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免举台官劄子嘉祐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九、《右编》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准敕,为见阙台官,下学士院令臣与孙抃等同共保举两人闻奏者。
伏以学士之职,置自有唐,初以文辞供奉人主,其后渐见亲信,至于朝廷机密及大除拜,每被询访,皆与参决。
当时居是职者,选择既精,信任亦重。
下至五代,莫不皆然。
国朝遵用唐制,尤重其任。
自比年以来,选用之际,时容缪滥,职以人废,官以人轻。
往时台官阙人,只命学士一员独举,今乃令三人共举。
若以为俱可信,则一员足以公举
若以为俱不可信,则虽众举,亦岂为得人?
若以为有可信有不可信者,则自宜舍不可信者,专委可信者。
其不可信者既不称职,罢黜之可也。
以臣思之,朝廷所以遽改旧制,而学士不足取信,皆由用非其人,如臣是也。
今在院学士三员,孙抃、胡宿各曾独举台官,朝廷尝所取信,惟臣未曾举人
伏念臣材识庸暗,不能知人。
使臣随众署名,则臣实为耻。
欲三人所见皆一,则理必不能。
欲望圣慈免臣共举,却依旧制,只命学士一员专举。
孙抃、胡宿,尝曾举官,可以不疑
如以臣为不可独任,乞候将来续有台官员阙,更不差臣专举。
非敢避事,直以任非其才,不足取信,致烦朝廷改更旧制,以此不敢不言。
今取进止。
孙抃不可使契丹劄子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8月15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差孙抃等充契丹人使。
臣谓朝廷新遭契丹侮慢陵辱之后,必能发愤,每事挂心,凡在机宜,合慎措置。
及见等被选,乃知忘忽虑患,依旧因循。
今西贼议和,事连北虏,中间屡牒边郡,来问西事了与未了。
今专使到彼,必先问及,应对之际,动关利害,一言茍失,为患非轻,岂可四人之中令先往?
蜀人,语音讹谬,又其为性,静默自安,军国之谋,未尝与议,凡关机事,多不谙详
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
苟一疏脱,取笑四夷。
孙抃,欲乞不令出使。
或恐中书不能逆人情,尚执前议,即乞别令一人言语分明、稍知朝廷事者先往,贵不误事。
且丑虏君臣颇为强黠,中国常落其计,不可不知。
今欲雪前耻,虽知未能,其如后患,岂可不虑?
伏望圣慈,早令两府别议。
取进止。
乞差检讨官校国史劄子嘉祐六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九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前为学士日,兼充史馆修撰,窃见本院国史自进本入内后,官守空司,因具奏陈乞降付院收藏,以备检讨
寻准朝旨,于龙图阁写本关送本院,令修撰官躬亲对读修改。
其国史寻已写了。
窃缘本院元有修撰官三员,后来孙抃及臣相次别蒙差任,今止有胡宿一员,其未经对读卷数尚多。
窃虑写下多日,阙官校对,久不了当,渐至困循。
欲乞添差检讨官三两员同共对读,早令了当。
检讨官检阅本朝故事,亦是本职,仍乞不令漏泄。
今取进止。
孙梦得习斋1260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语》二十章,习第一义。
作圣功夫,实基于是。
陈以名庵,陈公和仲
孙以名斋。
刘叟赞叹,舜何人哉!
乞依刑部定夺除落葛闳陆经罪名状六月十一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赵清献公集》卷三
臣伏睹先朝所降诏书,有刑赏踰制,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之文。
所以事有冤滥者,言之则臣之职当然,默焉则臣之责难逭。
昨闻御史中丞孙抃葛闳濠州日情状可恕,宣徽使富弼陆经西京日贬出非辜。
朝廷并送刑部,寻具奏闻,称据、经案款,元初大理寺各不合书罪。
然却引敕节文:「一命官犯罪,断遣后如有理雪者,三年外更不施行」。
省司不敢除落,朝廷因而中罢。
窃缘、经所犯本是为人诬搆,前日未明白时,人犹冤之,一旦近臣既已论奏,刑部又已辨明,朝廷用三年外法以罢之,然则人之冤之也,又甚于前日矣。
至如近年王冲、杨南仲、杨织辈,皆以罪废仅二十年,并不问年限,只用大臣、台谏官论列,俱得除落刑名。
、经亦不是自乞理雪,率皆因人奏论,较王冲等事体,岂复有异?
