又七年,而公之女亦亡。
又八年,而铭公之墓。
公之事可纪者众矣,非󲦤绅士大夫所共闻者皆不论著,故所次止于如此。
铭曰:
靴靴章宗,维宋巨室。
秦公有子,千夫之特。
骥堕地走,不可系羁。
籋云追风,一抹万蹄。
视天尺五,可阶而上。
发论慨然,帝说而向。
权门众趋,操彗倚旁。
矫矫介居,君子之刚。
践艰乘危,初终若一。
偾而振,又以谗黜。
孰愠孰怼,匪神孰尸?
谓当乘除,以讫耄期。
命也不祥,盖棺永已。
名扬厉,表表愈伟。
天定胜人,德远而兴。
蔽芾如林,视此孙曾。
李长庚 明 · 卢龙云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多年抚字愧功成,窃禄长惭负圣明。
宾客为谁誇北海,文章于尔识西京
草茅书就张天觉,鹦鹉才高祢正平
秋好会当随计吏,骏金还自重燕城。
白鹤词 其十 北宋 · 赵佶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玉宇沉沉瑞雾开,香风未断鹤徘徊。
奇姿会(《玉音法事》作迥)与青田别,定是仙人次第来(以上宋张商英《金箓斋三洞赞仪》卷下)
张商英尚书右丞崇宁元年八月己卯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
左右大臣,朕所与谋谟庶政,计安天下。
自非智识开明,趣操纯正,则焉足以居辅弼之任哉!
具官张商英德度宽和,才猷劲敏。
学博而知要,志大而敢为。
经术光于本朝,言词妙于天下。
蚤被先朝之识擢,蔚有当时之盛名。
逮予临御之初,召从远服;
密助扬功之志,肆厥有成。
凛然儒英,实我国器。
是用延登右辖参赞万几。
夫后德惟臣,允赖赞襄之助;
身帅以正,乃清风化之原,永肩一心,同底于道。
张商英尚书左丞崇宁二年八月戊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
朕眷礼迩臣,康保庶政,当竭忠荩,以副倚毗。
而用意回邪,不循义分,言章继上,公论弗容。
具官张商英神考擢置言路,永泰宠升从班。
元祐之初,托文词以毁诋先烈;
元符之末,因训诰以褒誉朋奸。
原其操心,出于为利,而内多诡秘,外若坦夷。
朕初不疑,待以丞辖
徐察言动,反覆躁轻,贪冒希求,自干荣进,潜结近密,觊位相臣。
以道事君,何望于汝!
尚期改过,姑务含容。
台论具陈,言皆有实,聊申邦典,出守州符。
服我宽恩,往惟省咎。
张商英落职知亳州崇宁二年八月戊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三○(第五册第四一九○页)
张商英秉国政机,议论反覆。
加之自取荣进,贪冒希求。
元祐之初,诋訾先烈。
台宪交章,岂容在列?
可特落职,依前通议大夫亳州
讲议司官属推恩诏崇宁三年八月戊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二
讲议司官属制置三司条例司体例推恩。
翰林学士承旨张康国、刑部侍郎刘赓、提举洞霄宫蹇序辰显谟阁待制范致虚、王汉之三十五人各迁一官,馀四人及尚书省都事任充等支赐银绢,迁官、转资、减磨勘年有差。
提举洞霄宫张商英元祐奸党,及曾言盐法并奏盐数未实;
管勾灵仙观吴储元祐吴安诗子;
滑州盐酒税李琰昨为不亲诣通泰等州措置盐事,特冲替,添差岐亭镇酒税;
虞防为毁哲宗谥号,保入籍人,更不推恩。
张商英等依已出籍例施行诏大观三年六月三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六之二七(第五册第四一○九页)
比阅元祐罪籍,除诋诬先烈、得罪宗庙朕不敢贷外,缘事放废,阅日滋久,宜与湔洗,复置周行。
文臣张商英、谢文瓘、徐绩、路昌衡,内臣谭扆、窦越、赵约、曾焘、黄卿从、苏舜卿、阎守勤、邓世昌、郑居简、王化臣、王绂、张祐,可依已出籍例施行。
张商英不得依元祐党籍人体例施行诏大观三年十二月戊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
比阅哲庙实录,见商英绍圣初力排元祐奸恶,迹状甚明,具载信史。
崇宁初止缘与大臣议论不合罢政,迹其本心,实非朋党。
虽已出籍,自今仍不得依元祐党籍人体例施行。
张商英右仆射大观四年六月乙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朕获承至尊,嗣有令绪。
永思万事之统,孰共济于始终;
亦惟一德之臣,以克相于左右。
眷言近辅,夙著殊庸。
宜申倚注之诚,俾正弼谐之次。
诞扬显号,孚告明廷。
具官张商英敦大而裕和,直方而通敏。
学贯圣言之蕴,为时儒宗;
才周世务之微,实古王佐。
蚤受知于神考,继被遇于泰陵
荐更中外之荣,居有贤劳之助。
肆予总览,首预褒延。
粤由从班,擢陪政路。
八年去国,虽备历于险夷;
一节还朝,曾无移于忠亮。
自再膺于图任,方允赖于将明
谋惟具臧,言期有补。
朕忧勤既治,戒惧无虞。
上焉思先烈之承,下则怀民隐之恤。
法度修矣,而尚资于总核;
夷狄服矣,而尤切于抚绥。
人材既众,而待原省之方;
邦国虽丰,而急均节之度。
欲辅台德,畴可享于天心;
莫如汝谐,庶几熙于帝载。
其进登于右揆,仍蔽自于予衷。
遹求厥宁,勉成尔绩。
于戏!
惟守正可以式百辟,惟同寅可以经大猷。
往服训辞,以对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