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崇政殿御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1007年闰5月7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文庄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若曰:朕克谨承先训,惟怀永图。
期化成于人文,实顺考于古道。
尚虑视听不广,心志未明。
寤寐增勤,忠规是伫。
所以博延髦士,庶获嘉谟。
昔姬德之隆,《周官》爰作。
建中立极,经世惠民,乃致颂声,以措刑辟。
王风不竞,战国交兴,理贵从宜,俗多变古。
炎汉政令,十《志》粗存;
有唐宪章,《六典》备载。
既沿革而不一,亮损益之可知。
曲礼三千,经礼三百。
虽难尽举,聊为敷陈。
施之于今,往古之事何允;
揆之于古,方今之法孰非?
当商搉其大猷,无自执于小道。
仲尼之志,在乎《春秋》。
考旧史之文,明将来之法。
授经左氏,发凡变例。
善恶必显,惩劝在兹。
由是后王,遵为彝训。
至若朝聘祭祀之礼,刑赏兵农之政,君臣励翼之迹,官司寅亮之辞,或可举而行,当直书其事。
惟菁英而是取,顾糟粕而罔陈。
六籍之存,日星是喻;
百氏之说,爝火攸同。
恶实尚华,寔繁厥类。
斲雕为朴,岂无其时?
欲使荐绅之民,并宗经术;
青衿之士,专习圣言。
能黜异端,渴闻谠论。
贡举之设,茂异斯求。
爰自唐朝,独考辞赋。
虽云小辨破道,壮夫耻为,然而定妍否于有司,观工拙于作者,茍或舍兹衡石,诚虑失之毫釐。
将俾俊乂用章,文风丕变,其用何术,以副虚怀?
《礼》有四民,农居其一;
《书》有八政,食在其中。
务劝力耕,亮由薄敛。
或轻其赋调,即邦家之用不充;
或重彼科役,即编氓之力弥困。
至于榷酤之法,关市之征,将以惠人,亦思省去,复虑经费不给,游惰寖多。
盖欲蠲复民租,不禁山泽,而使野无旷土,府有羡财。
下靡趋于末利,上益丰于储蓄。
必有说也,宜无隐焉。
宰字之任,蒸黎所托,在乎铨择,尤所注怀。
亦尝阅考绩于明廷,听保任于端士,暨于莅职,继以败官。
或边幅罔修,簠簋靡洁;
或佩韦罕诫,冠虎是侔。
虽国有常刑,然民已受弊。
今若峻其督责,必兴叹于凝脂;
缓彼简书,将漏罪于疏网。
水火相济,琴瑟更张。
尔其谓何,子实翘想。
缅惟致治,诚在得贤。
每恐下僚,寔沈英彦。
或以类举,或自荐升。
负廉隅清白之名,常从加等;
驰干蛊端方之誉,亦示峻迁。
然而鲜睹徇公,颇闻滥进,始由朋党,终陷刑章。
言念于兹,夙夜无已。
欲使怀材者必达,荐士者绝私。
奏牍上陈,美恶可复;
爵赏下降,名实罔违。
极言澄汰之方,用资宵旰之虑。
矧子大夫蕴蓄器业,洞明政经。
副我详延,森然就列。
靡悼后患,咸罄昌言
对曰:臣闻百王公共不易之道者,惟谏而已矣。
古者致治之君,莫不欲良臣在廷,忠言日至。
揭进善之旌,设敢谏之鼓。
太史陈诗以刺,百工执技以谏。
汉孝文二年,始下贤良之诏,开纳言不讳之路,延直诚切谏之士。
访天时之灾异,问朝政之阙失。
国家宅有神器,五十年间,上无逸德,下无遗政。
而陛下尚虑视听未广,心志未明,高张六科,躬访时事。
诚臣以济民利国之策,干陛下之也。
臣生逢太平,幼读方策。
睹盛衰治乱之际,未尝不愤悱而握卷;
闻忠蹇鲠直之风,未尝不激厉而抗节。
今幸以区区之学,应直言之召。
有司不以臣之不材,升之于相府;
三公不以臣之不材,进之于外廷;
陛下不以臣之不材,问之于丹陛。
敢不抉胸膈之所虑,尽耳目之所见,谨昧死上对。
制策曰:「昔姬德之隆,《周官》爰作,建中立极,经世惠民,乃致颂声,以措刑辟。
王风不竞,战国交兴,理贵从宜,俗多变古。
炎汉政令,十《志》具存;
有唐宪章,《六典》备载。
既沿革而不一,亮损益而可知」。
臣闻周监二代,文物周旋;
姬旦践阼,宪章昭备。
六官以政令,建五等以亲贤。
礼行三雍,法垂象魏。
故文武创业而臣工作颂,致治而刑措不用。
平王东迁,皇纲解纽。
离》之什,下列《国风》。
尔后九鼎渐轻,七雄分竞,强吞弱吐,干戈日寻,合从连衡,谈说锋起。
至有变衣裳以从俗,峻法令以任权。
轻忠信而重要约,坏井田而立阡陌。
官不择行而择言,爵不尚贤而尚贵。
事叛于古,败乱相乘。
洎秦鹿野死,汉龙天飞。
何约九章之法,叔孙制绵蕝之礼。
律历精密于盈虚,郊祀周旋于坛畤。
分郡国以王宗支,制歌舞以象功德。
殊庸茂实,际天接地。
故朝廷之制,十《志》在焉。
三国分土,礼乐无主。
垂数百载,而唐有天命。
房杜议其律令,马周陈其法度。
太平于贞观,制礼乐于开元。
分爵九等,品有正从。
故职官之制,《六典》备焉。
今陛下问其沿革,询其损益,其将有所发于天下也。
臣愿朝廷鉴历代之所短,举唐汉之所长,文者损之,急者宽之,过者抑之,不至者进之,则古今之美,无不济于下矣。
制策曰:「曲礼三千,经礼三百,虽难备举,聊为敷陈。
施之于今,往古之事何允;
揆之于古,方今之法孰非?
