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龙图阁学士宣奉大夫中山府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府提举本府学事兼管内劝农使开封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特进资政殿学士韩公行状政和八年十月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四、《竹隐集》卷一七
公讳粹彦,字师美姓韩氏,故丞相忠献王之第五子。
王辅相三朝,功在社稷,书勋太常,配食清庙。
其世系爵里,具于国史、家牒与王圹中之铭。
公以治平二年生于京师兴道坊之赐第。
国夫人方娠,夕得异梦,寤以谂王,王曰:「尔当有子而贵」。
既诞,王视其眉宇,曰:「梦有符矣」。
四年,王上迁丞相印绂,优诏加恩,以为大理评事
王薨,神宗皇帝顾其家异甚,著令子若孙常推择一人,官于相以护丘墓。
元丰六年,公以选监相州酒税。
哲宗皇帝嗣位,赐五品服,就监相州草场
于是公方任戴冠,家世勋劳,人不责望以吏事;
而公居官敏给,不懈以勤。
洁酒醪,槩㪷庾,检柅奸欺,若老于州县者。
众始翕然誉叹,而识者知其必远到矣。
元祐五年,除国子监主簿,上言:「太学,贤士之关。
今教养之法虽存,而奖劝之恩太薄,愿复熙丰三年法。
又岁补学生,宜设次于他所,糊名誊录,以示至公」。
其后卒施行。
绍圣元年,改光禄寺主簿
公案官判格目,簿掌钩考而已,今辄预寺事,非先帝意也,请如元丰。
诏书从之。
卫尉寺丞
中都岁出甲以给戍兵,匠仍旧制为广修,循缘积久,率体重不便。
公请改为,以适时用。
奏可。
哲宗既亲政事,延见群臣,雅闻公名,召对便殿。
公仪观秀伟,音吐华畅不觉改容礼之,擢提举京东路常平等事。
入辞,劳问弥渥。
翼日语执政曰:「朕尝见韩琦画像,粹彦甚似其父,可以郎官留之」。
遂除尚书司勋员外郎
会择廷臣迎劳北使,滋欲试公。
视事未踰月,即以为正旦接送倅使。
建言:「聘使所过州,守将或缺,则邻郡官摄行其礼,而不预郡政。
吏人易之,或因以阙供。
请凡摄者,皆领郡如真」。
悉著为令。
充北朝正旦使,入辞,谕曰:「此行朕所选,俟还,当以右史处卿」。
于是王师方西征,北人不自安,巧为词端,以钩索我情,或设张苛礼,疑误使人。
前奉使者,数不称旨,至抵罪。
所以戒敕公者甚备。
既出境,交口问公以西事,公徐应曰:「小国有罪,中国致讨,无预两朝欢好事也。
且仆以岁事来,吾子幸见馆,无乃惟是相与饮食、宴乐而已,遑及其他」。
北朝以情得,绝口不复问。
逮赴曲燕,其馆伴耶律告曰:「生辰使者,吾君以病不置酒。
今以公名家,且使有礼,故自力疾射于馆中」。
其酋老矣,自载以车,与其孙来观。
因辍所乘马二,以侑射礼,且俾画者窃图公貌以归。
初聘使入贺,至客省帷,北人必持香药酒来饮客。
故事:跪而饮,饮而不拜。
中间盖有误为之屈者矣。
至是因藉其口,欲彊公以必拜,公持故事不可。
俄有以北主之命迫公者,公毅然曰:「使人所守,惟义与理而已。
隳旧典以渎欢盟,虽帐前之命,所不敢从也」。
争既久,无如之何。
因趣班入,以末杀其礼。
已而其臣李俨者来就馆燕公,且问故。
公以诚谕,因告之曰:「帐中之饮,旧矣,而近者则废之。
一杯何足为轻重,所惜两朝大体也」。
蹴然惭,且曰:「归当以曲折白吾君」。
明日,复遣耶律来饷酒,卒跪饮如故事。
私公曰:「吾君欲废此礼,念若不足于公所者,故复致之,他日恐不可得也」。
前后使者数辈,争香药酒皆不能得,至是始正其礼而还。
今上皇帝即位,伯兄仪公相,以嫌改少府少监
崇宁元年,迁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二年,以久次乞补外,得知陈州
至则款庠序,礼诸生,奏乞国子监完书以颁学者。
筑堤于郛,民不病水,其惠利皆至今。
仪公迁,公亦罢州事,管勾西京崇福宫
五年,有旨许自便,得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
大观元年春,车驾幸兴德禅院,上念治平兴王之迹,追怀元勋,制诏有司:「韩琦子若孙尝以累在吏议者,其除之」。
因复以公为陈州
有司居养鳏寡孤独之民,不幸而病,法当徙安济坊,而坊所廪给,视居养为削。
愚民有病,辄自匿不肯言矣,故药石多弗逮。
公请均所廪,遂革其弊。
管勾南京鸿庆宫,赐三品服,丁崇国忧。
政和元年,既除丧,拜光禄少卿
上享原庙,公摄太常卿,赞相祀事。
礼成,上语执政曰:「粹彦容止殊可观」。
俄命接伴天宁北使,入对,上曰「卿久外,盍自陈」?
