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凤阁王侍郎传论赞 唐 · 李翰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一
论曰。王氏之先。盖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刘。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累圣重光。以成王业。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灵王。厥德虽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晋者。登仙于伊洛之閒。其后代子孙。遂称为王氏。考其绵系。不亦远乎。既而姬氏运穷。战国蜂起。有错为魏将。剪为秦将。咸以武功。翊扶霸业。宏谋远略。二国赖焉。自秦至汉。有吉有骏。为汉代名贤。自汉至。有览有祥。为晋室公辅。时徐州刺史吕虔。檄祥为别驾有佩刀。工者相之。以为三公之器。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不获。而后受之。祥在魏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武帝践阼。拜太保。爵为公。年八十馀。赐几杖不朝。为国元老。祥临薨。以佩刀授其弟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拜光禄大夫。封即邱子。门施行马。览生抚军长史裁。裁生丞相始兴文献公导。匡辅中兴。迁都建业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绪也。则悦洽珣珉。以宏雅清亮重于时。其旁枝也。则浑戎衍经。以旷达易坦高于物。若乃器宇崇邈。风鉴昭朗。则宋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豫宁文侯其人也。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开府豫宁忠敏侯其人也。开物成务。纬地经天。则齐中书监尚书太尉南昌文献公其人也。廉正澄絜。恬虚润。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南昌安侯其人也。美干英姿。通机敏艺。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五兵尚书南昌章侯其人也。博学高才。鸿笔丽藻。则周内史太子太保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司徒石泉康公其人也。有典有则。如圭如璋。则隋安都郡太守石泉侯其人也。道韵清穆。德徽光劭。则太子舍人王府司马皇朝赠魏州刺史其人也。其馀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范忠规。仁声义烈。女嫔帝子。男尚王姬。公侯保辅之尊。令仆卿尹之贵。纽龟鸣玉。紫盖朱轩。赫奕蝉联。缤纷庵蔼。市朝亟改而无替。舟壑骤迁而不易。衣冠礼乐。百代传之而比肩。人物风流。四海望之而延颈。岂不美哉。虽复鲁三桓之子孙。郑七穆之宗族。晋之栾。齐之国高。张氏之七叶貂蝉。杨家之四世台衮。石奋石庆。恭慎重规胡质胡威。清廉謺轨。父子儒学。桓荣桓郁相承。兄弟文章。陆机陆云齐举。未足以延兹家范。丽我门辉。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善乎郭景纯之言。淮水绝。王氏灭。此非其效与。石泉公承积德之基。挺举和之气。髫龀之岁。便能竭力以事亲。其性纯笃。率由而至。精神朗悟。特异常童。好学读书。略无懈倦。常研味经史。虽寝食有所不遑。才及成童。已为博达。朋侣推荐。刺发而就列焉。历仕州郡。咸以材能底绩。既以贤良文学举。又以夙行公方进。遂乃升台府。拜卿仆。三典名岳。一佐神州。始学之。今得而行之。以明察禦奸豪。以慈和抚孤弱。以谨靖成公务。以清白杜私求。珠玉非所宝。脂膏不能润。故能所广者纪。不令而行。千里应其言。百姓归其德。所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及其翔凤池。执螭剑。出纳王命。弼谐帝猷。理在将顺。怡然而奉旨。事当进色。侃然而犯鳞。常欲兴礼制乐。刑宽政。奖儒术。抑吏道。正风俗。厚人伦。乃蘧瑗之忠诚。史鱼之端操。孟公绰之不欲。季文子之无私。羊兴祖之衣惟葛袍。公孙宏之食惟粟饭。陈宠之奏稿咸削。孔光之温树不言。我之行事立名。殆出于数公之右矣。由是特为上所亲倚。常以忠贤许之。其好古博雅。述作无倦。游心于千载之表。骋思于九流之域。虽堆案盈几。积讼充庭。汗怀铅。晷刻无舍。所莅之职。由中及外。或考其事。或相厥土。博采前志。旁求故实。辄加撰录。无或阙遗。至以祖德家声。前言往行。追述编纪。动成部帙。有忠孝之道焉。有礼义之规焉。有经邦之则焉。有正家之训焉。固可以贻厥孙谋。播乎长世者也。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又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又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诗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道盛德至。善人所不能忘也。又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若石泉公者。可谓备君子之德矣。其为圣朝辅佐。受天之禄也。宜哉。赞曰。
仙绪山宾,灵液流津。
积德累仁,生贤清神。
孝以事亲,忠以为臣。
