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读史 南宋 · 陈宓
子房真男子,五世相韩国
父死未及仕,不受暴秦辱。
家僮三百人,求客不顾族。
说说梁,立成宗社复。
梁亡羽不遣,事汉羽亦覆。
眇然一身微,两暴以足蹴。
由来蚤学礼,大义灭私欲。
俯仰既无愧,何须真辟谷。
遂令万世后,叹咏长不足。
上任中书希夷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宋四六选》卷二○
披云汉之天章,夙见舍人之样;
勒山林之俗驾,来瞻学士之真。
极知大匠之门,难饬小夫之牍,顾无藉手,辄用引吭。
窃闻师儒并世之难,类有今古殊时之叹。
韩昌黎之于太白,漫夜梦以昼思;
陈后山之于大苏,恨江空而岁晚。
今有文章之伯,实在邦域之中。
公求士甚士之求公,既闻命矣;
后视今犹今之视昔,盍往拜之。
伏念某气懦弗张,骨凡难换。
一科十年之不补,愧在无闻;
半通五两之甚甘,止于为养。
曾几何日,竟失所天。
陷眦腐膺,仅能逃死;
磨肌戛骨,奚暇送穷。
祥琴翕忽以成声,尘甑睢盱而望赐。
心口相语,但欲从小宰之铨;
面目可憎,未敢作大钧之问。
惟是忍见贤之渴,所当修觌德之恭。
或闻庸下之姓名,已辱暗中之摸索。
逢人必项斯之说,几于神比而天同;
伴直难浩然之呼,特以职亲而地禁。
仰高山之景行,感流水之赏音。
乐莫乐兮相知,安有又傲翰林之理;
见所见而后去,姑慰不愿封侯之心。
恭惟某官学冠儒缨,道航圣渎。
家故雄于四蜀,谁敢齿于诸任?
骑鲸暂驻于九龙,振鬣遂喑于万马。
周情孔思,心传先圣之不传;
宋艳斑香,文到古人之未到。
久于详试,昨乃遄归。
士则快于睹先,帝已嗟于见晚。
能典朕礼,咨伯直清;
肯从吾儿,烦君调护。
玉堂草罢,又吟红药之翻;
金匮䌷馀,还对紫薇之伴。
彼智效一官而不足,此身兼数器而有馀。
人望一条之冰,其容已肃;
公傍九霄之月,所乐不存。
岂非为天子之私人,实持公议;
行且作清庙之近弼,尤佩远忧。
今外夷讧阻之时,正中国图回之日。
天地亦大矣,保邦当在于未危;
人物方眇然,求才不嫌于太广。
与其待仓猝而市三年之,不若及间暇而滋九畹之
时来为之,天下幸甚。
某藐无可贽,辄诵所闻。
幽桂遗榛菅,底敢累犯严之口;
江梅托桃李,但欲薰自洁之香。
代赵抚属上卫参帅求合尖启(汝楫)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
一官顶踵,冒假借之深恩;
三沐肺肝,乞品题之终惠。
恃在有容之大,忘其取数之多。
伏念某虽出天潢,初无地望。
灯花何喜,一科不补于遗馀;
袍叶半枯,万事已甘于濩落。
浪尔依芙蓉幕下,谁其采薜荔于水中。
适逢先十乘于偃藩,遂得底百僚而隶役。
不虞一见,便辱异知。
元方而用季方,久无此事;
谋石子而罗温子,不曰非才。
借以齿牙,付之羽翼。
知我莫如鲍叔,逢人必项斯
遂令亏篑之山,迄作合尖之塔。
惟是过屠而大嚼,难忘见曲以流涎。
兼幸生匠石之园,托根未正;
纵欲附翘材之馆,张本已疏。
岂无列荐之员,亦有十科之目。
或蒙送上,亶谓成终。
大钧无垠,拔士不遗于馀力;
小子有造,归恩岂在于他门!
