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杂书所见 其六 癸丑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六
钱镠石镜,见己如王侯。
遂渡江讨逆,雄霸十四州。
传国及数世,英名至今留。
吴曦出猎归,月中有人揖。
遂发南面想,叛降觊册立。
一旦安丙来,颈血欧刀湿。
或谓有先几,鬼神实导之。
而我不谓然,视其所自为。
使镠乘乱起,闭门作天子。
安知杭州城,不作董昌死。
使曦效忠勤,声援淮泗军。
百年忠孝家,茅土岂不分。
乃知虽有富贵命,亦须顺受得其正。
安丙1220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自金虏弃燕,山东、两河,势如破竹,灭亡可待。
异时震邻之患,大有可忧。
金人不顾死亡,南窥淮、汉,宜及此时招纳豪杰,选将练兵,修固堡障以待。
蜀连年被兵,士气未振,岂宜轻举?
彼区区西夏,衰微益甚,何足为吾之掎角!
万一失利,亏损国威,公必悔之。
安丙再辞免端明殿学士中大夫沔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惟定功行封,以不踰时为贵;
任重致远,以能镇物为先。
卿夙负奇才,适遭多故,率熊罴不二之士,殄鲸鲵必戮之凶。
挺然忠诚,皎若霜日。
谈笑复秦关之险,从容奠坤壤之安。
爰稽盟府之藏,亟举司勋之典。
坐阅一时之久,犹勤再命之恭。
夫视秩政涂,朕既亲以心膂;
宣威阃外,朕方寄以股肱。
宜思体貌之隆,勿存形迹之间,亟祗茂渥,益展壮猷。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安丙辞免转中大夫端明殿学士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报非常之功者,当隆于宠数;
新定之俗者,难徇于彝章。
卿力奋精忠,手锄元恶。
易危为安而在谭笑,固智略之无前;
辍作倾耳以听风声,谅人情之驩动。
乘众心之共愤,复故壤以如携。
露布朝闻,褒纶夕下,升华书殿,视秩政涂。
岂惟彰体貌之优崇,盖亟藉威名之静镇。
胡为剡牍,尚尔控辞?
夫成功不矜,已嘉任重之器;
先事而虑,勿忘善后之图。
副予眷倚之深,昭尔勋庸之茂。
所辞宜不允。
端明殿学士中大夫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夏药敕书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八、《后乐集》卷五
卿勋书彝鼎,职亚机衡,分重寄于坤维,憺皇灵于关塞。
谅精忠之有相,岂寒暑之能侵。
往攽奁剂之珍,庸示宸旒之眷。
辞免郊祀特旨转官奏劄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二、《后乐集》卷七
伏准尚书省劄子,勘会更化之后,亲祀南郊,熙事备成,庆均中外,安丙、卫俱以近臣宣劳藩阃,各特转一官者。
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窃念臣疏庸晚学,衰朽馀生,顷自祠庭,骤分藩阃
尽出清衷之简记,敢辞末路之驰驱?