当商榷其大猷,无自执于小道」。
臣闻先王本太一之道,观羔雁之象,制威仪三千,礼仪三百,所以教天下之恭让,闲万民之非辟。
聊敷其要,盖有五焉。
《记》曰:「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
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
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
太牢而祭,不必有馀,称也」。
若穷礼乐之沿革,揆古今之得失,则上世帝王不相沿袭。
功成作乐,治定制礼,虽从宜而立法,必师古而可久。
国家受天承命,造我区夏。
远观八世之典,近取开元之制。
文物之盛,流芬简策。
太常工师或怠其习,朝廷服章未明其列。
珩璜之声不闻,豆笾之器罕用。
鉴往观来,其仪可见。
今陛下富天启之资,有承平之业,固当制礼乐,易服色,定官名,发号令,建中于千古之上,立极于百代之下,则泥金勒玉,不足记其功德矣。
制策曰:「仲尼之志在乎《春秋》。
考旧史之文,明将来之法。
授经左氏,发凡变例。
善恶必显,惩劝在兹。
由是后王,遵为彝训。
至若朝聘祭祀之礼,刑赏兵农之政,君臣励翼之迹,官师寅亮之辞,或可举而行,当直书其事。
惟菁英而是取,顾糟粕而罔陈」。
臣闻周室将微,诸侯叛命。
圣人有作,王文爰启。
周公之凡例,载鲁史之行事。
笔削既至,臣子皆惧。
故为列辟之彝章,王道之准的。
汉氏有命,斯文盛行,朝廷诏诰,公卿章疏,必引经传,为事规矩,故历祚悠远,法度可观。
尔后中原多故,编简不完,有国之君,不遑逮此。
国家兴起四方,穆清治本,建藏书之策,立雠校之官。
陛下旰食视事,乙夜观书。
故下问小臣以大义,抉六经之奥秘,观百王之明睿。
臣幼习史氏,颇详其学,以为丘明之传,繁富而诬。
臣请以经义条对如左。
臣闻朝以修制,聘以结好。
时会以四方之禁,间问以谕诸侯之志。
表著以昭序,玉帛以修贽。
考其道则在乎明班制而不僭,整威仪而可观。
动必以礼,不失其物。
臣谨按《春秋》书「滕侯、薛侯来朝」者,天子无事,诸侯相朝。
书时者,美其正也;
书「荆人来聘」者,荆,夷狄也;
书人者,美其始能聘也;
书「介葛卢来」,而不书朝者,以微国不能行其礼也。
臣闻祭以追养,祀以驭神,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
外则尽物而献诚,内则尽诚而献礼。
备其馨香,奉以圭璧。
然则祭不欲黩,黩则不恭;
祀不欲烦,烦则不歆。
谨按《春秋》书「春正月己卯烝」者,讥其数也;
书「夏五月丁丑烝」,讥不时也;
书「犹三望」者,犹者可止之辞也,讥其不知礼也。
臣闻刑赏者,国家之二柄也。
驭其有罪,则有刑赎废夺。
《语》曰「齐之以刑」,《书》曰「金作赎刑」,《周礼》曰「夺,以驭其贫」,「废,以驭其罪」。
懋其有功,则有爵禄车服。
《周礼》曰「爵以驭其贵」,「禄以驭其富」,《书》曰「车服以庸」。
盖刑者所罚寡而所戒众,赏者所费小而所劝大。
故古者刑以秋冬,象天之瘁物也;
赏以春夏,象天之惠物也。
然则刑之大要在乎去奸宄。
奸宄不去,则罚失矣;
罚失则滥,滥则民不从矣。
臣谨按《春秋》桓公之世,经不书「王」者,讥上之不能讨其罪也。
赏之大要在正礼制,礼制不正,则劝失矣;
劝失则僭,僭则民不服矣。
臣谨按《春秋》云:「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书「来锡」者,讥赏不正也。
臣闻古之兵制,大夫有车百乘,诸侯有车千乘,天子有车万乘,所以威四夷,刑奸宄也。
必先教之以礼,而后讨之以罪。
故先王之制,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兵有常矣。
后之王者奉之,能行其礼,能守其正,则得其道矣。
臣谨按《春秋》书「甲午治兵」者,美其得礼也;
书「作丘甲」者,讥不正也。
臣闻古之农政,夏后氏五十而贡,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所以供宗庙,备车服,必先限之以田,而后取之以赋。
先王之制,建步立亩。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
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输虞衡之税,供车马之赋。
于是乎农有常矣。
后之王者奉之,不妨其时,不失其正,则得其道矣。
臣谨按《春秋》书「新延厩」者,讥不时而悉农力也;
书「初税亩」者,讥不正也。
至若君臣励翼之迹,官师寅亮之辞,考于左氏之传,寔繁大夫之对,然非圣人笔削。
请以经义言之。
夫君臣励翼者,在乎尊卑不黩,上下不僭,罪不妄诛,刑不妄加,兴灭国,继绝世。
《春秋》之义,尊不亲小事,卑不专大功。
谨按经有称「人」以杀大夫者,讨有罪也:称「国」以杀大夫者,罪累上也;
经有书「灭项」而不言何国灭之者,为齐桓公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夫官师寅亮者,在乎夙夜儆戒,靖恭其位,贤愚有序,贵贱有列,安邦国,利万民。
《春秋》之义,用贤治不肖,用贵治贱。
谨按经有书「,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书「遂」者,美其有遂事也。
《春秋》之义,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
制策曰:「六籍之存,日星是喻;
百氏之说,爝火攸同。
恶实尚华,寔繁厥类;
斲雕为朴,岂无其时?