恭惟某官以社稷臣,为诗书帅。
乔岳之蓄云泄雾,人蒙润而不知;
沧海之包乾括坤,物何归而不得。
尚念碧油之属,欲舐丹灶之馀。
缥缈孤鸿,渐恐回头之断漏;
差池归燕,宁能绝望于捲帘。
幸从昌黎弟子之员,径寘陆氏门生之列。
茅茹以其征吉,今朝已免于西曹
桃李悉在公门,他日尚希于东閤
月湖宰渊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四、《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三
振履光临,属辞宠贲。
靖共正直,得之眉宇之间;
雅健雄深,粲然毫楮之上。
君言虽过,我心则降。
恭惟某官敏手决科,洗心从政
盘根而别利器,游刃砉然;
促柱则少和声,鸣弦自若。
颇闻镬汤茗碗之句,仍见髯翁稚子之诗。
已窥一班,复寻尺素。
六察六院,本以待邑最之来;
三沐三熏,决不在时材之下。
某过勤委重,莫可报嘉。
逢人而项斯,当无回隐;
作书而见子布,徒取嘲嗤。
仓使萧著郎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铁庵集》卷一一
崇台荐士,杜倖门请托之私;
下客陈情,为公道清明之贺。
适其有遇,吐所欲言。
自古治常少而乱常多,夫才成甚难而坏甚易。
今之天下,所忧盖在于本根;
譬之弱人,其病毋求于脉理。
顾元气之馀几,望众贤之力扶。
间见出位而言,亦何负人之国。
措虑稍远,诋以阔疏;
持论涉高,目之矫激。
虽无过岭之深谴,犹问立朝者几人。
迨及临事之交,动起乏才之叹。
谁实致是?
愚切病之。
每于博听物论之时,默记任重道远之士。
谓得斯人而垂绅搢笏于上,取有直气者明目张胆而言。
既朝纲正而台纲严,将士心悦而人心服,乃布才智,各趋事功。
嫉恶岂能绝彼群,包荒则反为吾用。
其大经纪内治,以次讲求外攘。
相与为祈天永命之图,亦足逭过江诸人之责。
所惜今之美意,靡不坏于私情。
莫华乎近著清班,或议其旁蹊曲径。
苟阶此□穹要之地,交出而侵荐举之权。
士□于家,气为之主。
困于科级,厄以选坑。
所禀赋者果锐英华,悉销蚀于委蛇曲折,如慕膻蚁,如赴火蛾。
未知罗雀可张,谁思举主;
但见蛰蛇遗毒,所至齧民。
使有志者长吁,谓荐员其可废。
不如汉之考课黜陟,不如唐之书判身言。
嘻今风俗之末流,岂吾祖宗之始望。
欲扫斯弊,曰去其私。
疑畏两端,是真鄙夫;
植立万仞,在诸君子。
否则上下相诿,听其沦胥莫回。
遂谓秦国之大为无人,曰非距心之责而谁罪。
信知报国,须不徇时。
不敢为他人言,怒必生瘿;
所恃有明公在,久矣属心。
如某者不能为时人之重轻,况是关世数之消长。
少而奏赋,便为壮夫所耻谈;
中亦说经,莫会古人之深趣。
慷慨方策千年之理乱,销磨衡门十载之光阴。
出将恋斗升以养亲,敢曰借尺寸而行志。
漫谁比数,虚辱泛莲之名;
或时长思,有出挽粟之外。
今远则义旅健儿之来附,与内而漆室啸女之隐忧,孰折遐冲,孰赞大议?