适当俶扰之馀,孰若拊摩之急。
粗殚绵力,甫阅三时。
仰凭圣德之宣昭,幸底军兵之绥靖。
雨旸咸若,年谷仍丰。
仕不觊于能称,人亦安于拙政。
粤从更化,始讲亲郊。
精诚上格于天神,庆泽实均于中外。
而臣属縻遐徼,阻造昕朝,既莫预于骏奔,且蔑闻于治状。
忽叨进律,亶谓罔功。
徒缘尝厕于近班,遂许例沾于涣渥。
揣微躬而曷称,惧公议之难逃。
伏望皇帝陛下量广乾坤,明垂日月,鉴由中之至恳,略反汗之小嫌,庶保孤踪,尚图来效。
所有省劄,未敢祗受。
温泉玉堂与僚员。次梦窝金公昌集疏斋李公颐命相公所示联句韵丁酉 清 · 赵观彬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悔轩集卷
圣德迈三五,行仁追画井(僚。)
凤历浃四纪,鸿泽暨八境(国。)
从绳思直木,剔玉无蕴矿(僚。)
忧勤损天和,遑暇少昃顷(国。)
美疢久床笫,几岁经炎冷(僚。)
听事犹励精,恤穷又赦眚(国。)
心焦均朝列,班后到夕影(僚。)
诊源补泻难,议沐效害并(国。)
折衷自圣断,涓吉即驾幸(僚。)
泉流溜而热,水脉稳且静(国。)
望瘳虽恳恳,忧添旋怲怲(僚。)
只恃神明佑,宁徼万一倖(国。)
乍试便有应,屡验渐底靖(僚。)
倾瓢灵液溢,唱筹仙漏永(国。)
痾除捷若桴,德新章如褧(僚。)
耗气既致慎,快意更存儆(国。)
湖山浓瑞霭,帐殿媚淑景(僚。)
朝野举喜色,蹈舞遍枯颈(国。)
圣渥推馀波,温纶下禁省(僚。)
新沐可弹冠,同浴宁讥裎(国。)
还怜暴露卒,几被寒雨打(僚。)
挟纩众心晏,环戟阵面整(国。)
仰惟乾惕念,尚畏仁爱警(僚。)
民瘁若恫己,御寝讵安丙(国。)
兹行非乐为,是心须反省(僚。)
正赋蠲湖田,常税减海艋(国。)
伫看尧天若,何烦周璧秉(僚。)
岁占穰穰熟,野多青青𪍿(国。)
贲园帛戋戋,招贤心耿耿(僚。)
弥纶仗大老,载车敢欲请(国。)
许奕前去四川抚谕军民诏开禧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六(第四册第三一七四页)
逆曦就戮,合行抚谕四川军民,令许奕前去抚谕,仍一就喝犒兴州兴元府、金州诸军各钱引一十道,令安丙于见管钱内取拨。
安丙奏处置吴氏家族事答诏开禧三年五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七(第七册第六七一七页)
安丙已施行人外,馀并照三月二十六日已降指挥施行,吴揔依旧责授团练副使、特许于湖广州军从便居住。
四川宣抚使依旧利州置司嘉定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三(第四册第三一八八页)
四川宣抚使依旧利州置司,令安丙往来兴元府等处措置事。
安丙嘉定十二年五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宋史》卷四○二《安丙传》、《宋元通鉴》卷一○○、《宋史新编》卷一五○
唐太宗以西寇未平,诏起李靖慷慨请行,不以老疾为解;
代宗有朔方之难,图任郭子仪,闻命引道,亦不以谗惎自疑。
皆能乘时立功,焜耀竹帛,朕甚慕之。
今蜀道俶扰,未宽顾忧,朕起卿燕间,付以方面,而卿忠于报国,谊不辞难。
朕之用人庶几于唐宗,卿之事朕无愧于李、郭矣。
勉图隽功,以济国事。
勉斋黄先生(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一、《复斋集》卷一四
七月晦日,某皇恐拜覆某官。
前月十九日急足回,领报汗,三复以还。
窃知小愆摄眷,以道驭气,寻必勿药。
即欲走一人拜书,多事因循,日寘怀间,如饥者之不忌食也。
蜀师连遁,溃卒首乱,罚不时施,闻以爵招之。
二胡方退,曹、真二公进用,差强人意
安子文和议必成,岁币恐自蜀取道而去。
山东襄州所募,比人无及,侧意和岂不可,二者杂处,吾腹心地将何以制之?
先生于此时袖手燕闲,岂非天哉!
某才识闇浅,谬当郡寄,幸连岁中熟,铢寸所积,籴得五千石以备水旱,为缗万有奇,又得钱七千缗为抵当库,专为子城版筑用。
幸黄丈为代,可成此事,其它无一毫及民。
而今岁水灾,低下田颇损,螟虫为沴,二者幸皆不及十之一二,已委官踏视矣。
七月初再丐祠,恐妨代者之来。
得报受代,度十月初抵师席也,至则为旬月留,以遂承教之愿。
李丈潭倅恐成见次,既不拜,俟部符趣上,必再辞乃可受。
胡堂长留洞中。
礼书》近校正得数册,已刊脩,见不住手,须可毕其事。
昨蒙尊喻补《仪礼通解》数门,想已就绪,某未得闻,若得之,亦可桩留镌刻之费,以俟来者。
久欲遣人致脩书工匠之费,顿不及事,自讼何言,及今如能致其见两状,蒙恕其僭而留之,幸甚!
