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英宗皇帝 其一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神器传归重,时龙来久乘。
告成遗玉检,请代爽金縢。
同轨遵周制,因山卜汉陵。
临朝常愿治,天意邈难凭。
英宗皇帝 其二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顺斗临天下,乘云厌世间。
异香消甲帐,奇药隔仙山
神策良难问,訾黄不可攀。
西流终古恨,伊洛共潺潺。
宜州刺史宗实故所生母任氏可追封县君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文恭集》卷二一
敕:朕厚人伦之风,笃戚藩之爱,饰终有典,教孝为宜。
具官某故所生母任氏,蹈履柔风,诞育宗子
曾享年之弗永,何先露之易零。
大宗以闻,近支有请。
宜疏名邑之赠,以慰寒泉之思。
没而尚灵,歆我朝宠。
乞检计修葺兴先殿治平四年十月 北宋 · 李柬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三之四(第一册第五七五页)
再相度应天禅院迁升太宗神御过太祖兴先殿,其后七间欲迁升真宗仁宗、奉安英宗神御。
兴先殿盖造年深,乞检计修葺。
英宗谥册治平四年七月十六日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宋大诏令集》卷九、《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二(第二册第一○八九页)
维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七月丁丑朔十六日壬辰,哀子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号者功之表,谥者行之迹
王者则天以为大,非号无以立隆;
法日以为明,非谥无以垂远
故要之于终,拟而后言,以诏乎无穷之间者,易名之谓也。
眇觌前圣,率循兹范,则我昭考之光烈,其不可阙也。
恭惟大行皇帝浚哲自天,绍熙有宋,得一而清明奋,用九而刚健至。
粤自毓德藩房,齿学庠序,不释卷以究先王之道,不窥牖而知天下之事,此高宗之宅河朔也。
仁宗皇帝雅知兴世之量,遂定主器之托。
谦巩弗嗣,控愬历年,终迫人神之望,勉徇社稷之计,此汉文之逊代邸也。
及夫绍天纂历,正位凝命,不遍览六合而视已明,不遍视八荒而聪已达。
综览万务,而指诸其掌;
役用众智,而断之以独。
岁未再闰,表里禔福,洋洋乎圣谟神化,不可度已。
若乃仁庙付畀之重,尽志乎三年之丧;
思慈寿鞠育之深,竭诚乎四海之养。
肇禋乎郊而万灵秩,始祼在庙而八室顾,孝格于人祇矣。
立严以救政宽,故道克无弊;
循名以核吏理,故下皆儆职。
发廪赡岁,而流冗悉沾;
除籍蠲负,而系缧一空。
泽深于黔细矣。
至于好问不倦,纳谏无壅,日临经幕,以御讲训,间开别殿,延访侍从
其用人也,拔于未显;
其求贤也,常若不及。
广宗子之学,亲同姓也;
策府之员,罗遗俊也。
籍兵于畎亩,复古教也;
取才于跅弛,明驭术也。
矧复敦朴以率俭,勤瑟以训恭,后宫无职御之授,外家无封爵之过。
舆马之迹,不涉于苑囿;
钟鼓之音,不流于俎席。
然犹克自抑畏,退托不逮,日昃而听理,夜分而程奏。
五上徽称,深抑而未俞;
再诏庶位,直言而箴阙。
于斯之时,宪度清旷,品式明备,文武各致其用,农工不夺其力。
北有悍敌,款附而请盟;
西有黠羌,文告而伏罪。
何其德之隆,治之盛欤!
夫惟创业之迹固劳,守成之功易怠。
今乘大治而虑益深,御丕平而精益勉。
虽商言武丁,周云,亦未有纯风之可拟也。
宜夫天锡永命,以闳阐我祖宗之统业。
而夏后勤德,忘于劳身;
文王忧民,讫至损寿。
遽弃天人之宝,上从飙歘之驾,三辰雾惨,兆姓血泣。
肆及凉菲,获奉宝训,哀穷荒感,惧弗克承。
因山戒期,同轨毕至,一二乡老,洎百工庶尹,相与节大惠,稽旧章,谒款于郊,得请于帝。
仰谋称谓,以对光铄。
谨遣摄太尉具官韩琦,奉宝册,上尊谥曰「宪文肃武孝皇帝」,庙曰「英宗」。
伏惟睿灵在天,昭鉴逮下,膺是典礼,永祚来叶。
呜呼哀哉!
