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和唐秘校见贻长篇 南宋 · 吴儆
押词韵第十八部
君才离奇卧壑松,力回万牛(原作年,据弘治本、十卷本改)匠非哲。
我如坎井可窥底,短绠未汲固自竭。
饥寒驱置簿领中,巧匠旁观指濡血。
逢人首下尻益高,敢遇督邮腰不折。
憧憧往来穷朝昏,负负江湖弄风月。
邑虽陋室无佳士,稍输城府开私谒。
平生闻人说项斯,秀句秋江更清澈。
鼯径经雨忽蛩然,倾囷倒廪不我屑。
渥洼汗血绝后殿,天球河图合前列。
要知冷煖须自知,舐蜜中边不容说。
痴儿徒痴不了事,相留汤饼未暇设。
如今岂止倾盖旧,向者固已闻风说。
命之穷达有宿分,男儿功名在晚节。
未应种豆趣南山,试一上书干北阙。
君不见少陵流落老更穷,长叹自比稷与契。
送项圣与诣太常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卢溪书院一番新,千里学子来如云。
天教书院名日起,速化先从主人始。
主人主盟为阿谁,楚汉名家今项斯。
胸中五车载书卷,笔端三峡倾冰砚。
鲁秉周礼说一经,有司把烛题秋荐。
鹄袍诣阙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谢升上舍启 其二 宋 · 林外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八
凤阙疏恩,讵假贤书之荐;虎闱论秀,幸从造士之升,揣己非宜,扪心知愧。窃以朝廷兼两科而取士,学校辟三舍以养贤。客东鲁者射策而来,乐长安者出门而笑。先生馆下,皆立闻进学之词;祭酒堂中,或坐与弹琴之燕。亦有次何蕃之行,岂无说项斯之诗。孰敢荒于嬉而毁于随,莫不扬以言而进以德。先后著录者几三千辈,次第收科者已数百人。虽曰师曰友之渐摩,本吾君吾相之教育。矧恩非不次,毋烦贡籍之名;而艺亦可书,尤重中年之选。谅夤缘之所自,岂侥倖之或求。惟其十有所能,然后两可以得。如某者长无伎俩,笑有嵚崎,辛勤笔墨之生涯,冷落齑盐之况味。足不知其几到,目已觉其两眵。儒冠每叹于误身,试席敢矜于兀坐。三战三北,自惭应敌之无功;一否一优,仅以中程而获选。复被宸庭之宠,遂登天府之书。限年虽令甲之拘,抚己实私情之幸。此非偶尔,宁不慊然。兹盖伏遇某官乾坤毓灵,海岳标异,德业推本朝之冠,文章为当代之师。开馆待贤,无公孙弘布被之诮;满门肃客,何孟尝君朱履之多。遂令钝朽之资,亦预品题之数。某敢不益修所学,无负此心。今日知音,正流水高山之际;他年造化,在春风夏雨之中。
孝子颜氏碑铭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南宋文录录》卷二四、《金华文徵》卷五
永嘉林侯元仲宰义乌,下车未遑他事,首访颜孝子之墓,曰:「邑由孝子名,长吏宜致敬焉」。即束带趋驾出邑之东四里,展拜墓下,礼容甚肃。见其冢累然蔽丛棘中,狐兔交迹,樵木不禁,侯愀然易色曰:「何以底民孝哉」!越明年,政成将去,又部刺史列其治状上于朝,侯于是證图牒,尽反民所侵茔地,缭以崇墉,石壮其址,甓覆其上,严扃钥以限薪樵畜蹂,莳松槚数十百株,表「颜孝子墓」四大字于道周,过者必式之。庀工于乾道丙戌秋七月旦,阅月而就,乃二千里走书禾川谂予曰:「子枌榆也,为我碑其上,庶俾后人明吾心,无替封殖,则颜氏墟墓永有托,且以善百里俗」。予观汉承秦风俗大坏之后,未易遽还于古。自嬴政狃祖昭以子迁,废其母家,习于见闻不为异,卒身受其报,死巡幸。胡亥兄弟起相屠,至于鲍鱼杂腐,胔载辒辌,遗臭亿龄。刘季固英主,忍出分羹语;后失母道,不哀其子。逮太宗时号为黎民纯厚,讯贾生言,则德色借锄,谇语取帚,其遗风故在也。孝子以匹夫有至性,独不移于习俗,亲葬自负其土,感乌衔泥来助,咮吻为之伤,因名县曰乌伤。其后或曰乌孝,或曰义乌,皆必本于孝子故。邑视他县,曾无一奸民謼乱萑蒲,繄孝子立其闲也。且自古至富贵人,丘垄虽锢南山,彻九原,亡不破者,而孝子阡由汉迄今数千百年岿然独存,佳令君又从而旌护之,则闻其风者孰不知劝哉!侯,忠孝人也,御太夫人官吾邑,其政严而不残,尽心色养,患不能博一笑也。既帅之以身,又属之以孝子,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予既为记其实,且系之辞曰:
由汉迄今千馀春,锢铜斮漆知几坟。陵谷变迁不可寻,颜氏有所岿然存。孝肉顺骨世所尊,马鬣蓬堁几何分。乌兮无知犹能驯,肯有襟裾忘其亲。因以名县淑吾民,为之长者教益敦。一木抔土或见侵,曾禽不如何足人。
谢陈梦锡诗卷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造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高才万夫敌,馀事十全医。
有句撞哀玉,它年饮上池。
可缘乖世用,政自畏人知。
当复嫌多口,频烦说项斯。
次韵徐秀才十首(以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为韵) 其七 南宋 · 陈造
押尤韵
钩妙如悟禅,去瑕等居雠。
学诗得是法,善刀无全牛。
脱手希代珍,愿子毋轻投。
衮衮谭项斯,愧非古人俦。
赠琴妓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造
押支韵
千纸争传戛玉词,一庭浑卧借书瓻。
从今有问新知识,径说江城女项斯。
拟班固汉书叙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八、《浪语集》卷三○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柱史旷官,简编沦废。孝武皇帝时,太史令司马谈始凭《楚汉春秋》记录汉事,谈子迁继世为太史令,克举旧职,上自黄帝,迄汉麟止,整齐其事,附益见闻,成《史记》百三十篇,变古编年为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以汉先帝继百王之后,厕秦、项之列,太初而下,又阙不书,后世好事荐绅先生褚少孙、史孝山、阳城衡、冯商、扬雄之属,虽颇有缀缉,类多芜短,不足以继太史公父子之后最。后刘歆书以甲乙相比,号称博洽,然犹丛脞纂录,未就统纪。中兴茂才徐令班彪,才高而好述作,乃继采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不为世家,纪、传而已。彪子固,私就父业,探撰前记,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八十馀万言,盛汉遗文,始就一家之作。后世之言史者,皆本之迁、固。尝考载籍,炎、黄以前尚矣,爰自虞帝作书,上联《尧典》,仲尼约史为《鲁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于《书》、《春秋》备矣。乃其古文质朴,书非该赡,太史公创新纪传,合事言之史;班氏记录,大约依《太史公书》,祖宗大政疏为纪,人臣庶事条为传,纪之所略,传之所详也。其有舍此录彼,微辞隐义,后先互见,率婉而成文,优而柔之,乃见其旨。至若礼乐典章废置之迹,汉之所以为汉也,宜当备见首末,志实书之。公卿系国安危,侯王,汉蕃辅也,拜免岁月,兴亡所自不详,则漫而无所考见,详之且不胜书,谱于旁行,会于年表,汉廷旧事,细大毕举矣,顾不伟哉!学士大夫读虞、夏、商、周之书,观其简严繁缛,则知四代所由废兴。《春秋》推见至隐,而事辞垂以为教。班氏父子以汉文士纂述汉史,其文纵以约,其义简而明,曲折有容,遣辞条畅,犹风行水上,自成文章,读之如身在汉廷雍容论议之列,使人亹亹忘倦,谓之良史,不诬也。惜其书不及竟,身以幽死,其八《表》、《天文志》,女弟昭及扶风马续踵成之,损益次弟,或未能尽得彪、固深旨,儒者憾焉。后世史官华峤、范晔追集《汉中兴书》,其文既不足以接固前史,而猥排固以贱死节、否正直,将以自见己学,顾第不深考。《汉书》称杀身成仁者众矣,掌书坠轶,间因他事,时或表见,固意自有在,难与单见寡闻道也。善乎!司马迁之论曰: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际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于当世之文,而罔褒讳之辞也。乌呼!在迁之身亦是戾已。孝武帝焚孝景、今上本纪,而迁有蚕室狱户之祸,固赞十二帝纪,多录小善掩大玼,其详于传出之,亦足以发。议者以为务饰主阙,盖未足与言《春秋》之义,不然,或告固以私改国史,孝明皇帝其不堪之矣。故为辨说,为序冠其篇端。