履道正身,秉国之钧。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东林寺经藏碑铭 五代 · 李肇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释迦者流有十二部经。由儒之诗书易礼乐春秋。皆立言垂教之本。儒无文字。则天下久已大坏。三藏之说不行。西方圣人之教几乎息矣。若声闻乘之四谛门。缘觉乘之十二因缘门。菩萨乘之六波罗蜜门。以至佛乘之一切种智。生而知之则已。学而知之者。向微斯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术也。人主擅万乘之权。富有四海。至于生死报应之际。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之不暇。实由斯言之烜赫而致化。夫塔庙庄严之为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龙大会。未尝不以契经为事。佛灭后。大迦叶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传焉。西土以胡文纪之。谓之梵书。科斗文字之类也。著以贝叶。谓之梵夹。杀青为简之类也。后汉天竺人摩腾。始至中国。出其文二十四章。翻为隶书。其后稍稍不绝。至沙门法护。遍游西国。达言语之不通者。究三十六书之体而还。梵书之诂训音义。然后大备。虽为道滋广。而难能亦甚。盖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后。时人无能知者。小则误于文句。大则失其宗旨。道安尝叹释经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佐而成之。自汉永平唐开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十六人。有桑门之重译。有居士之覃思。有长老之辨论。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经律论传记文集删改之。惣五千四十八卷。号为实录。其中贞观法师元奘作居多。五分其数有其一。其为该博。首出前辈。而历代精舍。能者藏之。方之兰台秘阁。而不系之官府也。五都之市。十室之邑。必设书写之肆。惟王公达于众庶。靡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难。严之堂室。载之舟车。此其所以浩瀚于九流也。庐山山岳之神秀。而东西林为海内名刹。有惠远道安之遗风。四百馀年。钟磬之音不绝。然而三藏经论。阙而无补。元和四年云门灵澈。流窜而归。栖泊此山。将去。言于廉问武阳韦公。公应之如响。往年公夫人兰陵萧氏终。有钗梳佩服之资。而于荆州买良田数顷。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经营焉。爰即洪州诸寺。杂理其事。雕函饰轴。渍檗磨墨。僧谋而吏职。暑兆而寒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图建置。默设规制。悬成剞劂。乃结搆而浮于江。以至于东林。施为殿堂。用尊秘。得浮槎大德义彤为之主。受持洒扫者七人。以备名山之阙。而资学者之求。公之素志尔。初彤公受具于庐山浮槎寺。尝讨大藏。恶其部帙繁乱。将理之不可。遂发私誓。四十馀。果得志焉。于是搜远近之逸函坠卷。目在辞亡者得之。互文合部者兼之。断品独行者类之。本同名异者存之。以伪乱真者标之。又病前贤编次。不以注疏入。非尊师之意。并开元庚午之后。洎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继新译。大凡七目四千九百馀卷。立为别。著杂录七卷以条贯之。命开元崇福旧录。惣一万卷。举以志函。随函以命轴。微尘句偈。如在常中。然后金口之说流于娑婆者。尽在于兹山也。五年。韦公薨。七年博陵崔公以仁和政成。悯默旧绩。由是东林以遗功得请篆刻之盛。其成公志。故家府从事李肇为之文曰。
多罗之教,神道不测。
迦叶承之,布西域兮。
毗尼之用,其法翼翼。
优波受之,垂作则兮。
昙之文,演畅宗极。
苾刍龙象,甚奇特兮。
三者之藏,倾如轥墨。
王公大人,为之饰兮。
韦公之绩,崔公之德。
及兹宝藏,何崱屴兮。
崇崇彤公,合发愿力。
传之历劫,千百亿兮。
炉峰之北,灵坛之侧。
系之迦陁,金石刻兮。
潮州于公九流(《永乐大典》卷一四三八○引《潮州府志》作赵希昼诗) 北宋 · 陈尧佐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扁舟如叶路东西,一片滩声下恶溪。
当日亭台旧时客,相逢莫惜醉如泥(以上同上书卷五三四五)
往生西方略传新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
维西方净土者,琼林宝网,珠阁瑶池。
超亿刹于玉毫,耀千光于沙界。
诸佛同赞,群贤所宗。
遍吉、曼殊,咸愿生乎其国;
天亲、弥勒,皆誓往于彼方。
大圣尚然,况常徒者也。
至若散因定业,少善多福,截五道而长骛,眷九品高升
直到萨云,无复退转。
故彼佛本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者,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父、杀母也。)
今既幸无逆罪,不谤大乘,岂有愿求而不遂也?
况复《十六观经》云:下品下生者,具足诸罪,四重五逆,谤方等法,地狱火现。
十念称佛,地狱猛火,化清凉风,即生彼土。
斯则又许逆罪之辈,十念得生,况无者乎?
推此而言,宜各自信,凡愿生者无不遂心。
天台智者临终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
华池宝树,易往无人。
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
又本愿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回向欲生。
若不果遂者,誓不成佛。
又应校量业行久近者,十念信乐,尚生彼国,况复一日生信乐者?
况复一月一年一生而信乐者耶?
又应校量灭罪轻重者,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重罪者,即前五逆也。)
一念称佛,灭罪既尔,况复十念所灭罪耶?
况复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灭罪耶?
重逆尚灭,况轻罪乎?
又应校量念佛功德比馀善根优劣之相者,经云:若人以四事极好之物,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满中阿罗汉辟支圣人,所得福德,不如有人一合掌,一称南无佛陀。
如彼大千圣福,假使百分千分百千亿分,算数譬喻,皆所不及一称佛名者,功德无量。
一称佛名,功德尚尔,况复十念佛者,况复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阿弥陀佛者,所得功德耶?
复次应知,念佛之人现世安隐,众圣守护,离诸灾厄。
且近校量今时风俗,竞祭鬼神,求其福祐,望得安稳。
信邪杀命,造罪结冤,必无福庆而可利人,虚招来生地狱罪报。
《易》曰: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杀生害命,祖承祭法,非一朝一夕,岂非积不善耶?
殃咎何疑也?
若言杀生非不善者,古今帝王何故仁慈化世,胜残去杀,禽鱼遂性,令登寿域,咸称善耶?