知入正人之虑,欲端拜而请焉;
窃望廉使之威,不敢进者分也。
既而历数前辈,无不接引后来。
如湜、籍之师昌黎,若秦、张之事坡老
不自量其人品,辄欲附于门墙。
大贤之推进以公,非谓挟所贵而进;
不肖之有求于上,其诸异乎人之求。
群僚相顾以愕然,之子奚因而至者。
自有超世之深识,恐非俗人所能知。
伏遇某官立处最穹,养成至大。
高著眼力,嫉视群憸;
竖起脊梁,负荷一世。
诸生激切之疏,决近日邪正之机。
或唱为事体之言,反欲留膏肓之疾。
众太息而已矣,公亟起而辨之,竟拔佞根,少伸士气。
纳以容量而实忌,畀之华节则益疏。
直道例不容于居中,贤者随所寓而救世。
爱民御吏,激浊扬清,力行八字之规,甚得外台之体。
袖权要之援而至,不入公门;
问朝莫所拔为谁,必皆佳士。
盖庸庸者于彼奚责,而皦皦者有识所觇。
清议如线而尚存,善类弹冠而相庆。
某是以无许史之助,乏崔卢之亲。
不愿求子公之书,不能买项斯之誉。
谋之心口而有祷,傥其意气之垂怜。
谓事尚可为,请预作一代经纶之业;
纵仆足与语,愿更推四海孤寒之心。
耿耿欲陈,云云不尽。
刘改之诗跋 南宋 · 刘倓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龙洲集》卷一五附录
予友刘改之少负不羁之才,加以迈往不屑之韵,落魄一世,傲睨万物。
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斗酒百篇,伫立可就。
有志无时,用勿克施,赍恨而没。
诗亦随手散失,百不存一二。
予尝岝崿山,于邮亭僧舍得其诗五六十首,刻于《潜川类集》,恨未能会粹其馀也。
方会方岩先生出帅江西之明年,其弟润之后录一篇并手迹数纸,乃往岁送公还乡所赋。
公轸、公叔把臂之象,与羊舌下位之仁,跋以妙语,亟代坚珉,刻于庐陵郡斋。
山阳晚笛之感,高山流水之思,杨巨源之说,项斯杜牧之李长吉之叙,由今视昔,尤切有荣耀焉。
改之纵没,犹生之年也。
改之名过太和人也。
阆风刘倓志。
送谢旿序1256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余少嗜章句,格卑调下,故不能高。
既老,遂废不为。
然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虽屏居田里,载贽而来者常堆案盈几,不能遍阅。
一日建士谢君袖二编见过,其间有韵者切近而简远,可企任藩、项斯
无韵者幽深而峻洁,欲与孙樵陆龟蒙相上下。
因叹君以如此之才而世乃未有知者,余独知之,顾闲退无气力,不足为人轩轾。
盖诗至唐尤盛,人主以此拔士,得戴叔伦韩翃之流焉;
主司以此取士,得钱起徐凝之流焉;
藩镇以此取士,得李商隐羊士谔之流焉。
迨至唐衰,钱镠王审知父子犹能收罗隐徐寅幕府
本朝文治过唐远甚,经义词赋之士悉尊宠用事,惟诗人遇合者少。
内而公卿,外而强大诸侯,穷贵极富,致士满门,类多抵掌谈功名、飞笔作笺记者,未尝容一诗人也。
君为一世所不好之学,挟背时难售之货,仆饥驴瘦,道之云远,夜阑酒尽,相对太息。
夫穷达有命,特未可料,君志气甚壮,岁年未暮,安知异日不和薰风之琴而弦清庙之瑟乎!
君名旿,字照邻
梅花集句 其一百五十四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自入春来早,梅花处处妍。
几家深树里,只怕晚风颠徐致中翁灵舒项斯姜尧章
梅花集句 其一百八十四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月明浑似雪,树老数枝倾。
月落江村黑,孤吟意不平雍裕之刘得仁项斯姚合
书山居女冠绣楼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一渠流水数家分,弦管楼中永不闻。
灯下此心谁共说,紫烟衣上绣春云项斯赵嘏清塞鲍溶
黄中吴门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行到鲈鱼乡里时,一宫花渚漾涟漪。
看春又过清明节,更把愁心说向谁项斯陆龟蒙窦常杜荀鹤
古观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仙观曾过知不远,古坛春雨藓生砖。
行逢买药归来客,谁解登高问上玄朱庆馀若虚项斯郑谷
吴总侍启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五、《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身落边城,久已思鲈之梦;
名联故府,居然骑鹤之游。
所忧负临贺之知,敢曰失邯郸之步,亦云幸甚,请具陈之。
伏念某起山林憔悴之馀,极场屋摧颓之久。
抱璞而泣,莫我知兮;
鼓瑟虽工,其谁好者?
傥不遇天下第一人之杰,将复有平时日五色之迷。
盖刑赏忠厚之文,前辈犹疑其门下士而寘之次;
惟有物混成之赋,识者始觇为公辅器而擢之魁。
故虽试别闱而主司韩愈之奇,然至对殿庐则当路斥子由之直。
方抖擞田间之袯襫,竟低回塞上之兜鍪。
所赖王人,实维座主
谓夜半既传于衣钵,岂春风不寘于襟怀。
逢人而项斯,何惜牙齿之润;
下车而荐文举,相期羽翼之成。
夫何俗驾勒回,大负公车之剡进,乃典司于金耀,仍画诺于玉垣。
芍药扬州,叹已老三生之杜牧
桃花春观,笑重来前度刘郎
苐怀此恩,欲报无所。
兹盖恭遇兴礼乐如诸葛亮而无其短,陈天人如董仲舒而无其迂。
以《皇极》受人材,盖将为他日股肱之备;
以《论语》治天下,岂惟滋后生口耳之传。
用能得士于履屐之间,每亦观人于笔墨之外,遂还去马,毋弃前鱼。
某敢不铭而书绅,行矣襆被!