欲使荐绅之民并宗经术,青衿之士专习圣言。
能黜异端,渴闻谠论」。
臣闻经纬天地,莫大乎六籍。
《诗》《书》标仁义之府,《礼》《乐》立教化之表,《春秋》五始以载褒贬,大《易》四象以观情伪。
从之则为正直,为圣贤;
叛之则为奸乱,为聋闇。
万代而下,宗为格言。
然而去圣逾远,诸子锋起,各因文而述志,或希圣而扶经。
至汉孝成帝时,已八十馀家矣。
尔后作者纷纭,竞为闳诞,违叛正道,棼泯斯文,致学者之多歧,遂务而舍实。
陛下注怀《坟》《索》,将抑百家,文明之朝,如转规耳。
然臣以为焚之则为非法,不若化之以道,教之以正。
自今而后,凡朝廷诏令之文,贡举诗赋之目,毋用诸家之语,必以六经之义。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是以辐员之内,庠序之间,不禁而自绝,不令而自从,竞讽之言,共排杨墨之语。
谅不数岁,尽变其风。
洋洋乎《雅》《颂》之声,可以翘足而待矣。
制策曰:「贡举之说,茂异斯求。
爰自唐朝,独考辞赋。
虽云小辨破道,壮夫耻为。
然而定妍否于有司,观工拙于作者,茍或舍兹衡石,诚虑失之毫釐,将俾俊乂用章,文风丕变。
其用何术,以副虚怀」?
臣闻王者不能独治天下,必择良能而共之。
故公卿大夫必选于俊乂俊乂必取于多士。
四代荐贤,诸侯立三适之制;
两汉求士,公府有四科之选。
得贤之盛,无以踰之。
魏晋已降,南北离割,其间制度,无可纪者。
隋室立进士之科,李唐崇大其选。
国家龙兴,亦循其制,网罗贤俊,时号得人。
若辞赋之试,声律之限,盖非古也,而取一时之工焉。
陛下必欲革之而取茂异,又何患妍否之难定哉?
臣以为今之取士,其甚可疑。
乡举里选之制未尽明,察言观德之规未尽复。
夫乡举里选,所以择其行也,而寄贯冒籍者有焉;
察言观德,所以择其材也,而矫厉虚誉者有焉。
所以荐贡之始,不能皆知其行;
明试之际,不能尽择其文。
以是爵命之间,不能无滥。
臣愿陛下先明乡里之制,次谨言德之规,然后试以策论,考其康济,非经意不得以对,非常道不得以言。
则清浊自分,才德可辨,文风丕变,又何远乎?
制策曰:「《礼》有四民,农居其一;
《书》有八政,食在其中。
务劝力耕,亮由薄敛。
或轻其赋调,即邦家之用不充;
或重彼科役,即编氓之力弥困。
至于榷酤之法,关市之征,将以惠人,亦思省去,复虑经费不给,游惰寖多。
盖欲蠲复民租,不禁山泽。
野无旷土,府有羡财。
下靡趋于末利,上益丰于储蓄。
必有说也,宜无隐焉」。
臣闻《语》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故先王敷政设教,惟务富庶,藏财于民,取之以道。
府藏益而国用充,元元安而百姓遂。
国家仁惠周普,刑政简清,但财赋未充,管榷未罢,其故何哉?
臣以为务农之制,足食之本,历观前世,盖有道焉。
三代之际,其详阙矣,姬嬴而下,莫盛于汉。
臣请为陛下以西汉之事言之。
夫汉当文景之际,民田三十取一,而侯王分土,各食其租。
关梁缓征算之制,民间有斗酒之赐。
四方常贡,其入至寡。
而太仓之,流衍而露积;
京师之钱,贯朽而难校。
守闾阎者食粱肉,阡陌之马成群。
今国家地广前代,履亩而税。
山泽舟车之赋,盐铁莞榷之利,一岁之入,十倍汉初。
而用度丰盈未能相当,其故何哉?
岂非游手未去,重职未省,冗兵未减,仙释未戢,旷土未开,珠玉未弃?