公对曰:「先臣有训,子弟无尺寸劳,咸已衣食县官,异时虽毫发毋得干朝廷。
臣奉以周旋,弗敢失坠」。
上喜曰:「光禄,朕所除,然职事简少,俟归当有以处卿」。
使还复对,面命公为秘书监
公惶恐,奏言:「策府,世高选,臣昧死不敢当」。
翌日,赐进士出身,遂拜秘书监
阅月,除尚书工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
二年,拜徽猷阁待制,知兴仁府
中山谋帅,上雅倚重公,且累试不疑,遽擢公定州路安抚使,为步军都总管,兼知定武军府事。
王、仪公父子曾帅定,皆有功德在民,洎闻公往,兵相贺于屯,农相庆于田,黄童白叟呼舞踊跃,以须公来。
公亦凛然感世家之绩,痛自力以答民望
并边弓箭社,敌素惮之,定武号尤盛,探弦赢三万。
公既以恩信拊循其人,请介农隙稍部分以军法,遂为精兵。
库甲,自熙宁间薛向尝比次之,浸繁不复理。
公命将士枚数其物,完坏补缺,无虑四十万。
又请仓羡钱,缮治库庾,而戎器橹具之储,靡不鼎新
尝有旨访备边策,公条上数千言,大略以广储畜、利器械、宽民力、作士气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识者韪其说。
三年,复拜工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及九域图志。
五年,改吏部管勾右选
天官掌铨叙百官之资品,分曹以四,而侍郎右选为最剧。
异时三班院也,以武仕者,类不通文法,甘心胥吏,又多窭子寒人,吏得以诋欺。
文籍放分,比例驳殊,重轻低昂,一出其手。
甚则刊灭旧制,宛转迁就,待次久者,至累世不得出。
他日居是任者,颇欲有所改张,顾根株连牵,簿最缺穿,内沮默不敢发。
上夙知其弊,命公革之。
公以为吏所本在法,法所恃在籍,不澄其原,法不可用也。
因请凡在选者,毋限内外,人书阀阅一通,有司覈而上之天官天官受而书焉,以作新籍。
前资故秩,罪废逸亡,殿最毫釐,炳然在目。
总为员以万计,而吏之赢缩,始得以稽比矣。
翻庋阁掊,坌尘墙隅壁角之隐,获故牍三万二千六百,中得前后制书二千七百七十六,缉联蠹毁,定去复重,编为甲令者别七千五百二十六,罢令之不当者四百五十,决其眊滞不理者九百有六。
吏以符檄私自匿,来自觉举者二百九十八。
他小簿最,尚不在是。
凡损益废置,合五万四千一百有奇。
奏请增置郎一员,以折其务。
因取当注之阙,附以格令,大书而揭之门。
吏欢语曰:「吾所当得尽在此,昔不我告何也」?
上嘉其劳,进公秩一等,官吏班赏有差。
七年淑人陈氏亡,乞补外,上弗许,曰:「卿方宣力,安可去朝廷」?
公请不已,上躬御翰墨批却之,命通侍大夫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直睿思殿童师敏还以章付公。
中山偏裨有所擅兴,上以将不任职,黜其人,拜公龙图阁学士,复帅定武
入谢,上曰:「卿父子世捍边,得远人心。
顾疆吏无状,不能体朕意,姑为朕往,行召卿矣」。
因辄就道,所请幕府吏,戒以亟行毋留。
既次都门外,命协忠大夫、保平军承宣使直睿思殿邓忠仁持赐金鱼佩,盖特恩,非故事也。
至军,檄诸将曰:「寇来则禦,去勿追,他吾自任之。
敢违约束者斩」。
令下肃然,遂无事可为。
敌亦服其威信,不敢有桀。
大水,饥民流入公界,被旨赈济。
公择谨厚吏,分部廪食。
敕取荒政所当施行者,科别为籍,按以从事,而命僚属钩考其中失,纲维周密,纤悉备具,所全活甚众。
一日,祁州民数千人相率诣公,请就食。
公厚慰抚,阴召所属吏徐徐谕遣,皆感泣辞去。
因上言所部当均籴,今岁方厄,愿普蠲以输民。
奏未报,有司以诏旨趣州县甚急,人为公惧。
公太息曰:「上仁如天,吾不敢爱死」。
即复条具以闻,俄果报可。
民以手加额,感天子厚恩,且德公请之力也。
诏以军中机事多漏禁谍,告毋得泄。
有司奉行过当,斥堠不相通。
公言北人动息,疆吏所宜参知,请除不当漏者,他许关逮如故事。
从之。
议者欲引滹沱水注塘泺,且规保塞博野二境间筑长堤以限水。
公按图经,水所占田当八十三村,计户二万一千,而河所灌输,博野直其中央,堤不可立。
移檄邻帅,列其事偕上议,卒中格。
公初受命,属疾方稍间,会被旨趣行,触热疾,驰不少休,家人固请徐之,不可。
开封,未几复病,尚自力决事。
一日,子亟趋过庭,公独间语,有寄门户意。
人怪其语不伦。
俄浸棘上书,请奉祠事。
上以公再将,有安靖劳,书其章尾却之。
诏甫下,而有司以公不起闻矣,命以批诏付其家,时八年正月二十九日也。
年五十有四,积官至宣奉大夫龙图阁学士,爵开封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
诏赠特进资政殿学士,官其子若孙五人。
转运使沈积中助其襄事之须。
隐终之典,于数为缛。
自始病,将士日相与祷于神;
其薨也,吏民奠于堂下,日数百,哭皆失声而去。
娶陈氏,资政殿学士荐之女,先二年卒,追封淑人
子男十四人:哲,将仕郎霸州司理参军
栝,将仕郎恩州武城县主簿
柘,从事郎,监中岳庙
极,朝奉郎大晟府乐令
格,将仕郎,监北岳庙
检,承务郎管勾延祥观;
楫,承务郎中山府路安抚都总管司管勾书写机宜文字
次程、和、穰、祐,他未名。
女七人:伯嫁承议郎徽猷阁待制提举醴泉观蔡庄
仲嫁朝奉郎军器监丞蔡坚;
次继之室;
季嫁通直郎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修史参详官蔡条,幼未嫁。
哲、栝、格、程与未名之子,及伯仲二女,皆前卒。
孙男女十人。
公庄重肃恭,弱不好弄,性纯孝。
未冠,遭王之丧,哀若成人。
事崇国夫人,致其色养,夫人病,昼夜供药饮,不去旁近;
逮其殁,几至于毁。
先是,公以列大夫秩当任子,上书愿易其恩以封母,诏拜崔氏普安郡太君,后迁淑人
公晚自念,当以年劳得光禄大夫,既缘著令,获以郡夫人号,虽死且不恨。
不幸未及降制书,而公薨。
已而语浸闻,天子怜之,特诏赠崇国夫人,过其初志。
尝因进对,上以嘉定策事访公,公对曰:「先臣奉诏本末,神宗皇帝铭而刻之石矣」。
上曰:「顾岂无《家传》邪?