叙述前后辞免恩命以辩谗谤奏熙宁元年十一月1068年12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宋名臣奏议》卷七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右编》卷八、《经世八编》卷一九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臣有不合自陈而须至冒犯诛戮陈于冕旒之前者,盖事不获已也。
伏望圣慈宽其罪戾,使得毕其诚,不胜大幸。
臣近日方知有人闻于陛下,曰「富某本无病,乃托疾避事」。
又曰「所患已愈,必不复起,自谓仁宗旧相,不欲更在朝廷」。
其辞意痛害深切,大抵云云皆此类也。
事是臣传闻,未知虚的。
假使的然有之,臣仰认陛下知臣之深,终必不信。
然臣仓皇恐骇,自无容措之地。
或对案不食,或通夕不寐,不知身世之所在。
此谗者固亦无他,只因臣久患足膝,累辞陛下恩宠,不喜臣者缘而造作谤毁,必欲陷臣于不测之罪也。
臣之有病无病及所患愈与未愈,累曾披沥,更不叙述。
今直具臣历事三朝垂四十载,前后皆有避恩辞宠之迹,不只今日辄敢昧死陈露,上烦天听,此所谓合自陈而须至陈之,盖不获已者也。
臣于仁宗天圣末,初忝名第。
绛州通判回,召试馆职
臣以不善作赋,寻会免试,只求外任。
朝廷特令试以策论,自后登制科人遂以为例。
庆历二年契丹以嫚书遣使,欲复关南旧地,朝廷差臣报聘。
臣其时初知制诰,两次于北界往来,其契丹自要割地,朝廷自许和亲二事,皆行罢议,只添岁与之物。
还时,朝廷便议行赏,臣累曾面告仁宗:「臣昨奉使,只为边防久废武备,是致于敌帐前不敢以死力争,深恐激起干戈,朝廷全无枝梧,大成边患,遂且量增金帛,以为疑兵之计尔,即未是久长之策。
臣不足为功,乞不行赏。
臣若受赏,乃是臣安稳朝廷之心,他日契丹复有渝盟,必误国家大计,是因臣受赏而致也。
惟望朝廷急修武备,急选将帅,俟其有隙,因而吊伐,以雪今日邀盟之耻」。
仁宗不纳,须欲与臣推恩。
初授臣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累表辞之。
不数月,又授臣翰林学士,亦累表辞之。
其时已有数人近侍臣寮,妄指他事谗臣奉使不了,乞斩于都市。
次年三月中,又与贾昌朝并命。
昌朝以馆伴授参知政事,臣以奉使枢密副使,臣又力持前说,累章恳辞而罢。
至七月,再授臣枢密副使,臣更不曾上章,直携所降纶诰上殿,又叙前恳面辞,仁宗从之,遣中使送纶诰于中书而罢。
臣恐恩命未已,因累乞外任,不允。
八月中,复授臣枢密副使,臣亦欲携纶诰上殿面恳。
是日适会西人朝辞,已班于紫宸殿仁宗尚坐垂拱,急传宣云:只候卿入密院班。
即驾过紫宸,累遣都知御药院及诸中使督迫推拥。
臣为紫宸立班多时,及久滞圣驾,不得已且赴密院班。
方俟西人辞讫退班,再求上殿求免,传宣不许,遂径诣中书,复陈除授未便之理。
宰相章得象晏殊谓臣曰:「曾看纶诰否」?