谢辛大卿启(幼安)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受察公朝,本由推毂;疏恩列郡,亦既怀章。退省孱庸,惟深感荷。伏念某顷为别驾,得近行台。表于属吏之中,期以古人之事。万乘之器,乃取蟠木以为容;千石之钟,至为寸莛而发响。遂关渊听,旋被明扬。揆以生平,知我莫如鲍子;闻之道路,逢人更说项斯。意朝廷诸公之贤,多门墙一日之雅。倘非凭藉,曷有超踰?兹盖伏遇某官文武兼资,公忠自许。胸次九流之不杂,目中万马之皆空。见辄开心,不假趑趄嗫嚅之请;称之极口,率皆沈著痛快之词。褒衮甚荣,梦刀既叶。季布河东之召,誉偶出于一人;袁安楚郡之除,选第因于三府。至于羁迹,全赖公言。惭非共理之良,曷称同升之义?某敢不勤宣上意,毋负己知。荐长史而称宰相之才,事无近比;期国士而用众人之报,人谓斯何!抱此愚心,要之晚节。
代范孝隆栋谢提辖文思院启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六、《攻愧集》卷六四
扫舍人之门,方欣进拜;备事官之属,遽辱生成。揣分已盈,戴恩无艺。伏念某才如樗散,身若蓬飘。不能饰貌以动人,且无曲学以阿世。偶凭门荫,获厕官联。太上皇方御于飞龙,先丞相实同于附凤。言言正色,独输蹇谔之忠;耿耿一心,共济艰难之会。旋居元辅,以佐中兴。依日月之末光,会风云之盛际。生前相业,但为社稷之谋;身后生涯,肯作子孙之计。适权臣专国而方恣,致故家无地以自容。屏迹山樊,但知畏影。冥心宦路,敢望求伸?欣逢更化之初,始兴干禄之志。犹念一经未售,莫振家声;百技无长,不为世用。顾时命之大谬,况拙懒之相逢。虽尝千里以效官,又复三年之不调。痛弟兄之沦落,慨门户之衰颓。不自植立,以干当世之公卿;几无面目,以上先人之丘垄。幸真贤之并用,喜公道之大明。辄弹贡禹之冠,径造平津之閤。回思江国,尝叨堂下一言之知;仰望台衡,敢叙屏间半面之愫。岂图谦德,弗替昔时。执辔愈恭,不数信陵之义;脱袍加惠,犹怜范叔之寒。曲记姓名,俾归陶冶;钝不及事,幸而得之。善自为谋,不过此矣。惟文思名官之义,取㮚氏铭量之言。鸠燕荆胡粤之良材,督郑宋鲁吴之巧匠。居百僚之底,虽号卑微;在三辖之间,颇为优简。静惟侥冒,端有夤缘。兹盖伏遇某官吾道宗工,本朝硕辅。总众职而称上意,明良相会于千龄;顺四时而遂物宜,勋业独高于百世。惟儒者在朝美政,而上臣事君以人。三握三吐,而下士毕归;一贵一贱,而交情自若。务尽刈翘之术,不嫌跃冶之私。坐使孱庸,亦叨造化。某敢不仰衔恩施,俯饬司存?逢人而说项斯,敢忘此意;结草以报魏颗,誓毕馀生。
赠袁州王教授时会 南宋 · 赵蕃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邂逅相逢索我诗,我诗何有鬓空丝。
能声故尔愧侯喜,到处其谁说项斯。
肯约山行频滞雨,预怀别后费相思。
一官独冷休形叹,斯会簿书都不知。
郑检法重九病起送酒索诗 南宋 · 项安世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道台参早,交亲喜可知。
犹能白衣酒,相劝菊花时。
带剩如干眼,梳添几寸丝。
风骚足材料,何必项斯诗。
次韵范有交秀才投赠二首 其二 南宋 · 项安世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旴江范子亦奇哉,谒入寒厅眼为开。
少日论心弋阳老,新年行脚艮斋回。
君方赤手骑生马,我已冥心学死灰。
空复项斯门地在,个中无处觅诗才。
寄吕英父 其二 南宋 · 刘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秋到家山冷不知,但惊风露入新诗。