游手未去,则趋末牟利之弊未尽止;
重职未省,则稍廪供亿之费未尽节;
冗兵未减,则粮饷优给之用未尽一;
仙释未戢,则邪伪蠹耗之源未尽闭;
旷土未辟,则耒耜禾黍之利未尽获;
珠玉未弃,则梯航掊采之路未尽塞。
是以南亩之民,执耒而耕者无多人矣。
故陛下虽躬行节俭,忧劳日昃,而制其岁用,则尚有未丰,议缓征算则将行复止者,良由是矣。
愿陛下禁游惰以沮劝之典,并重职以简易之道,去冗兵以稽阅之法,抑仙释以正直之规,开旷土以优复之令,弃珠玉以俭素之教,则官府之用充仞而山积,亿兆之生敦厚而日富,丰食之道又何难哉!
制策曰:「宰字之任,蒸黎所托,在乎铨择,尤所注怀。
亦尝阅考绩于明廷,听保任于端士
暨于莅职,继以败官。
或边幅罔修,簠簋靡洁;
或佩韦罕诫,冠虎是侔。
虽国有常刑,而民已受弊。
今若峻其督责,必兴叹于凝脂;
缓彼简书,将漏罪于疏网。
水火相济,琴瑟更张,尔其谓何,予实翘想」。
臣闻生民之命,系乎县邑。
故进任宰字,在乎择人。
当进者进,则令明,政教达,奸宄绝,私谒息;
不当进者进,则王泽壅,刑辟滥,邪伪起,苞苴行。
故古者仕不妄进,臣不虚受,盖恐下民之受弊于匪人也。
国家之制,与古齐圣,而州县之吏,率多暴慢,不求洁白之名,罔垂缓急之戒。
其故非他也,盖吏道颇杂,贡举未正。
士则累场籍以求第,而不问其材;
吏则叙久次以求迁,而不问其事。
未尝择行于三铨,但见分命于百里。
君子或淹久而后进,小人或夤缘而先达。
复循唐氏流外之制,盛开百司恩泽之路。
选调既集,皆补令佐,蚕食元元,干冒宪网。
详观其弊,良不远此。
况复考课之法未尽行,论荐之科未尽至,按察之使未尽公,激劝之赏未尽重。
臣愿陛下因革百王,详观两汉
采诸家考课之法,而明其殿最;
严百官论奏之典,而禁其趋附。
选天下公正之士,出分八使之车;
擢州县循良之吏,入补金闺之籍。
是则黄绶之间,竞为良善,又何有凝脂之叹,疏网之虞者哉?
制策曰:「缅惟致治,诚在得贤。
每恐下僚,实沈英彦。
或以类举,或自荐升。
负廉隅清白之名,常从加等;
驰干蛊端方之誉,亦示峻迁。
然而鲜睹徇公,颇闻滥进,始由朋党,终陷刑章。
言念于兹,夙夜无已。
欲使怀材者必达,荐士者绝私。
奏牍上陈,美恶可复;
爵赏下降,名实罔违。
极言澄汰之方,用资宵旰之虑」。
臣闻王者前旒垂纩,无为而治,必举贤哲,用为股肱。
故类举之典,君子所以达己知也;
自荐之制,英主所以拔寒畯也。
皆有国之规矩,求贤之轨辙。
然则类举不正则朋党者达,自荐不实则僭滥者进,必在乎以经义而制之。
谨按《春秋》书「吴子使季札来聘」。
,夷狄也;
称子者,善使贤也,故进之。
《春秋》之义,身贤贤也,使贤亦贤也。
又按《书》云:「举能其官,惟尔之能」。
而今之论荐或非经意,保任之法颇重,得贤之赏未行。
夫经以使贤者为贤,举能者为能,若举状谬者既黜,举状实者未旌,则贤能之士何以劝励?
夫贤能不劝,则为善者怠;
为善者怠,则欺妄者进矣。
于戏,自荐者权也。
古者帝王虑臣下妨塞贤路,乃为之制,在陛下裁之而已。
若类举者道也,一日废之不可。
伏愿陛下所信任者各举所知,则柱石有馀材矣。
然则国家之大柄,王者之利器,赏罚而已。
陛下明其科条,以驭荐举,不容应侯籍橐之请,而举胥臣之赏,是则怀材必达,荐士绝私,可以复其美恶,而不违名实矣。
臣诚不佞,罔知忌讳。
叨备清问,忧惶跼蹐。
但幸遇陛下设直言之科,臣应极谏之召,圣策许臣「靡悼后患」。
夫贱士之虑,思补圣政万分之一。
惟陛下少赐宸览,宽其鼎镬,则昧死幸甚。
臣谨对。
知制诰第二状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二一、《石林燕语》卷九
右,今今月十四日曾有奏陈,以知制诰之职非臣所堪,乞更择人,未蒙允许。
臣夙夜惶恐,不知所措。
臣与吕公著同时召试,公著固辞得请,而臣独就职,是公著廉让,而臣无愧耻也。
臣虽甚愚,诚不忍以身居下流,蒙受众恶,为世污泽。
虽获美官,将何荣之有?
公著沉厚渊懿,士林推服,文学行能,非臣之比。
名位宠禄,臣安敢先之?