臣对以既不敢受此恩命,即纶诰亦未敢观览。
得象等复曰:「前日进入敕诰,上次日临朝传宣,谕得象等曰,富某坚不肯以奉使为功,云恐久远误事。
今来诰词中尚说奉使,必又不受,不如更不叙此一节,但只作朝廷特命,必然难辞。
今诰中已落下奉使一事,但请观之」。
臣退而展读,诚如得象等所说,臣知必不可辞,遂勉而受之。
然自此谗言愈起,日甚一日,其所谗者,尽是窃弄威权,惑乱朝廷,谓臣欲谋废立。
以至使其党学臣等三两人所书字体,伪写作臣等往复简帖,商量废立之事,又别使人缴进,此所以取仁宗必信之谋也。
臣其时恐惧,如坐燃薪之上,自亦不敢安于其位。
若便求退,必亦不许,遂与参知政事范仲淹窃议云:「吾辈上为朝廷尽忠竭节,而为群谗陷害如此深切。
未顾一身性命,各且保取家族,但求得一事出去,避此谤陷,他辈得进,则自然稍息」。
仲淹深以为然。
臣即因保州军乱,乃坚乞得河北宣抚仲淹亦得宣抚河东陕西两路,遂各且出使。
约数月,果然仲淹就知邠州,臣就差知郓州兼西路安抚使
相次,会臣一相识秘阁校理石介病死于兖州,又有人谗臣怨望朝廷,石介诈死,却是富某密使入北敌,结连起兵,富某欲以安抚司一路兵应之,则朝廷危。
即日遂罢臣安抚使
郓州逾二年,移臣知青州,亦兼东路安抚使
谗者自知北兵无验,又别谗臣,云北敌结连不起,富某却遣石介往登、莱州,结连金坑无赖凶恶数万人,欲举兵为辞。
朝廷以至累遣本路监司相度,拟发石介墓以观其死之虚的。
兼当时所遣之官,至今犹有在者,所造终无成而罢。
久之,河北水灾,其流民尽来京东界内,臣青州安抚部下尤多。
朝廷以臣粗曾安恤,遂以为劳,寻授臣礼部侍郎
臣以此事是安抚使本职,累上章辞恳不拜。
不久,齐州两营禁兵谋叛,欲应贝州城下。
有隔路密来告臣,且云窃发有日。
其时适会一中使张从训青州干当,臣以事急,遂权牒本官及密牒齐州,寻皆捕获推究,斩配百人。
朝廷又以为劳,再授臣礼部侍郎
臣复用前恳,累上章不拜。
中书首相丁母忧西京持服,仁宗五遣中贵人及御药院使臣诏臣起复。
臣每次沥恳拜章,愿满三年之制,终免起复之行。
英宗朝,臣作枢密使,以足疾假满,求解枢职,凡二十馀章,始遂所请,乃除授右仆射使相、判河阳
臣以恩泽太厚,又上八章,方只减罢仆射,而使相依旧。
洎至河阳踰年,陛下已即位,臣又累表乞免相。
伏蒙圣慈,曲赐允许,又蒙两次授臣集禧观使,欲令且在左右。
陛下此意,于臣尤为优绝。
臣以久病及事体未便,沥恳辞免,皆蒙矜允,各许归藩。
此以上所陈辞避三朝恩宠,并是辞而得允者,方敢叙述。
其不得允者,即更不敢备载。
今朝廷诸司,尽有当时行遣照据,臣私家亦有当时所上章表粗存,不敢辄有一语,妄以增损,上惑天听也。
陛下试观臣上项所陈,乃见臣前后重叠辞免官职,自有本末,不独只于陛下今日,意外狂狷而屡有辞避,烦渎圣明也。
夫富贵者,人之所欲。
臣至为庸浅,本亦好富贵,喜功名,其如事有无可奈何而须当辞者遂辞之,即不是乐处贫贱而甘在人下也。
所以前后辞免恩命,不是无名,盖各有所谓,皆出于无可奈何。
或以己所不能而辞,或以夷夏事理不便、恐误国家大计而辞,或避谗解祸、以出使为名而辞,或以干本职公事不足为劳而辞,或以丁忧去官不当起复而辞,或以久病在告不能供职而辞,或以恩泽太厚而辞,或以病守闲郡、不敢坐享高官厚禄而辞,或以所患未能趋朝、及于事体未安而辞,皆出于无可奈何而必当辞之也。
在中外之人,则谓臣所辞皆以为允,其如不喜臣者,尽以为非。
又恐臣粗得虚名,异时复用,所以常自有心,及使其朋类依约影响,架造谗谤,大则欲臣陷于死祸,小则欲臣永废不用。
臣每静思生平,未尝有一事复人之雠,立朝唯务包容含忍,且欲共成国家之务。
而谗人所以不容臣者无他,只是忌前好胜,不欲臣有寸长片善在己之上。
又臣为相日,憸佞险恶小人多不得进,以此,臣所以常被陷害而侧目相视也。
臣每观书传,见从古以来君臣之间,无不患谗人之为患也。
尚书·舜典》曰:「谗说殄行,震惊朕师」。
注谓惊动我众人也。
《毛》诗《采葛》篇曰:「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谓臣下惧谗,一日不见君,如三年也。
又《采苓》篇曰:「舍旃舍旃,茍亦无然」。
注谓为善者,谤讪之人欲使舍而贬退也。
又《青蝇》篇曰:「营营青蝇,止于棘。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注谓蝇之为蛊,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谗人变乱善恶也。
又《巷伯》篇曰:「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注谓曰北方冱寒而不毛,疏谓欲冻死之也。
又曰:「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注谓欲昊天制其罪也。
又《十月》篇曰:「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此外又有「浸润媒孽,翕訾交斗,铄金销骨,投杼掇蜂」。
如此等语极多,不可悉数。
以至大圣,荀、孟大贤,尚不能免,臣本何人,而望免夫谗舌谤口之毁,不亦难乎?