然祭祀之法,天竺韦陀、支那祀典,既未逃于世论,真俗流之罪经。
周公虽称事神,不达汇征之道;
仲尼焉能事鬼,盖迷六趣之源。
老子》既混于九流,《庄子》未移于百氏。
唯释宗所辨,曲尽其理。
天趣在上,人居其次,修罗处中,鬼畜斯下。
今以人事鬼,其犹俛首就足,抑君奉民,何逆之甚也?
又鬼有邪力,事之既久,物党方类,死堕其中,世其迷哉!
且三界大师万德慈父,归之者罪灭,向之者福生。
诸经具说,若能暂归三宝、受持一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胜利:一者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
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者常为十方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者一切恶鬼,若夜叉、若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中。
五者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枷杻、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者先所作罪,皆得消灭;
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者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八者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十者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欢喜,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持金莲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诸有智人,请观念佛所获现世福利功德,岂同世人祠祀之法,现无福利未来受苦耶?
又复当信一切大乘经典,皆赞西方庄严净土,劝令往生。
若《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诸部诸经,皆示行相及赞功德。
又诸菩萨、天亲、龙树,皆各造论,称赞净土。
又此方诸法师、禅师,各造论著疏,光赞西方。
道安法师《往生论》六卷,慧远法师造《观经疏》一卷,天台智者造《十疑论》、《观经疏》、《弥陀经疏》各一卷,道绰禅师撰《安乐集》三卷,善导和尚立五会教劝人念佛,造《观经疏》一卷,《二十四赞》、《六时礼文》各一卷,怀感法师得《念佛三昧》,造《决疑论》七卷,慈悯三藏撰《净土慈悲集》三卷,慈恩法师造《弥陀经疏》二卷,镇国沙门澄观造《经疏》一卷。
有谁闻此众圣称扬敦劝往生而不信乐?
除及不肖人痴瞑无智者
斯更复引自古及今,西天东夏道俗士女、往生高人三十三条显验之事,具示将来诸有贤达,愿共往生也(《天竺别集》卷中。又见《乐邦文类》卷二。)
慧:《乐邦文类》作「定」。
御制灵宝度人经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首
夫大《易》垂教,先于至神;
混元著书,本于妙道。
契阴阳之不测,标冲然之难名。
盖以阐无为之为,著无象之象。
范围幽赞,藏用而显仁
恍惚窈冥,化民而育物。
虽古今而异制,诚训导以同归。
若乃藏室灵文,昭台秘籍,纷纶玉笈,充溢丹函。
龟阙墉城,自高真而降授;
赤明龙汉,应运劫以流传。
斯固超视听之先,在名言之表,弼成至治,渐渍群生。
首出于九流,抗行于百代。
干戈俶扰之际,用之而岂遑;
虫鱼咸若之辰,舍之而孰可?
《太上灵宝度人经》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宝诰。
浮黎真境,纪谈受之初;
紫微上宫,显缄藏之迹。
实诸天之隐韵,为大梵之仙章。
八角垂芒,本由于神翰;
千祇列卫,普度于人灵。
其或育质圆方,禀和霄壤,少私寡欲,背伪归真,端虑以洁斋,洗心而成诵,精专外积,纯粹内充,信可以自晦而明,无幽不烛。
类虚室之生白,同温泉之荡邪。
熙熙而陟春台,济济而登寿域。
至诚所极,介福何穷!
朕祗绍庆基,茂承元贶。
席绵昌之宝绪,幸集隆平;
赖燕翼之丕祥,用康普率
固绝畋游之乐,务宣清净之风。
尝以此经久传中夏,近观注谊,颇极该详,爰命所司,特加摹印。
鲁鱼之讹谬,广寰海之流通。
凡百群伦,庶同归向,咸臻善利,以副忧勤。
聊述斯文,冠于篇首云尔。
中书谢赐圣制乾坤宝典序状1005年5月10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武夷新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今日中使至,伏蒙圣慈赐臣等御制《乾坤宝典序》各一本者。
星使俯临,宸章下赐,莫窥玄远,徒极欢呼。
窃以颁历授时,前王之令典;
观文察变,大《易》之格言。
故璇玑齐政于有虞,铜浑设象于东汉
珠连璧合,定疏密于诸家;
造商因,分指归于三统。
是以阴阳之学,著于九流
羲和之官,列于百执。
历代而下,何莫由兹?
然而象纬之文,颇多脱简,星历之史,罕或研精。
金匮、石室之中,既纷纶而无纪;
宣夜、浑天之术,亦涉猎以非工。
允属钦明,畴咨古训,聿脩茂典,光集大猷。
伏惟皇帝陛下道迈帝先,智周物表,自天攸纵,将圣多能。
执古御今,视八方于指掌;
穷神知变,韬万化于襟灵。
而乃惧司历之失官,虑畴人之废业,尽搜亡逸,大补阙遗,分别部居,刊正󸈠谬。
与乾坤而𦜩合,肇建嘉名;
法云汉以成章,更抒睿藻。
诞扬能事,式冠首篇。
臣等数日前被召穆清,获亲册府
幸睹圣人之述作,寔为后世之楷模,辄祈副本以颁宣,庶遂洗心而披绎。
敢谓俯从人欲,曲允下情!