昔施氏卜宰,皇句须吉。
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皇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而致邑焉。
施孝叔曰:「子实吉」。
对曰:「能与忠良,吉孰大焉」。
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
弗胜,致右焉,简子许之。
臣今自知不材,请释美官以授能者,虽不足比迹大贤,庶几得从皇句须、少室周之后,其荣多矣。
伏望朝廷察其区区,特赐矜许。
其除知制诰敕告,臣不敢祗受,乞授公著或别择人,不胜大幸。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封百官母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八、《华阳集》卷三四
敕:朕惟《春秋》之义,至于母子之相贵者,其圣人笃人道之大邪。
朕因郊熙成,嘉与外廷竣哲之士,共承兹休。
以尔具官某母某氏,柔明温惠,四教具修,有子实贤,逢辰之庆。
今宠尔以封君,亦维尔训慈厚,岂不显哉!
可。
王元泽1076年6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一、《曾子固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自周为秦,六艺散亡。
泯泯纷纷,更汉终唐。
诐行淫辞,悖离经常。
天生相君,典领斯文。
笃生我公,达观博闻。
左右元后,遂迪天民。
皇帝曰咨!
汝实大器。
方见相君,汝嗣讲求。
辅训厥遗,以悟后觉。
三年书成,赐在太学
皇帝曰俞,道废千年,乃昭于今,亦推汝贤。
汝登龙图,以对文功。
公孙不居,道则弥冲。
昔者子实克嗣。
韶向被凿,自为问异。
问时述作,惟我公是
道德之泽,遂及后然。
呜呼公才,其得自天。
不自彫携,其中塞渊。
湛然清明,毁文言不惊。
出没纵横,渊默雷声。
我意彼天,以继有为。
命难谌哉,而不耆之。
己酉讣闻,皇帝曰吁!
天与汝能,圣女衡枢。
今其亡矣,人孰助予?
吾岂能忘,赠谏大夫
相君白首,陨涕悲创。
归公朝夕,曰予天丧。
某等备数胶庠,辱赐则深。
闻问恻然,疾首薰心。
循祭以辞,其或来归。
孙子高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
子高足下:辱赐教,奖劳甚渥,反复诵观,惭生于心。
某天介疏朴,与时多舛。
始者徒以贫弊无以养,故应书京师,名错百千人中,不愿过为人知,亦诚无以取知于人。
独因友兄田仲通得进之仲宝,二君子不我愚而许之朋,往往有溢美之言,置疑于人。
抑二君子实过,岂某愿哉?
兄乃板其辞以为贶,是重二君子之过,而深某之惭也,其敢承乎?
兄粹淳静深,文彩焰然,而摧缩锋角,不自夸奋,具大树立之器,人所趋慕,宜择豪异而朋之。
顾眷眷于某,岂今所谓同年交者,固皆当然哉?
某愿从兄游,诚不待同年然后定也。
承日与介弟讲肄图史,商较世俗,甚盛,甚盛!
孔子曰:「垂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深切著明也」。
私有望于兄焉。
此月奉计牒当度江南,十一日尽室行。
江山清华,有可叹爱,无良朋以共之,亦足怃然。
春暄,职外奉亲自寿。
双溪晓步怀少游子实 北宋 · 释道潜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亭午炎威剧,风溪破晓行。
纡馀怜野彴,错落见长庚。
翻藻鱼呈媚,梢林露献清。
二豪俱二阙,此乐与谁并(以上《参寥子诗集》卷五)
泸南诗老史君墓志铭元符二年正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六、《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二、《珊瑚网·书录》卷五、《书画题跋记》卷四、《模古斋法帖》卷下、《壮陶阁书画录》卷四
维史氏远有世序,自唐尚书吏部侍郎严从僖宗入蜀。
德言,为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因不能归,占籍于眉山
生光庭,孟氏时试大理评事、知应灵县
应灵生著明,嘉州军事推官
嘉州生溥,见之乱,遂不出仕,号「江阳隐君」。
阳生回,能诗,自号「知非子」。
知非生宗简,名能知人,善料事,自号「天和子」。
天和子实生诗老。
诗老讳字翊正
少则笃学能诗,绍知非之业。
以贫,干试于眉州,又干试于开封府,皆见绌。
乃游泸州,杜门读书,士大夫之子弟多委束脩于门,遂老于泸州
妻子或谒不足,君熙然曰:「会当有足时」。
自守挺然,不妄取与。
有挟势利而求交者,虽邻不觌也。
其见刺史县令,鞠躬如也,未尝有私谒。
既晚莫,不及仕进。
闲居无一日废书,尤刻意于诗。
登临樽酒,率尝吐佳句,压其坐人,故士君子推之曰「诗老」云。
夫人杨氏,生二子:锐、镇。
一女,嫁进士王庸。
继室杜氏,生四子:铸、钢、镐、铨。
君卒以绍圣三年四月某甲子,享年若干。
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其兆在泸川之上、白艻之原。
自天和而上,皆葬眉山,而葬泸川自君始。
镇有文行,泸川学者宗之。
竭力大事,而来请铭,遂铭之。
铭曰:
人皆汲汲,仰掇俯拾。
商财计级,胁肩求入。
君独徐徐,书耕笔锄。
我躬则臞,我心则腴。
缊袍后秃,藜藿不肉。
哦诗满屋,金革匏竹。
泸川洋洋,枞栝其冈。
勒铭诏藏,尚其嗣之昌。
王梦锡集序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灌园集》卷八
维天生材,维世长之。
长失其道,则虽有俊茂伟明之质,有不能自保其成者矣,吾于周道既亡而见之。
夫所知所行,壹迪先王之学,而不诱于俗习者,豪杰特起之士也。
而欲仕之心,则天下之所同,向非自信之笃,自知之明,则亦安能置己于悠悠寂寞之乡,而处外铄之光荣如尘滓之去来哉?