赐新除资政殿学士中大夫兴元府利州路安抚使四川制置大使安丙再上奏劄子辞免资政殿大学士兴元府四川制置大使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六、《西山文集》卷一九
敕:具悉。
朕以卿有捐躯徇国之忠,有戡难靖民之略,诚节昭著,勋庸赫然,久欲遄山甫之归,重咈借寇君之愿。
故易宣威而开制阃,仍秘殿而加大名,所以耸远人之瞻,重全蜀之体也。
功崇则眷厚,劳大则报丰,此有国常典,而卿辞之至再何耶?
勉循已定之规,想建无穷之利,使邦人怀葛亮之爱,而夷俗畏德裕之威,岂不韪哉!
所辞宜不允。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卫泾上表再辞免更化之后亲祀南郊熙事备成庆均中外安丙卫泾俱以近臣宣劳藩阃各特转一官恩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七、《西山文集》卷二○
敕:具悉。
昔周天子有事于先王,于齐则赐之胙,于鲁则归之脤,岂非股肱王室之重,则当同其福禄之休!
日朕禋典告成,均庆中外。
维西有蜀,维南有楚,皆以近弼,作予元侯
勋名烂然,并著竹帛,予维宠嘉之。
壬子制书,命进崇秩,亦周褒齐鲁之意也。
今卿抗章不拜,顾以天道亏盈为言。
夫五服五章,以待有德,虽云朕命,实本天心。
朕固匪出于私,卿尚何辞之有?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兴元军府安丙再上表辞免南郊庆成特转一官恩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七、《西山文集》卷二○
敕:具悉。
朕惟古者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自更化以来,分命迩臣,付以藩阃,俾之拊循兵民,镇奠疆埸,戎干载戢,穑宝用成,庶几无外顾之忧矣。
于是扢嘉坛,秩元祀,典礼具饬,神人允谐。
顾惟屏翰之劳,奚止骏奔之比,此优隆之典所以独施于吾重臣也。
今边候底宁,民物孔庶,卿其益务绥靖,以称朕心。
命数之蕃,方自兹始,曾是一秩,而可辞乎?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安丙辞免除观文殿大学士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填见阙恩命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西山文集》卷二二
敕:具悉。
朕以卿威名夙著,宜入赞机廷,卿乃以疢疾自言,愿退休祠馆
将必行朕命,则非所以示闵劳之心;
若遽听卿归,又非所以尽贪贤之谊。
深求其当,宜适厥中。
紫宸于近职为独高,维星沙于外藩为最佚。
宠名赫奕,实均廊庙之瞻;
啸傲优游,仍遂湖山之乐。
其体相攸之意,毋形知止之言。
所辞宜不允。
资政殿大学士中大夫兴元军府事充利州路安抚使成都潼川府夔州路制置大使安丙乞畀宫观差遣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八、《西山文集》卷二○
敕:具悉。
朕慨念坤维,邈在万里,非威名夙著不足以镇服物情,非智略有馀不足以酬酢事变,故专任卿以一面之责,庶几宽予西顾之忧。
遽览来章,首陈故实,反复申绎,为之怃然。
知卿诚悃之深,有如皦日;
顾朕倚毗之切,方若长城。
其体至怀,少安厥位。
所请宜不允。
奏劄云:「祖宗旧制,不以蜀人为大帅。」云云。
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安丙上表再辞免除观文殿学士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填见阙恩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西山文集》卷二二
敕:具悉。
乃者念卿久劳于外,擢赞本兵之任,冀闻告后之猷。
叠揽来章,具陈至意,谓方脱瞿塘之崄,愿少休荆渚之间。
义虽急于亲贤,恩尤先于从欲。
故待以宰臣之礼,而付之连帅之权。
盖徇忱辞,匪缘他故。
而卿乃惟多言之是畏,思勇退以自谋。
闻之怃然,虑亦过矣。
朕方推诚耆哲,务全终始之恩;
卿其戮力国家,勿以中外为间。
所辞宜不允。
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兴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利州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四川制置大使安丙辞免除同知枢密院事太子宾客日下起发赴院治事恩命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西山文集》卷二二
敕:具悉。
昔在阜陵之盛,缅怀蜀道之难。
选任惟精,率取一时之杰;
功庸既懋,必跻两地之严。
仰窥宏摹,厥有深旨。
卿以魁垒之器,雄刚之材,忠义贯乎神明,威名震乎戎落。
百年彝鼎,丕昭旷世之勋;
万里岷峨,坐复承平之观。
念宣劳之浸久,岂图任之可忘?