所赖者,三朝圣人,察臣愚短,本无他肠,力赐主张而保全之也。
在陛下垂眷老臣,尤为深笃,臣所恨病患,未能便就死地,上报圣恩万分之一。
近日又蒙圣慈,专遣中使,押赐国医,诊视调理,恩宠转厚。
自此臣恐不喜者愈生憎嫉,而谗谮益至也。
虽陛下天纵明圣,洞见忠邪,老病孤危之臣,必保首领,其如臣心,自不安宁,恐以忧死。
与其惊忧而死,不若死于国事。
又缘未能舍杖,亦未免用人扶策,行步拜起,尚甚艰梗,所以未敢受京师差遣如观使者,以此故也。
若陛下且欲驱策,即乞一近下路分,扶病宣力,所贵在外任出处自便,管事之馀,不妨将养衰体也。
孙膑刖足,犹立战功;
葛亮舆尸,尚能走敌。
臣之才力,固不逮二子,然且当竭尽驽蹇,以免避事之谤尔。
俟臣疾体平复,路分中或无败事,即别听陛下任使,亦未为晚。
犬马之恳,惟圣情裁照。
乞置廪牺署(嘉皊四年) 北宋 · 江休复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太常因革礼》卷一二
伏以郊庙牺牲,在《周礼》则有牧人之官,在汉唐则有廪牺署
案《六典》,大祀养牲,必在涤三月
今举享日近,已踰在涤之期,而牲牢未供。
方且监勒行户,求索市肆,卒迫之际,取具临时,殆非圣朝设官备物,严事宗庙之意。
伏乞依汉唐故事,置廪牺署,领属太常,以掌粢盛牺牲之事。
乞下礼官条件施行。
宣王承衰周之绪,尚且考牧正官,故《诗》云「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又汉太仆牧师三十六苑,牛羊无数,以给牺牲。
唐则沙苑监掌牧牛羊,以供祭祀。
乞下群牧司,于近畿监分,益广牛牧,辨其毛物,以待祭祀。
今后更不临时下行收买,免致废阙。
原注:「『牺』字下一字,音与御名(按:指英宗)同,嘉皊八年四月改为『局』,他皆瘾此。」今据以回改。下同。
英宗皇帝挽词 其一 1067年1月8日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乾德符亨会,天飞出庆宁。
继明光五叶,启圣协千龄。
方保瑶图永,俄悲玉殿青。
定知迁宝座,还集太微庭。
英宗皇帝挽词 其二 1067年1月8日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厥初丕命集,咸庆长君贤。
恭俭敦尧德,忧勤损舜年。
象耕苍野地,龙御鼎湖天。
帝锡宣英号,鸿休耀信编。
英宗皇帝挽词 其三 1067年1月8日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在隐推龙德,重明协帝华。
蓼萧均泽及,四海威加
就日心方切,腾天驭已赊。
攀髯不可跂(原作跋,据四库本改),泪目送云霞。
供取索英宗遗事熙宁元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文潞公文集》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先帝切于求治,审于任人。
臣等因进拟差除官,上曰:「朕向在藩邸,每闻朝廷除官,多是不厌众论,朕亦以为抡选未当。
及朕临御以来,精意求人,不吝好爵。
今选于众,方知得人颇难。
然随才任之,使各称其职可也」。
臣等上奏曰:「帝王任人,不藉才于已往,不俟贤于将来,随才任之,诚如圣旨」。
论本朝兵政奏熙宁四年1071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文潞公文集》卷二○、《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向因进对,蒙询及点民兵利害,臣与吴充即时略具大旨上对。
然而天威之下,顷刻之间,故未详悉。
臣退而复思,自陛下临御以来,焦劳庶政,以兵者大事,尤所垂意。
三四年前,枢密院检录得开宝初治平中内外兵马大数,颇甚详备,遂议酌中定为永额。
比至道前即差多,方庆历中颇减
内壮根本,外护边陲,去冗留精,适用损费,蒐补训练,皆有条理。
又以三路邻于羌胡,即有属户、蕃兵、弓箭手之类,以至次边州军,尽置义勇,缓急调发,以应征防。
守将处之得宜,经久必无阙事。
兼向时诸路郡县额外增置弓箭手,亦欲防虞盗贼。
如此纪纲,臣以谓深协方今之宜,颇得备预之理。
设有未至,或有废坠,即为弥缝振举之可也。
恭惟太祖太宗之定天下也,止用此兵;
真宗仁宗英宗之守天下也,亦用此兵。
累圣相承而无异道,历年弥久而无异法。
故臣以谓协当今之宜,得备预之理,有未至而废坠者,弥缝振举之可也。
今陛下以睿圣之德,承祖宗隆盛之业,中原之人,不识兵戈者几百年。
历观前古致治,未有如此之安且久也。
故生齿繁多,逾于二汉;
封疆广远,过于三代。
所谓民不改聚,地不改辟,施之仁政而不烦扰之,则太平之效,又何如焉!
