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圣问1080年闰9月23日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文潞公文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昨因登对圣问,为故王尧臣之子同老进状陈述其父至和三年参知政事日,与仁宗前曾与臣等乞立英宗皇帝为嗣,谓臣必知其详。
即时记忆当时大概上奏
圣旨,令臣作一文字当时事实进呈者。
臣记至和三年正月六日仁庙服药罢朝两月馀。
是时根本未立,中外人情未安。
四月初,仁宗圣体康宁,始复御殿中书辅臣愿念正二月中禁中侍药忧虑百端尧臣乃与臣及刘沆、富弼切议曰:方今朝廷根本不可不早定,以安人心
时亦不暇枢密院同谋,亦不敢显言
臣以尧臣久居禁近,多知朝廷事,因谓之曰:「必得贤嗣,以厌人心」。
尧臣曰:「岂不养育宫中者耶」?
臣应之曰:「久在外任,殊未悉宗室间事
所谓育于宫中者,外亦传之,甚著而贤,得非以『萛』为名者」?
兼臣不敢显言,以指书于案。
尧臣复以指书案作下贯字。
臣等各言:「无易此矣」。
至上伏奏得请
大事不可如常例退殿庐令堂吏书圣旨
刘沆云:「沆欲袖纸笔上前亲书」。
翌日,于垂拱殿呈进一两常程文字,臣等四人共奏中仁服药时事中外人情非常忧恐,盖为储副未立。
乃引西汉故事人主即位建储,今当以时立嗣,以固根本
臣等既叨辅相之重,当任社稷大计也,乞赐开纳
仁宗渊默寡言,而欣然嘉奖曰:「知卿等尽忠,然大事,朕更熟思之」。
臣等恐迁延不决,乃再三论奏曰:「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料此重事陛下必素垂意
常选贤者育于宫中,计无易(臣等不敢斥名,欲仁宗自言之。)」。
仁宗虽默,而首肯之。
臣等拜贺且谢,乞明谕圣旨尧臣之语尤激切
仁宗曰:「既是大事未可轻出翌日当尽议」。
时五月,恐圣体热,仁宗康复旰食不便内侍尽前,臣等且退。
是日晚,臣等再聚议,为翌日必得旨。
且谓尧臣久居禁林,敏于文诏,请尧臣密作诏意,欲进呈施行
尧臣然之,云归第乃密草诏意。
未及示臣等,曰:「此诏意尧臣不敢示人」。
登对,复申前请,如昨日之语。
时臣御榻之左,弼次之在右,尧臣次之
尧臣之而奏曰:「愿陛下早定此议,付外施行」。
仁宗曰:「朕意既已定矣,卿等无忧」。
臣等既得此意旨。
无疑矣。
时亦旰矣,遂退。
是年八月,臣等因枢密院阙官,议于上前,乞召韩琦枢密使,盖以忠义,必能当重事
仁宗可之。
自后继有议论
未几,臣得请河南尧臣寻卒。
蝲绅间多知其忠于国计
臣所记忆当日之事,大概如此
今蒙圣问,令臣条列之,犹恐遗忘,谨具进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