朕欲究其详」。
公对曰:「先臣平日戒子孙无贪天之功以市恩,言未去耳,臣不敢」。
上曰:「朕自欲之,卿勿辞」。
他日,命兴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直睿思殿梁师成取以入,上既益得其所以然,恩进丞相爵为王,且谕公曰:「本朝异姓大臣无封王者,独韩王普与卿父二人得之。
《家传》所载撤御殿之帘,此尤大臣所难者,而国史乃弗论著,朕已诏史官续书于策矣」。
是日,公与工部尚书马防同以职事对,上顾谓曰:「真所谓定策元勋也」。
公顿首谢。
魏公两帅定讫五年,凡所施设,后莫能易。
公与仪公皆再剖符,遵王之为,民甚宜之。
王既庙食于府,公与仪公咸侑飨其旁,遂为世祀。
北敌尝小入瓯脱为边患,会闻公至,相语曰:「小魏公来,吾安敢犯之」。
即去。
治边久,益习知军利病,驭将士有体,小大惕息,不严而威。
平居接士大夫恂恂尽礼,惟恐少失其意。
宾客,喜推毂士,有王遗风。
士游其门者,周旋慰藉之,趣于有成,不必己出。
性宽厚,不苛察部吏。
不自好者,以声色训切之,甚则约束以法,期于勿犯而已,终不傅致以罪。
族属无疏昵,待遇委曲,咸有恩意可纪。
犹子容与其妇赵病踵死,已而其孤复将殁,以后事托公。
公取犹子向之子曼胄为容后,而阂于法,因请诸朝。
繇没暨存,咸沾公恩。
平居无他嗜好,独好书,喜文章。
自为小官,即慨然论事,至白首不少倦。
所论奏率施行,人蒙其利。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四十卷,藏于家。
公席王庆之馀,故家遗法,目濡耳染,才优器良,适相直遇,故颖脱杰出,绝人远甚。
哲宗皇帝一见,待以国士,而未及甚用。
至今上皇察其忠谨酝藉,遂擢行间,列侍从,入备论思,出将方面。
每除一官,率常先被旨而后受命,公益感激自誓,思有以报万一者。
尝从容谓子弟曰:「先王平日虽一告丐之字,未尝以畀人。
吾遭明主,受教父兄,不负斯言足矣,汝曹识之」。
其立意盖如此。
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所,谨条次公之治行劳烈著于见闻者,具如左方。
政和八年十月初一日朝请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赵某状。
资政韩公家传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唐先生文集》卷六
韩公,讳粹彦字师质
相州安阳人,魏忠献王之子,故丞相仪公之弟也。
春秋之世,韩献子有大功于赵,故宋有天下,而韩氏为特盛。
忠献有勋劳于天下,先朝著令,世选韩氏子孙一人官相州
故公弱冠以选,监相州酒税,秩满复监相州仓。
稍迁国子监光禄寺主簿卫尉寺丞提举京东常平等事,尚书司勋员外郎、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使,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主上即位,仪公拜左仆射,公避亲,改少府少监,迁吏部员外郎
丐外补,得陈州
仪公罢相,公亦罢郡,主管嵩山崇福宫
五年许自便,主管西京留司御史台
驾幸兴德禅院,有感,诏韩氏子孙在吏议者,悉除之。
未几,主管南京鸿庆宫。
丁母忧,服除,拜光禄少卿
上享原庙,摄太常卿、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人使。
使还,赐出身,拜秘书监
二年,以徽猷阁待制兴仁府
俄擢定州路安抚、马步都总管,知定武军府事。
还朝,拜工部侍郎,主管右选
求外补,拜龙图阁学士,复知定州,年五十四薨于中山
公名重北方,而闻于契丹,故聘使往还,公未尝不在其间,而北道谋帅,公未尝不为选首。
其使契丹也,王师方西征,虏意不自安。
公既入境,皆交口问西事。
公对以使事有指,不敢及其他。
公既慎重其事,不敢纵言,而虏亦顺适其意,不敢复问。
而云中馆送台箱事,例客省使不肯拜,受香药酒皆反复论难。
卒正其礼,得其所守而还。
公始授馆,虏主戒馆中勿生事。
公射于馆中,虏主乘小车,与其孙观焉,因解骖以侑射,且命画工邈之以归,其为远人所慕如此。
公为侍郎者再,而吏部之政为最勤。
其殿大邦者三,而定武之政为最逸。
吏部分四选,而侍郎右选至为杂冗。
公承积弊之后,釐正簿书,遣决滞务,增损废置五万四千一百馀事,发为几白,然后怨詈谤讟,化为驩谣。
上闻而嘉之,公进秩一等,官吏赏有差。
所谓最勤者如此。
中山魏王仪公旧治也,遗民故老犹有存者。
闻公作世济堂,固已感悦;
而公之抚军治民,悉遵先世规摹,故雍容谈笑,无他施为,而军府肃然。
所谓最逸者如此。
余尝读公奏议,以考其为心,大抵以爱民为本。
始,公知陈州,作护城堤,自是无复水患,人至今便之。
然至定武时,议者欲决滹池河水注塘泺中,而界保州、永宁之间作限水堤,则公极论其不可。
始,公在定武时,诏访以备边之计。
公画四策,以储蓄为先务。
河朔均籴,则公复有所不从。
所谓以爱民为本者如此。
余读公奏议十卷,至论致仕官复起、免,追所得恩典以励风节,喟然叹曰:大哉言乎!