臣愚伏望陛下圣旨指挥,检会刑部所定夺、经文字,许依王冲等除落罪名,则冤滥获伸,副诏书之意,邦条物议,咸得允当。
若以曾系中书不行,事涉形迹,又送枢密院施行。
乞留胡瑗七月三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赵清献公集》卷三
臣窃见国子监直讲胡瑗文学德行,足为人师。
太学诲导诸生,循循不倦,渐劘道艺,有益风化。
去年御史中丞孙抃曾奏举经筵任用,如闻已得指挥
今知陈乞外任,若遂得请,恐非朝廷惜贤尊道、兴学育才之意也。
臣愚伏望陛下特赐圣旨,留太学供职,或乞检会前降指挥,用孙抃经筵之举,庶可上补圣主聪明,下使善人知劝也。
张洞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鸡肋集》卷六二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
曾祖光、祖绪皆不仕。
父惟简,太常少卿
幼敏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再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
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词甚敏。
未冠,晔然有声于同列间。
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
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
仁宗旰食太息,思闻中外之谋。
以布衣求上方略,因得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
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
民刘甲者,彊其弟刘柳二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
甲怒,逼二再鞭之,妇以无罪死。
吏当夫极法,知州事欧阳修欲从之。
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众不听,即称疾不出。
不得已,谳于朝,果如言。
甚重之。
晏殊永兴军,奏管勾机宜文字
,儒臣,喜客,游其门皆一时豪俊名士,而尤深敬
大理丞、知巩县事。
留守西京,复奏知司录司。
晚节骤用刑,幕府无敢言。
平居与赋诗饮酒,倾倒无不至,而当事有官责,持议甚坚,为沮止,而亦自以不负其知。
枢密副使高若讷、参知政事吴育荐其文学,宜为馆职,召试学士院,充秘阁校理,判祠部
时天下户口日蕃,民去为浮屠者众。
奏:「至和元年,敕增岁度僧。
旧敕诸路三百人度一人,后率百人度一人。
又文武官、内臣坟墓,得置寺拨放,近岁滋广。
若以勋劳宜假之者,当依古给户守冢,禁毋樵采而已。
祠部帐至三十馀万僧,失不裁损,后不胜其弊」。
朝廷用其言,始三分减一。
知太常礼院
宰相陈执中将葬,与同列奏谥执中「荣灵」,其孙诉于朝。
孙抃等复议,乃改曰「恭」。
复駮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
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
而竟从等议。
初,仁宗后郭氏忤旨,得罪废,近臣屡以为言。
后既没,上亦悔,诏追复其号,二十馀年矣。
至是,有司请祔于庙。
知制诰刘敞以谓:「《春秋》书『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致者,不宜致也。
且古者不二嫡,当许其号而不许其礼」。
奏:「后尝母天下,无大过恶,中外所知。
陛下既察其偶失恭顺,洗之于既没,犹曰『不许其礼』,于义无当。
且废后立后,何嫌于嫡?
此当时大臣护已然之失,乖正名之典,而复引《春秋》『用致夫人』!
按《左氏》哀姜之恶所不忍道,而二传有非嫡之辞,议非是。
若从变礼,尚当立别庙」。
不行。
太常博士,判登闻鼓院
上方向儒术,而馆阁久,数有建明,上以为知经,会覆考进士崇政殿,因赐飞白「善经」字宠之。
献诗谢,复赐诏奖谕。
出知棣州事,转尚书祠部员外郎
河北地当六塔之冲者,岁决溢,病民田。
水退还,彊者冒占,弱者耕居无所。
奏一切官为标给,蠲其租以绥新集。
河北东路民富蚕桑,虏中至谓之「绫绢州」,朝廷以为内地不虑。
奏:「今沧、景,虏可入之道,兵守多缺。
虏时以贩盐为名,舟往来境上,此不可不察。
愿度形势,置帅、增屯戍,以控扼之」。
时天下久安,荐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而于事无所补,以谓非朝廷福。
又尝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此何为者?
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致书欧阳修极论之。
权开封府推官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
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
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
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咸以为言,遂听政。
差考试开封进士,既罢,进赋题曰《孝慈则忠》。
时方议濮安懿王称皇事,上曰:「张意讽朕」。
宰相韩琦进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上意解。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
狱具,上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曰:「宗说罪不宥。
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
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
上喜曰:「卿知大体」。
因言:「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
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
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
宜因品秩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宗室缘是痛诋呰,言「陛下亦起藩邸」,赖上察之,不罪也。
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
对便殿称旨,上欲遂进用,而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
江西荐饥,民赋至积岁不入,奏,尽蠲免。
民输䌷绢不中匹者,旧皆成匹输,命计尺寸输以钱,民大便之。
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
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输复命以钱输如江西
既籴,不踰时而足。
至今江淮人诵之。
初在棣州,梦人称敕召者
既出,如拜官然,顾视旌旗吏卒罗于庭,寤而自惊。
逮移淮南,梦如初。
自以年不能永,教诸子部分家事,无几何而卒,治平四年七月十二日也,年四十九。
为人长大,眉目如画,乐义而好施。
论事锋起,不能下人,尤精于听断,人不能欺云。
论曰:呜呼,仁宗之用人至矣!