卿云发祥,已窃窥于凡目;
玉牒不秘,更传宝于私门。
内惟懵昧之姿,得味渊冲之旨,瞻天莫测,游圣无阶。
仰法穹旻,见勋、华之稽古;
奉传简策,有南、董之当官。
伏望宣付史臣,播于直笔。
岂独臣等幸甚,实亦天下幸甚!
宋故赠大理评事武昌史府君墓志铭(并序天圣二年四月 北宋 · 祖士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
乾兴壬戌季秋二十日国子博士、知封州武昌史君丁内艰,与其□妇襄陵县贾氏,扶护全柩,踰服岭之险,航赣石,抵钟陵,稿殡于佛寺。
询龟筮,得甲子孟夏甲申吉,是用迁太夫人之,归葬于江州德化县飞凫乡东原,启廷评府君之坟祔焉,礼也。
于时予待罪于湓浦博士君泣状其考妣之懿,求文以琢方础。
予闻博士君之名久矣,今幸与之游,必益多其为人,虽不命其承,况其勤请乎,得以书之无愧矣。
府君讳壸字元奥,本北州之右族,且西京之外家。
自时以还,代有英哲。
曾祖讳邺,祖讳筠,仕于僖、昭之间。
世难未夷,遭遇右武,以材力气概奋于颜行。
国有徂征,凿凶门而出;
人皆乐用,走死地如骜。
实参裨将之权,并享彻侯之贵。
列考处士讳虚白,生于青社,含华戢耀,不求闻达。
体《明夷》之垂翼,克《大雅》之保身。
五代迭兴,中原多故。
李氏之据有江表也,观士之去就,为国之重轻,盖天地不交之时,亦君臣相择之际。
千里间道,至于台城,不易褐,不入谒霸府
豺狼当路而未剪,鸡骛争食而是羞。
且闻庐山泉石幽胜,杖策独往,结茅在兹。
因受赐田数百亩,以给薪水之费。
厥后嗣君迁都洪井,道出江阳,俯迩岩扉,召见与语。
聆其素擅风雅,问以近得何句。
因举《溪居》诗,其卒章云:「风雨掇却屋,浑家醉不知」。
嗣君自视缺然,颔之而已。
后主累以拾遗命之,弗应也。
由是讫于归全,不复预人间事矣。
母宋氏,润州金坛县令琛之女。
挺生腴胄,靡矜世□之家;
作合令人,自制隐居之服。
端淑之操,姻戚称之。
有才子三人:仲曰光世,季曰杰,府君即其孟也。
生于建业,嶷然英晤,不为童心。
七岁学盘盂诸书,十五领五经大义,既冠而博极于九流百氏。
禀义方而有自,以介节而相高。
不出户庭,研精覃思,深达圣贤之遗意。
每得记传之阙文,固以愈左氏之膏肓,辨伏生之昏忘矣。
弦诵之暇,乐于教授
诸生执业,席间函丈以尽恭;
多士愿交,巷次起舍而斯众。
传其道者,多登膴仕。
《易》象之畜其德,仲尼之施于政,其是之谓欤。
旁探释老之典,雅善名理之谈。
妙观损益之盛衰,不以毁誉而沮劝。
凝尘满席,卒岁晏如。
至道元年七月十六日,寝疾而逝,享年五十有五。
夫人姓夏氏宣城人
父安事江南,始署镇遏使,后从齐王临川,因占籍焉;
俄将屯兵控扼交广。
夫人幼而婉娩,蔚为女士,服勤纂组,閒则观书。
处士闻之,为其嫡问名焉
有归协吉,无遂推贤。
一子曰温,即博士也。
甫四岁,而夫人亲授之《孝经》、《论语》,复得昔贤书帖,俾之临学。
孜孜勖励,至于大成,虽缠昼哭之哀,无废日严之训。
由是博士君践场屋,以文学为时辈所推。
中第效官,奉法循理,有良二千石之风,由夫人之慈教也。
顷岁博士君登朝为春宫,大□郊祀之庆,赠府君大理评事,封夫人为仙源县太君
未几领封川之命,便道之官,还家上冢,哀荣兼备,邦人叹嗟。
乃得翼侍板舆,过从邻党;
且欲抗疏以跋履良艰,求换近郡。
夫人遽止之曰:「吾丱角时,从先将军大庾,其邑屋区落,历历可省。
今幸无恙,与汝偕往,斯奚惮哉」?
既及岭下,访其耆旧,而子孙颇有存者,夫人意甚悦。
至州廨之半载,始觉体之不佳,但稍嗜卧。
属纩之际,容色不乱。
呜呼!
春秋八十,与先姑之寿正同,斯足异矣,岂冥数之有定而家善之潜符者哉?