忠献之风矣。
始,公貌类其父,世人以为忠献复出,而号小魏公。
神宗、哲宗亦以是深器之,然终不至大用。
故余所书,止于如此。
世以忠献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今考《史记·世家》,周公之子伯禽,太公之子吕伋,皆龌龊庸人,无事可书。
召公之后,九世无闻,至燕惠侯然后稍见于史。
则余今所书如此,公可谓不忝其世矣。
赞曰:
公子保之谓余言:「先公在定武时,有说先公取幽燕者,先公折之曰:『国家奄有四海,宁少此弹丸土邪』」?
北方无事百有馀年,两朝之民得以养生,得以送死,得以事其父母而养育其子孙,始之者寇准,而成之者公也。
《传》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今所谓仁者,果谁欤?
非公孰能当之?
谢监司荐举启 宋 · 周时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五、《宋四六选》卷一八
特预荐章,俾升幕佐
名非实副,感与愧并。
尝闻人虽病于难知,士亦羞于诡遇。
谓能修其身,则天且不废。
苟自信其道,则世谁可轻?
如玉韫匮以何沽,况珠在渊而必媚。
所期非速,为趋每高。
或片言而推其气识之优,或一见而许以公侯之贵。
盖去就之有守,在贤否以甚明。
故时无滞才,朝尽公举
惜乎风流既息,古义寖衰。
蔽是非之实以爱憎,撄荣辱之情于得丧。
霄汉扶持之速,跬足三公
尘埃排摈之馀,苍颜斗粟。
至使名身两役,物我更持。
冰炭装怀,夜忘卧梦;
风波骇目,日起恚忧。
甚者巧希合于情先,闲险深于迹外。
邯郸善步,寿陵争袭其趋;
螗螂息阴,黄雀已窥其后。
笑穷通之有序,矜富贵于易媒。
千里坐期,一跌随废。
如某者生而寡见,动则数奇。
趋时虽愿于激扬,学道每伤其迟后。
四百年之传序,世出闻人;
三千帙之故书,家无别橐。
引瞩簪裾之列,来游翰墨之场。
见舟即操,往焉无惧。
取蜩犹掇,顾者皆惊。
两缀贤书,再丁家祸。
收馀生之残稿,擢一第于淹回。
尚怜垂翅之穷,犹有抢榆之决。
然而上京雄观,群俊并驱。
谈落落以相高,意仙仙而欲举。
自惟琐贱,分取弃沉。
何期旧学之拙迂,忽误近臣之论荐。
职之乡校,编以儒林。
脱敲扑之喧嚣,屏簿书之倥偬。
弦歌终日,酣味六经。
少释为宾之忧,终怀浮食之愧。
加以服大人之馀诲,感末路之多虞。
益知势利之易污,未见纷华之可乐。
不肯碌碌与时太疏,何为区区顾影自笑。
每欲玩林泉而伏老,撷杞菊以茹饥。
放浪形骸,优游岁月。
向子平之家事,犹累素心;
陶靖节之吾庐,但驰去梦。
迟迟斯返,匆匆未遑。
愈深必退之思,无复傥来之望。
敢希孤宦,辄动上官
悯其短步之劳,挈以循阶而进。
此盖伏遇某官至仁兼爱,大雅不遗。
取人,由恕及物。
傅鸣鸠之羽翮,文断木以青黄。
必使接天衢之游,庶几成宗之器。
量能非称,赐过优。
某敢不励终身归洁之心,慕古人特立之义。
老将至耳,未甘四十而无闻;
学恐失之,尤愧寸阴之可惜。
誓坚素守,上答明知。
宣州到任表1143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宣为辅郡,古号名藩。
邈然千里之封,蒙此一麾之赐。
圣恩加厚,臣意知荣。
伏念臣昨自禁严,叨分忧顾,违天威而寖远,惊星纪之忽周。
虽中解于印章,亦屡更于符竹。
比祗明诏,往守遐陬,顾期年何补于秋毫?
恐一旦溘先于朝露。
力陈诚恳,仰渎听闻。
班超求入于边关,本缘衰病;
韩愈召还于海道,喜见华风。
承流密迩于行朝,而上冢经过于旧里。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得天人之助,成宗社之安,混殊俗以为家,视群臣而若子。
念年迫之吏,乃日陪羁绁之臣。
新建武之官仪,不图重见;
数贞元之朝士,今已无多。
特予便安,稍令亲近。
臣敢不布宣宽大,招复流逋?
课农阡陌之间,庶为乐土;
誇觞咏溪山之上,肯效前人。
按:《浮溪集》卷五。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九。
赵韩王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萧相国关中,因鲍生说,遣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汉王大说。
当楚汉相距京索间,高帝方暴衣露盖,有疑萧公心,故欣其此举。
若夫我艺祖太宗则不然,圣度弘廓,任贤弗疑,佐命之臣,类以功名宠禄始终。
忠献王梁楹丕基,为国宗臣。
雍熙中,四方底定久矣,承平之际,偃息近藩,岂复见疑,而因妇子取信,以自明哉?