其大臣中正仁厚而有远谋,其士大夫文学彬彬,皆可与有为。
仲通,固未尝大用也,然以身任朝廷事,居官不苟,遇事敢奋无不言,亦可观已。
英宗初立,有大论议,一时忠贤相与诤辩扶持,建久安之业,仁宗盖遗之也。
人臣不患位卑,至百工瞽矇,皆得以所闻辅上。
而士大夫喜言长厚,至务以持重不激发似是者为高;
慷慨喜别白是非者,则以为招名而近祸,苟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诚如是,天下事将孰与共哉!
仲通,可以不愧矣。
陈执中直降敕谥恭第一状嘉祐四年四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南阳集》卷二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与孙抃等议故太师侍中陈执中之谥,论有异同,遂具状申中书门下
臣以谓朝廷且将复下有司,使议执中所以得谥「恭」之状,然后决其是非。
遽闻降敕考功,以「恭」字为定。
臣伏思之,不胜皇惑。
臣以「荣灵」谥执中者,正谓责其废礼不恭,失为臣之节,而朝廷遂用「恭」法,此臣不得不惑也。
臣闻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
谓以难行之道进于君而勉之也。
孔子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盖礼之意非恭不立,而恭不近礼,适足以招耻辱也。
《书》曰:「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此言治古之世,自公卿大夫以至百工,各以其职谏,有不如此,谓之不恭也。
执中备位宰相,遭遇明主,若以仁恕临下,赋事行政,惟大臣是咨,惟古训是式,前代人君之所难,陛下皆易之。
此诚人人自竭尽之,而执中内怀阿倚,茍援不正之说,僭渎大礼,尚不能成明主之易,可谓责难乎?
陛下中宫在上,而妃嫔之没,治丧发册近在殿中,此虽宫省使令之人犹知其不可。
执中尚不能及使令之所知,可谓近礼乎?
有司上孝惠殿之比,不享不乐,罢斥其议,而遂僭祖宗之制。
执中表帅群司,纵不能远复治古,各以职谏,而首自乱礼,此又常刑之所不赦也。
且「恭」之法曰:「不懈于位」。
夫位以宅才,才以治事。
茍事之不治,虽修洁其衣冠,庄严其色辞,终日危坐,无少懈之容,何益哉?
执中犯不恭者三,而顾以「恭」为谥,如此则是谥法可废,而官守无用也!
夫设法而至于可废,命官而同于无用,臣愚不识朝廷处此,于义何当?
伏望陛下亟诏有司格敕未行,礼官得尽谥「恭」之说,然后并以臣议下尚书都省,集百官参定。
臣论有少屈,退伏妄言之诛,诚无所恨。
枢密副使孙抃生日礼物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华阳集》卷一八
敕:卿雅缊贤谋,进陪机论。
履肃霜之素序,记射矢之初辰,宜有宠颁,以迎寿祉。
益怀忠荩,庸副眷毗。
参知政事孙抃赵槩免恩命允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一、《华阳集》卷一八
敕:朕设爵赋禄,所以待天下材贤魁垒之士,矧秉国政事之臣,岂复积日累久而议迁也?
二府更进,例有增秩之宠,乃露言予闻,至于恳激。
夫在上位者,知所以难进,因可以下厉士大夫之风,朕何拒焉?
往绥厥服,以永享其休名。
所乞宜允。
观文殿学士孙抃乞致仕不允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四、《华阳集》卷二一
敕:卿早事先朝,尝更二府,道逾久而弥笃,年未至而请休。
虽怀绝俗之风,岂厌遇贤之礼!