所考试士踵为宰相,当不愧权德舆之知;
问无恙外贺得主人,幸自致李中丞之侧。
永言称塞,惟有好修。
赵端明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八、《秋崖集》卷二二
士为知己者用,谁当赋归去来兮之辞;
事有大谬不然,辄自赞无可奈何之说。
试垂静听,尽布真情。
伏念某初以冷官,堕于穷塞。
交旧无蚍蜉之援,所挟伊何;
势分有马牛之风,奚求之敢。
乃一见下陈蕃之榻,轻千金筑郭隗之台,欢若平生,过于侪等。
岂但倒屣而迎王粲,相亲礼貌之间;
所谓逢人而项斯,每费齿牙之及。
甚至父兄疾则以霖雨之手而为之脉,室庐燬则勤暴露之忧而致之赀,殆同休戚于一家,略无贵贱之两视。
旋观国士遇我之意,宁忘小人怀惠之私。
盖驽骀犹识于恋轩,而燕雀亦知于贺厦,夫何决去,莫肯为留?
薄淮阳耶,自难启嗫嚅之口;
不负临贺者,其奚爱么么之身。
然以穷鬼之欺凌,不堪奇祸之窃发。
始则故里有王参元之火,继而举家怀秦越人之忧。
伯兄竟殁于异乡,旅榇未归于厚土。
至若老者,风淫之已甚;
为之人子,雨泣而危之。
今殆生无以居而死无以藏,不但老之为喜而病之为惧。
我之怀矣,复何幸于依刘;
天实为之,曾莫如于返鲁。
大非得已,敢不具陈。
欲望恻然于颖叔之言,赐之以毛义之檄。
乌伤而哺,庶几晚岁之安;
鹰饱则飏,不可同年而语。
誓以之境,重归桃李之蹊。
经训堂记宝祐二年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巽斋文集》卷一五
庐陵欧阳氏闻天下,谓之欧乡,族蕃甚,旁出江以西数郡。
唐肃、代以前皆出长沙长沙族今少庐陵,而视他郡尚蕃,昔之未徙者也。
又有自庐陵长沙者,盖江湖地大牙入,庐陵士溢出,挟书常馆数郡外,视长沙江乡然,至率见宾礼,或遂寓居。
今二郡欧阳族不可尽辨。
庐陵族也,宝祐癸丑夏四月始来长沙,读书岳麓书院,有讲书君讳新字仲齐者,以高年笃学见推流辈,见予来甚喜,数出讲书业示余。
余心敬之,问其先世次,曰:「亦庐陵族也,徙宜春,又徙浏阳,今又徙于此,数世惟书一卷,故其徙也轻。
然吾有请于子。
自吾先祖以经训名堂,其后家屡徙而先志不敢失。
今老矣,又日以诏予子孙,庶几其克绍也,子为我记之」。
予茫然以思。
夫世次不可知,而同姓则皆曰宗,宗人世守经训,美事也,予于斯堂其可无辞?
盖敬诺君之请而未及作也。
会岁晏归,君遣子必泰送予醴陵门外,予别谓之曰:「还告尊公,明年春三月至,偿诺责矣」。
至则后前期半月,首访君,君即世矣。
予哭尽一哀,问曰适前半月也。
呜呼!
予感昔人挂剑之义,忍忘君乎?
经训堂君受之于父祖,而贻之于子孙也,请予言以遗子孙,如之何以君没且已?
予又将归,乃记之。
昔者太史公谈且死,语其子迁曰:「先周室之太史也,自唐虞以来,世掌天官,绝于予乎?