其遣夫人朝京师、贺诞节,盖忠顺之至诚见于礼,非谓位高多惧而然也。
至其家问中指撝审细,字画谨严,又以见王之克勤小物如此。
政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黄某谨书。
史弥远碑铭诏淳祐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四
朕惟故相中令魏国公忠献王史弥远光辅两朝,备殚忠荩,而嘉定更化之绩,甲申定策之功,尤甚彰明较著者也。
铭书太常,永有休闻,而薨背越二十年,隧道之碑未立,朕甚悯焉。
爰考太宗、神宗皇帝所以光宠普、琦故事,亲御翰墨,为制碑铭,以「公忠翊运定策元勋」题其首。
可宣史馆,以备立传,以见朕褒嘉念旧之意。
慈感寺放生 南宋 · 袁说友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生灭成宗劫,慈悲种善因。
纷纷嗟蠢动,一一付波臣。
物我形声异,人禽爱恶均。
不堪明月夜,小艇掷丝纶。
陈漫翁祭器述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四、《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君始终三载,一郡之士,皆以为能增广志意,长益见闻,因其赏识知名者百馀人。
有急政疑议,密赞显辨,赴之若饥渴。
至于经纪学舍资用,虽箪食瓢饮,家法当然,而调度宏展,无所寒乏,固其馀力也。
将解去,又汲汲为此器,颇以俸钱佐之,噫!
勤矣。
守者幸无散亡零落!
盖豆笾之事,古义在焉;
睹物而人存,犹可以寓诸君之思也。
宝谟阁直学士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1213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水心文集》卷二○、《黄氏日钞》卷六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公讳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
曾祖瑫。
祖持,右迪功郎
父蕴,赠正议大夫
绍兴丁丑进士第,主溧阳县簿
虏窥江退,州索民租未入者,公白留守:「虏事急,民不胜病矣,请因以赐民」。
张丞相悟,谢曰:「虑不及此」。
即奏阁免。
由是知公,令其子栻与游。
教授全州,勤苦自力,率诸生同夜旦,湖、湘化之,士人增倍。
改官,知铅山县陈丞相讶曰:「薄职事官耶」?
公谢以「当应新制」而已。
正议卒,知常熟县
素号繁难,前后健者盛气锄刬,顾不克,公降心条理,更以治称。
签判潭州
帅负其能,僚吏惮慑,公约以中道,常屈而改为。
及陈峒反,所禽灭多公计策。
既入朝,乃言「签判功在臣上,臣实愧之」。
监进奏院,迁太常寺主簿,迁丞,兼兵部郎官监司,皆上自选。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事。
公言特备籴本,尽废围田者再,未及用。
就迁提刑
禁州县毋得法外自恣,间诣狱,察不应系数十为曹,纵遣之,百姓走愬,道相属。
权势交恨,御史遂以介僻劾公罢。
久之,御史去,除江西转运判官
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免税至五六,不报。
公以见种实税均其荒莱,民愿佃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属州缘绍熙登极,科进奉千馀,公亟奏黜,而荐其名士洁廉者十数。
除直秘阁淮东运副
初,水败楚州城,帮修久未定,总领扳公预议。
公接伴虏生辰,入对,言:「刘超欲坏旧城改筑,国家何故捐数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
可一语决也」。
光宗从之。
城完牢至今。
户部郎中淮东总领
务场以额钞抵赏,阴失饷计,积二十年无知者,公隐核得之,度卖绝增饷一年。
司农少卿总领淮西
先是有总领自乞为都酿,抱净息而私其赢,后稍益侵,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遍江、淮,迁复岁月,回易如负贩,王人之体尽矣。
公在事虽无几,名实有辨,义利判然。
斥部内窃借总司为奸者,其人大吏难动摇者也。
太夫人董氏卒,除直宝谟阁江东运副,又知平江府,皆未上。
宗正少卿起居郎实录院检讨官权户部侍郎同修撰
疡生于颊,提举兴国宫。
集英殿修撰,知宁国府
改知绍兴府,越东西都而彫郡也,数旱灾,然众欲所𨏭,念不暇恤。
公叹曰:「民何罪!
吾不忍用太守礼,食其过矣」。
浮馈妄请皆不与。
又乞鬻僧道,止添差,曰:「庶几宽之」。
遽差知平江府,公径归。
提举兴国宫,知泉州
泉土富乐,其暴桀椎埋群偷而众夺者,悉株连送远地,则一以静镇,事从其俗,人尤爱之。
蕃舶至,旧与提举阅视,公不往,第遣职官喻曰:「货不汝买也」。
待制华文阁
次子正学死,复乞兴国而归。
历官大小各有意,随其病伤,针石施焉,苏愈而止,不执宽猛之偏术,抑人以徇己也。
余所述近是矣。
立朝进退必以义,立德所尚,陈说正理而扶救之,不怀避就之浅心,贬己以合时也。
孝宗时,博谋尽下,人臣争承风自献,公乃奏:「今日之失,在轻听人言而已。
昔之施为,今复弃置,损盛德矣」。
上既优待三衙,与执政钧礼,公又言:「兵权恶专,况今之将帅,何足称颐指哉」!
光宗时,论人主难克而易流者四:曰「逸豫无节,赐予无度,儒臣易疏,近倖易昵」也。
庆元初,始得亲近,即疏言:「二三执政,非所谓坐而论道耶?
致今日之治,要须深讲。
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大官大职,安得轻授!
冗兵冗吏,所宜痛减;
横恩滥赏,不可辄启;
巧请他比,不可曲从。
皆今日大患也」。
又言:「修德莫先于务学。
学之道,存在己不息之诚,极取人为善之益者也。
夫《易》贵朋友之讲习,《礼》戒独学之寡陋。
今劝讲久废矣」。
方是时,风俗一变,其正邪消长而好恶向背之际有甚难言者。
公独谓「党与倾挤,报复迭起,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
不然,元祐、崇、观可监也。
且今日已尔,又将如后世何」!