陛下必欲舍此而别求治道,以致太平,更易兵制,以张威武,固非臣愚所及。
况臣备位枢府,所主唯兵,不能上副盛意,委曲经画,尸禄之责,所不敢逃。
伏望圣慈察臣前后累上章奏,听解枢机之重柄,并还将相之印绶,得以散秩,俾守外郡。
从愚臣知止之分,全朝廷退人之理,臣不胜大幸。
然臣久蒙天地之恩,敢忘犬马之报!
窃谓兵民犹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禁暴戢兵,武之七德;
不戢自焚,自古所戒。
凡更制维御之方,深愿慎之重之。
区区之诚,庶补万一,冒犯宸听,臣不任陨越惶惧之至。
对圣问奏1080年闰9月23日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文潞公文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昨因登对圣问,为故王尧臣之子同老进状,陈述其父至和三年参知政事日,与仁宗前曾与臣等乞立英宗皇帝为嗣,谓臣必知其详。
臣即时略记忆当时大概上奏。
续圣旨,令臣作一文字述当时事实进呈者。
臣记至和三年正月六日,仁庙服药,罢朝两月馀。
是时以根本未立,中外人情未安。
四月初,仁宗圣体康宁,始复御殿,中书辅臣愿念正二月中,禁中侍药,忧虑百端,尧臣乃与臣及刘沆富弼切议曰:方今朝廷根本不可不早定,以安人心。
时亦不暇与枢密院同谋,亦不敢显言。
臣以尧臣久居禁近,多知朝廷事,因谓之曰:「必得贤嗣,以厌人心」。
尧臣曰:「岂不知养育于宫中者耶」?
臣应之曰:「久在外任,殊未悉宗室间事。
所谓育于宫中者,外亦传之,甚著而贤,得非以『萛』为名者」?