秦汉以还,所为抗论说于下风,以克有传于世者,皆非有待于长养辅助而致之者也。
得之于心,文之于言,考之于前闻,尽吾智力之能至而已,君师朋友,于吾乎何有?
是故、公孙、贾谊刘向之徒,虽或不纯乎圣人,而后世诸儒,腐烂区区,终莫能望其程躅也。
诚使此诸人出于之世,其所成固可知。
又使之出于魏晋隋唐五季之间,则又不论可知矣。
夫谓之木矣,何莫任乎曲直?
根深本固而后干伟枝强,彼匠石之有无,谁之职欤!
知乎此者万万也,信乎此者万或千之一也,是古之人所以可贵而不多多也。
嗟乎,其不多多,盖有不幸存乎其间矣。
吾友王向字梦锡,生数岁而喜书。
少长,则治进士业,茁然,众骇其进,而莫敢议其所止也。
既冠,犹未得志于举场,梦锡益自刻励,觉其所治未足以居先王之学,则欲尽其智力以图之。
顾家日贫,亲日老,转转不救,则曰:「及吾无营养之患,而后吾智力足以致也,庶几不负古人」。
熙宁天子将以经术作新士类,而丞相长安公父子实始受命成之。
梦锡家远方,独取所谓《杂说》、《字说》者读而思之,推见其指,乃解《诗》、《孟子》合四十万言。
书既成,而雱《新说》亦出,梦锡又取而读之,顿脚大笑曰:「果与吾书槩合」。
于是人皆以梦锡为必能由此得禄以养其亲,而后卒其素所欲致者也。
而再试,益不得志,则又朅焉去之太学
其行也,谂余焉,余曰:「闻道而知之行之,我也;
贫富穷达,彼也。
太学之异于吾山,则余所不知」。
梦锡径去不顾。
至未几,主讲者果悦而称之,浸浸乎闻矣。
俄而病死。
初,曾子固洪州,余往候之,从容访余以后来俊秀,余以梦锡为言。
其后子固归省松楸,而梦锡献文子固,语人曰:「建昌学士世不乏,吾以望若人」。
悲夫,乃遽不幸。
梦锡归葬之明年,其兄定拾馀稿数百纸,以父命授余曰:「愿得次比而表题之」。
余为之剟去拟试之作,而存著其可者。
诗、书、序、辨、论,总百七篇,釐为五卷,所谓四十万言者,悉不著也。
梦锡之智力所欲为与所能为,非五卷之谓,而不幸不得致尽以成焉,其尤可悲也已。
夫繇后世之法以进,则梦锡虽及仕,吾安能知其穷达。
徒使其怀如许美才,困于有馀之四十万言而无得也,存不足之五卷,余独能使梦锡见知于世乎哉?
知之者知之,盖将有焉。
叙以告其兄,使藏之而待。
元丰七年中秋日
参寥大师1080年秋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五、《淮海集》卷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某顿首。
懒慢滋甚,不奉问几一年,中间屡蒙惠书,赐责亦不加切,参寥师真知我者也,幸甚幸甚。
仆自去年还家,人事扰扰,所往还者,惟黄子理、子思家兄弟。
子思又已分居,困于俗事。
彦瞻每行县,辄得数日从游。
此外但杜门块处而已,甚无佳兴。
至秋得伤寒病,甚重,食不下咽者七日
汗后月馀,食粥畏风,如见俗人。
事事俱废,皆缘此也。
比蒙录示黄州书并跋尾,幸甚。
观其词意,忧患固未足以干其中,愈令人畏服尔。
仆所题名,此却无本,烦嘱聪师写一通相寄为望。
仍并苏公跋尾。
前所寄者,已为端叔彊取去矣。
昨闻苏就移滁州,然未知实耗。
果然,甚易谋见也。
盖此去滁才三程,公便可辍四明之游,来此偕往。
琅琊山水,亦不减雪窦、天童之胜。
子由间过此,相从两日,仆送至南埭而还,后亦未尝得书。
渠在扬州淹留甚久,时仆值寒食上冢,故不得往从之耳。
莘老寿安君竟不起,子实丁忧
远方罹此祸,故殊可伤也。
传师已闻作司农簿,声闻籍甚,恐旦夕得一美除。
公择近亦得书,说秋初尝至汤泉,到寄老庵见显之,恨不与吾侪同此乐。
显之恐十数日间来此,为十数日之会,今已到天长矣。
黄鲁直近从此赴太和令,来相访,为留两日,得渠新诗一编,高古妙绝,吾属未有其比。
仆顷不自揆,妄欲与之后先而驱,今乃知不及远甚。
其为人亦放,此盖江南第一等人物也。
黄诗未有力尽翻去,且录数篇,尝一脔,足知一鼎味也。
又为仆手写两记,今封去。
如辩才、无择要入石,便可用此摸勒。
仆自病起,每把笔如雠,不知何谓,得此公为我书,殊增气也。
其字差瘦,更为润色,开时令尽墨为妙。
中间更未安及不是处,但请就改之。
若开得成,嘱二师各寄数本。
李端叔在楚,音问不绝。
比如毗陵,过此相见极欢。
扬州太守鲜于大夫蜀人,甚贤有文,仆颇为其延礼,有唱和诗数篇,今录一通去,当一笑也。
顷闻公不作诗,有一小诗奉戏,又已复破戒矣,可谓熟处难忘也。
聪师有书来要字序,仆近日无好意思,明年又应举,方欲就举子学时文,恐未有好言语。
今但为渠取字曰「闻复」,盖取《楞严》所谓「闻复翳根除」者也。
钱塘文士,可求人为作,不必须仆也。
蔡彦规已卒关中,今归葬山阳,可伤。
朋友彫落如此,独有仆数人朴钝落魄者无恙,又多病,少佳意,人世良可悲耳。
何时合并,以尽此怀?