矧夫深信三宝,多诵佛经,自非宾祭,往往蔬食。
福履之享,年高目明,挟策读书,挫针治𢖆,夜中烛下,曾无倦焉。
女三人:长适陈氏,次适李氏,皆衣冠之裔也。
幼在室而夭。
孙二人,长曰中立,次曰中行,孙女一人,并幼。
噫,史氏之门,将光显矣。
佳城肇启,凉营魄之攸宁;
高岸或迁,惟修辞之不朽。
其铭曰:
宰树森兮悲风寒,宿草列兮多露漙。
刍灵撤兮涂车还,泉局掩兮夜漫漫。
昊天罔极报之难,追书德范金石刊。
山之下兮江之干,千秋万古神所安。
按:江西省九江市文物管理所藏拓片。
梁适集贤相皇祐五年闰七月壬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七、《宋大诏令集》卷五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五
门下:取法台文,崇建宰职。
上以正三光之序,下以畅万物之宜。
宣哲维人,居承平注意之重;
用乂厥辟,济垂拱仰成之安。
自匪杰才,畴允岩望。
参图已试之效,昭试爰立之文,颁告外廷,夬扬休命。
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行给事中参知政事上护军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梁适,风鉴明亮,器采方严。
学淹贯于九流,知该通于众志。
临机敏断,韫干镆之雄锋;
任重伟材,挺楩楠之厚干。
肖于世德,翼我朝猷。
向升禁职之崇,仍护强藩之要。
济师以肃,抚戎惟和
还合虎符,延登武帐。
访猷为而宏远,嘉策识之周通。
擢寘机廷,实本兵柄。
遄参宰路,陪翼政纲。
毅然国体之诚,宣于两府
卓尔端朝之表,耸厥庶工。
乃眷宸阶,久虚铉席,宜畴众绩,参徇师言。
春官贰卿,正西垣次相
益加荣号,仍驭贵阶。
陪辅朕躬,用治予采。
于戏!
武丁以若金作砺,命于其臣;
傅说以如木从绳,诏于厥后。
予违汝弼,可不勉哉!
可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上柱国,进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汉初学记治平二年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道光《新津县志》卷四○、《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五八、《民国新修武胜县志》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仁宗皇帝庆历中,尝以三代之盛,百工庶尹皆有经常法度之教,以揉治民奇邪之性,使趋于粹美。
此由其道素行于庠序,而后施于朝廷,故推有本源,而无末流之弊。
于是诏建学于天下,以觊淘治之污而使之洁清,铲道之驳而使之醇一。
当是之时,老辈晚生,相与勉慕,不荒不嬉,渐捐去僻丽之习,而薰灼乎彬郁之文。
未踰年,献议者以为法令之明,戎武之厉,吏事之干,此足以治天下,彼诗书礼乐但外为藻绘,非理世急务,于是弦诵之声,复寂寞而无闻。
是不知三者虽于治不可阙,然不可专用以治天下。
傥颛而行之,则之仁,不及商鞅之法;
汤禹之教,不及孙武之术;
孔子之道,不及李斯之智。
是用刀锯戈矛、簿书期会以待天下之士,此岂享国久远之谋哉?
盖虎视之君拔本障原、任己速亡之术也。
为郡县者,诚能兴之于已废之后,此岂不谓之适要哉!
合州汉初旧无学舍,有破屋数间,以为孔子,地势卑下,岁尝有江水涨浸之患。
治平二年冬进士冯元崇率邑之儒衣冠者,各办材甓工役之费,易福源僧院之隙地,重建孔子及创学斋四十间,以为师生肆业之所。
县令王周卿实董其事,县尉冉和以俸给二十万为彩绘之用。
君子谓是役也,既为劝学尊道之要,又合仁宗庆历诏书之意,学者诚能日于其中讲究六经之旨,以及于九流百工,而求其治心正身、化民成俗之道,予将见汉初之俗齐鲁如也,岂徒土木之工,以市好事之名哉
策问第二十五(九流)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八、《龙云集》卷二八
问:王通有言:「安得圆机之士,与共语九流哉」!
盖学者之于九流尚矣,自马迁著书,论列百子而比次之,其要有六,则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是也。
其后班固述《艺文志》,颇探取迁遗意弗论列者,寖广其术,别而为九,以为此九者,其所自名家者也,故谓之九流
论九家,其始必曰某家盖出于某官,则疑盖不徒附著也。
至其论儒家,则顾以为其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曾谓大儒之效,而司徒之官乃可尽之乎?
号博物洽闻,其言要必有足稽者,然则所谓九家者,于名何官近之?
使居是官者能各尽其一官之术,亦足以为治乎?
订正是否,非吾子安属。
五行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四、《《鸡肋集》卷二七
《洪范》:「初一曰五行」,金木水火土而已。
何以为十哉?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水生天一成地六,火生地二成天七,木生天三成地八,金生地四成天九,土生天五成地十。
去其生成之数以言,则其嬴皆五。
五,土也,物非土不育,故《太玄》曰:「中和莫盛于五」。
故稼穑作甘,五之所生,十之所成也。
生于阳者成于阴,生于耦者成于奇。
一、三、五、七、九,皆乾之奇也;
二、四、六、八、十,皆坤之耦也。
天地,父母也;
金、木、水、火、土,天地之五子也。
天有此五气,故为天五行;
地有此五气,故为地五行。
故一、三、五、七、九,天之五气也;
二、四、六、八、十,地之五气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故其辨则十,其合则五。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合四方中央而五位定。
由是,大挠以生甲子,容成以生历,黄帝以迎日推策,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辛、壬、癸、甲,甲子之见于经者也。
阴阳家流不见于经。
日官居经以底日,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此阴阳家流之见于传者也。
太史公曰:「因之列于九流」。
《记》曰:「播五行于四时」。
或谓支干配合,以言吉凶,起于唐吕才
五行甲子,自有之。
物生皆受气于五行,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五气之自然盈虚消息,孰能逃之?