公立朝论事,落落多此类。
余所谓不贬己以合时者也。
公自泉归,而兴国满四年,不再请;
有为言而与者,辞不获,然后受。
已而复请老,进敷文阁待制,致仕。
嘉定元年,除刑部侍郎,公曰:「臣已得谢矣,惟陛下哀怜,俾全末路」!
龙图阁宫观,数月,复以公知婺州
公又曰:「若强臣此行,狼狈殒越,身无处所,有亏名义,取诮士论」。
上知不可夺,禄宫观者再。
又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嘉定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乡晨,坐,索汤盥洁而终,年七十八,赠光禄大夫
硕人杨氏,先公四年卒。
三子,曰强学,奉议郎主管仙都观
曰正学,宣义郎
曰志学,宣教郎、知仙居县
三女,婿曰承事郎华亭知县陆三省进士徐冲通直郎萧山县余冈。
孙男六,常道,迪功郎、监车辂院
常德从事郎、晋陵县
常武,迪功郎、监绍兴府税院
常宁常明
常先,登仕郎
孙女五,婿曰将仕郎士廉承事郎赵与勤进士毛用之、潘自楚。
曾孙男三,女二。
十二月壬寅,葬公于靖安乡岩山。
余既录公终始大节,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识,特立无倚附
陈应求、刘共甫,名公卿也,挽致不得,宁甘服州县。
其出浙西连七八,外徙十馀年,有以淹速讯之,公笑谢曰:「吾所欲也」。
其在侍从,而故与周旋倾吐无间者,方居中用事,提将相与人如反手,然公从是绝矣。
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用舍命也」。
其为少宗正,而赵丞相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材犹在朝廷,幸善待之」。
公曰:「相公人材,即参政人材也。
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
揖而别,余公继相,卒于善人多所全佑,公助之也。
及后落公致仕,而同时被落者皆已起为执政,独公不顾。
词婉而正,志恬而安,呜呼,斯完矣夫!
铭曰:
公先幽潜,始自正议
隆兴初元匦书千至;
天子惊嗟,曰才一二。
公时已仕,德器早成;
物粗兼融,理独荣;
前方后方,不斲而行。
势有险夷,情有戚休;
畀我百为,从容并酬。
阶卿级侯,众俯偻之;
峙而莫前,公则户之。
始居叠石,岩开洞划;
九仙烂柯,今古一奕。
后依菱塘,陂斜浦横;
欸乃其歌,五湖夜明。
九折,有千尺;
雪藏雾羃,以庇兹刻。
韩提举(二)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五、《烛湖集》卷四
某恭惟先正魏国忠献王嘉祐治平之间,有大造于我国家。
盖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见于裕陵所赐碑首,国史书之,天下诵之,非复言语所能赞述。
传德积庆,文定继相,子孙千亿,蝉联絓组。
爰及今兹绍起益光,坤仪内尊,作宋匹休。
而有如某官复以治郡著绩,贤称盖世,自结主知,进膺简拔。
忠献文定之心之德,诗人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者,又将于是乎在。
某敢不重贺。
编修石公行状(原注:代石应之作)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二、《烛湖集》卷一一
公讳斗文,字天民新昌人
新昌石氏,故衣冠盛族,枝叶散出。
公之先独稍微,居山谷间。
曾大父伦、大父彝,皆不仕。
父帨可,当青溪寇作,旁州群盗并起,以勇战捍乡邑有功,补保义郎,任宣州巡辖铺卒官。
后公用恩赠父宣义郎
母茹氏孺人
公髫龀不好弄,嶷然自重。
嗜读书,辄能讽味讲画,应答惊人。
九岁而孤,家贫,处僻陋,无师友。
太夫人独奇其子,躬纺绩,资遣游学。
公即感奋刻苦,问辨思索,穷日夜不怠,遂工文词,必根柢于义理。
初假馆授书自给,主人一慢易,公径谢去,士友以此重敬之。
试补入太学,报未至,于是太夫人春秋高,无以为养,门户未立,人谓公切切为得失虑,而公方夜读张公九成廷对,至靖康播迁事,悲泣感动不已。
太学十年,文行卓卓,有盛名,所与游皆一时钜人长者。
隆兴元年进士第,调台州天台
未上,丁太夫人忧,毁瘠濒死。
终三年,足不踰其阃内。
既免丧,哀犹未忘,夜寐或连声呼母,儿啼甚悲,觉而涕泪满须。
岁时奉祀,呜咽泣下,如此终其身。
再调邵武军司户参军
亲友强之试教官,改授临安府学教授
临安学故敝陋,游士以请托冗食其中,士之自好者耻而不入。
公至,叹曰:「是非所以称辇下教养之意也」。
即与同寮周君祐首捐己俸,丐资守帅,新其宫而大之。
既则一视成均,律以法度,拔能表善,训诲谆切。
未几,乡风竞劝,多成就者。
寿皇即位之九年,锐欲恢复,思度外用人,而张说者除签书枢密讲筵官张公栻、中书舍人范公成大、刑部侍郎王公交章论其不可。
命既中寝,居顷之,三人相继去国。
公奋然出位拜疏,谓「比者缙绅相贺以陛下舍己从人,改过不吝,真尧、汤之主。
而道路或言左右仆御怨此三人入骨髓,将必媒孽其后。
臣以谓圣明在上,决不容此。
今事卒验,臣诚骇然。
夫以陛下之明,误举至此,忽不自觉,浸润肤受,真可畏哉。
群臣指以相戒,骨鲠沮怠,精锐销恧,异日国家有大奸慝,政事有大愆缪,陛下何自闻之」?