低头欲拜无东野,满耳惟闻说项斯。
骨格昂藏云鹤瘦,吟哦凄断雪猿悲。
文章已得真消息,三十科名未是迟。
除利漕答陈江州启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二、《昌谷集》卷七
归卧庐山,方窃丛祠之逸;起行蜀部,忽叨叠组之光。有旨趣行,无阶循避。已办舟师之役,将修兵卫之严。恭惟某官渊源邹鲁之间,政治龚黄之上。人言抱负,持汉橐而有馀;自以齿牙,及晋波而不已。饰青黄于断木,起甲拆于枯荄。以其言取重于诸公,致其效独优于馀力。有客而嘲,扬子每为解纷;逢人而说,项斯更令增重。遂使湮微之迹,亦叨临遣之荣。某不远丽谯,已持漫刺。顷修诚记室,愧俪语之未遑;今拜赐华缄,觉瑰辞之难敌。及兹削牍,宛若负荆。尚惟台慈,特赐矜照。
曹提举荣上 南宋 · 释居简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乡也才聆謦咳声,暗中摸索认轮囷。
故家大雅元戎老,词学清流使节新。
直指大门标俗子,莫嫌高贾著山人。
紫荷琳馆君诸父,说项斯贤不厌频。
长兴长赵宪可说闽帅王方岩逸事 南宋 · 释居简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勋业在青编,貂蝉负雪颠。
巍科几望月,定见不回川。
用小才嫌大,时危德忌全。
上天寻白傅,表海问蓬仙。
心在方岩上,天游委羽先。
十连茂棠荫,一橐老钧天。
浊水因珠洁,清风被物鲜。
孤芳观晚节,善贾考初年。
吟速甘存拙,文疏耻竞妍。
郑庄真好客,王衍不言钱。
谬我奚为者,烦公辱赠篇。
初无昙颖契,终说项斯贤。
大雅皆传响,楞严未讫笺。
新阡小溪曲,华玉反蓝田。
送黄子弘归吴门 南宋 · 刘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玉楼工就故人仙,宿草离离起暮烟。
曾说项斯谁复记,尚怀中散子真贤。
鼎来穷巷方今日,胜读残编已十年。
西望犹能话离索,秋风来共钓鱼船。
谢袁侍郎燮举自代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二、《漫塘集》卷一四
春官宗伯,初拜除书;深山野人,忽迂逊牍。异哉取舍,骇于听闻。虽坏木不复知荣,然顽石岂能无感。窃以从臣始上之三日,庶寮咸仰于下风。猥玷品题,可阶进取。矧今学者山斗,实在夫子门墙。天佑斯文,硕果不食;躬有一德,砥柱弗移。荐口或开,有目咸睹。既士之求者不与,则吾之举者极难。必视所以察所安,听其言观其行。语其学问则得于先生相与言,原其性资则异乎懦夫无立志。且疾疢不作,膂力未愆。庶用之则行,不孤求士报国之意;闻之者服,可无贵耳贱目之讥。如某者少无师友渊源,长逐簿书期会。归来田里,荏苒岁时。孟浩不才,本非见弃于明主;陶潜为米,亦非耻向于小儿。顾膏肓得疾之深,而面目可憎之甚。绿蓑风雨,聊追渔父之嬉;翠佩烟霞,屡问樵夫之路。盖自知无所可用,夫岂曰有所不为。谁实诳言,公乃误举。藉曰乐正在二之中,其如嵇康有七不可。某官矫俗之弊,取世所遗。谓迎吸水上者无非阳鱎,而掷置道旁者或堪鼎实。故甫正贰卿之任,盍推一士之贤。虽东阁所留,尽朝廷之选;而南宫所上,乃山泽之臞。某久知逢人而说项斯,未遂登门而见元礼。文移下及,鱼鸟皆惊。某虽负吹嘘,犹知爱助。芝兰玉树,闻满家庭;楩楠豫章,无非国器。时固资于黄发,公更隐之素心。傥事尚可为,须烦元老;或道当驯致,愿付诸郎。庶于彼得壮行之宜,而在我无逆施之诮。投以桃,报以李,虽有惭《大雅》之诗;浊斯足,清斯缨,尚不愧《沧浪》之咏。
谢薛参极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二、《漫塘集》卷一四
某官识洞古今,道兼文武。进居宥府,谈笑而折遐冲;直上政涂,雍容而定大计。乃眷鸣珂之里,相闻击柝之声。惟逢人必说于项斯,故取近不遗于皇甫(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