才能用此以推之,非起于也。
自五行之为物,皆合阴阳,冲气而生。
坎,水也,而含阳;
离,火也,而含阴。
故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
十日之有刚柔,犹阴阳之有老少也,有老阳又有少阳,有老阴又有少阴。
故甲乙皆木,丙丁同火,庚辛咸金,壬癸俱水,而戊己偕土也。
是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
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者,一昼一夜然后成一日,一盈一亏然后成一月,故即太阳之日,以名百刻之日,即太阴之月,以名三十日之月。
假令合璧起于牵牛,十一月为正,行周之时也,则子、丑、寅为春,卯、辰、巳为夏,午、未、申为秋,酉、戌、亥为冬。
然而孔子曰:「行夏之时」。
夏正人统、授人时,从圣人为正,故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以一日为岁,则夜半子阳生冬至之象也;
日南午阴生,夏至之象也。
甲至癸,十日也;
子至亥,十二辰也。
十日所以为五行也,十二辰所以为四时也。
播五行于四时,故阴阳之运无穷,如《易》之六十四卦,终之以《未济》,周而复始,旋相为六十日。
日辰易位,而纳音之说生焉。
然而子丑一定之位也,甲乙循环之气也,是其所谓播之于此者也。
十二辰之于昼夜、四时、晦明、寒暑,一定而不可乱也。
播甲乙于子丑,周则复起丙丁;
播丙丁于子丑,周则复起戊己。
辰有定而日惟新,惟新者犹人也,一定者犹位也。
譬日于百官之人,譬辰于百官之位,各以其刚柔缓急,施设于事,皆其人之所为。
无人而虚其位,位能自为哉?
以此人居此位,然后有此事;
以彼人居彼位,则事亦如彼。
故人得位而为事,犹日得辰而生纳音也。
日者,人也;
辰者,位也;
纳音者,此人此位所成之事也。
故观吉凶者,日为事之主、纳音为事之,皆日之所为,待位以行之,而观成于纳音。
如是,甲子为木人而不为金人。
所谓天元一气,五行所播之。
气本盛衰,观此而纳音者,要其耳。
珞琭子所谓「天元一气,定侯伯之迁荣,观贵贱有无,必以气」。
要行事成败,则以纳音,尊吉卑凶,是其本说。
而或者专用纳音,故时差也。
五星,则五行之气也。
二十八舍,即四时之位也。
播五行于四时,犹之运五星于二十八舍也。
角至箕,东方之宿也,春也。
斗至壁,北方之宿也,冬也。
奎至参,西方之宿也,秋也。
井至轸,南方之宿也,夏也。
五星之好庙,犹十日之盛德,各有在也。
播五行于四时,运五星于二十八舍,五行逢其用事,犹五星得其所乐处也,吉凶可知也。
播而无穷,运而不已,五行反其所用事,五星悖其所乐居,则其凶可知。
大略如此。
参之以其气运合,会吉而凶,凶而吉,上下无常,犹之易爻,不可为典要。
珞琭所谓妙在识其通变,拙说由神也。
然亦以五星为人、二十八舍为位,以此星居此舍,以彼星居彼舍,而灾祥易矣。
是星能为之也,非舍能为之也。
然由此而有逆顺,所灾祥各殊,犹之纳音之所也亦不同。
然既曰十日合而为五行,而气之老少,日之刚柔,判然异用。
至于五星,则五而已,不为十也。
何以合之?
曰五气以刚柔为十日,五星以逆顺为十用。
就术之一论之,克我者为官、鬼。
夫克我者一气也,乃或好而为官,或恶而为鬼,则阴阳相求而言耳。
夫阳之所求者,阴也;
阴之所求者,阳也。
阴而得阳,阳而得阴,则为咸常,夫妇相感以通、相与以久也。
阳而逢阳,阴而逢阴,则为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睽,是《易》之义也,阴阳之性也。
故十日以阴干克阳,阳干克阴,则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如水得土而有防范,金得火而方圆,虽克也,相得而不相胜,故更为用。
若以阳干克阳,阴干克阴,则志敌而力抗,则两雄必争,二主必危。
如一勺水之少,土盛则堙;
一钧金之轻,火炽则飞,此其常理也。
如甲阳木之得辛阴,乙阴木之得庚阳,故夫妇为用。
若甲而遇庚,乙而遇辛,则为志敌而力抗。
然甲彊而庚弱,乙盛而辛衰,则虽鬼不能为之灾,犹之捧土不可以塞盟津,不胜故也,虽金亦然。
故论其常,欲以阴阳之相求,不欲其阳阳阴阴之相敌。
通其变,则阳为阳助,阴为阴益,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故五星之逆顺似之。
术曰:「金木相逢极为美,土火二星为恶曜」,是以其常也。
然而金木岂不可以为殃?
土火岂不可以为祥?