不宣。
安康郡庞氏墓志铭绍圣二年三月1095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二、《鸡肋集》卷六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国子博士彭城陈侯之夫人、安康郡庞氏,绍圣二年三月壬戌卒,年七十有七。
将以其秋七月丁酉,祔于彭城白鹤之吕栅博士之兆。
其子江州彭泽师道以书来,曰:「师道不幸,先君之丧也,高邮秦观尝铭矣,不克葬,今举夫人以祔,惟子实铭吾母」。
补之曰:「唯」。
庞氏,单州成武人
丞相、赠司空兼侍中颍国庄敏公籍,忠厚有谋,功在王室,夫人考也。
妣边氏,秀国夫人
初,颍公从其考魏公格宦于彭城,魏公始见夫人之舅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洎而贤之,语颍公「必与厚」,故夫人归于博士
陈氏故儒者,有家法,夫人宜之。
封南安县君,徙封郡,皆颍公恩也。
三子二女皆令孝。
师黯光山
师仲,河中府司录
师道,其季也。
淑嫁张舜民,媛嫁章珙,皆先卒。
舜民今以直秘阁陕西转运使
师道好古自修而有文,耻以其技干时,将老焉,乡人推之。
士尝与游者扳而出之,其在位有力者以其行闻于天子而官之,乃以亳州司户参军教授其州,又教授颍州
既迎夫人还自颍,已疾病。
夜次东阿步,星堕其旁贾人舟上,如丹如橐,出芒下尾,无几何而夫人没。
且瞑,西向卧,讽弥陀不绝口,亦异矣。
为人慈俭,所知甚远。
子于不嫁,称师聚徒,传一世以为仙,自大人显族争奔向之。
夫人独不然,曰:「道贵清净,反此祸也」。
后于卒败。
博士推赀以业群弟,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夫。
既从其子仕州县,御菲而甘,不以累其子。
人皆曰:「生贫贱,若是固易;
以大家子为此而泰,可哉」。
铭曰:
尝俭而为奢,一饱已多。
由丰而得约,则难以乐。
居难而裕,惟庞公有女,惟陈侯有妇。
士不其尔,或养以移志。
我铭夫人,以愧世之士。
广州推官杨府君墓表1087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七、《鸡肋集》卷六三、《珊瑚钩诗话》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二年正月辛酉广州观察推官杨府君卒,丧未还也。
其后,侄洵一日晡时,昏然如醉,歘见府君乘马从徒而来。
洵遽迎拜,既坐,神色翛然如平生。
问:「何之」?
曰:「今为忠孝节义判官矣,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
从容竟夜,人但见洵拜,且自言也。
将行,有二紫衣留语曰:「府君范山石台,何不即彼立祠」?
洵忽悟,谓家人曰:「适广州叔父至如此」。
众悲骇,因呼工为像。
工良拙,而像惟肖,人益以为神。
府君宦不显当涂,无上其事者,祠竟未立也。
众复曰:「府君生有德于此,没能震于灵响,其存不朽,不以祠立与否。
惟岁时野祭,尚足以慰吾人之思」。
乃叙府君行事,并记洵所见,来言曰:「府君里冠冕,不可使其较然著于耳目之迹久不传也。
子实为文,表诸其阡上」。
补之曰:「诺」。
府君讳纬字文叔济州任城人也。
少愿敏,事亲孝,仪状端重,长七尺,忠信岂弟,好学而爱人。
遇乡人无少长,必以敬,而乡人亦无少长,皆敬而亲之。
未尝有官府,而民听之如官府,至就评曲直,而府君固退然君子,非预人事者也。
曾大父讳超,五代末,藏匿不仕。
大父讳善基,初稍稍以经术教授乡里。
生子讳昪者府君考也;
讳早尚书比部郎中
讳景尚书驾部郎中。
皆经明擢第,有能声,故府君大父累赠尚书刑部侍郎
府君亦以皇祐五年经明中第。
尝为太原府司理参军,活县所上盗在死罪者三人。
其党应死者犹感泣,语家人曰:「杨参军遇我尽,今且死,尚当为杨参军求佛追福,我死不冤矣」!
凤州梁泉县,教民以孝弟力田为先。
史千之不知其能,尝荐其录事参军张革等数人,革呼同列诣千之,言梁泉循吏而公不荐,革等以为愧。
之踧踖曰:「吾过矣吾过矣」!