兼臣不敢显言,以指书于案。
尧臣复以指书案,作下贯字。
臣等各言:「无易此矣」。
至上前伏奏,得请。
此大事,不可如常例退殿庐,令堂吏书圣旨。
刘沆云:「欲袖纸笔于上前亲书」。
翌日,于垂拱殿呈进一两件常程文字,臣等四人共奏中仁服药时事,中外人情非常忧恐,盖为储副未立。
乃引西汉故事,人主初即位,建储,今当以时立嗣,以固根本。
臣等既叨辅相之重,当任社稷之大计也,乞赐开纳。
仁宗渊默寡言,而欣然嘉奖曰:「知卿等尽忠,然大事,朕更熟思之」。
臣等恐迁延不决,乃再三论奏曰:「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料此重事,陛下必素垂意。
兼常选贤者育于宫中,计无易此(臣等不敢斥名,欲仁宗自言之。)」。
仁宗虽默,而首肯之。
臣等拜贺且谢,乞明谕圣旨,尧臣之语尤激切。
仁宗曰:「既是大事,未可轻出,翌日当尽议」。
时五月,恐圣体热,仁宗初康复,旰食不便,内侍尽前,臣等且退。
是日晚,臣等再聚议,为翌日必得旨。
且谓尧臣久居禁林,敏于文诏,请尧臣密作诏意,欲进呈施行。
尧臣然之,云归第乃密草诏意。
然未及示臣等,曰:「此诏意尧臣不敢示人」。
既登对,复申前请,如昨日之语。
时臣在御榻之左,弼次之,在右,尧臣次之。
尧臣越之而奏曰:「愿陛下早定此议,付外施行」。
仁宗曰:「朕意既已定矣,卿等无忧」。
臣等既得此意旨。
谓无疑矣。
时亦旰矣,遂退。
是年八月,臣等因枢密院阙官,议于上前,乞召韩琦枢密使,盖以忠义,必能当重事
仁宗可之。
自后继有议论。
未几,臣得请判河南尧臣寻卒。
蝲绅间多知其忠于国计。
臣所记忆当日之事,大概如此。
今蒙圣问,令臣条列之,犹恐遗忘,谨具进呈。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一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不问大横兆,天人心是真。
讴歌早归舜,气志自如神。
正合乾坤体,明开日月轮。
孜孜朝昃意,克己为生民。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二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旧学多闻富,咨周听德聪。
乾元纯用九,丰日正宜中。
治迹传英烈,神明溯阆风。
平居修五事,洪范在潜宫。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三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八月初凉后,千年此去长。
朝廷留事典,户牖想容光。
濯景游霄极,乘云返帝乡
春秋大居正,天统付元良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四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遣奠宣哀册,严行按字图。
桥山仙去远,渭水月游初。
俭制遵遗训,方中列旧书。
龙輴三十里,笳鼓节声徐。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瀍东五陵陌,嵩下万安原。
风水通佳气,灵祇护至尊。
国容回吉仗,像物辟神门。
清庙标英德,流光万古存。
论时政要务奏英宗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乐全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
陛下受天明命,纂隆大统,励精图治,志在缉熙祖宗之休烈,虚怀访逮,思闻嘉言,自辅臣近职沃心纳说,盖日有以启迪天聪者矣。
臣以薄陋,久参侍从,昨因外徙,暂留朝著,居无职事,不敢请对旒扆。
今被命守藩,奉辞就路,敢不少效狂斐,微补大猷。
臣闻治国者知为政之所先,则能成天下之务;
知当世之所急,则能通天下之变。
方今政之所先,莫先于简人材;
时之所急,莫急于足货食。
人材当精察其诚伪,足货食在屏斥其游冗。
推是而言,触类而长之,提纲而众目张矣。
臣请略举其概。
、禹、皋陶、益稷,古今所谓圣君贤臣也,《书》称尧曰「克明俊德」,「平章百姓」,以「协和万邦」,言帝尧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平和章明百官之政,故得天下乂安。
至于舜、禹、皋陶、益稷,相与谟治道之要,吁嗟相戒,率以知人为本,且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帝尧犹以知人为难,可谅人之难知也。
若夫天下之广,万几之烦,故非一人之聪明精虑所能周举,亦在操其要而已矣。
今自二府辅臣,侍从近列,至于左右前后之人,其材用淑慝不可不知也。
知其材用淑慝,则陛下之腹心有所付,然后庶务可以矣。
以陛下之明而察其言行,考其能效,参之群论,亦可以得其粗矣。
若复要其操守,观其履久而益审,则尽其精者矣。
此所谓简人材之大略也。
方今中外庶务,积习颓弛,兵籍猥多而不精练,吏员猥多而智效一官者少。
至于宫省之事体,宗室之礼分,制度不立,茍为因循,国计不赡,民生日匮。
此所谓斥游冗之大略也。
或曰:持盈守成之道,当循旧章。
兹所谓浅近之常谈,不知时务者也。
今日之政,其敝岂可不救?
譬之琴瑟,不调甚者。
况当陛下始初健粹,天下想望朝廷丰采,倾耳以听惟新之令,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发而中节,斯谓之中,事其中,无过可矣。
若曰恬而无以为也,何异大厦有风雨之患而不知葺,病者有肤腠之爽而不知疗?
良匠善医,岂应若是!