因条时政缺失,且言大臣弥缝左右,笼络士大夫以保位固宠,而败坏成法,斲丧名器,不暇顾惜。
上以其书示首相首相议加贬斥,次相救之得免。
皇太子临安掾曹以状自列,得奏改京秩。
或告公教官应处掾曹后,公竟不自言,故赏亦不及。
秩满,近例谒庙堂,当除太学官
公径从吏部选,得汉阳军学教授以归。
寓居郡下,授徒累年。
汉阳,学舍尤荒凉,士子绝寡。
公居数月,风厉兴起,旁郡秀民来游日盛。
守将访问,因事纳忠,裨益宏多。
同寮艰急,倡义拯恤,闻者感劝。
淳熙五年,召赴行在。
上殿,首论「我祖宗家法,收大臣展尽底蕴之效,而无权臣窃弄威福之患,惟自朝廷有公论耳。
盖朝廷命令未允,则舍人不行词,给事不书黄;
否则台谏得弹劾百官,有司得以其职执奏,人主虚心于上,采听公论以为进退赏罚,而天下治
今陛下宵旰勤劳,而群臣受成苟免。
意者学士大夫公论不昌,风采销靡,而后朝廷得容其私。
朝廷容私,而后陛下至于独烦睿断欤。
前后臣子孤负实多,圣意狐疑,莫适倚托,由是人物多从亲擢,而大臣无与进拟,诸司各有承受,而三省无关出纳。
譬之万金之家,必严大门,以司出入。
一旦以守者为疑,而创开便门,通道旁出,终亦不免使人守之,不知便门之私,乃复滋甚。
何则?
大门十手所指,人犹有所忌惮心;
便门者无人之境,彼何所不至乎」?
上从容嘉奖,曰:「卿论极平,朕亦思之,要须付与外廷」。
又论:「凡事不可无规模,而规模亦自有次第。
为今日计,守和以狃敌,先事而自治,为恢复规模。
边计不以病国,国计有以备边,为自治规模。
地使无遗耕,耕使无遗利,羸兵得以自养,精兵得倍养,盗贼归兵农,屯田佐马政,其成在官吏无旷职,其机在大小无遗材,为经理边计规模。
此其次第大略,而所以领其事者,必惟其人。
诚择中外文武兼资、望实两重如羊祜、祖逖,得二三人分委责成,不过十年,举天下为陛下倚矣。
然中外一脉,治先腹心,若网在纲,挈提有会。
有如大臣,取充位庙堂无定,论事有奏请,谁与报闻?
人有撼摇,谁与保任?
故规模次第又当自朝廷始」。
又论:「今大农岁入常赋之外,不过茶、盐、酒、税,而四者之利,比多不登。
究其所繇,惟其取利太尽,遂至利无可取。
故茶盐抵法而盗贩,酒坊败阙而不复,商旅艰棘而辍行,则公上之入能勿亏乎?
故知立法务在予民,则其收效自然富国」。
又口奏其利病甚悉,上更以圣意反覆焉。
将退,命公条上所言边计事。
宣教郎,除枢密院编修官
公条具经理边地为三十九目上之,后省疏驳,不得行。
当是时,上意方喜得公,而忌者比肩立。
公寻请于朝,愿得并边可入一差遣自效。
添差通判庐州
公言往年上书,尝谓添差非便,今身自为之,不可。
通判扬州
初,公在汉阳部使者太守咸敬爱之。
将漕刘公焞晚至,风采峻甚,浸忤州,列郡亦数蒙谴。
独雅重公,数招致所,考论古今,或累日不听去。
由是向之敬爱公者,疑且憾焉,不知调护之力固多也。
及被召戒行,鄂有士人贽束脩为敬,言江路风涛,愿以大舰载公东下。
公察其富贾,必藉我以免征,却弗许。
彼计不遂,则前公行,造所过津吏,绐之曰:「有石教授厚载且至矣」。
于是吏伺公舟,极意搜索,箧篚细碎,发露不遗,见其萧然无有也,则皆愧谢去。
然疑憾之党遂实其谤,布于都下,至是言事者摭其,且论在边必喜事不靖。
扬州才二十日,罢。
还至瓜州,风怒不可渡,公为文取酒酹江,略曰:「维贪维不靖,臣子大罪。
诚一毫发如议者言,某当尽室溺江,甘死不憾。
不然,便风一帆,赐以安济。
凡我同涉,与蒙福焉」。
语讫解维,则北风送舟而南矣。
七年,主管台州崇道观
九年,差通判婺州
十二年到官。
总制岁额浩繁,异时每病其不登,吏卒符移,旁午诸县
公命罢色目之猥,酿者蠲逋欠之积,久者一为疏通。
期会甚简,比终更,视前主者所办反溢缗钱十四万。
吏以赏格进,公弗省,曰:「吾乃以是希赏者耶」?
郡榷酤不售,旧例抑吏兵贳之,月刻其禄廪以偿,且高其值。
公职董酒征,一令禁止,躬为区画,覈渗漏,蠲羡馀,使官酤不贵以恶,课辄大丰,而宿弊顿除。
其他辨枉息争,表劝风俗,及裨补郡政、为民物利者,不能悉书。
东阳有积冤而得直者,绘像以祠于家,往来人能道之。
十五年,差权发遣武冈军,未上。
旧苦痞,浸剧,十六年四月某日终于家,官至朝奉郎,享年六十有一。
娶王氏,荆文公之曾侄孙,封孺人
子男一人曰志学,以公致仕恩,当补将仕郎
四女:长适乡贡进士丁用中,次适漕贡进士宗元,次适进士杜光朝,幼未行。
孙男一人康孙。
孙女二人。
公谦敬慈良,待人不能为崖岸城府,蠢愚幼贱,一接以礼,从容浃洽,人得展尽。
闻寸长片善,咨嗟奖誉,自谓不及。
仁心恻怛,蔼然见于声容。
为人谋,精思反覆,不啻如己利害。
无疏戚,一旦扣门以急难告,情实可矜者,奋然身任之,上下经营,不顾吾力及不及。
其捐财济人,或倾橐装,解衣辍食,不自留明后日计。
人或以此欺之,而不相知者往往疑其多私,见谓盗名不情,公亦不能改也。
体羸几不胜衣,病畏寒暑,常枯槁憔悴。
然即之风调清深,意度潇散,自使人鄙吝消释。
至有所感发,气槩凛凛,神彩峻彻,语连夕达旦,出入劳苦不倦也。
閒居乡曲,事有关百姓休戚者,必以告有司。
尤悉力于救荒,前后以赈赡建白于府帅部使者因而见委者三,往往以私钱佐其用,盖尝质告身乞籴以足。
至今一邑之民皆曰:「公实生我」!