渴闻话言,想见风采。
肆擢陪于右府,并参护于春宫。
顾南渡中兴以来,馀八十载;
西州与政之彦,凡六七人。
皆尝服采于朝,始拜登庸之宠。
维卿殊遇,视昔鲜俦,宜追闻命引道之风,庸副侧席待贤之意。
所辞宜不允。
潭州奏复税酒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二、《西山文集》卷九
臣至愚极陋,误蒙圣恩,擢付一路。
入境之初,访求民瘼,即闻榷酒一事重为潭人之害。
既又详加考订,乃知积弊已极,不容不更,旧法具存,不容不复,臣敢疏其本末以闻。
窃惟酒之有榷,本朝家所藉以佐经费,其来尚矣。
然后行于江浙诸路而不可行于广南、福建者,盖瘴乡炎峤,疾疠易乘,非酒不可以禦岚雾,而民贫俗犷,其势不能使之必沽于官,故特弛其禁,以从民俗之所便。
重湖以南,虽非闽、广之比,然其密邻筦,旁接连、贺,风土气候,往往相似,故全、永、郴、道等州或听民自酿而输税于官,或于夏秋正赋并输酒息,未有专行禁榷如江浙诸路者也。
潭州在城或税或榷,前后屡变。
考诸故牍,税酒之法实起于绍兴元年
是时兵革未息,城市萧条,幕府适有练达之人,建议于州,募酝户造酒城外,而募粕户卖之城中。
入城之时,数罂以税。
官无尺薪斗米之费而坐获利入,民无逮捕抑配之扰而得饮醇美。
其后名公钜卿相继典州,皆因而不改。
旁郡如衡,依仿其法,亦迄今遵行。
至乾道二年刘珙讨平郴寇,增置新兵,又乞屯军郴、,一时调度百出,亦不敢轻变税法,但增置糯米场,添创南北楚三楼,量从官卖,稍分酝户之利而已。
辛弃疾之来,创置飞虎一军,欲自行赡养,多方理材,取办酒课,乃始献议于朝,悉从官卖。
明年权给事中芮煇奏言:「潭州自行税酒法,人甚安之,官不费一钱而日有所入,今变税为榷,皆谓不便,人多移徙,虚市一空。
始行之初,所得虽多,今止及半而米曲之本、官吏之给尽在其中。
夫以小利易大不便犹不可,况初无可得之利?
且彼方新经陈峒猖獗之后,又可遽扰之乎」?