水亦然也。
顺则水为饮,为浆,溉田亩,浮舟航;
逆则垫溺。
金为钟铎,为槃盂,反则刀剑鼎镬诛。
木为宫室,为舟车,反则与桎梏棺柩俱。
土生用于稼穑果蔬,死用于坟墓覆压之虞。
火生用于烹饪爟燎,死用于灾其室,燔其躯。
以五物而反之于逆顺,是五星犹十日,视其好恶而变化随之。
陈昉所载:阴阳四时,有若干神者随。
六十日而运,各有其次,亦有吉凶。
或曰:实无至此之虚也。
善者习五行之精华气,恶者皆五行之缪盭气。
其理或然。
记》言「天地之仁气、义气、温厚气、严凝气」,亦各有方。
《易》言「帝出乎震」,「成言乎艮」,亦各有位,启闭生杀随之。
术家之神位,理出于此。
然经简而术繁,繁用则疏,简用则密。
《记》之说,《易》之义,皆在矣。
沈虚中吏部郎官林机礼部郎官 宋 · 葛立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五、《归愚集》卷七
董正三铨,位独先于选部
参稽五礼,职尤重于仪曹
敷求望郎,我得髦士。
以尔虚中宏材经远,术业兼贯于九流,以尔厚德镇浮,文艺尝魁于四海,摄承滋久,誉处弥休。
念二厅存省眼之称,而南宫舍人之号,肆加真拜,实副佥谐。
益懋尔猷,以祗予训!
代贺罗尚书1143年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二、《范香溪文集》卷一七
伏审祗膺帝制,晋长天官总司典选之三铨,冠位佐王之六职
士心归重,人论佥谐。
恭以某官硕德元儒,杰材瑰望,际开泰之休运,骤践历于禁涂。
仗下抗言,每献可而替否;
殿中执法,不吐刚而茹柔。
为天子知,谓真宰器。
曳革履而居八座,暂烦藻鉴于九流
调玉烛而陟三台,伫俟丹青于万化。
某登门下客,窃庇寒踪。
泾渭殊流,仰平衡之惟允;
燕雀相贺,欣大厦之有成。
颂咏惟勤,文陈曷既。
邹运使孟卿举状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翰苑新书》续集卷三○
王事靡盬,未敢怀归;
使臣见知,忽叨论荐。
况沐成终之赐,尤衔引重之恩。
伏念某蠢蠢随行,狙狙何算。
少始知学,亦有立功立言之心;
壮不如人,已作为贫为养之仕。
偏亲弗洎,百念顿消。
汉庭诸公,漫惜斯人之憔悴;
鲁国男子,自知吾意之蹉跎。
引舡既远于蓬莱,鼓枻试观于滟滪。
沐浴而戒行李,人谓斯何;
饥渴之歌《采》,岁亦阳止
虽连收乘矢之发,恐未免一篑之亏。
岂无他人,欲令出其门下;
不有君子,宁可弃之道傍。
兹蒙四牡之章,遂足五豝之数。
在绣衣六条之察,定匪徇私;
然华衮一字之褒,却疑过实。
盖经邦本诸政事,而纬国取于文章。
游、夏、求、赐之异科,虽孔门而难备;
董、贾、之殊传,在汉世而罕全。
自视歉然,前言戏耳。
士固伸于知己,盖非摇尾而后怜;
德不待于成身,却合铭心而自厉。
兹盖伏遇某官人今而心古,行峻而气平。
分阃乘轺,欲辙环于四海;
扬金敛璞,真鉴别于九流
尚烦入蜀之星,来卜擒胡之月。
遂见山平剑阁,浪静瞿塘
刘辟就诛,昌黎上元和之颂;
子璋授首,少陵形敬定之功。
既饮至而策勋,复重临而领郡。
子午之奇可出,但当饱戊己之屯;
甲寅之报未来,何以宽庚癸之呼?
尚屈馈饷关中之手,且图转输渭上之功。
谅思人物之渺然,仅有征夫之迩止。
剑外之官易冷,聊借吹嘘;
幕中之辩非倾,谩加收录。
某敢不稍鑴懒习,谨佩味言?
号门生而知恩,例欲自同于蛇雀;
报国士之遇我,誓当小异于马牛。
太守谢史丞相眉州到任)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九、《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五
伏以乘荣隐之障,方幸终更;
通义之符,滥叨详试。
适值宾贤而观国,又令主试于坤文。
既彻棘围,遂趋瓜戍。
伏念某赋资蹇浅,触事坎艰。
学术荒卑,弗知深造之以道;
技能谫薄,又非适用之谓才。
出幕十年,一登文石;
奉祠三载,半刺武冈
曾未满秩之间,倏奉专城之宠。
跨犍牂之徼,命与仇谋;
求牛羊之刍,心劳政拙。
得以理去,不自意全。
丙穴维舟,径欲归耕于谷口
庚书传置,顾令改牧于峨眉
惟是四蜀之封疆,重在三苏之乡国。
然好文而慕权势,至今馀西汉之风;
其事守如古君臣,近世异北墉之记。
比缘兵溃,转觉民流。
厥既献贤能之书,甫及理愁恨之叹。
伋去谁守,犹幸滴博之云收;
超愿乞归,孰念玉关人老
兹盖伏遇某官箕裘辅弼,祉角君臣,精神峻乔岳之瞻,谈笑回狂澜之倒。
大钧播物,实细别于九流
直柄当权,亦曲成于万物。
有念一寒之蹇剥,已成十暑之睽离。
更以一麾,试之再鼓。
某敢不谨固封守,宣布中和?