因并荐之。
沂州防御判官
岁大饥,盗蜂起,守霍交府君督捕四县盗。
吏争以杀盗求赏,多至数百人。
府君独哀之,开喻首减,所全者众。
狂人李逢聚亡命,淘金境上,有异谋,郡疑不时发,而败诛,府君亦坐废。
二十年优游守道,化行其家。
河决曹村,灌七郡,钜野大溢。
谷大登,场事未毕,民有舟者争救谷,老幼多死。
府君尽弃其田中积不载,而以其二舟躬救人于津口,所活日数十百人。
后民相见者皆曰:「杨府君生我」。
上纂极,复为广州观察推官,叹曰:「欲老于此,故恩不及考妣。
今往,幸满岁得休官,追荣丘墓,不憾矣」!
无几何,卒于官,年六十有二。
夫人翟氏,有淑行,踰年亦卒。
子三人:涓、涤、涣,皆进士,学问修立,后方兴未艾也。
其没后数年,尝有群盗白昼行剽,辄呼相戒:「无犯杨府君家」!
过其门,犹俛而趋。
府君不特生为善人怙,而没为小人惧者如此。
然于时府君未葬也,其详犹具于铭焉。
补之尝窃以谓行德于幽,人不知而天知之。
天之所予,不必贵富,使正直好义,所居以为民命,是谓不泯。
其动于怪异,亦时以劝善而警恶。
府君生诚实不欺,没岂其欺?
尚曰:吾父母邦庶或福之,岂利其飨哉!
系曰:
生无职于尔土,民固听之,如其有官府。
没无封于尔土,民固神之,如其山川主。
意有道者其德全,畸于人而侔于天,莫之爵而常自然。
范之山兮石如砥,木萧萧兮草靡靡,侯爱我邦兮归万里
山中人兮春复秋,日惨惨兮云幽幽,侯壮长兮所居游。
侯之来兮民喜,风飘帷兮雨沾几。
鼓渊渊兮舞侯戺,纷进拜兮侯邻里。
侯不可见兮德可思,侯行不来兮民心悲。
谓侯饮食兮无去斯,福尔之土兮以慰民之思。
次韵答子实秦少章二首 其一 北宋 · 陈师道
 押纸韵
英英黄金花,论时不论美。
靖节骨已朽,弃捐乃其理。
两公意有馀,采采今未已。
尚念白头生,临风嗅霜蕊。
次韵答子实秦少章二首 其二 北宋 · 陈师道
 押纸韵
(赵本、四库本、张本作交)新情已故,室远人则迩。
杯酒不相忘,一朝得二子。
初花美无度,后时终可鄙。
与汝卧秋风,看君控双(赵本、四库本、张本作双控)鲤。
西塔寺分韵赋诗怀汪信民渊明停云诗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为韵探得念字 北宋 · 谢逸
 押词韵第十四部
昨夜山头月,照我杯潋滟。
今朝云外山,寸碧若新染。
人境两清绝,座客只君欠。
俗子百无用,胜士一可念。
君如苕溪女,不妆有幽艳。
又如白堕醪,虽久味愈酽。
雄文山有云,高论圭无玷。
胸怀极坦夷,了不限城堑。
胡不侍明光,峨冠佩长剑。
宁甘广文冷,青灯对铅椠。
何当襆被归,莫待孟光窆。
放杖先生席,罢趋邦君坫。
晚行蝉噪山,晓起鸡号店。
到家先过我,信若符节验。
门前马未嘶,屋上乌可占。
呼儿拂几席,唤妇熨襦襜。
欲具韩子餐,恐乏鱼菜赡。
但当蒸瓠壶,莫笑卢公俭。
老气得酒豪,灰寒尚复焰。
虚心叩至道,膏肓待君砭。
高宗皇帝挽词 其二 南宋 · 萧燧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画翣排仙仗,龙輴去莫攀。
衣冠藏汉庙,弓剑閟桥山
宇宙精神惨,臣民涕泗潸。
阶蓂荚在,无复望慈颜(宋魏齐贤叶棻《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二)
高宗皇帝挽词 其四 南宋 · 程大昌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九龄几协梦,三载忽缠丧。
地卜周巡旧,山因傍。
云卿飞步阔,风沛著思长。
八表神游处,天高巩洛(宋刻本作苍)
按:宋魏齐贤叶棻《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二
高宗皇帝挽词 其五 南宋 · 赵慎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梦断尧千岁,神游汉五陵。
洛京元在望,且相仍。
仗卫凄烟合,笳箫冻雨凝。
漫磨千丈石,未是颂中兴(宋魏齐贤叶棻《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
高宗皇帝挽词 其三 宋 · 林栗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兼爱无南北,全能冠古今。
典坟供夜览,烽火自宵沉。
睿藻成章焕,宸钧寓意深。
万年垂琬琰,谁识至仁心(宋魏齐贤叶棻《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二)
高宗皇帝挽词二首 其二 南宋 · 倪思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黼翣方徐转,龙輴望已遥。
平似掌,俨如朝。
丧考群心痛,号旻圣孝昭
稽经崇庙号,万世永尊尧(宋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二)
高宗皇帝挽词 其五 南宋 · 李巘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映日龙輴动,喧天凤吹休。
桥仙融路碧,梧野结云愁。
万叶休符衍,三年孝制脩。
臣民瞻祖载,恸哭拜江流(宋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