孝宗皇帝亟从其说,降旨住罢,令本州照久例施行。
是年冬帅臣李椿到官,椿于吏事最为详练,亦奏:「臣又居湖外,备谙土俗,税酒之为民便已久而弃疾改之,当创造营寨房廊日,役夫匠甚众,所入虽不下七八百缗,夫匠一散已不及初,其后愈见亏额。
会计所得,除抱认诸司钱及赡给官吏,虚有废罢酝户之名,实无所益。
请依旧于行酝户税卖,而帅司楼店亦且开沽,俟税课登羡日止」。
朝廷从之。
官司所酝既少,奸弊易防,故酒常佳而易售。
民户安意税卖,无抵法冒禁之忧,故虽稍取其赢而不怨。
自是官酒与民酒并行者为定例,莫之能改。
开禧二年赵善恭又欲尽笼其息,不待奏闻,遽行官榷,酝户失业,犯法者多。
甫及数年,其弊遂极。
曹彦约到任,是时官卖之额日朘月减,幕府相视束手无策。
彦约之议,大槩以为若行榷酒,则利在官吏而百姓蒙其害,一为税酒,利在百姓而官吏有所不便。
此议一起,每指以为难行,皆官吏自为之计,非为公家计、为百姓计者也。
嘉定三年官卖本息计之,虽名收二十万八千五百八十七贯有奇,而米曲柴水本钱与官吏食钱却计一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二贯,除本收息,仅有八万六千二百五贯,是一日所得止二百五十馀贯
若官卖一分,税酒二分,则日税之额不过一百六馀贯,当不难办。
于是复行淳熙八年已降之旨,参用淳熙十年官私俱酝之议,许城外百姓自行造酒,般运入城,上秤收税,每酒一斤税钱七文,不税而入谓之私酒。
若城外以至禁地不可关防,即分地分紧慢改为旗望户,欲来者许之承扑,欲退者许之自陈。
此外惟南北楚楼每岁量造三分之一,仍从官卖。
常平等处课额亦准旧例,径于息钱内取拨分隶,自是潭俗颇还旧观。
既而安丙来自西蜀,视事之初,即议改榷,且限三日打并,投醪江流,见者抚膺,椎罂破缶,所在嗟怨。
括马供磨,骚及编氓,伐木为薪,至空岳麓而不之恤也。
倡优当垆,嘈杂郡斋,糟糠豢豕,充斥后圃。
凡酒家一孔之利,钩抉靡遗。
酒贵米贱,既相辽绝,重法以禁,亦不为止。
搜逻之卒,旁午逵道,连坐之人,填溢犴圄。
富者至加籍没,贫者令众监偿,异服荷校,累累于市。
中下之家,阅月踰时不知酒味。
小有雠嫌,动相诬讦,人人重足屏迹。
糯米收籴,责之州县,虽穷荒之邑、艰歉之岁,坐数抛下,无得免者。
监勒牙侩,科率舟船,所至骚然,人不堪命。
其害不止一州,且及一路矣。
后政帅臣叶时、邹应龙皆有意复旧,竟以弗果,然则改弦更张,稍苏民困,此政微臣今日之责也。
绍兴初元至今凡九十馀载,税法中虽暂改,然其行之之久,通前后七十馀年,榷法之行或三四年,或五六年即复,大都不过二十馀年耳。
由是观之,税之与榷,孰便孰否,其大略可睹矣。
曹彦约复行税法,卫泾继之,每岁所入净息率不下八万馀贯,视昔之榷无大相过,是不科籴、不抑配、不搜捕,薪水之费、官吏之给,皆十去其七,而确然一定之息踵门自至,顾何所惮而不为哉?
本司每岁诸军供给赏犒之费诚为不赀,若以一岁所入截长补短,痛加节约,亦可仅仅自给,外此而求多焉,必曰不榷不可。
然盈虚相较,其实无几,徒为国家敛怨一道。
淳熙八年指挥,初无冲改,为臣子者乃辄废格君命,行其胸臆,臣虽至愚,窃所不忍。
谨以日下措置复行税酒旧法,所虑人微望轻,不足镇压异议,既行之后,他时或有变更,则为酝户者重罹荡析之祸,是臣实误之也。
用敢冒昧奏闻,欲望圣慈仰体孝宗皇帝嘉惠湘民之志意,特降睿旨,从臣所请。
臣当琢石镌刻,立之通衢,以为本州一定不易之制,俾潭之百姓歌咏圣恩,永永无极,臣不胜大愿。
伏候敕旨。
〔贴黄〕臣窃见荆湘之地徭峒错居,风俗犷戾,动摇则易,绥辑则难。
乾道间,因官司敷卖乳香,激成郴之变,厥监非邈,人所共知。
本司以安抚一道为职,正当禁止州县扰民之政,以销患未形,乃因榷酒之故,岁岁行下,科籴糯米,所酬之直未必能及时价,所支之钱未必能到人户。
况又有追催之苦,有陪备之费,其为咨怨,盖不待言。
扰民之事,首自为之,州县效尤,其将何责?
倘非亟复税法,则岁造二十万缗之酒,用糯至多,苟不科籴,何所取办?
万一有奸民扇摇其间,是因小利而致大患也。
臣日夜念此至熟,是以断然行之不疑。
伏乞睿照。
按:五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