往绥多祉,来告嘉猷,所乞宜不允。
参知政事孙抃乞外郡不允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卿识度清夷,器怀沉粹,风规表于台阁,猷虑穆于机衡。
善则归君,劳不伐己。
忽愿还于陪政,乃继上于奏函。
未照委成之怀,自期冲退之佚。
人言胡恤,邦寄是图。
所乞宜不允。
枢密副使孙抃免恩命不允断来章口宣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三、《华阳集》卷二九
有敕:卿学茂才粹,身端行方,流誉禁游,赞微宥命。
方倚将明之略,且旌冲靖之风。
谦岂于烦,宠宜即受。
参知政事孙抃免恩命不允断来章口宣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三、《华阳集》卷二九
有敕:卿文润鸿猷,机参宥命。
倚重老成之望,更陪政本之司。
邦宠已行,朝佥靡间,毋庸再让,往承厥休。
庙祭与忌日同请不去乐及加牲香议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二
中书批送下太常礼院状:「太常博士、秘阁校理裴煜奏:『大祠天地、日月、社稷,其行礼日与国忌同者,自庆历至嘉祐凡八祀,皆援太常新礼。
天禧二年六月十七日立秋白帝,以文懿皇后忌同,乐备而不作。
伏缘忌日必哀,志有所至,其不有乐宜也。
然乐所以降格神祇,非以适一己之私也,在礼固不可阙。
谨按开元中,礼部建言,忌日享庙应用乐。
裴宽自以情立议,庙尊忌卑则作乐,庙卑忌尊则乐备而不奏。
中书令张说议为是。
宗庙如此,其天地、日月、社稷用乐明矣。
臣愚以为,凡大祀天地、日月、社稷与忌同者,伏请用乐,其在宗庙如宽之议。
所冀略轻存重,不失其称。
又五方及感生帝皆大祀,其从祀牲用羊一豕一。
蜡祭正位从祀一百九十有三,牲用羊二豕二。
释奠虽曰中祀,至圣文宣王配位从祀九十有三,昭烈武成王配位从祀七十有五,牲用羊一豕一,刲割殆不遍足。
臣谓宜度大祀、中祀、从祀之位,其以差加之。
立夏祀赤帝,窃见祝版御所自署,其恭且严如是。
诸祠而太府寺所供香殊为鲜,不称崇祀之意』。
本院据礼云: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患,谓忌日也。
忌日不乐,谓不举吉事也。
然而礼即无忌日享庙废乐之文,至唐始有祭与忌日同则县而不乐。
裴宽建议,庙尊忌卑则作乐,庙卑忌尊则乐备而不奏,当时虽从宽议,亦无典据。
臣等按礼家之,祭天以烟为歆神之始,以血为陈馔之始;
祭地以埋为歆神之始,以血为陈馔之始;
宗庙以灌为歆神之始,以腥为陈馔之始。
然则天地宗庙皆以乐为致神之始,故曰大祭有三,始谓此也。
天地之间,虚豁而不见其形状者,阳也。
鬼神居天地之间,不可以人道接也。
声属于阳,故乐之音声号召于天地之间,庶几神明闻之,因而来格,故祭必求诸阳
商人之祭,先奏乐以求神,先求于阳也;
次灌地求神于阴,达于渊泉也。
周人尚臭,四时之祭,灌地以求神,先求诸阴也。
然则天神、地祇、人鬼之祀,不可去乐明矣。
今七庙连室,每遇荐享作乐,难分庙忌之尊卑,欲依唐旧制及国朝故事,庙祭与忌同日,并县而不作,其与别庙诸后忌同者作之。
若祀天地、日月、九宫、太一及蜡百神,并请作乐。
社稷以下诸祠既卑于庙,则乐不可为。
如此,则虽不能纯用三代之礼,亦可广孝思之至。
祀五方、感生帝,蜡百神,释奠文宣武成,从祀者众,其用牲既少,俎实几不能充,宜加五方、感生帝羊二豕二,百神羊五豕五,文宣武成羊三豕三。
中祠、小祠,太府寺所供香,大祠宜视中祠之半,中祠宜视小祠之半。
诸大祠降御封香,并请如祀昊天上帝之礼」。
臣某等议,社稷,国之所尊,其祀日若与别庙诸后忌同,请不去乐,馀并如礼官所议。
臣圭等谨议。
按:《华阳集》卷四五。又见《宋会要辑稿》乐五之六(第一册第三三五页),礼一四之三六(第一册第六○四页)、礼二六之一○(第二册第一○○八页)。
文懿皇后忌辰道场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九、《华阳集》卷一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
旋九天之驭,已邈于徽音;
倡诸佛之诠,是凭于胜福。
文懿皇后躬肃雍之德,禀柔顺之仪,助正道于先朝,留深慈于复庙。
今皇帝缅追遗懿,明法孝思,载蠲常乐之辰,式仗度门之荐。
文懿皇后,伏愿乘二梵之果,超群生之迷,洒甘露于神天,妙大云于法界。
今皇帝,伏愿皇图日懋,圣业天隆,鼓中和于万灵,一声教于殊俗。
然后愿台躔永耀,宗叶长荣,尽有相于幽明,享无边之威力。
文懿皇后忌辰道场斋文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华阳集》卷一六
伏以旋九天之驭,已邈于徽音;
倡诸佛之诠,是凭于胜福。
文懿皇后躬肃雍之德,禀柔顺之仪,助正道于先朝,留深慈于后庙。
今皇帝缅追遗懿,明发孝思,载蠲常乐之辰,式仗度门之荐。
文懿皇后伏愿乘二梵之果,超群生之迷,洒甘露于神天,妙大云于法界。
今皇帝伏愿皇图日楙,圣业天隆,致中和于万灵,一声教于殊俗。
然后愿台躔永耀,宗叶长荣,尽有相于幽明,享无边之威力。
两府迁官状(未及上,孙抃等已罢官,遂不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九、《司马公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二
右,臣伏见朝廷因进用宰臣韩琦等,凡两府之臣,尽迁一官。
臣愚不明大体,未识所谓,窃恐从此相承,遂为故事。
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
今国家方以百吏繁冗,思革其弊。
而公卿无故,一切迁官,将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让者,有所愧心哉!