然公尝恨不尽如其志,每为客诵南丰曾公《救灾议》而屡叹之。
其治家不细苛,淡而有恩,宽而不弛,正己以感人。
告教子弟,歔欷继之。
汲引后进,尤喜讲评文辞,越中士多公门人弟子。
公之学自少力举子业,已独用意流俗之外,一以古人自期。
育德果行,醇粹明白,其所成就植立既高矣。
及交广汉张先生栻东莱吕先生祖谦临川陆先生九龄、九渊,晚交新安朱先生熹,公年皆其长,而方惓惓师慕,请所以诏之者。
顾自恨衰疾早侵,不克尽力竟学馀。
所往来当世名士多后出,或自以不逮公远甚,公亦皆以师友之礼下之。
此其进德为己之实为何如,而其心量宏大,岂浅丈夫所能知哉!
平生志念,无一日不在君民,其考订今日急政要务,规模细大,本末略无遗者。
公或默然终日,至辗转不寐,通夜以思,大抵皆国家天下之事,而目前琐细,多阔略不经意。
谋生卤莽,视妻子寒饥,漠如也,世以是疑其疏。
然陛对所论茶盐酒税,取利太尽,则他日重华之政,盖略发其意,而效可见矣。
至若边屯纲目,思虑已密,使得施行加润泽之,其成绩岂少哉。
人物衰谢,有志如公者,复弃不及用以死,岂非天下所当痛也!
公死,其友族姻故与新昌之人田父野老,哭之皆哀。
虽其所及止此,非夫庶几于古之至诚者,其孰能得之?
呜呼!
今之世尚可复见斯人否耶?
其孤卜以某年某月日葬公鼓山之原,谨为之状其行实如右。
祷雨恒岳甘澍应期喜而有作 明 · 倪谦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恒岳巍峨神所都,肇禋灵贶喜潜孚。
九重正切桑林祷,一雨先回麦陇苏。
生意骎骎盈海宇,驩声蔼蔼遍农夫。
有秋总已资玄祐,却叹乾封是矫诬。
宰辅编年录序 南宋 · 赵某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宰辅编年录》卷首
永嘉徐常博自明,作《宋朝宰辅编年录》,其子永阳邑大夫居谊刊之于梓,谒序于予。
予曰:宰辅者,安危治乱之所寄也。
汉四百年称萧、曹、丙、魏,唐三百年称房、杜、姚、宋,岂不戛戛乎其难矣哉!
国朝自建隆以至嘉祐,赵韩王普、李公昉、宋公琪、张公齐贤、吕公蒙正、吕公端、李公沆、向公敏中、毕公士安、寇公准、李公迪、王公旦、王公曾、晏公殊、杜公衍、富公弼、文潞公彦博、韩忠献王琦,又何其彬彬然盛也!
中间不幸而王安石相,奸庸相继,庸则陈升之、吴充、韩绛,奸则王圭、蔡确、韩缜。
元祐更化,幸而有司马文正公光、吕正献公公著、范忠宣公纯仁数人。
又不幸而章子厚相,奸凶复相继,蔡京过于章子厚王黼过于蔡京,若曾布、赵挺之、何执中、刘正夫、余深、郑居中,微不及子厚、京、黼。
造祸者奸,成祸者庸,祸极于吴敏、何㮚辈,而不可制矣。
若二人者,又奸庸相半者也。
嗟夫,人耶天耶?
天将开建隆以来之治,故名臣相项背;
天将兆靖康之祸,故奸凶接武。
李公忠定纲言验于疏水,功验于围城,高皇帝以其为命世之英而相之,不越七十有五日,间之者黄潜善也。
忠定邵武人潜善邵武人,并生而并相,岂非天乎?
潜善罢,忠定亦竟不得志。
赵公鼎、张公浚,忠定之亚也,相皆不得久,而久于其位者秦桧也。
忠定、张、赵,虏所恶也,虏所喜也,其久其近天意可知矣。
自后相有可称者陈公康伯、陈公俊卿赵公汝愚而已。
中兴而后,又何其太寥落耶?
侂胄之徒,则世目以为者也。
贤者则不得久,而侂胄之徒皆得久于其位,此岂人耶?
予尝论三代而上,伊、傅、周、召皆以儒者相,大儒如孔子,不过摄相而已。
孔子而后以儒得相者,惟司马文正公,岂非盛哉!
然亦不得久,向若神宗以所以待安石者早相司马公及程公颢,天下岂不被儒相之福耶?
论皇宋宰辅者,每为之三太息
博之为是录也,于美恶皆不没其实,贤于世之类书多矣。
宝祐五年五月日,龙图阁学士朝奉大夫、新知西外宗正事赵。
系马台忠献王元璙旧迹。)(丙戌) 清 · 沈德潜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一一斋诗卷八
五代干戈际,元璙此地来。
当年曾系马,千古剩荒台。
霸业真徒尔,英名亦壮哉。
至今风雨夜,铁骑响山隈。