予死,尔复为太史,以卒予志」。
迁泣而志之。
其后毕力讨论,之死无二,起自黄帝,迄于麟止,终能成一家言。
夫自重黎至于谈、迁,绵百世矣。
夫父子相语,犹称唐虞以来所掌,古人惧坠先业如此也。
后世俗衰,远论姓氏者或召讪侮,不知数典忘祖,周天王感其陪臣。
孔子少时,孟僖子属其子曰:「圣人之后也,尔必往学礼」。
盖文献之传,上有所因,为其后者于此思之,则知其身,敬其身,故世其业,岂惟祢祖曾高之近哉,虽百世可也。
欧阳世远矣,自汉兴,先圣之书甫出壁藏,即以经师名家,立于学官,讲于禁殿,而父子祖孙传于《儒林》。
汉氏既衰,斯文中丧,涉唐武德、贞观,复起率更令在诸儒间,其文艺亦拔一时而名后世。
暨于文忠公生遇圣代,卓为儒宗,既以粹然经术佐天子致太平,而孙石之学、曾苏之文,扶翼主张,一于公是赖,士到于今受其赐也。
盖自周衰至于今,天下凡三治,每一治欧阳氏必以文学著闻,虽不尽同,而大较可见已。
呜呼!
天其特以斯文厚欧阳氏也与?
何千百年间先业之幸不坠也?
文忠公尝碑世次,上推汉唐,皆出于一,而予往来江湖,又喜业为士者之多,则夫记堂也而岂徒哉!
昌黎韩文公教其子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公乃为此言,世疑而非之也。
然能言经训,公亦异乎人之言经矣。
训也者,亲受圣人之训已然也。
父祖有训,师保有训,训甚尊不可亵也。
世世子孙之读经也,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委心听命,惟经之从,则君命我作记之意不泯矣。
四明雪汀 宋 · 顾逢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每见江湖友,相逢项斯
未能通去信,先得寄来诗。
汀上雪晴日,山中放时。
何当携手出,同谒老逋祠。
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 其二 宋 · 林表民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宿幸刘表,时蒙项斯
方为感知赋,遽作送行诗。
万里通吴蜀,千山隔梦思。
江头野梅发,应记共吟时。
次韵张子开次子试晬 南宋 · 陈著
 押支韵
闻昔宁馨儿,如马千里驰。
或秀如芝兰,或如饤坐梨。
居易生七月,已能指无之。
又比令狐楚,五岁善属辞。
是皆非偶尔,阴有造物司。
吾党正气旺,杨泣墨子
谁知世变极,所见及所期。
卓哉子张子,不问今何时。
种德以种子,愈出而愈奇。
元方既及冠,可宝已不赀。
经史日研精,甚于渴与饥。
百发当百中,善射如由基。
亦曰厚自积,王魏不仕
再索又得儿,照室光陆离。
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
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
粲粲文在手,炯炯白在眉。
但喜家传昌,浮机岂终危。
宙宇一开泰,扶植须人为。
在外寄藩屏,在朝资栋仪。
虽当保抱中,方来事可龟。
风埃自澒洞,庭阶且燕熙。
眼底双凤雏,笑唾燕雀卑。
而况表独立,硬脊非韦脂。
观志既有人,一脉如抽丝。
作室必肯堂,何患不塈茨。
此事真庆事,他事非所怡。
我老拙已固,无能项斯
来诗走风樯,难用蠡管窥。
趁笔聊示耳,深愧无精思。
回何仙尉 南宋 · 郑霖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八、《翰苑新书》续集卷二一
夜光之璧暗投,初非具眼;
秋风之鞭先著,允合佥言。
敢袭品题,以为己力。
人方自讳,公定不凡。
恭惟某官圆机钩深,脩绠汲古,深造画前之妙,形为纸上之奇。
滴露研朱,莫非穷理;
草玄飞白,默有知音。
盖将得趣以忘筌,岂但明经而拾芥。
同场俱北,欢言有司之得人;
此易既东,果见斯文之遇主。
唱先群士,气张吾军
固尝日诵项斯,恨未面逄杜甫
有来飞骑,曾不鄙于警曹;
方欲访鸿,辱先施于记府。
劳谦过矣,陈义蔼然。
某甫离寒毡,却从油幕。
简编卷舒之乐,无复故吾;
狱讼裨赞之难,其谁玉汝
兹有足恃,将何以规?
臭味既同,宜必罄腹心之告;
真情相与,愿尽捐笑貌之恭。
虽未卜于亲承,其敢忘于永好!
演教寺吊楼居朱漕 其二 南宋 · 乐雷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穿冢难酬地下知,逢人多项斯诗。
今朝痛洒西州(原作川,据名贤集、四库本改),万里梅花欲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