庆历中,陛下以数月不雨,执政之臣皆降一官,以答天戒。
今岁日食地震,河及江淮汎溢横流,列风淫雨,败伤五稼,四方之民,垫溺流饿,不可胜纪,比于庆历,灾害尤众。
而两府大臣,无问新旧,皆被褒迁,殆非所以仰承天心,下慰众庶之意也。
窃计大臣当此之际,亦必不敢受无名之赏。
伏望陛下因其辞让,内惟枢密使副使不可以给谏及郎中为之者,依旧制外,其馀皆不迁官。
以养大臣廉让之节,无使之负谤于海内,则其为德泽愈厚矣。
孝惠四后祫祭合食疏嘉祐四年八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三七页、《江右文钞》卷一
臣近与孙抃、胡宿等议,后庙四主皆升合食,宜依旧制,不可轻改,其说犹未详尽,不敢不陈。
臣伏以九经所载祫祭制度,最明最备者,莫如《春秋公羊传》。
自汉以下,凡议此礼,皆引为證。
其文曰:「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所谓未毁庙者,岂有帝后之限哉?
此乃国朝所以依缘循守,行之且百年者也。
圣祖神宗好礼稽古,洞洞属属,于宗庙之祭,至重至慎,知必不茍于追孝之礼也。
太祖临御天下,孝惠后主虽在别庙,至禘祫之日,已自合食于太庙,而祔祖姑之下矣。
祥符五年,因礼官之奏,又加考据酌中,著为常典。
事更先帝,皎若日月。
今群臣不务推原《春秋》之法,而独引后儒疑近之说;
不务讲求本朝之故,而专倡异代难通之制;
不务将顺圣上广孝之心,而轻议宗庙久行之仪。
欲摈隔四后,使亿万斯年,永不得合食于先帝,臣窃恨之。
且四后,陛下之妣也。
孝惠,在开宝之世,尚合食于祖姑之次,今陛下亲享,反不得望清庙之室,于人情安乎?
贡禹议罢园庙,群臣和之者非一,听其言,殆以谓虽周公复生,不可得变。
元帝信之,然而通人未以为当,既而悔之,则无及矣。
方衡议迁郊兆,群臣和之者亦非一,听其言殆以谓虽孔子复作,不可得夺。
成帝信之,然而通人未以为当,既而悔之,则亦无及矣。
夫宗庙之礼,神灵之位,岂可使举措不当,数有后悔哉?
此自陛下当所留圣思也,西汉衰敝之悔可以为戒。
且三代异物,沿革异宜,固未尝相同。
今欲舍本朝而慕前代,变先帝而述后儒,隔绝祖妣,排斥先后,轻动宗庙之体,易迁神灵之叙,臣不知此中何礼也?
唯陛下裁慎。
明堂奏告太庙入室册文元祐四年九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二七
维元祐四年岁次己巳九月戊辰朔十三日庚辰,孝曾孙嗣皇帝臣煦,谨遣某官臣某,敢昭告于僖祖文献睿和皇帝:伏以德厚流光,发祥自远;
子孙万世,以显以承。
顾惟眇躬,克荷隆构。
季秋吉卜,宗祀明堂。
前饬攸司,祗严祼献。
惟诚克孝,庶或享之。
谨以嘉玉、量币、柔毛、刚鬣、明粢、芗合、芗箕、嘉蔬、嘉荐、清酌,式达至诚。
文懿皇后崔氏配,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