臣今所言,所谓其概者,譬之文章,为发题尔。
陛下以臣言稍合于理,试举此题以询诸可顾问者,必有能推广利害,详为条对,又以见臣下之器识,庶于海岳薄增尘露。
英宗谥议治平四年四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宋大诏令集》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第二册第一○八八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惟天为大,在形器而已分;
惟君为尊,抑德名而后显。
皇坟帝典,玉板金函,勒鸿垂休,略见方策。
我宋受命,以祚神主,乃武乃文,克明克类。
故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三灵之心,怀于有仁。
保定之眷,永锡景祚;
淳耀之烈,爰集治平
恭惟大行皇帝浚哲应期,泰清抚运,体乾元之刚健,涵阳精之光铄。
粤初清明在躬,隐而未见,则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极渊微。
储思养正,而圣功内充;
处谦自牧,而物情已服。
仁宗皇帝深烛天意,知人神之依,曰惟汝贤,授之宗器。
乃怀抑畏,坚避历年,不易乎世,无然歆羡。
至诚达节,天下莫际其量。
《文言》曰:「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历数讴谣,谅非人事,遂膺图箓,正位凝命,景至而冬夏应,气动而风云从。
震声而离明,巽齐而兑说。
既已保富有之业,席嘉靖之治,敕天之命,严恭励翼。
率时昭考之道,祗奉慈仪之尊。
肇禋圜丘,诚志内尽;
登祼清庙,孝思惟则
君道王体,大本举矣。
若乃励精庶政,收采群策。
朝以听决,至于中昃;
夕而访览,迨于乙夜,稽考典刑,综核名实,谨宪度,振纲律。
《中庸》所谓审问慎思,笃行固守,其自致也悉矣。
惟其体貌丞弼,优遇耆老,辨章才品,慎重名器。
虚怀以待俊德,前席以尽嘉言。
纳用不专于亲近,眷接无间于疏逖。
推择髦秀,以充册府
增置学官,以训宗胄。
惟日孜孜,每怀靡及。
喜老氏之清净,则乐行其道;
贵大《易》之简易,而尝以为言。
故无有作好,用敦乎俭。
器服才具,玩好不设;
未尝致意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宫室苑囿无所增饰,左右嫔御无一名号
爵罔及于私昵,恩无假于近习
夙戒戚里,微濯龙车马之盛;
裁省主第,无堂邑山林之侈。
身先处厚,以示四方。
此皆治古之盛事,哲主之懿铄。
得其一二,足以垂光载籍,宣昭义问,矧翕受敷施,广大悉备。
兹士民之所目见,天下之所共闻者矣。
至于宽仁温厚,煦然若春阳之布和;
庄毅明察,凛然若秋霜之肃物。
其稽古也,多识前言往行;
其御今也,有以极深研几。
而犹罢朝则敷经于外阁,退食则开帙于内殿。
惇序宗属,抚怀戎狄。
钦恤刑辟,蠲薄赋繇。
惠养鳏独,赈恤乏绝。
凡曰仁政,不忘寤寐。
傥若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更化而能久成,于万斯年,永绥寿恺,则雄才大略足以弥纶于高厚,丰功远烈足以辉掩于往初。
以此积德,则三代不必企也;
以此立威,则四夷不足攘也。
上仪壮观,遗风茂实,奇伟倜傥,竹帛不可殚纪。
爰厌世之已早,遽乘云而上宾。
植璧于坛,顾金縢之靡兆;
遗弓在地,怅龙驭之莫攀。
因山已穹,同轨斯会,爰饬旧典,申诏近臣,参考历代之法,崇荐对天之号。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经天纬地曰文,刚德克就曰肃,保大定功曰武,重光奠丽曰宣,尊仁安义曰孝。
若夫惟天聪明,惟圣攸法,惟臣钦率,惟民从乂,兹所以为宪。
典常是师,俊民用章,乂用明,以化成天下,兹所以为文。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王道正直,罔失法度,兹所以为肃。
董正治官,威怀并设,六服八表,靡不承德,兹所以为武。
丕显哉皇祖之谟,丕承哉三宗之烈,缉熙景训,垂裕后昆,兹所以为宣。
持盈保成,夤恭戒惧,顾諟明命,克昌统业,兹所以为孝。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文、武,三代之英者,惟德有以当之,不在乎、文、武专其美也。
是故继《韶》《夏》,建鸿名,必本诸事业,质诸公论,考诸先圣而不谬,垂之万世而不疑,则可以昭告于郊,锡命于帝,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言而可为天下信,著而可为后王法。
盖《诗》、《书》所存,断自唐虞以下,所以发扬盛德,诏于无穷者用此。
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宪文肃武孝皇帝,庙曰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