江陵弘农,讵能及刘昆之政;
南阳上蔡,仰在中召父之规。
感悚惟深,敷陈罔既。
焚书坑儒(应制) 明 · 申用溉
 出处:二乐亭集卷之七
猗至道之原于天兮,寓圣人而乃行。
厥初画三而启蒙兮,揭万象于文明。
自五帝而三王兮,极道备而治亨。
明彝伦以照后兮,亦礼乐之大成。
嗟圣去而言留兮,曰坟典与诰训。
所贵载道而不遗兮,孰精微之幽隐。
该诗礼而达百家兮,羌条贯而不紊。
顾后儒之诵法兮,志抽绪而发蕴。
虽未全于古之道兮,并遵教而仪刑。
宜后王之崇右兮,恢治化于六经。
何世降而醇𣻏兮,纷众欲之役于形也。
善治浸淫而日下兮,道又岐于九流也。
功利于春秋兮,孔圣卒老于删修。
纵横于战国兮,子舆终返乎鲁邹。
王之道霸而不返兮,又继之以暴秦。
残仁义于首功兮,祖刑名于韩申。
鞭四海以一之兮,合万邦以为臣。
灭侯王而郡县兮,销锋镝为金人。
宫阿房以壮内兮,城万里以威边。
自以为德兼三皇兮,视百王余谁先。
泰山而告天兮,巡东海而问仙。
驱寰宇于一法兮,摈千古而独理。
灭裂诗书之正道兮,陈迹圣贤之遗轨。
弃修齐而不本兮,恶经制之害己。
既所行之乖刺兮,又焉用夫典记
惟斯也之背师道兮,鼓群心而益肆。
穷旁搜而远收兮,付炎火之烈炽。
灰万书于一焰兮,鏖心法而同弃。
士学古而触网兮,人习令而师吏。
嗟先王之善度兮,若苏者之刍狗。
涂堙天下之心目兮,将以愚夫黔首。
然斯道之在人兮,固心传而不口。
与天地而同运兮,岂随烬于文字。
欲烧书而塞源兮,秪自见其不智。
诸生之不量力兮,复何为乎讥议。
既刚戾莫与仁兮,谁与之回其志也。
道之厄如火之益炎兮,非口舌之扑灭也。
徒鼓乱而起暴兮,触忤君之酷烈。
一网张天而掩地兮,连四百以自列。
骊山之硎谷兮,瓜胡为乎冬实。
哀吾儒之不辜兮,惨同坑于一穴。
自生民以来兮,祸谁酷于此极。
君之心忌克而暴怒兮,发于政而残刻。
视吾道如仇雠兮,拟根株之并绝。
知祸机之伏兹兮,见防川之大决。
缅怀古之哲王兮,咸扶翼夫斯道。
心典学而尊儒兮,德易成于日造。
遵善制于羲轩兮,式圣谟于典诰。
环率土以归极兮,若禹水之顺导。
极治功于熙皞兮,齐历年于覆焘。
夫何背道而追曲兮,操刑戮以为教。
子产列国之卿相兮,犹不毁夫乡校。
因取善而改恶兮,卒理国而收效。
闻下民之怨骂兮,宜敬德而自淑。
彼重威以止谤兮,适危亡之自速。
观嬴氏之御世兮,足兴嗟而起讟。
夫既逆行而倒施兮,又济之以淫虐。
人心与天命俱去兮,曾不知国脉之自铄。
岂民愚而可欺兮,岂人杀而我从。
泽乡之戍夫一呼兮,挥棘矜以争锋。
鹿走原而横逸兮,众掎角而机陷。
囚独夫于函关兮,掷乾坤于一剑。
中裂于记姓之项王兮,卒输于马上之乃翁。
岂料夫传祚之才二兮,倏宫火之照红。
祸自伏于不虑兮,术反资于英雄。
是谁为之厉阶兮,亦可伤夫焚坑
然天心未丧斯文兮,岂秦威而重轻。
超兵燹于孔壁兮,或寓传于伏生
抑炎汉之表章兮,焕文治之有声。
石渠与白虎兮,亦三老与五更。
咸世重而不怠兮,足贲饰乎治平
况董韩与周程兮,复张朱之迭鸣。
总培根而导源兮,续不传之圣学。
是固知道心之不泯兮,不秦熸而汉复。
然后世之无善治兮,道不行于天下。
虽文化之间见兮,或名存而实寡。
皇天眷东而圣作兮,志每箴于满假。
于帝典兮,宪文武于周雅。
缉熙而日就兮,心精一而执中。
开道原于往圣兮,阐文教于吾东。
自秘书而八方兮,盛经史之旁通。
而口诗书兮,蔚庠序之儒风。
兹圣化之酝酿兮,轶汉唐而三五。
顾微臣之颛蒙兮,嗟学而心鲁。
乏赡才于杨马兮,愧善讲于祖禹
久吹竽于金闺兮,恐负恩于圣主。
常存心于赞扬兮,庶摹写乎天地。
驾文武之全德兮,颂礼乐之明备。
复何说夫狂秦之自愚兮,唯寄兴于美刺。
再答诸友五层楼之什用韵 其二 明 · 王渐逵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每于闻见忆登楼程子云,闻见如登九层之台。),满目清溟失众丘。
学溯程朱元是派,运逢唐宋已成秋。
禅关了悟悲三昧,儒业词章自九流太史公例儒于九流,予甚非之,今观世儒专事言语支离,真九流之一耳。)
却喜离明当午会,迩来文献属南州(今当午会,午为离明之位,正在吾广。)
按:以上《王青萝先生诗集·白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